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糧食安全宣傳周資料

糧食安全宣傳周資料

發布時間:2021-10-06 21:08:00

❶ 糧食安全的觀點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主題是「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是「端牢中國飯碗 共築全球糧安」。最近,全國多地都舉辦了相關宣傳和紀念活動,浙江也不例外。據報道,在浦江,各中小學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學生爭做「光碟一族」;在瑞安,舉辦放心糧油產品展銷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

專門設立這個節日和宣傳周,就是為了提醒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我們這么大的國家,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今年,盡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澇、東北乾旱、台風、重大病蟲等嚴重災害,但全國夏糧產量創出歷史新高,秋糧豐收已成定局,糧食安全得到保障。這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成績來之不易,值得每個人認真珍惜。

維護糧食安全,人人可以出一份力。一方面,我們需要繼續努力「開源」,用好科技,抓好耕地保護,繼續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深刻反思和改進在「節流」上的不足。反觀現實,浪費糧食的不良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據統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這個數字接近我國糧食總產量的6%。如此巨大的浪費令人瞠目。對此,每個人都該守護一顆「糧」心,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世界糧食日來臨之際,每個人都不妨問問自己:是否有過在飯店點餐時的鋪張?是否有過在家中浪費米面糧油?「否」則加勉,「是」則改之。有句歌唱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倘若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躬身入局,踐行勤儉節約的理念,必然能凝聚起14億人的綠色健康生活,把糧食安全的底線護得更好、守得更牢。

❷ 我國紀念2012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大力加強農田水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下

A、水是生命之源,在生產生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是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故選項說法正確.
B、保護植被、涵養水源,能防治水土流失,故選項說法正確.
C、節約用水和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重在節約保護,故選項說法正確.
D、地球水資源總量中淡水佔2.7%,其中可使用淡水占淡水總量的25%,淡水資源有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❸ 我國紀念2012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大力加強農田水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4-

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中含有3個氧原子,不含臭氧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B、2.4-二氯苯氧乙酸是由碳、氫、氧、氯四種元素組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C、每個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是由8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2個氯原子和3個氧原子構成的,則每個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由19個原子構成,故選項說法正確.
D、2.4-二氯苯氧乙酸中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為12×8=96,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為1×8=8,氯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為35.5×2=71,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為16×3=48,碳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最大,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❹ 節約糧食手抄報內容

寫作思路:確立中心,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專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屬、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正文: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由於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裡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❺ 關於節約糧食的資料

關於節約糧食的資料
快點
3人回答
bodan1984
TA獲得超過2816個認可
2017-12-15
關注謝謝你的關注
愛惜糧食 為國分憂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為自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我們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時,你們有沒有為我們的祖國憂愁呢? 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根據199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十二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你們為我國這一最大的問題憂慮過嗎? 不錯,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早已解決了舊中國幾千年沒法解決的人民吃飯問題。我們應該為之

❻ 糧食安全

「當所有人不再為買不起糧食、無法獲得充足、安全而健康的食品而擔憂,滿足自身膳食需求並能夠自主選擇食物,擁有積極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才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糧食安全。」28

政府有義務確保所有人具有享有食物的權利。盡管全球糧食產量能夠滿足人類的溫飽所需,但目前的糧食流通體系無法為所有人提供足夠的營養和熱量;超過10億人仍然處於飢餓狀態,上百萬人面臨糧食短缺問題29。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接近90億,糧食生產和供應體系不僅面臨逐漸增加的人口壓力,還將遭受著來自其他方面,包括氣候變化G、災害G及農業補貼、投機、價格波動等問題的負面影響30,31

糧食短缺G不僅危害貧困人群的健康,還會給其謀生手段和生存方式帶來影響,隨著自然資源的日漸枯竭,迫於生計壓力,人們開始變賣財產、舉家搬遷、尋找工作,想方設法維持生計。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膨脹,耕地等自然資源逐漸短缺,糧食生產、流通和分配等問題日益凸現32

建議本節內容與「生計和自然資源管理」部分結合閱讀,以下為這兩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系。

