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劉公島宣傳片

劉公島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09-30 05:37:11

⑴ 求威海劉公島講解詞

劉公島博覽園是一處融悠久歷史與豐厚文化於一身,集高新科技與精湛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游覽園區,包括六大展區,十餘處精彩景觀。園內採用高新科技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展示手法,講述了劉公島悠久的歷史與豐厚的文化,其中包括劉公文化、甲午戰爭和英租歷史。
第一展區
第一展區主要採用仿清式建築格局,青瓦灰磚,檐下彩繪雕梁畫柱,檐角屋脊獸頭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建築群,使人彷彿感覺到歷史的深邃與久遠。展廳內採用巨幅彩玉壁畫、東陽木雕等知名工藝,講述了漢末皇子劉民歷盡艱辛飄泊至劉公島的史實,謳歌了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劉公精神。
正殿——海聖殿
正中端坐的兩位老人就是劉公、劉母。劉公島也正是因為這兩位老人而得名。東西兩側是兩組彩玉壁畫,耗材約30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玉石壁畫展。
首先,我們看一下《漢末皇室浩劫圖》。
歷史上每一次改朝換代往往都伴隨著斗爭,這里我要為您介紹的是歷史上一位鮮為人知的皇帝--漢少帝劉辯。公元189年,劉辯承襲了一個動盪不安,搖搖欲墜的漢王室。我們看,壁畫中的這位就是少帝劉辯,這位是他的愛妃唐妃(他們兩位也就是劉公的父親和母親)。
果然,半年之後,漢少帝便遭到了董卓的迫害。董另立少帝年僅九歲的同父異母弟弟劉協為帝,史稱漢獻帝。
為了斬草除根,董卓命親信用鴆酒毒殺少帝,同時命令武士絞殺唐妃,當時的唐妃已身懷六甲。所幸的是唐妃被這名行刑武士所救。隨後被正直官人鄭泰護送到隱居在小龍山的孔子十九世孫孔蔭家中。自此,唐妃與少帝的遺腹子踏上了漂泊之旅。
好,我們接著看《劉公齊魯漂泊圖》。
孔蔭為保護唐妃,離開了自己的棲身之地,帶著家人與化名為碧雲的唐妃開始了漂泊之旅。
途經楊家村,碧雲生下一子,按少帝遺願,取名劉民(這也就是劉公島上盛傳的劉公),時值公元190年。之後,孔蔭一行在楊家村住了下來,一住就是10餘年,在這期間,孔蔭教劉民讀書寫字、采葯行醫,劉民小小年紀已是文武雙全
後來曹操袁紹大戰殃及了楊家村,孔蔭一生繼續逃亡。在逃亡的途中,孔蔭與歹徒搏鬥,身負重傷。為了不連累碧雲母子,他與家人返回了曲阜老家。
此後,碧雲母子二人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天盡頭。他們在當地耕織漁獵,采葯行醫,深受百姓的敬重。
有一年,劉民在出海打魚的時候救下了一個叫嶸燕的落水女孩,嶸燕也就是後來的劉母。劉民的母親病故後,劉民和嶸燕相依為命,感情日深。後來他們輾轉來到了劉公島,在島上墾荒種地,救助過往遇險的船民。每當海上風起浪涌時,人們都會看到有位老人手持火把或堆篝火為船民引航,他們就是這樣不知搭救了多少遇險的船民,於是後人把兩位老人尊為「海聖劉公劉母」,而這座小島也因此得名「劉公島」。
第二展區
您現在已經進入了博覽園的第二展區,這一展區內以威海的民俗文化為主看點,在沿用國內知名工藝為展示手段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引入高科技的展示手法,使您更直觀、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劉公島。
(文化長廊)前面是文化長廊,裡面以線雕工藝為展示手段,再現了古代威海衛、劉公島十三處傳統自然景觀。
(水琴)在我們劉公島博覽園里,不光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更有許多高科技的現代景觀。大家看前面那個巨大的水琴,就是採用高科技手段製作出來的。水琴採用樹脂膠和玻璃鋼為原料,長3米,高4.5米,形如半邊木梳,琴身以飛龍為裝飾,體現了海文化的淵源,昂首的龍頭象徵著海島蒸蒸日上的旅遊事業。水琴噴出來的水柱,便是這把琴的弦,水柱為弦的水琴能彈奏出悅耳動聽的樂曲。有興趣的遊客不妨上前一試。
各位來賓,接下來參觀第二展區的主展區--鯉堂。這一展區有三大展廳,東西兩側展廳內以國內先進的幻影成像技術,再現了劉公島「日島海市」這一自然景觀和「東海龍宮」的神話傳說。而鯨仙殿內則以木雕、甌塑手段展現了在威海民間流傳的「鯨仙子報恩」美麗典故。
第三展區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博覽園的第三展區_甲午文化區。
眼前的中華海壇是甲午戰爭110周年之際建成開放。海壇正前方的石壁上是56條龍石雕巨龍,象徵著中華56個民族一脈相連,團結相親。海壇正中聳立的就是定海神珍。定海神珍意在「鎮海」,寓意希望中華民族的萬裏海疆永遠和平,不再受外來侵略。代表了設計者對祖國未來的美好祝願。
海壇兩側的兩大銅鼎是中國青銅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商代的司母戊方鼎和西周時期的大盂鼎,它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而悠久的歷史文化。
