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寶藏》第三季舞美宣傳片上線,這檔節目的意義你知道是什麼嗎
本季《國家寶藏》中,故宮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蘇州博物館、西藏布達拉宮、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孔子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安陽殷墟博物館等9座歷史文化遺產的27件國寶將陸續登上熒幕,嶄露風采。
第三季視角更加寬闊,運用古人智慧觀宇宙,看星河燦爛而浩瀚。聽志士先賢演義這厚重人文,繪歷史之浩盪偉岸,敘中華泱泱五千年之文明,表中國煌煌傳世之文脈!
神州大地如此壯麗,古今英傑鑄就萬千傳奇,怎能不令後人相以為敬,如何能抑制、這澎湃的贊嘆之情!《國家寶藏》讓你領略文物之美,講述文物的前世今生;帶你重溫人文典藏,感受古今從未拋棄的志士情懷!
2. 張藝某導演的電影有那幾部
1984:《一個和八個》 攝影 1984:《黃土地》 攝影 1986:《大閱兵》 攝影 1987:《老井》 主演 1987:《紅高粱》 導演 1989:《古今大戰秦俑情》主演 1989:《代號"美洲豹"》 導演(與楊鳳良合作) 1990:《菊豆》 導演(與楊鳳良合作) 1991:《大紅燈籠高高掛》 導演 1992:《秋菊打官司》 導演 1994:《活著》 導演 1995:《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導演 1996:《有話好好說》 導演 1997:《圖蘭多》(歌劇/義大利佛羅倫薩節日歌劇院) 導演 1998: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多》(中國紫禁城太廟) 1998:《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 1999:《我的父親母親》 導演 2000:《幸福時光》 導演 2001: 大型三幕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 編劇 導演 藝術總監 2001: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宣傳片《新北京,新奧運》 總導演 2002:《英雄》 導演 2002: 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宣傳片 總導演 2003: 韓國世界盃體育場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多》 導演 2003: 北京奧運會會徽發布儀式及會徽宣傳片《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總導演 2004:《十面埋伏》 導演 2004: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桂林)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5:《千里走單騎》 導演 2006: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麗江》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導演 2006: 美國大都會原創歌劇《秦始皇》 導演 2007: 北京奧運會火炬及火炬接力宣傳片 導演 2007: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西湖》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8: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3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開閉幕式 總導演[14] 2009: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海南島》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9:《三槍拍案驚奇》籌拍,將於5月底,6月初開機 導演參考 http://ke..com/view/3706.html?wtp=tt
希望採納
3. 人物專題片解說詞之蘇軾
首先說明一下,在中國所有的文人中我最尊敬的就是蘇軾。
評價:分兩方面來說。
一、文學造詣:蘇軾是整個宋朝在文學上成就最高的人,其在詩詞字畫方面都有極深的造詣,堪與李白媲美。
二、仕途生涯:蘇軾的仕途可謂大起大落,一生幾經波折。早年經科舉拜官,深受當時大文豪歐陽修及皇帝的賞識,也因此他也曾做過一些大官。但因其文人的天真不諳官道,指使滿朝文武不論是激進派還是保守派多對起心存芥蒂,甚至不懷好意,後來的烏台詩案就是很好的證明。
呵呵,我就知道這么多了,有興趣的話來我的空間做客吧http://hi..com/mpc132
4. 張藝謀一共導演過多少部電影
由張藝謀自己導演的電影有 20 部!
