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鄖西有什麼特產
鄖西縣是湖北十堰下轄的縣之一。勛西縣地處鄂西北角,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北、西、南三面與陝西省商南、山陽、鎮安、旬陽、白河五縣接壤,東南與十堰市鄖陽區毗連,地扼秦楚要沖,素稱「秦之咽喉,楚之門戶」。
鄖西名優特產:
1、杜仲:杜仲系杜仲科杜仲屬落葉喬木,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中游一帶。杜仲具有調劑人體免疫功能,並且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鄖西縣位於長江中游漢江北岸,秦嶺南麓,屬於杜仲自然分布區。鄖西縣現有杜仲面積12.77萬畝,主要分布在安家、馬安、六郎、店子等鄉鎮。河夾鎮萬畝杜仲林被列為中國「四大杜仲基地之一「。
2、板橋豆腐乾:鄖西板橋,地處漢江中游湖北十堰市鄖西縣境內。傳說清朝著名畫家、揚州八卦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此建板石橋造福於民,後將此橋命名為板橋。鄭板橋在此建橋時,最喜歡吃的一道菜就是用漢江水和優質大豆製成的豆乾。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鄭板橋,就把這種豆乾命名為「板橋豆乾」,板橋豆乾從清朝雍正年間傳承已有200年的歷史了。3、馬頭山羊:馬頭羊無角,頭像馬頭,是國家重點推廣的畜禽良種之一。鄖西縣的馬頭羊,年存欄量39.83萬只,羊肉出肉率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膻味,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很低。
4、神仙豆腐:「神仙豆腐」是鄖西的一種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是該縣境內高山上的一種野生灌木樹葉加澱粉做成的,夏季吃「神仙豆腐」以後可以清熱、解毒、活血,還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這種神仙葉子是分布在鄖西山區的一種灌木,忍冬科,六道木屬,學名叫二翅六道木。
5、野香椿:香椿為多年生楝科落葉喬木樹種,俗稱椿芽、椿頭。其樹干通直圓滿,有光澤,花紋美觀,易乾燥,不變形,抗腐耐濕,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桃花心木」。鄖西縣現有香椿基地10萬余畝,活立木蓄積61.5萬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湖北口、店子、關防、上津、六郎、香口等鄉鎮。尚有7萬畝香椿分布在住宅四旁、路旁等地,單株材積平均為0.2立方米,最高達到0.7立方米。
6、核桃:核桃為胡桃科胡桃屬落葉喬木,是一種良好的木本油料樹種和珍貴的用材林樹種。據記載,在地質年代第三紀和第四紀時,已有6個種分布於中國西南及東北各地。鄖西縣位於鄂西北邊陲,秦嶺南麓,漢水北岸,土埌以黃沙埌、鈣質土為主,是核桃生長的適宜區。到2005年,鄖西縣已發展核桃16.7萬畝,占鄖西縣經濟林總面積的53.9%。
7、鄖西黃姜:黃姜學名盾葉薯蕷,屬薯蕷科多年生纏繞莖草本植物,是傳統中葯材。這些葯物廣泛應用於鎮痛、消炎、抗毒素、避孕、保健和美容的領域。黃姜作為國內特有的甾體葯源植物,清同治版縣志便有記載「縣內出產黃姜,俗名『火頭根』」,根狀莖直接入葯,有祛濕、清熱解毒之功效,民間用於治療皮膚急性化膿性感染、軟組織損傷、蜂螫、蟲咬及各種外科炎症。
8、花饃:鄖西花饃又名面花,在中國黃河流域和陝西關中地區流傳甚廣,湖北口回族鄉做花饃的習慣是從陝西關中地區傳承過來的。該鄉在生日壽辰、婚喪嫁娶、祈禱祭奠等場合都要送花饃助興。逢年過節時多做棗花饃,象徵多福多壽;小孩子滿月,姥姥家會送來有龍鳳或虎頭造型的花饃,意為「龍鳳呈祥」或「猛虎驅邪」;端午節時,舅家送給外甥魚、蓮等形狀的花饃,叫作「曲蓮」,寓指五穀豐登,吉慶有餘。
9、魚羊一鍋鮮:鄖西的地方特色菜「魚羊一鍋鮮」,創造性的把魚的鮮味加上羊肉的香味混合到一起,魚吸收羊的濃香,羊吸收魚的鮮甜,去膻去腥,鮮上加鮮,色香味俱全。在肉類中,只有羊肉中含有「左旋肉鹼」,其作用是燃燒脂肪達到減肥作用,羊肉還可以暖胃。魚類則含有較多豐富的優質蛋白質,有利於兒童智力發育。
『貳』 湖北十堰突降「天外來客」,疑似衛星、火箭殘骸,現場情況如何
