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一戰是宣傳戰

一戰是宣傳戰

發布時間:2021-10-03 17:54:31

1.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什麼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 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 Entente)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是同盟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2.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是一場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

(1)歐洲兩個帝國主義集團對峙;三國協約。
(2)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
(3)一戰從1914年持續到1918年,戰爭並沒有迅速結束。凡爾登戰役被稱為絞肉機,說明了戰爭是殘酷的和災難性的。
(4)不正確。一戰主要是一場為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雙方都應該受到審判。
(5)「略」。(提示:設計的宣傳語只要圍繞「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的主題,主題突出,立意新穎,語句通暢,具有健康的思想情感與正確的價值觀即可,格式不限。)

3. 為什麼一戰發展為持久的陣地戰

那是由於當時的科技水平所決定的
第一,一戰的坦克還只是一個鐵箱子,跑得比步兵還慢,頂多用來攻克敵人的機槍火力點,對於步兵的沖鋒起不到支援的作用。但是當時已經有機槍和鐵絲網了,步兵頂著機槍鐵絲網沖鋒等於送死,所以沒到萬不得已,誰也不願意先暴漏在敵人的槍口下。趴在戰壕里最安全,誰先出去誰倒霉。

第二,當時的飛機還很簡陋,轟炸機的出現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主要是當時的投彈技術很簡單,基本上是只能起到威懾作用,炸不到什麼東西。而且飛機的技術限制也帶不了太大的炸彈。但是如果低空飛行投彈的話,很容易就被打下來,因為當時的飛機還沒有全金屬的,很脆弱,一打就下來。

第三,一戰時自動武器還僅限於重機槍。輕機槍和沖鋒槍都還沒形成規模。各國部隊的主要裝備武器還都是手動栓式步槍,火力不足。如果發動攻擊,進攻的一方沒有有效的自動武器火力支援,在守方的重機槍陣地前肯定要吃大虧。

第四,當時比較安全的對付地方戰壕戰的手段就是狙擊和炮擊。狙擊就不說了,那麼多參戰國也就德國人能製造出質量比較好的光學設備,其他國家還大部分使用著機械瞄準。炮擊對付戰壕也不好,戰壕的作用就是為了躲避敵人的炮擊的,所以炮擊的彈片對於躲在戰壕里的人來講沒什麼意義,而且當時的火炮精度也很有限。

4. 「一戰」中,首先開戰的兩個國家是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
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矛盾沖突的產物,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到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檢閱部隊,這一挑釁事件激怒了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者,斐迪南夫婦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種族主義者普林希普槍殺,史稱薩拉熱窩事件。事件發生後,兩大軍事集團都把它作為發動戰爭的借口,發動了准備了已久的戰爭。這塊大陸是個炸葯桶。各國迅速武裝起來,耗竭他們的國力並使全世界震驚。
為了准備戰爭,歐洲列強瘋狂擴軍備戰。從1911年起,德國每年都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增加軍事預算。到1913年,德國已擁有由新式裝備武裝起來的現役部隊76萬。英國軍隊(包括印度軍隊在內)增加到41萬。法國於1913年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將兩年兵役制改為三年,役齡從21歲到45歲改為從20歲到48歲,使軍隊增加到77萬。沙皇俄國在大戰前夕已擁有兵力為130萬的軍隊。列強還積極擴大海軍,英德兩國的海軍競賽最為劇烈。
1912年,英德兩國舉行裁軍談判,英國堅持兩國海軍比例應為2:1,德國則要求定為16:10,談判最後破裂,雙方更瘋狂地增加軍費。到大戰前夕,德奧兩國軍事預算達140億馬克,協約國軍事預算也達47.66億馬克。兩大集團各自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和制訂作戰計劃,力圖先發制人。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曾經說:「我們已經准備好了,對於我們,戰爭越快越好。」
各國資產階級宣傳機構也大肆活動,散布沙文主義情緒。資產階級御用學者竭力為戰爭辯護,宣傳戰爭可以解決人口「過剩」問題,挽救工商業危機,甚至宣稱戰爭能對人類起「優生」的作用。德國騎兵將領柏第公然叫囂:
「戰爭是萬事之父……戰爭不僅是一種生物規律,也是一種首先規律,因而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罪惡的戰爭終於在巴爾干釀成。巴爾干半島成了「火葯桶」。
薩拉熱窩事件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但沒有此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也不可避免,它的爆發有其深刻的經濟、政治根源和長遠的歷史淵源。其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由於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發展速度和水平的差異,造成了各國經濟實力對比發生變化,這必然造成他們之間的新矛盾,而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帶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是這種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

