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肥西宣傳部

肥西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1-10-27 13:22:16

㈠ 肥西縣,環保局葉竹現擔任什麼職務

肥西縣縣委宣傳部部長

㈡ 徐承雲的簡介

曾任36師炮兵團司務長,指揮排長,12軍炮兵團團長,步兵34師師長。 1990年任步兵第36師師長。
1994年3月任第12集團軍副軍長(1994.07.11時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第12集團軍軍長。
2002年1月任南京軍區裝備部部長。
2003年1月任南京軍區參謀長,2004年7月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1992年晉升少將軍銜,2004年7月晉升中將軍銜。2008年12月退役。
是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
2008年4月8日下午,南京軍區副司令徐承雲中將和南京軍區後方油庫領導等百餘人全程觀摩了駐浦東區73807部隊萬噸級油料收發碼頭,一場以輸油管遭敵破壞、油輪起火為背景的軍地消防實戰演練。 2008年12月13日,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徐承雲中將在肥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海霞,縣教育局局長王家華,撮鎮鎮黨委書記寧世明的陪同下回到闊別46年的母校——撮鎮中學。
2009年4月22日,南京軍區副司令徐承雲中將一行在合肥市警備區司令司久水、縣委常委、縣人武部政委楊開斌以及三河鎮有關領導的陪同下,來鎮檢查指導工作徐承雲副司令員一行首先檢查了鎮的武裝工作,並聽取了人武部工作情況的匯報。他對近兩年來我鎮的武裝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對我鎮堅持黨管武裝工作,大力加強新形勢下民兵預備役建設、積極為上級部隊輸送優質人才的做法表示滿意。他說,重視國防教育工作是講政治的一種體現,肥西縣及三河鎮領導十分重視武裝工作,為上級部隊辦了大量好事、實事,工作踏實富有成效。肥西縣人武部在省警備區和縣委的領導下,在工作中注重抓重點、扣特點、出亮點,成績突出,尤其在民兵作戰力量建設和社區國防教育上做了大量工作。
最後,徐承雲中將一行還參觀了古鎮景區,並對三河古鎮的旅遊大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

㈢ 中國現代民族英雄的名字

1、戴安瀾

戴安瀾(1904~1942),國軍名將,黃埔系骨幹之一。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1926年黃埔軍校三期畢業。曾血戰古北口,後立下台兒庄戰役部分戰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戰郭里集);

擊敗瑞陽公路日軍第九師團主力(屬武漢會戰)、擊退艾山陣地日軍進攻(屬徐州會戰)、攻克昆侖關/擊斃中村正雄少將(屬昆侖關戰役)等戰功,因昆侖關一役獲得蔣中正"當代之標准青年將領"之贊譽。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勛章的中國軍人。

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餘,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復棠吉等戰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斗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1939年6月17日,授陸軍少將。1942年10月16日,追贈陸軍中將。

2、孫立人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漢族,安徽省舒城縣三河(今屬肥西縣)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

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在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斃敵2000餘,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2000餘,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喬美等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人。是抗日戰爭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3、趙尚志

趙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漢族,熱河朝陽(現遼寧省朝陽市)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趙尚志在東北地區組織和從事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活動。「九一八事變」後趙尚志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之後,趙尚志領導創建中共巴彥抗日游擊隊(中國工農紅軍36軍獨立師)北滿珠河反日游擊隊隊長,後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司令;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北滿抗聯總司令,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趙尚志與李兆麟等創建了珠河、湯原抗日游擊根據地。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戰斗中身負重傷後犧牲。

2009年,趙尚志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4、楊靖宇

楊靖宇(1905~1940),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小學讀書。

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

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幾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

5、張自忠

張自忠(1891-1940) 漢族,字藎忱,山東臨清人,抗日將領。1911年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投筆從戎。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

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軍事集團被瓦解,張自忠所部被蔣介石收編。1931年後,張自忠曾任第29軍第38師師長、第59軍軍長、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5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1937年,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後,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鋒直指徐州,志在奪取這一戰略要地。

1940年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

他掏出筆向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孝堂時說:「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稍後,張自忠腰部又被機槍子彈擊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奮戰最後壯烈犧牲。

張自忠戰死後,日本人發現張將軍遺體,審認無訛,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殮,並豎木牌。並全軍向他行禮,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後方之時,日軍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可見,張自忠將軍在對日抗戰所展現軍人武德,連當時崇尚軍國主義的日軍都為之感動。

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5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一百多名優秀將士,搶回張將軍的屍骨,連夜運往重慶。當靈柩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弔祭者超過十萬人。靈柩運抵重慶時,蔣介石特親臨迎靈致祭,撫棺痛哭,並手書「英烈千秋」挽匾以資表揚。

