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香文化的介紹
《中國香文化》是2008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京亮。
B. 香文化的意義
香,靈動高貴而又朴實無華;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著中華民族的歷代英賢走過了五千年的滄桑風雨,走出了華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燦爛歷程。它啟迪英才大德的靈感,濡養仁人志士的身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橋,對中國人文精神的孕育與哲學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與促進。
人類對香的喜好,乃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有如蝶之戀花,木之向陽。
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於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妙用無窮。正是由於深諳此理,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才競皆惜香如金、愛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與書齋琴房,又可縹緲於廟宇神壇;既能在靜室閉觀默照,又能於席間怡情助興;既能空里安神開竅,又可實處化病療疾;既是一種精英文化,又是一種大眾文化。究其實,它出身本無固定之標簽,唯靈秀造化源於自然。宋代陳去非的詩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國古人對香的評價:
明窗延靜晝,默坐消塵緣;
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當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豈不清友,於今心醒然。
爐煙裊孤碧,雲縷霏數千;
悠然凌空去,縹緲隨風還。
世事有過現,熏性無變遷;
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
人類之好香為天性使然,不過人們開始用香的確切時間已難於考證。從現存的史料來看,中國用香的歷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漢代時,香爐得到普遍使用,上層社會流行薰香、薰衣,也出現了調和多種香料的技術,香文化開始略具雛形。魏晉南北朝時,文人階層開始較多使用薰香。唐代時,香在諸多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宋代時,香文化達到了鼎盛時期,完全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其後,在元明清得到了保持與穩步的發展。
中國香文化的發展可概括為:肇始於春秋,成長於漢,完備於唐,鼎盛於宋。
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多舛,香文化的發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抑,漸漸被局限在廟宇神壇之中。以至當今有很多人都將香視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歸入封建迷信的范疇,實為時代之遺憾。
從劉向、李商隱、李煜、蘇軾、黃庭堅到朱熹、文徵明、丁渭,歷代文人都有大量寫香的詩文傳世,從《詩經》到《紅樓夢》,從《名醫別錄》到《本草綱目》,歷代經典著作都有關於香的記錄……
中國香文化歷經千年風雨,留給民族與歷史的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瞻念她在今日之氣象,固然使人心生憂慮,但令人欣喜振奮的是,走過風雲激盪的20世紀的中國人,正開始以更加清澈的目光審視傳統文化的是非功過,對其精華燦爛報以更加睿智的熱愛與珍惜;更有眾多知香、好香、樂香的人們,興味於傳統文化的人們,共同關心著她的發展;而涉過千年之河的中國香文化,自當使人滿懷信心,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華。 幽興年來莫與同,滋蘭聊欲洗光風。
真成佛國香雲界,不數淮山桂樹叢。
花氣無邊熏欲醉,靈芬一點靜還通。
何須楚客紉秋佩,坐卧經行向此中。
C. 中國香文化,香道是什麼
中國香道 沉香線香 沉香香品 沉香盤香
首先我們要說明道是什麼?道在中國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規律。先賢謂之曰:「天地萬物的根本規律謂之為『道』」。中國香學之道是華夏祖先在幾千年的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個融哲學思想、文化、醫學、葯學、養生、美學、工藝製作等為一體的系統學說。雲起香堂 中國香道養生首選品牌!帶您共同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感悟。
古人流傳至今的香是內涵豐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又是審美的,講究典雅、蘊藉、意境,其香品、香具、用香、詠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還是「究心」的,能養護身心,開啟性靈;它還是妙用的,在用香、品香上講究心性的領悟。香切近人的心性之時,便才使人們從心靈深處喜歡上了它。
我們的祖先在用香形式上是豐富多彩的,幾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一種香品的製作過程幾乎是中國文化精華的濃縮,既分陰陽又和五行,不同的香葯採摘時間亦有嚴格的限制。一個傳統正宗香方的組建,既要從人天關系著眼,又要從性命關系入手。和香家還必須熟知香葯葯性,在對眾多的香葯炮製及配伍和合的過程中還要導順治逆,為使組方設計的效果更加理想,甚至還需識天時、明地理、擇時擇地和香,上好的香品還須經過窖藏,深度地和其葯性才能成為香中佳品。
