A. 百度搜索一個叫做台灣旅遊宣傳片的視頻中的歌曲叫什麼
用安卓版酷狗音樂的聽歌識曲功能就可以知道。
用法:
首先,注意一定回要連接網路,建答議是在Wifi環境下。打開酷狗音樂軟體應用。
接下來,在打開的頁面中選擇「更多」選項卡,進入下一個功能頁面。
接下來,就會看到「聽歌識曲」功能了,好了,點擊該功能。
然後點擊「開始識別」,需要注意一下的是所要識別的音樂聲音必須足夠大,然後注意自己的手指不要遮擋住手機的麥克風孔,接下來就是耐心的等待啦。
當軟體已經可以自動識別到當前播放的歌曲的時候,會自動停止識別,然後展現識別到的歌曲名稱和下載頁面,如果大家感覺識別的准確率不高的話,可以多試試幾次哦。
B. 中央電視台放地方風景宣傳片時的背景曲誰告訴下呀
故鄉的原風景
C. 中央電視台公益廣告視頻最美的風景叫文明如何製作求知
拍攝的時候讓演員擺好動作不動。然後正常拍攝。裡面懸空的瓶蓋,濺起的水花,樹葉,花瓣,泥土都是後期合成的,在3維軟體裡面建立好這些的模型。然後利用攝像機反求軟體求出攝像機路徑。再把路徑信息導入的3維軟體裡面匹配場景添加模型。在調整細節。
大概是這樣。一般的3維軟體C4D 3Dmax 合成軟體AE,攝像機反求,AE和C4D都有內置的反求插件,或者利用pftack之類的專業的攝像機反求軟體。
如有需要可以聯我。
【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D. 有哪些很棒的宣傳片值得推薦
多喝水,多喝水」是台灣味丹企業旗下的一個瓶裝水品牌,由台灣奧美一手內打造的。奧美主張將容這款產品賣給青少年,並且用了一句日常最常見的一句話「多喝水」來為產品命名,廣告鬼才孫大偉先生想出了「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句廣告語。我之所喜歡這廣告語,除了這個特別的名字讓人想忘記都不行之外,還有就是它在TVC結束時的碎碎念,像個咒語一樣,感冒了「記得多喝點熱水」,痛經了「記得多喝點熱水」,懷孕了「記得多喝點熱水」,分手了「記得多喝點熱水」。
E. 最美春天影像大賽宣傳片英文歌曲叫什麼
這個影像大賽的宣傳片兒當中,我們聽到的這首英文歌曲叫做sunflower。因為這首歌曲就象徵著春天的美。
F. 誰有大量的可以用來做風景宣傳片背景音樂的四二拍輕音樂啊
1.水手 鄭智化2.長安游 陳藝鵬3.真心英雄-成龍4.壯志在我胸-成龍5.祈禱-王傑6.我真的很不錯mv7.風雨無阻-周華健8.步步高-井岡山9.愛拼才會贏-任賢齊10.陽光總在風雨後-許美靜11.蝸牛-周傑倫12.我的未來不是夢-張雨生13.心的方向-周華健14.sailing 哥倫布航海的故事的主題曲15.朋友-臧天朔16.執迷不悔-王菲17.相信自己-零點樂隊18.共同度過-張國榮19.有用的人 (小孩不笨)主題曲20.鏗鏘玫瑰-林憶蓮21.風雨彩虹鏗鏘玫瑰-田震22.命運-貝多芬23.奔跑-黃征 羽泉24.fly- I believe I canGrammy[格萊美]25.執著-田震26.感恩的心-歐陽菲菲27.朋友別哭-呂方28.壯志雄心(壯志雄心主題曲)29.保持微笑-S.H.E30.女孩當自強-S.H.E31.紅旗飄飄-孫楠32.不再猶豫-Beyond33.好兄弟-黑龍34.問心無愧-成龍35.人生無悔-劉歡36.海闊天空-Beyond37.精忠報國-屠洪剛38.敢問路在何方 蔣大為39.萬里長城永不倒-(霍元甲)主題曲40.幾許風雨-羅文41.天才白痴夢-陳百強42.When You Believe-(埃及王子)主題歌43.前程錦綉-羅文44.獅子山下-(獅子山下2006主題曲)-容祖兒/羅文45.笑看風雲-鄭少秋46.從不放棄-(天地男兒)主題曲47.順流逆流-徐小鳳48.志在四方-羅文49.奮斗-甄妮50.真的漢子-林子祥51.漫漫人生路-(滿漢全席)主題曲52.明日英雄-吳宗憲53.雁過藍天-(DA師)片尾曲54.掌聲響起來-梁靜茹55.最初的夢想-范瑋琪56.游戲人間-鄭智化57.和自己賽跑的人-李宗盛58.每一次(渴望)59.沉默的羔羊-趙傳60.無名小卒-迪克牛仔61.隱形的翅膀-張韶涵62.星星點燈-鄭智化
G. 丁真為家鄉拍攝宣傳片,丁真的家鄉究竟有多美
丁真是四川藏族的一名朴實的男孩,有一天去買東西回來的 路上唄攝影師拍下,發到網上,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丁真因此而走紅,走紅之後的丁真,自然會有很多的公司去找他,想跟他簽約,面對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誘惑,外面的世界燈紅酒綠充滿奇跡與好奇,但丁真最後還是選擇了當地的國企,為家鄉宣傳。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丁真走紅之後,很多人問他的夢想是什麼。丁真直言自己沒有太想過這個問題,就想騎著他的小馬,翻山越嶺。這個夢想真的是很簡單、淳樸了。
H. 我想多了解一下台灣,風俗,風景,人文等.哪裡有這方面的視頻介紹呢希望哪位朋友助小弟一臂之力,有點急
一、 地理與居民
