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無我茶會策劃書

無我茶會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1-10-05 21:19:24

1. 泡茶的方法,姿勢是什麼啊

工夫茶沖法,又有詩曰:高沖低斟,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即是提水壺向沖罐里沖水時要高,讓水撞擊茶葉,加速分解;提罐沖茶時,沖罐與茶杯的距離要低,以免濺成泡沫;第一沖沖水入罐時,由於茶葉的澀汁及其它成份,在茶葉面上生成一層水沫,這時要用罐蓋斜抵罐口輕輕刮出,蓋上後,再朝蓋上淋一次開水,把粘附在罐口四周及罐身上的余沫及茶葉小微粒沖走;沖茶時,要靠手腕轉動,在三個小杯上巡迴沖出,使三個杯里的茶水高低相等,色澤濃淡平均,周而復始,往復進行,叫做「關公巡城」;沖到最後,剩下的一點一點篩出,也要一滴滴分別點到各杯上,是為「韓信點兵」,若沖水的茶水多少,濃淡不一,會有慢待客人之嫌。

2. 【峨眉紅】是不是參加並贊助四川寬窄巷子『無我茶會」

變化監管環境高科技

3. 急求我的理想演講稿(我想當茶藝家)

各位嘉賓:
感謝大家來參加陸羽茶藝中心的揭幕儀式,我們期待這個日子的到來已經很久了!台北的陸羽茶藝中心已成立23年,由於台灣海峽的阻隔,使得我們無法同步進行這項茶文化的推展。
天福集團歷經千辛萬苦在中國大陸已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來到大陸屆滿十周年的時候、在天福茗茶於重要都市開設了350家直營門市部之後,我們認為應該趕緊把茶文化的工作跟進。
北京陸羽茶藝中心在北京的成立,我們有十足的信心!因為我們有台灣茶文化成功的例子可做參考,我們在茶產業與茶文化上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在今天正式揭幕之前,北京陸羽茶藝中心事實上已運作了四個月,茶道基礎班已教授完八期,取得結業證書的學員已有170人,部分沒拿到證書的是因為缺課或學術科考試成績不及格。
從老師的陣容,學員報名上課的踴躍,更堅定了我們的信心!相信不久,其他重要城市的茶文化據點如上海、廣州,我們都將能逐步建立。
陸羽茶藝中心將來以茶道教室、茶文化活動舉辦、茶藝月刊發行、茶書出版為四大目標。茶道教學的第一年將從初級班開始,第二才增加中級課程,第三年再增加高級課程。第三年開始,我們也將與台北陸羽茶藝中心同步舉辦泡茶師檢定考試。
茶文化活動部分,我們會以無我茶會為主要活動專案,以中國為基地,結合日、韓、歐美等地,將中國優良的傳統茶文化發揚於世界各地。
茶藝月刊從台北陸羽茶藝中心成立起,我們已發行了249期,今後海峽兩岸將共同充實這份刊物,而且有計劃地出版茶學專書,因為這是推廣茶文化必須的傳播工具。
各位嘉賓,大家都是愛茶之士,而且不乏對茶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專家,希望大家團結起來,北京陸羽茶藝中心願作為茶人聯誼、相互切磋的地方,只要您光臨,我們一定免費提供場所,免費奉茶。陸羽茶藝中心不是一家茶藝館,喝茶是不要錢的,但要提供您在茶文化推廣的力量。
最後再度重申,陸羽茶藝中心對有志於茶文化的人士是永遠開放的,它不是天福集團所開的一家以營利為目的的單位,而是天福集團為發展中華茶文化而投資設置的茶文化專署機構,請大家共同愛護與支持。最後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4. 無我茶會的介紹

