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次有趣的「科普展覽」
[一次有趣的「科普展覽」]
今天上午,天氣晴朗,我和爸爸、媽媽乘車到湖北省科技展覽館,去參觀聲、光、電、磁科普展覽,讓我有機會見識了自然科學中的一些現象和原理,一次有趣的「科普展覽」。
在科技展覽館的門口有一個水龍頭,這個水龍頭可不是一般的水龍頭,它很大,比平常的水龍頭要大十幾倍呢!它的下面有一個水池,水池前面有一塊牌子:世上有無源之水嗎?原來這個水龍頭上面竟然沒有水管,可水卻嘩嘩啦啦地從水龍頭里往下流。走近一看,咦,這水流中怎麼有根玻璃管子呢?哦!我懂了,奧妙在這里。水從玻璃管外流下,而管子利用虹吸原理把水不停地往上抽,如此,它們不斷循環,水流就源源不斷了。
走進展覽館,我們最先來到彩燈長廊,別看它是一個很薄的箱子,卻看到了很多彩燈,你知道為什麼嗎?這是因為裡面有兩層玻璃,光線通過兩塊玻璃不斷的反射,就形成一個通向遙遠的彩燈長廊了。在展廳的一角,還有幾個栩栩如生的火箭和履帶式綜合掃雷車的模型,我們又迫不及待的向前去觀看,其中一個是「魚洗」,你知道「魚洗」是什麼嗎?就是在一個盆子裡面裝著水,在用手在盆子上面使勁的摩擦,水就會噴起來。我們還參觀了輕功漫步,如果輕輕的在上面走,指示燈亮的比較少,要是重重的在上面走,指示燈亮的就比較多,聽講解的老師介紹,它裡面有一個震動測試儀,測量地震就是這個原理,小學生作文《一次有趣的「科普展覽」》。
在科技館里的牆壁上掛著一幅第一個獲得「氣象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葉篤正的肖像畫。這是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專門儀式上,中國大氣物理學家葉篤正從世界氣象組織主席別德里茨基博士手中接過了第48屆世界氣象組織獎,成為第一個獲得這個「氣象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科技館里有無窮的樂趣,每一個有趣的現象後面都蘊含著神奇的科學知識。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這里 。
我想我們應該向科學家門學習,學習他們熱愛科學,不顧個人安危,始終堅持真理,使自然科學從宗教神學中解放出來。這是多麼高尚的科學獻身精神啊!我是祖國的小公民,是祖國的兒女,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我會在我的心靈中點燃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永攀科學高峰的火焰,成為二十一世紀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棟梁之材。我將會像他們那樣,用科學,用智慧,來建設我們的祖國!
〔一次有趣的「科普展覽」〕隨文贈言:【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貳』 學校的科普長廊里需要貼一些科學名人的畫像,請你推薦一位並簡要說明你的推薦
所以他可以選擇畢加索的話吧,因為畢加索很出名,他的所有的話又很有哲抽象派的哲理。
『叄』 科學普及活動
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在承擔大量科研任務的同時,不斷拓展面向社會各個層面的服務,一方面普及地質科學知識、展示地質科學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配合國家資源與環境政策,為提升全民資源意識與環境意識而開展廣泛的科普活動。
1.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建設了具有特色的科研環境和文化氛圍的系列工程:建成實驗室展示廳、重建實物與成果相結合的科技長廊,完善了大陸動力學(科普)博物館及大陸動力學石林園。2013年專家、學者、領導、學生等近300人次參觀了實驗室。
(1)實驗室新建的展示廳迎來多位國內外領導、專家參觀(圖18)。20多平方米的房間展示了實驗室「從地下室走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自強不息!」的歷程;展示了青藏高原20年,科學鑽探20年,國際合作20年的足跡;展示了在青藏高原和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研究方面實驗室主要貢獻者的業績。
在展示廳中央陳列的累累成果和科研創新的榮譽獎狀,反映了20年來團隊的付出和貢獻,奪目而風采;展示廳兩側陳列櫃中,在銀白色燈光照耀下,數百塊精美的岩石猶如水晶宮中深藏的珍寶,放發異彩,這是實驗室科技人員30多年來集結和精選的各類構造、岩石樣品,來自國內外的高高山峰和深深海洋,每一塊樣品都有深刻的科學含義,每一塊樣品都在述說石頭的故事……
圖18 院士、專家參觀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展示廳
(2)實驗室重建的科技長廊展示了最新動態成果。沿著實驗室400m長廊,在白色節能燈輝映下,圖片、文字、實物和立體模型多功能交替,「大陸動力學科技長廊」顯得格外生動、豐富。長廊包括兩大板塊:實驗室的介紹和發展規劃,以及實驗室最新成果。長廊重點展示了中國大陸科學鑽探、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大陸斷裂與地震、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中國高壓-超高壓變質帶、塔里木盆地與周緣造山帶、中央造山帶、地球物理探測,以及地幔礦物與地幔動力學的創新成果,並開辟了「青年強、國家強」青年學術園地(圖19)。
圖19 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長廊
2.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
根據自身特色,2013年5月和11月舉辦了兩次公眾開放周活動,讓公眾掌握地震基本知識、地質災害知識以及防災減災常識,通過參觀實驗室儀器設備讓公眾了解地質災害的研究以及治理,通過科普視頻讓公眾更直接的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以及自救知識。兩次開放周活動,共接待參觀1500餘人,發放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科普手冊800多本,開設防災減災大講堂2場(圖20)。
