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招魂宣傳

招魂宣傳

發布時間:2021-10-09 12:22:17

『壹』 花店針對學生清明掃墓的宣傳

清明,是人們對死去的人寄託哀思的日子。
作為我們,能做的就是緬懷那些逝內去的革命先烈和學習他們優容秀的精神品質。
本花店剛剛開業,准備在清明節之際推出「學校班級集體購買花圈」優惠活動。
優惠政策如下:
······
······
歡迎廣大師生前來訂購!
花店地址:
聯系電話:
(中間可以自己再想點東西加進去,只想到這些,希望能幫到忙)

『貳』 招魂的游戲真的能招魂嗎

都是心理作用
假做真時真亦假

揭開筆仙碟仙惑眾真相

北京科技報 (2005/08/10 00:00)

近日,因為一場血案的發生,「筆仙」、「碟仙」再度引起軒然大波。據北京某媒體報道,由於沉迷「筆仙」游戲,北京某中專學校兩位花季少女張英(化名)和李娜(化名)一同感嘆生活毫無意義,應張英的要求,李娜殺死了張英。更有數據顯示,這種源自古代巫術的占卜目前正在校園流行,有報告顯示,85%的學生算過命,23%的教師同意「人的命天註定」的說法。「筆仙」、「碟仙」究竟暗藏怎樣的玄機?記者展開了調查。

「筆仙」、「碟仙」讓人走火入魔

「筆仙」游戲釀血案

據北京某媒體近日報道,由於沉迷「筆仙」游戲,北京某中專學校兩位花季少女張英(化名)和李娜(化名)時常一同感嘆生活毫無意義,最後,應張英的要求,李娜竟然殺死了張英。

無獨有偶,血案發生不久,北京同仁京苑醫院先後接待了兩位來訪者。前一位由於受到人際關系的困擾鬱郁寡歡,並無意間向醫生講述了曾經玩一種叫「筆仙」游戲的經歷。當時,這種游戲還沒引起醫生特別注意。三周後,第二位來訪者小葉(化名)坦言已經被「筆仙」控制,無法自拔,希望求得醫生幫助。

據記者調查,雖然背景、年齡各異,但兩位來訪者都不同程度曾受「筆仙」「指點」。北京同仁醫院臨床心理專業副主任醫師張書芳此前並未接觸過「筆仙」。是什麼「神奇力量」影響著少女?為弄清楚游戲的來龍去脈,張醫生決定請一次「筆仙」。

游戲持續了十分鍾,小葉害怕出現「請仙」恐慌感,因此這次由張醫生主「請」,小葉擔當了配合者。「筆仙」究竟怎麼玩?為何來訪者都深陷其中?

「筆仙」、「碟仙」何以讓人走火入魔

通過張醫生的描述,記者得知,「筆仙」是一種求仙問事的占卜游戲。玩「筆仙」通常是兩人,工具為一隻書寫流利的筆和一張白紙(據說白紙越大越「靈驗」)。

求仙者將白紙兩側分別書寫「1、2、3、4、5、6、7、8、9、10」和「唐、宋、元、明、清、近」,另兩側書寫「男、女」和「是、否」。在四周有字的框內寫上求問內容的備選答案三個。為考察是否靈驗,通常其中一個是已知的正確答案。

將紙平放後,兩人雙手指交叉並共執筆,游戲規定不允許以肘或腕作支撐,需保持懸空,筆垂直於紙面任何一點准備開始。

求仙者重復念誦請仙之詞「前世,前世,我是你的今生,若要與我續緣,請在紙上畫圈」。良久,筆開始神奇移動,求問者開始發問,比如「我能否考上大學」、「我一生談多少次戀愛」等等,筆會向一個方向劃著圈走,發問事項不斷重復間,筆會向答案方向逐漸靠攏直至走到其中之一。得到答案後,需要恭敬地念誦咒語送走「筆仙」。
除「筆仙」以外,還有如「碟仙」、「筷仙」、「錢仙」等類似的游戲盛行。記者在一些占卜網站上了解到,請「碟仙」更為講究。最好選擇在比較清凈的地方,通常在晚上11:00左右,道具是選一個白色小碟子和一張紙頭。

