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佰》點播大獲好評,這部戲到底好在哪裡
《八佰》是現在熱映的一部電影,在點播的時候就大獲好評。說實在話這部劇並沒有過於優秀的地方,要非說它好的話,只能說裡面的知名演員多、導演會選題材。電影本身並沒有多優秀,豆瓣評分從點播之後一直在下降。目前來看的話,電影評分只有7.9。徹底上映之後評分還會持續下降,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這部電影最終的評分,應該會落在7.5左右,跟大多數電影比起來,它還是挺不錯的。可是它在前期宣傳的太厲害,那麼多優秀的導演和演員,紛紛為了聲明,讓它有了一部頂級電影的宣傳。而這種質量和宣傳的差異,會讓許多觀眾都感到失望。
B. 《八佰》對於影市的意義是什麼
8月14號是《八佰》的點映,電影在豆瓣評分當時是8.3分,截止到目前已經是7.3分了,評分一直處於下降趨勢,這幾天在各大營銷號下都能看到對該影片的無限誇獎,無視影片的缺點,大捧這場斥巨資拍攝而成的「大片」。
戰爭片題材的影片有很多,《八佰》真的不能稱為一部傑作,但就國內影片的橫向對比來看,這樣的中國歷史,中國電影確實有了進步,愛國情懷也正對大部分觀眾的胃口,但離真正的好電影,還差那麼幾步,仍有著上升的空間。
C. 消失一年的《八佰》,會成為今年的救市之作嗎
該片由管虎執導,歐豪、張譯、姜武、王千源等演技派出演,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八佰》發布終極預告,描繪被戰爭裹挾的底層士兵群像,他們有掙扎有牽掛,但大敵當前,卻舍棄小家挺身而出。電影《八佰》是影院復工後上映的首部華語商業巨制,由管虎執導,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的故事。演員陣容豪華,包括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張俊等演員,影片預計8月14日提前點映。
電影《八佰》描繪戰場小人物群像!被戰爭裹挾的底層士兵,有掙扎有牽掛,而大敵當前,他們卻舍棄小家挺身而出,激發了熱血無畏的精神,為子孫後代再不受辱奮勇抗戰。作為2020年首部華語戰爭巨制,《八佰》預售已開啟,8月14日全國部分影城超前點映,8月21日全國影院上映,所以很可能成為今年的救市之作。
D. 管虎是如何做到《八佰》沒上映就罵聲一片的
觀眾對於電影《八佰》的吐槽點在於導演管虎發的一條微博。
導演管虎為了宣傳《八佰》,特意會見原國軍88師師長孫元良的兒子秦漢,並將兩人的合影傳上微博,以此為電影做宣傳。
而這個事件中的主角孫元良其實正是最先逃跑,丟下88師和友軍,也就是電影中這些軍人的人。孫元良有一個外號叫做(飛將軍),但是這個飛指的是孫元良善於逃跑。
在保衛戰的時候孫元良又再度逃跑,然後被36師師長宋希濂用機槍「勸阻」,可是硬著頭皮再度回到陣地的孫元良發現,陣地已經丟失,於是孫元良再度丟下88師獨自逃跑,然後在記者拉貝的幫助下,躲藏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密室中逃過了南京大屠殺。
因此,導演管虎的這次拜訪孫元良後人的行為,從本質上是本末倒置的,網友認可這部電影,同時也認可電影中浴血奮戰的四行倉庫的軍人,但是對於管虎的宣傳確實罵聲一片。
四行倉庫保衛戰只是蔣總統的大秀:
對於蔣介石政府來說,四行倉庫並不是什麼戰略要地,從軍事上講,能不能守住四行倉庫根本就無關緊要,也沒人在乎四行孤軍能消滅多少日軍,所以說這場戰斗是一場表演, 是用「八佰」將士的性命為劇本的一場秀,只為了能讓租界里的「國外友人」看到中國軍隊還在戰斗,看到蔣介石政府的' 抗戰決心」, 以博取可憐的同情。
最後這場戰役以四行孤軍在4天4夜的戰斗中,以犧牲5人,受傷32人的較小代價,斃傷日軍200多人的戰績結束,隨後軍人應蔣總統的要求停戰,退入英租界,蔣總統也是迫於英國人的威脅,然而最後英國人迫於日本人的威脅,出賣了這些奉命退守的軍人,讓這些人在滬西膠州公園的孤軍營,做了四年的事實上的俘虜。
E. 《八佰》熱度持續走高,為什麼有人卻說光看宣傳片就知道是爛片
《八佰》是最近比較火的電影之一,電影根據抗戰時期真實題材改編,整個故事劇情高潮迭起。每一次攻防交火都牽動著觀眾們的心,不同人看同一個電影也一定會有不同的解讀,每個人從中得到的信息和關注點都是不同的,所以電影的評分高低並不代表著電影的好壞,只能說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心。