甲午海戰演示館:各位來賓,在中華海壇的下方就是甲午海戰演示館,該館的館名是由前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將軍親筆提寫的。館以北洋艦隊中定遠艦的船艙為整體造型,以北洋水師的興衰,甲午軍魂的悲壯為展示主題,採用高科技展示手法,全方位講述了北洋海軍艱辛的發展歷程,再現甲午戰爭的悲壯慘烈。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參觀甲午海戰演示館。
各位來賓,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甲午海戰演示館的序廳,這里同時也是按照1:1的比例復制的定遠艦的鍋爐艙。定遠艦由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1883年建成,功率6000匹馬力,航速14.5節,裝甲總重為1461噸。在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保衛戰中,它是做為北洋水師旗艦參加戰斗的,1885年2月10日因受重創而自爆。
讓我們一起「走進北洋水師」。
{黃龍旗}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始發展四洋海軍,李鴻章依靠自己在清政府中的特殊地位,逐漸將北洋海軍發展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正規化的海軍部隊。北洋 艦隊組建之前,李鴻章為方便指揮海軍隊伍,於是奏請清政府制訂海軍軍旗。此時北洋水師也終於有了自己的軍旗,這是一面明黃色的旗幟,旗面用黃色羽紗製作,上面綉了一幅藍龍戲珠的圖案,先做成三角形,後為與西方一致改為長方形。軍旗做成後,清政府覺得十分滿意,索性把這面北洋水師的軍旗同時也做為了大清國的國旗。
{北洋海軍章程}1888年,在劉步蟾等的主持下,參照英、德等國的海軍章程,北洋水師開始制訂自己的章程,幾易其稿後,10月3日《北洋海軍章程》正式頒布實施,章程的頒布標志著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北洋海軍成軍時擁有大小艦船25艘,總排水量4萬多噸,官兵4000多人,其勢力雄居亞洲之首,世界第四位。
{戰艦}這里標示的是北洋艦隊的幾艘主要戰艦。定遠艦、鎮遠艦是兩艘鐵甲艦,這兩艘戰艦長94.5米,寬18米,排水量7335噸,是當時亞洲排水量最大的戰艦。
鎮西、鎮東、鎮北、鎮邊、鎮中等5艘炮船是1875至1879年間,李鴻章從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定購的,這些戰船主要是用於守衛港口。因為這種炮船船小炮大,像蚊子一樣身子小而刺很長,人們也稱它們為「蚊炮船」。
「平遠」艦是由福州船政局製造的,「平遠艦」也是第一艘國產的裝甲巡洋艦。
「超勇」和「揚威」是兩艘巡洋艦,也是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製造的。
{航跡}我們再來看一下北洋海軍航跡圖。圖中有三種不同顏色的圖線:
紅色航線是1881年、1885年、1887年間,北洋海軍曾先後三次從英德等國接定遠、致遠等九艘戰艦回國,航程自北大西洋,途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到西太平洋,這條航線也是中國人第一次駕船航行,可以說這次航行是自明朝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航海史上的又一大壯舉。
北洋海軍成軍後曾多次出訪,所到各國都令當地華僑振奮不已。我們看到的這條黃色航線是1886年、1889年、1892年間,北洋海軍多次巡航,訪問朝鮮、日本、俄羅斯海參崴。綠色航線是1890年、1894年間,北洋海軍出訪西貢、新加坡、菲律賓,行抵馬六甲、檳榔嶼、呂宋島等南洋各地。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自東向西,北洋海軍航跡幾乎覆蓋世界各大海域。可見,19世紀末,中國現代化的海軍艦隊曾駛入「藍色文明」。
{學堂}北洋海軍是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全新近代化海防力量,除艦隊本身之外,還擁有與艦隊相適應的軍港基地、軍需供應、通訊、醫院、學堂等後勤保障體系。北洋海軍在創建的同時按需要設立了十多所海軍學堂。並將西方的近代科學納入主課內容,開創了中國教育的一代新風,培養了一批掌握近代海軍科學技術的新型海軍人才。好,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當時一些較有代表性的學堂。
1866年創辦的福州馬尾船政學堂是近代海防運動中誕生的第一所海軍學校。她培養出的不少學員都成為北洋海軍的高級將領和技術骨幹。
威海衛水師堂創辦於1890年,這所學堂因地處北洋海軍基地劉公島上,所以學員在課堂學習之外可兼習槍炮,這一優勢是其他學堂無法相比的。威海衛水師學堂舊址在劉公島西側,這所學堂也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所水師學堂。
這里還介紹了旅順口魚雷學堂、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等學堂。
{訓練}根據北洋海軍章程規定,北洋海軍經常組織艦隊進行軍事訓練,為提高訓練水平,北洋海軍先後從英、法、德等國聘請外教任總教習。這幾組圖示中的陣法就是北洋海軍在訓練中常用的幾種陣法。
