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修武宣傳片

修武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11-10 08:27:38

『壹』 修武縣的介紹

修武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隸屬焦作市。東與輝縣、獲嘉縣相連,西與博愛縣、焦作市銜接,南至武陟縣。北界東大河,分別與晉城澤州縣柳樹口鎮、晉城陵川縣奪火鄉接壤,是海河流域的源頭之一。修武縣總面積676.4平方千米,轄8個鄉(鎮)和一個工貿區,223個行政村,人口28.09萬人(2013年末)。修武縣歷史悠久,周代之前稱「寧邑」,商末武王伐紂,大軍途經寧邑時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駐扎修兵練武,故改寧邑為「修武」,修武從商末得名,至2009年已有3052年歷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始設修武縣,屬三川郡管轄,已有2227年。「修武」之名歷代傳承一直延續下來,成為中華大地上最古老的縣名之一。1城市名片:中國優秀旅遊名縣、國家衛生城市、中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生態示範區、中國長壽之鄉、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國家園林縣城、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貳』 修武在哪裡 我怎麼沒聽說過啊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

『叄』 修武縣的文化藝術

1、懷梆
光緒九年(1883年)冬,孟縣懷梆藝人牛三堂因生活所迫,到修武縣山區大東村落戶,即在村上傳授技藝。光緒十九年(1893年),該村張春來組織起有40餘人參加的大東村戲班,很快懷梆風靡全縣。至民國時期,懷梆最為著名的演員是崔福令(外號「拐來孩」),他嗓音優美,身架利落,扮相俊俏,聞名遠近數縣。崔福令下台拄雙拐,上台不拄拐,拿手戲為《桃花庵》中飾陳妙常,《刀劈楊凡》中飾樊梨花。
2、京劇
光緒十五年(1889年),修武城內南門富家子弟李堯組織起京劇班,收納數名貧困幼童學戲,數年後名聲大振。民國13年(1924年),由郭相五等京劇愛好者發起,組成了「樂天社」京劇班。他們自籌經費,自購行頭,免費為群眾演出,有《九江口》、《四郎探母》、《狀元譜》、《女起解》等傳統劇目。民國27年(1938年),日軍侵佔修武縣城,「樂天社」自行解散。
3、二夾弦
民國9年(1920年)冬,原武縣二夾弦藝人葛玉堂因生活所迫來修武傳藝,南關村周文德等人均向葛拜師學藝,演出《小姑賢》、《三疑計》等傳統劇目。
4、豫劇
民國35年(1946年)有一「血花劇團」在修武演出豫劇,曾風靡一時。1950年,北門村侯同勛春節時組織村內戲劇愛好者演出摺子戲《斷橋》、《劈山救母》、《卷席筒》等劇目,在當地大受歡迎。因豫劇充滿地方特色,念白好學,韻調易唱,故至今仍十分風行。
5、上黨梆子
1954年,斗水村戲曲愛好者郭麥旺等人組織起有30餘人參加的上黨梆子戲班,逢年過節演出《五鳳樓》、《雁門關》、《海桃關》等劇目。文革期間,戲班解散。 修武縣民間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有十多種,主要有:
1、花船,也稱旱船。三個人物分坐(實為站立)在插滿花的布制船上,由老公和丫環持槳劃船,皆著戲劇古裝,表演時三船穿梭跑動,停時只搖槳,開始唱詞,並有樂隊伴奏。
2、獅子:用麻和布製作成獅皮,兩人駕馭,一人撐頭,一人作身和尾,表演時可登山(上桌子),可直立,也可滾球和舞蹈,由訓獅人指揮。
3、老虎:和「獅子」類似。
4、高蹺:為傳統節目。表演者雙腳綁在兩各50厘米高的木棒上,以代替雙腳行走、跳躍,有古裝,也有時裝,撲蝶節目最為精彩。
5、腰鼓:為建國後新興的文藝節目。表演者於腰際背一長圓形紅鼓,雙手持木棰擊鼓,發出不同節奏,全隊由拍鑔者一人指揮隊形和鼓點變換。為增加氣勢,另有大鼓重擊。