該殘骸疑似來自執行齊魯一號等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征六號火箭。殘骸墜落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這個很正常,是根據科學定位,大致落在的區域常規來說火箭在發射後,殘骸基本上有兩種途徑處理,一個是在掉落在地表的有相關的部門依照事先預定軌道預定的殘骸墜地區域進行專業回收,並對當地環境進行評估,以確定殘骸不會對周圍造成大的生態影響。
另一種就是直接在大氣層燃燒,基本上很多分離的火箭殘骸都銷毀在了大氣層,這樣做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殘骸墜地後造成的影響。
『叄』 鄖西縣的自然資源
2013年,全縣新建規模羊場30個,出欄27.6萬只,新繁育馬頭羊種羊2000隻,馬頭羊肉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鞏固商品菜基地4萬畝,新建設施菜基地700畝,新增農企農超對接基地2160畝。新建核桃基地2萬畝,改造老基地1萬畝,發展野葡萄基地520畝。種植煙葉1.8萬畝,產煙3.9萬擔。新建標准化蠶桑基地1500畝,改造桑園3500畝,產繭220噸。建成2個小麥、2個玉米、1個水稻高產示範片,油料種植面積10萬畝,糧油總產量20萬噸。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
2012年煙葉面積2.14萬畝,蔬菜面積26.7萬畝。2012年轉移勞動力15.46萬人,實現務工收入13.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8%。2012年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
2012年農林牧漁總產值32.5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04%;糧食總產量18.21萬噸,比上年增長2%;油料1.5萬噸,比上年增長4.2%;蔬菜總產量31.37萬噸,比上年下降2.7%。
2012年末牲豬存欄25.55萬頭,比上年增長1.3%,出欄26.44萬頭,比上年下降5.9%。山羊存欄量25.56萬只,比上年下降0.04%,出欄25.13萬只,比上年增長0.1%。牛存欄5.31萬頭,比上年下降0.7%,牛出欄1.65萬頭,比上年增長2.5%。2012年肉類總產量2.78噸,比上年減少3.0%,其中豬肉產量19836噸,羊肉產量4020噸,牛肉產量2310噸,水產品產量達到467噸。畜牧產業總收入68787萬元,比上年增長6.8%。
2012年完成造林7.8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3.63%,林業收入30790萬元。
2012年末擁有農業機械化總動力11.66萬千瓦,農村用電量6854萬度,化肥施用量(折純)3.38萬噸,年末有效灌溉面積5.1萬畝。 2012鄖西縣工業總產值50.17億元,增加值10.1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5%和15.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9家,產值18.2億元,增加值5.5億元,與上年相比下降9.4%和7.5%。在鄖西縣工業經濟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增長17.2%,集體工業增長25.9%,其他經濟工業增長7.4%;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8.9%,重工業增長5.1%;從規模上看,規模以上工業下降9.4%,規下工業增長22.3%。鄖西縣工業銷售收入46.06億元,比上年增長7.7%;各項稅金12328萬元,增長3.7%;利潤28378萬元,下降10.4%。
2012年主要產品產量增多降少。水泥56.66萬噸,比上年增長4.3%;發電量42843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1.7%;油漆1030噸,增加17.8%;皂素18噸,下降47.1%;汽車配件917萬件,比上年增長2.1%。
2012年鄖西縣工業銷售收入46.06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入庫各項稅金12328萬元,增長3.7%;利潤28378萬元,下降10.4%。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12.51億元,下降12%;工業產品銷售率89.42%;工業效益綜合指數為192.33%,比上年上升65.19個百分點。