1984:《一個和八個》 攝影
1984:《黃土地》 攝影
1986:《大閱兵》 攝影
1987:《老井》 主演
1987:《紅高粱》 導演
1989:《古今大戰秦俑情》主演
1989:《代號美洲豹》 導演(與楊鳳良合作)
1990:《菊豆》 導演
1991:《大紅燈籠高高掛》 導演
1992:《秋菊打官司》 導演
1994:《活著》 導演
1995:《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導演
1996:《有話好好說》 導演
1996: 受邀參與電影《盧米埃與四十大導》(本片是為紀念「現代電影之父」奧古斯都·盧米埃與路易斯·盧米埃兄弟而拍攝) 導演/演員
1997:《圖蘭朵》(歌劇/義大利佛羅倫薩節日歌劇院) 導演
1998: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朵》(中國紫禁城太廟) 導演
張藝謀1998:《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
1999:《我的父親母親》 導演
2000:《大宅門》 客串(飾李蓮英)
2000:《幸福時光》 導演
2001: 大型三幕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 編劇 導演 藝術總監
2001: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宣傳片《新北京,新奧運》 總導演
2002:《英雄》 導演
2002: 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宣傳片 總導演
2003: 韓國世界盃體育場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朵》 導演
2003: 北京奧運會會徽發布儀式及會徽宣傳片《中國印象·舞動的北京》 總導演
2003: 成都城市形象宣傳片(表達的主題是「成都市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2004:《十面埋伏》 導演
2004: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桂林)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5:《千里走單騎》 導演
2005: 法國聖丹尼斯的法蘭西體育場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朵》 導演
2006: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麗江》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導演
張藝謀2006: 美國大都會原創歌劇《秦始皇》 導演
2007: 北京奧運會火炬及火炬接力宣傳片 導演
2007: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西湖》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7: 戛吶電影節60周年紀念短片集——《每人一部電影》之《看電影》 導演
2008: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3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開閉幕式 總導演
2009: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海南島》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9: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聯歡晚會 總導演
2009: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朵》( 國家體育場「鳥巢」)導演
2009:《三槍拍案驚奇》 導演
2010: 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 總導演
2010:《山楂樹之戀》 導演
2011:《金陵十三釵》 導演
5. 有書法名家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嗎
2003年4月,上海博物館的全體工作人員都在期盼和等待著,他們甚至有些焦灼和激動,因為他們將要迎接的是一件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藝術瑰寶。
其實,這件令人牽掛不舍的稀世之寶僅僅是幾卷薄薄的紙,紙上也僅僅是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中國文字,這就是聞名於世的《淳化閣帖》。《淳化閣帖》是北宋淳化三年「奉旨」刻制的集帖。它將歷代宮藏的書法作品,特別是 「書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法帖,集中鐫刻,拓印成集。
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的創立,最初都是為了記錄語言。但是,縱觀大千世界,在流傳下來的這么多種文字當中惟有漢字兼具了實用和審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獨具魅力的書法藝術,這其中除了歷代書家們的筆墨功夫外,和漢字本身的特點是否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呢?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國青銅器就已經進入了高度發達的時期。幾乎是在青銅器產生的同時,一種兼有紀實和裝飾作用的文字出現在了鍾鼎之上。這種青銅鍾鼎之上的文字,被後人稱為「鍾鼎文」。古人把青銅稱作「金」,因此這種文字又被稱為「金文」。
清代書法家李瑞清曾說:「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認為臨摹毛公鼎銘文字體,是學習書法必不可缺的一課。
鍾鼎文已經非常久遠了,但是它依然算不上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這些線條後來被證實是中國可以辨識的最為古老的文字體系。由於這種文字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之上的,後人便把它稱作「甲骨文」。
公元前 221 年,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剿滅了六國,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第一次統一了中國。當時秦國通用的文字書體有八種之多,秦始皇下令「書同文」,要求在全國使用統一的文字。丞相李斯在大篆的基礎之上刪繁就簡,制定出一種比大篆更加簡潔規范的文字,這就是小篆。秦始皇把小篆定為標准字體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李斯也因此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姓名的書法家。
沿著古中國文字的發展脈絡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傳統書法的體例被依次劃分為真草隸篆,其中的篆書就包括大篆和小篆兩種書體。既然作為漢文字源頭的甲骨文和鍾鼎文都被劃屬大篆書體的范疇之內。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由此推斷,得出這樣的結論呢:那些刻在甲骨和鍾鼎上的文字正是中國書法的開山之作。或者說,中國書法的產生就是伴隨著古代文字的產生而同步出現的呢?