{人物}這里就是北洋海軍發展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幾位重要人物:李鴻章、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林泰曾、方伯謙、林永升、薩鎮冰。
{艦隊}北洋海軍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支現代化的海軍隊伍。他的成軍標志著中國海防建設與軍事力量已進入世界領先水平。北洋海軍鼎盛時期擁有大小艦船50餘艘,場景四周就是當時北洋海軍部分主要艦船的照片,從這壯觀的訓練場景足見當年北洋海軍懾人的軍力與齊整的軍威。
這組宏大的場景中央陳列的就是本館為紀念北洋海軍而製作的紀念碑。碑身「龍旗飄揚的艦隊」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正向人們訴說著北洋海軍的鼎盛與輝煌。
場景前方是國內僅有的兩台虛擬空間成像儀,大家站在顯示屏的正前方就可以在空間中欣賞到北洋海軍的一些武器裝備。場景四周是四台多媒體電腦,大家可以通過這些高科技設備全面了解北洋艦隊主要戰艦的詳細情況。
{威海衛防務}基地建設是近代海軍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政府對此也十分重視,經過認真勘察和詳細討論,最終確定旅順口、威海衛、大沽口為北洋海軍三大基地,形成三角防禦體系,橫扼渤海咽喉,內衛京師,外御侵略。這里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威海衛基地的防務。
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與遼東半島的旅順口遙相對峙,素有渤海鎖鑰之稱。北洋海軍成軍後,其指揮機構設在劉公島,島上相繼修建完善了海軍基礎設施,同時開始修築大規模新式海岸炮台群。從防務體系看,甲午戰爭前威海衛的防務設施完備,可謂固若金湯。1891年李鴻章來威海,巡閱海軍後,向清政府奏報說「就渤海門戶論,已有深固不搖之勢」。
{旅順防務}旅順口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旅順基地建設早於威海衛基地,建有亞洲最大的船塢,修築海陸炮台20多座,號稱遠東第一要塞。是北洋海軍艦船的維修保養基地。
{演示廳}北洋海軍是一支盛極一時的海軍部隊,為什麼這樣一支強大的海軍部隊會在短短八個多月的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甲午海戰演示廳,共同來了解一下這段充滿民族創傷的歷史。
甲午海戰演示廳是一處數字化全景式影院,影院前方是一面長18米高5米的大型投影屏,下方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動感平台,您可乘座其上親臨甲午戰爭第一現場。好,就讓我們懷著對甲午志士的懷念與崇敬之情一起觀賞<甲午海魂>。
(尾廳)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32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面積,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海洋是國家的天然屏障,有效地阻擋了外來侵略。然而近代中國的屈辱卻恰恰是從海防的崩潰開始的。有海無防,有防不嚴的中國國門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
甲午戰爭已經成為歷史,而今當我們再次放眼中華海疆,我們看到的是一支現代化武裝的人民海軍隊伍。他們正向世人宣告:中國遼闊的海疆與強大的海防已構築起中華民族新的鋼鐵長城。它巍峨聳立,保衛著偉大的祖國永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登臨海壇,邊走邊講)好,各位來賓,我想參觀完甲午海戰演示館後大家一定都在感嘆,為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為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甲午戰爭的失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中國人海權意識淡薄、海防建設落後,或者說當時的中國有海無防。
而今,在四面環海的甲午故地劉公島上興建中華海壇,意在向世人昭示:中華民族的萬裏海疆固若金湯,保衛著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永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站在海壇上)好,各位來賓,我們現在已經登上了中華海壇。下面我再給您介紹一下海壇上的陳列。大家看海壇正中巍巍聳立的就是定海神珍。拱守在神珍周圍的巨龍代表的是四海龍王。定海神珍的神聖使命在於「鎮海」,它寄託著中華民族亘古以來企盼海上和平的美好祝願:讓中華海疆波平浪靜,讓龍的傳人揚眉吐氣,讓碧波萬頃的大海成為造福炎黃子孫的神聖搖籃。
海壇兩側庄嚴盤踞的是兩尊青銅寶鼎。這尊就是聞名天下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它是我國早期的青銅製品,這尊名叫龍紋五耳鼎,原品是西周時期的,寶鼎形奇紋異,這兩尊青銅寶鼎造型雄渾,氣勢恢弘,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而悠久的歷史文化。
第四展區