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7億元,比上年增長27.9%。其中城鎮投資35.4億元,增長17.5%;農村投資10.3億元,增長84%。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投資26億元,增長44.3%;私人投資4.66億元,下降7.4%;其他經濟1.61億元,增加61%。按產業分,一產業投資2.13億元,增長25.3%;二產業投資18.5億元,增長127.5%;三產業投資25.07億元,下降3.2%。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鄖西縣實施的續建和新開工重點項目達107個,完成項目總投資40.7億元,占鄖西縣投資額的89%。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88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分城鄉看,城鎮24.54億元,增長20.2%,農村4.33億元,增長3.6%;分行業看,批發業33.53萬元,增長15.9%;零售業36.32萬元,增長17.5%;餐飲業3.38萬元,增長29%。市場運行呈現出商品供給充裕,商品質量安全有所提高,物價水平高位運行的勢頭。
2012鄖西縣通車總里程達3828.2公里,當年新增通村水泥路255.9公里。貨運量比上年增長7.8%,達到524萬噸。全年貨物周轉量37137萬噸公里,增長4.9%。客運量1431萬人,客運周轉量52401萬人公里。郵電通信部門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421萬元,比上年增長0.7%。鄖西縣固定電話用戶達到53940戶,比上年增加2232戶。鄖西縣移動用戶達到18.9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3.9萬戶。
2012年完成財政收入30009萬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地方收入20610萬元,增長15.7%;財政全口徑支出203521萬元,增長31.5%。年末鄖西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4億元,比年初增加19.55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56.82億元,比年初增加11.84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1.98億元,比年初增加3.98億元。年末公積金繳納10994人,公積金余額17986.22萬元。全年發放貸款139戶/2017.5萬元;當年職工結息309.86萬元,財政匹配資金710萬元。
『肆』 天寶山的湖北省鄖西縣天寶山
天寶山原先並不叫天寶山,而是叫羅漢寨。當地人至今還習慣把天寶山叫作羅漢寨,這不僅是因為南岩上刻有九大古佛的浮雕,更是因為這里有一眼金泉水,喝了之後,可以修煉成金剛不壞的羅漢體。 羅漢寨的易名,是因為濟世葯王孫思邈之故。傳說在盛唐初年,青年郎中孫思邈為了驗證《本草綱目》,同另一位好友結伴來到羅漢寨,他見這里萬木爭榮,葯材廣多,便在古佛浮雕旁邊的溶洞里住了下來。他一面采葯嘗試,一面給鄉民治病,足跡遍布湖北鄖西和陝西旬陽、白河、山陽、鎮安等地,而且百醫百效,聲名遠播,一直傳到唐都長安。唐王李世民聞訊大喜,便派欽差奉旨將孫思邈召進長安,讓他施葯診治發生在長安城中的瘟疫,孫思邈只用了一劑葯就扼制了全城的瘟疫,唐王一高興,就親口封他為「濟世葯王」,請他當了太醫院的首席太醫。有一天在閑聊中,孫思邈告訴唐王,羅漢寨山高頂天,山中多救人之寶,可否請唐王賜名為「天寶山」。唐王二話沒說,就親筆題寫了「天寶山」三個大字,讓工匠們製作成金扁,差人送到羅漢寨,欽差將金扁懸掛在石獅子頭上,那石獅怎能承載金扁之重,被金扁壓得抬不起頭來。當時,唐王還撥了一筆專款,在這里蓋了一座「葯王廟」,天寶山的金扁又被懸掛在葯王廟的大殿門頭上,但是,石獅子的頭卻被永遠壓下去了。
葯王廟建起後,這里的香火一直都很興盛,廟產由城外擴建到城裡,和尚也由當初的三四個,發展到幾十人。大約到了宋朝,不知道從哪裡來了99個強盜,他們將葯王廟的和尚趕盡殺絕,自己霸佔了廟產,充當起和尚,改葯王廟為「紅門寺」,但是他們卻干著搶掠香客財資,姦淫女香客的勾當!宋仁宗接報後,派楊八姐到天寶山清剿,足智多謀的楊八姐在摸清敵情的基礎上,一舉殲滅了以蠻王為首的九十九個強盜,還一把火燒毀了葯王廟!