中國畫研究院理論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這是一個歷史上一個有爭論的問題,它的爭論就在於字體與書體是一回事,還是不是一回事。比如郭沫若曾經說過,在這個秦朝的時候,有秦朝的鍾王顏柳,在戰國的時候有戰國時候的鍾王顏柳,他說在甲骨的時候甚至也有甲骨時期的鍾王顏柳。那就是說不同時期就有不同的書寫家,或鍥刻家,那他是把書體和字體合一的一個觀點。但我認為呢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書體與字體是一回事,因為書法它是一個寄生的藝術,沒有漢字這個母體沒有書法的藝術。」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與書法系主任秦永龍:「作為一般的符號,它是不強調太多的變化,不強調構型里頭或者是筆畫里頭有沒有生命,我們就是說可以把它理解為文字的符號是一種無機的,一種機械的拼合,就像我們馬路上看見的交通符號一樣。那麼,作為在這個機械拼合的無機的文字元號的上面進行加工,它才能升華出我們今天講的真正的書法藝術。所以書法藝術是寫字,但是不能反過來說寫字就是書法藝術。」
盡管存在著種種不同的觀點,但是不可否認:在中國書法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甲骨文、鍾鼎文是邁出的第一步,當之無愧地是中國書法長河的「三江之源」。
在秦朝通行小篆的同時,隸書在社會下層悄然而生。到了漢代,隸書取代了小篆,上升為主要通行字體。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史上一次重大的變革,它使漢字告別了已經使用三千多年的古文字,徹底擺脫了古文字那種象形的特點,所以漢代人稱隸書為「今文」。
到了漢代末期,隸書向正書、行書、草書三個不同的方向演變,形成了中國書法最主要的三種書體,這就是文字史也就是書法史上著名的「隸變」。
如果說漢字自身的逐漸演變為中國書法展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那麼書法工具的逐步完善無疑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清代的劉熙載在他的《藝概·書概》中這樣寫到:「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一管柔毫、一張宣紙,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萬別地體現在筆下的點線之中。以最簡單的工具,直接的把握物我之真,萬象之美。「天地萬物之變動,可喜可愕,一寓於書」。原來,書法藝術和書寫者的人格性情就是這樣緊鑲密嵌地成為渾圓的一體——藝術成為人的具體意義和生動展示,人格性情成為藝術的最終目的和內在靈魂。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要尋找的答案。
帶著這樣的思索,讓我們重新回到浩瀚的書法歷史中去求證、去發現那沉寂千年的墨跡紙張背後 靈動著的一副副鮮活的生命形象吧。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歷的三月初三,人們都要到郊外的水邊踏青郊遊,以消災避禍。他們把這種活動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約了一些文人朋友共四十一位,到蘭亭溪邊飲酒游戲,即興賦詩。大家把這些詩作匯集起來,公推王羲之為詩集作一篇序文。《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敘寫了蘭亭雅集的盛況,抒發人生的種種感慨,文筆雋爽流暢,灑脫無拘。而王羲之的書作將晉人的精神風貌和氣質神韻抒發得淋漓盡致。恐怕連王羲之也沒有料到,他即興寫下的這篇《蘭亭序》竟然得以「天下第一行書」而風流千古。
王羲之所代表的魏晉書法以灑脫飄逸的風採得到了人們的喜愛,而唐代書法則以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面貌征服了後世。
草書是最為簡便快捷的一種書體,它只保留了漢字的梗概,書寫起來草率急就。草書到了唐代的張旭手裡,猶嫌草得不夠,於是就創立了狂草。狂草最為肆意放縱,草到了極致。張旭的草書驀地而來、飄然而去,令人眼花繚亂的飛騰作勢,心手兩忘地抒發心中的激昂慷慨,展示了他傲視一切的胸襟。詩聖杜甫寫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下筆落紙如雲煙」。三杯酒下肚,在王公大臣面前脫帽露頂,用這種不拘禮法的狂態來面對生活,用這種微醺的狂態來創作草書,自然會使人聯想到大詩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那種張揚個性。
