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應急預案怎麼寫
為有效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提高企、事業單位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將突發環境事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及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可能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採取措施,加強防範,及《國家突發環境事故應急預案》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3適用范圍
適用於本企業可預見的環境污染及其他事故引發造成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
4.組織機構與職責許可權
4.1組織機構
企、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構由領導機構、日常管理機構、現場處置機構組成,須明確組成各機構的部門和人員,明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隊伍的建設 ,並附框圖表示。
4.2職責許可權
明確相關機構、責任人的工作職責和許可權。特別是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如需對生產線作出緊急關機、臨時停產等決定的許可權一定要明確。
5.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防範重點、防範設施及防範措施
5.1防範重點
明確企、事業單位在生產、倉儲或運輸等環節中易發生事故的目標、崗位以及污染治理設施的具體位置,並附上具體方點陣圖。
5.2防範設施
明確事故發生時能起到控制、減緩污染作用與防範重點相配套的設施和設備(如水污染事故應急池、燃油和硫酸儲罐圍堰等)。
5.3防範措施
明確在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現場監控、現場應急處置具體措施的內容以及組織方式和要求。
6. 應急響應
6.1.響應程序和內容
6.1.1當接到發布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或突發事件後,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立即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應急工作小組成員快速集結趕到事故現場,同時,現場人唄做好先期處置工作,並根據事態及時救援,防止事擴大。(*明確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信息報告的部門、渠道、時限、程序等要求,並附工作流程圖。)
6.1.2明確突發環境事件報告方式(電話和文字)與報告內容要求(事發時間、地點、污染物種類、數量或濃度以及嚴重和危害程度、可能造成的後果和影響范圍)。
6.1.3啟動相應應急處置措施。
6.2.應急結束
明確應急結束的條件、程序、決策機構,應急過程的評價程序和要求。
7.善後處置
7.1明確污染物消除、處置,現場清理等工作程序。
7.2明確污染損害評估、補(賠)償工作的組織、配合及落實。
8.保障措施
8.1 資金保障
須明確應急經費來源。
8.2通信與信息保障
明確企業應急機構各成員及與當地政府應急聯動部門的通訊方式,聯系方式和通訊錄。
8.3物質與裝備保障
8.3.1.要有滿足現場應急處置人員使用的防護裝備。
8.3.2.要有物資的儲備,根據本單位污染特徵儲備消除污染物的各種物質,要在數量、位置分布和使用功能上滿足應急時的需要。
8.3.3.要有用於現場應急處置使用的機械裝備(如大、小型挖掘機、起吊機)儲備或藉助外來支持的固定合作方式及聯系方式。
8.3.4.企、事業單位根據自身情況自定的一些保障措施。
9.宣傳、培訓與演習
9.1職工宣傳教育
向職工公布本企、事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報警電話等。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職工的防範意識和相關心理准備,提高職工的防範能力。
9.2培訓
明確日常管理和現場處理等應急機構的領導、企業技術人員和工人上崗前和常規性培訓等要求。
9.3演習
明確每年演習的內容和頻次(演習每年不少於一次)。
2.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宣傳
預案落實後復,要及時向群制眾宣傳普及,通過分發資料、張榜公布、利用廣播介紹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等形式,增強群眾地質災害防禦知識,提高自救能力,並積極主動配合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搶險救災工作有序展開,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要監督檢查地質災害防治預案的落實和指導具體防災(陝西嵐皋,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