傳說是無影的,遺跡卻是長存的,那厚高的城牆,那栩栩如生的古佛浮雕,那慈眉善目的葯王雕像,那完整高大的拱形城門,那曲徑通幽的石屋和深不可測的氣洞、天坑;還有那光照天宇的石燭,被金扁壓低了頭顱的獅子石,和盤據龍脊的石頭神龜,無一不在訴說著昔日的輝煌,無一不在詮釋著自然和人力的偉大神奇。
究競是名山造就了傳說,還是傳說塑造了名山?恐怕沒有人能說得清楚。盡管葯王廟被毀於楊八姐之手,慕名而來的遊客和香客仍然絡繹不絕,而且還津津樂道著天寶山的神奇傳說…… 天寶山若有知覺,當然不會忘記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游覽天寶山時題寫的那三首詩吧!山下的私塾先生丁世祿卻記錄在他的《天寶山史記草稿》中:
寡人游覽到勝地, 參觀山景世間稀,
葯王神像倘留在, 廟宇不存空留跡。
回顧山光接風光, 萬里江山錦綉狀,
一片金霞映大地, 兩座玉峰指上蒼。
一山連接無數山, 彎彎曲曲似龍盤,
白雲籠罩大地景, 萬峰朝拜天寶山!
好一句「萬峰朝拜天寶山」啊!那團繞周圍的高高矮矮的千萬座山峰,不知是因為大明天子的緣故,還是因為古佛葯王的盛名,全都齊齊傾向於天寶山這邊,虔誠地頂禮膜拜著! 天寶山景區位於縣城東南30公里處的地方鎮境內,素稱黃梨之鄉, 4.2萬畝果園連成一片,是全省四大黃梨產區之一,春華秋實,四季宜人。每年陽春三月,梨花盛開,漫山遍野,鋪雪堆玉,間以桃紅、柳綠、松青,把天寶山裝扮得更加絢麗多姿,置身其間,如在畫中。
主要景點有:北海銀行魯南印鈔廠舊址-朝陽洞、全國艱苦創業的典型沂蒙明珠-九間棚、元代小聖堂道觀遺址、九間棚遺址、龍頂山天池、左寶貴衣冠冢、西固流蘇樹等景點。
『伍』 鄖西的特色小吃有什麼
十堰小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閑來無事就喜歡到市區各地方轉悠,尋找十堰的美食小吃 來十堰一定要嘗嘗十堰的「三合湯」,而要吃地道的「三合湯」就要去鄖縣,去年曾經到鄖縣找正宗的「三合湯」店,朋友帶著我七拐八轉才到那家小店,小店的「三合湯」的確比十堰城區的賣的「三合湯」汁濃味淳,害得我連吃了兩大碗 也在六堰圖書館附近有家賣生煎包子,那家的包子皮微微煎黃,十分的好吃 張灣附近有家做珍珠荷葉面的,我幾次去都沒找到,聽說那家的荷葉面好吃不過我在張灣的南京湯包店吃過一次蛋花米酒,黃白相間,甜而不膩、潤滑可口。 十堰還有很多街邊小吃也很好吃 比如油角、豆皮、竹溪的面窩窩 外地的朋友如果來十堰就嘗嘗這些很有風味的小吃吧 1、新世紀的土雞湯好,車城商場對面,四十元一個。 2、徐家溝的武陵山莊里的野菌不錯,鴨湯也非常好,就是貴了點。 3、張灣橋頭「友誼賓館」門口的熱乾麵味道不錯的。 4、【重點推薦】張灣配套處對面有家「合家歡鄉菜館」的鄉土菜不錯哦!那裡的特色有:鄉村鍋巴飯、鄉村鍋巴粥、黃岡風味的魚面煨排骨、老媽蒜香鯽魚等,味道都做的不錯!有機會的話別忘了去嘗嘗~~ 5、東風劇場邊上的佳佳煲仔飯很不錯,地方不大,每次都客滿! (已經搬到財政局對面黃鶴大酒店樓下) 6、五堰街上"味可飢"的小鍋豆皮,味道好極了。涼皮的味道也不錯哦! 7、其實燕良酒店的熱乾麵才好吃,料都很精美,味道也好。就是十元一碗。不過,碗很大,應該算小盆了。 