談到唐代書法,還有一位對後世書法影響極為深遠的書家,他叫顏真卿。顏真卿的家族一門顯儒,詩禮傳家。作為儒家經典著作的《顏氏家訓》就是出自顏真卿的祖上一代名儒顏之推。顏真卿中年的時候遇上了「安史之亂」,在河北二十四郡俱已淪陷,大唐江山岌岌可危之際,平原太守顏真卿率先起兵,舉起討逆大旗,在「安史之亂」中,顏真卿一家有三十多個親屬在戰亂中殉國,其中他的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和堂侄顏季明的犧牲最為壯烈。
安史之亂平定之後,顏真卿滿懷悲傷地設酒祭奠死難的親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寫下了那片震爍古今的《祭侄稿》。顏真卿用噴涌而出的激情,把原本一篇普普通通的祭奠文字寫得這樣奇崛雄健、浩氣充塞,達到了超神入聖的境界,以至《祭侄稿》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顏真卿忠義節烈,捨生取義,他的書法也一如忠臣烈士,廟堂之氣十足。書法本身是極具象徵性的,看到顏體楷書,自然使人聯想到中國歷史上象顏真卿這一類的忠臣良將。後人評價說顏體楷書正像「關羽坐帳,正氣逼人」。國人的視覺聯想竟是如此豐富,居然把方塊字和人物的形象聯系起來。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關羽,之所以能與孔夫子並稱為「文武二聖」。就是因為在關羽身上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孟子說: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來,在孔孟儒學思想的影響下,形成了崇尚忠臣義士、道義節操的傳統文化。關羽是忠義楷模、仁勇化身,這和顏真卿的滿門忠烈、捨生取義是一脈相承的。顏真卿堂堂正正的楷書和關公那種威武不能屈的意象疊加起來,儒家學說的倫理道德就這樣在一個個的方塊字上顯現出來了。
這是黃道周在獄中寫下的詩卷,字里行間那一橫一豎可以看出他在書寫時的心境竟是如此的坦然從容,他一筆不苟地寫著,看不出絲毫的膽怯和慌亂,人們從詩卷墨跡中感受到的只是凜然氣節和心靈震撼。臨刑前,黃道周破指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
無論是官居宰輔還是長為布衣,無論是豪壯奇崛還是脂膩粉漬,只要是中國傳統文人,手中都握著這幅筆墨,筆墨間流淌的不僅僅是百折千回形態各異的中國文字,更體現了一種千百年來磨礪而成的文人性格以及生命狀態。中國書法的走向一直受到傳統文化和社會思潮的影響,而決定中國書法基本風貌的首先是儒家思想。「書以明道」,這個「道」就是儒家學說中的倫理規范。
明代著名思想家、書法家傅山 作詩告誡他的子孫,「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未習魯公書,先觀魯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他提出的「作字先作人」的觀點,就是說如果背離了周禮儒學,那麼做人就是立不住腳的,這樣的人寫出字來也必然流露出一種「小人之態」,而這種低俗僅僅靠筆墨技巧是無法補救的。傅山告訴他的孩子們,在學習顏真卿書法之前,必須首先觀看顏真卿是怎麼說和怎麼做的,就是要先學習顏真卿的做人。只要胸中有顏真卿那樣的浩然正氣,一管小小的羊毫也足以「氣吞強虜」。
那麼我覺得所以古代書法的那種精神性,最感染人的就是書寫者的那個精神性,在作品裡所流露出來的那種激動人心、感人至深,讓人千古人同此心的那種東西他們抓住了,我以為那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靈魂,那是中國書法藝術最動人的因素。
書法藝術幾乎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生命形式的例子不勝枚舉。紙硯筆墨、梅蘭竹菊裝點起來的生活環境也成為文人書家們追求高潔意境的榮耀象徵。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在他的《陋室銘》中就曾用這樣的詩句來描述理想中的文人生活:「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以陋室的清貧的情境來反襯文人們所追求的精神家園的富貴高雅。正所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說到鴻儒,宋代的大文豪蘇軾自然是當之無愧,這位廣學博才的大書法家談及學識修養和書法的對應關系時,這樣說到,「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書家如果學識淺薄、見識狹隘、學問不足,其書法是不可能達到盡妙程度的。蘇軾本人就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富有浪漫個性和學問文章之氣的書法家,他詩詞文賦、書畫音律無所不精。他的書法既有陽剛之美,又有書卷之氣。蘇軾廣博的學識造就了他那種氣吞萬里的胸襟氣度。觀蘇軾書法,就不由使人聯想到他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恢弘與豪邁。