5.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方面內容

6.本協定的有效期應與三國同盟相同。 第21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通過對薩拉熱窩事件主要過程的學習,了解其「導火線」的作用,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 通過對凡爾登戰役的學習,討論戰爭給人類發展和進步帶來的嚴重災難,引導學生從具體歷史事實得出結論,認識到熱愛和平、遠離戰爭是一種進步的現代意識。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影響而論是空前的,它導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極權主義的盛極一時,並為二十餘年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世界大戰的爆發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矛盾與沖突的醞釀、集結和計劃的過程。「帝國主義爭霸世界」是從這個角度講述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過程,在讓學生了解這一過程,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時,要從各種矛盾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角度來引導,以使學生能從更深刻的背景中尋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薩拉熱窩事件出現在課前的導讀部分,教師可以以不同方式處理:(1)通過對薩拉熱窩事件的敘事性描述,增強故事性(可安排學生課前搜集資料,進行講述),引發學生興趣,進而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世界局勢,討論大戰的原因。(2)也可以按照歷史的順序,先回顧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局勢發生的巨大變化,各國逐漸走上帝國主義道路,爭霸世界的野心膨脹,矛盾異常尖銳,只需要一顆火花就能點燃整個世界,聯系教材給出的「火葯桶」的材料,強調薩拉熱窩事件導火線的作用。 作為頗具代表性的凡爾登戰役,教學中應對戰爭殘酷的現實進行形象的描述,使學生認識「戰爭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嚴重災難」,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的意識。這也是這一目以「空前的災難」作標題的原因,戰爭不是實現和平的工具,要啟發學生思考和探討人類發展過程中避免戰爭的有效途徑。 本課的難點之二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分析和評價,以培養學生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並形成科學的歷史觀。對於這兩個難點,教師可以根據以往教學過程中對類似問題的處理程度,選擇其一進行設計,不求在一節課中解決全部問題。 現將本課教材的主要內容表示如下,可作為教師板書設計參考: 第21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二、教法建議 1.注意歷史學科的學習特點,強調歷史發生的時間順序和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引導學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世界局勢,了解列強之間為爭霸世界引發的重重矛盾,了解一戰的背景和原因。 2.利用薩拉熱窩事件的故事性,引發學生興趣,自然過渡到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運動為一戰提供了導火線。 3.充分發揮歷史地圖、圖畫、資料的作用,讓學生對如: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過程(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地圖)、「導火線」引發的地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巴爾干半島地圖)、「爭霸」野心的表現(皮洛夫語、漫畫)等事件有直觀、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認識。 4.注意分析、閱讀與圖示的結合。在為學生補充相關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注意指導學生閱讀和自學教材中的小字部分,養成自學的習慣和能力。 5.准備相關材料,激發學生興趣。可適當選用部分影視、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6.指導和要求學生搜集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文學藝術作品,並在課堂提供相應的交流時間。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在評論歷史事件時注意運用史實分析和說明問題,堅持「論從史出」,形成科學的歷史觀。 2.指導學生編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大事記》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主要史實編年》,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 3.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可以指導有興趣的學生閱讀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書籍,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史》、《世界史》的近代部分等,或組織學生觀看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資料片、電影作品《西線無戰事》,直觀的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 四、問題探究 動腦筋 老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小孩:不一定。