「他們通常半夜點起白蠟燭轉筆或碟子,問一些事情能不能實現。」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郭正誼向記者講述了他曾目睹的「碟仙」。

郭教授說:「『碟仙』較講究的做法是鋪一塊布,布上畫『陰陽魚』圖案,周圍一圈字,一般會寫與命運有關的詞,比如『富貴』、『貧窮』、『健康』等。將小碟扣放在陰陽魚圖案上,碟底畫上一個小箭頭。兩三個人手指頭摁住碟底,站立著圍著桌子轉,每個人去想『小碟仙快來』。求仙者認為當碟子『自動』離開陰陽魚圖案移動到別處時,就說明『小碟仙』來了。無論問什麼,小箭頭都會移動到某個事先寫好的對應詞上。最終,求仙者認為『碟仙』『靈驗』了」。

「同樣,在問完所有問題後,要念咒將碟仙送走,碟子此時會回到原來位置。求仙者認為如果碟子沒能回到原位,說明用心不夠。」

求仙者認為,只要「筆仙」、「碟仙」第一次靈驗,就幾乎能次次顯靈。因此很多人對游戲著迷。尤其在校園,對此頂禮膜拜的學生遇到任何問題都請「筆仙」預測一番。記者隨訪了一些年輕人,他們承認都曾玩過此種游戲,有些是在中學里,有些則是在大學期間。他們有的問前程,有的問婚姻,有的則預測吉凶。

他們告訴記者,請「筆仙」除了心誠,還需要氣氛鋪墊。寂靜的深夜,微弱的燭光,虔誠的期待,精神的高度集中,是構成請「筆仙」的最佳環境。

一些看似玄妙的現象至使許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感到迷惑。他們堅信筆和碟能自己移動是「神的旨意」。然而,專家的解釋揭開了這一個荒謬的騙局。

「筆仙」起源何處

在一些大、中學生中流行的請「筆仙」、「筷仙」、「碟仙」等游戲,並不是什麼新鮮的現代游戲,而是中國最古老的巫術之一「扶乩」(乩音jī)的變種或簡化版。

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塗建華先生告訴記者,「扶乩」最早發端於對傳說中紫姑仙的崇拜,而起源時間歷史記載說法不一。宋代人洪邁在其《夷堅三志》中認為是唐朝武則天時期才逐漸出現,南朝的劉敬叔在其《異苑》中卻早有這方面的記載。

扶乩巫術的變化,表現在紫姑故事的變化、請神時間、場所和請神內容的變化諸方面,沈括的《夢溪筆談》曾有過記載。

「扶乩」的最大變化在於文人和道士、巫師操縱以後,已經變成一種占卜游戲。到了近代,已被會道門利用,成為幫會聚合會眾和收斂資財的手段。

郭正誼教授介紹,扶乩一般指用一橫棍和一支筆,兩人手指頂著橫棍,下面有一沙盤,筆在沙盤里畫出紋路後,主乩人就讀「天書」,耙子撫平沙盤後可以再讀。

「文革」時期和80年代中期,「請仙」在農村開始流傳,有些請觀音,有的甚至聲稱毛主席和周總理都能請到。這種活動在河南、陝西一帶尤為猖獗。

最早「碟仙」只是個人玩,後來流傳成巫婆碟仙館。「請仙」在中國南北方都有,北方盛行的叫「簸箕仙」。是將簸箕里盛滿米,插一根筷子,當筷子提起裝米的簸箕時,相信者就認為簸箕仙來了。

破解「筆仙」騙人玄機

玄機一:為何筆會自己動?矛盾的力量同時作用於筆

之所以「筆仙」游戲能蠱惑人心,一切皆因那支能動的筆。當兩個人都否認自己有主觀操作行為,筆怎麼就動了呢?

