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秦軍宣傳

秦軍宣傳

發布時間:2021-09-30 14:45:45

❶ 秦軍打仗不戴鎧甲,是不是真的

假的

因為不懂軍事的儒家文人認為,所謂戰爭,就是暴民們一擁而上,比誰瘋狂,比誰不要命。

所以文人們記載的歷史,就偏向性的鼓吹這種戰法。

儒家文人們無法理解秦國的勝利,於是就拚命宣傳、記載、吹噓秦兵的瘋狂勇猛--------儒家文人一向畏懼、崇拜蠻勇。所以就將秦軍的勝利全部歸功於秦人的蠻勇。

歷史上,秦兵的戰術記述很少------因為典籍大多流失,現在對於秦軍戰術最詳細的記述居然是《史記》這篇玄幻文學小說,考慮到司馬遷的儒家立場,其記載的准確性非常值得懷疑。

我知道的關於秦兵用兵的正式評價只有一個

吳起評價秦兵:散陣而斗

後世所謂秦兵蠻勇,不穿盔甲沖鋒,也就是從吳起這句評論引申出來的。

問題是:吳起時代的秦軍是魚腩,三晉誰逮著秦軍都能揍一頓;而秦軍日後縱橫天下的時候,是逮著誰都能揍一頓---------能一樣嗎?

而從日後出土秦法的完善可以看出來,奉行法家的秦國推崇配合、組織、紀律,一個推崇組織、紀律、配合的國家,他的軍隊能是暴民一般憑借蠻勇作戰嗎

還有一個側面評價

趙將龐援組織聯軍討伐秦國,在函谷關下扎營准備攻擊。秦軍不敢襲擊三晉軍隊(因為三晉習與秦戰),當晚夜襲楚軍並騷擾三晉軍隊,三晉軍隊秩序井然,楚軍嚇得逃跑了。

能夠組織夜襲的軍隊,其組織水平絕對不是蠻勇可以做到的。

.

綜上所述,所謂的秦軍蠻勇,不穿盔甲沖鋒,不過是後世的儒家文人崇拜蠻夷、畏懼蠻夷,所以將以組織、紀律、配合作為核心理念的秦軍醜化成為了野蠻人。

君不見,直到現在還有人將秦掃平六國,歸功於秦國的野蠻人特色?(包括黃易)

事實上,秦國野蠻的時候,秦軍是天下聞名的魚腩,誰見誰踩。秦穆公與晉國恩怨頻繁,但一戰未勝------最後一戰是晉國故意不和秦國打了,給秦國一個面子以免長期糾纏。

❷ 秦朝的軍隊真的是平庸過場嗎

1,秦統一後前線作戰部隊約70萬,其中北線抗胡約30萬,南線征越約40萬。2,秦昭王時兵力估計50萬,依據:長平之戰秦軍總數55萬,惠文王盡發河東15歲以上男子,可見秦軍已無兵可調,若加上咸陽和關隘守軍,秦軍此時總兵力約60萬,白起亡後,秦軍大敗一次,傷亡投降約20萬,武王時,幾無大戰,至昭王時,肯定恢復了些,但未完全恢復,從昭王時秦軍屢陷四國城池又被迫歸還的情況來看,50萬比較靠譜。3,秦始皇時總兵力約90萬,甲士百萬只是宣傳,參考1可知,秦軍真有百萬就不會用酈山囚徒了,只是不知道你說的中央是什麼意思。

❸ 李信率20萬秦軍滅楚,結果大敗而歸,秦始皇是如何處理李信的



近代歐洲戰爭史上的一件大事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當時的法蘭西帝國為了阻止德意志聯邦的統一,幾乎是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宣戰。我以為我能輕而易舉地打敗普魯士,但開始的時候很少,殺了18萬人,俘虜了44萬人,還“失去”了皇帝拿破崙三世。最後,《凡爾賽和約》這一塊割地賠款,給了統一德國的普魯士一份“開國大禮”。


普法戰爭簡介

法國沒多久就輸掉了很難看的普法戰爭,普魯士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總結:普法戰爭雙方勝敗的原因是:法國雖然常備兵上素質優於普軍的徵召兵,但政治腐敗,戰爭計劃不周,軍隊編制不合理(除近衛軍外,平時無師、軍兩級編制,臨戰才編組);動員、集結緩慢;後勤供應落後,作戰指揮混亂。

❹ 亞歷山大帝國和秦軍誰更猛

難說

因為史料不充分,秦軍的戰斗模式現代人幾乎無法復原,所以完全不了解秦軍的戰術特點、排兵布陣的方法。

而亞歷山大的戰術記載很充分,可以說,亞歷山大是人類歷史上將重騎兵玩的最出色的指揮官。

而亞歷山大大帝的斜線戰術,對於一切沒有碰到過的敵人而言都是極為難對付的。

當然,秦軍的戰鬥力和波斯的輕步兵戰鬥力完全是兩碼事。亞歷山大能夠以一敵十擊敗波斯軍隊,未必能夠擊敗同樣以近戰重步兵為主力的秦軍。【注1】

秦軍要好很多,秦軍的遠程部隊大多是弩兵,對亞歷山大的重騎兵具有恐怖殺傷力。而且秦軍大量裝備重步兵,面對亞歷山大大帝的重騎兵沖鋒時也有一戰之力。

真實的戰爭中,只要指揮官不是儒家文人或者儒家文人的好友如李陵這般,重步兵在與重騎兵正面作戰時是有優勢的。只有儒家文人和儒家文人的好友如李陵這般,才會面對騎兵沖鋒時嚇得崩潰。【注2】

即,如果秦軍布陣時在側翼配備強弩兵以外,配備了精銳的重步兵,那有很大可能擊退、重創亞歷山大率領的重騎兵沖鋒。【注3】

.