關鍵問題

災害和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氣候和極端天氣或氣候事件的變化將導致乾旱、洪水、熱浪、霜凍及其他極端事件的增多。這些將從可用性、可獲取性、穩定性和利用率四個方面威脅糧食安全33

專欄4.1 災害和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可用性、可獲取性、穩定性和利用率四個方面影響的範例

可用性:嚴重乾旱導致作物減產或牲畜死亡;而種子和牲畜存欄量的不足又會進一步導致作物產量或牲畜數量的減少。

可獲取性:基礎設施的損壞會阻礙食物的正常流通;畜產品價格的降低將減少牧民用於購買糧食的資金。

穩定性:氣候變化將導致作物減產,影響主要糧食作物的分布,引起糧食主產區多年以來的種植制度和種植結構的調整。

利用率:飲用水不安全(引起慢性腹瀉)會阻礙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資料來源:IFRC(2006)How to conct a food security assessment:a stepby-step guide for National Societies inAfrica.Geneva,Switzerland,有修改。

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受此影響,糧食短缺地區可能遭受更加嚴重的威脅34。目前的糧食生產體系十分脆弱,糧食生產所依賴的自然資源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容易發生退化、荒漠化G和遭受乾旱脅迫G的生態系統,脆弱的生態系統會大大削弱人們採取必要的預防和防護措施的能力35,尤其是雨養農業區G和農牧區面臨著高風險。災害可能使一些地區的缺糧局勢變得更為嚴峻。食物缺乏、購買力喪失或食物運輸受阻也有可能成為災害的後果之一36。由於作物大量減產、海洋生物資源減少和不安全飲水引起的腹瀉疾患增加,未來急性和慢性營養不良的人群比例也將上升。世界上最貧窮人口的生存依賴於自然資源,而當地的自然資源對氣候非常敏感,因此,當地民眾的營養狀況受制於氣候變化。此外,營養不良除了給他們的健康帶來影響,還會影響他們的工作狀態和能力,這將進一步削弱他們適應災害和氣候變化的能力。

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工作中加入災害風險管理G與氣候變化適應的技術措施,不但可以提升受危人群抵禦災害與氣候變化風險的能力G,還可以保護和改善當地的生態系統,同時可以提升他們降低脆弱性G的人力資源能力。

綜合災害風險管理與氣候變化適應的10項原則在糧食安全領域的應用指南

專欄4.2 糧食安全措施

在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下,實現人人享有充足糧食的目標,需要協調預防、宣傳、保障和變革等方面,因此,糧食安全措施是一項綜合性的措施。

1.建立糧食短缺地區的預防體系。建立包括信貸和銀行等金融、保險系統參與的社會經濟安全網路體系,建立類似保護農業多樣性和乾旱周期管理等的風險管理措施。

2.構建非強制性的措施體系,通過提高農民收入和加強能力建設,降低糧食短缺地區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例如,建立合理的市場准入機制並鼓勵收入來源的多樣化;及時訂正氣候預測信息;建立氣象、土地利用、農作物和牲畜等相關行業的資料庫;完善銀行、信貸和保險等金融服務。

3.當預防與非強制性措施失效時,需要啟動備用的保障性策略作為補救措施。例如,勞動換取食物或勞動獲取酬勞等措施。

4.尋求解決社會歧視和社會矛盾的變革性措施。例如,保障婦女權益,保證女性在農村合作組織及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儲蓄計劃向女性傾斜。

變革性措施可以鞏固以上三類措施的效果。

資料來源:Devereux,S.and Sabates-Wheeler,R.(2004)Transformative Social Protection.IDS Working Paper 232.(本書更改了各種措施的排列順序,以重點突出需要關注的預防措施和倡導措施,以及這兩項措施失效時的保障措施。)

案例分析:脆弱河濱社區的替代生計39

項目實施地:迦納

項目實施方:世界宣明會

發源於迦納東北部的白沃爾特河流經該國泰勒納斯·納波丹姆地區的三個社區印都瑞·波注魯谷和三騰,這些地區不斷遭受著乾旱和洪水的侵襲,野火和疾病也時有發生。在這些沿岸社區,人們通過在河岸種植作物來維持生計,這些河灘地是該區域唯一可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其餘都是岩石地和不毛之地。

