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南溪宣傳詞

南溪宣傳詞

發布時間:2021-09-27 20:37:12

Ⅰ 南溪江的廣告詞 快快快

楠溪多山又多嶺,峰峰岩岩數不清。洞洞都說神仙府,哪有神仙駐其中。

國家4A級旅遊區楠溪江,位於浙江省永嘉縣境內。共分為大若岩、石桅岩、大楠溪、珍溪、太平岩、岩坦、源頭、四海山八大景區,景點八百多個。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融天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名聞遐邇,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當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

大楠溪景區位於大楠溪中游,分布著眾多古村落、古建築和其他歷史文化遺跡,人文景觀豐富多彩。以水秀、村古、灘林美著稱。

大若岩景區位於小楠溪中游,景區內瀑布眾多,又千姿百態;奇峰怪石,妙趣橫生。以飛瀑、奇峰、幽洞、秀水和神話傳說見長。

石桅岩景區位於鶴盛鄉,集峭壁危岩、奇峰險峽、急流深潭、沙灘草地於一體。兼具雄、奇、險、秀、幽、奧等特點。

源頭景區山水風光旖旎,自然村落古樸,人文豐富,集險、奇、幽、古融為一體,儒、佛、道為一地。

Ⅱ 中開頭的成語南溪水鄉

中流砥柱、中西合璧、中規中矩、中庸之道

Ⅲ 南溪的南溪資源

南溪區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24.18%,土壤肥沃,以紅壤為主,PH值為酸性。境內有長江、黃沙河、龍灘河、桂溪河等河流,年徑流總量2164--3295億立方米。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全縣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0多種,如白鱘、白鶴、野豬等;野生植物120科191屬309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杏,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楨楠、潤楠、油樟、龍眼、桫欏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石灰石等。
農業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特色農業初具規模。南溪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歷史上有名的魚米之鄉;現在已建成水利工程3500處,是四川省糧食、甜橙、家禽、蔬菜、蠶桑生產基地縣,生面綠化達標是和小康縣,是全國撐綠竹基地,成片種草4萬畝,年出欄「四川白鵝」500萬只,優質蔬菜7.5萬畝,優質水果4萬畝,初步形成了獨具南溪特色的綠色食品產業。
旅遊資源萬面,南溪有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的文明門古城樓,是長江上游沿岸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樓;有「小峨嵋」之稱的雲台山省級森林公園;仙臨紅岩景區;距蜀南竹海、石海洞鄉等景點僅50公里;每年隆重舉辦的「梨花節」、「西瓜節」,推動了觀光旅遊業的發展。南溪旅遊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基本完善,功能齊備,日接待能力達1000多人,旅遊業呈蓬勃發展態勢。 侯良柱( ?~1637) 字朝石,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人。生年不詳。明天啟元年(1621年),任四川;副總兵時,永寧土司奢崇明叛明,攻陷遵義,候起兵討伐。天啟三年恢復遵義城,招降奢部將安鑾。天啟六年五月代理四川總兵,鎮守永寧。
崇恢二年(1629年),侯同監軍副使劉可訓、副將鄧紀率部,與奢崇明等大戰於五峰山桃紅壩和鵝項嶺,斬獲甚多,時稱「西南奇捷」.崇禎七年升左都督,世蔭錦衣指揮僉事。不久,任四川總兵,駐守廣元。崇禎十年,候率兵阻擊李自成義軍入川,在梓撞被擊斃。 孫炳文(1885~1927)革命烈士。字浚明,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人。1908年考入北京京師大學堂文科預備班,後去保定高等學堂插班暫讀,其間曾參加京津等地激進青年組織「鐵血團」。1911年加入同盟會,被推舉為京津同盟會文法部長,同時任《民國日報》總編輯。