台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台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里。
台灣位於中國東南海面,面積3.6萬平方公里,包括台灣島(面積3.58萬平方公里)、澎湖列島、綠島、釣魚島、蘭嶼、彭佳嶼、赤尾嶼。全省共劃7市16縣。
台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台灣山系與台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卧於台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台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台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台東縱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台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台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風暴雨。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烏溪(116.8公里)。
台灣農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穀。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台灣森林面積約佔全境面積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台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70%。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台灣除有豐富的水力、森林、漁業資源外,其它自然資源有限,自產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氣,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產也較少,主要儲藏於北部火山岩地區及中央山脈。
台灣六十年代起注重發展工業,現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工業有紡織、電子、製糖、塑膠、電力等,開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區。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
據台灣有關方面統計,截止1998年8月,台灣省人口為2181萬多人,加金門、馬祖人口,總數為2186萬多人;人口年增長率約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人口僅佔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568.83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1萬人。
台灣居民中,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佔2%,約38萬人。根據語言、風俗的不同,台灣少數民族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曹、雅美和賽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在行政區劃上,台灣省轄基隆、新竹、台中、嘉義、台南5個省轄市,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澎湖16個縣。台灣當局於1967年將台北市、於1979年將高雄市定為「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
寶島名勝有日月潭、阿里山、陽明山、北投溫泉、台南赤嵌樓、北港媽祖廟等。
廈門與台灣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優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灣,自古有「扼台灣之要,為東南門戶」之稱。自宋代以來廈門與台灣同屬一個行政單位,大陸移民始從廈門移往台灣。相似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與生活習性溝通了廈門與台灣人民密切關系與往來,正如《台灣府志》所載:「台郡與廈門如鳥之兩翼,土俗謂廈即台,台即廈」。台灣人民70%的祖籍地源於閩南地區,兩地人民情同手足故鄉情。這種特定的地理與歷史淵源關系使廈門成為與台灣各項交流交往的中轉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經貿交往的集中地。
