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紫鵲界梯田是哪個地方的旅遊景點簡介
紫鵲界梯田位於中國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西部山區,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她周邊的梯田達8萬畝以上,核心景區有2萬多畝,正在申報吉尼斯記錄。是國家AAAA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2013年5月成為中國首批19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一,是南方稻作文化與苗瑤山地漁獵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文化遺存,其獨特的耕作方式和利用山泉天然的灌溉系統同樣在稻作文化中亦很獨特。
紫鵲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年歷史,起源於先秦、盛於宋明,是中國苗、瑤、侗、漢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勞動結晶,是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志性文化景觀。
Ⅱ 紫鵲界梯田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了嗎
據報道,日前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羅馬總部舉行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組會議對本次申遺的世界多個項目進行了審議,最終中國的紫鵲界梯田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這4個項目的正式授牌儀式預計將於2018年4月在第五次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上舉行,將更好地將中國經驗推廣到世界。
Ⅲ 紫鵲界的其他相關
山的雕刻者———兩千年前苗瑤人 ----新化奉家鎮的古梯田
那麼,到底是誰在湘中創造了這樣偉大的大地藝術?誰是這群山的雕刻者?
在紫鵲界向北京遞交的申報世遺的材料里,有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省政府參事弘征的一篇考證文章———《紫鵲界梯田初墾於秦漢之前考》。他以豐富的史料證明:是兩千年前的苗瑤人開墾了紫鵲界梯田,它比哈尼梯田和龍勝梯田時間更久遠!
最初,在古代被稱作苗瑤的南方少數民族為逃避強族的欺凌深入山林,有一支棲息在新化的紫鵲界及周邊的奉家山一帶。這里群山環繞,30餘座1000多米的山峰是天然屏障,阻隔了外來侵略者的腳步。更令苗瑤人欣喜的是,崇山中的基岩裂隙水非常豐富,哪裡有裂隙,水就從哪裡流出來。於是,他們畲山為田,一鋤一鋤地開墾出一小塊一小塊的梯田,種上水稻,一季一收,倒也能填飽肚子。到大旱之年,竟然比平原地帶收成更高。
然而開墾了這片梯田的苗瑤人,沒有過上更長久的安寧日子,仍然是受到歧視的山民,不斷受到官軍的征伐。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一路逃亡,向西,向南。一支逃到了廣西的龍勝,就在那裡開墾了最早著稱於世的龍勝梯田。湘中的紫鵲界只留下了許多諸如瑤人沖、瑤人峒、瑤人屋場等歷史地名,見證著瑤人的血淚史。
但梯田規模在繼續擴大。到宋元時期,因「天下大亂,此地無憂,天下大旱,此地有收」,大量外地的漢人遷入,一起開田,宋代由朝廷派來招撫的大員所作的《開梅山》的歌里就唱道:「人家迤邐見板屋,火燒磽確多畲田……」迨至明初,紫鵲界梯田開發進入了又一個高潮。隨處是供勞作時休息的茶亭,連海拔1600多米的風車巷絕頂亦建有茶亭,足見當時紫鵲界梯田開發的繁榮興旺景象。
就這樣,苗族、瑤族和漢人歷經千餘年共同完成了這一罕見的人類景觀———神奇的紫鵲界梯田。梯田的守護者———今日紫鵲界人
站在紫鵲界的山巔,凝視那層層如海潮湧動的片片金黃,我想:今天的紫鵲界人是以一種怎樣雕刻時光的心情在守護先人留下的財富?守護著湖南有萬年稻作文化史的一個奇特的標本?
