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學院要組織一個詩歌朗誦大賽,活動計劃書怎麼寫
一.指導思想:
書是人類的朋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為能更好地貫徹這一新課標要求,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學校將積極開展大閱讀教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書香校園,使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使校園更富人文底蘊,充滿智慧和生機。
二.活動目的:
1.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養成博覽群書的好習慣。
2.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以讀促寫,走讀寫結合之路,提高教學質量。
4營造書香班級,塑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
三、活動對象:
全班學生
四.活動口號:
暢游書海,塑美好人生。
五、活動方法要求:
(一)構建閱讀體系
1、制定讀書計劃書:
(1).每個學生結合個人實際,每學期制定出讀書成長規劃和讀書目標,具體格式可讓學生根據自己喜好來設計裝飾,使其生動活潑、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讀書的內容、目標、措施、實施時間等。
(2).每個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班級讀書目標和讀書成長規劃書,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評,簡潔明了,易於操作。
(3).組織一次「讀書計劃書」展示活動。
2、制訂閱讀序列。
循序漸進是教學的一項基本原則,在課外閱讀中也必須遵循這條原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識能力等的不同,合理規定學生的閱讀量:背誦優秀詩文7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3、編制閱讀書目,合理選擇讀物,
不同孩子閱讀的內容、重點,形式應有所不同。高年級學生的思想已經較成熟,閱讀速度快,識字量較多,因此可選擇中長篇文章。
(二)廣開書源,開發閱讀環境
1、建立三級書庫,讓學生有書可讀
(1).教育學生節約零用錢用於購買課外讀物,建立個人小書庫。
(2).調查家中的藏書量和種類,特別是適合小學生的書籍,作出統計,繪製成表,要求每人選一至兩本帶到學校,建立班級小書庫。將根據班級小書庫的圖書數量、出借記錄、管理制度等評比最佳小書庫。
(3).圖書角定時向學生出借圖書(每月3次)。
(提倡同學與同學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建立「好書交換站」,定期舉行「好書換著看」活動。)
(4).班級小書庫實行全天性開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時間,保證學生在一天中的讀書時間不少於1小時。
2、改革語文課堂教學,保證課外閱讀正常、有效地開展
(1).每周二、四、六的早自修,為規定閱讀時間,由各班讀書管理員組織,可朗讀所教的課文,可翻閱課外讀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書海拾貝」「我最喜歡的」「好書推薦」等小板塊,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好書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形成良好的班級讀書氛圍。
(2).每天的語文課利用課前的二分鍾背出一首古詩,每周從語文課中擠出一節課作為閱讀指導課,可進行閱讀交流、新書介紹和讀法指導等。
(3).每學期定期組織教師閱讀指導經驗交流會。
(三)積極組織讀書活動,檢查讀書效果。
1、建立讀書成長冊:
(1).每個學生都要建立一本「讀書成長冊」,將讀書活動中讀到的精彩片段、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心得體會以及每學期制定的讀書計劃書,參加讀書實踐活動的作品,獲獎情況等記錄下來。
(2).校將定期組織全校師生參觀、評比「讀書成長冊」。
2、出讀書小報:
(1).每個班級的學生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收集有關報刊小資料、格言和讀書的心得體會等,每學期出版兩期讀書小小報。
(2).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讀書小小報評比活動。
3、開展「讀書節」活動:
將舉行為時一個月的「讀書節」活動。
4、「書香小書房」評比
根據讀書活動的班級布置和讀書成效,評出最佳「書香小書房」。
5、「讀書活動積極分子」 評比
每學期能讀書5本以上,並能精讀其中5篇的學生,在該班級讀書活動管理小組考核中申報,可評為校讀書活動積極分子。
各班級還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有關的讀書實踐活動,如:故事會、朗讀會、演講比賽、讀書心得交流、調查報告、書簽製作、讀書徵文比賽、報刊剪輯等閱讀知識競賽、作文比賽等,激勵學生,增強讀書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讀書活動安排:
十一月:
1.制定學校讀書活動計劃。
2.宣傳發動,每位學生課外收集1——2句關於讀書有益的名言,讀讀、背背,利用晨會課等時間在班中進行交流,並選擇教室內合適的地點予以張貼。
3.開展「讀書筆記」徵文活動。
十二月:
1. 制定班級和個人讀書成長計劃書並展示。
2.建立家庭小書庫。
3.各班開始舉行每周「讀書博覽會」。
4.出刊一期關於讀書方面的學習園地或黑板報
一月:
1.寫出班級讀書活動小結。
2.評比表彰讀書活動積極分子。
3.評比表彰最佳「書香小書房」。
一.指導思想:
書是人類的朋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為能更好地貫徹這一新課標要求,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學校將積極開展大閱讀教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書香校園,使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使校園更富人文底蘊,充滿智慧和生機。
二.活動目的:
1.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養成博覽群書的好習慣。
2.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以讀促寫,走讀寫結合之路,提高教學質量。
4營造書香班級,塑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
三、活動對象:
全班學生
四.活動口號:
暢游書海,塑美好人生。
五、活動方法要求:
(一)構建閱讀體系
1、制定讀書計劃書:
(1).每個學生結合個人實際,每學期制定出讀書成長規劃和讀書目標,具體格式可讓學生根據自己喜好來設計裝飾,使其生動活潑、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讀書的內容、目標、措施、實施時間等。
(2).每個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班級讀書目標和讀書成長規劃書,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評,簡潔明了,易於操作。
(3).組織一次「讀書計劃書」展示活動。
2、制訂閱讀序列。
循序漸進是教學的一項基本原則,在課外閱讀中也必須遵循這條原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識能力等的不同,合理規定學生的閱讀量:背誦優秀詩文7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3、編制閱讀書目,合理選擇讀物,
不同孩子閱讀的內容、重點,形式應有所不同。高年級學生的思想已經較成熟,閱讀速度快,識字量較多,因此可選擇中長篇文章。
(二)廣開書源,開發閱讀環境
1、建立三級書庫,讓學生有書可讀
(1).教育學生節約零用錢用於購買課外讀物,建立個人小書庫。
(2).調查家中的藏書量和種類,特別是適合小學生的書籍,作出統計,繪製成表,要求每人選一至兩本帶到學校,建立班級小書庫。將根據班級小書庫的圖書數量、出借記錄、管理制度等評比最佳小書庫。
(3).圖書角定時向學生出借圖書(每月3次)。
(提倡同學與同學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建立「好書交換站」,定期舉行「好書換著看」活動。)
(4).班級小書庫實行全天性開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時間,保證學生在一天中的讀書時間不少於1小時。
2、改革語文課堂教學,保證課外閱讀正常、有效地開展
(1).每周二、四、六的早自修,為規定閱讀時間,由各班讀書管理員組織,可朗讀所教的課文,可翻閱課外讀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書海拾貝」「我最喜歡的」「好書推薦」等小板塊,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好書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形成良好的班級讀書氛圍。
(2).每天的語文課利用課前的二分鍾背出一首古詩,每周從語文課中擠出一節課作為閱讀指導課,可進行閱讀交流、新書介紹和讀法指導等。
(3).每學期定期組織教師閱讀指導經驗交流會。
Ⅱ 「古詩詞賞析」讀書會策劃 應如何限定詩詞選材
鑒賞方法:
一、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五、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鑒賞是富於創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象詩人。」(易卜生語)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畫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上,這當然談不上鑒賞。有的讀者能進一步看到這首詩不限於壯麗景色的描繪,而是注進了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然而,這也還是沒有品出本詩的「詩昧」與意蘊。鑒賞能力強的讀者能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永無止境。這說明,如果沒有對作品的透徹領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鑒賞。「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晴,一隻眼晴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晴看到紙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Ⅲ 小學生如何制定古詩詞計劃
一、先頌後悟