唯一的疑問是,秦軍作戰時如何布陣?兩翼的使用是否精妙?

因為中國記載歷史的儒家文人對軍事完全外行以及瞧不起,所以我們根本不知道上述細節,所以也就無法知道,秦軍戰鬥力到底如何。

儒家文人們對於野蠻人充滿崇拜和畏懼、好感,所以他們眼中的精銳軍隊,就是能夠開戰後一擁而上,舉著武器亂砸亂砍不怕死沖鋒。

所以,他們形容的秦軍,也很多都是這種樣子。

但是這與儒家記載以外歷史有些不符。

舉個例子,吳起曾經將秦軍打出翔來,非常瞧不起他那個時代的秦軍。他曾經評價秦軍的戰斗方式即:散陣而斗。

即,吳起時代的秦軍,作戰時確實如儒家文人記載一般,蜂擁而上亂砍亂砸,完全沒有隊列陣型。

問題是,吳起時代的秦軍,是魚腩。

不要說擁有吳起的精銳魏軍,哪怕是被魏國打的幾乎亡國的趙國、韓國,都輕輕鬆鬆的虐當時的秦軍,打的秦軍滿地找牙。

那隻被三晉打的滿地找牙的秦軍,和打的三晉滿地找牙的秦軍,肯定不是一碼事

可以想像,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碰到的是那隻被三晉打的滿地找牙的秦軍,哪怕數量再多,裝備再好,肯定也打不過亞歷山大。

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後來打的三晉乃至六國滿地找牙的秦軍,到底是什麼樣子。

.

【注1】

波斯軍隊規模巨大,但是絕大部分都是以單體弓為主要武器的輕步兵。這種部隊面對亞歷山大的重騎兵沖鋒時真的不堪一擊。

【注2】

經過儒家文人兩千年的宣傳,中國人普遍有騎兵恐懼症。也因此將五千步兵被幾萬游牧騎兵打垮、俘虜的李陵視為絕世名將----畢竟他有個大太監史學家朋友給他吹噓。

事實上,李陵的戰績很糟糕。李陵在面對匈奴騎兵圍攻時,不敢與匈奴騎兵對攻而是只敢不斷用亂箭射退匈奴騎兵的沖鋒。當箭矢用盡後,李陵在僅僅距離邊境10里的地方,不敢列陣與匈奴騎兵近戰而是嚇得潰逃。

要知道,在漢、隋唐甚至宋朝,都經常有中原步兵面對十倍甚至幾十倍游牧騎兵時,列陣近戰擊退、擊敗游牧騎兵的戰例。

【注3】

無論西方還是東方,堅定的重步兵都克制重騎兵。中國缺乏相關的軍事史研究,西方這方面的研究很充分。西方的軍事史學家早就有結論:重騎兵無法擊敗堅定的重步兵。

當然,前提條件是:堅定。

而中國的戰例也有很多,盡管沒有相關的總結和論著。可是單單我知道的戰例就告訴我,只要重步兵堅定,騎兵根本無計可施。相反,堅定的重步兵擊敗幾倍乃至幾十倍的游牧騎兵戰例更是比比皆是。

舉個例子,檀淵之盟中,游牧民族的典範遼軍,就根本不敢和北宋布置在河北的幾個重步兵集團作戰,而只是利用機動力優勢繞過這幾個重步兵集團掠奪民間------要知道,遼軍的兵力遠遠超過這幾個重步兵集群。遼軍最後與北宋議和,也是被北宋的重步兵打怕了。

❺ 長平一戰秦軍已經消滅了趙軍主力,為何近40年後才滅掉趙國,原因在哪

在長平之戰的相持期間,趙王曾經想跟秦國議和,但是被秦王耍了。然後,秦國派人四處宣傳,造成一種秦趙已經議和的假象。當時其他五國害怕秦趙聯手,因此就對「私下已經與秦議和」的趙國沒有進行增援。事後,各國都發現被秦國忽悠了,但是木已成舟,再出兵也來不及了,也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趙國被狂揍。

秦國雖然經歷邯鄲戰役的失敗,但是國力沒有受到多少實際損失。而趙國雖然贏得邯鄲戰役的勝利,但是僅僅獲得數十年的苟延殘喘,長平之戰的40多萬兵力損失,讓趙國短期無法復原。而就在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始皇嬴政在邯鄲出生。在邯鄲之戰的關鍵時刻,嬴政的老爹嬴異人和呂不韋越過邯鄲城牆逃到城外的秦軍大營。秦趙發生決定性的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的時候,秦國的兩代秦王都在趙國的邯鄲城內。

❻ 本來長平一戰,秦軍已經消滅了趙軍主力,為何40年後才滅趙國呢

長平之戰後,趙國又堅持了32年。如果算上公子趙嘉(趙悼襄王之子)建立的代國,那就是38年。在這將近四十年的時間裡面,趙國之所以一直都沒有被秦國滅掉,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秦國元氣大傷,一直都沒有恢復;

第二、魏國意圖重振雄風,主動挑事,攻伐各國,客觀上替趙國擋了槍。

當秦國元氣恢復,魏國又被秦國打殘後,趙國也就被秦國滅掉了。

▼五國伐秦,收復失地▼

❼ 秦朝 故事

奇貨可居
戰國時候,有個大商人呂不韋到趙國的京城邯鄲做生意。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路上他發現一個氣度不凡的年輕人。有人告訴他說:「這個年輕人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名叫異人,正在趙國當人質。」