2009年,暴雨將布科納法所區的一個水力發電大壩沖毀,導致迦納北部出現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作物和公民家庭財產損失及人員傷亡。蔓延河岸25千米的洪水嚴重打擊了這三個社區的第一產業。農田被沖刷,當地主要農作物——玉米也幾近絕收。

氣候變化也正在影響著迦納,破壞了當地的農業生產,淹沒了沿海城市,沃爾特河三角洲附近的水位出現了下降,而沃爾特河三角洲提供了迦納近80%的電力供應40。預計未來氣候變化對迦納的顯著影響仍將繼續。雖然溫度和降水存在年際波動,但溫度變化趨勢表明,2010—2050年,整個迦納都將變暖。

世界宣明會實施的「區域社區恢復力項目」提升了長期受災地區的風險管理能力,使農村家庭和社區的收入渠道多樣化,提高了作物產量,通過對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避免當地農民的生存受到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或沖擊G

作為世界宣明會災害風險管理和能力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提升恢復力項目讓迦納的農民意識到,可以利用土壤殘留的水分種植作物,降低洪水造成的損失。在洪水消退之後,他們挑選早熟作物種植在曾經被洪水淹沒的土壤中,如西瓜、黃甜瓜和豆類,收獲後可以留作口糧也可以出售彌補家用。在長期發展目標下,該項目具備了靈活性和響應性,所以這種綜合性項目能夠產生多重效益:①通過出售農產品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勞動生產力;②使農民獲得謀生的新知識和新技能;③調整種植方案,減小氣象災害對當地農田的破壞,增強當地農業的恢復力;④通過豐富食物的種類,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改善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

經驗和教訓:①能力建設的具體措施應該因地制宜,鼓勵農戶和社區進行技術創新,確保充分利用當地的氣候資源和土地資源,獲取足夠的食物,並保證充足的糧食儲備,在滿足日常開銷的同時,增加人們的收入,能力建設過程中要特別考慮當地的氣候變化;②在選擇謀生策略時,應當考慮未來的經濟和社會情景,包括氣候變化、全球化、移民和環境惡化等影響。備災能力和適應能力是決定有效應對生存環境長期動態變化的關鍵因素。

工具和資源

更多信息和鏈接,請參考工具和資源第129頁。

❼ 2017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是什麼時候

2017年10月16日是第37個世界糧食日,所在周是我國第27個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10月16日,國家糧食局、農業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國婦聯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北京聯合主辦2017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主會場活動。

活動現場發布並向首屆全國愛糧節糧之星頒獎,舉行了優質糧食工程啟動儀式。機關幹部、糧油企業職工、院校學生、社區居民代表和部分愛糧節糧先進典型人物代表等600多人參加了活動。全國31個省區市同步舉行了宣傳活動。

今年愛糧節糧宣傳周,以「愛糧節糧保安全、優糧優價促增收」為主題,旨在引導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減少糧食浪費、增加有效供給。

目前,全民節約活動深入開展,奢侈浪費現象有效遏制,愛糧節糧蔚然成風,要大力倡導科學文明的消費方式,持續營造「愛惜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濃厚氛圍。