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斗爭,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性質完全不同。 他們倆誰說得更有道理? 答案提示:這是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性質的討論和評價,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說明: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列強出於各自的利益考慮,覬覦全球,爭霸世界,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其次,雖然塞爾維亞順應戰前普遍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維護民族獨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股帶有正義性的力量,但並不能改變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的性質。 練一練 D 活動與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發生了哪些與這次大戰有關的重要事件?把這些事件放在世界歷史背景下,進行分析和評價。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慫恿中國政府對德宣戰,出兵山東,搶占膠濟鐵路和青島,並提出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段祺瑞政府對德宣戰;新文化運動興起,並最終導致了1919年的五四運動。 教師應指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作適當引導,或協助性的提供有關材料。認識角度是廣泛的:比如國家的經濟實力與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世界局勢對各個國家內部的影響,政府與民眾對國際問題的不同態度等等。 (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趙軍) 參考資料 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1863—1914),奧匈帝國皇儲,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侄。1889年皇太子魯道夫自殺,他被立為哈布斯堡王朝皇儲。1898年任奧軍副總司令。1908年,他極力主張吞並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加深了俄與奧匈之間的矛盾,導致波斯尼亞危機。他極力反對南斯拉夫獨立,主張把奧匈二元帝國,改組為奧地利、匈牙利和克羅埃西亞三元國家。1914年6月,在塞爾維亞邊境參觀軍事演習後,訪問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首府薩拉熱窩時,被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刺死,此事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薩拉熱窩事件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列強對巴爾乾的擴張,激起塞爾維亞族的極力反抗,塞爾維亞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被奧匈佔領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企圖擺脫奧匈控制,同塞爾維亞合並,組成南斯拉夫,對此奧匈帝國力圖阻止。1908年,奧匈帝國乘土耳其發生革命之際,宣布正式吞並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兩地(該兩地長期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1878年該兩地被奧佔領,但名義上仍屬土耳其),激起塞爾維亞的極大憤怒。塞爾維亞在邊境部署力量,俄國支持塞爾維亞。奧匈帝國也在邊境集結軍隊,雙方劍拔弩張,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德國支持奧國,於1909年3月21日向俄國發出通牒,並威脅說,俄國干涉不僅意味著要對奧匈作戰,還要對德國作戰;德國還要求俄國承認奧匈對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兩地的吞並,否則就對塞爾維亞開戰。俄國由於日俄戰爭(1904~1905年)中戰敗,力量大大削弱,又得不到英、法的支持,無力同德、奧匈抗衡,不得不暫時讓步,承認奧匈對上述兩地的佔領。1912~1913年和1913年,曾發生過兩次巴爾干戰爭,推動了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運動,它們要求和塞爾維亞合並,建立大塞爾維亞國。奧匈帝國反對塞爾維亞擴大,圖謀吞並塞爾維亞。奧塞沖突成為兩大軍事集團斗爭的焦點,巴爾干成為歐洲火葯庫。 薩拉熱窩是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首府。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在其吞並不久的波斯尼亞鄰近塞爾維亞的邊境地區,進行軍事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6月28日是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聯軍在1389年被土耳其軍隊打敗的日子,演習選定在這一天是具有挑釁意義的。奧匈皇儲斐迪南大公親自檢閱了這次演習,演習結束後,斐迪南大公返回薩拉熱窩市區時,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擊中斃命。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德、奧匈帝國立即以此作為發動戰爭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事件遂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奧匈決定以此為借口挑起戰爭,吞並塞爾維亞。德國堅決支持奧匈的行動,俄國表示支持塞爾維亞。1914年7月23日,奧匈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限48小時答復。通牒內容極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奧活動,懲辦進行反奧宣傳的官民,由奧匈派員共同審判薩拉熱窩事件的「兇手」等。