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形式。其特點是參加者都自帶茶葉、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會中以茶對傳言,廣為聯誼,忘卻自我,打成一片。 只要熱愛茶道,無論武士、商人、農民百姓,只需攜茶釜(茶具一種,煮水的壺)一隻、水瓶一個、飲料一種,即可參加。沒有茶,拿米粉糊代替也無妨。不必擔心沒有茶室,只需在松林中鋪兩三張榻榻米即可,沒有榻榻米,用一般草席也可以,可以自由選擇茶席的位置。除日本人外,愛好茶道的中國人也可出席。無論何人,只要光臨秀吉的茶席的,均可以喝到秀吉親自點的茶。
這篇文告一出,應者雲集,在茶會當天,茶席一個接一個,達到800之多。秀吉更是擺出了他曾經在天皇和明朝使節面前炫耀過的黃金茶室-完全用黃金為材料建造茶室。
北野大茶會是茶道空前的盛典,可以看出當時茶風的昌盛,而這次盛會也可以看作第一次無我茶會。
由台灣陸羽茶藝中心蔡總經理榮章先行建議和構思,陸羽茶藝中心所屬陸羽茶道教室的同學們進行實習,於1990年6月2日在台灣妙慧佛堂舉行首次佛堂茶會。經數次改進與再實踐,於1990年12月18日進行了首屆國際無我茶會。茶會由陸羽茶藝中心主辦,在台灣十方禪林舉行,題名為「中日韓佛堂茶會」為讓更多的人能接受,佛堂茶會就演成無我茶會。會場可設在雅凈的室內,更多的是利用風景秀麗的露天空曠地;人數不限,不分膚色國籍,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職業職位;精神在於心靈溝通,一味同心。1991年10月14—20日由中、日、韓三國七個單位聯合在福建和香港舉辦了幔亭無我茶會,除進行兩次無我茶會外,還進行了三次茶藝觀摩,並在武夷山立了紀念碑正面的碑文為「幔亭無我茶會記」反面的碑文為「無我茶會之精神」1992年11月12—17日在韓國漢城韓國國際茶文化協會主辦了第四屆國際無我茶會。出席茶會的有中、日、韓三國和香港地區代表共300餘人。經各代表團團長會議討論,隔2年輪流在各處召開1次。 無我茶會是一種「大家參與」的茶會,其舉辦得成敗與否,取決於是否體現了無我茶會的精神。第一,無尊卑之分。茶會不設貴賓席,參加茶會者的座位由抽簽決定,在中心地還在邊緣地,在乾燥平坦處還是潮濕低窪處不能挑選,自己將奉茶給誰喝,自己可喝到誰奉的茶,事先並不知道,因此,不論職業職務、性別年齡、膚色國籍,人人都有平地等的機遇。第二,無「求報償」之心。參加茶會的每個人泡的茶都是奉給左邊的茶侶,現時自己所品之茶卻來自右邊茶侶,人人都為他人服務,而不求對方報償。第三,無好惡之分,每人品嘗四杯不同的茶,因為事先不約定帶來什麼樣的茶,難免會喝到一些平日不常喝甚至自己不喜歡的茶,但每位與會者都要以客觀心情來欣賞每一杯茶,從中感受到別人的長處,以更為開放的胸懷來接納茶的多種類型。第四,時時保持精進之心,自己每泡一道茶,自己都品一杯,每杯泡得如何,與他人泡的相比有何差別,要時時檢計使自己的茶藝精深,第五,遵守公告約定。茶會進行時並無司儀或指揮,大家都按事先公告項目進行,養成自覺遵守約定的美德。第六,培養集體的默契。茶會進行時,均不說話,大家用心於泡茶、奉茶、品茶,時時自覺調整,約束自己,配合他人,使整個茶會快慢節拍一致,並專心欣賞音樂或聆聽演進,人人心靈相通,即使幾百人的茶會亦能保持會場寧靜、安詳的氣氛。