當時,秦趙兩國經常交戰,趙國有意降低異人的生活標准,弄得他非常貧苦,甚至天冷時連禦寒的衣服都沒有。呂不韋知道這個情況,立刻想到,在異人的身上投資會換來難以計算的利潤。他不禁自言自語說:「此奇貨可居也。」意思是把異人當作珍奇的物品貯藏起來,等候機會,賣個大價錢。
呂不韋回到寓所,問他父親:「種地能獲多少利?」

他父親回答說:「十倍。」

呂不韋又問:「販運珠寶呢?」

他父親又答說:「百倍。」

呂不韋接著問:「那麼把一個失意的人扶植成國君,掌管天下錢財,會獲利多少呢?」

他父親吃驚地搖搖頭,說:「那可沒辦法計算了。」
呂不韋聽了他父親的話,決定做這筆大生意。他首先拿出一大筆錢,買通監視異人的趙國官員,結識了異人。他對異人說:「我想辦法,讓秦國把你贖回去,然後立為太子,那麼,你就是未來的秦國國君。你意下如何?」

異人又驚又喜地說:「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真有那一天,我一定重重報答你。」

呂不韋立即到秦國,用重金賄賂安國君左右的親信,把異人贖回秦國。
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但他最寵愛的華陽夫人卻沒有兒子。呂不韋給華陽夫人送去大量奇珍異寶,讓華陽夫人收異人為嗣子。

秦昭王死後,安國君即位,史稱孝文王,立異人為太子。孝文王在位不久即死去,太子異人即位為王,即庄襄王。

庄襄王非常感激呂不韋擁立之恩,拜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並把河南洛陽一代的十二個縣作為封地,以十萬戶的租稅作為俸祿。庄襄王死後,太子政即位,即秦始皇,稱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權傾天下。