7月25日,塞爾維亞復文,除拒絕會審外,全部接受其餘條件,但奧匈仍不滿。當天奧匈即與塞爾維亞斷交。7月28日對塞宣戰。7月30日,俄國宣布總動員。8月1日,德國對俄宣戰,8月3日,又對法國宣戰。8月4日,英國借口德軍破壞了比利時中立,對德宣戰。8月6日,奧匈向俄國宣戰。歐洲主要帝國主義國家都捲入了戰爭。義大利出於自身利益,戰爭初期宣布中立,後來又轉向協約國方面,對德奧宣戰。日本為了奪取德國在亞洲的殖民地,於8月15日向德國發出通牒,8月23日向德國宣戰。土耳其於11月參加到同盟國方面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帝國主義國家的擴軍備戰德、奧、意三國「同盟條約」(1882年5月20日) 第一條締約國互相承允彼此和平友好,並不得參加目的在於反對它們之中任何一國的同盟或協定。它們約定,對可能發生的一般性的政治和經濟問題進行交換意見,它們並彼此承允,在它們各自利益的范圍內,給予互相支持。 第二條如果義大利未有直接挑釁行為而遭受法國進攻,不論其理由為何,其他兩締約國必須以它們的全部軍隊給予被攻擊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國未有直接挑釁行為而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第三條如果締約國一方或兩方未有直接挑釁行為而遭受進攻致與兩個或兩個以上非本條約簽訂國的大國發生戰爭,對所有締約國而言,應立即同時產生履行盟約的理由。 第四條如果一個非本條約簽字國的大國威脅締約國之一的國家安全,而受威脅的一方因此被迫與其作戰,締約國另外兩方必須對它們的盟國採取善意中立。在此情形下,它們都各自保留權利,在它們認為適當時參加戰爭並與它們的盟國共同作戰。 第五條如果在以上各款所預見的情況下締約國任何一方的安寧受到威脅,締約國應就為了實行最後合作而應採取的軍事措施及時進行會商。它們約定,今後如果共同參加戰爭,在任何情況下,非經它們之間共同商定,不得訂立停戰協定、和約及條約。 第六條締約國相約對本條約的內容及其存在保守秘密。 (以上摘自《1871~1898年的歐洲國際關系》第57~58頁。) 法、俄「軍事協定」(1894年1月最後批准) 1.如果德國或義大利在德國支持下進攻法國,俄國應使用它的所有的軍隊進攻德國。如果德國或奧地利在德國支持下進攻俄國,法國應用它的所有的軍隊和德國作戰。 2.如果三國同盟或組成三國同盟的國家之一動員了它的軍隊,法國和俄國一經接到這件事情的消息,不需要任何事先的協議,應同時動員它們的全部軍隊,並將這些軍隊調到盡可能靠近邊界的地方。 3.法國用於對付德國的軍隊應為130萬人,俄國用於對付德國的軍隊應為70萬或80萬人。這些軍隊應盡速全部參加戰斗,使德國不得不在東線和西線同時作戰。 4.兩國陸軍參謀本部應經常彼此合作,以准備和便利上述措施的執行。在和平的時候,它們應將它們所獲知的有關三國同盟的軍隊的情報互相知照。戰時的通訊的辦法應事先加以研究和准備。 5.法國和俄國都不得單獨媾和。 (以上摘自《1871~1898年的歐洲國際關系》第109~110頁。) 英、法協約 這個協約於1904年4月8日由兩國政府商訂,包括三個有關殖民地問題的協定。由於兩國在對待紐芬蘭、西非、東非、埃及、摩洛哥以及馬達加斯加等殖民地問題達成了妥協,英、法之間實際上成立了非正式的同盟關系。 英、俄協約 這個協約於1907年8月31日簽訂。英、俄以瓜分波斯來調和兩國之間的矛盾,並協調了兩國在阿富汗、中國西藏的關系。英、俄協約的簽訂,標志著三國協約的完成。 凡爾登戰役 第一次大戰開始後,法英軍隊同德軍在西線展開了激戰,西線戰場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主要戰場。1914~1915年,德軍在各個戰場上都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急於改變戰場局面。1916年,德軍集中大量兵力向法國的凡爾登要塞發動了進攻。開戰前,法軍並沒有意識到凡爾登要塞的重要性,駐守凡爾登要塞的法軍兵力只有4個師10萬人和270門大炮,而進攻凡爾登的德軍兵力卻達到10個師27萬人,而且都是精銳部隊,由德國皇太子親自率領。1916年2月21日上午10點15分到下午4點45分,德軍集中了所有炮火猛轟凡爾登,把凡爾登附近的戰壕幾乎全部摧毀、森林燒光,甚至連山頭也被削平。同時,德軍的飛艇還對法國的鐵路線進行轟炸。24日,法軍總參謀長到達凡爾登,傳達死守命令。法軍的死守,造成了德軍的進攻速度緩慢。但是,由於法軍的失誤,德軍在25日佔領了部分法軍陣地,法軍陣地被切成數段,與後方的交通線也被切斷。凡爾登危在旦夕。這時,法軍統帥部意識到凡爾登的命運同法國的命運已經連在一起,於是,法軍急調援軍,並任命法軍第二集團軍司令貝當為凡爾登地區法軍總司令。25日,貝當到達凡爾登要求士兵死守,不準後退,並在27日後的一周內調集了27萬援軍和大量軍事物資。這期間,每晝夜有6 000輛法軍汽車到達凡爾登。法軍信心大增,阻止了德軍的進攻。三四月間,德軍雖然發動了進攻,但都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5月,雙方進入了消耗戰。從3月開始,法軍向盟軍求援,俄軍在東線發動了進攻,英軍也接替了部分法軍防線,使法軍第十集團軍得以調往凡爾登。6月7日,德軍發動了第三次大規模進攻,佔領了部分法軍陣地。法軍由於得到了大量援軍,最終擋住了德軍的進攻。7月11日,德軍進攻停止,戰場主動權開始向法軍轉移。在此期間,4月,貝當調走,第二集團軍司令尼維爾成為凡爾登法軍總司令,他在1916年的10月和12月兩次發動反攻,奪回了被德軍佔領的失地。12月18日,凡爾登戰役結束。凡爾登戰役中,法軍總兵力的70個師中有66個師先後參加了凡爾登戰役,而德軍也有46個師投入戰斗。雙方傷亡的總兵力高達70萬人,其中,法軍損失略多。因此,凡爾登戰役也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就在凡爾登戰役激烈進行之時,為了減輕凡爾登法軍所受壓力,英法聯軍在7月1日在索姆河一帶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在這次進攻中,英國軍隊首次把坦克投入戰場。索姆河戰役的規模和激烈程度都超過了凡爾登戰役,這次戰役雙方軍隊的損失人數在120萬人以上。11月,索姆河戰役才結束。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之後,雙方重新進入陣地戰,由於德國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都遠不如英國和法國,長期的消耗戰明顯對德軍不利,從此德軍開始走下坡路,因此,許多人認為凡爾登戰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和影響 首先,大戰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年8月4日全面爆發到1918年11月11日結束,持續時間長達4年零3個月。