書法藝術發展到了今天,它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幅幅令我們無限追思和景仰的筆墨寶卷,更重要的是留給了我們一筆沉澱千年的思想和精神財富。站在它的面前,我們應該感到無限的欣慰和幸福,因為每當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我們都可以隨時去瞻仰去體會那份古樸優雅和那份博大深邃。
無論是勤學苦練的求索,還是心手兩忘的抒懷,無論是浪情恣肆的狂放,還是溫文爾雅的內斂。中國書法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已經經過漫長的積淀代代相傳,浸透在了民族久遠的血液之中。透過那變幻萬千的點線形式,我們似乎看到了那種沉浸於筆底,洋溢於案頭的生命存在。書法藝術伴隨著中華文明史的發展走過了漫長的歷程,書法創作成為書家心靈世界的展現,傳統文人們自覺地將書法納入「正人心」的軌道,書法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養、人格完善的過程。雖然作為實用性書寫工具的毛筆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作為中國藝術瑰寶的書法卻保留了下來,它那獨具的神韻、百讀不厭的氣質,至今依然令人傾倒、令人陶醉。千年書法的歷史不僅僅是這獨一無二的藝術形態的流傳史,伴隨著文人們的筆墨紙硯流淌千年的毫無疑問應該是那千古不變的翰墨精神。
6. 在宣傳片中,要介紹重慶籍的文化名人。請從下列備選的重慶籍文化名人中選擇一位,寫出他最突出的生平事跡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紅學」理論家。四川萬縣(現重慶萬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是「漢園三詩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畫夢錄》(成名作),詩集《預言》,紅樓夢的研究也頗有建樹
軼事典故
何其芳改名 現代著名詩人和文學理論家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國文老師將「
何其芳
永」改為「其」,成為何其芳。這一字之改,使名字大放光彩,由一個十分俗氣的名字,變成一個內涵雋永的美名。將「永」改為「其」名字起了兩大變化:一是變九、名分檔為連姓取名,擴大了名字的容量,豐富了名字的內涵;二是變三個實詞為兩實一虛,虛實相生,使名字充滿了生機,跳盪著情感,升騰著熱浪,具有感人的力量。何其芳-----多麼芬芳,多麼美好,多麼令人陶醉啊!名字散發著詩意,洋溢著浪漫情懷,真是不可多得的佳名。何其芳不負重望,後來成為著名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使「名副其實」,美名遠播。
何其芳是一個要求嚴格的詩人,講求藝術的完美。他不斷探索、追求、融化古今中外詩歌表現手法中,結合自己的個性、氣質,形成了富有藝術魅力的獨特詩風。正如方敬所說:「他的詩絕不屬於任何中外詩派。他就是他自己,他的詩是他自己心靈的聲音,他的詩是他生命的樹上自己生長出來的綠葉。
7. 新電視劇《古今大戰秦俑情》片頭曲(安以軒,杜淳主演)宣傳視頻 唱的是什麼歌
《焚心以火》
《穿越時空遇見你》
8. 需要一個視屏 視屏要關於世界(包括中國)從古至今的文明道德禮儀一類的
真個沒有
9. 有哪些宣傳片讓你感到震撼
魔道祖師的宣傳片是讓我看起來最震撼的,我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就強烈內的感容受到了屬於線下區裡面才有的特效,他給我的視覺帶來了強烈的沖擊。
最主要的就是主角在演技上之間的變化,晨曦是一個簡單歡樂的少年,到後來慢慢的都在進行變化因為被各大世家所摧殘,就不得不積蓄起自己的力量變成一個黑化的狀態,演繹的過程就是特別的清晰,帶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觸。
10. 張藝謀所有的電影
電影界有很多著名的導演,比如說張藝謀,馮小剛和陳凱歌等等,他們雖然都是第五代導演,可是比起那些前輩他們也毫不遜色,在這些導演的領導之下自然是創作了許多作品,並且還在國內外贏得了許多獎項為我國掙得了不少的榮譽也讓世界真正的認識到了中國電影的獨特魅力。
知名的導演
後來姜文也繼續拍攝了許多作品,而隨著大家對作品認可度的提升,姜文也讓每個人都認為他已經成為了高質量電影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