辛亥革命後,重讀北京大學。畢業後,常在報上撰文聲討袁世凱,後因「鐵血團」事敗。返川執教於敘屆聯中和遂寧師范。1917年,結識朱德,任朱部諮謀,遂成莫逆之交。1920年。任四川造幣廠廠長。1921車返鄉,創辦平民夜校,傳播革命思想。1922年與朱德同赴北京找陳獨秀未遇,旋去上海會見孫中山,孫欲挽留問討陳炯明,但二人受革命激進思想驅使,急欲找黨。9月,孫、朱二人同赴柏林會見周恩來,經周介紹於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德期間,刻苦攻讀馬恩著作,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曾往返柏林、中國,傳達黨的指示。
1925年8月奉黨之命回國,任廣州國民革命軍上校秘書,兼任廣東大學教授,「參與確定了有關黃埔軍校政治部的原則,寫出政治部工作方針和文件」。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爆發,孫遭逮捕,旋經周恩來等營救獲釋。6月任總政治部秘書長,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上,孫任總政治部後方留守處主任,領導和組織籌備資金、器械、醫葯和補充戰斗人員、訓練骨乾的工作。1927年4月,去武漢就任軍事委員會總務兼軍事廳長,途經上海,被國民黨逮捕。秘密殺害於龍華。 甘棠(1910~1971)女,原名闞思穎。又名闞思英。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人。1924年,入敘府女子中學讀書,受到革命思想啟發。1926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黨。不久,到重慶中法大學讀書,在「三.三一」慘案中負重傷,治癒後入上海文治大學學習。任該校黨支部書記。1928年,調中央特科作交通員,後在江西蘇區交通總站任秘書及中央局婦女部秘書。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征,後奉命留川南。任中國工農紅軍「川南遊擊縱隊」政治部宣傳隊長,繼調司令部作指導員兼組織幹事,與敵人進行艱苦的游擊戰。
1936年隊伍被打散。遭抓捕,西安事變後出獄。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四川省委工委秘書長。中共川康特委婦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石家莊市委婦委書記、市委執委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重慶市婦委書記、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共四川省監委常委、四川省婦聯執委等職。 郭伯和(1900~1927) 革命烈士。又名象豫,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人。1918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三中學,思想進步,被選為該校「愛國救亡學生會」會長。1921年轉敘府聯立中學畢業,1922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學習,深受該校教員瞿秋白、揮代英等的教育。曾與余澤鴻、李碩勛等發起組織平民世界學社,出版《平民世界》半月刊,宣傳、組織工會,培養工運骨幹。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在反「五卅慘案」的斗爭中,任上海學生聯合會執委,曾奮不顧身,帶領群眾與軍警搏鬥。10月任上海滬西工業區小紗渡部委書記。次年7月被捕,經營救出獄,年底任閘北區部委書記。1927年,上海工人爆發第三次武裝起義,郭率工人糾察隊,攻下敵人多處據點。6月,任江蘇省委組織部長。旋與陳延年等同時被捕,7月,就義於龍華。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宜賓南溪區官倉街,一片低矮平房在周遭現代建築的包圍中很不起眼。高聳的馬頭牆有些風化,木質的門窗留下了日曬雨淋的痕跡,這片滄桑的老宅,是民國時期當地陳姓大糖商的私宅,也是朱德元帥的舊居——1917年,朱德參加護國軍北伐袁世凱時期,曾在這里斷斷續續居住了近7年之久。

Ⅳ 永嘉的人請進(南溪江耕讀文化)