5. 茶的散文

朋友,好久不見,今天是否有空,陪我去喝杯茶,做一會兒閑人,去喝一杯「散文茶」,為我、為你、為健康!
曾幾何時,我們變得異常忙碌起來,「忙」字「累」字成了高頻詞,喝茶於我變成了「奢侈」,變得功利起來,即使去杭州出差,也會忍心與「龍井」擦肩而過,歸根結底是因為忙。
因為忙,捨不得「浪費」時間,於是決定把喝茶閑聊、天南地北的時間統統給省了,總以為這樣就可以用這段時間來做很多事,可是幾個月下來,我發現自己的內心變得煩躁和焦慮,從未有過的郁悶無處排解,做事效率沒見提高,可口腔潰瘍卻接踵而至。還時時會不由自主地唱起「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我開始懷念那杯久違了的「散文茶」。
不記得哪位茶友說過,喝茶就像文人寫文章,也是有體裁之分的。我覺得小說太冗長,我等喝不起;戲曲太吵,不適合在茶室;雜文太雜,有點亂,有時還太激烈;我鍾愛散文的飄逸脫俗,抒情文采,她可長可短,有感而發。忙累之餘,與一、二知己小聚一處,論茶味、談世情、聊古今,酣暢淋漓的溝通,就像經歷一次心理治療,讓人變得輕松、剔透起來。
淺啜慢飲中,可以探探「茶」字的長壽秘訣。茶字草字頭,與「廿」相似,中間的「人」字與「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為「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於一百零八歲。於是自己也彷彿從茶味中咂出健康「茶壽」的韻味來。
「龍井」、「碧螺春」歷來都是綠茶中的極品,氣質典雅,高貴大方,而又深藏不露。捧一撮投入杯中,開水一沖,雀舌般的芽葉徐徐舒展,茶香四溢,湯色明亮。綠茶的風采與風韻一覽無餘地展現在眼前,品一口香茗,於是人也顯得寧靜祥和、高貴脫俗起來。
春天來了,泡一壺花茶。「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玫瑰花茶」都很不錯。花茶是綠茶和紅茶的混合體,平平淡淡,簡簡單單,卻將所有的芬芳無私地沁入你的心脾。細細啜飲,自己也不知不覺中變得平易與親和起來。
「喝茶之意不在茶」,我鍾愛這餘味深長的散文茶,是因為她能怡情悅性,消煩去躁,使我身心舒展;她能清心醒腦,其樂融融,使我振奮精神。誰都明白:有了健康,才能贏得將來、擁有明天!別猶豫了,一起去喝杯散文茶吧!

6. 無我茶會指導教師證 有用處嗎

不知道,如果打算學茶藝,任何證書都必須得國家承認,目前有「茶藝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不是國家的,就算了