圖20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向小學生講解地震常識
3.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先後組織了「全國地質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專業培訓班」、「遼寧古植物化石特展」、「小小講解員」培訓、「世界地球日」、「手拉手——地球與生命同行」等11次科普活動,協助建昌縣政府在北京舉辦《走進鳥的故鄉——建昌化石進京特展》,出版科普專著1部,並與建昌縣政府簽署了有關化石保護與科學普及的合作簽字儀式。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20餘萬人次。2013年8月,實驗室所屬博物館被授予國土資源部第三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及「遼寧省環境教育基地」等稱號,科普教育基地數量達7個(圖21)。
圖21 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主任孫革在「建昌化石進京展」為來賓講解
4.海底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海洋六號」調查船2013年10月在太平洋上執行大洋第29航次科考任務時,通過衛星信號在線給廣州市近百名中學生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科普課。課堂通過現場感受科考人員工作生活環境、實際操作視頻、與科考隊員面對面交流答疑等形式,將海洋科考以直觀生動形象的一面呈現給廣大師生。通過虛擬搭乘「海洋六號」,海洋愛好者們了解到了更多的海洋科考知識,提高了對我國海洋科考的認知度,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建設海洋強國意識。整個活動通過中國科技網、騰訊網、金羊網、廣州科普網和國土資源部網站等向全國中小學生與網友在線直播(圖22)。
圖22「海洋六號」太平洋-廣州海洋科普課堂
5.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
積極參與青島市組織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宣傳活動,讓大眾了解「可燃冰」,擴展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的公眾認知度;成為青島二中分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青島市第39中學海洋班近40位師生2013年12月參觀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使師生了解了「可燃冰」的生成、運移及富集等相關科學知識(圖23)。
圖23 青島市第39中學海洋班參觀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
6. 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
2013年,國土資源部實驗室被命名為「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全面深化與主流媒體合作,取得良好效果,如《誰愛種地》在央視財經頻道(CCTV2)播出;《惜土如金》在央視農業頻道(CCTV7)播出;《行走土地試驗田》在央視新聞頻道(CCTV13)播出。2013年5月舉辦「耕地質量與糧食安全」的科普講座,參會人員100餘人。2013年8月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組織召開了「耕地保護夏季交流會」,參會人員100餘人。2013年8月下旬,組織安排以大學生和中學生為主體的「秦皇島—天津—北京—張家口—大同—朔州」一線以耕地保護和耕地資源綜合考察為目的的夏令營活動,參加人數150餘人(圖24)。
圖24 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組織的科普活動
7.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
與山東地科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地科杯」「珍惜資源愛我國土」有獎徵文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獎徵文活動的開展,普及了地球科學和國土資源知識,加深了青少年對國情和省情的認識,對從小牢固樹立資源節約意識和科學發展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圖25)。
圖25 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珍惜資源愛我國土」有獎徵文活動表彰大會現場
『肆』 社區可以開展哪些科普宣傳活動
1.內容包括科普知識宣傳資料分發、免費咨詢和電腦維修服務、科普問答知識有獎競猜等。 社會實踐的隊員們來到社區活動中心,帶著所需的科普宣傳用品設立了科普宣傳站,投入到當天的宣傳活動中來。
2.其中科普問答知識有獎競猜吸引了社區居民尤其是小朋友們的踴躍參與,一些題目難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過互相幫助、求助家長等方式學到了新知識、答對了題目,為自己贏得了綠色植物、滑鼠墊、耳機等小禮品。
3.活動還准備了多本科普書籍免費贈送給社區居民,並在社區醒目位置擺設安全小知識展板,分發安全知識宣傳手冊,進一步幫助社區居民們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推進社區科普工作社區充分利用科普條幅、科普展板、發放宣傳材料,宣傳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識,極大地豐富了轄區群眾的科技文化生活。
