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焚風宣傳

焚風宣傳

發布時間:2021-09-27 02:17:37

❶ firewind焚風樂隊的專輯Allegiance.

宣傳呀?

❷ 我在起點發表新章節後,為什麼不在首頁「最新更新作品列表」顯示

起點更速度是要緩存的,一般要半個小時左右才看得到,而且人太多了(更新),不一定能待上,會在更多里,要多展現,勤更吧。祝君成神

❸ 紅色警戒2心靈終結3.3版本宣傳視頻 3.3更新了什麼


‍ 紅色警戒2心靈終結3.3版本宣傳視頻:

心靈終結是由來自波蘭的Speeder創建的小組Mentalmeisters製作,基於紅色警戒2尤里的復仇,最初版本於2005年推出,是非官方免費MOD中著名的一款。在歷經十餘年的漫長發展之後,心靈終結迎來了它的最後一次大更新,這一漫長的經典之作也將步入終結。在3.3版本中,加入了新的陣營焚風反抗軍,擁有狂鯊先鋒、科洛尼亞側翼、最後堡壘三個子陣營。
12個子陣營:
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為:
中國,拉丁同盟,蘇聯,
歐盟,太平洋前線,美國,
心靈軍團,天蠍組織,總部守衛,
狂鯊先鋒,科洛尼拉側翼,最終堡壘
戰役載入圖:
盟軍科技樹:

❹ 快來看看這個難題

聽你說得是有些道理。

❺ 高中地理問題

「成因類」問答題歸納
1.四季的成因
【解答】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南北回歸移動→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地面獲得太陽輻射能量的季節變化→氣溫的季節變化→四季
2.夏季我國南北普遍高溫的原因
【解答】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並不比南方低多少,而北方的晝長卻比南方長,因此北方得到的光熱並不比南方少,所以夏季我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
另外,北方雨季短,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南方雨季長,陰雨天多,日照時間短。
3.吐魯番盆地夏季最熱原因
【解答】①夏季正午太陽高度較高;②白晝長,日照時間長;③多晴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少,太陽輻射強;④盆地地形,不易散熱,且外邊氣流越過山地下沉時,增溫作用強,形成焚風; ⑤沙漠廣布,增溫快。
4.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的原因
【解答】①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潔凈,雲量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
②海拔高,太陽輻射穿越大氣層的路程也短,削弱作用也小;
③海拔高,日照時間長;
④緯度較低,太陽輻射強。
【提示】青藏高原氣候的特徵:終年氣溫較低,冬寒夏涼;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晝夜溫差大(白天氣溫高,晚上氣溫低);氣溫年較差小;降水少。(思考原因!)
【點撥】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太陽輻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緯度位置、太陽高度、晝夜長短
(2)大氣自身條件(天氣、大氣物質多少、大氣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對地面保溫作用的強弱)
(3)地面狀況——物質組成(對太陽輻射反射率不同)、海陸差異、地形、洋流、水域、森林。
(4)人類活動
①改變大氣成分,如CO2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變暖;排放消耗臭氧層物質,使得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煙塵則削弱太陽輻射;
②改變下墊面,植樹降低氣溫,提高濕度,與建造大型水庫起到的作用相似。
③釋放人為廢熱,如城市熱島的形成。
5.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解答】我國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風、副高的影響。正常情況:
4、5月,雨帶位於華南地區,華南地區雨季,北方地區春旱開始;
6、7月,雨帶到達江淮地區,江淮地區梅雨;北方地區春旱
7-8月,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北方地區雨季,江淮地區伏旱;
9月開始南撤,直至長江流域以南,北方雨季結束
10月撤出我國大陸,雨季結束。
——我國降水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的原因
【點撥】降水多少的影響因素分析
①大氣環流因素——決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風控制區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副高控制區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氣、熱帶沙漠氣候區、地中海氣候的夏干。
赤道低壓帶控制區降水豐沛
西風帶降水多,信風帶降水少
②天氣系統因素
低壓中心和低壓槽部位降水多,高壓中心和高壓脊部位降水少
鋒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貴陽冬雨、北方夏季暴雨
氣旋過境降水多,如西歐冬季、東北和江南春季
反氣旋過境降水少,如伏旱
台風過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 沿海暖流流經區降水多 沿海寒流流經區降水少
④海陸位置 一般沿海降水多 內陸降水少
⑤地形地勢 暖濕氣流在山脈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焚風效應)