8、說到燕良酒店就不得不說它對面有個賣冰糖葫蘆的小店,雖然貴,但味道的確不錯,是冰糖熬出來的糖漿,咬上去脆脆的,不粘牙。一般街上都是白糖熬的,吃了甜的膩,還粘牙,萬一有假牙就比較慘。 9、方向盤廠,十堰熱電廠路口左邊有個地方賣魚雜火鍋,同時還有洪湖的特色菜,比如鹵藕什麼的,價錢不貴,就是衛生差了點,味道一級棒,偶可是經常打車去那裡飯飯,想起他的豆乾紅燒肉偶就。口水把鍵盤都打濕了。 10、說起十堰的小吃不得不提的是六中旁邊的潭二拉麵,好吃量又足!至於三合湯已經徹底完蛋了! 11、六堰圖書館旁榮華夜總會下面有個「大姐燒烤」,烤豆角和小墨斗魚味道非常好,同志們,這個時候正是吃的時候。 12、手工米粉,體育館右側門口,江城劉記小吃,牛肉粉。 13。【重點推薦】在東岳商城對面--也就是東汽技術中心對面的橋邊有一家貴陽牛肉粉 14、關於蝦球,很多人都喜歡。火車站公路橋(老橋)右邊下樓梯有個「炎龍大蝦」是從宜城大蝦中演化出來的一個吃法,老闆說最後的回香的秘方是自己掌握,類似竹溪縣的蒸盆做出來的大蝦,每隻蝦都是整隻製作,蝦肉美味肉質嫩,偏辣。吃蝦季節6--10月。 15、六堰體育館後面的橋右側,有個「老四川飯館」,老闆是成都人,他們的蒸蝦跟炎龍大蝦兩家操作了整個十堰大型蝦的市場,只要他們生意好,市場上幾乎就沒有大蝦,而且零售市場的大蝦價格會上揚,此成都風味的蝦是用四川的泡椒製做,風味也別具一格,鮮中帶獨特的泡菜味道。每到夏季炎龍店和老四川店的門口就是熙熙攘攘,據老闆吹噓每天檯面要翻四次。 16、如果喜歡吃肉,那麼東岳路中間,上坡的正中間,有個「金海灣」,那個地方是吃豬大腿棒子的地方,湯鮮無比,還可以用管子吸食骨髓,一個字,香!!價格非常便宜,味道好。老闆長的非常喜劇化,很有意思。回民止步。(金海灣已經遷走,去處不詳,有知道的通報一聲啊) 17、六堰麥當勞旁邊的十堰第一家海鮮,鐵板魷魚的味道想起來就。 18、牛肉粉,凱悅旁邊的那家不錯。 19、配套處橋下有個酸菜魚館叫「橋頭鮮魚館」,魚鮮嫩鮮嫩的,酸菜也是不錯,口感不錯,還實惠~~。 20、郵電街法院旁邊的牛肉粉好吃,54廠廠門口的豆漿好喝,紅衛原巨星88後的混沌好! 21、一中坡底下的殺手面不錯!殺手面是「砂鍋手擀牛肉麵」,就是那個胖子做的。 22、世紀花園路口邊的熱乾麵,十堰供電局旁的十堰大餅好吃! 23、萬里燒烤的烤饅頭片,烤香姑,鯽魚也不錯,挺香的!六堰廣場後面的西北狼的脆骨! 24、花果的館子好吃的多多:黃龍:也就是隆鑫的魚頭,福壽螺,魚雜還可以吃吃了。 花果:蒲公英的茶樹菇,五合粉。花果大酒店的干鍋鴨,千喜牛肉火鍋,很值得一吃! 還有花果大酒店對面的一溜小店,魚是有名的,很便宜哦! 25、夏家店制動蹄廠對面一家小店,裡面的豬肝粉(手工粉)、炒粉很好吃。 26.在富康小區附近移動營業廳這邊的小道上,有一家酸漿面做的特別好吃!而且在那個路口上有一個烤肉串的,味道也不錯,有時去晚了就收攤了! 27.二五廠橋頭「九九鴨」邊上那家燒烤也不錯,機關小學路口的炸肉串也不錯。 28.東岳路世紀花園對面的九頭鳥肥牛火鍋超級棒——暢銷十堰10年了還有炒菜也不錯! 29.京華對面那家酸辣粉也還不錯! 30.六堰廣場圖書館側面快到橋頭那有一家東北燒烤店,做的很好吃啊。那個肉串,好吃又實惠~還有毛豆,魷魚,脆骨,豆角,牛板筋。 31.黃龍的剁椒魚頭(好像是50元一盤吧)。 32.