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世界人道日宣傳

世界人道日宣傳

發布時間:2021-10-21 23:23:12

A. 世界環境日、國際禁毒日、國際和平日、世界消除貧困日、世界人口日的紀念意義是什麼

世界環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作用在於喚起全世界人民都來注意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自覺採取行動參與保護環境,同時要求各國政府和聯合國單位為推進環境保護進程做出貢獻。

國際禁毒日6月26日: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吸毒在全世界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面對這一嚴峻形勢,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抵禦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反麻醉品的濫用和非法販運國際日"(即"國際禁毒日")。

國際和平日:聯合國在1981年宣布國際和平日,並邀請全體會員國,非政府組織和各界人士以一種方式慶祝這個節日,藉以表現聯合國承諾維持各個民族和各個國家之間的和平。

世界消除貧困日:1992年12月22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合國第二委員會的建議,確定每年的10月17日為世界消除貧困日,旨在引起國際社會對貧困問題的重視,宣傳和促進全世界消除貧困的工作,動員各國採取具體的扶貧行動。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一個嬰兒降生,被聯合國象徵性地認定為是地球上第50億個人,並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億大關.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UNEPA)倡議這一天為"世界50億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決定從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們對世界人口問題的重視。

B. 世界人道主義日的意義

世界人道主義日的設立,一方面旨在增進公眾對世界各地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以及國際間在此方面合作的重要性有所認識,另一方面,是向所有人道主義者以及那些為促進人道主義事業而獻出生命的工作人員表示敬意。
此外,世界人道主義日的設立,也是為了強調當前世界各地的人道主義需求和面對的各種挑戰。
世界各地災難不斷,需要救援的人群和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不斷增加,而人道主義者的救援工作又是十分危險。他們往往要奔赴地球上最危險、最貧困的地方,不僅要面對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惡劣環境,而且還要面對來自沖突地區的威脅、恐嚇,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在2012年1月12日的海地大地震中,共有101名聯合國工作人員為了海地人道主義事業而獻出寶貴的生命。聯合國有關數據顯示,針對國際人道救援人員的暴力活動呈上升勢頭,僅2008年就有260名人道主義工作者在暴力沖突中遇害、被劫持或嚴重受傷。人道主義救援工作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加。

C. 世界人口日的歷屆主題

1996年:生殖健康與艾滋病
1997年:為了新一代及其生殖健康和權力 (adolescent reproctive health care)
1998年:走向60億人口日 (approaching the six billion)
1999年:60億人口日開始倒計時 (start the count-up to the day of six billion)
2000年:拯救婦女生命 (saving women's lives)
2001年:人口、發展與環境(populatin,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2002年:貧困、人口與發展
2003年: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權利
2004年:「紀念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10周年」。
2005年:世界人口日的口號是「平等 = 授權」,它側重於性別平等以及賦予女孩和婦女平等機會如何能夠改變生活和社會。這一天突出四個主要行動領域:教育、經濟機會、生殖衛生和權利以及參與。
2006年:「年輕人」
2007年:男性參與孕產婦保健2008年:聯合國人口基金確定的主題為「這是一種權利,讓我們將它變成現實」。根據這一主題,國家人口計生委確定的宣傳活動主題為「生殖健康是一種權利,讓我們將它變成現實」。
2009年:聯合國人口基金將世界人口日的主題確定為「應對經濟危機:投資於婦女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世界人口日的主題,為了引導全社會支持計劃生育家庭,幫助婦女創業,促進婦女發展,國家人口計生委將宣傳活動主題確定為關注計劃生育家庭,促進婦女創業發展。
2010年7月11日是第21個世界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將主題確定為:「每個人都很重要」(Everyone counts)。重點圍繞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分析,強調千年發展目標進展情況的每一份報告都包含數據這一重要因素,這些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傳播能夠對決策產生影響,進而改善人們的生活。
中國地區宣傳活動主題確定為:「每個人都有貢獻」。
2011年7月11日是第22個世界人口日,國家人口計生委將人口日主題確定為「關注70億人的世界」。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個世界人口日,主題確定為「普及生殖健康服務」
2013年7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確定世界人口日的主題為「關注少女懷孕問題」(Adolescent Pregnancy),國家衛生計生委將中國宣傳活動主題確定為「我青春,我健康」。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各國關注並致力於解決少女懷孕問題。
根據聯合國最新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600萬不滿18歲的少女分娩,另有320萬少女經歷不安全的墮胎。其中90%青春期懷孕少女生活在發展中國家並已結婚。懷孕並不是這些少女的知情選擇,更多情況是強迫的後果。妊娠和分娩並發症可以導致嚴重疾病,也是造成少女死亡的主要原因。