耕讀文化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耕讀文化是楠溪江古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這么講,離開耕讀文化來談楠溪江古村文化是不現實的,也是難以想像的。 楠溪江現存古村落的建築都非常簡朴天然,幾乎全是由素木蠻石、粉壁青磚構築,然而它們富於野趣,著眼於自然美,取於自然,卻高於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將人工美、藝術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楠溪江增添了動人的魅力。這種建築風格、材料反映了楠溪江一帶的鄉民們歷來對文化的追求與對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他們濃厚的生態環境意識與人道思想。 耕讀生活早期作為文人的一種理想,起源於隱逸,是儒家"退則獨善其身"和道家"復歸返自然"的人格結構,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有著很高的道德價值,意味著高尚、超脫,是古代士人們這個知識階層陶情冶性的寄託。特別是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崇尚自然、追求虛靜、逃避現實和嚮往一種原始自然狀態的生活方面,似帶有更濃厚的浪漫色彩。受孔孟老莊之道影響,楠溪江歷代人們都很重視禮樂教化,同時,晉、宋兩次人口北南大遷移使不少文化水平很高的仕宦遷居楠溪,在此建村落戶,擇地定居,他瘊更期望後代兒孫能夠繼續"讀書人仕,光宗耀祖"。"讀可榮身,耕可致富"成為他們宗族的傳統,世代相襲。 耕讀生活最早起源於何時,現在很難確證,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與我國古代的"厚本抑末"或"重農輕商"思想不無關系。由於一些士子人在官場,身不由己,看到朝廷的腐敗,官場的黑暗,大有屈原"眾人皆濁吾獨清,眾人綿醉吾獨醒"的憤世疾俗之慨嘆,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不願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不願過"紙醉金迷、奢侈無聊"的生活。那時,在士大夫圈子內,多不以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為榮,不少文人雅士避風塵,脫民俗,遨遊名山大川,以情寄山水,更有甚者,藏身於山林過著隱居生活。同時,他們也不想輕生,以死謝世,便產生退隱山林的念頭,而工商業者由於地位低下,心高氣傲的士子們無法屈身迎合,便躬耕畎畝阡陌之間,過著逍遙自在、與世無爭的生活。種幾畝薄田,養花植草,暢游山水,吟詩題賦、抒發性情。其實,"耕"似乎只是象徵性的,士子們親自躬耕是極少的,他們只不過是寄情山水,在青山秀水間吟詩題賦、修身養性罷了。這樣的耕讀生活說穿了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耕讀生活。然而不管怎樣,他們在村落規劃與建築中極力塑出一種文人們所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和朴質無華的氣質與情操。在楠溪青山秀水漳創造出一座又一座文質彬彬、富有田無野趣的村落。 到了宋代,耕讀文化卻由於科舉制度的演進而得到改造與加強。科舉制度起源於隋,發展於唐,它本是朝廷為遴選官吏、開科取士而設,但是它的推行卻間接地提高了各地士子學習文化的積極性,進而普及了文化。