二、 歷史概況
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後來因地殼運動,相連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台灣島。
台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的。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台南縣左鎮鄉發現了迄今為止台灣最早的人類化石,被命名為「左鎮人」。考古學家認為,「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大陸到台灣的,與福建考古發現的「清流人」、「東山人」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有著共同的起源,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屬於尼格利陀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上述台灣早期住民是現今台灣少數民族的祖先。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台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台灣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師台灣。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灣。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並兼辦鹽課。明朝後期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有組織地移民台灣。
16世紀,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把觸角伸向東方。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末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勢力日益強大,明政府處境艱難之時,侵入台灣。不久,西班牙人侵佔了台灣北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後於1642年被荷蘭人趕走,台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稅,掠奪台灣的米、糖,把其收購到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農民領袖郭懷一領導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它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已經出現危機。
1644年,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權。1661年4月,鄭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由金門進軍台灣。鄭成功在進軍台灣時,向荷蘭殖民者表示,台灣「一向屬於中國」,台灣和澎湖這兩個「島嶼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佔有和耕種這一土地」,荷蘭「自應把它歸還原主。」經過激烈戰斗和圍困,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一簽字投降。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中國領土台灣,成為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設置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至1811年,台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台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台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台灣。
由於西方列強向中國邊疆侵逼,中國出現了邊疆危機。1884—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台灣,遭劉銘傳率軍重創,到1885年6月《中法新約》簽定,法軍被迫撤出台灣。