在這次戰爭中,參加國家多達30多個,約15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總數的67%。戰爭中雙方共動員了7 351萬人上前線,有些國家如法國超過半數的男性公民走上前線。據統計,整個戰爭期間,有900萬軍人在戰場上犧牲,受傷者更是達到2 000多萬,此外還有大約1 000萬平民在戰爭中餓死或病死;按當時的美元計算,參戰國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 805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也達1 516億美元,在戰爭主要發生地的歐洲,有人估計,工業生產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其次,大戰也造成了歐洲的衰落和美國、日本的興起,世界格局發生了變化。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這三個歐洲的老大帝國崩潰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戰爭的廢墟上建立起來,同時,在舊帝國的版圖上出現了德意志共和國、奧地利共和國、波蘭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和匈牙利共和國等資產階級共和國。英國和法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它們的地位受到了嚴重削弱。相反美國卻在戰爭中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當歐洲國家忙於戰爭之際,美國人在集中精力發展自己的經濟,以製造業為例,1913~1920年間,歐洲製造業的生產量下降了23%,而美國卻增長了22%。1920年,美國的發電量相當於歐洲的總和,鋼產量佔全世界產量的一半以上,石油產量也佔世界產量的2/3。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有20多個國家欠下了美國巨額債務,其中,英國欠美國40億美元,法國欠美國30億美元。1930年,全世界有40%的黃金儲備在美國手裡,國際金融中心開始從倫敦轉向紐約。日本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獲利者,它趁歐洲列強忙於戰爭之際,在中國等亞洲國家大力拓展勢力。1914~1919年,日本的工業總產量實際增長了1.8倍。盡管戰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英法等老版的帝國主義國家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維持著對世界的統治,但是,實際上,它們已經無力控制世界。所以20世紀30年代,它們面對納粹德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表現為一味退讓,以求太平。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條件,除了俄國十月革命之外,還爆發了德國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以及歐美國家的許多政治罷工。從此,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成為一種世界潮流,並日益發展壯大。 第四,第一次世界大戰還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在戰爭期間,帝國主義宗主國都在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從而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民族資產階級和民族無產階級得以壯大起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下,中國的「五四」運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土耳其的「凱末爾革命」相繼爆發。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10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多數飛機只用於通信和觀測,不帶武器,當時一般的飛機都是雙翼飛機,只能坐一人,雙方飛行員在空中相遇時,有時還招手致意。後來,飛行員們帶上了手槍、小炸彈甚至磚塊,用於攻擊對方的飛行員或砸毀對方飛機。1914年8月底,3架英國飛機擊落了1架德國飛機,這可能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空戰。1915年底,在法國飛機上安裝了機槍,一名法國飛行員擊毀了兩架德國飛機。不久, 德國人在荷蘭技術人員的幫助下,試製成功機載同步機槍,這種機槍可以精確地按照螺旋槳的轉速射出子彈,使子彈射擊時穿過飛機螺旋槳而又不毀壞螺旋槳的葉片。隨著戰爭的發展,飛機分成戰斗機、偵察機、驅逐機和轟炸機等不同機種,空戰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在索姆河戰役中,僅英國就損失了782架飛機,有近500名飛行員傷亡或失蹤;德國損失369架飛機。圖為英國在戰爭後期轟炸柏林的飛機,它有19米長,裝有4台350馬力的發動機,可攜帶2噸炸彈,最大航距1 700千米。 自由閱讀卡插圖《坦克》 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首先研製並投入戰場的坦克,1916年在索姆河戰役中首次投入使用。當時,英國是在製造水箱(Water tank)的借口下製造這種裝甲戰車的,後來,人們就根據「tank」一詞的發音,稱它為「坦克」。 本課參考書目 [美]鮑德溫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綱》,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張瑞德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蘇]羅斯托諾夫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史》,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版。 列印本文 地址:北京市沙灘後街55號 郵編:100009 版權所有:人民教育出版社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64016633 傳真:64010370 Proced By 大漢網路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滿意請採納