宋代擴大了科舉錄取名額,同時改善了考試方法,再加上雕板活字印刷盛行,尤其是北宗仁宗皇帝的幾條科舉政策有力地推動了耕讀文化的發展:一是規定士子必須在本鄉讀書應試,使各地普設各類學校;二是在各科進士榜名的人數,給南方各省規定了優惠的最低配額;三是規定工商業者和他們的子弟都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只准許士、農子弟參加,從而大大地激發了普通人家對科舉入仕的興趣,連農家子弟也看到了讀書入仕、光耀門楣的希望。"朝為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是天方夜譚式的惡夢,而是實實在在的希望,於是牛角掛書、柳枝為筆、沙地練字、田頭秀才代不乏人,屢見不鮮。在文化得到普及的同時,也賦予了耕讀文化以新的內涵,於是真正意義上的耕讀文化出現了。 楠溪江流域有謝靈運、陶弘景等六朝高士啟蒙於前,有張九成、王十朋等歷代文人代成於後,舊、新兩種耕讀思想都深入到了楠溪江山陬水涯的每一個村落。這樣,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耕讀文化便在楠溪江紮根開花,並且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對後世影響極大。"讀可榮身,耕可致富"成為楠溪江歷代居民們所追求與嚮往的生活。每個宗族都在各自的"家訓"、"族譜"里明確規定,子弟務必要讀書,如芙蓉村《陳氏宗譜》說:凡吾族子弟,為士者須篤志苦學,以求仕進;為農者須勤耕貿遷,以成家業,即甚貧乏者,亦宜清白自守,切不可習為下流,玷壞家聲……"陳氏宗譜中記載的這種耕讀社會傳統,迄今仍盛傳不衰,芙蓉村內"姓族繁興,風氣淳美,人尚禮教,家重師儒,弘誦之聲,遍於癌里。"鶴陽村《謝氏宗譜·家訓》里說到,要"以耕讀為業"。《謝氏宗譜·族規》中就耕讀一條記著:"讀可榮身,耕可致富,勿游手好閑,自棄取辱,少壯盪廢,老朽莫及"。坦下村《陳氏宗譜·家訓》說得更為明白詳盡:"祖宗家法,以忠孝節義為紀綱,以耕讀勤儉為本務"。楓林村元益公祠內的一幅楹聯寫道:"教子孫兩行正路克勤克儉;繼祖先一脈真傳 惟讀惟耕。" "溪山攬勝懷先哲,門第添輝望後昆"。為了讓本族子弟讀書入仕,楠溪沿岸各村紛紛興學。在兩宋時代,理學盛行,而理學傳播的重要途徑是設立書院收徒講學授課。書院之設,始於唐而興於宋,初設時只是作為官方的一種註疏機構,而後則逐漸發達起來。我國一些著名的書院如白鹿洞書院、崇陽書院、嶽麓書院、睢陽書院等便是這段時間興起的。南宋時,私人書院開始盛行。書院一方面可以講學傳播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學術,另一方面則是供人潛心學習,為應考科舉作準備。 南宋龍圖閣大學士王十朋在《送葉秀才序》裡面說永嘉,"誼禮之學甲於東南,筆橫渠口伊洛者紛如也,取科弟,登仕籍,多自此途出。"說明了當時楠溪中游渠口一帶耕讀文化的空前狀況。楠溪江興學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是聘請老師主持義學或義塾,二是由宗族出面利用房族祠產,盜助家境貧寒子弟讀書入學。岩頭村《金氏宗譜·家規》說得很明確,"每歲延敦厚博學之士,以教子弟,須重以學俸,隆以禮文,無失故家軌度。子弟有質士堪上進而無力從學者,眾當資以祠租曲成之。"楠溪江其餘各村各族祠下大多規定,凡進縣、府學讀書和赴府、省應試,費用由祠下公出。中試以後,祭祖和各方打點等開銷也由宗祠支付,族中公有學田收入全用來興學。一直到解放前夕,凡考上高中、大學的學生,還需用宗族祠產或公有學田收入來交學費,可見對文化教育的重視。 