中法戰爭以後,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於1885年將台灣劃為單一行省,台灣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台灣省巡撫劉銘傳積極推行自強新政,清理田賦,增加財政收入,購買輪船,架設電報線,設立郵電總局,建造鐵路;購買軍艦,增設炮台,設立機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務局,安裝新式採煤機器;設立興市公司,建街造路;創立西學堂、電報學堂,培養建設人才。劉銘傳把眾多新式事業集中於一省,使台灣成為當時中國的先進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政府戰敗,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反對割台;台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協理台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的侵佔,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從此,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台灣人民從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日據初期,以農民為主體的抗日武裝進行了長達20年的斗爭。後來,文化協會、民眾黨、共產黨等還組織領導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抵抗運動。
1937年7月日本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少台灣同胞回到祖國參加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台灣的光復作出了貢獻。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2月9日,中國政府發出《中國對日宣戰布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系者,一律廢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英勇的抗日戰爭,終於收復了台灣。台灣同胞歡天喜地,慶祝回歸祖國。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於台北舉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至此,台灣、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
沒有找到視頻哦
I. 台灣有什麼美麗的風景
旅遊景點
士林 野柳 阿里山 日月潭 大岡山 鵝鑾鼻
觀音山 龍山寺 北投溫泉 大屯火山 國父紀念館 故宮博物館
旅遊城市
台北市 基隆市 桃園縣 台北縣 新竹市 新竹縣
宜蘭縣 苗栗縣 台中縣 台中市 南投縣 彰化縣
雲林縣 花蓮縣 嘉義市 嘉義縣 高雄縣 高雄市
台南縣 台南市 台東縣 屏東縣
太空俯瞰地球,你會發現在祖國大陸東南浩瀚的海面上,鑲嵌著許多晶瑩的寶石般的島嶼,其中有一個狀若芭蕉葉片的狹長開島嶼,這就是美麗富饒、迷人多姿的台灣島。
大陸在宋朝時就用「八景」稱呼風光名勝,元、明以後況相仿效,以至成為時尚。關於「十二」這個數,在舊日的大陸使用也極為普遍。因此,台灣各地的風景多以「八」和「十二」來稱呼。
台灣八景:①定於清康熙年間的八景是: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台觀海。②定於清乾隆前期的八景是:香洋春耨、赤嵌夕照、雁門煙雨、鹿耳春帆、鯤身集綢、金群曉霞、鯽潭霽月、旗尾秋收。③定於日據時期的八景是:旭岡、淡水、八仙山、日月潭、阿里山、壽山、鵝鑾鼻、東海斷崖。④定於1953年的八景是:玉山積雪、阿里山海、雙潭秋月、在屯春色、安平夕照、清水斷崖、魯閣幽峽、澎湖漁火。⑤現行八景是:阿里奇觀、日月風姿、魯閣幽峽、南灣極致、陽明風光、北投溫泉、野柳公園、烏來飛瀑。
除了全省性的「台灣八景」以外,還有許多各地的「八景」。
基隆八景:雞山聚雨、獅嶺匝雲、魴頂瀑布、鱟嶼凝煙、仙洞聽濤=社寮曉日、海門、澄清、 杙峰聳翠。後又有新八景為:旭岡晴嵐、米瓮曉霞、獅嶺匝雲、八斗夕照、靈泉晚鍾、楮橋秋月、暖暖春水、社寮銀瀾。
淡水八景: ①坌嶺吐霧、峰峙灘音、戍台夕陽、劍潭夜光、蘆洲泛月、淡水吼濤、關渡分潮、屯山積雪。②羅漢朝佛、半月沉江、龍目甘泉、馬煉香房、峰溪石壁、海山石門、石屏錦麟、燭台雙峙。另有全淡八景:指峰凌霄、香山觀海、雞嶼晴雪、鳳崎晚霞、滬口飛輪、隙溪吐墨、劍潭幻影、關渡劃流。
蘭陽八景:龜山朝日、北關海潮、湯圍溫泉、隆嶺夕照、西風爽氣、石港春帆、沙喃秋水、蘇澳蜃市。