❽ 求張藝謀主導的電影《英雄》的宣傳手法,參考英雄的百科「當年首次採取了許多國產影片從未有過的營銷手法」

分析電影《英雄》營銷的模式

喜愛《英雄》是因為它迎合了觀眾的需求,《英雄》的火爆則得益於其高超市場化的運作。解析《英雄》是為了誕生更多的《英雄》。

上市7天票房進賬1個億,它就是《英雄》。
《英雄》依靠其雄厚的資金支持、領先的市場理念、嫻熟的運作手法,在2002年12月20日甫一上市,就大獲全勝。截至2003年1月7日,票房達19500萬元。
然而,票房只是《英雄》帶來的收入的一部分。實際上,影片早在全球公映之前,製片方就已通過一套系統的操作手法,不僅收回了全部投資,而且還實現了盈利:歐美地區發行權以2000萬美元售出;韓國與日本發行權分別以200萬美元和7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VCD、DVD內地音像版權以1780萬人民幣成交;《英雄》貼片廣告的標價是30秒200萬元。當然,我們不能忽略圖書、郵票等後電影產品和電影衍生產品的開發所帶來的巨額收入。
從財務的角度看,《英雄》無疑是成功的。究其本質,創新性地將營銷觀念導入電影產業和整合性的成熟的市場運作手法,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研究中國電影市場和消費者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引入大片的新鮮過後,國內電影院就風光不在,票房逐年下滑,近年更甚。20年前,中國電影觀眾每年最高接近300億人次,上世紀90年代猛跌至五六億人次。電影市場如此江河日下,原因在於:
1.忽視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任何產品,只有迎合消費者現在和未來潛在的需求才能獲得成功。對於電影「生產者」來說,了解主流觀眾生活形態、觀念和偏好的變化與趨勢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我國電影市場上娛樂片觀眾佔主流,在這個市場上觀眾就是上帝。而中國大多數的導演卻沒把觀眾的需求放在心上,蔑視觀眾的需求,結局只有死路一條。
2.中國電影觀眾的偏好已發生變化。
近5年電影觀眾觀賞情趣的強烈變化表現在越來越向平民化、通俗化、純娛樂性靠攏,輕松的喜劇片和驚險的災難片更被看好。「看電影只是為了娛樂放鬆」,這已是主體觀眾在緊張忙碌工作之餘進影院的主要目的。
3.中國觀眾缺乏電影經驗。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觀眾每3年才去影院1次,這使得觀眾缺少一種看電影的經歷,不知道自己花幾十元的代價去影院觀看是否值得。
4.進口大片票價太高。
比如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在中國的最高票價達到80元,比美國的最高票價還高。在一個消費水平相對低下的市場上價格嚴重扭曲,是引進進口大片反而導致中國電影市場降到冰點的主要原因。
5.盜版光碟、走私影片泛濫,嚴重侵蝕電影的市場肌體。
因盜版的性價比較正版具優勢,從而使電影的票房受損巨大。
6.電視電影頻道的替代作用。
7.缺乏真正權威的、對觀眾的偏好和電影的創作起引導作用的影評。
國內影評人士往往從電影的專業角度來分析電影,很少從觀眾的角度欣賞影片,從而沒有有效地激發觀眾觀看的意願。
8.中國電影從產量上來說不少,但進入市場的並不多,很多影片觀眾根本看不到,有的根本就沒有發行。
9.缺乏營銷意識。
在國營製片廠,一部投資上百萬元的影片,能拿出兩三萬元來宣傳就不錯了。因為缺少營銷意識,缺少一流的營銷人才,致使一些國產電影「鎖在深閨人未知」。面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持續疲軟,眾多優秀的國產影片只能依靠幾乎是惟一的手段??搶占「情人節」、「春節」等黃金檔期來爭奪高額的票房回報,中國電影的無奈由此可見一斑。
精確定位
張藝謀從來就不諱言《英雄》作為一部商業片的定位:「評價《英雄》成敗的關鍵在於票房。」
《英雄》試圖以一種全新的敘事手法和充滿想像力的表現方式,在人們的腦海中占據一塊屬於武俠片最高境界的經典區域,讓人們一旦說到武俠,就自然提起《英雄》。這樣的定位就自然衍生了影片恢弘的氣勢、惟美的畫面、流動的色彩、浪漫的音樂和強大的陣容;就自然衍生了高額的投資和一系列令人窒息的市場推廣動作;就自然衍生了高達40元/人的國產片票價;也就自然衍生了人們心目中堪與《泰坦尼克號》媲美的國產大片形象。
准確的形象定位鎖定了《英雄》的目標受眾是大量的普通觀眾,而不是電影節的評委;註定了《英雄》將成為人們心目中武俠片的經典之作;同時也註定了《英雄》最終要成功。
強大的電影品牌號召力
所謂品牌是指用以識別企業產品,以求有別於競爭者的產品所確定的名稱、術語、符號、設計或這4者的結合。作為一種大眾流行消費產品,在大眾日益依賴品牌消費的今天, 電影必須在市場上打造並運營自己的品牌。《英雄》的品牌經營策略無疑已成為中國電影業的經典之作。
只張藝謀一人,就具有了足夠的票房號召力。更何況800萬美元左右的片酬力邀大腕巨星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甄子丹加盟,再加上杜可風的攝影、譚盾的音樂、程小東的武術、和田惠美的服裝、人物設計、帕爾曼的小提琴、《黑客帝國》特技製作班底為全片製作的將近17分鍾耗資1000萬美元的特技,劇組中的每一個元素都為《英雄》品牌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
品牌的價值不是由企業自己評定,而是存在於消費者心目中、存在於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中。
1.溝通。
《英雄》與觀眾的溝通,是通過放映前大規模的宣傳推廣來完成的。不論是在媒體投入、大型公關活動,還是在售點生動化陳列方面,《英雄》主要的訴求點都在於其班組陣容的強大。它試圖利用導演和明星的品牌號召力來說服觀眾:《英雄》的確能夠以其堪與好萊塢媲美的精良製作,帶給他們一直在武俠片中所尋求、所期待的感官享受,他們在精神上獲得的快感將遠遠超過他們在物質上的付出。
2002年11月28日開始上市的《英雄》記錄片《緣起》,將《英雄》與觀眾之間的溝通推到了極致。這部採用紀實手法,從北京到敦煌,從九寨溝到橫店,歷時3年共1000多個日夜跟蹤拍攝而成的記錄片,刻畫了《英雄》從張藝謀腦海中的一個概念到最終成為一部成熟電影作品的每一個有價值的細節。大面積多渠道地傳播這個記錄片,使觀眾有機會第一次與《英雄》的創作和諸多明星親密接觸,從而強烈地勾起更廣泛的人群對《英雄》產生好奇與期待。