❽ 世界糧食日的活動內容(2009年)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自創立以來,不定期地進行了5次「世界糧食調查」。從這些調查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飢餓不但沒有消除,反而在不斷擴大。1946年的「第一次世界糧食調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935~1939年的70個國家(佔世界總人口的90%)為對象,按「每日平均攝取熱量低於2250卡界定營養不良,得出的結論是:世界人口的大約半數處於營養不良狀態。1952年的「第二次世界糧食調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6~1948年的70個國家為對象,所得出的結論是:總的營養水平比戰前降低,除北美、歐洲、大洋洲外的所有地區均未達到基準水平。1963年的「第三次世界糧食調查」,以1957~1959年的80個國家為對象,得出的結論是:發展中國家60%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1977年的第四次世界糧食調查統計分析了1972~1974年的數據,調查范圍擴大到162個國家。結論是全世界有4.55億人處於營養不良狀態,發展中國家人口的1/4都屬於這個范圍,尤其是兒童和婦女的營養不良更加嚴重。從世界性糧食情況惡化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個警告。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世界穀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把1996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確定為「同飢餓與營養不良作斗爭」,1997年定為「投資糧食安全」,目的是動員世界力量,增加農業投入,增強糧食有效供給能力。許多國家政府對於舉辦「世界糧食日」的活動都很重視。有的國家首腦在這一天發表演講,有的國家舉行紀念會和發表紀念文章,有的國家科研機構發表糧食和農業科研成果,舉辦科學討論會等,以提高人們對糧食和農業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促進糧食及林業、牧業和漁業的發展。
2009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確定為「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它強調了全球10.2億人營養不良的嚴重困境以及在當前蕭條的經濟環境下幫助飢餓人口的必要性。 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不斷加快,特別是二戰以來,每37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一倍,再加上經濟高速增長的需要,糧食供應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壓力。1955-1985年間,世界的糧食產量翻了一番多,但在同一時期耕地面積只增加了15%。這些數據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糧食增產不僅僅由於耕地的增加,更多的是通過對土地的過分使用實現的;二是由於對耕地的過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蝕和荒漠化等,最後不得不放棄一部分耕地。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通過土地間歇休閑以再生養分來維持的。由於人口壓力的增加,必須生產更多的糧食,休耕地的面積必須縮減,久而久之使土壤變得越來越貧瘠,甚至完全喪失了生產能力。為了增加土地肥力,施用大量無機化肥是當今世界糧食增產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然而,化肥對環境的危害卻被人們所忽視。農田所施用的任何種類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各種農作物對化肥的平均利用率為:氮40%~50%;磷10%~20%;鉀30%~50%。過剩的化肥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構成很大的威脅。
1、化肥對水體的污染
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多,引起最嚴重的後果之一是水體的富營養化。水體的富營養化是水體衰老的自然過程,但化肥大大加速了這一過程。另一個嚴重後果是污染地下水。化肥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隨土壤中的水流移動,或透過土層進入地下水。
2、化肥對土壤的污染
長期過量而單純地施用化肥,會使土壤酸化或鹼化;另外,製造化肥的礦物原料及化工原料中,有的含有多種重金屬、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害成分,它們隨施肥進入農田,造成土壤污染。例如,施用磷肥不可避免地給土壤帶來鎘、鍶、氟、鈾、鐳、釷等有害物質。施用磷肥過多,會使土壤含鎘量比一般土壤高數十甚至上百倍。有些化肥中還含有有機污染物,如氨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酚,特別是用煉焦廠廢氣生產的氨水,含酚類超過千分之一,施用後造成土壤酚污染。