陽春三月,他們就開始蒔弄梯田,除草,修田塍,把一道道田埂整修得像工筆畫一樣精緻,又像國畫一樣飄逸。那梯田窄得容不下牛和犁,他們用板鋤,一鋤鋤地翻轉,再用木耙將田泥整平,平得能讓飛鳥看清自己一掠而過的倩影。把青青的禾苗一蔸一蔸地用手栽到了田裡,再經一個夏天精心的田間管理,蟬聲陣陣催,秋天,稻子熟了。
九月,我到紫鵲界時,小部分早熟的梯田已經在收割了。他們不用打穀機,把四四方方的扮禾桶背到了田裡,就用手拿起一大捆稻子使勁地打下穀粒。打完的穀粒再裝滿籮筐,用人的雙肩挑著,晃晃悠悠地轉過一道又一道田埂,運回山腰或山下的家門。
山外的城裡人看著如一幅畫,山裡的農人才知曉這一季稻子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但紫鵲界人好像並不以為苦,收稻子的時候,他們還要唱起「嗚啊嗚啊」瑤人留下的山歌,好像在進行輕鬆快樂的舞蹈。在紫鵲界,最高最遠的山坡,我也沒見到一塊梯田拋荒。
山外的歲月過去了千年,山裡的光陰卻好像停滯不前。
古老的梅山文化在這里得到最好的傳承。不管男女老少,站在田坎上,山歌張口就來。慶豐收,仍然要佔卦唱儺戲。舞龍,也比別的地方講究,有敬奉天地的香草龍,有祈請五穀豐登的夜遊龍,有小孩戲耍的地滾龍,還有用於喜慶場合的王龍。各種龍的舞法、程序之繁瑣,聽得我一頭霧水,只知千年前的老祖宗是怎麼玩的,他們完全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了。
老祖宗為了防禦野獸或強敵的襲擊,守護好自己辛勤耕種的梯田,把桌凳、鐺耙、木棍都賦予了攻擊性。今天的紫鵲界人勞作之餘,仍不忘把梅山武術發揚光大。太陽高照,在一家院子的空坪上,82歲的羅大爺,把一對鐵尺舞得虎虎生風。一支成立不久的女子武術隊,10來歲的女娃娃,把凳拳、桌拳、梅山拳都表演得像模像樣。
一個個衛星電視接收器,送來了山外世界的精彩,但紫鵲界人仍然愛著自己的日子。
他們早已與這梯田融為一體,誰也離不開誰。這塊土地養育了他們,產出的綠茶、臘肉、豆腐丸子、凍魚、糍粑 、甜酒、魔芋、筍干、蕨菜、苡米、天麻,都是城裡沒有的好東西。他們的勤勞又賦予了梯田以生命,在這土地上種水稻、豆子、紅薯、玉米,使這梯田歷經兩千多年而生機勃勃,青春永駐。
聽說這里的凍魚,鮮得城裡人吃了還想吃,但離了紫鵲界的水,就做不出來。紫鵲界人問我:魚都離不開這里的水,我們能離開這里的山嗎?
是啊,這美的水,美的山,美的田,是紫鵲界獨有的,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守著它,就守著了一份寧靜的田園生活,奉家山人甚至把他們居住的小塊盆地也叫桃花源。
人人嚮往桃花源,他們就住在桃花源,只管怡然自樂,還要想啥呢?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作者:太平洋司令 --發布時間:2005-1-23 21:03:16 --說說梅山文化---綜合轉摘
新化民間文藝,至20世紀90年代已搜集整理作品19597件,其中劇本50個,曲藝41個,民間故事5468篇,歌謠5200首,舞蹈12個,音樂作品725件,美術18件,諺語8056條。民間文藝顯著特點是梅山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成一體。民謠 新化是山歌之鄉。勞動之餘,喜慶節日,婚娶祭喪,梅山人常以歌搖抒發感情,勞動之中常以歌謠助興化疲,長期以來形成獨具特色的新化民歌。其特點是:蠻、野、逗、辣。從內容劃分,可分為歷史歌、勞動歌、儀式歌、生活歌、傳說歌、兒歌等。歷史歌有洞事歌、族歌、宗師歌。《歌本歌》記載了梅山歌謠的起源,《罵歌》表達了梅山人對宋將田紹斌屠殺峒民的聲討。勞動歌有樵歌、獵歌、田歌、秧歌、茶歌、開山歌、拓石歌及各種勞動號子。《資水灘歌》長達600多行,對資水灘多水險及沿岸山川地理、土產山貨、風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動描繪。儀式歌有喜堂歌、喪歌廟堂歌、茶贊、酒贊、神誥和各種儀式歌。時政歌含蓄幽默,詼諧諷辣。如清末民謠:「天上協公打雷公,地上豹子咬老蟲(即老虎);城隍廟里鬼打鬼,世上死人吃活人」,以比喻的手法,形象、深刻地挾擊猖獗的邪惡勢力,以表疾世之憤怨。歌謠中數量最多、最膾炙人口的是被稱為「陶情歌」的情歌。如「神仙下凡實難猜」,詞意吻貼生活,詞調明快暢達,至今仍舊響在新化的原野上。歌詞如下:郎在高上打鳥玩(方言[下同]讀hai--),姐在河邊洗韭菜(讀cui)。哥哥啊,你(讀eng)要韭菜拿幾把, 你要攀花夜(讀ya)里來(讀li),莫穿白衣白褲莫拖鞋, 打只小小鋤頭做如牌。要是哪個看牛伢碰以你, 你只講(讀gang)千丘田裡看水(讀xu)。你要到十字街上買雙草鞋倒穿起, 上排腳印對下走,下排腳印對上來, 我俚兩個行(讀hang)路莫把笑話講,坐一起莫挨攏來, 有心做個無心意,神仙下凡實難猜.