2.體驗。
《情感營銷》的作者說「體驗是企業和顧客交流感官刺激、信息和情感的要點的集合。」電影與有形的產品不同,它給消費者提供的價值就在於一種體驗。
浩盪的秦軍於鐃鼓齊鳴中策馬賓士,英雄的決斗在白發老朽的古琴旁屏氣斂息,燃燒的仇恨伴隨著鬼太鼓低沉的邪氣,茫茫大漠間傳來的是小提琴哀怨的思念;紅色的楓林、綠色的山水、藍色的書房、黃色的沙漠;《英雄》中的人物,淡化成一個英雄的符號,在服裝顏色的變化中肆意潑灑英雄的風情韻致,張曼玉紅衣飄搖中的絕美,李連傑黑衣勁裝中的剛毅,梁朝偉白衣飄飄中的孤絕;棋亭打鬥、黃葉漫天、九寨比劍,所有的這一切都以張藝謀獨特的敘事手法,向觀眾撲面而來。這的確是一部「在色彩中流動」的「視覺的盛宴」。
3.聯想。
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聯想是品牌力內涵的重要構成要素。《英雄》以其精良的製作,成功地成為公眾心目中最高水平武俠片的代名詞。在這個階段,《英雄》品牌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張藝謀和明星品牌的影響力。觀眾開始更熱衷於討論影片的人物、情節、色彩、音樂、畫面、服裝,他們不再通過導演和演員等因素來對影片質量進行評價,而是相對獨立地以自己的「體驗」來進行評價。
《英雄》以自己的優秀經受住了觀眾的考驗。《英雄》在品質上的成功使得《英雄》品牌和導演、明星品牌在市場上交相輝映,一方面有力地提升了導演和眾明星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英雄》品牌的進一步延伸。
整合的營銷傳播
《英雄》的成功,絕非偶然。除自身品質出眾外,其在運作上的整合傳播推廣功不可沒。
1.前期策略。
(1)秘而不宣。該片開拍以來,一直都在極度保密之下進行。其主要人物造型都秘而不宣,這引起了新聞媒體的極大好奇。因此,當《英雄》劇照曝光後,立刻激發了媒體、大眾和眾多商家的第一波關注的熱情。
(2)沖擊奧斯卡。後期製作完成後,《英雄》劇組開始頻頻主動與媒體接觸。於是能否成功入主奧斯卡,又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和心中最大的懸念,更加激起公眾對此片的期待。
(3)提前推出《緣起》。「《英雄》盜不著,就盜記錄片《緣起》。」殊不知,這樣就又落入了《英雄》的「圈套」。《緣起》既是《英雄》的記錄片,更是《英雄》的宣傳片,通過它又掀起了觀眾對《英雄》的新一輪期待。利用人們對影片的好奇,將《緣起》首先推向市場,可謂是宣傳造勢的創新之舉。在《緣起》推出之前,《英雄》漫畫、小說、郵票相繼面世,形成一浪接一浪澎湃之勢。
(4)盜版的宣傳效應。當人們津津樂道於《英雄》與盜版的「明爭暗鬥」時,《英雄》已上了報紙、網站娛樂版的頭條。都知道《英雄》深圳試映要憑身份證方能入場,都知道深圳的盜版商揚言7天內拿到《英雄》盜版,都知道《英雄》的防盜版工作將進行到底,所以都期望知道是否「盜」高一尺,《英雄》「魔」高一丈。
《英雄》在驚心動魄地與盜版的斗爭中成了輿論的焦點。
2.中期策略。
(1)包機首映禮簽約儀式。2002年11月22日,《英雄》製片發行方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了隆重的包機首映禮簽約儀式,現場播放了《英雄》的精彩片段和拍攝花絮。包機首映在中國電影史上是首次出現,《英雄》繼續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2)內地音像版權天價拍賣。2002年11月29日,《英雄》VCD、DVD內地音像版權拍以1780萬元的天價拍賣,創出國內音像製品版權交易最高紀錄。這進一步使人們確認了《英雄》的價值,直接有效地激發了消費者一睹為快的慾望。
(3)媒體廣告的投放。隨著公映期的臨近,《英雄》在媒體上的動作越來越大,全國大部分觀眾都暴露在影片立體轟炸的宣傳攻勢中:除了燈箱、路牌廣告、影院的海報陳列等傳統方式,《英雄》在電視上則以純商業廣告的形式,向世人展示《英雄》的無限風采,先是中央一套、三套、八套,緊接著全國150多家地方電視台以及VCD、DVD、Internet多渠道開展轟炸;與此同時,《英雄》還與多普達手機的廣告捆綁在一起,出現在諸多媒體上。這些廣告中都包含了《英雄》的片名和上映日期。一時間,《英雄》的廣告鋪天蓋地,無處不在。以上媒體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覆蓋了目標受眾,對《英雄》的上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人民大會堂首映禮。在吊足了觀眾和媒體的胃口後,2002年12月14日,《英雄》終於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禮。《英雄》選擇在庄嚴的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一方面是進一步聚焦媒體的關注,將宣傳攻勢推向高潮;另一方面,也是有意突出《英雄》的品質非凡。
雖然首映式後眾多媒體對《英雄》的評論報道不如預期中那麼好,然而諸多爭論及張藝謀等劇組人員頻頻在媒體上接受訪談,使人們越來越確信無疑:《英雄》的確值得一看。這,逐漸鋪墊了《英雄》高潮的到來。
(5)潮起??上海、廣州、香港首映發布會。隨著全國公映日期的臨近,《英雄》的宣傳攻勢高潮迭起。《英雄》把全國市場分為北京、上海、成都、廣州4大片區,分別派專人親臨片區壓陣;斥巨資包機前往上海、廣州和香港參加首映發布會,掀起又一輪新聞狂潮;緊接著,寶馬車隊接機、張藝謀與娛記唇槍舌劍、懸紅400萬元捉拿《英雄》盜版、董建華接見、預售票房高達300萬元……2002年12月的娛樂界,沉浸在一片對《英雄》的期待和歡呼中。
(6)售點布置。當《英雄》終於在全國各地全面上映時,各大影院為營造影院現場氣氛,大都上了大型戶外噴繪、POP掛旗、人型立牌等諸多終端宣傳用品,有的影院甚至張燈結綵大肆宣傳。
3.後期策略: 票房和盜版。
即使《英雄》就此中止了宣傳,其炫目的票房也會將它繼續維持在大眾關注的中心。7天票房突破1億元,20天票房突破2億元,人們已經開始不厭其煩地將《英雄》與創造中國票房記錄的《泰坦尼克號》相比較,中期策略的慣性和巨額票房成為《英雄》最大的宣傳點。
另外,影片公映陡然加大了防盜版的難度。《英雄》盜版和反盜版的斗爭,也將持續保持在媒體的視線之中。