新竹八景: ①舊八景:玉山積雪、馬陵小海、磺窟響泉、雙峰凌霄、三台疊翠、蛤市浮嵐、吞霄漁舟、銀錠綺霞。②新八景:法雲禪寺、磺窟夜景、福星公園、昭忠寶塔、虎山溫泉、虎嶼浴場、崎頂雲霞、五指凌霄。
台中八景:谷關泉韻、鐵砧劍井、昆廬疏鍾、霧峰籠日、甲溪掬月、梨山曉色、五指凌霄。
花蓮八景:太魯合流、八螺疊翠、能高飛瀑、築港歸帆、澄潭躍魚、紅葉尋蹊、秀姑漱玉、安通濯暖。
彰化八景:定寨望洋、豐亭坐月、虎岩聽竹、龍井觀泉、碧山曙色、清水春光、珠潭浮嶼、鹿港飛帆。
南投八景:玉山積雪,雙潭秋月、霧社雲霞、碧山曙色、松嶺遠眺、廬山瘟泉、合歡奇觀、八通古隘。
雲林八景:龍門涌月、風麓飛煙、獅岩春曙、鹿社秋光、虎溪躍渡、象渚垂虹、珠潭映日、玉山流霞。
嘉義八景:玉山雪凈、木園風清、北港秋荷、水沙浮嶼、梅坑月霽、龍目甘泉、月嶺曉翠、牛溪晚嵐。又有 新八景:蘭潭泛月、檜沼垂綸、彌陀曉鍾、康樂暮鼓、公園雨霽、林場風清、鷺橋跨浪、橡苑聽鶯。
鳳山八景:鳳岫春雨、泮水荷香、琅蕎潮聲、岡山樹色、翠屏夕照、舟渡晴帆、淡溪秋月、球嶼曉霞。
高雄八景:旗山夕照、埕埔曉鷺、猿峰夜雨、戍樓秋月、江港歸帆、鼓灣濤聲、苓湖晴風、江村漁歌。
恆春八景:猴洞仙居、三台雲嶂、龍潭秋影、鵝鑾燈火、龜石印累、馬鞍春光、羅佛山莊、海口文峰。
澎湖八景:龍門鼓浪、虎井澄淵、香爐起霧、奎壁聯輝、案山漁火、太武樵歌、西嶼落霞、南天夕照。
……
除了以上這些地區性的「八景」外,還有許多名山,具體景區的「八景」如:
圓山八景:神花朝曦、龍峒暮靄、稻埕春耕、芝山聚雨、星峰霽雪、古巢寒月、石壁絲虹、劍潭龍氣。
炎山八景:碧潭垂釣、錦水梯燈、港灣消夏、歇斯底里橋晚眺、尖山夕照、網溪賞月、新竹牧笛、茅店雞聲。
龜山八景:山崗曙色、層岩晚照、雨中春樹、秋林新霽、晴巒觀海、古寺曛風、登峰野望、寒夜啼猿。
草嶺八景:水火同源、深淵天塹、洞口長橋、太空飛瀑、嘉南雲峰、深山猿嘯、蝙蝙仙洞、石壁雄風。
青草湖八景:鍾鋒夕照、山寺朝曦、葫島秋聲、柴橋春色、五指列屏、雙溪環帶、壽塔塔凌霄、彌勒現肚。
八仙山八景:小阪泉、久良溪社、見返瀧、岩松山、合流峽、侄保溪谷、斜頭角、菊地台。
東山八景:寒泉試茗,楓亭待月、山房讀書、別墅清談、蕉嶺聽鶯、雨後看山、曲徑樵唱、沿溪漁歌。
日月潭八景:萬潭浮嶼、點點漁火、潭口九曲、獨木舟、山水拱秀、杵聲、荷葉金錢、水社朝霧。
另外還有台北縣中和鄉八景、北郭園八景、潛園八景、澄清湖八景等等。
有的八景以「八詠」或別的名稱稱之,如鼓山八詠:秀峰插漢、石佛凌波、雞嶼夜帆、斜灣樵唱、無興古剎、石塔垂綸、旗濱漁火、龍泉甘林。
十二勝在台灣亦為數不少,全省性的十二勝有:①日據時期的十二勝:草山北投、新店、大溪、角板山、五指山、獅頭山、八卦山、霧社、虎頭山、旗山、大里簡、太平山。②1996年台灣省旅遊局重新選定的十二勝:太魯閣、阿里山、溪頭、陽明山、玉山、合歡山、日月潭、鵝鑾鼻、故宮文物、野柳、大霸尖山、秀姑巒溪。
此外,地方性的十二勝有:
台南十二勝:鄭祠探梅、金城春曉、法華夢蝶、鹿耳沉沙、杏壇春蔭、竹溪煙雨、安平晚渡、燕潭秋月、紀廟飄桂、鯤身漁火、北園冬霽、赤嵌夕照。
台東十二勝:卑南覽古、太武望洋、知本滌泉、紅頭垂釣、綠島飛帆、關夕照、鯉魚秋色、猿嶺長橋、新港漁歌、加路旋汐、水母觀洞、都巒疊翠。
鹿港十二勝:意樓春深、金廳迎喜、樓井雕欄、鏡樓風雲、石碑敢當、半井思源、日茂觀石、古渡尋碑、浯江煙雨、威靈謁刀、榕蔭對奕、聖亭惜字。
龍門谷十二勝:石亭攬勝、寶塔夕照、長青明燈、龍關遠眺、巨龍長城、龍舟畫舫、雙龍戲珠、竹濤樹海、晨光煙濃、天龍巴士、龍門山莊、四海之鄉。
除了以「八」、「十二」稱呼景勝外,另有用三、六、十三、十七等稱呼景勝的。如北投三大景觀(梵剎鍾聲、北投夜色、磺泉玉霧)、日月潭六勝(孔雀園、玄奘寺、光華島、德北庄、石印島、文武廟)、鳳山十三勝、墾丁游樂園十七景等等。
雖然在以上「八景十二勝」的命名中不乏為湊吉數硬壓硬分之處,但無可否認的是,不論以什麼稱呼出現,都可以說明台灣各地的名勝古跡數量眾多,令人神往;不論是何方來客,都會情不自禁地被這個美麗寶島深深吸引。
台灣著名史學家連橫曾言道:「以台灣山海上之奇秀,波濤之壯麗,飛潛動植之變化,可以拓眼界、擴襟懷、寫游記,供探討,故天然之詩境也。」可見天然玉成的瓊島仙境令人流連忘返。
J.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什麼
阿里山和日月潭 阿里山列為台灣風景區之一,美景紛陳早為人所稱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偉大」的說法。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台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阿里山空間距離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層一層盤旋繞上山頂的鐵路,竟長達七十二公里,連通各森林區的支線,總長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條隧道,最長的達一千三百公尺。火車穿過熱、亞熱、溫、寒四帶迥異的森林區。 