古代楠溪江流域的義學(或義塾)對在學子弟的操守品行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如鶴陽村《謝氏宗譜·義子條規》里說:"義學之設,原為國家樹人之計,非以為後生習浮艷,取青紫已也。凡系生徒,務須以白鹿洞規身體力行……凡肄業弟子,必須一舉足疾徐,一語言進止,事事雍容審詳,安雅沖和。"因此,這一帶的士子們對於傳授儒家倫理、維系封建秩序是很自覺的,如花坦村朱謐"讀書好古,淳樸自持,利慾不能移其心,榮祿不足奪其志,孝以事親,友發處弟。"又如渠口鄉塘灣村《鄭氏宗譜》講述鄉坤鄭旦諤"曠達多才,好稽古,善詞賦。築美室,置圖書,列古畫玩物以供清賞。讀誦之暇,惟以彈琴栽花為樂。遇風日晴和,則汲泉煮茗,拂席開樽,與二三知己,嘯傲於煙霞泉石間,不復知有人世榮辱事。且課子有程,義方之外,更以詩書陶冶其氣質。"有些鄉坤則直接擔任教育工作,如宋末無初鶴陽村的謝夢符,"博學經史,推重多時……豐義整肅,衣冠嚴雅,為縉紳表率。時稱為宿儒長者。" 家族子弟科舉功名成就是整個宗族的光榮。博取功名者一律載入宗譜,在整個家族的各種慶典儀式也可享受特殊的榮耀。舊時,祠堂的匾額和楹聯,除了頌揚先人輝煌的功績外,就是炫耀族人的舉業和仕途。渠口鄉豫章村胡氏大宗祠有一副楹聯寫的是:"翰墨流芳成世衣冠開硯沼;詩書繼美千秋換文章。"楓林村徐氏大宗祠的一幅楹聯則是:"祠傍大門台念祖肇跡發祥忠孝詒謀垂百代;行分四宅派願後人繼志述事賢親濟美頌千秋。"而碧蓮永嘉郡祠一幅頌揚劉基的楹聯則這樣寫道:"學為帝師開國文臣第一,才稱王佐渡江策士無雙。""為帝者師,為王者令,亘古中山第一;如日之光,如月之明,於今碧水無雙。"這是碧蓮上村劉氏乃至溫州劉氏家族幾百年來一直所津津樂道的"喜"事。而宗族每逢修譜(或稱續譜、圓譜)及其他重大節慶時,則將歷代曾榮任高官的先祖畫像或圖牒與牌位供在中堂後檐的照壁上,供族人瞻仰,引以為自豪,同時也意在激勵族人要繼續讀書入仕,博取功名,光耀門楣。珍溪《朱氏合族副譜》在一篇題為《如在堂記》的文章中,把對子弟科名的殷切期望作了充分的描述:"使我擁書萬卷,何減積粟千鍾,然而後之子若孫,苟不忘此意,必將奮志詩書,驤首雲達,上以繩其祖武,下以貽厥孫謀,無忝先世科甲之榮,丕振前朝理學之緒,則不惟有光於先祖,亦且善述乎大宗矣!"這種耕讀理想,幾成楠溪江人的傳統。在地域偏僻、交通閉塞的村落里,勤耕善讀,語言極昭彰,文風之盛,科甲成就之輝煌,就全國鄉村來講,也是極為罕見。"杭州要數三春老娘的麥餅噴香,溫州就數朱墨瞿的筆墨文章。"明朝孝宗時花坦村有"溪山第一"之譽的布衣狀元--朱墨瞿(1438-1519年)不僅是珍溪珠氏合族的光榮,也是整個永嘉乃至溫州地區的光榮,歷來為楠溪人所津津樂道。而花坦一帶自古以來學風甚盛,這從其宗譜中可略窺一二,"不學則夷乎物,學則可以立,故學不亦大乎。學者盡人事所以助乎天也。天設其倫,非學莫能敦。人有恆紀,非學莫能敘。賢者由學以明,不賢者廢學以昏。大匠成室,材木盈前,程度去取而不亂者,由繩墨之素定。君子臨事而不駭,制度而不擾者,非學安能定其心哉。是故學者君子之繩墨也。"這種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對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精闢見解,無疑給楠溪江深山幽谷間的古老村落蒙上了一層濃郁的書卷氣息。 在濃郁的耕讀文化思想影響下,楠溪江歷代簪纓迭起,名家輩出。清朝道光三十年,鶴陽村《重修謝氏宗譜序》中說:"讀書繼美,比戶可封;游庠之士,指不勝屈。"除"皇佑三先生"、"元豐九先生"、"淳熙六君子"、"永嘉四靈"之外,芙蓉村"十八京亘",同朝為官,豫章村一門三代五進士,溪口村一門四代六進士,更是讓人矚目楠溪。此外,塘灣村有鄭伯熊兩兄弟都是南宋進士。