在《英雄》的宣傳策略中,前期的事件營銷和中期一系列的公關活動、廣告宣傳、現場促銷手段可以說是精心策劃、一氣呵成;多渠道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覆蓋了目標群體,一步一步地將觀眾和媒體的期待和熱情推向高潮。
渠道決勝
1.集製片、發行於一體。
《英雄》的製片方即發行方。新畫面公司不僅協助張藝謀完成了影片的製作,還聯合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負責該片的發行。這使《英雄》從出品到包裝策劃再到推向市場的全過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組織上奠定了市場運作成功的基礎。
《英雄》品牌和宣傳的力量,使影片的出品發行方在該片的發行渠道中,始終處於一種強勢的地位,具有了執行其發行策略的指揮權。
2.發行中的平面模式策略。
平面模式策略是指一部影片在一個主要目標市場的某一家影院或少量重點影院舉行首映式,以建立良好口碑,一旦口碑確立,便一次性或分階段擴大發行范圍,進入無數影院,以達到遍地開花、財源廣進的目的。
《英雄》的出品發行方充分利用手中握有的發行渠道控制權,精心選擇了人民大會堂作為首映式的地點,6天之後,開始以北京、廣州、上海為重點向全國鋪開。
這種鋪開並不是不加選擇的。《英雄》的出品發行方憑以往的票房成績及其硬體設施水準為基準對各院線進行篩選,以保證影片的放映質量在觀眾那裡不打折扣。
3.檔期的選擇。
對電影而言,檔期是締造成功票房的關鍵。《英雄》鎖定的目標觀眾群是18~35歲的中青年,這些中青年開放、易於接受外來文化,他們對於「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的重視已經足夠與中國的傳統節日相抗衡。因此,《英雄》將全國公映日期定在2002年12月20日搶占「聖誕」檔期,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已經被節日氣氛所感染的人們。周末、午夜、聖誕、《英雄》,這一切誘惑對於風華正茂的中青年人而言,真是難以抵抗。
《英雄》檔期不僅趕上了「聖誕」,而且將「元旦」也包含在內。《英雄》潛在的觀眾是12~18歲、35~50歲對武術、電影感興趣的人群。在這一「聖誕」兼「賀歲」檔期,很多這些潛在的觀眾受票房和口碑的驅使,走進了影院。
除了在香港與《無間道》撞檔,《英雄》在國內幾乎沒有受到其他同類型影片的狙擊。
4.立體渠道發行策略。
除了傳統的銀幕放映,新興的電影分銷還包括了VCD、DVD、電視、錄像、Internet等渠道。西方成熟的電影播放體系告訴我們,電影應首先在影院播放,然後才可以進入家庭錄像市場,再後是付費電視及有線電視,1年以後才可以開始在公眾電視台播放。追隨這種成熟的播放體系,《英雄》有意控制其VCD、DVD的面市時間,決定在影片上映後1個月?大概是2003年2月5日,才使其進入家庭市場, 這樣既保證票房不受到沖擊,又保證《英雄》與觀眾接觸的連續性。
5.嚴防盜版。
(1)影院內監督。《英雄》深圳上映期間,出品發行方在各個細節上嚴格監督,為此甚至控制電影的放映場次和門票的銷售數量,以保證充足的防範力量,有效地防止了盜錄,
(2)保護拷貝。為嚴防盜版,《英雄》的拷貝在押送過程中使用了20年未見的拷貝箱,鑰匙交由各影院經理親自保管。出品發行方還發表公開聲明稱,假如《英雄》的拷貝被電影院弄丟,將要按照拷貝索賠金額的10倍處罰。另外,為了從內部徹底把盜版堵住,不到最後時刻決不洗印拷貝。每家影院當天放映過《英雄》交接拷貝後得由院線經理簽字。
(3)依靠行政力量。為了打擊盜版,《英雄》還成功聯合了外部力量。國家文化部和掃黃辦首次為一部電影成立了反盜版專案小組;廣東偉佳、飛仕公司投入400萬元作為打擊盜版的基金,並成立了打假小組和律師團。
盡管後來出現了拷貝西安被盜事件,但從整體上來說,《英雄》的防盜版工作還是做得非常成功,有力地保證了影片高額的票房回報。
品牌延伸?後電影產品和衍生產品的開發
電影產業鏈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一是策劃、生產階段;二是宣傳、發行階段;三是影院放映階段;四是後電影產品的開發階段;五是電影衍生產品的開發階段。其中,後電影產品和電影衍生產品是電影自身品牌延伸的產物。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電影業營銷是以「電影」為火車頭,帶領相關產品和產業的綜合開發,這種模式稱之為電影營銷的宇宙系統模式(圖1)。該模式把電影比作太陽,而其他相關產品和產業則是圍繞它運轉的行星。在美國,一部影片狹義上講是賠錢的(指票房低於投資),而在廣義上講則是盈利的(指綜合收入大於投資),這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在我國,對電影的關注點目前大多還集中在票房上,卻忽略了後電影產品和電影衍生產品這兩個重要階段,還沒有進行大眾文化消費市場的組合開發。《英雄》在這個方面,進行了積極而成功的探索。
電影營銷的宇宙系統模式
1.海外發行。
在影片公映之前,《英雄》出品方就已將其在歐美地區、韓國、日本的發行權售出,成功收回了全部投資。
2.貼片廣告。
寶潔、豐田、中國移動等數十個大企業的貼片廣告為《英雄》帶來了超過2000萬元的收入。
3.漫畫。
由香港漫畫大師馬榮成為《英雄》親自執筆編繪的漫畫配合影片同時推出。
4.同名小說。
為了和電影產生互動影響,根據《英雄》改編的同名小說於2002年12月初推出。該書首印數量5萬冊,定價為20元。
5.四人雕塑組像。
在影片上映之前,香港方面已經開始出售《英雄》4人雕塑組像。香港有關電影公司自製的這50套《英雄》4人組合雕塑(梁朝偉、張曼玉、李連傑及章子怡)並非有錢就能買到,它需要憑4張換票證來換,而換票證又隨門票附贈。
6.郵票。
為配合影片《英雄》的宣傳,3000套《英雄》郵票限量發行。不久,限量發行改為敞開供應,以便將《英雄》的熱度持續到放映之後。
7.音像版權。
《英雄》VCD、DVD內地音像版權拍賣以1780萬元的天價成交。
8.游戲。
上海某軟體公司獲得了《英雄》劇組獨家授權,首次把《英雄》的人物造型、道具以及故事情節等搬到網路游戲《遺忘傳說》中。
9.捆綁廣告。
多普達與《英雄》的捆綁廣告大大降低了其宣傳費用,實現了雙贏。
10.續集。
《英雄》的投資方已與張藝謀達成協議,《英雄》順利發行上映後,將於2003年再度斥巨資投拍《英雄》續集。
回顧《英雄》運籌中國電影市場的過程,我們可以體會到,《英雄》的成功已遠遠超過財務方面的贏余而具有了更深遠的意義。對於中國電影產業而言,它打造的「英雄模式」將會為眾多電影機構所借鑒,成為真正實現中國電影商業化運作的轉折點;其成功的後電影產品和衍生產品的開發,將預示著中國「後電影時代」的到來。

