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春秋戰國」四個字的篆刻的圖案,字體越古老越好,謝了。 有可能的話發「孫臏」「龐涓」的簡筆畫上來吧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⑵ 美術老師要我們篆刻,篆刻什麼內容好,求兩個字,字越簡單越好
篆刻大致分名號印與閑章,而觀賞性強的就是閑章了,閑章內容可以是吉語、詩句、成語、俗語、趣話等都可入印,所以稱作「引首章、壓腳章」。你要刻兩個字的話我為你推薦,比如吉語:「吉祥、如意、長年、延壽、大利、康寧、千秋」等等,多了去了。
⑶ 篆體「藏"字有多少種寫法懇請篆刻老師幫忙設計一枚「滴水軒鑒賞珍藏書畫"篆刻印稿!謝謝老師真誠幫助。
還有很多寫法,請參「篆刻字典」。
⑷ 篆刻印章布局:要刻一個名字,兩個字的,第一個字簡單,第二個字很復雜。刻2.5×2.5的方形章。
有,如齊白石有一方印,即是「白石」。張大千的印也有「大千」二字的。
⑸ 篆刻書畫對未來的寄語怎麼寫
我覺得這個東西還是要看自己,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說不要太擔心
⑹ 海報中的毛筆字是怎麼做的
呵呵?一般不建議用筆觸效果,有毛筆字典?掃描進去就可以用了?或者花多點錢買個書法字典加光碟的?裡面很多種書法字體!
⑺ 中國書法、篆刻和繪畫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因為書法構圖的特點是人們還不了解的,所以我先談書法。
唐代的張懷瓘在《書議》中說:
這里的意思是說:玄妙的意象,來自於書法家對事物的悉心觀察思考與提煉;深刻的規律,隱藏於看似平常而紛紛紜紜的大千世界;怎能是通常的信息語言所能表達,也不可能是運用通常的研究方法所能解釋。如果不具有超常智慧,決不能隨意的議論書法特有的內在本質——它是沒有聲音但卻勝過有聲的音樂,她是表面看不到形象卻又勝過那些能看到形象的非凡形象!
書法是建立在漢字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非凡藝術,是運用漢字元號組織的特殊形象進行的藝術表現,無論從內容還是從外在表現形式都處處體現中華民族深刻的思想內核。張懷瓘已經把書法看作是無聲之樂、無形之象!這無聲之樂容易理解,而無形之象就不易理解了。書法並不是沒有形的形象,但這種特殊的形象更多人還沒有意識它是形象,也沒有理解這樣的形象具備怎樣的特點,書法的象當然就不象繪畫等其它姐妹藝術那樣直觀易懂。
我們先看書法與各藝術門類之間的聯系。
各姊妹藝術的原理和內涵是一致的。每個作者毫無例外都力求以精湛的藝術特色和魅力表現出內心的情感,引起觀眾的共鳴。舞台之有沉默、畫卷之有空白、音樂之有休止符,書畫作品中的時隱時現、留有空間般的藝術效果,其區別只在於各自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先看文學作品中的跌宕起伏:《三國演義》
再來看京劇中的虛與實:《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揮動手中的馬鞭,表示策馬飛奔。舞台上不可能有真馬,手中的馬鞭和他的動作使我們感到他騎在馬上。演員的動作、後台的配音、所有的道具等都是實,馬,就是虛。楊子榮一抬手,隨著一聲槍響,緊接著傳來老虎的哀鳴,說明楊子榮把老虎打死了。相對後來出現的驚險和精彩,打虎上山無疑是對英雄人物進行的必要鋪墊!