7. 茶葉營銷策劃方案

專門煮出你的茶香,微風時飄逸,還能沒有顧客么?放上一次性杯,粘貼路人免費品嘗,店裡有座椅歇息,怎麼會有人空手走啊

8. 茶具選配的茶具特色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為別樹一幟的優秀茶具。紫砂茶具具有造型簡練大方、色調淳樸古雅的特點,外形有似竹結、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形狀的,明代大為流行。紫砂壺成陶火溫在1000~1200度,質地緻密,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能吸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緩慢不致燙手,即使冷熱聚變,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壺泡茶,香味醇和保溫性好無熟湯味,一般認為用來泡的烏龍茶、鐵觀音等半發酵茶最能展現茶味特色。
正宗的紫砂壺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採用當地的紫泥、紅泥、團山泥摶制焙燒而成。由於成陶火溫高,燒結密緻,胎質細膩,長時間使用,壺體的顏色會變得越來越自然,而在壺內泡著的茶會滲進壺體內,使壺蘊含茶味。
市場上銷售的紫砂,主要來自福建、宜興、台灣三地。福建紫砂其實使用的也是宜興的砂,只不過是在福建加工而已。其中台灣紫砂壺砂質比較細膩,不同於其他兩地產的紫砂,相比之下更適合泡烏龍茶。壺的價格在百元至千元不等。雖然宜興紫砂享有盛名,但茶社銷售的宜興紫砂壺在價格上也能為工薪階層所接受。選購時既要根據個人的愛好、身份、性格等特點來選擇,還要考慮到與居室內部環境、房間結構與色彩等方面的協調。不同造型的紫砂茶具有不同的視覺效果,直接影響到欣賞者的情緒與心理。 瓷器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瓷器以白為貴,約1300度左右燒成,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適中,對茶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泡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觀精巧,適合用來沖泡輕發酵、重香氣的茶,如文山包種茶。
現在最常見的瓷器茶有白瓷茶具、青瓷茶具,還有台灣瓷茶具。瓷器茶具的花色比紫砂更具觀賞性。它的圖案或清新俊朗,或清淡悠揚。另外,由於陶瓷新工藝新技術與新材質的深度開發,瓷器茶具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一些新瓷器茶具中還加入卡通圖案,來滿足青年消費者的喜好。
白瓷以景德鎮的瓷器最為著名,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的茶具也各具特色。早在元代景德鎮的青花瓷就聞名於世,並遠銷國外。青瓷茶具始於晉代,青瓷主要產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種壺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台灣瓷的茶具特點是圖案比較新。
購買瓷器茶具時除考慮價格因素外,對瓷器本身要仔細查看,器形是否周正,有無變形,釉色是否光潔、色度是否一致、有無砂釘、氣泡眼、脫釉等。青花或彩繪則看其顏色是否不艷不晦,不淺不深,有光澤(淺則過火,深則火候不夠,艷則顏色過厚,晦則顏色過薄)。最後要提起輕輕彈叩,再好的瓷器如有裂紋便會大打折扣。 (l)茶壺的功能要求:一把茶壺是否適用,取決於用之置茶、泡茶、分茶(倒茶)、清洗、置放等方面操作的便利程度及茶水有無滴漏。首先,縱觀整體,一則壺嘴、壺口與壺把頂部應呈「三平」,或雖突破「三平」但仍不失穩重,唯把頂略高;二則對側把壺而言,壺把提拿時重心垂直線所成角度應小於45℃,易於掌握重心;三則出水流暢,不漏水,壺嘴可斷水,無余水沿壺流外壁滴落。其次,細察各處,分別有以下標准:
①壺口:為便於置放茶葉及夾取茶渣,壺口直徑不宜小於3.5厘米,即可伸入並攏的雙指。若是嵌蓋式壺口,堰圈部分不能在壺口內側形成凸起的一圈,否則不利於去渣、涮壺。為加大壺口與壺嘴的高度差,避免倒茶時水從壺口先出,可將壺嘴方的壺口上揚,並做一塊擋水板。
②水孔:茶壺的水孔有單孔、網狀孔和蜂窩孔三種。一般小壺為單孔,易被浸泡後的葉底堵塞,使「流」的出水不暢,尤以喇叭狀小孔為甚,沖泡時需常用茶針疏通,故其「流」為直形。網狀孔可以直接制坯而成,亦可在單孔外加金屬網,避免葉底入「流」堵塞,但仍易為單片葉底粘住,出現水流不暢。最佳水孔為蜂窩狀,即將水孔處製成一半球狀,向壺身內凸起,凸面上面滿蜂窩狀小孔,即使有單片葉粘著,也只是蓋住了一部分小孔,又因是凸面,很快會滑落,不易堵塞,但製作難度較大。
③壺嘴:要求出水順暢、流速適中、水注成線,特別是「斷水」要良好,即斟好茶後,壺嘴的水能馬上回落,不會沿流的外壁滴於杯外。「斷水」功能與壺蓋是否密封有關,選購時應注水試用。