❾ 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借論兵話題向當時的國君宣傳了什麼主張

一·荀子為甚麼要寫議兵篇

(一)承襲孔孟思想的傳統∶

孔子和孟子本身對戰爭都有自己的觀點,形成了儒家對戰爭的基本原則,荀子之所以要寫議兵篇也是這個傳統的延續。

1.孔孟反對不仁不義的戰爭∶

孔子認為發動不仁不義的戰爭,終將害人反害己,例如他反對季氏侵伐顓臾,甚至譴責自己的學生冉有說∶

「求!無乃爾是過與?……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論語·季氏》

孔子不但反對不仁不義之戰,對某些國君詢問軍事,孔子還會推拖不知,拒絕討論,例如: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論語—衛靈公篇》(注一)

孟子對諸侯所發動的侵略性的戰爭,也深深的予以譴責,他說∶

「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孟子·盡心篇》

至於那些善戰的人,則指其為民賊,而欲予以定罪∶

「有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大罪也。」《孟子—盡心篇》

「『我能為君約與國,戰必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孟子—告子篇》

對於這些民賊,孟子主張予以懲罰∶

「善戰者服上刑」《孟子—離婁篇》

荀子對不仁不義的戰爭也持反對的態度,貶其兵為盜兵∶

「若夫招勁募選,隆勢詐,尚功利之兵,則勝不勝無常,代翕代張,代存代亡,相為雌雄耳!夫是之謂盜兵,君子不由也。故齊之田單,楚之庄譑,秦之衛鞅,燕之繆蟣,是皆世俗之所謂善用兵者也,是其巧拙強弱則未足以相君也,若其道一也,未及和齊也;掎契司詐,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

對於不以仁義為之,卻能兵強海內,威行諸侯的秦軍,荀子曰:

「秦四世有勝,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末世之兵,未有本統也。」《荀子—議兵篇》

2·孔孟並不反戰

孔孟雖然反對殘暴的戰爭,但是並不反戰,為了保家衛國,弔民伐罪,甚至主張要教戰:例如論語顏淵篇所載,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又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論語—子路篇》

所以孔子主張:「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論語—子路篇》

孔子積極的教戰、備戰是很明顯的,在齊魯夾谷之會,相定公出席,既有文事,又有武備,當機立斷,粉碎了齊君的陰謀,索回失土,使得魯國聲威大振,這是孔子在軍事上小露鋒芒。(注二)他的軍事才能受到學生的肯定而爭相與之,例如:

「子路問孔子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憑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篇》

孔子對戰爭採取慎重的態度(注三)例如論語述而篇所說的「子之所慎∶齋,戰,疾。」但是為了討伐亂臣賊子,孔子甚至還會主動請求發動戰爭,例如在魯哀公十四年,齊國陳恆弒其君王於舒州,孔子齋戒三日而請伐齊,哀公曰:「魯為齊弱久矣,子欲伐之,將若之何?」對曰∶「陳恆弒其君,民不與者半,以魯之眾加齊之半,可克也。」公曰:「告夫三子。」之三子告,固不可,出而語人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由此可見孔子並不是絕對的反戰,像耶穌和釋迦牟尼的處理方式,是不為孔子所贊許的。(注四)如果涉及叛亂、弒君、殘民以逞等事,孔子是力主征討的鷹派人士。

孟子主張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推崇仁義之兵: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衷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孟子—公孫丑上》

雖然是以德服人,還是無法絕對放棄軍事行動,孟子曰∶

「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夷怨,曰『奚為後我?』……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心大悅。」《孟子—公孫丑》

孟子進一步的主張征服那些殘害百姓的國君:

「彼奪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孟子—梁惠王》

以上是孟子對梁惠王說的話。類似這種征討無道之君的言論,孟子也曾私下向齊國的大臣沈同發表,間接的促使齊國和燕國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當輿論界批評孟子勸齊伐燕的時後,孟子趁機闡釋自己的主張,他說他所謂的燕可伐,指的是天吏,而不是齊國,以齊國的狀況去伐燕,類似於以燕伐燕,孟子說∶「何為勸之哉?」(注五)

荀子的學生也曾當面質問荀子說,既然你論兵強調以仁義為本,那麼仁者愛人,義者循理,又何必用兵?荀子回答說:

「非汝所知也,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尋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若時雨之降莫不說喜。是以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紂,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德盛於此,施及四極。」《荀子—議兵篇》