『伍』 科普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一是,與各大重要節日、紀念日相結合,如科技周、環保日、地球日,植樹節等、搞好科普宣傳。科技周期間,每個小區都有宣傳主題。如越秀路街的「綠色環保小使者,關愛津河世紀行」、掛甲寺街「碧水藍天、愛我家園」等。
二是,與人們實際生活相結合,宣傳身邊科學知識。如市場科普,針對不同產品設立科普櫥窗,宣傳科普知識。為水果攤位宣傳水果富含維生素的營養價值,大肉攤位宣傳病害豬肉的鑒別方法等。
三是,以醫療保健、計劃生育為內容,宣傳四病防治、優生優育、婦幼保健等。
四是,以青少年科技教育為主要內容。如青少年科學月、科技競賽、科技展覽。每年一個主題的青少年科技傳播活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中的科技發明、科學論文、科藝創作、科技方案設計、生物百項、機器人競賽等。五是,以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破除封建迷信為內容。六是,以宣傳可持續發展、環境、環保、減災防災、水資源為內容。如節水、防震減災等。七是,宣傳市、區及本單位的最新科技成果、新項目、最新科技信息等。
四是回答科普知識竟答題,整個宣傳活動圍繞主題,通過文藝演出、科普知識問答、科普咨詢等形式,普及宣傳科普知識,讓更多市民共同參與,讓大家在親身參與活動中體驗身邊科學,體現科普與人文的交融。
『陸』 在科普走廊中我們可以尋找龍眼的展示牌看一下他的名字的由來是像什麼動物的眼
據說,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帶,有條惡龍,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興風作浪,毀壞莊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計其數。周圍的百姓只好逃離家園,在石洞里躲起來。當地有一個武藝高強的少年,名叫桂圓。他看到惡龍興風作浪,決心為民除害,與惡龍搏鬥一番。到了八月,大潮來了,他就准備好酒、豬羊肉,把它們合在一起。惡龍上岸以後,看到豬羊肉饞得口水直往下淌,幾口就把豬羊肉吃光了。因為豬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過的,所以沒等惡龍走多遠,就躺在地上不動了。這時桂圓舉起鋼刀,朝龍的左眼刺去,龍眼被刺了出來,惡龍痛得來回翻滾,正要逃跑時,桂圓揪住龍角,騎在龍身上,當惡龍極力想擺脫桂圓時,桂圓用鋼刀刺向惡龍的右眼,惡龍的雙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經過一陣搏鬥,惡龍流血過多死去。桂圓由於在搏鬥中負傷過重,也死了。不久,在這個地方長出了一種果品,人們為了紀念桂圓,故稱之為「桂圓」,也叫「龍眼」。浙江一帶的故事:傳說以前楊貴妃生病了,什麼東西都不吃,有位大臣向皇上一種水果給楊貴妃吃,楊貴妃看到這個水果就有了食慾,吃下去之後,病就好了。皇上因此給這種水果取名叫桂圓(貴體復原)另有一說,古代人把桂圓的圓溜溜的球狀果實比喻成各種各樣的眼睛,大個兒的桂圓叫龍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現代人都統一叫做龍眼或桂圓。
『柒』 社區可以開展科普宣傳活動有哪些
內容包括科普知識宣傳資料分發、免費咨詢和電腦維修服務、科普問答知識有獎競猜等。
社會實踐的隊員們來到社區活動中心,帶著所需的科普宣傳用品設立了科普宣傳站,投入到當天的宣傳活動中來。其中科普問答知識有獎競猜吸引了社區居民尤其是小朋友們的踴躍參與,一些題目難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過互相幫助、求助家長等方式學到了新知識、答對了題目,為自己贏得了綠色植物、滑鼠墊、耳機等小禮品。活動還准備了多本科普書籍免費贈送給社區居民,並在社區醒目位置擺設安全小知識展板,分發安全知識宣傳手冊,進一步幫助社區居民們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推進社區科普工作
社區充分利用科普條幅、科普展板、發放宣傳材料,宣傳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識,極大地豐富了轄區群眾的科技文化生活。同時為保證居民隨時隨地都能學到科普知識,還組織轄區居民到社區觀看遠程教育養生知識講座,通過觀看學習,增強了居民們的科普養生知識,同時也倡導了科學、環保、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受轄區居民歡迎。
社區通過開辟《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宣傳欄、「社會公德教育櫥窗」、「精神文明長廊」等科普教育陣地,開設了居民普法課,普及法律常識,在社區內廣泛向青少年進行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努力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圍。其次活動得到了駐街單位和三家個體經營戶的大力支持,也為科普日的宣傳活動擴大了更廣泛的參與范圍。這次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加強了對青少年群體的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養。進一步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提高科普意識。營造了良好的「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氛圍。
『捌』 走到公園科普長廊前,菲菲看到了幾條氣象諺語,她很喜歡.請你背一背,再試著寫出
氣象言語大把。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日沒胭脂紅,無雨也有風」;「滿天星斗光亂搖,或雨或風欲連朝」;「一顆星,保夜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