Ⅳ 家鄉的紫鵲界作文600字以上
暑假的一天,在爸爸的提議下,我們一家打算去新化的紫鵲界梯田旅遊。
在去的路上,我問爸爸紫鵲界梯田是個怎樣的地方?它美嗎?爸爸回答:「紫鵲界不僅美而且大,它的面積有八萬余畝,已經有兩千多年,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結晶。」聽了爸爸的話,我更是激動萬分,迫不及待地想馬上飛到紫鵲界。
經過了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到了紫鵲界梯田。這里果然像爸爸說的那樣,雖然他沒有雲南的哈尼梯田那麼美,也沒有廣西的龍勝梯田那麼壯觀,但它也別有一番風味。遠看梯田,他就像一條條銀蛇堆在一起,近看就像一層層台階連綿向上。
我們先來到梯田的「腳」下。這兒是大家的「住宅區」,你可別看這兒人不多,莊稼可多著呢!
往上走兩里路,就到了梯田的「身體」。這兒的梯田非常美,阡陌縱橫,線條流暢,就像一條條銀蛇在爭先恐後地向前蠕動。
梯田的「頭」是最美的。每當黃昏時,天空就會出現美麗壯觀的雲海,彷彿海就在天邊風號浪吼,美麗極了!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馬上就到了回家的時間,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紫鵲界。我心想:什麼時候還能再來欣賞這古代人民的勞動結晶呢?
Ⅳ 紫鵲界梯田風景好不
我是土生土長的紫鵲界人,紫鵲界梯田環境好,交通不是很方便,如果自駕的話也沒問題,在紫鵲界裡面沒有城市裡面的那種喧囂,跟快節奏。如果住上一兩天會讓你全身放鬆。但是因為紫鵲界發展時間不長,沒有很多的配套設施,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值得一看。 最佳旅遊時間:清明節前後,五一,國慶節前後,春節前後。
Ⅵ 紫鵲界的主要景點
紫鵲界及周邊的奉家山一帶,群山環繞,新增紫鵲界360度全觀景台-紫鵲閣,30餘座1000多m高的山峰,連綿起伏,溪水奔流。山頂的綠樹滋潤著梯田,山中的板屋點綴著梯田。由山嶽、梯田、溪流、岩石、道路、板屋等組成一幅優美的田園風光。因山就勢和古樹環抱的木架板屋的民居,組成了紫鵲界「天人合一」的美妙自然景觀。 紫鵲界梯田的自然美,還表現在隨著季節氣候變化而景色不同,使紫鵲界的梯田更加婀娜多姿。春天是陽光下的塊塊水晶,夏天是從天而瀉的彎彎碧玉,秋天是縱橫交錯的片片金黃,冬天是千萬根舞動的白色飄帶。這里是人間樂園,是旅遊的好去處。
Ⅶ 紫鵲界梯田兩天時間旅遊如何安排
紫鵲界梯田環境好,交通不是很方便,如果自駕的話也沒問題,在紫鵲界裡面沒有城市裡面的那種喧囂,跟快節奏。如果住上一兩天會讓你全身放鬆。但是因為紫鵲界發展時間不長,沒有很多的配套設施,不過總體來說還是值得一看。 最佳旅遊時間:清明節前後,五一,國慶節前後,春節前後。
紫鵲界梯田位於中國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西部山區,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她周邊的梯田達8萬畝以上,核心景區有2萬多畝,正在申報吉尼斯記錄。是國家AAAA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2013年5月成為中國首批19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一,是南方稻作文化與苗瑤山地漁獵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文化遺存,其獨特的耕作方式和利用山泉天然的灌溉系統同樣在稻作文化中亦很獨特。
紫鵲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年歷史,起源於先秦、盛於宋明,是中國苗、瑤、侗、漢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勞動結晶,是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融化揉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志性文化景觀。
Ⅷ 紫鵲界的存在問題
梯田,人類最偉大的古老文明工程之一,與金字塔、空中花園、長城等齊名。哈尼人在1000多年前創作的雲南元陽哈尼梯田,由瑤族和壯族在650年前共同創造的廣西龍勝梯田,都已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而新化紫鵲界梯田規模之大、形態之美,不亞於哈尼梯田和龍勝梯田,並且歷史更為悠久,應該是文化品位極高的旅遊產品,但由於認識、研究和宣傳等多方面的原因,旅遊開發程度和水平都很低。