6、秧歌:為革命根據地的傳統文藝節目,人數不限,表演者按樂器節奏扭動,時而變化隊形。
7、推花車:也叫小火車,建國初最為盛行。一俊婦坐(實為立)在一方形花車內,車後有兩扶手,一老翁手握扶手作推車狀,車兩邊少男少女各一人,手搖扇子扭動,一小丑擔一軟質杠子扭在車前,樂器伴奏,表演者扭動數圈後停在原地扭唱,唱腔為民間小調。
8、背妝:一個大人身上背一鐵架,架上立一兒童,上下固定為一體,稱為「一妝」,表演者可據故事人物多少,決定妝數多少(一般不超過八妝)。妝上兒童扮作故事人物在上表演,背妝人在下走場套花,有樂隊伴奏,只行走,不演唱。
9、張公背張婆:由一人上身扮張婆,下身扮張公,另做一張公假頭和雙肩,置張婆身前作背狀,再做一張婆假下身,於張公身後,使其共成一體。無唱,只需樂器伴奏,表演者按節奏扭動,作些嬉戲動作,別有風趣。
10、騎毛驢:表演者足踩高蹺,用紙或布做一毛驢,固定在表演者身上,按樂器節奏跑動舞蹈。
11、霸王鞭:表演者人手一鞭,上系銅鈴和花,諧和鼓點節奏擊臂、腰、腿、腳等處,或與別人互擊,使其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人數不限,有歌有舞。 1、武王伐紂途經「寧邑」修兵練武,「修武」從此誕生。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姬發興兵伐紂,從陝西東進渡孟津會合八百諸侯後,大軍向商都朝歌一路猛進,到達寧邑後天降大雨,三日不止,經姜子牙問卜後,乃勒兵於寧,修整武器,休養軍隊,遂將寧邑改名為「修武」。從此,修武不但獲得了沿用三千多年的縣名,還誕生了一大批與武王伐紂相關的村名、地名。武王大軍將修武作為伐紂之戰的最後出發地和後勤基地,從修武出發後在修武之東二十公里處的一個小山包舉行了最後的「會盟」儀式,宣布了「戰場紀律」,宰牲宣誓,然後才揭開了牧野之戰的序幕,奪取了朝歌,推翻了殷商王朝。武王最後一次會盟的小山包後來被改名為「同盟山」,當時也在修武境內(現屬獲嘉縣)。
2、魏曹丕逼漢「禪位」,漢獻帝貶居修武。延康元年十月,魏王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於魏。劉協被封山陽公,居修武縣濁鹿城共14年,死後葬於古漢山下,墓冢稱「禪陵」。
3、「竹林七賢」隱居修武。魏正始至景元年間(約公元241—262年),魏著名文學家嵇康、詩人阮籍,因不滿當時的黑暗政治與禮教束縛,隱居於修武縣的雲台山百家岩一帶,達20年之久,以縱酒佯狂的消極方式表示反抗,與當時的名士阮咸、山濤、向秀、王戎、劉伶常游會於百家岩竹林之中,飲酒賦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
4、劉阿知率族東渡,日本三姓源修武。漢獻帝劉協死後,其後代一直居於修武。西晉王朝統治之時,劉協玄孫劉阿知恐為當朝所害,遂率其家族東渡日本避難。上岸後,他們最初居住在今日本的奈良縣,後遷至岡山縣。他們同當地人一同披荊斬棘,創家立業,贏得人們的尊敬,此後,這支家族就在日本生息繁衍。在今日奈良縣的檜前村和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仍有「阿知宮」,它們如今成為當地的神社。在此後的歲月里,這支遷居於異邦的劉氏後裔,為創建和保衛日本民族做出過傑出貢獻。日本古代一般民眾是沒有姓的,只有上層貴族、大官和有大功績者才有姓氏。在日本落根的這支中國劉氏後裔,因對日本人民有突出貢獻,先後都得到了封姓。如今日本姓氏為「坂上」、「大藏」、「原田」的,均為劉氏後裔。
5、孫思邈雲台采葯,「葯王洞」千古留芳。唐貞觀二十九年(公元658年),偉大的醫學家、葯物學家、「葯王」孫思邈從京都長安來到修武,在雲台山區采葯煉丹,為民醫病。他住在被今人呼之為「葯王洞」的一個大型山洞內,一住就是八年。他一方面采葯醫病,一方面收集民間秘方驗方,撰寫《千金方》巨著,流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與傳說。在他居住過的「葯王洞」內,修武人民刻制了他的石雕塑像,樹起了石碑,以志紀念。 1、李固龍山文化遺址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400米,文化層厚3—4米。由於歷史原因,一條南北大道將遺址分成東、西兩塊,東、西、南三面形成2—3米高的斷崖,大量的遺跡、遺物暴露在外。經常看到的有石刀、石鏟、石斧、石鏃,大量的陶片標本和漢代的空心磚,以及少量的骨器和陶文符號。根據出土的器物和地層關系來分析,此遺址經歷了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商、周、春秋、戰國和漢代等歷史時代。