阿里山的鐵路可與「阿里四景」(日出、雲海、晚霞、森林)合稱「五奇」。鐵路全長72公里,卻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舉世罕見。火車從山腳登峰,似沿「螺旋梯」盤旋而上,繞山跨谷鑽隧洞,鳥雀在火車輪下飛翔。登山途中,從高大挺拔的桉樹、椰子樹、檳榔樹等熱帶古木,到四季常綠的樟、楠、櫧、櫸等亞熱帶闊葉樹,再到茂密的紅檜、扁柏、亞極和姬松等溫帶針葉樹,到了3000米以上,則是以冷極為主的寒帶林了。這些奇木異樹,在阿里山上匯成一片綠色的海洋。山風勁吹時,山林如驚濤駭浪,發出轟天雷鳴,形成阿里山著名的萬頃林濤。 1991年新中橫公路通車後,阿里山森林游樂區便與玉山「國家」公園串連而成為新興的旅遊路線。 阿里山空間距離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層一層盤旋繞上山頂的鐵路,竟長達七十二公里,連通各森林區的支線,總長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條隧道,最長的達一千三百公尺。火車穿過熱、亞熱、溫、寒四帶迥異的森林區。 阿里山的森林、雲海和日出,譽稱三大奇觀。這里所產的是世界罕見的高級建築木材,如台灣杉、鐵杉、紅繪、扁柏和小姬松,稱為阿里山特產「五木」。到了陽春三月,阿里山又成為一個緋艷絢麗的櫻林。這里的櫻花馳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為花季,登山賞櫻花的遊人絡繹不絕。山上有高山博物館,陳列各種奇木異樹,高山植物園內種有熱帶、溫帶、寒帶數百種植物,遊人既可飽覽林海在微風中泛起層層波瀾的勝景,還可增加見識。 在晴天的破曉時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觀賞雲海,確是賞心樂事。遊人但見雲海茫茫,瞬息萬變,時而像連綿起伏的冰峰從山谷中冒出,時而像波濤洶涌的大海,從天外滾滾而來。難怪阿里山的雲海是台灣八景之一。觀日出的地點則以祝山為妙。祝山海拔僅次於塔山,為二千四百八十公尺。黑夜退去,天空呈魚肚白,祝山後先現出一絲紅霞,慢慢變成弧形、半圓、大半圓,越來越紅,越來越亮。一輪紅日先從雲海邊上升,再從山頂冒出,光芒四射,煞是一番景象。 阿里山列為台灣風景區之一,美景紛陳早為人所稱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偉大」的說法。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台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森林游樂區大部分屬於高山平夷面地形,若從大塔山俯瞰,便可發現西側成緩坡走向,祝山、對高岳等山稜東側為地形險峻的陡峭斷崖,隔和社溪與塔塔加相對;而小塔山亦為斷崖地形,阿里山溪以西北向注入清水溪,向南則於阿里山公路山谷為曾文溪上游。1996年的賀伯台風創下單日降雨量高達1095公釐,這些狂瀉而下的雨水造成三條溪流下游的土石流災害,再對照歷年來的氣象資料,稱阿里山為「雨山」實不為過。由於高山環境地處溫帶氣候,阿里山的氣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氣溫為攝氏10.8度,在冬季最寒冷之日曾達零下3度,因此夏季為著名的避暑勝地。 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為三大林場,與玉山並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的預定地。阿里山的森林與登山鐵道、日出、雲海、晚霞合稱阿里山五奇。1927年,阿里山經台灣日日新報評定為台灣八景(另有十二勝、二別格)。1953年,台灣省文獻會選定阿里山雲海為台灣八景。1996年,台灣省旅遊局辦理新版台灣十二名勝,阿里山勇奪第二名(全民票選第一名)。2006年,行政院新聞局舉辦台灣意象票選(書面及網路),阿里山勇奪風景第二名(第一名為玉山),顯示阿里山的地位早已深植人心。 目前森林游樂區內種植吉野櫻、重瓣櫻等數千株,除了櫻花以外,四季各有不同的植物盛開,將阿里山妝點成繽紛燦爛的花花世界。而有阿里山精神地標之稱的神木在1997年7月1日下半身倒伏之後,新的巨木群隱然成形,目前游樂區內共有二區的巨木群棧道,整個阿里山區則尚有四株以上綠意盎然的紅檜神木。除了巨木群棧道外,林務局另重修對高岳森林浴步道、塔山登山步道及自忠舊鐵道的水山支線通往特富野的狩獵古道等。 在人文方面游樂區有高山博物館、樹靈塔、琴山河合(河合鈰太郎)博士旌功碑…等,遊人至此可回憶日治時期至今的阿里山開拓史等,皆為重要的歷史遺跡。 阿里山森林游樂區隸屬嘉義縣,距離嘉義市東方約75公里,東臨玉山山脈與玉山國家公園相鄰,西鄰嘉南平原,北界南投縣。阿里山由尖侖山、祝山、對 高岳山、大塔山、塔山........等十八座大山組成,總面積為39,650公頃。群山峰巒環列,形勢雄偉。附近溪谷甚多,分別有北流之和社溪,西有西北流之清水溪及西南流之曾文溪等。 