同時,新化紫鵲界梯田基本是處在湖南旅遊文化資源的包圍之中。湘西的民俗資源和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東北部的長沙為歷史文化名城,還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稱的岳陽;東部有韶山毛澤東故居;東南部有有「五嶽獨秀」之稱的南嶽衡山。這些人文底蘊豐富,且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旅遊景區,完全掩蓋了高品位的紫鵲界梯田文化,難以引起充分的關注。 紫鵲界梯田文化旅遊的開發,要在保持現有的環境的基礎上,充分發掘梯田及相關的文化資源,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抓住旅遊的先導性、關聯性、輻射性等綜合性強的特點,實施產業聯動戰略,把旅遊業培植成支柱產業,盡快把梯田文化資源優勢變為農村經濟優勢。這樣,紫鵲界梯田文化保護和發展才能落到實處,也能做大做強梯田文化旅遊產業,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根據紫鵲界梯田文化區獨特民俗風情,以及周邊豐富的瑤族歷史文化,開展多視野的研究,創作出更多地方文化特色的旅遊精品。如相鄰的隆回虎形山神秘的花瑤文化進行文化藝術包裝後,再和其密不可分的梯田稻作農耕文明結合,就能打造出一批旅遊精品。
要把梯田文化作為一個旅遊產業來建設,就要盡快開展包括產品設計、經濟、生產經營、市場管理等梯田文化旅遊產品的相關研究,確定一批事關梯田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在產品開發中,要以加快旅遊城鎮建設為載體,以推進基礎設施改善為重點,堅持論證儲備一批就抓緊實施一批,招商引進一批就抓實升級一批,努力形成以梯田文化為中心,以企業帶動農戶發展旅遊的態勢,使梯田文化產業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紫鵲界梯田文化旅遊產品要形成對遊客強烈的吸引力,必須在展現梯田自然風光的同時,使遊客有體驗和受到教育,以改變單純的觀光模式,形成以原生態為特色的旅遊產品。
1 環境要保持古樸和自然。紫鵲界梯田文化的特點在於森林、梯田、村莊三大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其蘊含的精神實質是感激自然、順應自然、善待自然。「天人合一」才是紫鵲界梯田文化旅遊的魅力之源。所以,保持這里的環境古樸和自然,所有的旅遊產品開發都要以生態和文化環境保護為中心,以實現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2 民俗項目要體現地方特色。旅遊民俗項目的開發,要強調旅遊與民俗娛樂的結合,強調民間民俗文化對遊客的吸引力。要大力引進開發諸如「打蹈」等反映瑤山風情的花瑤舞蹈,「烏哇歌」的花瑤絕唱,挑花的花瑤絕藝,還有源遠流長的武術文化。這些有著獨特生動形象的藝術表現力,能讓遊客在游覽中領略湘中鄉村的蠻荒習俗、苗瑤山嶺的民俗風情等。這些地方特色濃郁的文化應該是旅遊產品開發的重點。
新化的其他民間民俗文化也是十分豐富的,音樂方面有山歌、號子、禮俗歌、宗教歌、有龍缽鑼鼓、八音鑼鼓、開山鑼鼓等;舞蹈方面有風俗舞,如蝴蝶戲梅、彩蓮船、漁翁戲蚌、老漢背妻、踩高蹺等;還有龍舞、獅舞、儺舞、祭祀舞、地花鼓等。都很有地方特色,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對這些地方特色文化要進行整合和包裝,都能打造出極富吸引力的文化旅遊產品,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3 參與和體驗項目要突出綠色環保。體驗和參與是農業旅遊的基本方式,作為以農業景觀為特色的紫鵲界梯田文化旅遊也不例外。農事活動要安排得豐富多彩,使遊客在活動中感受到山民感情的純真,體驗到鄉村的民俗風情,學習到新知識,從而使旅遊過程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收到啟迪智慧,愉悅身心的效果。