3、化肥對大氣的污染
化肥對大氣污染主要是氮肥分解成氨氣與反硝化過程中生成的 N2O 所造成的。氮氧化物氣體進入大氣使大氣質量變壞。特別是氧化二氮氣體在對流層內穩定,可上升至同溫層,在光化學作用下,與臭氧發生雙重反應:
N2O + O3-->NO + O2
NO + 02-->NO2 + O2
該反應消耗臭氧,破壞臭氧層。有人推測,到2000年時,臭氧將應氮肥的施用而減少2%。
4、近海生物受到化肥威脅
大量化肥的流失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條件,已成為海洋赤潮發生的主要誘發原因之一。赤潮的發生,使海域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魚類、貝類中毒或死亡。
5、化肥也會危害森林
西歐不少國家發現,一些遠離工業區和交通干線的農業種植區內,大量樹木不斷死亡。調查證實,使用的大量氮肥釋放出的刺激性氨氣,是除酸雨之外造成森林死亡的的另一個「禍首」。
氨氣被植物葉片吸收後就會形成鹼性的氨離子,並在植物體內積累起來,干擾重要的新陳代謝過程,損傷植物葉片細胞,阻礙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長,輕者植物葉片受氨氣的熏灼傷害,重者出現「氨中毒」和大面積葉片枯死。氨氣與氮氧化物共存是,二者對植物的損害具有協同效應,毒性更為強烈。
6、農葯對環境的影響
為了保證糧食生產,防治病蟲害的發生,農葯的使用已十分廣泛。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如果不使用農葯,全世界糧食總收成的一半,將會被各種病、蟲、草害所吞嚼。使用了農葯,卻只挽回15%左右的損失。農葯既有對人類有利的一面,也有給環境帶來污染和危害的一面。
世界上農葯的品種約有500種以上。隨著各種農葯的大量使用,結果往往是害蟲、益蟲一起消滅,而害蟲的抗葯性越來越強,最後只好不斷加大葯量。真正作用與農業害蟲的農葯僅有10-30%左右,進入大氣、水體的部分約為20-30%,殘留在土壤中的約有50-60%。
大量使用農葯,或長期使用同一類農葯,能夠使許多害蟲產生抗葯性,連續使用農葯還會殺死益蟲、益鳥。所以,不合理的使用農葯不但不能徹底解決農業病蟲害問題,相反還會使許多原來危害不大或不難防治的蟲害變得不易防治。這樣就有可能使農葯用量越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也將逐漸加重。
7、農業灌溉對土壤的影響
農業灌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眾所周知的。我們來看看灌溉的負面影響。農業灌溉加速了水沖蝕,致使土壤板結,鹽鹼化。
8、農業灌溉對水環境的影響
灌溉水通過對農田土壤的沖蝕、淋溶,將夾帶泥土顆粒、礦物質、鹼分和鹽分、細菌、病毒、農葯和化肥、還有灌區周圍的生活污水等,經排水渠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污染地表水,增加水的礦化度、混濁度、影響水的氣味、PH值、溫度、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含量。灌溉水經土壤入滲後也會使地下水受污染。
9、灌溉水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由於灌溉水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補給又很緩慢,深層地下水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過量開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積漏斗區,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大量機井報廢,沿海地區海水入侵。
人類為了提高糧食產量絞盡了腦汁。從20世紀70年代起,世界上出現了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促進了糧食增產。然而卻又引發了稱之為農業生態環境的「白色污染」。如今所用的塑料薄膜,大多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為原料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中極難分解。在土壤中的殘膜碎片,可存在400年之久。太多的殘膜降低了土壤的透氣性及肥力。
一切辦法想盡之後,為了得到生活所必須的糧食,人們不斷燒墾森林,開辟耕地和牧場。世界上大約有2億公頃森林被開墾為耕地,大約3億以上的人以此為生。由森林支撐的大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日期 活動 地點 時間 10月12日 星期一
10月13日 星期二 「2050年如何養活世界」高級別專家論壇 紅廳 09:30 10月12日 星期一 戰勝飢餓國際聯盟(IAAH)主辦的世界糧食日展覽開幕 中庭 13:00 10月12日 星期一 戰勝飢餓國際聯盟舉辦的「世界糧食日」活動:履行承諾,到2025年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 伊朗廳 15:00 10月13日 星期二