好,各位來賓,登上海壇後,我們就來到了劉公島博覽園的第四展區——海島文化區。前面的大型樓閣就是望海樓。望海樓始建於唐代,據記載,公元698年,武則天皇帝要「察巡東隅海疆」,為博得武則天的歡心,登州刺史斥巨資在近海處大造行宮離苑,以備武則天臨幸,其中以劉公島上的望海樓最具特色,當年的望海樓高21米,自建成以來一直是劉公島上的最高建築,所以古人為望海樓之高留下了「音韻傳聞望海樓」的佳句。歷史上劉公島飽經戰亂,明永樂四年(1406年),倭寇公然進犯威海衛,侵佔劉公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但廣大威海軍民毫不畏懼,同心協力,最終大敗倭寇,窮凶極惡的倭寇敗逃之時,氣急敗壞,竟在劉公島上放火焚毀了這一海上名樓。
我們現在看到的望海樓是劉公島管委會為再現歷史,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從一至四層,分別冠以春、夏、秋、冬、福、祿、壽、喜組合廳名(即春福廳、夏祿廳、秋壽廳、冬禧廳)。四廳寓意祥美,有天成人願之意。故有民諺道「登上望海樓,陞官發財不用愁」。樓內還匯集了我國二十多位著名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傑作,新的望海樓不僅以望海觀景取勝,更給人以思想的啟迪與美的品嘗,堪稱藝術寶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藝術的殿堂。
(樓內展品有文字說明)
好了,各位來賓,歷史名樓望海樓我就為您介紹到這里了,借著充滿吉祥寓意的望海樓,祝您春夏秋冬季季平安,福祿壽禧事事如願。
第五展區
英租威海衛歷史博物館:各位來賓,下一展區是博覽園的第五展區——英租文化區。
英租威海衛歷史博物館內採用場景變化與史跡照片相結合的展示手法,帶您重回百年前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威海衛。
各位來賓,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英租威海衛歷史博物館序廳。這里是大型銅雕作品「祖國母親與威海衛」。
甲午戰敗後,威海衛因其特殊的軍事價值被英國租借,這種命運也使威海衛成為聞一多先生筆下的「七子」之一,這里就是《七子之歌》之威海衛,讓我們伴隨著這首著名的詩文,穿越時空隧道,重回百年前的威海衛。
各位來賓,通道的兩側是英租時期威海衛及劉公島的全景圖,接下來參觀的是本館的第一部分—建立在威海衛土地上的國中之國。
1898年5月24日,英軍首次踏上威海衛,並在劉公島黃島炮台下舉行了佔領升旗儀式,這就是當時的歷史照片及場景復原。
在英租威衛的32年裡,英方先後向威海衛派駐了七任行政長官,其中首任文職行政長官駱克哈特是影響最大一位行政長官。這里播放的是駱克哈特工作的一天。這種展示手法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1∶1幻影成像技術。
正華務司署是殖民政府的重要組織機構,這里復原的是正華務司署內開堂審案的情景。
末任行政長官莊士敦是一位非常精通中國文化的西方人士,也是英租威海衛期間較有影響力的一位行政長官,這是庄士敦的官邸。等離子屏中播放的是庄士敦的生平介紹。
威海民眾為抵禦殖民統治,曾多次舉行抗英斗爭,為威海近代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是威海民眾舉行抗英集會的張村慈聖寺。
下面是本館第二部分軍事控制與利用。
英租威海衛後,在這里修建了大量的軍事和療養設施,當時的威海衛被人們稱為英國「遠東艦隊的後花園」。
英租威海衛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五萬多華工從威海衛啟程赴歐參戰,此時的威海衛成為最大的華工輸出地。
下面是本館的第三部分難圓的第二香港夢。
威海衛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旅遊勝地,英租威海衛後,在這里大量開發旅遊資源及配套設施,這就是當時最大的一家西商飯店--國王飯店。這是當時西方人士的主要娛樂和聚居場所。該飯店在日軍戰敗撤離威海衛時,被焚毀了。飯店原址在現威海市區東山賓館一帶。
這里是國王飯店的經營者、也是來威的第一位外商鄧肯.克拉克先生與他的妻子安妮。
對面是1902年英軍在島上修建的中國大陸第一處高爾夫球場,這組場景中的球童是根據牆上的這幅歷史照片復原的。
各位來賓,這邊請。下面進入本館的第四部分歐風東漸與威海近代社會。
錫鑲製品是當時最受西方人喜愛的旅遊紀念品,這就是威海衛最大的一家錫鑲鋪--和成錫鋪。
這里是英租時期威海碼頭商埠區內最繁華的一條街道。
這是位於劉公島上的商貿中心--西摩爾街,街道兩側是外商開設的一些雜貨店。
這一展廳內展示的是英租時期遺留下來的一些瓷器和日用品。
這一展廳內通過大量的歷史照片展示了威海衛當時在城鄉面貌、行旅交通、醫療衛生等方面的狀況。
下面是本館的最後一部分,坎坷歸途。
各位來賓,自威海衛淪落異邦的那一刻起,中國歷屆政權就在為收回威海衛做著不同程度的努力,但回歸之路仍歷盡坎坷。直到1930年10月1日英方才以續租劉公島十年為條件,將威海衛歸還中國。1931年10月1日,國民政府在威海三角花園修建了「收回威海衛紀念塔」,以此記載這段難忘的歷史。各位來賓,英租威衛歷史博物館就為您介紹到這里了。
第六展區
各位來賓,前方就是博覽園第六展區——休閑娛樂區。休閑區內假山瀑布與亭台水榭融為一體,上百種名貴花木遍布其中,使人彷彿置身世外桃源,身心放鬆,其樂陶陶。
好,各位來賓,劉公島博覽園的全部景觀就為您介紹到這兒了,祝您一路順達!