東岳路的三千里韓國燒烤(就是有些貴),裡面的水果莎拉也很好吃。 33.消防處路口攤上的烤脆骨很棒,帶一點肥的肉,不像別家,光脆骨吃起來硬硬的不夠香。 34.從六堰廣場朝十堰市國土資源局方向走,在「宏錦酒店」的斜對面有一家面館,味道不錯,裡面不論是雜醬面還是其它的粉都做得不錯,可以去試一下。(順便說一句,宏錦酒店的菜味道不錯哦) 35.張灣橋下,也就是張灣區郵政局旁邊有一張「坨坨魚「做得也不錯,價錢也比較合理(這家店在紅衛開有分店的)。 36.張灣的「李家大餅」的菜式不錯,比如「地三鮮」味道鮮美,那裡的餅和各式粥也是招牌哦。重要的是環境很好,干凈衛生。只是如果要去最好早一點,因為人比較多。 37.張灣大門斜對面的「拉條子」,真的很好吃,還能送上門哦! 38.【強力推薦】老虎溝壽康永樂1+1超市地下一樓的「好味特」快餐廳,很不錯哦~經營的品種比較多,小吃、炒菜都有,煲仔飯、燴飯、荷葉飯還有燒烤都很不錯的!它的果汁也是鮮榨的哦! 39.紅衛工行對面的「四五拉麵」,四川人開的,個人感覺比譚二拉麵好,三天不吃就受不了。 40.從朝陽路一直往十堰方向走,經過四四廠的路口在往前面走幾百米,路邊的住家樓下有一家沒任何招牌的小餐館,我朋友公司上下都管那裡叫做食堂。 41.在張灣轉盤往紅衛去的那個方向有個五路車站,那裡有個日本的火鍋店味道不錯,而且十分便宜,口味有麻辣和清淡兩種。 42.二二廠路口的燒烤還不錯的。 43.世紀花園裡面,新開的一家日本料理味美而且便宜,最好去試一試,裡面還有燒烤! 44.公園對面"一品咖啡屋"有黑胡椒牛排,還有套餐~~很香哦!! 45.老虎溝口的那家「重慶珍珠薄葉面」好吃,百吃不厭,老闆是重慶人。 46.幾個柳林溝裡面的小店:柳林賓館斜對面的孟老三餃子館,不管是餃子還是炒菜都很實惠地道,而且配以自作的泡菜、鹵花生更是愜意。 47.孟老三正對面有家湖南人開的手工粉,味道不亞於前面大家提到的牛雜粉,這塊品種多樣,老闆阿姨一家為人都很不錯。 48.柳林賓館正對面,孟老三往前走不到六七十米有一個青海酒店,裡面的炒菜、雞湯也不錯的。 49.五堰地稅大廈後面的一成都名吃「濃湯抄手」店還有點特色,分15元、20元、25元不同價位的套餐,可以品嘗到各種小吃,飯量小的兩人一份就夠了,那裡的濃湯抄手最絕,如果兩個人可以要一份15元的套餐,兩碗濃湯抄手就足夠了,我今天才去過,感覺不錯,比什麼麥當勞,肯德基強多了!那裡面的環境非常不錯,特別是1號包間的氣氛很不錯!主題以土黃色和紅色為主,溫馨而又喜慶! 50.十堰2中路口有家神櫥快餐的熱乾麵好吃~它那還有手擀麵啊,海鮮面什麼的。碗筷全是一次性的,很好吃。不過早上別去,你搶不到的,全是2中的學生買
『陸』 鄖西縣屬於哪個市
中國湖北省十堰市。截至2016年底,十堰市轄茅箭區、張灣區、鄖陽區及丹江口市、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下設13 個街道辦事處、72 個鎮、34 個鄉、1842 個村委會、159 個居委會。
鄖西縣地處鄂西北邊陲,漢江中上游北岸,正東及東南與十堰市鄖陽區接壤,東北、正北、西北、西南、正南與陝西省商南、山陽、鎮安、旬陽、白河五縣毗連。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地扼秦楚要沖,素稱「秦之咽喉,楚之門戶」。