古詩文教學重在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經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充分說明誦讀的重要性。可以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達到教學預設的目標即可,可以「不拘一格」「條條道路通羅馬」。當然古詩文吟誦必須保證時間,重在課堂。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誦讀比賽,以個人為單位,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適當的採用獎勵辦法,獎勵辦法以精神獎勵為主,通過誦讀,可以讓全體學生評選本節課的最佳朗誦「金話筒」「銀話筒」。也可以模仿人家電視台上的「中華古詩詞」節目,舉行一些表演詩意讓學生競猜的活動,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這樣做可能互動熱烈,易於識記。大量的吟誦能夠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使他們吸收了古代語言的營養。如果有些內容一時難以理解,大可以讓學生「不求甚解」先記下語言材料,在以後的成長經歷中,由於某事,某景的出發而一下子理解了。另外,學生通過大量、反復的吟誦,可以感悟古詩文的語言特色,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以此來不知不覺地提升他們的人文素質。
二、品味語言
古詩文的語言凝煉、含蓄,有著無窮的魅力。同時為了迎合當時配樂歌唱的需要,古詩文又有其獨特的節奏和韻律美,特別是古典詩文,其句式或五言、或七言,勻稱工整,音節鏗鏘有力,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品味。再則小學課本所選的古詩,大多朗朗上口,易於理解。學生在誦讀中品味詩歌的情感底蘊及其內涵韻味。感受詩歌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達到審美享受,激發對詩歌的熱愛乃至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這是任何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都願意的事。例如《回鄉偶書》一詩中,學生通過誦讀品味「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鬢毛衰」「不相識」等字面的信息,就能理解詩人長久在外奔波的心酸,回鄉後物是人非的感慨。通過多次聲情並茂的朗讀會與詩人產生共鳴,達到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這也是古詩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領略到古詩文獨特的藝術魅力,達到心靈的凈化,提升語文的素養。
三、想像畫意
古人寫詩「貴在含蓄」要有「言在意外,弦外之音」。 蘇軾說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大多的古詩詩畫結合。通過詩畫結合展現出優美的意境,要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感悟意境要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引導學生用白描畫古詩所展現的畫面,通過畫面體會詩人當時的心境,在此基礎上體悟該詩的境界。並且畫畫學生顯得更有興趣,畫面可以根據其對古詩的理解想像著畫出來,之後在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畫面。再例如《送孟浩然之廣陵》,有學生畫出來說:在一幅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里,在浩瀚無邊的江岸上,詩人若有所失的極目遠眺,衣袂翩翩,浪花飛濺,遠處一葉扁舟漸行漸遠,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四、創新改寫
學習貴在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這是我們教師的責任,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死摳書本的書獃子,如果有這樣的結果,我認為這是教育的悲哀,無論你教學成績再好,必須予以否定。在古詩文教學上可以嘗試創新改寫,形成一些新的知識,比如說我在上《江畔獨步尋花》的時候,給學生設置了這樣的題:後兩句如果詩人不寫景,轉而直抒胸臆,會怎樣寫?鼓勵學生充分的調動自己思維,由於是小學生,不必讓其嚴格遵循古詩的格律。經過一番具體操作之後,有學生竟然這樣續後兩句:「我在這里想看花,四娘怕我去摘花。」可能學生時常見慣了有人隨意摘花才這樣寫,這樣結合現實的續寫,我覺得比教一下死知識好多了。
Ⅳ 關於弘揚中國傳統節日的詩歌朗誦比賽的策劃
詩歌朗誦比賽策劃書
—、主辦單位:文學社
二、活動時間:
三、活動地點:
四、參加人員:
五、報名形式:
六、參賽形式:
七、比賽形式:
八、獎項設置及安排
冠軍獎: 獎金:?元或實物 榮譽證書每人一個 精美禮品每人一份
亞軍獎: 獎金:?元或實物 榮譽證書每人一個 精美禮品每人一份
季軍獎: 獎金:?元或實物 榮譽證書每人一個 精美禮品每人一份
優秀策劃獎:2名 榮譽證書每人一個 精美禮品每人一份
最佳組織獎:2名 榮譽證書每人一個 精美禮品每人一份
先進工作者:?名 榮譽證書每人一個 精美禮品每人一份
九、比賽規則的說明
(一)評委
1、評委必需公證嚴明,做到對錯分明;
2、評委必需熟知各題答案的正確性;
3、評委要認真評判,不得錯評;
4、評委一時不能判定正誤時,要討論通過;
(二)參賽者
1、參賽者必須服從主持人與評委的判定,不得有反對言行;
2、賽者必須遵守比賽規則;
3、參賽者對主持人、評委產生不滿時,不得當場頂撞,可在大賽結束後,向主辦單位提出申請,請求解決;
4、參賽者如果多次無理取鬧,有意打亂競賽進程,根據情況,評委可討論後給予處理,處理如下:
a. 對於初次抵抗者給予警告處理;
b. 對於兩次抵抗者給予警告,並扣除相應分數;
c. 對於三次抵抗者取消競賽資格
(三)、關於競賽進程
1、主持人宣布競賽開始; 2、介紹評委、參賽選手;
3、宣布評比規則,包括台風,語音語調,儀表儀態,和應變能力等;
4、參賽選手預備;
5、賽間休息——向觀眾提問(答對適當送禮品)
6、統計結果,主持人宣布結果;
(四) 比賽程序
1. 評委及嘉賓入場
2. 主持人致詞
3. 主持人宣布比賽規則並介紹各比賽選手,
4.比賽環節。選手須在演講前先介紹自己。
5. 評委點評並進行打分。
6.統計結果,主持人宣布結果;同時比賽結束。
補充注意事項:
1、除特別說明外,需在三分內演講結束,若超過時間由計時人員舉手示意。
2、最後成績的前三名如出現同分現象,則由評委提問形式再次評比,也可由觀眾公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