【點撥】氣候成因分析
①太陽輻射——決定了該地所處的熱量帶
太陽輻射強弱主要取決於當地太陽高度角的大小,總體而言,太陽高度是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的,故從低緯向高緯依次出現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這些不同的熱量帶。
②大氣環流——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
(1)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 ——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
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
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乾燥的天氣;
極地高氣壓帶 ——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乾燥的天氣。
(2)風帶
信風 —— 性質一般炎熱乾燥,但如果是從海洋吹來,則較為濕潤;
西風 —— 性質溫和濕潤;
極地東風—— 性質寒冷乾燥。
(3)受單一氣壓帶或風帶影響而形成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點
赤道低氣壓帶 ——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
副熱帶高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
西 風 帶——溫帶海洋氣候——終年溫和濕潤。
(4)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點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熱帶草原氣候——干濕季明顯;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 地 中 海 氣 候 ——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5)季風環流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干濕季交替;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③下墊面狀況
(1)比熱容——影響到氣溫變化的大小、海陸風和季風的形成
大陸——比熱容小——升溫、降溫快——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大陸性氣候;
海洋——比熱容大——升溫、降溫慢——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小——海洋性氣候。
(2)海陸位置——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
中緯度大陸西岸——終年受西帶影響 —----溫帶海洋性氣候 —---終年溫和多雨;
中緯度大陸內陸——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冷夏熱、降水稀少。
(3)地形因素——影響氣溫和降水分布
高原、高山氣候的形成取決於地勢的高低;山脈走向影響氣流運動狀況,從而影響降水分布,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對沿途氣候起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途氣候起降溫減濕作用。
除了南美洲外,其他地區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均一定程度受到暖流的影響,熱帶沙漠氣候逼近海岸是受由於到寒流的影響。
(5)地面反射率——影響著地面獲得太陽輻射能的多少
南極大陸成為世界最冷的地方的原因之一就是南極大陸的冰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很大。
6.特殊氣候的成因分析
(1)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來自海洋的信風+ 地形迎風坡+沿岸暖流」
遠離赤道的地區,只要氣溫、降水量等達到一定數值也可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這樣的地方在地球上有4處,即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洲東北部。它們雖然遠離赤道,但由於處於來自海洋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從而使上述地區不但氣溫較高,降水也較為豐富。
(2)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
赤道穿過東非高原,本地區理應為熱帶雨林氣候,但由於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改變了此處的氣溫和降水狀況,從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3)西風帶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西風帶內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
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並處於西風帶內,但該地處於安第斯山脈東側的背風地帶,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乾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4)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許多人誤以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只分布於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事實上,只要是溫帶地區,又能受到西風的影響,終年有暖濕空氣從海洋面上吹來,就可以形成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如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南北二島、智利火地島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5)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種氣候
這些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在沿岸地帶,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點,這些氣候區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擋,各氣候不能向東深入,局限於沿海一帶而形成。

7.北美地區西部與亞歐大陸的西部緯度位置大體相當,海陸位置也近似,但是氣候類型卻不相同。有哪些差異?原因是什麼呢?
【解答】北美海洋性氣候僅分布在沿海狹長地帶,高山氣候及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海陸輪廓、地形和洋流等方面的影響。其中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最為顯著。
北美地區的地形呈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的高大山系,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溫和濕潤的西風,將西風的影響只限於山地以西的狹長的太平洋沿岸,使這里成為北美地區的多雨中心。但是西風一過山地的迎風坡,降水量驟減。東部山地比較低緩,來自大西洋的水汽可以越過東部低山進入內陸,使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中東部地區年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上,對農業生產有利。
北美地區中部的大平原南北貫通,來自北冰洋的寒冷氣流可長驅南下直抵墨西哥灣,使大部分地區冬季寒冷,並多寒潮天氣。夏季,來自南部海洋的暖濕氣流可深入北部,使大部分地區夏季暖熱,又多颶風。這也是造成北美地區冬夏溫差大,形成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的氣候特點的主要原因。