至於繪畫、印章、攝影,都與書法相同,都屬於平面造型藝術,都存在構圖問題。其中,繪畫與攝影、書法與印章聯系更為緊密。印章也叫做篆刻,篆刻不僅有使用篆字來刻印的意思,還有更直接的內容:篆刻的創作分為兩步,首先是篆,也就是在稿紙上先作構圖設計,效果滿意了才把這種構圖設計過渡到印材上實施雕刻。
其他姊妹藝術,因為不屬於平面造型藝術的范疇,所以沒有構圖問題。
書法與繪畫雖然在藝術表現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的共性十分明顯:藝術創作的最高追求就是對作品的神韻——意境的追尋與體現,意境能否得到體現以及體現出怎樣的意境,都是由作者具體構圖決定的。
繪畫的首要任務就是立意。意既立,就必然要先行設計為象的問題,也就是在作品畫幅之內,著重考慮和謀劃山石放在哪裡,人物置於何處、雲氣瀑布以及它們之間的佔位空間、形邊設置、角度安排等諸多方面的構圖因素。
以上的討論已經把同異說清楚了。不過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繼續說說書法構圖學的特點,這樣更方便大家把書法構圖學與其他門類的藝術構圖進行的對比。
書法立意之後,必然運用空間實施構圖,作品構圖的具體實施要依靠為象、象與象之間的有機配合來完成總體的藝術構圖。書法的象外之象,即:書法創造的非凡意境,如我國古人所講的「天人合一」,強調的就是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的相通。
書法雖然具有很強的抽象性,但在構思與構圖的過程中卻根本不是抽象的。構思過程在書法家的大腦中進行,構圖的過程則是作者把自己的意象轉移在創作所需的物質材料上進行。構圖過程的實質,就是作者把構思過程所思考、設計、經營的全部內容和結果從大腦里轉移到物質材料上實施創作的全部過程,從作者本人能夠看到的「意象」轉化為其它人也能夠看到的具體「墨象」。一幅書法作品成功與否,在具備了點畫、結構(指一字的造形,即構圖的細部)功夫的前提條件下,構圖就成為這件書法作品成敗的決定性的因素。雕塑藝術大師羅丹曾經說過:「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沒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體更重要的。」
不少人臨習古帖下了很大的功夫,每次作書,彷彿字字標准,剛勁瀟灑。但只要放眼於通幅構圖整體看時,造形與造形之間或相互獨立,「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或相互排斥,水火不容,毫無聯系,顯得零亂無致、缺乏書法作品應有的和諧。還有一些人片面關注筆法問題,認為筆法是書法的命脈,這也徹底錯了!孫過庭認為:誰能夠以書法宣洩心中的情感,誰才可以步入書法的殿堂(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書譜》)就書法的墨象而言,在一幅作品中,決定其成敗的關鍵因素在於能否有效利用空間實施造形,這在整體的書法構圖(創作)來說是戰略問題,筆法,只是配合戰略目標實施的戰術技術手段而已!
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晚年住在濟南,那裡的人都知道有位姓廖的先生很會寫字。友人問起何紹基,「你認為廖先生的字怎樣?」何紹基笑笑回答「廖先生只會寫一個字罷了」。友人不解:「此話怎講?」何紹基回答說:「他每一個字都很好,但多個字便不成篇章」。
我們都看到過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
如果從題詞中拆出某個造形(單字)來看,似乎這里的每個字都不夠美,而當我們放眼全局進行總體審視就會發現,通篇作品給人以大氣磅礴,渾然一體的美的感受。博大雄渾中透露出鮮明警醒和閃亮的美感意韻。再細看每個造形(字)時,才真正體悟到每個造形的妙處,處處精妙、韻味無窮。這篇題詞雖然僅有七個造形(字),但卻因為構圖經營的成功令人感到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和排山倒海的氣勢。其間的每一筆都運用得恰到好處,每個造形(字)都充分地發揮了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構成了全局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
綜上所述,中國書法構圖學原理來自於古今書壇巨匠的藝術實踐與思考,來自於大自然美感的召喚與啟迪,更有對音樂、舞蹈、繪畫、建築和古人哲學、文藝平論的基礎與借鑒。中國書法構圖學並不是孤立的,一切藝術都有典型與一般的對比、烘托問題;書法的構圖與繪畫的構圖有許多相通之處;書法的節奏美和抽象思維與音樂的韻律節奏異曲同工;書法構圖中的點綴、裝飾性又與變象有著密切關聯;兵法中的「奇正相生」、對弈中的「計白當黑」都與書法構圖有關系。中國書法是中華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現,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⑻ 成都哪裡有篆刻書畫印章的
打開地圖,或者導航。搜索:古玩市場,文化市場,都行。然後去到那裡,隨便挑吧。
⑼ 篆刻在章上打底稿可一用什麼方法(比如鉛筆畫在上邊..)謝謝
買一隻斑馬的記號筆,兩頭的,一頭是針管筆。先用鉛筆打稿,後再用記號筆描上,修改,不會被抹掉,極好用,一直8元左右,我用了一年多。
⑽ 請懂書畫篆刻印章的大師看看這幅落款以明的清末民初時期的對聯,印章上刻的什麼字
對聯文字:
筆峰雲煙如意畫
滿庭花雨有異香
以明
(印章圖片看不清,無法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