毛澤東題寫了「盡忠報國」的輓詞。張自忠殉國時,年僅50歲,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後建有張自忠將軍陵園和張自忠將軍生平事跡陳列館。周恩來曾親自寫下文章稱贊張自忠「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㈣ 肥西縣副縣長是誰

盛開

㈤ 肥西縣委書記陳曉波簡介

陳曉波簡歷:
陳曉波,男,1965年生,大學學歷,管理學學士,中共黨員。
歷任共青團安徽省委宣傳部部長、合肥市肥西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8年7月任合肥市肥西縣委書記。
2012年8月擬提名為合肥市政府副市長 。
2012年9月21日,合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決定,任命陳曉波為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㈥ 肥西縣城市管理局領導名單

肥西縣城市管理局領導名單:
黨組書記、局長:曾家應
主持局全面工作,負責黨風廉政建設、招商引資、財務裝備工作。分管局財務科。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德貴
黨組成員、副局長:岳宏駿
負責市容環衛督查、廣告管理、工程渣土管理、政策法規、綜治維穩、普法信訪、安全生產工作。分管局市容環衛科、廣告管理科、工程渣土管理科、法規科、治安辦公室、機關黨支部,聯系三河鎮、桃花鎮、豐樂鎮、嚴店鄉行政執法工作。
黨組成員:王世慶
負責行政執法、文明創建、查處違法建設工作。分管局城管執法大隊。聯繫上派鎮、桃花工業園、新港南區、紫蓬山旅遊開發區、紫蓬鎮行政執法工作。
黨組成員:周雲峰
負責環衛管理、環衛設施建設與維護、統戰工作。分管局環境衛生管理中心。聯系官亭鎮、高店鄉、銘傳鄉行政執法工作。
局長助理:周安娜
負責局績效考核工作,協管宣傳工作。
負責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宣傳信息、行政事務、政務公開、交通秩序管理、計劃生育、效能建設、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工青婦工作。分管局辦公室、城管指揮中心、局黨總支、局工會工作委員會,聯系花崗鎮、新港工業園、柿樹崗鄉、山南鎮、柏堰科技園行政執法工作。

㈦ 楊振寧 鄧稼先資料

楊振寧(1922--),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生於中國合肥。1938年考入西南聯大。1945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9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1963年起任庫蘭特研究所管理委員會委員。1966年起任紐約石溪州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1956年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字稱不守恆原理,並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有《基本粒子發展簡史》等。
不論在海內還是海外,楊振寧這個名字在華人中是很響亮的。他,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領獎台,全世界的炎黃子孫無不為自己的同胞在世界科學殿堂上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驕傲。「中國人在國際科學壇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自楊振寧始。」繼楊振寧、李政道之後在1976年也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丁肇中教授如是說。
楊振寧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曾留學美國攻讀數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廈門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數學教授,是最早將西方近代數學引入中國的先驅者之一。聰穎的天賦,加上家庭的熏陶,使楊振寧從小就很有"異稟"。他不但書念得好,而且興趣廣泛,還是讀中學時,他就對父親說過:「我長大了要爭取得諾貝爾獎!」
抗日戰爭期間,楊武之任教的清華大學被迫南遷長沙,與北大、南開合並成臨時大學。日軍攻佔南京後,臨時大學撤至昆明,並改名西南聯合大學。楊振寧也隨父母顛沛流離長途奔波來到昆明,他在念完高中二年級之後,未上高三就考上了西南聯大。當時的西南聯大集中了許許多多各個學科的著名教授,形成一個燦爛的教師群,是中國最大的教育中心。在這里,楊振寧得到了名師們的極好指點。他在吳大猷教授指導下完成了學士論文。大學畢業並取得理學學士學位後,即入研究生院深造,在王竹溪教授指導下研究統計物理學,取得碩士學位。
1945年,楊振寧作為「留美公費生」赴美,尋找他所敬慕的物理大師E·費米教授,成為費米主持的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班的博士研究生,並得遇後來被稱為「氫彈之父」的E·特勒教授。他深受費米的熏陶和影響,在泰勒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於1948年獲博士學位。在應校方聘請,留校當了一年教員之後,他於1949年到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1955至1966年任該所教授。從1966年起,他擔任了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並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准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中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8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當時的副總理李鵬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傑出的科學家,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斗數十年,為中國核武器的研製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中國的「兩彈」元勛。

鄧稼先於1924年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成長起來的鄧稼先,高唱著「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的西南聯大校歌走上科學之路。為了實現科技強國的夙願,他將個人的事業與民族興亡緊密相連。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回到祖國懷抱後的鄧稼先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工作。新中國啟動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國防尖端科研試驗工程後,鄧稼先成為從事這項事業的眾多科技人才中的一員。他以滿腔熱忱投入工作,並迅速成長起來。195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鄧稼先參加、組織和領導了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在原子彈、氫彈研製試驗過程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他進而開始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在鄧稼先的直接領導並參與下完成。由他和周光召共同完成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一書,成為國內第一部有關核武器理論設計的開創性基礎巨著,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必備教科書。