2、當陽峪瓷窯遺址位於西村鄉當陽峪村,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寬約1000米。當陽峪瓷窯是宋代北方一處重要的制瓷生產場地,規模可觀,工藝精湛,產品豐富,種類齊全,尤以剔花瓷和刻花填彩著稱,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以及英國、日本等著名博物館都有不少藏品。
3、運糧河流經修武的運糧河是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永濟渠的一條重要分支。歷史上有豫河、小丹河等不同的稱謂,因其下游入衛河直達天津,且以漕運為主,故最終得名為運糧河。道光年間,運糧河在修武境內全長62里,過水量4立方米/秒。建國以後的1953年,新鄉專區曾在修武成立運河管理局,負責博愛、武陟、修武、獲嘉4縣的運河治理與灌溉農田工作。據資料記載,當時4個縣共可灌溉農田4萬畝,其中修武可灌溉農田2萬畝。運糧河還具有排泄洪水功能,最大過水斷面可達30立方米/秒。1959年冬,修武縣開始實施引黃工程和開發治理大沙河工程,使具有千年歷史的運糧河失去灌溉與排洪能力。修武縣委、縣政府對運糧河道進行整修拓寬,並在沿岸建起了濱河公園,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1、商冢
商冢位於修武縣城東城關鎮秦廠村東部,雲台大道的東側。據道光十九年《修武縣志》記載:「商冢在縣東二里,武王伐商,其子孫有來歸而死者,葬於此」。據近代考證,所謂「其子孫來歸而死者」,就是跟隨武王伐紂作戰中負傷犧牲的周軍將士,他們在牧野之戰中戰死後,被運至「大後方」修武集中埋葬,牧野之戰中受傷犧牲的周軍將士也被運回修武搶救,其犧牲將士就埋在修武,成為一個一個百餘畝大的墓冢。又因此冢成於商末,所以叫「商冢」。當地群眾相傳,黃飛虎所騎五色神牛埋於此,所以又稱「牛王冢」。可以說是周初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烈士陵園。該冢原有面積一百餘畝,現存面積東西長約290米,南北寬約110米,封土最高處約7米。
2、漢獻帝陵
漢獻帝陵位於修武縣七賢鎮(原方庄鎮)古漢村南。現存陵墓為半圓形,高約7米,周長250餘米。漢獻帝劉協(181—234年),東漢末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劉協被廢,封為山陽公,居於濁鹿城(今修武縣李固村南)。漢獻帝在濁鹿城生活了十四年,經常攜夫人到百家岩游樂避暑,並走鄉串村為民醫疾治病,因此,在當地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和可憑吊的遺跡。古漢村、古漢山即由漢獻帝禪陵的所在而得名。
3、韓愈墓
韓愈墓位於修武縣方庄村西之韓坡,是唐代偉大的文學家韓愈的墓地。韓愈乃修武人氏,其上六代已從常山遷來修武,至韓愈時已七代了。韓愈死後葬此,墓高八尺,墓前豎有丈二高碑曰:「韓文公之墓」。墓道旁原有石人、石馬、石獸等八對。
4、韓昶冢
韓昶冢位於修武縣前雁門村北,高3米多,周長50多米,乃唐代大文學家韓愈長子韓昶之墓。
5、金代雜劇磚雕墓
金代雜劇磚雕墓位於郇封鎮大位村。墓葬坐北面南,全用小磚砌成仿木結構。由墓道、墓門、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組成。墓室的西北壁、北壁、東北壁鑲嵌十四塊磚雕。磚雕分男、女侍和雜劇兩大類。雜劇磚雕為「吹笛童子」、「拍板童子」、「傘舞童子」、「拍鼓童子」、「拱手者」、「持物者」、「吹口哨者」、「戴卷襆者」、「搖手鼓者」等形象。