⑵ 李天縱的廣告經歷

1. 為CCTV拍攝「山東威海劉公島旅遊形象宣傳片」,其中出演媽媽角色
2. 廣告「HEBE赫白膠原蛋白精華液」出任主持人角色
3. 廣告由趙忠祥代言的胃白金專題片出任主持人角色.
4. 廣告:紅顏膠囊-出演媽媽角色
5. 廣告「2009牛年五牛金銀幣」中出任主持人角色
6. 廣告「月美舒內衣」中出任主持人角色
7. 廣告「瘦白素泡腳瘦身出任白領角色
8. 廣告「金鑽飛梭美膚系統祛斑儀」出任白領角色
9. 廣告訪談「烏爾善導演創意訪談錄」(繼瘋狂的石頭之後首推創意廣告)出任主持人角色
10. 廣告「諾基亞地圖訓練營」扮演新聞聯播主播
11. 廣告安必信「韻魅」出任白領及身材展示
12. 廣告橡果國際「奧林匹克火炬金條大全套」出任主持人角色
13. 廣告「橡果國際瘦而纖纖」電視購物出任白領角色
14. 廣告「奧運寶寶金玉鎖」北京奧運會藏品 出任主持人
15. 廣告「珍惜生命,關愛乳房,生命絲帶磁療文胸」 形體模特
16. 廣告「2008扭吧扭吧」健身器材 出任形體模特及舞蹈展示
17. 廣告「活骨百分百,鹿骨鈣組合」與程前配合任外景記者角色
18. 廣告「水護士化妝水」出任年輕媽媽角色
19. 廣告「韓國青梅木瓜美女湯」出任辦公室白領
20. 廣告「香妃寶排毒養顏」出任格格角色
21. 廣告「藍梅手機」出任公司白領
22. 廣告「紅桃K生血黃金」出任主持人
23. 廣告:「安必信刮油奇異果果凍」出任白領,家居
24. 廣告:「納吉嘞藏浴鹽」出任藏族女孩
25. 廣告 :「V妙英倫緊致精華乳系列」出任主持人角色
26. 廣告 :「韓國瘦輕美膠囊」出任白領
27. 廣告 :「黃金養血瘦身棗」出任年輕美女

⑶ 劉公島之約片尾曲

———我忘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我在哪面牆上刻下了你的臉,(L 。)一張微笑著的、、、、、、

⑷ 劉公島歷史故事

據出土文物考證,在戰國時,劉公島上就有人居住。舊傳此島為「海上劉氏別業」,故稱劉島或劉家島、劉公島。《元史》稱劉家島,《登州府志》、《文登縣志》、《崇明縣志》或稱劉島,或稱劉家島。一說劉公島又名龍宮島,因島上原有龍宮廟。

①劉公系何時人尚無從考證。舊傳劉公為漢朝皇族一支,東漢末年避戰亂來此島,傳說島上曾有魏黃初碑記。另據島上居民傳說:昔年有南船遇風,漂泊該島,幾瀕於危。島鮮人煙,遇老夫老母劉姓者搭救,並以食饋船上人,老人旋而不見。船人以為神仙,因感其救生之恩,遂為之立廟祭祀,稱劉公廟。

②《威海衛志》記載:島上有劉公、劉母祠,「瓦屋數楹,泥塑雙像」。英國強租期間,迫島上居民外徙,廟宇亦隨移至碼頭區北溝。

(4)劉公島宣傳片擴展閱讀

劉公島,位於中國東部山東半島東端威海灣灣口,島面積3.15平方公里,島岸線長14.95公里。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在國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明、清至解放前諸多海上戰事發生於此,特別是甲午戰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跡。

島上峰巒起伏,其北部海蝕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緩綿延,森林覆蓋率達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譽。

島內人文景觀豐富獨特,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下至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古炮台等甲午戰爭遺址,還有眾多英租時期遺留下來的歐式建築。1985年由封閉的軍事禁區對外開放以後,已經成為知名的風景名勝區。

⑸ 劉公島的景點有哪些

劉公島上人文景觀豐富獨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又有漢代劉公、劉母的動人故事;既有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等大量文物古跡,還有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眾多歐式建築。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累計投資近億元,重點搶修恢復了海軍公所、龍王廟、丁汝昌寓所、東泓炮台、旗頂山炮台、水師學堂等遺跡、遺址。建立了文字、照片記錄檔案,樹立了保護標志,徵集文物和資料數千件,其中濟遠艦前雙主炮堪稱鎮館之寶。劉公島博覽園通過深入挖掘劉公美德、英租42年、甲午戰爭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向遊客展開了一幅幅跌宕起伏、撼人心魄的歷史畫卷,成為人們感悟悲壯歷史、憑吊甲午英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北部海蝕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南部海灘綿延,水清沙潔。聽濤崖、板礓石、五花石等地貌奇特。4000畝森林中,烏桕、龍柏、朴樹等70多鍾林木、50多鍾花草鬱郁蔥蔥,200多頭野生梅花鹿以及70多種鳥獸棲息林中,構成一道立體的、流動的風景。
一、 劉公島景區進島票價格確定為100元/人次,劉公島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及各歷史遺址不再收費。
二、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免費開放。
三、 劉公島景區進島票價格與劉公島博覽園門票價格整合後為138元/人次。
四、其他項目收費:
遊船環島游:50元
環島游覽車:15元
劉公島索道:雙程50元,單程30元