(6)鄖西宣傳片擴展閱讀
鄖西縣歷史沿革
民國初年鄖西屬襄陽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隸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區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 (1936年) 隸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同時,1934年鄖西曾建有縣、區、鄉蘇維埃政權。1946年還建立過中共領導下的民主政權。1947年11月16日鄖西縣城解放,設鄖西縣民主政府。
1949年5月屬兩鄖專區。1952年撤銷鄖陽專區並入襄陽專區,鄖西屬之。
1965年恢復鄖陽專區,改稱鄖陽地區,鄖西仍屬鄖陽地區。1994年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合並,為十堰市所轄。
1996年,鄖西縣面積3509平方千米,人口約51萬人。轄7鎮18鄉:城關鎮、土門鎮、上津鎮、店子鎮、夾河鎮、羊尾鎮、觀音鎮、寺溝鄉、茅坪鄉、香口鄉、六斗鄉、槐樹鄉、關防鄉、湖北口回族鄉、景陽鄉、泥溝鄉、六郎鄉、黑虎鄉、澗池鄉、馬鞍鄉、五頂鄉、童袁鄉、河夾鄉、安家鄉、三官洞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4年末,鄖西縣總人口444008人。轄城關、土門、上津、店子、夾河、羊尾、觀音、馬安、河夾9個鎮,香口、關防、景陽、六郎、澗池、安家和湖北口回族7個鄉,10個居委會、291個村委會。
2005年末,鄖西縣轄9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土門、上津、店子、夾河、羊尾、觀音、馬安、河夾9個鎮,香口、關防、景陽、六郎、澗池、安家6個鄉,湖北口回族鄉。共有10個居委會、280個村委會。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鄖西縣在其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堰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鄖西縣
『柒』 鄖西縣第三中學的骨幹教師
張萬炳,男 、 1967年出生 、中學高級 、 研究生學歷、 鄖西縣三中副校長。1986年參加工作,1990年調入鄖西縣三中任教,1998 ---2005年擔任教研組長、年級組長,2005年擔任鄖西縣三中教導主任,2006年擔任鄖西縣三中副校長。