10月14日 星期三 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外部委員會第4屆會議 墨西哥廳 09:00 10月14日 星期三 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第35屆會議開幕 全會廳 10:00 10月14日,星期三 糧食安全委員會(糧安委)會外活動,題為「民間社會與聯合國論壇:現狀與未來挑戰」 伊朗廳 12:45 10月15日 星期四 啟動第4屆「為糧食賽跑」活動新聞發布會 羅馬Campidoglio,Pietro da Cortona廳 11:30 10月15日 星期四 關於「危機時期再看糧食政治」研討會 奧地利廳 10:00 10月15日 星期四 發布「食物權方法工具箱」 黎巴嫩廳 14:30 10月15日 星期四 希臘非洲基金會主辦的世界糧食日古典音樂會 羅馬Brancaccio歌劇院 19:00 10月16日 星期五 糧農組織親善大使任命儀式 穆罕邁德五世廳 09:00 10月16日 星期五 與阿拉伯國家廣播聯盟(ASBU),國際法語廣播電視理事會(CIRTEF)及地中海視聽經營者常務會議(COPEAM)的合作協定簽字儀式 穆罕邁德五世廳 10:00 10月16日 星期五 世界糧食日正式慶祝儀式 全會廳 10:30 10月16日 星期五 頒發 「糧食安全與氣候變化挑戰徽章」:「青年兒童在行動」 伊朗廳 12:45 10月16日 星期五 千年發展目標/站起來「1.02」行動 中庭 下午 10月16日 星期五 拯救查德湖:受到威脅的水系 德國廳 14:30 10月16日 星期五 「食物權在解決全球糧食危機中的作用」專家會議 奧地利廳 14:30 10月16日 星期五 關於世界糧食日主題的民間社會組織圓桌會議 伊朗廳 14:30 10月16日 星期五 美國駐羅馬聯合國機構使團主辦的
第六屆喬治·麥克高文世界糧食日年度演講:「糧食的未來」及記錄片《新鮮》的放映 綠廳 14:30 10月16日 星期五 糧農組織/羅馬國際電影節主辦的由糧農組織親善大使參與的
「聯合起來,一切皆有可能」紅地毯活動及 記錄片「The cove」 (《海灣》)的放映 羅馬音樂廳Sinopoli廳 15:00 10月17日 星期六 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會議閉幕 紅廳 09:30 10月22日 星期四 羅馬聯合國婦女協會主辦的世界糧食日宣傳畫年度競賽頒獎儀式 伊朗廳 10:00 10月24日 星期六 第4屆「為糧食賽跑」及糧農組織職工合作社組織的音樂表演和「食品展銷會」 體育場 (Terme di Caracalla) 18:00 10月25日星期日 第2屆「青年為糧食賽跑」 體育場 (Terme di Caracalla) 9:00 10月29日 星期四 聯合國世界糧食日特別儀式 聯合國託管理事會會議廳
(紐約) 活動日期:2009年10月16日。
具體時間:
10:15 來賓聚集全會廳
10:30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宣布慶祝儀式開始
10:35 放映2008年世界糧食日/電視糧食集資主題世界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戰」錄像片
10:40 總幹事致詞
10:55 總幹事宣讀有關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第一夫人蘇珊娜穆巴拉克閣下的任命並向她頒發世界糧食日紀念章、榮譽證書和徽章
11:00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第一夫人蘇珊娜·穆巴拉克閣下接受任命並作主旨演講
11:15義大利外交部副部長、文森佐·斯科蒂 閣下
11:25羅馬教廷常駐糧農組織觀察員Renato Volante閣下宣讀教皇本篤十六世陛下的致詞
11:35 總幹事向聯合國婦女協會主辦的世界糧食日宣傳畫競賽的四名一等獎獲得者頒發2008年世界糧食日獎章
11:45 放映關於糧農組織親善大使計劃的錄像片
11:50 音樂演出:小提琴手 Anyla Kraja (鋼琴 Fabiana Biasini)
11:55 總幹事宣布慶祝儀式結束 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2009年10月16日,羅馬糧農組織總部全會廳)
諸位閣下,各位貴賓,女士們、先生們:
如今的情況表明,全球糧食系統十分脆弱。全世界營養不足人口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10億,即增加大約1.05億,這意味著全世界每六個人中間就有一個人每天挨餓。飢餓人口增加,這並非全球歉收的後果,而是如今的世界經濟危機造成貧困者收入和就業機會減少,獲取糧食的能力明顯下降所致。
正因如此,世界糧食日和電視糧食集資活動選擇「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作為主題。
從幾個方面來看,如今的危機史無前例。
首先,這次危機是繼2007-08年全球主糧價格瀑漲之後發生的。
國際糧食商品價格最近的回落趨勢不應視為糧食危機的終結。到2009年7月,在糧農組織監測的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27個國家所有的穀物價格中,80%-90%仍然比糧價飈升前的水平高25%以上。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對31個國家的價格進行了監測,在所有穀物價格中,仍有40%-80%比糧價危機前的水平高出25%以上。在一些國家中,某些產品的價格依然處於2007年達到最高水平,例如,斯里蘭卡、緬甸、肯亞和厄瓜多的大米,布吉納法索、馬里和尼日的小米和高粱,以及玻利維亞和巴基斯坦的小麥等。
而且,生產仍然受到投入物成本上漲的影響,如化肥成本上漲176%,畜飼料成本上漲75%,種子成本上漲70%,農業投資更加困難。
其次,這次危機史無前例,是因為隨著發展中國家在金融和商業上與世界經濟更加融為一體,全球需求或供應以及信貸可供量的下降,都將對發展中國家產生直接影響。