希望能幫到你

⑹ 威海劉公島相關的歷史故事

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頒行詔書,宣稱「開拓萬里之波濤,宣布國威於四方」,志在向海外擴張。1868年明治維新後,近代中日兩國簽訂了第一個條約《中日修好條約》,第一款就說:「嗣後大清國、大日本國信敦和誼,與天壤無窮。即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獲永久安全。」這是一個平等的條約。 然而,在條約待批期間,發生了琉球船民遇害事件。1871年12月,琉球船民因風漂流到台灣,其中 54人被台灣土著(即「原住民」)殺害,其餘由清政府護送回國。當時的琉球是清朝屬國,對此並未提出異議,事件就此平息,日本政府也不知道。第二年日本使者到中國換約,從清政府邸報中看到此事,於是一面向本國報告,一面到總理衙門交涉,試探清政府對琉球、台灣的態度。總理衙門回答說:「二島(指琉球、台灣)俱我屬土,屬土之人相殺,裁決固在於我。何預貴國事,而煩為過問?」這本來說得很好了,偏又畫蛇添足地說:「殺人者皆屬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窮治。」這下叫日本抓住個把柄,拿「化外」二字大作文章,說台灣土著的居住地不是中國領土,借口進攻台灣。 1874年1月,日軍在台灣琅嶠登陸,開始了對台灣的進攻。對日本來說,這次行動相當冒險,不僅當時中日國力懸殊,國際輿論也不支持。戰爭至8月,日軍增至3600人,但仍進攻不利,酷暑疫病,士氣低落。此時日本看到勝算太小,就派了公使大久保利通到北京,爭取體面地結束戰爭。 9月日本公使來華後,先是虛聲恫嚇,後來又表示結束戰爭的「誠意」,說日本出兵台灣費盡財力,中國也不能讓日本軍隊空手而歸,應當支付一些兵費然後日本撤兵,這樣雙方面子上都過得去。清政府覺得在戰爭中處於優勢,以賠錢來結束戰爭說不過去,而又不想為「化外生番」費太多精力,也想息事寧人,就表示可以考慮對在台灣「被害之人」酌情「撫恤」,等於承認了賠款的原則。在10月31日簽訂的《北京專約》中,琉球人遇害寫成了「日本國民遇害」,日軍進攻台灣寫成了「保民義舉」,中國以「撫恤」名義,賠償白銀五十萬。《北京專約》為日本兼並琉球提供了根據,1879年4月,日本佔領琉球,更名沖繩縣。 擺弄完台灣後,又開始擺弄朝鮮。當時的朝鮮仍處於封閉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產力落後,國內政局飄搖,靠清王朝的支持苟安一時。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加強發展在朝鮮的勢力,並通過外交手段,力爭使朝鮮脫離清政府控制,成為「獨立國」。由於沒有足夠的實力作後盾,外交努力並不太成功。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日本借機出兵朝鮮,逼迫朝鮮政府同意日本軍駐扎朝鮮.1884年,日本趁中國忙於中法戰爭之際,駐朝公使竹添策動親日的「開化黨」政變,12月4日一夜間推翻了保守派政權。次日,國王下詔革新政治,建立了開化黨政府。保守派連忙請求中國軍隊支援,於是,袁世凱以保護朝鮮政府為名,率兵二千聲討亂黨,12月6日攻入王宮。竹添寡不敵眾,自焚使館,連夜潛逃。動亂中開化黨首相、大臣及三十多日本人被殺。 日本政府接竹添急報,立即派外務大臣率大批軍隊入朝,清政府也派了欽差大臣帶了陸軍和軍艦到朝鮮。對峙中日本感到軍事准備不足,因此並沒有採取軍事行動,轉而運用外交手段。當時日本不少人主張趁中法戰爭之機迅速發動對華戰爭,但以伊藤博文為首的一派人,考慮到日本國力,特別是軍事力量不足,主張「速節冗費,多建鐵路,趕添海軍」,積蓄力量。 伊藤博文
1885年春,日本派伊藤博文為特派全權大使,到中國談判朝鮮問題。談判中伊藤每每以回國相要挾,後來李鴻章大怒道:「朝鮮事,中國並未辦錯,其錯處全在竹添;若因此決裂,我惟預備打仗耳!」盡管這樣,糾纏多日後簽訂的《天津條約》中,日本仍取得了向朝鮮派兵的權利。 條約簽訂後,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總領朝鮮事務,加緊控制朝鮮。而日本則加強經濟滲透,並且加緊擴軍備戰,等待時機。 以後的九年,表面上風浪不興,但形勢正在悄然變化中…… 日本一直注意著中國。1880年日本參謀本部長山縣有朋向明治天皇進呈的中國軍隊調查報告指出,清政府正在改革軍制,如果仿效歐洲,則平時可徵兵425萬,戰時可達850萬人之多。所以他認為「鄰邦之兵備愈強,則本邦之兵備亦更不可懈」。1890年後,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元,再從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補充造船費用。舉國上下士氣高昂,以趕超中國為奮斗目標,准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在1890年時,北洋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有七艘,共二萬七千多噸;而日本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僅有五艘,共一萬七千多噸。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擴軍計劃,到了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六萬三千名常備兵和二十三萬預備兵的陸軍,和排水量七萬二千噸的海軍,超過了北洋海軍。 而在此期間的清政府,看到經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在一系列的軍事對抗中,已經不像鴉片戰爭時那樣,洋人幾艘炮艦就應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飄飄然。又在與西方各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意識到西方人並無意吞並國土,只是想在貿易上占些便宜而已,於是就更加放鬆了軍備意識。雖然說最近幾年東鄰日本的一些動作,使人隱約感到將來會是個麻煩。 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只,艦齡漸漸老化,與日本新添的戰艦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動遲緩。1891以後,連槍炮彈葯都停止購買了。這倒不是因為軍火工業實現了國產化——錢被慈禧拿去修頤和園了。慈禧太後說:「光緒1875年登基時年幼,我不得不垂簾聽政,到1886年改為「訓政」,1889年「歸政」 。我什麼都不過問了,修修花園養老還不行么?」慈禧與明治天皇相比,對照何其鮮明! 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日本政府同時也誘使清政府派兵,為自己出兵朝鮮製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鮮政府請求後,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兩千五百人分批赴朝,屯駐牙山,並電告駐日公使汪鳳藻,令其根據1885年的《中日天津條約》,知照日本外務省。其時,日本內閣見陰謀得逞,一面派兵入朝,占據漢城附近各戰略要地,一面設立有參謀總長、參謀次長、陸軍大臣、海軍軍令部長等參加的大本營,作為指揮侵略戰爭的最高領導機關。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訓令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得施行認為適當之臨機處分」,授權大鳥挑起釁端,發動侵略戰爭。 