北京同仁醫院臨床心理專業副主任醫師張書芳告訴記者,從物理角度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玩『筆仙』不允許以肘或腕作支撐,需保持懸空,筆垂直於紙面任何一點,而同時求仙者被要求不能讓筆掉下來(因有說法掉筆會折壽)。身體時刻被要求放鬆,同時還承受地心引力。控制身體面積需要維持一定張力,受到指令壓力,身體的壓強就會加大。當懸腕、無支撐、光滑紙面、尖筆這一切矛盾條件具備,兩個人都會互相用力,因此,身體作用下的筆環行運動成為必然。」「碟仙」原理相同,當三個人走動時,手施展的力量不均衡,碟子會有所偏重的移動。

玄機二:為何筆會朝希望的方向挪動?女性更易受心理暗示

在張醫生和小葉的演示中,紙上出現一堆亂圈,張醫生「請仙」並未成功。難道是心不誠則不靈嗎?張醫生回答:「某些人會因游戲受到心理暗示。」

「筆仙」會暗示我們什麼?這種心理暗示對游戲者產生怎樣影響?

張醫生接待的來訪者中,有因玩「筆仙」引發好奇、不解、恐懼,以至於欲罷不能、嚴重影響生活工作的案例。

「起初小葉並不相信所謂的『筆仙』,出於好奇玩過幾次後,發現結果非常准。此後,她遇到什麼事都想先問『筆仙』。結果越不好就越想算,越算越害怕,害怕到不敢出門、不敢上網、不敢打電話的地步。」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沈政認為,如果游戲者是正常人,不排除兩種類型的心理暗示。第一種是被賦予了暗示性人格特徵的人易受到影響,因為此類人對周圍人和事非常關注,不難發現,求仙者以女性居多。女性特徵決定了其更容易受到暗示。第二種是在特定環境中的某些人會由於意識范圍縮小、精神高度集中而產生違拗症狀。即意識會向相反方面運動,比如身體不讓動時,意識上會強烈地想動。為何會執著地認為只要「筆仙」第一次靈驗,就幾乎能次次顯靈?張醫生解釋說:「越是為了驗證什麼,自我暗示作用就會越加強。打個比喻,當你剛開始學騎自行車,你暗示自己不要撞到障礙物,可你注意力越集中,車就越發不聽使喚地往牆根兒走。」原來身體的目標行為是在感官(通常為視覺)引導下大腦發出指令,肢體或軀幹完成,日常生活的許多動作因習慣變成了下意識動作,即不需要過多思考。

玄機三:「請仙」效果為何不同?某些求問者處於半催眠狀態

古老靈學史盛行於19世紀初的北京、上海等,「請仙」其實是一種中國形式的招魂術,早在五四期間,魯迅曾斥責過上海一幫玩「筆仙」的人。個人思想追求、價值觀等問題都促成相信「請仙」。郭正誼教授指出,那些更為敏感的人即使暗示少,身體也會晃動得更厲害,念咒後,他們會處於半催眠狀態。人在似睡非睡時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此醫學上認定催眠可以治病,但在心理學上,催眠會使人進入對自己希望事情的自我迷茫和陶醉中。

「筆仙」、「碟仙」的真面目已經被解開,然而,相信迷信的人數卻依然讓記者觸目驚心。

記者調查

為何九成學生深陷算命陷阱

通過1年的跟蹤調查,首個專門研究無神論教育現狀的課題公布了一組數據。85%的學生算過命,70%的學生有護身符,40%的學生相信星座決定命運,23%的教師同意「人的命天註定」的說法。

這是北京市科協、北京反邪教協會聯合中國無神論學會,前不久對北京10所中學217名學生和5所中小學的206名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調查還顯示,53%的學生用燒香拜佛求得心理平衡;近半數學生相信算命結果;當生活中的某一現象解釋不清時,選擇不做研究的教師人數超過50%;43%的教師對算命結果在意或者有時在意;對於神秘現象問題,近一半教師不感興趣或漠視。

除了自身原因外,還有哪些外界因素導致現代學生相信迷信呢?調查報告的負責人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記者:目前學生迷信的關鍵因素是哪些?