『肆』 修武縣城有多少人

海蟾宮松花蛋,是修武縣五里源鄉的傳統特產焦作最有名的延陵大蔥
修武縣延陵大蔥特色小吃:蘿絲餅,雜碎湯,懷山葯牛肉丸子,棗糕,棗花,小蜜食,金裹條,米酒,茶糖,修武燒餅,甜面幺,武陟油茶、懷薑片、野酸棗

『伍』 《修武之界》是誰寫的

一、如果單純說這個成語的作者,那就是莊子;如果說的是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這篇課文沒有具體作者,就是語文課本的編輯結合莊子的故事翻譯整理而成的。
二、詳解:
1、莊子故事原文:
坎井之蛙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視)虷、蟹與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莊子》
2、翻譯結果如下:
在一口淺井裡有一隻青蛙.它對從東海中來的大鱉說:「我多麼快樂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欄桿上蹦蹦跳跳,回來休息就蹲在殘破的井壁的磚窟窿里休息休息;跳進水裡,水剛好托著我的胳肢窩和面頰;踩泥巴時,泥深只能淹沒我的兩腳,漫到我的腳背上。回頭看一看那些赤蟲、螃蟹與蝌蚪一類的小蟲吧,哪個能同我相比!並且,我獨佔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樂極了!您為什麼不常來我這里參觀參觀呢?」
海鱉左腳還沒踏進井裡,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於是,它在井邊慢慢地徘徊了一陣就退回來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訴青蛙,說道:「千里的確很遠,可是它不能夠形容海的遼闊;千仞的確很高,可是它不能夠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時候,10年有9年水災,可是海水並不顯得增多;商湯時,8年有7年乾旱,可是海水也不顯得減少。永恆的大海啊,不隨時間的長短而改變,也不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東海里最大快樂啊!」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地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
三、根據這個故事編輯以後結果如下:
這個成語故事的意思是指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見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後來人們用井底之蛙的故事來比喻眼界狹小,目光短淺的人。這則故事出自《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根據這個故事人們引出「井底之蛙」這個詞。
有一隻青蛙,住在一口廢井裡,它只知道井底小小的一塊地方,只看見井口上小小的一塊天空,根本不知道井外有多麼大的世界。一天,一隻來自東海的海龜,出現在井口上。青蛙便向它誇口道:「喂,你瞧我這里有多好啊!我可以自由地跳躍,可以安閑地坐在井壁的坡里休息。要游泳,水是很充足的,可以浸沒我的腳,浸到我的下巴;要散步,可以在軟軟的爛泥上舒服地踱來踱去,快樂無邊。你也下來玩玩,參觀參觀我的住處,看看我的這一汪大水吧!」海龜聽了青蛙這番洋洋自得的誇耀,動了心,倒真想下去看看,可是左腳還沒有跨進去,右腳的膝蓋卻已在井口上被絆住了。海龜連忙後退一步,站住腳,對井下的青蛙說:「朋友,你知道海嗎?海之廣,何止千萬里;海之深,何止千萬丈。鬧水災,海水也漲不了多少;乾旱幾年,海水也不見得會淺些。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逍遙快樂呢!那隻井蛙聽了這一番話,驚訝得目瞪口呆,啞口無言。