④壺把:作為壺的提握部位,壺把的重心十分關鍵。沖滿水的茶壺靠手腕提握,位置不對則未斟茶時已灑出茶水。前文已述,側提壺之「三平」等原則應牢牢記住。從把的形狀來看,固定的提梁壺把,必須加大梁的高度和寬度,使掀蓋、置茶、去渣方便,但斟茶時又顯笨拙,可改用活動壺把,則可揚長避短。一般多用側提壺,泡茶時操作方便,姿態優雅。
⑤壺形:壺形的種類很多,同類壺的大小、高低與直徑的比例、裝飾花紋等千變萬化。壺形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泡茶時的動態美觀,方便實用的壺用來得心應手,更增添了一份泡茶技藝的美感。在泡茶之前,可專門用一段時間用於賞具,如舉行無我茶會時,首先由各茶人彼此觀摩茶具,從每人所備之茶具的風格,可想見其人的文化層次、個人修養、茶藝造詣等等。所以,在選擇壺形時,應摒棄華而不實的裝飾,以質朴取勝。如沖泡綠茶之壺,為保持其特有的色澤,除控制水溫外,須選用口大(有的大到與壺身直徑相同)、壁薄(易傳熱,與質地也有關)的扁腹形壺,取其散熱快的長處,令茶汁色碧而清洌;若沖泡烏龍茶,則應選口小、壁厚或多細密氣孔、高度與直徑相仿者,蓋取其保溫性好,使茶湯濃香誘人,餘味不絕。
上述五點,只指茶壺的一般功能要求,至於從欣賞角度談壺形,則人各有所好,尚無定論。一般鑒賞紫砂茶壺,當從其神韻、形態、色澤、意趣、文心、適用等方面一一考評。在實用便利的基礎上,壺形應以自然流暢、氣定神閑者為佳,切忌矯揉造作、匠氣十足。古人嘗以佳人比佳壺,推崇布衣荊釵,不掩天姿國色,是以一把佳壺不可多色多飾,須以渾然天成為最高追求境界。
(2)壺的整修:前面談了如此繁復的選壺要求,一般讀者必會產生畏難情緒。的確,古往今來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堪稱制壺大師,其作品流傳至今者更是鳳毛麟角,一壺值千金,非一般消費層次者可染指。尤其是現代工廠化生產條件下,市賣者多為大批生產出來的商品,當然不是藝術品,要符合如許要求顯然是苛求了。其實,在選購時挑選基本符合前述條件的新壺,然後可通過整修,成為一把理想的合用之壺,並且因為是親手參與,會有一份特別的樂趣。 整修工具為細圓棒形鑽石銼刀,輔料為金剛砂、肥皂和水。整修時先在金剛砂內倒入少量水,並在壺蓋沿上抹些肥皂,再抹上濕潤的金剛砂,把壺蓋蓋在壺口上,一把握鈕倒托壺,另一手將翻向上的壺底按住,兩手作反方向的反復旋轉,使壺蓋沿與壺口輕輕摩擦,直至密縫。如氣孔太小或有微粒堵塞,用銼刀慢慢銼大銼平即可。檢驗是否整修完畢有兩法:其一是測試斷水、放水的靈敏度,即按住氣孔壺嘴不出水,放開氣孔則馬上出水;其二是測試壺的密封性能,將盛滿水的壺按住壺嘴倒提,壺蓋不會掉落,松開壺嘴則蓋落。一般用前一方法測試,以免壺蓋打碎。經整修後合用的新壺在泡茶前須除異味,可用粗老茶葉放入壺中,待吸盡異味後再用。 主茶具乃泡茶、飲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壺、茶船、茶盅、茶杯、杯托、蓋碗、沖泡器等。
(1)茶壺 用以泡茶的器具。也可直接用茶壺來泡茶,獨自酌飲。也可用小茶壺當茶盅用。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等細部。壺身有口、延(唇牆)、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細部。由於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部分的不同,壺的基本形態就有近200種。
以把劃分:
①側提壺:壺把為耳狀,在壺嘴的對面。
②提梁壺:壺把在蓋上方為虹狀者。
③飛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上方為綵帶飛舞狀。
④握把壺:壺把圓直形與壺身呈90°狀。
⑤無把壺:壺把省略,手持壺身頭部倒茶。
以蓋劃分:
①壓蓋:蓋平壓在壺口之上,壺口不外露。
②嵌蓋:蓋嵌入壺內,蓋沿與壺口平。
③截蓋:蓋與壺身渾然一體,只顯截縫。
以底劃分:
①捺底:將壺底心捺成內凹狀,不另加足。
②釘足:在壺底上加上三顆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壺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無濾膽分:
①普通壺:上述的各種茶壺,無濾膽。
②濾壺:在上述的各種茶壺中,壺口安放一隻直桶形的濾膽或濾網,使茶渣與茶湯分開。
(2)茶船 承放茶壺等的墊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屬製品。既可增加美觀,又可防止茶壺燙傷桌面。
其主要種類有:
①盤狀:船沿矮小,整體如盤狀,側平視茶壺形態完全展現出來。
②碗狀:船沿高聳,側平視只見茶壺上半部。
③雙層狀:茶船製成雙層,上層有許多排水小孔,使沖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層的儲水器。
