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涅槃重生是成語嗎
是成語
涅槃重生
佛教從「緣起論」出發,揭示人空法空,一切皆空。但是如果什麼都「空」掉了,目標,理想和皈依。為了防止這一點,佛教又提出,有一種一空寂為特點的實體是不一因緣,獨立自主,永恆存在的,他就是「涅槃」。佛教肯定涅槃境界的存在,這是否於其「一切皆空」的世界觀相矛盾?答案是否定的。佛教講「一切皆空」,是針對因緣而生的「有為法」而言的。涅槃世界不屬於因緣造作的「有為法」,乃是非因緣所生,無所造作的「無為法」,所以不屬於「空」的范疇。在這個意義上,「涅槃」又譯為「不生」,「無為」,「無動」。
鳳凰涅槃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礪後它們才能以更美好的軀體重生。 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中,被稱為「涅槃」。
Ⅱ 誰知道涅槃是什麼意思,求詳解。
(1)涅槃,佛教用語,意義是指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寂;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遠離一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等的中道體性意義;也即成佛。佛教認為,輪回是一個必然過程;人死去以後,「識」會離開人體,經過一些過程以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只有到達涅槃的境界方可擺脫輪回。涅槃這個詞的中文意譯是圓寂。但圓寂一詞在日常中文中已被泛用;例如,常用於稱呼僧尼去世。在中文世俗用語里常被等同於在肉體死亡的同時精神或靈魂獲得永生或再生。
(2)作為死亡的美稱 ,徐遲《火中的鳳凰》七:「這是一隻火中的鳳凰,一隻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里新生。」
擺脫輪回:佛家認為:人人都有六道輪回之說,也就是講,人人都有前生、今世和後世之說!人的前世也許是人,也許是動物,也許是植物!更也許是別的生命形式!人的後世也是如此!這都是有因緣關系的!人死後元神不滅,在轉世時都要經過洗腦來洗去記憶的!所以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前世到底是什麼?所以人是最苦的!看不到別的空間的情況!也看不到一切因緣關系!要脫離六道輪回之苦就只有修煉一條路可走!要信佛法!通過吃苦、悟道到最後修圓滿,自會脫離輪回之苦!不用一世一世的轉世了!直接到高層次上去(俗稱天堂也)永遠不吃苦了!
Ⅲ 涅槃的含義
涅槃,佛教用語,意義是指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寂;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遠離一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等的中道體性意義;也即成佛。佛教認為,輪回是一個必然過程;人死去以後,「識」會離開人體,經過一些過程以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只有到達涅槃的境界方可擺脫輪回。
涅槃(梵文:निर्वाण)一詞為來自古印度,在各古印度宗教里一般指一種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狀態,在印度教哲學里意指通過肉體的解脫而與高級生命的結合。目前在中文裡,這個詞偏向於專指佛教里的涅槃概念。
在詞源學方面,巴利文 Nibbāna是源自動詞 nibbāti,意為「被吹滅」或「被熄滅」。梵文 निर्वाण 在說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論》中給出四個解釋:「槃名為趣涅名為出。永出諸趣故名涅槃。復次槃名為臭涅名為無。永無臭穢諸煩惱業故名涅槃。復次槃名稠林涅名永離。永離一切三火三相諸蘊稠林故名涅槃。復次槃名為織涅名為不。此中永無煩惱業縷。不織生死異熟果絹故名涅槃」。
中文舊譯作「滅度」。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涅槃這個詞的中文意譯是圓寂。但圓寂一詞在日常中文中已被泛用;例如,常用於稱呼僧尼去世。在中文世俗用語里常被等同於在肉體死亡的同時精神或靈魂獲得永生或再生。
涅槃出處
涅槃《涅磐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何則? 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為聖者,聖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於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於色中求,亦不離於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冥運於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