D. 關於世界紅十字日的稿子

在瑞士蘇黎世某處的蒼松翠柏間,聳立著一座白色的大理石紀念碑,碑上正面的浮雕是一位白衣戰士,他正跪下給一個瀕於死亡的傷兵喂水;碑的背面刻著幾行字:瓊·亨利·杜南,1828—1910,紅十字會創始人。
亨利·杜南(Henry Dunant)於1828年5月8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是一位議員的兒子。從小受人道主義思想的熏陶,十分關心老弱病殘和社會底層的窮苦人。1859年6月,這位年青的銀行家偶經義大利北方的索弗利諾鎮,恰逢拿破崙三世指揮的法蘭西—撒丁島聯軍與奧地利軍隊戰斗的最後階段,他親眼目睹屍橫遍野的戰場上,無數的傷員在不停地呻吟、叫喊。由於缺少醫護人員,大部分傷兵得不到應有的護理。富有同情心的杜南為這種慘象所震驚。他立即到鎮上動員和組織居民救護這些傷兵。1862年11月,杜南把這次親身經歷寫成《索弗利諾的回憶》一書,在日內瓦發表。他在書中強烈呼籲人類不要戰爭,在戰時有必要不分你我,向敵對雙方派出救護團體。1863年2月,由他發起在瑞士日內瓦成立了一個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即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同年10月,歐洲16國的代表在日內瓦舉行國際會議,決定在各國成立紅十字組織。為表示對杜南和他的祖國的敬意,會議決定以瑞士國旗圖案紅底白十字相反的顏色與圖案——白底紅十字作為紅十字會的通用標志。
1864年8月,紅十字會在日內瓦再次舉行會議,簽署了第一個《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紅十字會公約。從此,紅十字會正式得到國際公約的承認和保護。由於宗教和歷史等原因,一些伊斯蘭國家類似的組織採用紅新月或紅獅和太陽作為標志。
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都是同一性質的志願的救護、救濟團體,在世界上被認為是一個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非政治、非宗教的人道主義團體。初創時旨在在戰時照顧傷員,後成為一般地預防災難、救濟難民的機構。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成立了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在國際上,它們的聯合組織是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協會。
亨利·杜南開創的紅十字事業為人類和平與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然而他卻為此耗盡了自己的資財,淪為老人濟貧院的病人。1896年當人們在濟貧院發現他,並了解他是國際紅十字組織奠基者的身世後,人們把世界上最崇高的榮譽賜予這位慈愛的老人。1901年他獲得了首次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1910年10月30日杜南離開了人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鑒於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首先倡議每年舉行為期3天的「紅十字休戰日」活動,並在此期間大力宣傳紅十字會的人道思想,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合作,促進世界和平,減少戰爭。與此同時,還結合紅十字會業務進行全國的衛生、救濟、兒童福利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的這一倡議受到了國際紅十字界的普遍贊賞和支持。
1921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10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通過一項決議,向各國紅十字會推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組織紅十字休戰日的做法。接著在次年舉行的紅十字會協會理事會第2次會議上,根據已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敦促各國紅十字會認真考慮紅十字休戰日的做法。隨後,第11屆國際紅十字大會再次審議了這個問題,建議在全世界范圍內規定一天為紅十字日,並指示國際紅十字會成立一個小組委員會研究和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
1930年第14屆國際紅十字大會在布魯塞爾舉行,根據大會的一項決議,設立了由捷克、比利時和協會共同指派的三國委員會,負責在3年期內親赴現場實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紅十字休戰日的組織工作和實踐經驗。1934年在東京舉行的第15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聽取了三國委員會的考察報告,充分肯定了紅十字休戰日的活動。1938年在倫敦舉行的第16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紅十字休戰日的作法再次得到肯定。到1946年協會舉行第19次理事會會議時,世界紅十字日的活動已比較普遍。理事會在其決議中指示協會秘書處研究確定一個固定的日子為國際紅十字日,各國紅十字會在這天都要舉行紀念活動。1948年協會召開的執行委員會會議正式建議,今後各國紅十字會盡量選擇5月8日亨利·杜南(國際紅十字組織的創建人)的生日作為世界紅十字日。同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協會第20次理事會會議上,批准了執行委員會的建議。於是,國際紅十字會正式確定每年的5月8日為世界紅十字日。
中國紅十字會成立於1904年,是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成員,目前全國有32個分會。
世界紅十字日主題
現將歷年的世界紅十字日主題列表如下:
1962年:以美好心靈而努力奉獻紅十字會
1963年:高舉人道的旗幟
1964年:為了互助與互救
1965年:紅十字紮根於青少年心中
1966年:紅十字屬於全世界全人類
1967年:為了保護生命
1968年:紅十字會工作是每個人的事業
1969年:防患於末然的紅十字會
1970年:從戰爭中保護人類------實施、傳播和發展人道主義法
1971年:時時處處都有紅十字會
1972年:紅十字會是人道主義的橋梁
1973年:你和你的世界中的紅十字會
1974年:紅十字會旨在保護生命
1975年:紅十字會----危急時刻的救生索
1976年:行動中的紅十字會
1977年:在全世界加強人類團結的紅十字會
1978年:參加紅十字會活動
1979年:以友愛之手聯合世界的紅十字會
1980年:紅十字會-----在任何地方都是為了人類
1981年:紅十字會同你在一起
1982年:參與和奉獻
1983年:急救:該做什麼
1984年:以仁愛致和平
1985年:行動中的青少年
1986年:捐獻血液拯救生命
1987年:保護兒童生命
1988年:發展
1989年:保護人類生命
1990年:保護人類生命和人類尊嚴
1991年:保護戰爭受害者
1992年:人道-----團結起來共御災害
1993年:人人享有尊嚴
1994年:人人享有尊嚴 關心兒童
1995年:人人享有尊嚴 尊重婦女
1996年:結合備災救災人道救助
1997年:集善款做善事博愛助人
1998年:集善款做善事博愛助人
1999年:人道的力量
2000年:人道的力量 迎接新世紀
2001年:捐獻骨髓 關愛生命 展示人道力量
2005年:自救互救———紅十字在行動
2006年:健康援助進農家——紅十字在行動
2007年:攜手為人道
2008年:匯聚人道力量,共建和諧社會
2009年: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精神,求真務實,開拓創新 。