鄭伯熊"德行夙成,尤邃經學。登紹興第,歷官國子司業,宗字少卿。乞外,以龍圖閣知寧國府。卒謚文肅。……弟伯英、伯海皆知名,由是永嘉之學宗鄭氏,有《鄭景望集》。"鄭伯英是隆興癸未(1163年)進士,著有《歸愚集》,鄭伯海是紹興辛未年進士,設帳授徒,從學者常達數百人。 這里有必要對溪口戴氏略作介紹。據史書載,溪口村戴氏祖由閩遷往台州仙居,北宋時,始祖戴述到永嘉教書,元符三年登進士,與其弟戴迅從二程學,以理學著名,世稱"二戴"。南宋嘉定年間,戴述之子戴栩,嘗從學葉適,登進士第,其著作有《五經說》、《諸子辯論》、《東都要略》等;淳熙五年,戴迅之子戴溪考中進士,由禮部郎中凡六轉為太子詹事,兼秘書監,……權工部尚書,除文華閣學士,卒贈端明殿學士,謚文端。太子景獻親書《明經》匾其堂,有《岷隱集》。紹熙庚戍年,戴溪弟戴龜年之子、於武夷從學於朱熹的戴蒙考中進士。淳佑辛丑年,戴蒙之次子戴侗又孝中進士。戴氏家族為標榜這一功名盛事,在溪口戴氏大宗祠題有一幅楹聯:"入程朱門迭奏塤 理學淵源雙接緒;歷南北宋並稱鄒魯春宮第甲六登墀。" 值得一提的是,據乾隆《永嘉縣志》記載,著名理學大師朱熹在任兩浙東路常平鹽茶公事時,曾慕名探訪楠溪江各地的學者,他先到檔溪村拜"以理學鳴於世"的劉愈(劉進之),並且這樣講:"過楠溪不識劉進之,如過洞庭不識橘。"不巧沒有遇到。然後,他又到謝嶴訪問謝復經,再造訪溪口戴蒙、戴侗及蓬溪村李時靖。楠溪江地處荒僻,卻與當時的主流文化保持這樣密切的聯系,楠溪江流域的學術文化能吸引一代理學大師的屈身尋訪,實屬難得。 然後,楠溪江耕讀文化培養出來的鄉村知識分子雖多如牛毛,科場得意的畢竟只是鳳毛麟角,成為一代學者的更是寥無幾人。落舉的田頭秀才們大部分留在村子裡,與郡縣官吏們一道在鄉村推行封建倫理教化。"平川日麗嘉禾秀,仁里風高俊彥多"。這些"俊彥"們有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聖賢書",過著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書立傳,自得其樂,有的則遍游永嘉山水,廣交朋友,吟詩作賦,倒也逍遙自在;有的則研究堪輿風水,幫助鄰里看龍脈定陰陽擇風水,或者替人家撰寫楹聯字幅,或設私塾招徒授課與家教;有的則參與宗族譜牒修編,掌握著宗族的大權……具體不一而足。花坦珍溪《朱氏宗譜》中一篇題為《廊下即景詩序》里說到,"是鄉秀士成群,多含英嘔華之彥,古懷如晤,有庄襟老帶之風,可謂文質彬彬,野處多秀者也"。鄉村讀書人成為楠溪江歷代農村敦品勵行的榜樣,對於鄉村事務也有著直接的影響。不過,楠溪江的鄉村知識分子身上兼有儒、道雙重思想。按照儒家的理想,他們進則廟堂,退則山林,然而當他們身處山水之間的時候,生活極盡淡泊恬適,飽含著道家"復歸返自然"的思想境界。他們的這種思想,折射到楠溪江古村建築上,使楠溪江古建築顯得特別親切自然而極富人情味兒。古村建築折射出的儒道相互交融的雙重思想在蒼坡村顯得尤為明顯。蒼坡村以文房四寶思路建村,顯然是儒家思想的寫照,而從"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來鑿東西兩硯池的"以水克火"思想都明顯受著道家思想與民間堪輿影響,這不能不說是楠溪江古村建築中一個耐人尋味的特點。"儒、釋、道"三教合流是南朝齊梁時"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傑作,由宋代二程與朱熹的理學來加以闡釋與發展,而這種體現在楠溪江古村建築中的"儒道"合流的思想恐怕還是古代楠溪江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與聰明的體現,它同時也反映了古代楠溪人強烈的環境意識與獨到的審美觀念。