(3)茶盅 亦稱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於盛放和分斟茶湯。將茶湯及時斟於茶海中,可避免茶葉久泡而苦澀。
其主要種類有:
①壺式盅:壺形,或以茶壺代替。
②圈頂式盅:將壺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邊,以作把手。有蓋或無蓋。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無把,從盅身拉出一個簡單的倒水口。
(4)品飲杯 盛放泡好的茶湯並飲用的器具。
其種類有:
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狀。
②敞口杯:杯口大於杯底,也稱盞形杯。
③直口杯:杯口與杯底同大,也稱桶形杯。
④收口杯:杯口小於杯底,也稱鼓形杯。
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⑥蓋杯:附加蓋子的茶杯,有把或無把。
(5)聞香杯 直口高杯,用來聞嗅留在杯里的香氣之器具。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但杯身較高,容易聚香。
(6)杯托 茶杯的墊底器具。
其種類有:
①盤形:托沿矮小呈盤狀。
②碗形:托沿高聳,茶杯下部被托包圍。
③高腳形:杯托下有一圓柱腳。
④圈形:杯托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豎邊,上固定杯底,下為托足。
⑤復托形:高腳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個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小托承托茶盞或茶碗。
(7)茶碗 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湯作飲用器具。
其形狀有:
①圓底形:碗底呈圓形。
②尖底形:碗底呈圓錐形,常稱為茶盞。
(8)蓋碗 由蓋、碗、托三部件組成,泡飲合用器具或可單用。
(9)大茶杯 泡飲合用器具。多為長桶形,有把或無把,有蓋或無蓋。
(10)沖泡盅、沖泡器 沖泡盅用以沖泡茶葉的杯狀物,盅口拉出一斜口為出水口。沖泡器是指杯蓋連接一濾網,中軸可以上下提壓如活塞狀,既可使沖泡的茶湯均勻,又可以使渣與茶湯分開。 泡茶、飲茶時所需的各種輔助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鋪墊 是茶席整體或局部物件擺放下的各種鋪墊、襯托、裝飾物的統稱,常用棉、麻、化纖、竹、草桿織編而成。鋪墊的形狀一般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菱形、圓形、橢圓形、多邊形和不確定形。
鋪墊的類型有:
①織品類:棉布、麻布、化纖、蠟染、印花、毛織、織錦、綢緞、手工編織等。
②非織品類:竹編、草桿編、樹葉鋪、紙鋪、石鋪、瓷磚鋪等。
(2)茶盤 擺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屬、陶瓷、石等製成,有規則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種。
(3)茶巾 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織物,或用來抹乾泡茶、分茶時濺出的水滴,或用來吸干壺底、杯底之殘水;或在注水、續水時托墊壺流底部,也可用來擦拭清潔桌面。
(4)茶巾盤 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屬、搪瓷等均可製作。
(5)奉茶盤 用以盛放茶杯、茶碗、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盤子,向客人奉茶和茶食時也使用,常用竹、木、塑料、金屬製作而成。
(6)茶荷 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錫等製成。同時可作觀賞干茶樣和置茶分樣用。
(7)茶則 則者,准則也,可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量准確。用它從茶葉罐中取茶入壺或杯,多為竹木製品。
(8)茶匙 取茶或攪拌茶湯用具。常與茶荷搭配使用,從貯茶器中取干茶。
(9)茶夾 用來清潔杯具或夾取杯具,或將茶渣自茶壺中夾出。
(10)茶針 由壺嘴伸入流中疏通茶葉阻塞,使之出水流暢的工具,以竹、木製成。
(11)茶箸 形同筷子,也用於夾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時亦可用於攪拌茶湯。
(12)渣匙 從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與茶針相連,即一端為茶針,另一端為渣匙,用竹、木製成。
(13)茶漏 圓環形小漏斗,當用小茶壺泡茶時,投茶時將其置壺口,使茶葉從中漏進壺中,以防茶葉灑到壺外。