8.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的成因
【解答】緯度: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全年高溫
大氣環流: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空氣對流旺盛,終年多雨;
地形:為亞馬孫平原,面積廣大,它的北、西、南三面為高原、山地,東面向大西
洋敞開;
洋流:東部沿海又有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經過,從東北、東南方向海上吹來的信風濕熱,向內陸匯集,並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終年多雨。
9.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狀的原因:
【解答】①北部受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呈季節性變化,為熱帶草原氣候;
②東北部位於東南信風迎風坡,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增溫增濕,終年高溫多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③東部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森林向草原過渡;
④東南部西風帶控制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多雨;
⑤南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向內陸過渡為草原、沙漠;
⑥中西部常年受副高、信風和西澳大利亞寒流影響,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氣候。
以上氣候分布使得降水量從北、東、南三面沿海向內陸呈半環狀遞減,造成氣候呈半環狀分布。
10.歐洲西部內河航運發達的原因。
【解答】自然原因: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冬暖夏涼,年降水量豐富,季節分配均勻。因此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河流流速小,有利於通航。
社會經濟原因: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城市眾多,人流與物流量大。
11.伊拉克與伊朗的氣候類型有何不同?為什麼?
【解答】伊位克:大部分地區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氣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伊朗:地處高原,四周有高大山脈環繞,地形比較閉塞,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12.怎樣分析理解不同海區鹽度的差異成因
(1)不同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各海區蒸發量與降水量的對比關系。
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
(2)在同一緯度海區:主要考慮洋流的影響和徑流稀釋作用。
影響因素 影 響
氣候 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低;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高
徑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洋流 同緯度海區,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低,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高
海區的封閉度 影響與附近海區海水的交換量。
13.怎樣分析赤潮成因
(1)溫度和降水:一般出現在夏季,春、秋兩季也時有發生。
(2)風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體運動的影響。赤潮容易產生於一些港灣就是這個原因。
(3)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不斷將大量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農田廢水等排入海洋,過度的海產養殖,造成海域的富營養化。
14.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的分析
(1)緯度位置——決定了山麓基帶類型
(2)相對高度——決定了水熱狀況變化的程度 (以上2點決定自然帶數量)
(3)陽坡、陰坡——影響植被分布的高度
(4)迎風破、背風坡——影響降水多少與雪線高度

15.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1)全球變暖

原因

影響

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採用新能源;加強國際合作;植樹造林。
(2)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
時間——南極臭氧層空洞出現在春季(9~11月)

原因

危害

措施——國際合作,減少並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製新型的製冷系統

(3)酸雨危害與防治
概念——pH值小於5.6的降水
形成——燃燒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及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分布——西歐、北美、日本、中國南方是世界酸雨最為嚴重的地方
我國——煤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區覆蓋面積佔40%,其中西南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為重酸雨區(pH值<4.5的重酸雨區有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上海、江蘇等地)。季節性:東北主要在冬季。
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③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跡;④危及人體健康。