負責人:教育、社會、家庭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影響。

教師漠視無神論教育

記者:學校是否存在無神論教育缺失問題?

負責人:現在很多教師只抓學習,不太關注思想教育,對此類調查不屑一顧。學校經常對學生進行無神論教育的僅佔8%,30%以上教師沒在課堂上對學生開展過此類教育。教師對某些問題回答「不知道」和「無所謂」,說明有些教師還是對一些問題要麼忌諱,要麼漠視,要麼認識不清。對無神論宣傳和教育的自覺程度不高正是學生無神論觀念缺失的原因之一。青少年對神秘事物的態度情況復雜,相信的,不信的,不清楚的情況都有,尤其對於以現代科學名義進行的愚昧宣傳還不能辨別,對未解之謎等神秘事物感興趣,卻缺乏引導。

媒體迷信信息泛濫家長迷信影響學生世界觀

記者:走出校門,學生面臨怎樣的環境影響呢?

負責人:社會上描述迷信的游戲、書籍泛濫,多種形式的媒體刺激間接影響學生世界觀。楊鎮一中調查顯示,62%的學生沒有聽到和看到反對迷信、偽科學、邪教的故事和文章,對迷信造成的危害缺乏警惕,有些是完全無知的;某些家長本身相信迷信,也給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帶來了負面影響。

加強無神論教育迫在眉睫

記者:調查結果會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負責人:神論在教育界仍是一片陌生領地,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教育研究等部門,對於無神論只是知之甚少。在北京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市科協提交此份調查研究報告引起了各個部門乃至全社會的重視,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科學無神論教育與宣傳迫在眉睫,並建議將無神論納入中小學課本。調查課題組下一步還將對大學生無神論教育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叄』 經典恐怖片《招魂》系列女主角原型已去世,享年92歲,這個系列的電影值得一看嗎

《招魂》系列算是溫子仁導演的當家電影了,口碑自然不用說。第一部比第二部的神經視覺沖擊更大,不過如果你對溫子仁一驚一乍的藝術無感,那麼全片最恐怖的地方就是結尾幾個字了「改編自真實故事」。
固然無法和《小島驚魂》《閃靈》這類經典的恐怖片相比較,但還是值得一看的。
劇情設定在一幢郊區的老舊別墅里,別墅里曾發生過命案,在新的居住者遷入後詭異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是一家人在驅魔師夫婦的幫助下成功擺脫冤靈的合家歡式大團圓結局。
影片快要結束時,女主人公被惡魔附體,在地下室里瘋掉的樣子真的有被嚇到。影評里也有說北美片場上映時,電影院里有幾個大男人也被嚇的不輕。
個人覺得第二部《招魂》比第一部要弱一些,更像是溫子仁「新寵」的預告片。
《招魂》系列是溫子仁恐怖電影中的一環,如果兩部看完仍覺得不過癮,那麼,歡迎加入溫式恐怖大家庭。

『肆』 《招魂》有多恐怖

說實話,這個電影很容易給膽子小的人留下心理陰影,可以說全片沒出現鬼的完整形象,卻能讓你時刻感覺到鬼的存在,可以說就是短短幾分鍾的宣傳片都讓多少人望步生怯。

首先說導演吧,本來就是恐怖片界的一個奇才,溫子仁的代表作還有《電鋸驚魂》系列,可以說他的恐怖電影劇情環環相扣,氣氛緊張驚悚,一般膽子小受不了血腥刺激的人根本接受不了他的電影。