(14)箸匙筒 插放茶箸、茶匙、茶夾、茶針等的有底筒狀器物。
(15)茶拂 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6)蓋置 承托壺蓋、盅蓋、杯蓋的器具,既保持蓋子清潔,又避免沾濕桌面。
其種類有:
①托墊式:形似盤式杯托。
②支撐式:圓柱狀物,從蓋子中心點支撐住蓋;或筒狀物,從蓋子四周支撐。
(17)壺墊 圓形墊壺織品,保護茶壺。
(18)濾斗(濾網) 過濾茶湯碎末用。網為金屬絲制,緣邊金屬或瓷質。
(19)濾斗架 承托濾斗用。有金屬螺旋狀,有瓷質雙手合掌狀、單手伸指狀。 濾斗架及濾斗(濾網)
(20)計時器 用以計算泡茶時間的工具,有定時鍾和電子秒錶,可以計秒的為佳。
(21)茶食盤 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屬等製成。
(22)茶叉 取食茶食用具,金屬、竹、木製。
(23)餐巾紙 墊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24)消毒櫃 用以烘乾茶具和消毒滅菌。 (1)煮水器 由湯壺和茗爐兩部分組成,爐以熱源分有電爐、酒精爐、炭爐、燃氣爐等。常見的「茗爐」,爐身為陶器,或金屬制架,中間放置酒精燈。茶藝館及家庭使用最多的是「隨手泡」,用電燒水,方便實用。
(2)暖水瓶 貯放開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熱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遊或舉行無我茶會時,需配備施行熱水瓶,以不銹鋼雙層膽者為佳。
(3)水方 貯放清潔用水的器皿。
(4)水注 盛水的壺形容器。功用是將冷水注入煮水器內加熱,或將開水注入壺(杯)中溫器、調節沖泡水溫。形狀近似壺,口較一般壺小,而流特別細長,多為陶瓷製品。
(5)水盂 盛放棄水、茶渣以及嘗點心時廢棄的果殼等物的器皿,多用陶瓷製作而成,亦稱「滓盂」。 (1)茶樣罐(筒) 用於盛放茶樣的容器,體積較小,裝干茶30-50克即可。以陶器為佳,也有用紙或金屬製作。
(2)貯茶罐(瓶) 貯藏茶葉用,可貯茶250-500克。為密封起見,應用雙層蓋或防潮蓋,金屬或瓷質均可。
(3)茶瓮(箱) 塗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貯藏防潮用具。也可用馬口鐵製成雙層箱,下層放乾燥劑(通常用生石灰),上層用於貯藏,雙層間以帶孔擱板隔開。 (1)提櫃 用以存儲泡茶用具及茶樣罐的木櫃,門為抽屜式,內分格或安放小抽屜,可攜帶外出泡茶用。
(2)都籃 竹編的有蓋提籃,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樣罐等,可攜帶外出泡茶。
(3)提袋 攜帶泡茶用具及茶樣罐、泡茶巾、坐墊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製成的背帶式袋子。
(4)包壺巾 用以保護壺、盅、杯等的包裝布,以厚實而柔軟的織物製成,四角縫有雌雄搭扣。
(5)杯套 用柔軟的織物製成,套於杯外。 (1)茶車 可以移動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時可將兩側檯面放下,擱架向對關閉,桌身即成一櫃,櫃內分格,放置必備泡茶器具及用品。
(2)茶桌 用於泡茶的桌子。長約120-150厘米,寬約60-80厘米。
(3)茶(椅)凳 泡茶時的坐具,高低應與茶車或茶桌相配。
(4)坐墊 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時,用於坐、跪的柔軟墊物。大都為60厘米×60厘米的方形物,或60厘米×45厘米的長方形物,為方便攜帶,可製成折疊式。 (1)屏風 遮擋非泡茶區域或作裝飾用。
(2)茶掛 掛在牆上營造氣氛的書畫藝術作品。
(3)花器 插花用的瓶、簍、籃、盆等物。 選擇茶具,一要看茶葉、二要看場合、三要看人數。優質茶具沖泡上等名茶,兩者相得益彰,使人在品茗中得到美好的享受。選擇時應注意色彩的搭配,型式和質地的選擇,且整套茶具與環境、鋪墊、插花等要相和諧。
1.茶具型式的選配 細嫩的名優綠茶,可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沖泡,邊沖泡邊欣賞茶葉在水中緩慢吸水而舒展、徐徐浮沉游動的姿態,領略「茶之舞」的情趣。至於其他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但不論沖泡何種細嫩名優綠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量多,熱量大,會將茶葉泡熟,使茶葉色澤失卻綠翠。也會使茶香減弱,甚至產生「熟湯味」。
高檔花茶可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飲,以顯示其品質特色,也可用蓋碗或帶蓋的杯沖泡,以防止香氣散失;普通低檔花茶,則用瓷壺沖泡,可得到較理想的茶湯,保持香味。