Ⅳ 生活給我的啟示

生活的啟示
人生像站在天平上,平衡的時候少,失衡的時候太多。因此,怎樣面對艱難與困苦,用什莫方式去解決變得尤為重要。生活告訴我,問題的關鍵在於人的心態。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啟示的意義,使我從中感受到一個人的心態起到了決定性因素。
當一輛汽車從你面前疾馳而過,差點壓著你,你會怎樣想?有的人心想:我今天可真背,這麽倒霉!」而有的人想:我今天這慶幸,以後我可得多加小心,注意安全。」從這兩種想法看出,兩種不同的心態。顯然後者的想法是良好心態的體現,他不因自己差點被壓而埋怨那輛疾馳的車,也不怨自己的運氣差,走背字。而是珍惜這次危險帶來的警示,實際的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我相信有這樣想法的人經歷過這次事件之後,會避免這種危險事情的再次發生,從而保證自己的安全。在今天這麽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心態非常重要。同樣還有一個小故事也很有啟示意義。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呢。表述不同,緣於心態不同。
我認為心態直接影響著心情。如果能有一個好的心態,那末心情自然也好,可以感到內心的平靜安詳,也許還會感到十分滿足。
一句「何陋之有?」說明在陋室當中,心中仍能悠然自得。「惟吾德馨」說明了自己品德高尚,也許他不在乎外界的條件,不覺得陋室是陋,這恰恰說明主人高雅的風度,瀟灑的個性,歸根到底是擁有一顆平常心,持有一種良好的心態。因此,內心並不感到凄涼,並沒有感到凄慘的味道。反之,多了一份灑脫、坦然和自足。這是多好的一個心態啊。讓人感受到君子的內心有一種恆定的能量。他可以使周邊生氣盎然,繁花似錦。他生命裡面的齊唱可以去改變一個簡陋的地方。《陋室銘》以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未提陋室的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而用文字描述顏回的家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家可真夠陋的,但顏回的人生態度,心理狀態讓孔子頗為滿意。
孔夫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叫顏回,孔子曾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旦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我敬佩顏回,它能夠忍受艱難的生活環境,更敬佩的是他的心態。他能後又自得其樂的樂觀態度。這讓我不由想起:「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神莫不天天快樂呢?」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似乎成為人們在當今社會立足的准則。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可曾注意過自己的內心? 因為我們的生活節拍快,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正如於丹所說:「我們的眼睛看外界的太多,看心靈的太少。」因此,我們不論多忙,也要停下調整一下心態。每時每刻用平和的心態去工作和學習。追求心境的那份恬靜和安寧。這就是生活給我的啟示。

Ⅵ 南溪弄水回望山園梅花

A.本題考查的是對重點詞語的賞析.重點考察修辭、動靜結合等表現手法的使用及其作用的掌握.
過」字寫出了梅花盛開的特點,詩人富有想像力,賦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現梅花急切過溪喚「我」回去的情態,富有情味.
答案:
A.「梅從山下過溪來」譯文是:盛開的梅花從山腳下一直生長到小溪畔,看那樣子像是要急切的生長到小溪一側似的.「過」字寫出了梅花盛開的特點,詩人富有想像力,賦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現梅花急切過溪喚「我」回去的情態,富有情味.
譯文:盛開的梅花從山腳下一直生長到小溪畔,看那樣子像是要急切的生長到小溪一側似的.從近處來說我偏愛淙淙的清溪,從遠處說我最愛那清幽的梅花.溪水聲聲不停,像在熱情地挽留詩人,梅花朵朵爭艷,像是急切呼喚詩人.

Ⅶ 廣告位出租的廣告語

告語:

M&M巧克力:不溶在手,只溶在口

這是著名廣告大師伯恩巴克的靈感之作,堪稱經典,流傳至今。它既反映了M&M巧克力糖衣包裝的獨特USP,又暗示M&M巧克力口味好,以至於我們不願意使巧克力在手上停留片刻。

*百事可樂:新一代的選擇

在與可口可樂的競爭中,百事可樂終於找到突破口,它們從年輕人身上發現市場,把自己定位為新生代的可樂,邀請新生代喜歡的超級歌星作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終於贏得青年人的青睞。一句廣告語明確的傳達了品牌的定位,創造了一個市場,這句廣告語居功至偉。

*大眾甲克蟲汽車:想想還是小的好

60年代的美國汽車市場是大型車的天下,大眾的甲克蟲剛進入美國時根本就沒有市場,伯恩巴克再次拯救了大眾的甲克蟲,提出「think small」的主張,運用廣告的力量,改變了美國人的觀念,使美國人認識到小型車的優點。從此,大眾的小型汽車就穩穩的執美國汽車市場之牛耳,直到日本汽車進入美國市場。

*耐克:just do it

耐克通過以justdoit為主題的系列廣告和籃球明星喬丹的明星效應,迅速成為體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這句廣告語正符合青少年一代的心態,要做就做,只要與眾不同,只要行動起來。然而,隨著喬丹的退役,隨著just do it改為「I dream.」,耐克的影響力逐漸勢微。