當中日兩國向朝鮮出兵時,朝鮮政府已接受東學黨起義軍提出的要求,雙方簽訂休戰和約,起義軍退出全州。朝鮮內戰實際上已經停止,清軍並未與東學黨起義軍交戰。朝鮮政府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請求中國撤兵。葉志超部准備從牙山訂期內渡,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時撤兵。日本雖已失去出兵朝鮮的借口,但仍決心擴大事端,促成中日關系破裂,它不僅拒絕撤兵,反而繼續向朝鮮增派軍隊,並提出所謂共同「改革」朝鮮內政的方案,以達到既使日軍賴在朝鮮不走又能拖住中國軍隊的雙重目的。7月12日,陸奧電令大鳥:「目前有採取斷然處置之必要」,「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開始實際行動」。大鳥接訓令後,於19日和20日連續提出強硬要求,脅迫朝鮮政府廢除中朝通商條約,並驅逐中國軍隊出境。23日,日軍攻佔朝鮮王宮,拘禁國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應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鳥指令大院君宣布廢除中朝兩國間的一切商約,並「授權」日軍驅逐屯駐牙山的清軍。當天,日本不宣而戰,在豐島海面對中國海軍發動突然襲擊,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同時日本陸軍向駐牙山中國軍隊發起進攻,終於挑起了這場侵略戰爭。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時宣戰。甲午戰爭開始。
編輯本段戰爭過程
中日甲午戰爭的整個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這時在清廷內部,以光緒帝為首的主戰派占上風。時年慈禧太後六十歲,她盼望從速結束戰爭,以免耽誤她大辦慶典,因此傾向和議,但迫於清議,一時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階段中,戰爭是在朝鮮半島及海上進行,陸戰主要是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 平壤之戰發生於9月15日,是雙方陸軍首次大規模作戰。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共三十五營,一萬七千人;進攻平壤的日軍有一萬六千多人,雙方兵力旗鼓相當。戰斗在三個戰場同時展開:其一為大同江南岸戰場。晨三時,日軍第九混成旅團在大島義昌少將的指揮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其二為玄武門外戰場。玄武門為日軍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優勢兵力,由立見尚文少將的第十旅團(又稱朔寧支隊)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聯隊(又稱元山支隊)擔任主攻。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登玄武門指揮,激戰中,左寶貴中炮陣亡,其部下三位營官也先後覆滅,午後二時玄武門遂被日軍攻陷。日軍向城內推進,遭到清軍的奮力抵抗,只得退守玄武門。其三為城西南戰場。晨七時,野津道貫親率日本第五師團本隊,從平壤西南用炮火掩護步兵沖鋒,清軍馬隊進行反擊。至中午,野津道貫見難以得手,下令暫停攻擊,退回駐地。此時,軍總統(總指揮)葉志超貪生怕死,於午後四時樹白旗停止抵抗,並下令全軍撤退。六天里,清軍狂奔五百里,於21日渡鴨綠江回國。日軍一路高歌猛進,佔領朝鮮全境。 陋室寒山客增補陸軍部分:1894年7月,中日兩軍在朝鮮開戰。毅軍以分統馬玉昆率五營一隊(約2100人),與淮軍盛字軍以及奉天的奉字練軍、盛字練軍一起,構成了四大軍29營,於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與從牙山退回的葉志超、聶士成部匯合,朝廷命葉志超為駐平壤各軍總統。 日軍分四路圍攻平壤。清軍分兵抗拒,重創日軍第9旅團。日軍中、右兩隊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和西島助義中佐拚命督戰,攻陷了左右兩翼的堡壘。但隨即遭到清軍的步炮協同夾擊,再遭重創。 這一仗,日軍遭受了重大傷亡,據《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公布的數字,「將校以下死者約一百四十名,傷者約二百九十名」。中隊長級大尉軍官被擊斃四名,少尉軍官被擊斃二名。第9混成旅團長大島義昌少將、第21聯隊長西島助義中佐、炮兵第5聯隊第3大隊長永田龜少佐均被擊傷。 清軍雖然戰勝,但不幸的是,平壤北面的牡丹台、玄武門被日軍元山支隊與朔寧支隊聯手攻陷,奉字軍統領左寶貴力戰陣亡。當夜9時,葉志超率軍由平壤倉皇潰退,狂奔500里,逃入中國境內。一路被日軍埋伏邀截,人馬自相踐踏,死者2000餘人,被俘500餘人,傷者無數。 黃海海戰發生於9月17日 ,是中日雙方海軍一次主力決戰。發生於鴨綠江口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附近海面。北洋艦隊參加戰斗軍艦為10艘,日本海軍投入戰斗軍艦則有12艘。中午開戰後,北洋艦隊重創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諸艦,但北洋艦隊中致遠艦亦受重創(管帶鄧世昌)。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終於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 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軍艦,包括其全都精華,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八艘五千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 9月15日上午,北洋艦隊的主力,計軍艦10艘,附屬艦8艘,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 16日凌晨1時,銘軍的十個營共四千人分乘五艘運兵船,向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進發。 16日中午,艦隊抵達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到次日早晨,軍隊全都登陸。 17日上午8時,旗艦定遠上掛出龍旗開始返航。 鄧世昌
11時許,北洋艦隊突然發現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幾簇黑煙,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為日本艦隊。於是立即命令各艦升火、實彈,准備戰斗。 由東鄉平八郎指揮的吉野號率先發現北洋艦隊,發出信號「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 12時20分,日艦逐漸接近北洋艦隊。 中午12時50分,北洋艦隊旗艦定遠首先開炮。 十秒鍾後,鎮遠艦也發出炮彈,緊接著,北洋艦隊各艦一齊發炮轟擊。三分鍾後,日本旗艦松島也開始發炮還擊。剎時間,雙方各艦百炮一齊怒放,硝煙彌漫,海水沸騰。