『陸』 焦作市修武縣有多少村分別是什麼村

修武縣轄3個鎮、5個鄉:城關鎮、方庄鎮、郇封鎮、高村鄉、周庄鄉、五里源鄉、岸上鄉、西村鄉;小營工貿區。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為民路。
城關鎮面積:25.1平方千米人口:58124人郵編:454350代碼:410821100
2006年,轄5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南關居委會、新興街居委會、車站居委會、城南居委會、老城居委會、東門村、東關村、劉庄村、秦廠村、侯庄村、北門村、北關村、王莊村、順城關村、新街村、趙廠村、南門村、劉橋村、西門村、西關村、王官莊村、尚樓村、河北辛庄村、楊廠村、關爺廟村、江旁庄村、三里屯村、小韓村、小梁庄村、南台村、郭屯村、大韓村、大梁庄村、閆庄村。鎮政府駐北門村。
方庄鎮面積:90.4平方千米人口:36736人郵編:454361代碼:410821101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方庄村、東下庄村、西下庄村、蔡坡村、坡前村、宰灣村、韓庄村、西澗村、佐眼村、里窯村、外窯村、平窯村、崔庄村、孫窯村、趙窯村、王窯村、官莊村、白庄村、北孟村、沿山村、古漢村、赤庄村、沙牆村、下鐵匠庄村、丁村、申國村、北王莊村。鎮政府駐方庄村。
清屬六里,中華民國屬第六區,1954年設方庄、佐眼、小官莊、赤庄鄉,1955年改方庄中心,1956年設方庄崔庄鄉,1958年實行一縣一社體制,稱方庄,崔庄大隊,1960年修武縣歸焦作市,改名方庄管理區,1961年修武縣置方庄公社,1983年改方庄鄉,1986年建方庄鎮。
郇封鎮面積:92.7平方千米人口:62031人郵編:454351代碼:410821102
2006年,轄36個村委會:郇封村、焦庄村、東常村、前雁門村、後雁門村、軍庄村、小位村、大位村、小文案村、大文案村、大紙坊村、田莊村、陳村、雪庄村、南柳村、小蘭封村、古庄村、西常村、中常村、京里村、千倉村、龐屯村、東新莊村、李庄村、常庄村、官司橋村、常橋村、官司村、東王莊村、二十里鋪村、萬箱鋪村、裕國庄村、王里長屯村、十里鋪村、小紙坊村、葛庄村。鎮政府駐郇封村。
因政府所在地在郇封,故名郇封鎮。1996年撤銷郇封鄉設立郇封鎮。2005年11月葛庄鄉並入郇封鎮。
高村鄉面積:81.5平方千米人口:49254人郵編:454391代碼:410821202
2006年,轄47個村委會:南霍村、北霍村、靳村、朱庄村、東學固村、鐵匠庄村、大寨村、小寨村、新安鎮村、前南謝村、後南謝村、楊庄村、石庄村、姚郭庄村、南新莊村、金爐村、大高村、北高村、北俎近村、東俎近村、南馬庄村、西俎近村、劉范橋村、石范橋村、馬范橋村、陳范橋村、紀孟村、北雎村、劉范村、薛延陵村、張延陵村、東延陵村、郜延陵村、王村、東黃村、西黃村、新莊村、周流村、付屯村、前董村、後董村、前南孟村、後南孟村、王屯村、段屯村、范庄村、習村。鄉政府駐高村。
周庄鄉面積:34.7平方千米人口:20598人代碼:410821203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周庄村、西劉庄村、五里堡村、張弓鋪村、郜屯村、李屯村、孫村、馬庄村、楊樓村、孔村、西長位村、東長位村、孟村、窪村、曹村、李村。鄉政府駐周庄村。
五里源鄉面積:57.4平方千米人口:34571人代碼:410821204
2006年,轄22個村委會:五里源村、南庄村、馬坊村、李固村、北焦庄村、東水寨村、西水寨村、東板橋村、西板橋村、朱營村、大堤屯村、葛寺村、碑橋村、烈杠營村、北辛庄村、釣台營村、小泊村、河灣村、磨台營村、張庄村、卧龍崗村、馬道河村。鄉政府駐五里源村。
岸上鄉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3102人郵編:454361代碼:410821205
位於縣城北25千米處,屬深山區,與山西交界。2006年,轄10個村委會:岸上村、古洞窯村、西溝村、紙坊溝村、橫河村、片馬村、一斗水村、兵盤村、龍門村、東嶺後村。鄉政府駐岸上村。
西村鄉面積:193.2平方千米人口:16481人郵編:454362代碼:410821206
位於修武縣城西北17千米處,東臨方庄鎮,西、南與焦作市相連,北和山西省陵川縣、岸上鄉接壤。2006年,轄35個村委會:西村、小南坡村、磨石坡村、柿園村、甲板創村、六股澗村、小東村、洞灣村、田坪村、當陽峪村、北窪村、圪料返村、西交口村、東交口村、西嶺後村、西大掌村、艾曲村、東村、南坡村、孟泉村、虎路峪村、黑岩村、東大掌村、宋營村、金嶺坡村、葡萄峪村、小東溝村、雙廟村、平頂窯村、長嶺村、孤山村、後河村、裴庄村、影寺村、桃園村,(108個自然村)。鄉政府駐西村。
因鄉政府駐地在西村,故名西村鄉。1942年解放,1958年成立修武縣人民公社時,為南坡大隊,1960年修武縣與焦作市合並時叫南坡公社,1961年市、縣分開,成立南坡區,包括南坡、艾曲、雙廟、金陵坡4個公社,後因社址不適中,1966年遷到西村,1977年撤消艾曲公社,又分雙廟、金陵坡、西村三個公社。1984年改為西村鄉。1994年撤銷雙廟、金陵坡建制,原雙廟鄉8個行政村與原金陵坡鄉的小東溝、葡萄峪、金陵坡歸西村鄉管轄。
小營工貿區代碼:410821400
2006年,轄1個村委會:小營村。