《招魂》講述了一家人其樂融融搬進新家,卻被房子里的惡靈騷擾,沒有辦法請來了一對驅魔的夫婦收集惡靈存在的證據,請求教會同意,然後開始驅魔,在這過程中,全片色調灰暗,復古感十足,而且全片沒有一點血腥,只死了一隻狗和一隻鳥,但是在這個大房子里,溫子仁大導演營造出了一股封閉陰暗恐怖的氛圍,一群人看的時候,還感覺一般,但在電影院里看估計會非常壓抑,尤其是惡靈附身到小女孩身上,那幾個鏡頭的恐怖感還挺強烈的。

當然拋開電影不說,最主要的是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中為人驅魔的夫妻是真實存在過的,就是著名的安娜貝爾鬧鬼娃娃事件。在國內,大部分人都對驅魔,教會這些詞還不太敏感,但在信奉宗教的國家,這類傳說還挺多的,暫且不論鬧鬼事件的真與假,同樣出名的《鬼哭狼嚎》據說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而且電影里驅魔師原型也是這對夫婦。

所以,如果你膽子小,還是不要看這部恐怖片了,雖然沒有《電鋸驚魂》那麼重口,但也足夠讓你害怕一段時間。

『伍』 虎牙戶外直播有主播現場宣傳迷信活動 ,去墳招魂真合嗎

中陰身49天必投胎,去墳招魂都是邪魔外道!

『陸』 作為《招魂》番外,《安娜貝爾》沒有血漿肉慾,看起來很索然無味嗎

很久沒看過這樣的恐怖片了,作為《招魂》的番外傳,《安娜貝爾》中娃娃的故事應該能講的更好,但編劇和導演的功力實在欠佳,讓人看起來索然無味,既無驚心動魄,又沒緊張刺激,裡面的寶寶倒是很可愛,其他再無亮點。也許《招魂》的光環實在沉重,整部影片沒有達到預期的水準。沒有過多的血漿和黃色暴力的視覺沖擊,渴望走心,但是過多的故事背景和詳細的故事感情線讓恐怖氣氛大打折扣。

也許是《招魂》珠玉在前的緣故,後者遠不及前者精彩的劇情和略沒嚇人手段的設置,看得我都有些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了。故弄玄虛,美國的恐怖都這么無聊嗎?要是娃娃鬧事,直接燒了不就行了?非要扯出這么多無聊的事來。想怎樣就怎樣的情節,溫吞如水的節奏,毫無水平的氛圍營造,還有點小肚雞腸,從頭到尾都是母愛的故事,過度依賴極具欺騙性的音效,情節層層推進的路數中規中矩似白開水,缺少《招魂》在結局反轉帶來的驚悚後勁。

『柒』 以國家公祭日的宣傳寫一篇3000字論文

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多重意義

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確定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立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
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青年報》2月26日)

值此日本右翼勢力不斷抬頭、安倍政權的仇華傾向日益顯著之際,由全國人大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正當其時。

自安倍政權上台後,圍繞釣魚島主權問題展開的中日爭執不斷升級,從而導致中日關系急轉直下。安倍政權將中國視為「假想敵」,發表了一系列「中國威脅論」,在外交、軍事等各方面展開攻勢,大幅度增加防務費用,並且發表一系列否認日本侵略歷史的言論,說什麼「關於侵略的定義,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國際上都尚無定論」。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認南京大屠殺。日本廣播協會(NHK)經營委員百田尚樹今年2月3日在東京街頭的公開演講中聲稱,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殺,一時間,各種各樣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甚囂塵上。

每當從日本傳來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時,我國外交部都會及時予以回應,但對方往往不予理會;近幾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會集中在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前舉行公祭,但因為是地方性紀念行為,其影響尚不能跨越國界。現在,全國人大將12月13日這天法定為國家公祭日,到時,國家領導人將與全國各地民眾一道公祭死難者,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死難同胞,同時正告日本當局,企圖借否認侵略歷史為軍國主義招魂的伎倆註定落空,其影響必將波及國內外。