⑺ 參加劉公島景區體會

國際攝影大賽的采風隊伍就來到了劉公島旅遊碼頭。走進劉公島,身臨其境感受甲午風雲,是今天的重頭戲。

⑻ 劉公島甲午海戰紀念館里的那段電腦復原黃海海戰的視頻誰有,如果有人知道名字也可以告訴我,謝謝!!!

⑼ 劉公島紀念誰

劉公島是紀念甲午海戰期間功不可沒的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

劉公島位於中國東部山東半島東端威海灣灣口,島面積3.15平方公里,島岸線長14.95公里。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在國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明、清至解放前諸多海上戰事發生於此,特別是甲午戰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跡。

島上峰巒起伏,其北部海蝕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緩綿延,森林覆蓋率達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譽。島內人文景觀豐富獨特,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下至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古炮台等甲午戰爭遺址,還有眾多英租時期遺留下來的歐式建築。

(9)劉公島宣傳片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據出土文物考證,在戰國時,劉公島上就有人居住。舊傳此島為「海上劉氏別業」,故稱劉島或劉家島、劉公島。《元史》稱劉家島,《登州府志》、《文登縣志》、《崇明縣志》或稱劉島,或稱劉家島。一說劉公島又名龍宮島,因島上原有龍宮廟。

劉公系何時人尚無從考證。舊傳劉公為漢朝皇族一支,東漢末年避戰亂來此島,傳說島上曾有魏黃初碑記。另據島上居民傳說:昔年有南船遇風,漂泊該島,幾瀕於危。島鮮人煙,遇老夫老母劉姓者搭救,並以食饋船上人,老人旋而不見。船人以為神仙,因感其救生之恩,遂為之立廟祭祀,稱劉公廟。

⑽ 劉公島的景點有哪些

劉公島上人文景觀豐富獨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又有漢代劉公、劉母的動人故事;既有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等大量文物古跡,還有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眾多歐式建築。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累計投資近億元,重點搶修恢復了海軍公所、龍王廟、丁汝昌寓所、東泓炮台、旗頂山炮台、水師學堂等遺跡、遺址。建立了文字、照片記錄檔案,樹立了保護標志,徵集文物和資料數千件,其中濟遠艦前雙主炮堪稱鎮館之寶。劉公島博覽園通過深入挖掘劉公美德、英租42年、甲午戰爭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向遊客展開了一幅幅跌宕起伏、撼人心魄的歷史畫卷,成為人們感悟悲壯歷史、憑吊甲午英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北部海蝕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南部海灘綿延,水清沙潔。聽濤崖、板礓石、五花石等地貌奇特。4000畝森林中,烏桕、龍柏、朴樹等70多鍾林木、50多鍾花草鬱郁蔥蔥,200多頭野生梅花鹿以及70多種鳥獸棲息林中,構成一道立體的、流動的風景。
一、
劉公島景區進島票價格確定為100元/人次,劉公島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及各歷史遺址不再收費。
二、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免費開放。
三、
劉公島景區進島票價格與劉公島博覽園門票價格整合後為138元/人次。
四、其他項目收費:
遊船環島游:50元
環島游覽車:15元
劉公島索道:雙程50元,單程30元
希望能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劉公島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勞務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29
教師隊伍梯次發展培訓方案 瀏覽:768
公司隨手拍攝影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926
公司開年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02
有趣的動手策劃方案 瀏覽:886
設備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13
夏季健身促銷活動 瀏覽:959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