E. 世界難民日、國際殘疾人日、世界艾滋病日、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各是什麼時候知其一也可答…

1、世界難民日是每年的6月20日,為了保證難民的基本權利,聯合國於1951年召開了「難民和無國籍人地位全權代表會議」,通過了《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規定締約國應給予其領土上的難民一定的人道主義待遇。

2、包括:在初級教育、公共救濟、勞動和社會安全等方面給予國民待遇;在動產和不動產、自由職業、遷徙等方面給予至少不低於一般外國人並盡可能優惠的待遇;各國應尊重難民取得身份的權利,給予難民身份證件和保護他們不被驅逐出境,並盡可能便利難民的入籍。

3、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

4、為提高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1月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

2011年11月,相關專家表示,自「關艾計劃」啟動後,已有3000多名基層艾滋病醫生接受培訓,而2012年的主題將是倡議治療與預防同步。

5、1960年3月21日,在南非的沙佩維爾,警察開槍殺害了69名參加反對種族隔離「通行證法」和平示威的人。1966年,聯合國大會宣布3月21日為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並號召國際社會加倍努力消除各種形式的種族歧視(2142 (XXI)號決議)。

F. 世界紅十字日的簡單來歷30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鑒於戰爭留給各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首先倡議每年舉行為期3天的「紅十字休戰日」活動,並在此期間大力宣傳紅十字會的人道思想,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合作,促進世界和平,減少戰爭。