在三中這塊園地里,張校長憑著對黨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忘我的追求、拼搏,風里來,雨里去,幾多艱苦,幾多辛勤,他終於耕耘出了一片繽紛的原野,教學教研碩果累累,2001----2002年連續兩年榮獲中考物理綜合評估一等獎,2002----2006年連續五年高考榮獲市綜合評估第一名,市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獲一等獎,湖北省物理教學改革創新大賽榮獲省二等獎,論文獲省級獎勵三篇,縣級獎勵20餘篇,發表論文20餘篇,十堰市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 、「縣級優秀教師」、 「縣級模範教師」、 「省級優秀輔導教師」 、「縣級優秀教研組長」 、「縣級科研百佳教師」、「市級骨幹教師」 、「市級物理教學先進工作者」等。
在擔任教導主任和副校長期間,管理上不斷開拓創新,教學質量創一流,大膽開展教育改革,推廣激情校園,構建和諧校園,將學生的心理輔導放在首位,要求全體教師和班主任,關愛學生,開導學生,他還親自多次給畢業班的學生做心理輔導工作,考前輔導,讓學生明確奮斗方向,變被動為主動,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使整個校園洋溢著和諧的氣息。
『捌』 鄖西渡春橋上的字誰提的
翁縣令於橋欄上親刻四聯,曰:「三千年前會秦楚,五百里內劃荘園。游勝有人攬月宮,問津此處近天河。解鞍得句秦淮海,題柱誰才杜少陵。漢上丈人日抱瓮,商山太老行千足。」至今,石柱之上的詩刻仍清晰可辨
據說翁縣令名吉士,字惠農,系福建侯官縣嘉慶已卯科舉人,於道光已亥年赴任鄖西縣令,和林則徐同時代又是同鄉。當時的鄖西物產豐富,百姓安居樂業。
縣城北門外一里地,有一條直峪河(即今小河西),此處為湖北通往陝西的咽喉要道。河上原以木板為橋,遇大水常常漂失。每逢陰雨綿綿,便無法通行,西北諸鄉百姓糧食蔬菜、柴米油鹽等集市貿易,往來其間十分不便,兩岸群眾只能望河興嘆,而冒險過河者或被淹死,或被沖得無蹤影。
道光三十年(1850年),翁縣令為解群眾之憂,廣組人力,籌措錢財用以建橋,卻因一場暴雨,所建之橋頃刻間化為烏有。為攻克建橋難題,翁縣令發揮廣大百姓和能工巧匠的集體智慧,將橋身改為月門,順應水性,保證流水從月門下順利通過。
轉眼冬至,大地一片蕭瑟,建橋工匠無一畏縮退避,舍己為公趕搶進度,一時建橋工地之繁忙熱鬧景象如同元宵之夜。到了天色明亮之時,橋基凸出水面。為保橋堅固不摧,翁縣令採納邑尉袁名懿的建議,於橋南河堤中藏二石柱斜砥之。整個建橋歷時一年有餘,直至清咸豐元年(1851年)二月方才完工。
石橋竣工後,因橋西有「春山」,故命名「渡春橋」。翁縣令於橋欄上親刻四聯,曰:「三千年前會秦楚,五百里內劃荘園。游勝有人攬月宮,問津此處近天河。解鞍得句秦淮海,題柱誰才杜少陵。漢上丈人日抱瓮,商山太老行千足。」至今,石柱之上的詩刻仍清晰可辨。
據了解,後人為渡春橋作詩20多首。清代詩人李鼎贊渡春橋:「一道飛虹壓綠波,夾溪柳弄影婆娑。絕憐細雨斜風里,隔岸山皆染翠螺。」當時的西邑才子曾有詩曰:「隔斷春山直峪河,渡春無計奈春何。天邊虹落橋橫起,知渡人間春幾多?」此即渡春橋之由來。
『玖』 是不是鄖西縣片警電話不可以隨便公開
是不是什麼西線片講電話不可以隨便公開對啊?這個警察的電話一般都是他們的辦公電話是可以進行公開的,都進行公示的將個人的私人電話是不可以公開的。
『拾』 湖北十堰鄖西出美女嗎!
是的,美女挺多的 我前女友就是……不過那裡的很多在外面,當地的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