6. 第一次世界大戰

進攻方往往就是一堆人拿著槍往前沖,有的還像拿破崙時期那樣,敲著軍鼓往前走,前面掛了後面補上。守方基本是重型機槍伺候,交叉火力打進攻方就像割麥子一樣。索姆河一戰,英軍一天傷亡就八萬人。
不論是戰術,還是單兵戰鬥技巧,比二戰差太多了。

7. 第一張一戰傳單是什麼意思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 協約國和同盟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已經從以往的戰爭經驗中直觀地感到, 為了動搖敵方的軍心和士氣, 應當在軍事打擊的同時進行必要的心理宣傳。而20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印刷機等現代交通和傳播工具的發明與應用, 恰好為實施傳單心理戰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手段。於是, 伴隨著戰場上硝煙的升騰, 一場傳單心理戰也相應展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第6天, 即1914年8月9日, 法國空軍就向因在普法戰爭中失敗而割讓給德國的洛林地區投下了第一份傳單<<告阿爾薩斯- 洛林人民書>>。法國人在傳單中宣稱, 他們一定要在這次戰爭中將阿爾薩
斯和洛林奪回來, 以雪43 年前割地求和之恥。傳單還鼓動當地居民立即行動起來, 配合法軍開展收復失地的斗爭, 以便使阿爾薩斯和洛林早日返回祖國的懷抱。這份突如其來的傳單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震驚和轟動。
為什麼傳單心理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初露鋒芒卻旋即遭到交戰雙方的普遍禁止呢? 日本宣傳心理戰專家池田德真指出, 這主要是由於軍方機械、呆板地恪守某些戰爭法規所致。因為根據1907年在海牙簽訂的陸戰條約附件--陸戰規則第22條規定, 交戰者選擇害敵手段的時候, 不得享有無限的權利!。在各國的將軍們看來, 向敵方大量散發欺騙性、煽動性的傳單, 就是一種應當被禁絕的 害敵手段!, 與真槍實彈的戰爭並不般配。協約國軍隊統帥部甚至認為, 在戰爭中散發傳單是懦弱無能的表現, 是卑鄙的偽君子行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伊始, 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的軍事領導者, 都把注意力集中在 流血永遠是勝利的代價上, 對傳單作為一種心理戰武器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 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在有
些國家, 不但不允許有在戰爭中使用傳單的想法, 甚至對打算這樣做的人往往加以無情地譏諷和嘲弄。