南京大屠
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堪比世界各地設立的二戰紀念日和公祭日,包括聯合國2005年確定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日,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日等,這些紀念日的最大價值就是讓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後人不忘歷史,敬畏生命,珍視和平。

我們早該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了,這不僅是為了回擊日本當局的需要,也是為了教育本國公民的需要。由於某種原因,自1949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南京大屠殺」這個歷史名詞極少被各方面提起,說起南京和大屠殺,只知道雨花台,不知有南京大屠殺。及至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書的刺激下,中國學者才想到「要對南京大屠殺進行研究」。然後,才有1985年建成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該館館長朱成山曾感慨:「沒有日本否定歷史,還沒有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國人常以「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的名言告誡自己,要正視歷史,但如果我們自身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又怎能理直氣壯地斥責別人健忘或有意抹殺歷史呢?

現在,中國終於有了第一個國家公祭日,其設立不僅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永遠記得30多萬死難同胞,也表明我們沖破了觀念的束縛,具有了還原抗戰歷史真相的勇氣和胸懷,彰顯了前所未有的開明、大度和自信。

『捌』 如何評價招魂

《招魂》的經典之處在於其並沒有沿用恐怖電影慣以刻意的聲效氛圍營造,而是透過巧妙地布局構思令恐怖隨著劇情的推進得以醞釀。

《招魂》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由小說家安德里亞·佩隆寫成書。這個故事發生在佩隆一家的農場里。故事聽起來相當俗套,但當整個事件被套上了真人真事的四個字之後,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因為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驚喜並不多,或者說影片沒有脫離我們在之前觀影所建立起的恐怖片經驗。

一家人住進一座舊宅,慢慢發現這里隱藏著邪惡的秘密。當全家人逐漸被邪靈騷擾,無法脫身之後,驅魔師以一場驚險的驅魔儀式拯救全家於危難之中。

在這樣一部電影里,你將發現很多似曾相識的影子。於是,你無法在片中收獲《林中小屋》的花樣或是新版《鬼玩人》的血漿,影片依靠的是導演扎實的恐怖片功力,這是一部以復古換認同的老派恐怖片。

不過,影片帶給我的觸動反而在恐怖之外,是被附身的母親最終依靠強大的信念戰勝邪靈,而支撐她的信念則是對子女的愛。

母愛戰勝邪惡,這也與傳說中那個殺子獻祭的巫婆形成對比。最終,影片在講述這個真實恐怖故事的同時,仍不忘傳遞積極、正面的信念,使那裡成為全片最感人的部分

『玖』 《招魂》系列值得一看嗎

溫子仁不愧為華裔恐怖電影大師,《招魂》系列的水平絕對是恐怖電影系列裡的佼佼者。第一次看完《招魂》後,盡管心跳久久不能平復,但覺得暢快淋漓。本以為電影就是電影,查完資料後發現,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也許加上「真人真事」的外衣之後,電影《招魂》帶給人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閱讀全文

與招魂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各級各類小學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223
女神節促銷活動策劃 瀏覽:815
安全執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63
現在做電子商務銷售好嘛 瀏覽:446
日月升微信營銷聯系方式 瀏覽:467
山西太原與電子商務有關的公司有哪些 瀏覽:378
高校座談會策劃方案 瀏覽:381
六一兒童節母嬰店促銷活動 瀏覽:348
年度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547
林果花卉電子商務 瀏覽:973
上海華唯電子商務 瀏覽:985
餃子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15
浙江村村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68
今麥郎掛面促銷活動ppt 瀏覽:523
威爾發電子商務電話 瀏覽:721
網路營銷理論與實務期末試卷 瀏覽:3
道路河道保潔作業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138
網路營銷中推廣策略 瀏覽:896
市場與市場營銷試題及答案 瀏覽:219
紀錄片美在中國策劃方案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