第三,由於這次危機的普遍性,政府和家庭用於對付經濟沖擊的正常機制已經不堪負荷。通貨貶值不再是一種可行的手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告誡我們,外來直接投資將於2009年下降32%。城市地區就業減少,可能迫使求職者返回農村地區。
2008年移民匯款為大約3000億美元,但2009年可能下降5%至8%。向最貧困的71個國家提供的外來援助預計下降25%左右。農村家庭因許多資產已經出售,又不能再借款,已無法靠出售資產來緩沖消費的下降。在此慘淡景象中,國際貿易量又預計下降5%至9%,發展中國家2009年的出口價格預期下跌。
諸位閣下,女士們、先生們,
造成2007-08年第一次危機的結構性因素依然存在。農業生產率低下。糧食最不安全的許多國家人口增長率居高不下。水資源供應和土地權屬提出了重大問題。水災和旱災頻率高於長期平均值。
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
在短期內,必須建立或改善安全網和社會保護計劃才能惠及最易受害群體。備選手段包括確定對象的糧食分配計劃、現金轉移計劃、學校供膳和母嬰營養計劃以及就業計劃。小農必須獲得優質種子、化肥、農具和農機。這將有助於改善無足夠自產自供糧食而必須從市場上購買才能滿足其糧食需要的多數小農的糧食安全。
在中長期內,必須增加農業投資,因為20年來投資一直不足,這正是在需要增加生產時,發展中國家無力作出適當反應的主要原因。
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每年需要440億美元的官方發展援助用於幫助農民。
農業占官方發展援助總額的比重從1980年的17%,下降到2006年的3.8%,現為5%左右。農業投資不足是爆發全球糧食危機的根源之一,也是多數發展中國家有效應對危機時遇到的困難之一。
17%的官方發展援助這一投資水平曾在上世紀70年代將亞洲和拉丁美洲挽救於飢荒邊緣。如今需要相同的資源水平來為10億多飢餓民眾提供食糧,並確保到2050年全球人口超過90億時,還能有足夠的糧食。同樣,發展中國家需要按照農業對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就業和出口創收的貢獻,將其國家預算的一定比例用於農業和農村發展投資。
與2007年富國用3650億美元支持農業,全世界每年軍備開支達13400億美元, 2008-2009年為支撐金融行業立即投入數萬億美元的情況相比,我們需要投入農業發展的440億美元的官方發展援助實屬很小的數額。
諸位閣下,女士們、先生們,
給人以希望的是已經出現令人鼓舞的信號。首先是缺糧的發展中國家的政策重點轉向增加小農的生產。在拉奎拉八國集團會議上發表的《全球糧食安全聯合聲明》,包括了三年內籌集200億美元的決定,用於執行一項著眼於小農的全面戰略。著眼於小農這一點確實令人欣喜,這是糧農組織多年來的一貫主張,希望這一認捐真正變成實際行動。令人鼓舞的第二個跡象是許多國家在根除飢餓方面取得進展。迦納、馬拉維、莫三比克、烏干達、越南、泰國和土耳其國內的營養不足人口大大減少。這意味著我們知道該做什麼和該怎麼去做。一般來說,我們有方案、項目和計劃,只是在等待下定政治決心和獲得資源才能去執行。
自2007年12月發起「應對糧價高漲計劃」以來,糧農組織為93個國家的項目籌集了共3.89億美元。大約2.85億美元由歐洲聯盟在糧食基金計劃中提供。
諸位閣下,女士們、先生們,
除官方發展援助之外,我們還要找到創新型供資機制,如移民匯款就應得到國際社會重視。我早先提到2008年匯款總額達3000億美元,而農發基金預測,其中每年有300億到600億美元的匯款是正式和非正式形式的儲蓄和投資,主要用於農村地區,包括非農活動。因此,即便出現削減,也應制定適當的政策和制度機制來加強資源規模如此之大的投資成果,促進糧食安全、農業和農村發展。
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應支持並補充此類私營部門投資。鑒於世界一半以上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地區,因此有必要建立地方政府之間的夥伴關系。到2020年,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其人口的75%都將落戶在城市;而預計未來人口超過2000萬的九個大都市中,八個都坐落在這三大洲。
因此,我們要不斷強調在城市內部和城市周邊的都市農業和近郊農業活動,這些活動引發了對土地、水、能源和勞力的競爭,其目的主要是通過園藝、畜牧、飼料和乳業生產、水產養殖和林業的發展來滿足城市人口的需求。
諸位閣下,女士們、先生們,
還有一系列包括治理在內的根本問題亟待解決。世界糧食安全治理體系缺乏效率、協調不力,難以解決糧食危機,難以應對我們未來必然要面對的新挑戰。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的當前改革是個難得的機會,可用以加強糧安委並使之更為高效、實效,成為「全球農業和糧食安全夥伴關系」的基礎。
諸位閣下,女士們、先生們,
危機能帶來機遇,讓我們調整國民經濟並觸發積極且持久的發展進程。
2009年「世界糧食周」和「世界糧食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來一起反思糧食不安全和發展不足的情況,以及背後那些遭受苦難折磨的民眾。我們擁有相應的專門技能來解決飢餓問題。我們也有能力找到資金來解決我們認為重要的問題,全球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希望在召開的「世界糧食安全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中,能夠就全面、迅速消除全球飢餓達成廣泛一致意見,並同意將發展援助總額中用於農業的份額提高到1980年17%的水平,同時實行世界糧食安全的有效治理。
感謝諸位留意。