由於多數溪谷而處處形成斷崖,如塔山及對高岳山,故山嶽重疊地勢險峻,而其間雨量充沛,故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樹木生長各任天性蔚成巨木森林群。 蚊蚋絕跡,實為台灣休養避暑最佳處所。園區種植吉野櫻、重瓣櫻等數千株,日據時代並曾定名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日月潭是台灣島最著名的風景區。它位於西部的南投縣,是台灣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山頭上。湖岸周長35千米,面積7.7平方千米,水深二三十米。水面比中國另一個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卻超過西湖10多倍。 台灣省天然湖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水域面積9平方公里,平時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所以這個小島被叫做「珠子嶼」,現在也叫拉魯島。以這個島為界,湖的北半部分圓圓的像太陽,湖的南半部分彎彎的像月牙,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來源。 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後來因為發電需要,在下游築壩,水位上升,兩湖就連為一體了。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故名珠仔島,現在叫光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如日輪,南半狀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舊台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就是由此而來。 日月潭四周青山環抱,山巒層疊,水映著山,湖面宛似一個巨大的碧玉盤。遠遠望去,潭中的美麗小島——珠仔島,卻像玉盤托著的一顆珠子。珠仔島把湖面分為南北兩半:東北面的形狀好像圓日,故叫日潭;西南邊的如同一彎新月,故稱月潭。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慶祝台灣光復,珠仔島已改名為光復島。 日月潭美景如畫,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變幻無窮。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面輕籠著薄霧,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為佳麗動人。每年中秋圓月當空時,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著又長又粗的竹竿,帶著綵球,來到潭邊跳起古老的民間舞蹈。他們重演著征服惡龍的民間故事,把太陽和月亮頂上天,讓日月潭永遠享有日月的光輝。 日月潭四周,點綴著許多亭台樓閣和寺廟古塔。山腰的玄奘寺內存放著唐僧玄奘的部分遺骨。當地氣候四季宜人,冬天平均氣溫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勝地。 潭東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靄,山峰倒影,風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廟,自廟前遠眺,潭內景色,盡收眼底。南面青龍山,地勢險峻,山麓中有幾座寺廟,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靈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園,養有數十對孔雀,能表演開屏、跳舞,使人倍添游興。東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專供旅客觀賞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輕紗般的薄霧中飄來盪去,優雅寧靜,別具一番情趣。 日月潭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長滿綠樹的山,而湖水又靜靜的,藍藍的,像一面鏡子,反周圍的山色倒映在湖裡。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裡的景色也不一樣,變來變去,就像傳說中的仙境。 日月潭四周的群山還有幾處名勝古跡。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廟,廟中有孔子像,左右有文昌君與關羽像,從廟里看出去,日月潭左右兩個湖,都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