與此同時,還結合紅十字會業務進行全國的衛生、救濟、兒童福利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的這一倡議受到了國際紅十字界的普遍贊賞和支持。

1921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10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通過一項決議,向各國紅十字會推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組織紅十字休戰日的做法。

在次年舉行的紅十字會協會理事會第2次會議上,根據已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敦促各國紅十字會認真考慮紅十字休戰日的做法。

(6)世界人道日宣傳擴展閱讀

世界紅十字會原則:

人道: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視地救護戰地傷員。在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努力防止並減輕人們的疾苦,不論這種痛苦發生在什麼地方。本運動的宗旨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類尊嚴;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和合作;促進持久和平。

公正:本運動不因國籍、種族、宗教信仰、階級偏見和政治見解而有所歧視,僅根據需要,努力減輕人們的疾苦,優先救濟困難最緊迫的人。

中立:為了繼續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運動在沖突雙方之間不採取立場,任何時候也不參與帶有政治、種族、宗教或意識形態的爭論。

獨立:本運動是獨立的。雖然各國紅十字會是本國政府的人道助手並受本國法律的制約,但必須經常保持獨立,以便任何時候都能按本運動的原則行事。

志願服務:本運動是個志願運動,絕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處。

G. 世界紅十字日的來歷

聲明:詞條人人可編輯,

世界紅十字日
世界紅十字與紅新月日(World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Day),是由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ieties)、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以及190個國家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共同舉辦的紀念日,1948年,經國際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同意,紅十字創始人亨利·杜南先生的生日5月8日被定為紅十字日。在這一天,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及各國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都以各種形式紀念這一日子,以表示紅十字運動的國際性以及紅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種族、宗教及政治見解的特性。