8. 一戰期間的著名戰役

凡爾登戰役,日德蘭海戰

9. 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什麼影響

一戰的影響:

1、造成了人力,財力巨大的損失和破壞,對歐洲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破壞;

2、世界政治格局發生變化,俄羅斯,奧匈,德意志帝國瓦解,英國法國地位下降,美日興起;

3、戰爭導致一系列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爆發,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4、促進了半殖民地,殖民地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潮;

5、促進了一些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特別是軍事科學技術;

6、戰後成立了相關的國際聯盟來維護全新的世界秩序。

(9)一戰是宣傳戰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

1、核心: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2、必然性:全球資本主義市場體系形成;

3、可能性: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德國為首的國家要求重新劃分世界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重新分割世界而進行的一場非正義的,掠奪性的帝國主義戰爭;

2、對塞爾維亞而言,是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世界大戰

10. 一戰被稱為『世界大戰』的含義。

世界大戰,是對立的國家集團之間進行的全球性戰爭,是帝國主義的產物。它是進入帝國主義時代以來出現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在帝國主義時代初期,已經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帝國主義列強為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導致的。交戰雙方為了達成各自的戰爭目的,傾注國力,以武裝斗爭為主,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戰線上展開了激烈的大搏鬥,戰爭規模、消耗與危害,都是史無前例的,給世界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范圍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它在世界軍事發展史上處於劃時代的地位。
這次大戰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面臨危機的產物,是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發展不平衡的結果。德國早在1879年就與奧匈帝國結成反對俄、法的軍事同盟,1882年義大利加入這個同盟,從而形成了一個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稱「三國同盟」(即同盟國)。俄、法對此很快作出反應,1891~1893年建立了俄法聯盟,英國隨後加入,形成了協約國。這樣,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就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而展開了激烈斗爭。1914年6月28日,奧國皇儲斐迪南大公這為竭力想吞並塞爾維亞的軍國主義分子,攜同妻子到波斯尼亞檢閱軍事演習,在薩拉熱窩遭到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暗殺。這次事件成了戰爭的導火線。7月28日,奧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把塞爾維亞視為爭霸前哨的俄國於7月30日宣布總動員。8月1日、3日,德國分別向俄、法宣戰,因為比利時拒絕接受德軍通過本國領土的最後通牒,俄國同時向比利時宣戰。英國曾要求德國維護比利時的中立,遭拒絕後於8月4日對德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這樣打了起來。前後捲入戰爭的有六大洲的33個國家,15億人(占當時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大戰期間大約有7000萬人被動員參軍。
大戰開始後,歐洲大陸上出現了三條戰線:西線,從北海延伸到瑞士邊境,由英、法、比、三國軍隊對德作戰;東線,北起波羅的海,南至羅馬尼亞,由俄軍對德、奧作戰;另外有巴爾干戰線,由塞爾維亞軍對奧軍作戰。戰爭在陸上、空中、海上和海下同時進行,戰場遍及歐、亞、非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是決定全局的主戰場,海上以北海為主戰場。各主要交戰國的戰略方針的共同點是:片面強調戰略進攻,輕視防禦;企圖依靠一兩次總決戰決定勝負;立足於依靠戰前物資儲備打短期戰爭。