梅山文化---綜合轉摘梅山文化范圍並不小,在湖南境內轄(姑且說轄字)新化、冷水江、安化一部份、新邵一部份和漵浦、隆回的小部份地區,在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大系中,也當屬一個異數。湖湘文化博大精深,上溯於楚,楚王自丹陽(今湖北秭歸)出發南征,以湖北襄陽為踞,乘木舟渡長江,沿湘水至長沙安營紮寨,從此開始經營湖湘大地,也播下了湖湘文化的種子。到屈原流放後,更是為湖湘大地添上了神奇的一筆,屈原流浪於湖湘,他順著沅水,入洞庭,溯湘水而來到長沙,並選擇了長沙東北附近的汨羅作為他生命終結之地。屈原生命的最後歷程幾乎是在長沙一帶度過的,他得於瀟湘山水的陶冶與啟發,成為了可與日月爭輝的偉人。他在長沙一帶留下了《離騷》、《九歌》、《漁父》等傑出詩篇。建國初期毛澤東曾對外國友人說:「屈原生活過的地方我相當熟悉,也是我的家鄉么。所以我們對屈原,對他的遭遇和悲劇特別有感受。我們就生活在他流放過的那片土地上,我們是這位天才詩人的後代……」。湖湘文化在中國歷史的前半部分幾乎是沉默的,直至宋朝才得到光大。湖南道州人周敦頤創「心性論」,授業於二陳,福建人胡安國父子創辦嶽麓書院,朱熹張栻開壇聯講於嶽麓書院,至真宗年間,湖湘文化在中華大地上已經形成規模。甚至被看作是湖湘文化的鼎盛時期,張也被當成了湖湘文化之集大成者。LIKN認為:要真說湖湘文化之集大成者,當屬陳寅恪。陳本是江西修水人,但其祖父為湖南巡撫,後被貶而定居湖南,其父陳散源(三立)就一直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陳氏父子自小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聯姻了文化之「江湖」。曾國藩當屬湖湘之翹楚奇才,但他卻自謂是桐城派。其實他是借桐城來拉攏朝人,以期政治上的便利。然而,湖湘文化一直是湘北文化。從湖南的方言語系來看,長沙一帶屬衡陽方言,在北還有澧州(今常德),湘中一帶分屬古潭州和寶慶。湘西一帶的黔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體。除長沙附近和衡陽一帶受正統的湖湘文化影響較深外,各地有各自的地方文化。就湘中的今婁底地區五縣市區中,雙峰當屬正統湖湘,新化、冷水江(冷水江曾是新化一鎮)和新化周邊一些縣市的部份地區就是本文標題中所要說的梅山文化。漣源和婁底是邊緣文化區。古梅山分十峒,後又演變為上中下三峒,在梅山這座花果山中,一峒就相當於一省。上峒梅山在新化縣及冷水江一帶,故今新化縣城稱為上梅鎮。中峒梅山在新化白溪鎮、琅塘和安化的坪口一帶,下峒梅山在安化境內(今安化梅城)。梅山王國分峒而治,幾個民族雜居於此,創造了自己的古文明,尚武(王爺山的打(武功--新化人俗稱有打--名揚四海),酋長式管理,以蠻著稱,極具反抗情緒,人人都似今之教官之類的憤青。但少教化,常做亂朝廷,幾乎可與廣西桂平洪楊媲美。後王化之,歸順朝廷(LIKN認為:梅山人造反當和水滸一樣,其目的或許是為了招安),至明朝,新化洋溪人鄒延望(太子府少卿)因受閹黨排軋,卷著鋪蓋回鄉辦學,使古梅文化接受了正統湖湘的洗禮,但對於梅山文化根深蒂固的梅山蠻人,就如西方傳教士之來中土,焉能改湯換葯。不過冰雪聰明的梅山人早就懂得了取其精華舍其糟粕,欣然接受了外來文化中的禮教。從此,梅山人蠻也蠻得有禮,就如今天吃新化拿手菜「三道碗」一樣,火辣辣的有味。說到梅山文化,當點幾個人物,因LIKN祖籍河南鞏義(杜子美之故鄉),對古梅山的那些精英不甚了解,單說近代,陳天華、成仿吾、方鼎英、譚人鳳、張干、袁六吉(後二者為毛澤東老師)……甚至五四運動第一個爬是曹宅開門放火的匡互生同學,各位看官,你們難道不說梅山人蠻得可愛嗎?當然,是紀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還值得一提的就是跳進冰窟窿里捨生救人的羅盛教。
Ⅸ 紫鵲界梯田梅山龍宮風景名勝區的介紹
紫鵲界梯田梅山龍宮風景名勝區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唯一以梯田文化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是湖南省稻作文化、梯耕文化的標志性遺存,位於湖南省新化縣境內,是第六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Ⅹ 在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紫鵲界拍攝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你是說《最美的微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