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鄧稼先在從事領導研究工作的同時,還先後撰寫了有關《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並著手編寫了《量子場論》和《群論》等教材。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最危險的時刻,他總是堅持要直接站在操作人員身邊。這種忘我的大無畏精神,使廣大科研人員感受到莫大的鼓勵。

從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干起,鄧稼先先後擔任了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等多項職務。他還是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中國核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在擔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職務時病逝於北京。他臨終前所關心的仍是如何發展我國的尖端武器,並語重心長地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1974年,黃昆、鄧稼先、黃宛、周光召、楊振寧(從左至右)游覽北京頤和園時合影(資料照片)。 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合影(資料照片)。 鄧稼先(右二)和夫人許鹿希(左二)同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右一)合影(資料照片)。

鄧稼先用自己的一生,實踐著科技強國的抱負和夢想。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新一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

199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8年,鄧稼先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評選的中國十大傳播科技優秀人物。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鄧稼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鄧稼先,傑出的科學家,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斗數十年,為中國核武器的研製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中國的「兩彈」元勛。

鄧稼先於1924年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成長起來的鄧稼先,高唱著「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的西南聯大校歌走上科學之路。為了實現科技強國的夙願,他將個人的事業與民族興亡緊密相連。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回到祖國懷抱後的鄧稼先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工作。新中國啟動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國防尖端科研試驗工程後,鄧稼先成為從事這項事業的眾多科技人才中的一員。他以滿腔熱忱投入工作,並迅速成長起來。195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鄧稼先參加、組織和領導了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在原子彈、氫彈研製試驗過程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他進而開始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在鄧稼先的直接領導並參與下完成。由他和周光召共同完成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一書,成為國內第一部有關核武器理論設計的開創性基礎巨著,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必備教科書。

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鄧稼先在從事領導研究工作的同時,還先後撰寫了有關《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並著手編寫了《量子場論》和《群論》等教材。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最危險的時刻,他總是堅持要直接站在操作人員身邊。這種忘我的大無畏精神,使廣大科研人員感受到莫大的鼓勵。

從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干起,鄧稼先先後擔任了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等多項職務。他還是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中國核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在擔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職務時病逝於北京。他臨終前所關心的仍是如何發展我國的尖端武器,並語重心長地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1974年,黃昆、鄧稼先、黃宛、周光召、楊振寧(從左至右)游覽北京頤和園時合影(資料照片)。 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合影(資料照片)。 鄧稼先(右二)和夫人許鹿希(左二)同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右一)合影(資料照片)。

鄧稼先用自己的一生,實踐著科技強國的抱負和夢想。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新一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

199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8年,鄧稼先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評選的中國十大傳播科技優秀人物。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鄧稼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㈧ 肥西老母雞湯真的像宣傳的那麼好嗎

那是當然的,肥西老母湯是老鄉雞的經典菜品,在當地行業內很有名氣的,而且老鄉雞為保品牌質量,不做加盟,國內直營店800家。

㈨ 王登平的人物履歷

王登平,男,漢族,1952年11月生,安徽肥西人,中央黨校政治學專業研究生畢業。
歷任戰士、排長、政治指導員、軍政治部幹事、副處長,
總政宣傳部副局長、局長,周克玉上將秘書。
海軍青島某基地副政委、青島某保障基地政委等職,
海軍裝備部政委,全國人大代表。
2002年作為艦艇編隊副指揮員,參加了中國海軍首次環球航行,同年晉升少將。
2009年12月任海軍北海艦隊政治委員
2011年7月晉升中將。
2012年7月任廣州軍區副政委南海艦隊政委。
2014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委。
2016年2月,退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委現役,已年滿64歲。

閱讀全文

與肥西宣傳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食直播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130
關於美容師的培訓方案的培訓方式 瀏覽:194
高中教學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網路營銷的策略是什麼意思 瀏覽:142
騰訊公司網路營銷 瀏覽:32
超市外展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139
酒鋪促銷活動 瀏覽:394
創文信息報送培訓班方案 瀏覽:45
機關語言文字培訓方案 瀏覽:345
酒店夏季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877
旅行社組團策劃方案 瀏覽:68
國際大型會議策劃方案 瀏覽:188
培訓學校預招生方案 瀏覽:595
2019年扶貧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11
志願市場營銷 瀏覽:141
元旦文藝趣味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56
工行對公旺季營銷方案 瀏覽:603
中華文化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41
網路營銷及案例分析課程教案 瀏覽:131
企業微信營銷執行方案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