『柒』 修武縣有幾個鄉鎮,鄉鎮名叫什麼

一共三鄉五鎮,分別是城關和七賢、郇封、周庄、雲台山鎮、五里源鄉、王屯鄉、西村鄉

『捌』 焦作市修武縣有多少個村 分別是什麼村

修武縣轄3個鎮、5個鄉:城關鎮、方庄鎮、郇封鎮、高村鄉、周庄鄉、五里源鄉、岸上鄉、西村鄉;小營工貿區。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為民路。
城關鎮面積:25.1平方千米人口:58124人郵編:454350代碼:410821100
2006年,轄5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南關居委會、新興街居委會、車站居委會、城南居委會、老城居委會、東門村、東關村、劉庄村、秦廠村、侯庄村、北門村、北關村、王莊村、順城關村、新街村、趙廠村、南門村、劉橋村、西門村、西關村、王官莊村、尚樓村、河北辛庄村、楊廠村、關爺廟村、江旁庄村、三里屯村、小韓村、小梁庄村、南台村、郭屯村、大韓村、大梁庄村、閆庄村。鎮政府駐北門村。
方庄鎮面積:90.4平方千米人口:36736人郵編:454361代碼:410821101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方庄村、東下庄村、西下庄村、蔡坡村、坡前村、宰灣村、韓庄村、西澗村、佐眼村、里窯村、外窯村、平窯村、崔庄村、孫窯村、趙窯村、王窯村、官莊村、白庄村、北孟村、沿山村、古漢村、赤庄村、沙牆村、下鐵匠庄村、丁村、申國村、北王莊村。鎮政府駐方庄村。
清屬六里,中華民國屬第六區,1954年設方庄、佐眼、小官莊、赤庄鄉,1955年改方庄中心,1956年設方庄崔庄鄉,1958年實行一縣一社體制,稱方庄,崔庄大隊,1960年修武縣歸焦作市,改名方庄管理區,1961年修武縣置方庄公社,1983年改方庄鄉,1986年建方庄鎮。
郇封鎮面積:92.7平方千米人口:62031人郵編:454351代碼:410821102
2006年,轄36個村委會:郇封村、焦庄村、東常村、前雁門村、後雁門村、軍庄村、小位村、大位村、小文案村、大文案村、大紙坊村、田莊村、陳村、雪庄村、南柳村、小蘭封村、古庄村、西常村、中常村、京里村、千倉村、龐屯村、東新莊村、李庄村、常庄村、官司橋村、常橋村、官司村、東王莊村、二十里鋪村、萬箱鋪村、裕國庄村、王里長屯村、十里鋪村、小紙坊村、葛庄村。鎮政府駐郇封村。
因政府所在地在郇封,故名郇封鎮。1996年撤銷郇封鄉設立郇封鎮。2005年11月葛庄鄉並入郇封鎮。
高村鄉面積:81.5平方千米人口:49254人郵編:454391代碼:410821202
2006年,轄47個村委會:南霍村、北霍村、靳村、朱庄村、東學固村、鐵匠庄村、大寨村、小寨村、新安鎮村、前南謝村、後南謝村、楊庄村、石庄村、姚郭庄村、南新莊村、金爐村、大高村、北高村、北俎近村、東俎近村、南馬庄村、西俎近村、劉范橋村、石范橋村、馬范橋村、陳范橋村、紀孟村、北雎村、劉范村、薛延陵村、張延陵村、東延陵村、郜延陵村、王村、東黃村、西黃村、新莊村、周流村、付屯村、前董村、後董村、前南孟村、後南孟村、王屯村、段屯村、范庄村、習村。鄉政府駐高村。
周庄鄉面積:34.7平方千米人口:20598人代碼:410821203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周庄村、西劉庄村、五里堡村、張弓鋪村、郜屯村、李屯村、孫村、馬庄村、楊樓村、孔村、西長位村、東長位村、孟村、窪村、曹村、李村。鄉政府駐周庄村。
五里源鄉面積:57.4平方千米人口:34571人代碼:410821204
2006年,轄22個村委會:五里源村、南庄村、馬坊村、李固村、北焦庄村、東水寨村、西水寨村、東板橋村、西板橋村、朱營村、大堤屯村、葛寺村、碑橋村、烈杠營村、北辛庄村、釣台營村、小泊村、河灣村、磨台營村、張庄村、卧龍崗村、馬道河村。鄉政府駐五里源村。
岸上鄉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3102人郵編:454361代碼:410821205
位於縣城北25千米處,屬深山區,與山西交界。2006年,轄10個村委會:岸上村、古洞窯村、西溝村、紙坊溝村、橫河村、片馬村、一斗水村、兵盤村、龍門村、東嶺後村。鄉政府駐岸上村。
西村鄉面積:193.2平方千米人口:16481人郵編:454362代碼:410821206
位於修武縣城西北17千米處,東臨方庄鎮,西、南與焦作市相連,北和山西省陵川縣、岸上鄉接壤。2006年,轄35個村委會:西村、小南坡村、磨石坡村、柿園村、甲板創村、六股澗村、小東村、洞灣村、田坪村、當陽峪村、北窪村、圪料返村、西交口村、東交口村、西嶺後村、西大掌村、艾曲村、東村、南坡村、孟泉村、虎路峪村、黑岩村、東大掌村、宋營村、金嶺坡村、葡萄峪村、小東溝村、雙廟村、平頂窯村、長嶺村、孤山村、後河村、裴庄村、影寺村、桃園村,(108個自然村)。鄉政府駐西村。
因鄉政府駐地在西村,故名西村鄉。1942年解放,1958年成立修武縣人民公社時,為南坡大隊,1960年修武縣與焦作市合並時叫南坡公社,1961年市、縣分開,成立南坡區,包括南坡、艾曲、雙廟、金陵坡4個公社,後因社址不適中,1966年遷到西村,1977年撤消艾曲公社,又分雙廟、金陵坡、西村三個公社。1984年改為西村鄉。1994年撤銷雙廟、金陵坡建制,原雙廟鄉8個行政村與原金陵坡鄉的小東溝、葡萄峪、金陵坡歸西村鄉管轄。
小營工貿區代碼:410821400
2006年,轄1個村委會:小營村。