中文名
世界紅十字與紅新月日
英文名
World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Day
別稱
紅十字日
節日時間
5月8日
節日類型
國際節日
歷史沿革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鑒於戰爭留給各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首先倡議每年舉行為期3天的「紅十字休戰日」活動,並在此期間大力宣傳紅十字會的人道思想,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合作,促進世界和平,減少戰爭。與此同時,還結合紅十字會業務進行全國的衛生、救濟、兒童福利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的這一倡議受到了國際紅十字界的普遍贊賞和支持。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標志
1921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10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通過一項決議,向各國紅十字會推薦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組織紅十字休戰日的做法。
在次年舉行的紅十字會協會理事會第2次會議上,根據已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敦促各國紅十字會認真考慮紅十字休戰日的做法。
第11屆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大會再次審議了這個問題,建議在全世界范圍內規定一天為紅十字日,並指示國際紅十字大會成立一個小組委員會研究和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
1930年第14屆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大會在布魯塞爾舉行,根據大會的一項決議,設立了由捷克、比利時和協會共同指派的三國委員會,負責在3年期內親赴現場實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紅十字會紅十字休戰日的組織工作和實踐經驗。
1934年在東京舉行的第15屆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大會,聽取了三國委員會的考察報告,充分肯定了紅十字休戰日的活動。
1938年在倫敦舉行的第16屆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大會上,紅十字休戰日的作法再次得到肯定。
到1946年協會舉行第19次理事會會議時,世界紅十字日的活動已比較普遍。理事會在其決議中指示協會秘書處研究確定一個固定的日子為國際紅十字日,各國紅十字會在這天都要舉行紀念活動。
1948年協會召開的執行委員會會議正式建議,今後各國紅十字會盡量選擇5月8日亨利·杜南(國際紅十字組織的創建人)的生日作為世界紅十字日。同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協會第20次理事會會議上,批准了執行委員會的建議。於是,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大會正式確定每年的5月8日為世界紅十字日。[1]
1984年,由於不斷有穆斯林國家的紅新月會加入,世界紅十字日正式更名為「世界紅十字與紅新月日」。
組織背景
發展過程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創建於1863年,是個獨立的人道主義機構,也是紅十字會的創始團體。在武裝沖突或動亂場合,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作為中立者,主動地根據日內瓦公約,努力保護和救助戰爭和內亂的受害者,從而對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創建於1919年,前身是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協會。它的職責是促進各國紅會開展人道工作、協調各國紅會救濟自然災害者的行動,以及救助武裝沖突地區以外的難民。國際聯合會通過這些工作來推動世界和平。
1864年8月,紅十字會在日內瓦再次舉行會議,簽署了第一個《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紅十字會公約。從此,紅十字會正式得到國際公約的承認和保護。由於宗教和歷史等原因,一些伊斯蘭國家類似的組織採用紅新月或紅獅和太陽作為標志。
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都是同一性質的志願救護、救濟團體,在世界上被認為是一個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非政治、非宗教的人道主義團體。初創時旨在在戰時照顧傷員,後成為一般地預防災難、救濟難民的機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成立了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在國際上,它們的聯合組織是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
創始人
在瑞士蘇黎世某處的蒼松翠柏間,聳立著一座白色的大理石紀念碑,碑上正面的浮雕是一位白衣戰士,他正跪下給一個瀕於死亡的傷兵喂水;碑的背面刻著幾行字:讓·亨利·杜南,1828—1910,紅十字會創始人。亨利·杜南(Henry Dunant)1828年5月8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是一位議員的兒子。從小受人道主義思想的熏陶,十分關心老弱病殘和社會底層的窮苦人。1859年6月,這位年青的銀行家偶經義大利北方的索弗利諾鎮,恰逢拿破崙三世指揮的法蘭西—撒丁島聯軍與奧地利軍隊戰斗的最後階段,他親眼目睹屍橫遍野的戰場上,無數的傷員在不停地呻吟、叫喊。由於缺少醫護人員,大部分傷兵得不到應有的護理。富有同情心的杜南為這種慘象所震驚。他立即到鎮上動員和組織居民救護這些傷兵。1862年11月,杜南把這次親身經歷寫成《索爾費里諾回憶錄》一書,在日內瓦發表。他在書中強烈呼籲人類不要戰爭,在戰時有必要不分你我,向敵對雙方派出救護團體。1863年2月,由他發起在瑞士日內瓦成立了一個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即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同年10月,歐洲16國的代表在日內瓦舉行國際會議,決定在各國成立紅十字組織。為表示對杜南和他的祖國的敬意,會議決定以瑞士國旗圖案紅底白十字相反的顏色與圖案——白底紅十字作為紅十字會的通用標志。
亨利·杜南開創的紅十字事業為人類和平與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然而他卻為此耗盡了自己的資財,淪為老人濟貧院的病人。1896年當人們在濟貧院發現他,並了解到他是國際紅十字組織奠基者的身世後,人們把世界上最崇高的榮譽賜予這位慈愛的老人。1901年他獲得了首次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1910年10月30日杜南離開了人世。
基本原則
人道: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視地救護戰地傷員。在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努力防止並減輕人們的疾苦,不論這種痛苦發生在什麼地方。本運動的宗旨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類尊嚴;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友誼和合作;促進持久和平。
公正:本運動不因國籍、種族、宗教信仰、階級偏見和政治見解而有所歧視,僅根據需要,努力減輕人們的疾苦,優先救濟困難最緊迫的人。
中立:為了繼續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運動在沖突雙方之間不採取立場,任何時候也不參與帶有政治、種族、宗教或意識形態的爭論。
獨立:本運動是獨立的。雖然各國紅十字會是本國政府的人道助手並受本國法律的制約,但必須經常保持獨立,以便任何時候都能按本運動的原則行事。
志願服務:本運動是個志願運動,絕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處。
統一:任何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它必須向所有的人開放,必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人道主義工作。
普遍: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是世界性的。在運動中,所有紅十字會享有同等地位,負有同樣責任和義務,相互支援。
歷年主題
自1961年以後,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秘書處還會結合其工作重點,提出當年世界紅十字日的活動主題,亦有連續數年採用類似主題的情況。歷年主題如下:
1962年:以美好心靈而努力奉獻紅十字會
1963年:高舉人道的旗幟
1964年:為了互助與互救
1965年:紅十字紮根於青少年心中
1966年:紅十字屬於全世界全人類