❾ 世界糧農組織成立75周年,今年的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什麼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們每個人從小耳熟能詳就能背誦的詩。這句詩沒有華麗的辭藻,而是簡單易懂,就是強調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

現在的年輕人出生在一個好時代,沒有感受過飢餓的考驗,也對糧食沒有深刻的意識,殊不知,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

而世界糧食日不僅是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還是呼籲所有人減少食物浪費。

一些人有這樣的觀點:客人來了,不管能不能吃完,一定要做上滿滿一桌,或者下館子也要點的滿滿的。這樣的待客之道是錯誤的,滿滿一桌菜不是證明自己待客的熱心之情,每次聚餐,剩下一大堆飯菜,這樣的浪費不可取。

就算現在富有了,我們也不能浪費糧食。在從前,我們經歷了一段很痛苦的時期,那時候很多人吃不上飯,甚至還有餓死的,看似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很遠,但其實不到短短幾十年。

我們不是要在世界糧食日喊著保護糧食的口號,而是將這個觀念滲透在平時的一日三餐,在生活中踐行珍惜每一粒米的觀念。

閱讀全文

與糧食安全宣傳周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秋國慶活動策劃方案美容 瀏覽:762
銀行儲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11
電子商務與經營分析方法 瀏覽:255
幼兒園教師過教師節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945
創業談話類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453
營銷方案中消費者分析 瀏覽:43
廣告營銷策劃方案模版 瀏覽:788
卡丁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91
工會策劃方案 瀏覽:424
qc7管理培訓方案 瀏覽:541
羽絨服反季促銷方案 瀏覽:889
集團教育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860
傳統文化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127
桂林三花酒策劃方案 瀏覽:375
深圳市育兒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58
白酒營銷方案計劃書 瀏覽:465
吉林正一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472
濟南百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76
中商惠民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848
關於公交車運營部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