防治

16.影響我國的氣象災害
災害 多發地區 多發季節 成因 特點 主要防治措施
梅雨 長江中下游地 6月為主 冷暖氣團勢均力敵 陰雨連綿 修建水庫、及時排水
伏旱 長江中下游地 7-8月 副熱帶高壓控制 天氣酷熱少雨 引水灌溉
台風 東南沿海 夏秋 熱帶海洋上形成的強烈的熱帶氣旋 狂風暴雨 及時預報,健全減災法規,造海防林
春旱 華北地區為主 3-5月 氣溫回升快,而夏季風沒有到達 空氣乾燥,土壤缺水 引水灌溉
寒潮 除青藏 冬半年, 強冷空氣迅速入侵 大風、雨雪、凍害 加強警報
17.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
人為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
【長江洪災的原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1)流域廣,支流多;(2)中下游多為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18.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主要考慮以下3個方面:
 選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處(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有蓄水的地方);
 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如背斜,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
 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19.魯爾區的興衰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區近,靠近法國東北部洛林鐵礦區
區位優勢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運方便並直通海洋
⑤廣闊的市場
①生產結構單一: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煤炭、鋼鐵是基礎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使煤的比重減少、新技
衰落原因 術煉鋼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產量增加,經濟危機及替代品廣泛使用,使用量減少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
張、環境污染嚴重
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數量減少、規模擴大,新建遷移的以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為主。
綜合整治 ②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如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爐建到荷蘭海邊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有德國最稠密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航運繁忙,運輸的一半是鐵礦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環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裝置和污染處理系統和植樹造林
20.分析紐約港成為世界大港的原因
【解答】①哈得孫河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風的深水海港並且保證了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所需的空間;
②哈得孫河口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以及紐約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條件;
③紐約港的經濟腹地是美國最發達的東北部工業區,有多條鐵路通往美國各地;
④紐約港以紐約市為依託,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人、財、物的優勢對港口的建設和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1.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與瀨戶內海沿岸的原因。
①日本資源貧乏,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工業原料和燃料。
②日本國內市場狹小,工業製成品需要大量出口。
③這里多優良的港灣,水深港闊,風平浪靜,便於原料和燃料的輸入和產品的輸出。
④沿海為平原,地形平坦,利於建廠。
⑤工業集中於此,布局緊湊,用地少,也便於和其它企業聯系,經濟效益較高。
22.埃及農業的分布地區及自然區位條件分析
分布:尼羅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自然條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全年高溫,熱量充足,光照時間長;有尼羅河水的灌溉。
23.上海建立大型鋼鐵企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海南為何目前仍沒有建立鋼鐵企業?
上海無煤無鐵,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1) 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又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各種工業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建立鋼鐵企業,可以就地消費,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2) 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居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線的中間位置,京滬、滬杭兩條鐵路在此相接,是水陸交通樞紐。可以利用便利海運、廉價的河運從內地和國外輸入煤鐵,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
(3)工業用水方便。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大型現代化寶山鋼鐵聯合企業就建立在長江之濱,工業用水極為方便。
(4)技術力量雄厚。上海工業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沿海地區老工業基地,知識技術密集,高等教育、科學技術都很發達,能為我國生產高、精、尖、新的產品,為全國鋼鐵企業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海南島雖然蘊藏著豐富的富鐵礦,但由於能源短缺,開發較晚,技術落後,市場狹小,目前還沒有建立大型鋼鐵企業。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海南的鋼鐵工業也會興起的。
24.為什麼要修建南昆鐵路:
經濟意義:① 有利於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 有利於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③ 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政治意義:① 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
② 有利於加快西南區脫貧速度。
③ 有利於社會穩定 ;
戰略意義:① 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② 有利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
25.華北地區缺水的原因:(供需矛盾)
① 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② 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
26.人口遷移的原因:
基本原因:不同地區的人口和生活資料在數量上的不平衡,經濟水平、生存環境的巨大差異。
人口遷移的主要、經常起作用的原因: 經濟原因
美國老年人口向陽光地帶遷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氣候是主因)
②社會原因:工業發達,環境污染嚴重。
新疆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 開發資源和發展邊境貿易。

27.世界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人口基數大
人口壓力—— 發展中國家 人口增長快
人口素質不高

可再生資源:利用速度超過其補給、再生和增殖能力
資源不合理利用
非可再生資源:加速其枯竭速度

片面追求經濟增長—— 傳統發展模式以損害環境為代價

28.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產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處於內陸,氣候乾旱,降水稀少;
②全球變暖,蒸發旺盛,降水較少;
③平地覆蓋著深厚的疏鬆沙質沉積物;
④加上大風日數多而且集中
人為原因:① 過度樵採;
② 過度放牧;
③ 過度開墾;
④ 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 工礦、交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採取措施:① 半乾旱農牧過渡和旱農區: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採取防風沙措施相結合
② 乾旱地帶沙漠邊緣的綠洲: 建立以綠洲為中心的防護林體系
29.目前能源利用緊張原因:
①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 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
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④ 能源勘探、開采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
⑤ 國際石油價格上漲;
⑥ 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調整措施:
①加大能源勘探、開發,增加能源產量;
②開發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如因地制宜地發展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海洋能,穩妥發展核電;
③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④樹立兩個市場觀,兩種能源觀,採取多元化戰略,進口石油;
⑤建立石油儲備體系;
⑥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⑦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節約能源的意識;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❻ 為什麼智利南部會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智利南部位於南緯40--60°的大陸西岸,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❼ 風從何處來