『玖』 修武的特產

海蟾宮松花蛋,是修武縣五里源鄉的傳統特產
焦作最有名的延陵大蔥 修武縣延陵大蔥
特色小吃:蘿絲餅,雜碎湯,懷山葯牛肉丸子,棗糕,棗花,小蜜食,金裹條,米酒,茶糖,修武燒餅,甜面幺,武陟油茶、懷薑片、野酸棗

閱讀全文

與修武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爾集團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畢業論文 瀏覽:853
小學教師培訓改進方案 瀏覽:537
市場營銷部有什麼證書 瀏覽:139
網路營銷年度總結 瀏覽:626
培訓中心安全防範工作方案 瀏覽:847
校園水果的網路營銷策劃案 瀏覽:386
銀行創意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46
電子商務專業歸屬 瀏覽:539
電子商務基礎習題 瀏覽:207
酒店餐飲宴會營銷方案 瀏覽:917
2016春節房地產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69
國外的市場營銷理論 瀏覽:850
辦公場所消防培訓方案 瀏覽:435
小學教師安全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547
高中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803
電子商務網上學習 瀏覽:875
電子商務小知識 瀏覽:156
電子商務綜合實訓內容 瀏覽:599
鄉鎮突發事件應急培訓方案 瀏覽:295
手機店面促銷活動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