可見荀子也是主張戰爭有其正面的意義,聖王為了愛人,為了循理,運用戰爭正所以成就聖王的仁義之道,及其至也,甚至可以兵不血刃,將盛德施於四極。

(二)正面的提出儒家的軍事哲學

荀子身處戰國時代的晚期,除了七雄爭霸之外,弱小的國家飽受屠戮,所剩無幾。由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西元前二三八年)李園殺春申君,荀子廢居蘭陵之年,向前推八十年,此期間,趙惠文王四年(西元前二九五)趙滅中山。齊閔王三十八年(西元前二八六)齊魏楚伐滅宋,三分其地。楚考烈王十十四年(西元前二四九)楚滅魯。而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元前二五六)赧王卒,秦昭王取西周。這些事實,荀子可能目睹。在這八十年間的十數次較重大的戰役,荀子可能知之甚詳,感受到強烈的震憾。這些戰役如∶齊閔王六年(西元前三一八)趙、韓、魏、楚、燕五國共伐秦,不勝。七年,秦與韓趙戰,斬首八萬。十二年,秦擊楚,斬首八萬。十七年,秦拔韓宜陽,斬首六萬。廿四年,秦擊楚斬首三萬。卅一年,韓魏伐秦,白起敗之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齊襄王四年(西元前二八0)秦擊趙,斬首三萬。十年,秦拔魏四城,斬首四萬。十一年,白起擊魏華陽軍,斬首十五萬。齊王建五年(西元前二六0)白起破趙軍於長平,坑殺四十五萬。總共殺了一一六萬人,其它比較小型的戰役還不計算在內(注六)。戰爭的慘烈已經成為時代推動的重心,荀子不得不正面的面對戰爭,提出解決之道來說服國君。

孔子和孟子雖然不是絕對的反對戰爭,但是孔子和孟子並未提出他們周詳而系統的主張,像論語之中,孔子大都是把它當做施政的一個重要項目,譬如子貢問政,他答以「足食、足兵、民信之之矣。」之類的話,孟子在孟子一書中提到的仁者無敵,軍事上都是用仁政帶過去,像孟子告訴梁惠王∶

「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伐,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孟子—梁惠王》

怎樣才能行王道、仁政,孟子說∶

「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孟子—滕文公》

又曰∶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虌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實行王道、仁政可以無敵於天下,人民用木棍就可以制服秦國、楚國的堅甲利兵,在戰國時代,那個兵連禍結,軍事規模和技術空前發達的時代,孟子的理論誠然崇高偉大,卻有不切實際之虞。(注七)荀子則是先秦儒者中對軍事正面提出理論的人(注八),也可以說是承襲孔孟軍事思想的核心原則,又能彌補其不足而與以創發的人。

二·荀子議兵篇的結構

荀子議兵篇總共分為十段,三大部份。

第一部份是荀子在趙孝成王的面前,和臨武君展開軍事大辯論,結果是荀子大獲全勝,趙孝成王和臨武君都俯首稱善,心悅誠服的受教於荀子。這個部份有五段,大意如下∶

臨武君和荀子分庭抗禮,他所秉持的理論權威是孫吳兵法,強調的重點是(一)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二)兵之所貴者勢利也,所行者變詐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從出;孫吳用之無敵於天下。荀子則答以:(一)凡用兵攻佔之本,在乎壹民。故善撫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二)荀子自謂其所言者為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指臨武君所貴者,乃權謀勢利也;所行,攻奪變詐也;諸侯之事也。荀子在孝成王和臨武君心服口服而誠意請教時,乃告之以王者諸侯強弱存亡之效,安危之勢。順其所請,再告以為將之道,和王者之軍制,使儒家的軍事思想戰勝了兵家的變詐攻伐之道。

第二部份只有一段,是荀子的弟子陳囂對荀子提出質疑,既然荀子的軍事理論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為什麼還要參與戰爭呢?換句話說,也就是問為什麼儒家不放棄戰爭,因為戰爭一爆發,免不了就是殺人與爭奪。荀子則回答說,仁者愛人,因為愛人所以厭惡別人的害人,義者循理,因為循理,所以厭惡別人擾亂理法,所以仁者用兵是為了禁暴除害,不是為了爭奪和殺人。也就是說荀子反對絕對的和平主義。

第三部份有五段,是荀子回答弟子李斯的質疑,秦國四世有勝,兵強海內,威行諸侯,非以仁義為之也,以便從事而已。李斯以國際上的現實為准,舉出秦國為例,質疑荀子的仁義之兵。李斯可以說是一個現實主義者,而荀子堅持道德的理想主義,故當面駁斥李斯的言論,指出秦國雖然四世有勝,卻常常恐怕天下之一合而軋己,是所謂的末世之兵,根本沒有本統,然後剴切曉以大義,讓李斯知道何為王者的兼人之術,肯定禮者才是真正的強國之本,威行之道,由之可以得天下,不由所以隕社稷。從這里我們看出,當後代的學者指責荀子說,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這是不公允的

❿ 在淝水之戰中,前秦軍有八十多萬,但內部矛盾重重,軍心不

你的問題通過成語字典可以獲得相關信息,
背水一戰 是形容淝水之戰的東晉軍隊
一瀉千里 是形容敗軍軍容,可以形容淝水之戰後的前秦軍隊但不適合語句描寫戰前的場景
外強中干 是形容外表強大但是內心虛弱,是徒有虛表,名不副實的意思。在上文中,描寫前秦軍隊就是對外宣傳軍力強盛其實不堪一擊,所以符合句意。
兵不厭詐 是形容打仗的時候要善於用計,也不吻合
所以本題選項為 B
以上資料來源杭州圖書館。

閱讀全文

與秦軍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動手策劃方案 瀏覽:886
設備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13
夏季健身促銷活動 瀏覽:959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
植樹節活動策劃方案PPT模板 瀏覽:781
南京東之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4
網易產品推廣方案 瀏覽:187
黃岡市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