風的成因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氣壓在水平方向分布的不均勻。風受大氣環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綜合影響,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季風、地方性的海陸風、山谷風、焚風等。簡單地說,風是空氣分子的運動。要理解風的成因,先要弄清兩個關鍵的概念:空氣和氣壓。空氣的構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氣總體積的78%)、氧分子(約占 21%)、水蒸氣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氣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動著,彼此之間迅速碰撞,並和地平線上任何物體發生碰撞。
氣壓可以定義為:在一個給定區域內,空氣分子在該區域施加的壓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個區域空氣分子存在越多,這個區域的氣壓就越大。相應來說,風是氣壓梯度力作用的結果。
而氣壓的變化,有些是風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熱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區域上,大氣分子被迫從氣壓相對較高的地帶流向低氣壓地帶引起的。
大部分顯示在氣象圖上的高壓帶和低壓帶,只是形成了伴隨我們的溫和的微風。而產生微風所需的氣壓差僅佔大氣壓力本身的1%,許多區域范圍內都會發生這種氣壓變化。相對而言,強風暴的形成源於更大、更集中的氣壓區域的變化。

❽ 自然災害(高中地理知識)

我有這部分的課見和講義,先傳給你看看。360920249

❾ 忙下載下那個------2011高考政治、歷史、地理大題萬能公式總結,謝謝,高分。

高中地理簡答題規范系列(一):地理計算專題
1. 經緯度計算:① 經度差與地方時差算經度——地方時每相差
1小時,經度相差1°;② 緯差法與正午太陽高度算緯度——正午太陽相差多小,緯度相差多少; ③ 北極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於當地地理緯度;
④ 經緯線上長度算經緯度:
1°經線長=111km; 1°緯線長=111cosфkm(ф為緯度)。

2.比例尺計算: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3.陡崖相對高度的計算: (n-1)d≤⊿h<(n+1)d
( 其中n表示兩地間不同等高線的條數, d表示等高距 )。

4.流域面積的計算:
⑴ 作出流域的分水線即山脊線,由分水嶺所圍的區域即為流域的范圍;
⑵ 因圖形不規范,計算時一般算出圖幅面積後,再分析流域面積占圖幅面積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關時間計算:
⑴ 某地時區數=該地經度÷15,對商取整數部分,尾數部分四捨五入;
⑵ 根據各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即為本時區區時,相鄰的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區區時=已知地區時±兩地時區,注意東加西減;
⑶ 根據東早西晚,經度每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即求某地地方時=已知某地地方時±(兩地經度差×4分鍾/1°),注意東加西減;
⑷ 日期界線有兩條:① 時間界線:即地方時0時經線,以東早一天,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為舊的一天;
② 空間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也就是180°經線(但兩者並不完全重合),規定日界線以東晚一天,為舊的一天,以西早一天,為新的一天;
③ 新的一天的范圍即從地方時0時經線向東到180°經線的范圍;
新的一天的范圍=180°經線的地方時×15。
⑸ 日照圖上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00;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所在經線為0:00(切點為極晝)或12:00(切點為極夜)。

6.地球自轉速度計算:
① 地球上除南北極點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時15°;
② 地球上赤道處線速度最大,南北極點為0,
任意緯線上線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③ 同步衛星的角速度與地球上除極點外的任一點都相等,線速度比地面對應點大。
延伸:衛星發射基地的選址條件:
① 緯度低(可以節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負載);
② 天氣穩定,大氣能見度高;
③ 交通便利(鐵路或海運); ④ 地形平坦開闊,地質穩定;
⑤ 從安全性來講,以設在遠離工業中心、居民稀少的地區為宜。

例1: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優勢條件是哪些?我國即將在海南文昌建立新的衛星發射中心,其優勢條件又是哪些?
① 酒泉發射基地地處巴丹吉林沙漠的綠洲之中,靠近蘭新鐵路,地勢平坦開闊,人煙稀少,乾燥少雨,大氣能見度高,適於發射的天數多。
② 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優勢:緯度低,有良好的海上運輸條件,火箭航區和殘骸落區可以避開地面人口稠密地區,安全性好。
例2:試分析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著陸場的有利條件?
① 當地人煙稀少;② 溫帶大陸性氣候,晴天多,空氣能見度高;
③ 地形平坦開闊。