歷史上,人們在品香時的形式及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唐代的李密喜歡獨自一人攜香具香品入山嶺之中,選一平坦之地,席地而坐,焚香後讓香氣與山中的樹木清香融為一體,使身心浸淫在青山綠水和特殊的香氣之中,「舒嘯情懷,感悟天地之理」;宋代的蔡京品香則要有氣勢,要使煙氣蓬勃而出;徐鉉則一生焚香伴月等。從這些現象中,我們似乎可以領略到他們每一次品香都是在感悟著什麼,也或許是一次次的開悟或心靈轉化的過程吧。
D. 中國香文化的內容簡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門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被忽視了,這就是香文化。
爐熱情暖,青煙翠霧之中,不知引發了多少靈感,增添了多少熱情,降息了多少怒火,帶去了多少祝福。它啟迪英才大略的智慧,濡養仁人志士的身心。
香,物雖微而位貴,它是中華文化無形的脈搏。
香文化是一個古老而全新的命題,從一個獨特的角度折射出華夏文明的燦爛光輝。
中國香文化第一次躍進性的發展出現在西漢時期。其中,以漢武帝為代表的上層統治者起了主導作用,王公貴族對香的大力推崇直接帶動了對香的使用。
E. 如何做好一個品牌的宣傳
發布到網站,各種貼吧去發帖。去貼廣告也可以的,但是一定不要亂貼
F. 古代香文化的特色是什麼
琴棋書畫
G. 烤香豬店的廣告牌上的廣告語應寫什麼呢
體現新鮮,豬壯,肉香,美味,健康就可以了 ,還可以體現下服務好
H. 香文化的香與香具
明·棗紅色蚰龍耳金斑連座銅宣德爐香具是使用香品時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稱為香器(嚴格說來,制香時使用的工具稱為「香器」,用香時的工具稱為「香具」)。除了最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手爐、香斗、香筒(即香籠)、卧爐、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箸、香鏟、香匙、香囊等。造型豐富的香具,既是為了便於使用不同類型的香品,同時也是一些美觀的飾物。
【香爐】
香爐是最常見的香具,其外形各式各樣,如博山爐、筒式爐、蓮花爐、鼎式爐等等。材質多為陶瓷或銅、鋁等金屬,也有石、木等材料。明清以來流行銅爐,銅爐不懼熱,而且造型富於變化。其他材質的香爐,常在爐底放置石英等隔熱砂,以免爐壁過熱而炸裂。
【手爐】
手爐是可握在手中或隨身提帶(帶有提梁)的小熏爐,用於取暖,也可薰香。多為圓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鏤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圖、山水人物等各式紋樣;材質多為黃銅或白銅。
【香斗】
香斗,又稱長柄手爐,是帶有長長的握柄的小香爐,多用於供佛。柄頭常雕飾蓮花或瑞獸,常薰燒香粉或香丸。唐代即已流行。
【香筒】
香筒是豎直熏燒線香的香具,又稱「香籠」(以區別於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為長而直的圓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鏤空成各種花樣,筒內設有小插管,以便於安插線香。其質材多為竹、木或玉石,也有高檔的象牙製品。
【卧爐】
卧爐,用於橫向點燃線香,也稱橫式香熏。類似於香筒,但橫豎方向不同。
【薰球】
薰球又稱香球,呈圓球狀,帶有長鏈,球體鏤空並分成上下兩半,兩半球之間以卡榫連接。內套數層小球,皆以承軸懸掛於外層,最內層設有焚香的小「杯」,無論薰球如何轉動,小杯始終能保持水平,杯內香品也不會傾倒出來。其設計精巧,即使把薰球放到被子里也不會傾覆熄滅,故也稱「被中香爐」,其原理與現代的陀螺儀相似。
【香插】
香插是用於插放線香(或棒香)的帶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數量有各種款式,以適用於不同規格的線香。
【香盤】
香盤,是焚香用的扁平承盤,多以木料或金屬製成。
【香盒】
香盒用於放置香品,又稱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形狀多為扁平的圓形或方型,多以木、銅、鋁等製成,大
香箸小不等。既是容器,也是香案、居室的飾物。
【香夾】
香夾用於夾取香品。
【香箸】
香箸即「香筷」,多為銅制。
【香鏟】
香鏟常用來處置香灰,多為銅制。
【香匙】
香匙用於盛取粉末狀或丸狀香品
【香囊】
香囊用於盛放香粉、乾花等香品,以便隨身攜帶或掛佩,多為刺綉絲袋,也常把綉袋再放入石、玉、金、銀等材質的鏤空小盒。
I. 中國前十的香業品牌是什麼
中國前十的香業品牌是:古城香業,美真香,彬達,福壽,梁大成,富山香業,金豐,達盛,興隆,金雙喜。
1、古城香業
河北古城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系一家民營股份制企業,始建於1982年,當年獲准注冊「古城牌」商標,從小到大誠信經營,經過26年「衛生香」專業生產的發展歷程;26年的歷練鍛煉出一支精誠團結、務實創新的科技隊伍、營銷隊伍、企業管理隊伍,實現了逐年擴張的穩定發展。
3、彬達
公司現為中國日雜協會團體會員、中國制香協會副會長單位、中國制香產品質量技術標准起草單位、泉州市企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永春香製品同業公會副會長單位。彬達香萬里,安康伴隨你。我們致力於做中國養生香領導者,打造中國養生香第一品牌!
彬達自八十年代初期創建以來,憑借戰略眼光與不懈努力,歷經數十年穩健發展,如今擁有管理規范、設備先進、技術創新的香製品生產基地,一期建成佔地面積40000多平方米的專業化生產廠房已投入生產,近年來設備不斷更新,微電腦控制全自動生產線逐步代替陳舊的制香機械,並擁有完善的原料、包裝等自我配套能力,從研發到批量生產均具有全方位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