戰爭第一年(1914年),速決戰計劃即遭破產。在歐洲戰場上,德軍同英法聯軍進行了「1914年邊境之戰」,法軍南撤。德軍推進到巴黎以東的馬恩河地區,遭到法軍大規模反擊(史稱「1914年馬恩河會戰」),德軍退至埃納河一線。9、10月間,為相互迂迴對方的翼側,進入法國北部地區的德軍河英法聯軍實施連續機動,直到海岸方止。(史稱「奔向大海作戰」)。至11月,整個西線從運動戰轉入了陣地戰。這一年,由於土耳其的參戰,近開辟了新戰場;8月23日,日本對德宣戰,出兵佔領中國山東,出現了遠東戰場。英德海軍的主要戰役是北海的兩次赫爾戈蘭海戰(8月,11月)和南大西洋的福克蘭島海戰(12月)。
1915年,各參戰國由於後備兵員和後勤保障發生嚴重問題,被迫將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戰爭重心由西線轉到東線。俄軍同德軍之間先後進行了東普魯士冬季戰役(1~2月)、咯爾巴阡冬季戰役(1~3月)、果爾利策進攻戰役(5月),俄軍損失慘重,德軍乘勝深入俄境,但未能迫使俄軍退出戰爭。9~10月,整個東線也從運動戰轉入陣地戰。5月,義大利從同盟國轉入到協約國,在奧匈東南開辟了新戰區。10月,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之後,德奧保聯軍以優勢兵力佔領了塞爾維亞。
1916年,戰爭重新再次轉入西線。德局對法軍實施了「凡爾登戰役」(2~12月),英法聯軍則對德實施了「松姆河戰役」(6~11月)。東線俄軍的西南方面軍對奧匈軍也發動了大規模進攻(6~8月),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海軍主力在日德蘭半島以西進行了整個大戰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從這一年開始,同盟國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
1917年,德國被迫在東西兩線轉入防禦,同時在海上開展「無限制的潛艇戰」,給英法海運造成極大困難。法軍在埃納河地區對德實施「尼維爾攻勢」(4~5月),法軍損失慘重,英軍單獨對德連續發動進攻,穩住了法國。9月,德國發動「里加戰役」,這是東線最後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宣布退出戰爭。在義大利戰線,德奧聯軍實施了「卡波雷托戰役」(10~11月),迫使意軍全線後撤。同年4月,在交戰雙方都陷於困境的情況下,美國伺機加入協約國一方。8月,中國北洋軍閥政府也在協約國帝國主義推動下對德奧宣戰。
1918年,協約國發動總攻,同盟國土崩瓦解。7至9月,西線的英法軍接連拔除了德軍防線上的三個突出部。9月26日,協約國發動總攻。至11月,同盟國中的土、保、奧、匈先後投降。11月11日,德國也被迫投降。歷時四年又三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遂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戰爭期間,被擊斃和因傷致死的總計達850多萬人,負傷的有2000多萬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余美元。
大戰為革命創造了客觀前提,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高漲。1919年~1920年舉行了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分贓會議——巴黎和會,作為協約國的一員的中國在會上成了列強宰割的對象,日本勾結英法美等國,妄圖迫使中國承認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導致偉大的「五四」運動。
大戰揭示了戰爭對經濟和後方的巨大依賴性。戰爭中,飛機、坦克、潛艇和毒氣等新式武器開始大量裝備部隊,並首次出現了集團軍群(方面軍)戰役。大戰的經驗對戰後20年各國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總體戰、閃擊戰、坦克制勝論、空軍制勝論以及依靠堅固戰略防禦工事制勝等各種軍事理論的出現,都是從不同角度總結這次大戰經驗的結果。
著名戰役:馬恩河戰役 凡爾登戰役 索姆河戰役

閱讀全文

與一戰是宣傳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百詞斬市場營銷 瀏覽:741
打折促銷活動發朋友圈 瀏覽:696
一分鍾投籃策劃方案 瀏覽:699
統戰部培訓開班儀式方案 瀏覽:723
國際貨代企業市場營銷條件 瀏覽:628
北京美之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02
自考電子商務論文 瀏覽:985
市場營銷論述題及答案 瀏覽:817
停車位的營銷方案 瀏覽:409
電商引流推廣方案 瀏覽:832
國慶美食節食堂策劃方案 瀏覽:971
農商銀行電子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71
八售後服務及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420
工會禮儀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780
對公益的策劃方案 瀏覽:56
邦盟孚圖品牌營銷策劃 瀏覽:238
元旦大班活動策劃方案幼兒園 瀏覽:264
黨辦培訓方案2018 瀏覽:454
培訓方案聚焦 瀏覽:948
美國電子商務模式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