H. 世界人口日宣傳標語

人教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復習資料

(一)、人口方面 1、人口國情(人口現狀的特點) 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此外,還表現為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農村人口多,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2、13億人口日到來的意義(2005年1月6日零時02分)積極意義 表明了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使世界60億人口日和中國的13億人口日遲到了4年,為世界人口總量的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 負面影響 使我國的人口和計劃生育面臨新的嚴峻的挑戰,人口劇增給就業帶來了巨大壓力,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 3、變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 (1)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何意義?A 我國是人口打工,自然資源相對不足,能否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關系著我國現代化的成敗。 B 人才資源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經濟河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因素。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誰擁有高素質的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2)運用有關知識說明怎樣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化? 要繼續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普及義務教育,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把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把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注重科技創新和知識創新,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轉人口負擔為人口優勢。使人口增長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 4、青少年在人口問題上能做些什麼 青少年要了解我國的人口形勢,積極宣傳計劃生育國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力量。 5、人口問題的危害(總的):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帶來沉重的壓力,同時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也可以是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的危害)人口增長過慢的負面影響:增長過慢,使得新出生人口減少,再加上人口壽命的延長,會帶來老齡化問題。人口素質偏低的負面影響:人口素質低,環境意識薄弱,不僅開發利用資源、環境的程度很低,還會破壞它們;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會受傳統生育觀念的限制,不利於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在我國經濟還不很發達的情況下,老齡化會給社會進步帶來很大的壓力,如勞動力負擔加重,社會負擔加重,並且會給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帶來極大的沖擊。6、什麼是合理的人口?一個國家的人口應該適度發展,既不能超過其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又不能太少,否則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應該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同資源的開發與環境的保護相協調)7、為什麼說我國既是人口數量的問題,又是人口質量的問題? 人口過多,嚴重影響勞動就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沉重壓力,制約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勞動者素質偏低,勞動者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勞動者素質低,制約著生產力的發展,從而直接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8、人口普查的意義:(1)有利於准確把握我國的人口數量、素質與結構。(2)有利於正確制定我國21世紀的人口政策和經濟發展規劃。(3)有利於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9、怎樣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解決人口問題的對策?a.繼續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b.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c.努力做好優生優育工作,使人口發展同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10、請你為提出我國的人口素質提出幾個好建議?①要切實貫徹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②優先發展教育事業。③要做好優生工作,要認真貫徹執行《母嬰保健法》等法律法規。④要以廣大農村為重點,大力幫助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降低新生嬰兒出生缺陷發生率。

(二)、資源方面 1、資源國情: 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資源大國——是優勢),但人均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資源小國)。 2、資源問題的具體表現: 表現為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少;開發利用不夠科學,利用率低,浪費、損失嚴重;資源的分布不平衡;資源的結構性短缺。(劣勢) 水資源還表現為污染嚴重。我國自然資源具有什麼優勢和劣勢?3、為什麼要開展節約資源的活動? 我國雖然是資源大國,但也是資源消耗大國,人均資源佔有量少,分布不平衡,加之多年來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破壞,我國面臨著嚴峻的資源形勢,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4、我國自然資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我國形成資源問題的原因是什麼)自然資源具有數量有量的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自然資源的消耗愈來愈多;加上人口眾多、增長過快,資源人均佔有量愈來少。加之多年來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破壞,進一步加劇了我國的資源短缺。5、解決資源問題採取哪些措施? ①開源與節流②緊緊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發掘新資源,研製新材料③實施跨區域調配資源④依靠法律和制度⑤提高人們的資源保護意識,轉變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誤觀念⑥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關系⑧通過廣泛宣傳,提高公民節約資源的意識。 6、資源問題的危害:,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甚至威脅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7、自然資源的重要性: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8、青少年該怎麼做? 樹立和增強,節約資源意識;隨手關閉水龍頭,隨手關燈;盡可能循環利用廢物。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積極參加各種節約資源的宣傳活動;開展減卡救樹活動;向他人宣傳節約資源的重要性。 9、在資源問題上,我們應樹立什麼觀點? ①人均觀點 。 ②「欲要取之,必先與之」。 ③節約觀點。◆有關我國的水資源問題:

1、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①水資源具有數量有量的特點,加上人口眾多,水資源人均佔有量低; ②水資源分布不平;③科學利用不夠,浪費嚴重; ④水體污染嚴重2、如何保護和科學地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對策是什麼?)①積極興修水利,改變分布不平衡的狀況; ②提倡節約用水,重復和循環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③加強環境保護,防止水體污染;④要制定各種保護水資源的法律和政策;⑤依靠科技,做到開源與節流並舉。3、為了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當地政府應該怎麼辦? 貫徹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嚴禁污染和破壞水資源的行為;合理調整水價,引導公民節約用水;通過廣泛宣傳,提高公民節水意識;對污水進行處理;打井抗旱;南水北調;植樹造林;改進灌溉方式;循環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等 4、在夏天,我們每天都需洗浴,這需要耗去大量的水。為了保護水資源,盡量少用水,請你想幾個好建議?① 宣傳節水的重要性②生產或使用節水龍頭③提高水的重復使用率④用經濟手段調節用水等等。5為了建立節水型社會,請你設計兩條宣傳標語 A 水是生命之源,請節約用水 B 節約用水從我做起(一)、人口方面
1、人口國情(人口現狀的特點)
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此外,還表現為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農村人口多,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2、13億人口日到來的意義(2005年1月6日零時02分)
積極意義 表明了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使世界60億人口日和中國的13億人口日遲到了4年,為世界人口總量的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
負面影響 使我國的人口和計劃生育面臨新的嚴峻的挑戰,人口劇增給就業帶來了巨大壓力,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
3、變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
(1)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何意義?A 我國是人口打工,自然資源相對不足,能否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關系著我國現代化的成敗。 B 人才資源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經濟河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因素。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誰擁有高素質的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2)運用有關知識說明怎樣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化?要繼續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普及義務教育,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把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把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注重科技創新和知識創新,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轉人口負擔為人口優勢。使人口增長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 4、青少年在人口問題上能做些什麼
青少年要了解我國的人口形勢,積極宣傳計劃生育國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力量。 5、人口問題的危害(總的):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帶來沉重的壓力,同時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也可以是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的危害)人口增長過慢的負面影響:增長過慢,使得新出生人口減少,再加上人口壽命的延長,會帶來老齡化問題。人口素質偏低的負面影響:人口素質低,環境意識薄弱,不僅開發利用資源、環境的程度很低,還會破壞它們;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會受傳統生育觀念的限制,不利於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在我國經濟還不很發達的情況下,老齡化會給社會進步帶來很大的壓力,如勞動力負擔加重,社會負擔加重,並且會給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帶來極大的沖擊。6、什麼是合理的人口?一個國家的人口應該適度發展,既不能超過其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又不能太少,否則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應該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同資源的開發與環境的保護相協調)7、為什麼說我國既是人口數量的問題,又是人口質量的問題?人口過多,嚴重影響勞動就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沉重壓力,制約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勞動者素質偏低,勞動者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勞動者素質低,制約著生產力的發展,從而直接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

I. 2007年世界人口日的宣傳主題是什麼

2007年「7.11」世界人口日主題--人口、發展與環境

今年7月11日是第12個世界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把今年的世界人口日傳活動的主題確定為「人口、發展與環境」;副主題為:提高婦女地位,合理利用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預防艾滋病。世界人口日是一個提醒人們樹立人口意識的日子,它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共同尋求人口發展與環境之間平衡關系的機會。人口問題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世界人口日」告誡我們--未來取決於能否在人類需求和人口數量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J. 09年世界人口宣傳日主題是什麼

「貧困、人口和發展」

閱讀全文

與世界人道日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教師外出培訓方案 瀏覽:48
執法比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88
保教主任跟崗培訓方案 瀏覽:778
中專市場營銷學試題及答案 瀏覽:231
餐飲營銷方案範文 瀏覽:459
海淀區中小學新任培訓方案 瀏覽:512
街道鄉鎮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28
525中學生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3
網路營銷生產的基礎是 瀏覽:360
銀行五四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155
全軟文推廣方案 瀏覽:844
幼兒園本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613
市場營銷學在職研究生 瀏覽:303
市場營銷調研與預測試題 瀏覽:632
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現狀與路向 瀏覽:818
編織民族手工藝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315
全市新聞宣傳培訓方案 瀏覽:76
對講機使用培訓方案怎麼寫 瀏覽:797
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解決方案 瀏覽:467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怎麼樣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