Ⅳ 關於文學的宣傳語
1、以鹿為名,閱以黃金之屋。以鳴為引,閱以美顏如玉。
2、逐「鹿」雁城,揚「鳴」瀟湘。
3、知好書,讀好文;悟青春,遇鹿鳴。
4、以文學之筆寫自由,讓鹿鳴之音傳萬里。
5、百家爭鳴,群賢逐鹿,詩文溢出,撥雲散霧。
6、新校園,新天地,新鹿鳴。
7、彼有伯樂,待千里馬,今有鹿鳴,望鳳來儀。
8、心中有詩揮墨成雲,林深見鹿呦呦和鳴。
9、仰觀文學之大,細聽鹿鳴之雅。
10、「鹿」在腳下,鳴動我心,文中有韻,不負此行。
11、春風迎新,春雨助興。萬籟俱寂,且聽鹿鳴。
12、麋鹿涉深處,一鳴懾人耳。
13、青春風,鹿鳴情,文學夢。
14、詩詞為賦,文字起舞。麋鹿涅槃,鳴聲撼樹。
15、心存溫暖,一「鹿」奏鳴。
16、鹿來鳴兮,我心往兮;書香溢兮,心闊明兮。
17、鹿鳴其友,和樂以文。
18、書一紙字,吟一首詩,載一個夢,看文學綻放,看鹿鳴重航。
19、志足而言文,一語在鹿鳴。
20、詩和遠方,夢與心靈,皆在「鹿鳴」。
21、文學,給予心靈自由,鹿鳴,成就生活詩意。
22、鹿鳴,見證你我心靈之約。
23、雲山蒼蒼,江水泱泱。鹿鳴之風,山高水長。
24、「鹿鳴」文學社,筆歌新征程。
25、以書傳情,以讀會友,感受文字魅力,書寫精彩人生。
26、傾聽鹿鳴,與文為友,知我鹿鳴,與心為鄰。
27、筆露鋒芒,文藏明韜。
28、文筆揮舞書寫青春,夢想綻放點亮鹿鳴。
29、慧筆寫良文書香扣人心漫漫人生路妙語築鹿鳴。
30、展示新文化,塑造新未來;拓展新知識,共建新鹿鳴。
Ⅳ 入涅盤的什麼是涅槃
拼音:niè pán 佛教用語(梵語音譯),指幻想中的沒有煩惱、超脫生死的境界,也做僧尼死亡的代稱。
涅槃翻譯成中文為不生不滅意,乃指佛教之中心思想,若無涅槃佛教就形同生滅的世間法。簡單來說,也有重生的意思。 1. 亦作「涅槃」。
1.佛教語。梵語的音譯。舊譯「泥亘」、「泥洹」。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回後的境界。 晉 僧肇 《涅槃無名論》:「涅槃之道,蓋是三乘之所歸,方等之淵府。」《魏書·釋老志》:「涅槃譯雲滅度,或言常樂我浄,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請秀長老疏》:「雖開方便之多門,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佛涅槃時,受我最後法供。」
2. 世俗文化中作為死亡的美稱。
徐遲 《火中的鳳凰》七:「這是一隻火中的鳳凰,一隻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里新生。」
Ⅵ 涅槃一詞可作為形容詞嗎
個人認為是可以的。
參考(摘自《網路》):
涅槃,佛教用語,意義是指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寂;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遠離一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等的中道體性意義;也即成佛。佛教認為,輪回是一個必然過程;人死去以後,「識」會離開人體,經過一些過程以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只有到達涅槃的境界方可擺脫輪回。
Ⅶ 涅槃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涅槃(梵文:निर्वाण)一詞為來自古印度,在各古印度宗教里一般指一種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狀態,在印度教哲學里意指通過肉體的解脫而與高級生命的結合,中文舊譯作「滅度」。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涅槃這個詞的中文意譯是圓寂。
涅槃出處
涅槃《涅磐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何則? 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為聖者,聖人不異理也。故天帝曰:般若當於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於色中求,亦不離於色中求。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冥運於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
Ⅷ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語出何
涅槃是出自佛家的《涅槃無名論》。
鳳凰涅槃一說出自於郭沫若先生同名作品,非中國古代傳說,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並無鳳凰會浴火重生的說法。郭沫若先生所作詩歌《鳳凰涅槃》中的鳳凰,其實是指西方傳說中的不死鳥(天方國古有神鳥名「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鮮美異常,不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