沖泡中高檔紅綠茶,如工夫紅茶、眉茶、烘青和珠茶等,因以聞香品味為首要,而觀形略次,可用瓷杯直接沖飲。低檔紅綠茶,其香味及化學成分略低,用壺沏泡,水量較多而集中,有利於保溫,能充分浸出茶之內含物,可得較理想之茶湯,並保持香味。
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沖泡,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紅碎茶體型小,用茶杯沖泡時茶葉懸浮於茶湯中不方便飲用,宜用茶壺泡沏。
烏龍茶宜用紫砂壺沖泡;袋泡茶可用白瓷杯或瓷壺沖泡。品飲冰茶,以用玻璃杯為好。此外,沖泡紅茶、綠茶、黃茶、白茶,使用蓋碗,也是可取的。
2.茶具色澤的選配 茶具的色澤是指製作材料的顏色和裝飾圖案花紋的顏色,通常可分為冷色調與暖色調兩類。冷色調包括藍、綠、青、白、灰、黑等色,暖色調包括黃、橙、紅、棕等色。凡用多色裝飾的茶具可以主色劃分歸類。茶器色澤的選擇是指外觀顏色的選擇搭配,其原則是要與茶葉相配,茶具內壁以白色為好,能真實反映茶湯色澤與明亮度,並應注意主茶具中壺、盅、杯的色彩搭配,再輔以船、托、蓋置,力求渾然一體,天衣無縫。最後以主茶具的色澤為基準,配以輔助用品。
(1).綠茶類 名優茶:透明無花紋、無色彩、無蓋玻璃杯或白瓷、青瓷、青花瓷無蓋杯。 大宗茶:單人用具,夏秋季可用無蓋、有花紋或冷色調的玻璃杯;春冬季可用青瓷、青花瓷等各種冷色調瓷蓋杯。多人用具,宜用青瓷、青花瓷、白瓷等各種冷色調壺杯具。
(2).黃茶類 奶白瓷、黃釉顏色瓷和以黃、橙為主色的五彩壺杯具、蓋碗和蓋杯。
(3).紅茶類 條紅茶:紫砂(杯內壁上白釉)、白瓷、白底紅花瓷、各種紅釉瓷的壺杯具、蓋杯、蓋碗。 紅碎茶:紫砂(杯內壁上白釉)以及白、黃底色描橙、紅花和各種暖色瓷的咖啡壺具。
(4).白茶類 白瓷或黃泥炻器壺杯,或用反差極大且內壁有色的黑瓷,以襯托出白毫。
(5).青茶類 輕發酵及重發酵類:白瓷及白底花瓷壺杯具或蓋碗、蓋杯。 半發酵及輕焙火類:朱泥或灰褐系列炻器壺杯具。 半發酵及重焙火類:紫砂壺杯具。
(6).花茶類 青瓷、青花瓷、鬥彩、五彩等品種的蓋碗、蓋杯、壺杯套具。
3.茶具質地的選配 茶具質地主要是指密度而言。根據不同茶葉的特點,選擇不同質地的器具,才能相得益彰。密度高的器具,因氣孔率低、吸水率小,可用於沖泡清淡風格的茶。如沖泡各種名優茶、綠茶、花茶、紅茶及清香烏龍等,可用高密度瓷或銀器,泡茶時茶香不易被吸收,顯得特別清冽。透明玻璃杯可用於沖泡名優綠茶,香氣清揚又便於觀形、色。而那些香氣低沉的茶葉,如鐵觀音、水仙、普洱等,則常用低密度的陶器沖泡,主要是紫砂壺,因其氣孔率高、吸水量大,故茶泡好後,持壺蓋即可聞其香氣,尤顯醇厚。在沖泡烏龍茶時,同時使用聞香杯和品飲杯後,聞香杯中殘余茶香不易被吸收,可以用手捂之,其杯底香味在手溫作用下很快發散出來,達到聞香目的。 器具質地還與施釉與否有關。原本質地較為疏鬆的陶器,若在內壁施了白釉,就等於穿了一件保護衣,使氣孔封閉,成為類似密度高的瓷器茶具,同樣可用於沖泡清香的茶類。這種施釉陶器的吸水率也變小了,氣孔內不會殘留茶湯和香氣,清洗後可用來沖泡多種茶類,性狀與瓷質、銀質的相同。未施釉的陶器,氣孔內吸附了茶湯與香氣,日久沖泡同一種茶還會形成茶垢,不能用於沖泡其他茶類,以免串味,而應專用,這樣才會使香氣越來越濃郁。
選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藝術性、製作的精細與否,也是人們選擇的另一個重要標准。

閱讀全文

與無我茶會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配淡季促銷活動 瀏覽:217
學校教師崗位培訓方案 瀏覽:114
面膜營銷推廣方案 瀏覽:332
中國促銷活動策劃交流平台 瀏覽:114
電動車活動推廣方案 瀏覽:243
檯球廳開業促銷活動 瀏覽:311
銀行搞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31
看電影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29
查驗補證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33
電子商務平台股東合作協議書 瀏覽:391
葯廠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47
疫情的電子商務 瀏覽:523
沙發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974
保護地球日活動策劃方案書 瀏覽:482
意識形態有關培訓方案 瀏覽:578
東莞電子商務企業集群注冊 瀏覽:766
基層綜治幹部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633
幼兒園各崗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704
微商招商方案策劃 瀏覽:730
兒童策劃護士節方案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