*諾基亞:科技以人為本

科技以人為本似乎不是諾基亞最早提出的,但卻把這句話的內涵發揮的淋漓盡致,事證明,諾基亞能夠從一個小品牌一躍為行動電話市場的第一品牌,正是尊崇了這一理念,從產品開發到人才管理,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口號才喊的格外有力,因為言之有物。

*戴比爾斯鑽石: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證明經典的廣告語總是豐富的內涵和優美的語句的結合體,戴比爾斯鑽石的這句廣告語不僅道出了鑽石的真正價值,而且也從另一個層面把愛的價值提升到足夠的高度,使人們很容易把鑽石與愛情聯系起來,這的確是最美妙的感覺 。

*麥氏咖啡:滴滴香濃,意猶未盡

作為全球第二大咖啡品牌,麥氏的廣告語堪稱語言的經典。與雀巢不同,麥氏的感覺體驗更勝一籌,雖然不如雀巢那麼直白,但卻符合咖啡時的那種意境,同時又把麥氏咖啡的那種醇香與內心感受緊緊結合起來,同樣經得起考驗。

*山葉鋼琴: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這是台灣地區最有名的廣告語,它抓住父母的心態,採用攻心策略,不講鋼琴的優點,而是從學鋼琴有利於孩子身心成長的角度,吸引孩子父母。這一點的確很有效,父母十分認同山葉的觀點,於是購買山葉鋼琴就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山葉高明於此。

*麥氏咖啡: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

這是麥氏咖啡進入台灣市場推出的廣告語,由於雀巢已經牢牢占據台灣市場,那句廣告語又已經深入人心,麥氏只好從情感入手,把咖啡與友情結合起來,深得台灣消費者的認同,於是麥氏就順利進入台灣咖啡市場。當人們一看見麥氏咖啡,就想起與朋友分享的感覺,這種感覺的確很好。

*人頭馬XO: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

尊貴的人頭馬非一般人能享受起,因此喝人頭馬XO一定會有一些不同的感覺,因此人頭馬給你一個希望,只要喝人頭馬就會有好事等著到來。有了這樣吉利的「占卜」,誰不願意喝人頭馬呢?尤其是那些尊貴的人,更是深信不疑。

Ⅷ 南溪早春的詩詞正文

南溪早春
還家五度見春容,長被春容惱病翁。
高柳下來垂處綠,小桃上去末梢紅。
卷簾亭館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風。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當好時豐。

Ⅸ 請問在劉長卿的《尋南溪常道士》的詩里,所謂的「南溪」是指什麼急!!

尋南溪常道士
名稱:
尋南溪常道士
作者:
劉長卿
簡介
劉長卿
(?~約789),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河間)人,籍貫宣城(今屬安徽)。以五言擅長,自詡為「五言長城」。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詞:
唐詩
欄目關鍵詞:
唐詩三百首
類別:
五言律詩
體裁:

年代:
中唐
內容介紹
原文
尋南溪常道士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①。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②。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③。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④。
注釋
[注釋]
①履:鞋。
②渚:水中小洲。
③過雨:雨過之意。隨山:沿著山路。
④禪意:禪理。忘言:無須用語言來說明。
賞析
[賞析]
這首詩寫尋訪常山道士不遇的經過。詩中側重描繪了常山道士居處的清幽靜美。詩人興沖沖朝著南溪常山道士居所走去,一路山徑迂迴,石道上的青苔殘留著疏落的足跡。沿著莓苔石棧而行,遙望白雲繚繞著水中小洲,近看山花爛漫,芳草茵茵,竟將大門掩住。自己尋道士不遇後在返回途中一路觀賞雨後青翠的松色及溪邊的鮮花,景象清新如畫。雖然作者尋訪主人不遇,但在這種清幽的環境中詩人卻獲得了禪理。末句把南溪和禪理與自己聯系在一起,隱隱透露了作者悟禪退隱的心境,意境清遠。

閱讀全文

與南溪宣傳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勞務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29
教師隊伍梯次發展培訓方案 瀏覽:768
公司隨手拍攝影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926
公司開年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02
有趣的動手策劃方案 瀏覽:886
設備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13
夏季健身促銷活動 瀏覽:959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