一、劇情跌宕扣人心弦影片熱度不僅僅是製片人的炒作,更多一部分還是國民的愛國情懷,觀影者為了致敬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現在擁有和平穩定的生活,都是當年將士們拿生命換回來的。高懸旗幟不僅向國人展現了抗爭的決心,還讓外國人看到了我們的態度,堅決抵制外國侵略,誓死捍衛國土完整。敵人用的是飛機大炮,而我軍手中拿的卻只是步槍,拿機槍掃射飛機就是當時抗戰的現狀,而且不僅僅是武器的落後,當時人們的思想也處於落後的狀態,落後就會挨打是亘古不變的道理。現在國家的命運掌握在新一代人的手中,科技時代國家需要人才,要加強孩子的愛國教育,提高新一代人的社會責任感。
F. 我的火線戰隊叫情聚八佰龍 求收人宣傳語 三四句話
情聚八佰龍,兄弟等你來。
情義嘯天下,叱吒火線中。
八百真兄弟,哥哥純爺們。
G. 對於電影八佰的評價
八月底這部影片總票房突破20億,於是乎這幾天在各大營銷號下都能看到對該影片的無限誇獎,無視影片的缺點,大捧這場斥巨資拍攝而成的「大片」。
人的鋪陳過多,導致後面烈士們自殺式跳入敵方陣地的片段,顯得過於刻意渲染,正是這種過於刻意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失去了戰爭片本應該有的深度。
槽點三:影片的線性敘事也在最後收尾的地方被打斷,本是為了推波助瀾,掀起整部影片的高潮,但似乎毫無幫助,歷史的事實也在影片的結尾被修改,未立足於史實的片段自然很難打動期待值頗高的觀眾,最後只能藉助強行的犧牲和煽情的配樂來升華影片主題。
戰爭片題材的影片有很多,《八佰》真的不能稱為一部傑作,但就國內影片的橫向對比來看,這樣的中國歷史,中國電影確實有了進步,愛國情懷也正對大部分觀眾的胃口,但離真正的好電影,還差那麼幾步,仍有著上升的空間。
H. 《八佰》上映後毀譽參半,多虧管虎的「迷之宣傳」,如今他後悔了嗎
管虎不會後悔的,畢竟他的宣傳騷操作對其利大於弊。
《八佰》觀影結束後,我切實去了解了關於那場在四行倉庫戰斗的全部過程,結果讓我徹底對《八佰》失望。四行倉庫的故事,是憋屈、被侮辱的戰斗,是英勇的中華兒女滿腔熱血被踐踏的存在,尤其謝團長的悲烈事跡,著實讓人看過之後氣短胸悶的憋屈。
可是你看《八佰》把這段深刻反映戰爭殘酷的歷史拍成了啥?拍成了雞血抗戰片,觀眾在屏幕前看的熱血澎湃,那種巨大的自豪感和真實歷史的憋屈感形成巨大反差,這種失去內核的改編抗戰片,好在哪兒?
我們反映戰爭、描繪戰爭,目的不是增強那種由先輩鮮血換來的某名的自負以及自豪感,而是藉由戰爭去反思人性、去探討人為災難帶來的浩劫、去反戰且呼籲未來要永葆和平的決心,杜絕此類慘劇再次降臨到人類身上。所以,我看過電影冷靜下來後,《八佰》於我而言一文不值,和它的導演一樣,僅僅是高級的、追名逐利的商業電影,它瞄準的是觀眾的錢包,而不是心靈。
I. 《八佰》電影講述的是什麼
電影《八佰》主要是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淞滬會戰總共歷時三個月,而這場戰役則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主要是講述了88是262旅545團的團長謝晉元帶領了420名壯士你看了30萬日軍的反撲,戰役主要是以四行倉庫為據點,而這場小型戰役只是歷時了4天4夜,戰爭開始之初,謝晉元也是為了壯大聲勢,直接號稱有800人堅守倉庫,所以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八佰》。
其實近幾年來,國內的影片市場上相對來說並不算是特別的低迷,前前後後也是出了非常多的優秀國產影片,而這部作品在上映的時候也算是取得了國際票房冠軍。很多影迷其實希望未來國內的國產影片,拍攝的質量能夠越來越高,如果能夠多出幾部這樣的影片,那麼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J. 這部和《八佰》一樣好看的抗日電影,因沒錢做宣傳最終慘淡!哪部劇呢
受疫情影響,國內上映的電影不多,但也有一些成功的電影,如《八佰》。憑借在業內的高口碑和強大的宣傳能力,它一上映就贏得了高票房和良好口碑的雙豐收。甚至很多觀眾都成了自來水。有很多人刷了兩遍、三遍,但其實,一部電影的成功除了出色的製作,運氣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在電影市場之上賺大錢的話。例如,有一部與《八佰》類型相同的電影。由於資金原因,宣傳不到位,導致票房十分慘淡。
據透露,《八佰》的製作成本約為5.5億元。按比例統計,「八佰」的宣傳成本至少要1億元,這是一個相對保守的估計。據業內人士介紹,一些影片的宣傳成本甚至佔到影片總製作成本的一半超過。可想而知,由於《捍衛者》缺乏強有力的宣傳資金支持,《八佰》的宣傳成本至少要1億元,最終未能在電影市場之上取得成功。只有通過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的口碑,才能在小圈子裡面獲得一定的人氣。另外上映日期也不是很好,這也導致最終影片票房只能停留在尷尬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