7.太陽高度及正午太陽高度計算:
A.概念:① 太陽高度: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銳角);
② 正午太陽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
B.日影朝向與太陽光線方向(太陽方位)相反,影長與太陽高度呈反比,影長=h×ctga(h為物體高度,a為太陽高度)。
C. 太陽方位問題:
① 若直射點在某地以南,該地正午太陽位於正南方位;
② 若直射點在某地以北,該地正午太陽位於正北方位。
③ 太陽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陽位於天頂。
D. 日出方位問題:
① 春秋分日,各地均正東日出,正西日落。
② 3.21-9.23,各地均東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③ 9.23-次年3.21,各地均東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④ 出現極晝的地區,太陽終日不落;
⑤ 出現極夜的地區,太陽終日不出。
E. 幾個度數間關系:
①回歸線度數=黃赤交角 ②極圈度數=90°-黃赤交角
③晨昏線與某緯線圈相切的緯度=剛好出現極晝或極夜的緯度
=90°-直射點的緯度
③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與地軸的夾角=極點(出現極晝)的太陽高度=1/2×剛好出現極晝的緯線的正午太陽高度
F. 影響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因素主要有:
緯度(太陽高度)、氣候(影響日照時數)、地勢高低。
G. 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分布:
大興安嶺-蘭州-昆明一線以西以北豐富。最豐富的地區是青藏高原,最貧乏的地區是四川盆地。
H. 空間分布:
① 太陽高度的分布:由太陽直射點(h=90°)向四周以同心圓的形式遞減,到晨昏上為0,晝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
② 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
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計算時一般採用緯差法,
即兩地緯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陽高度也相差多少。
時空分布規律總結:
a. 6月22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達到一年中最大值;
赤道及其以南地區達到一年中最小值。
b. 12月22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達到一年中最大值;
赤道及其以北地區達到一年中最小值。
I. 太陽輻射的應用:
① 為了充分採光,一般民居門窗向陽敞開,北溫帶朝南,南溫帶朝北。街道布局為了使所有房屋獲得充分光照,一般與子午線呈30-60度夾角。
② 喜光植物一般多分布於陽坡,喜陰植物多分布於陰坡或林蔭之下。樹木向陽一面一般枝葉茂盛,生長快,年輪較寬。
③ 陽坡一般溫度高,相同自然帶(包括雪線)一般要比陰坡高。在我國華北地區,陰坡(北坡)因溫度低,蒸發弱,水分條件好,植物生長條件反而比陽坡要好。
④ 陽光能透射的最大水深是200米。大陸架淺海陽光集中,多大陸河流帶來的營養鹽類,光合作用旺盛,漁業資源豐富。
⑤ 多數農作物(如棉花、瓜果)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故乾旱半乾旱地區如能解
決灌溉水源問題,就能獲得優質高產。
⑥ 農業生產把不同作物高低搭配,以及套種、間作等,是為了充分利用光照條件。
⑦ 汽車尾氣在強烈陽光照射下,會形成光化學煙霧,危害人體健康。

8.晝夜長短計算:
① 某地晝長等於該地所在緯線圈晝弧度數除以15°;
② 日出時刻=12-晝長/2=夜長/2;
③ 日落時刻=12+晝長/2=24-夜長/2;
④ 極晝區晝長為24小時,極夜區晝長為0小時;
⑤ 赤道上各地晝長永遠是12小時,
⑥ 兩分日全球各地晝長均為12小時;
⑦ 緯度相同,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時刻相同;
⑧ 不同半球相同緯度的兩地晝夜長短相反:
即:某地晝長=對應另一半球相同緯度大小地的夜長。

9.太陽直射點的確定:
① 直射點經度即太陽高度最大(太陽上中天)的經線,地方時12:00的經線;
② 直射點緯度即正午太陽高度為90°的緯線,
③ 直射點的緯度大小與極晝或極夜出現的最低緯度大小互余,
④ 直射點緯度大小等於極晝的極點的太陽高度(或正午太陽高度)大小。

10.溫度計算:
① 對流層氣溫垂直遞減率為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
② 焚風效應氣溫垂直遞增率,每下沉100m,氣溫增加1℃;

高中地理簡答題規范系列(二):地質地形專題
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
⑴ 水庫大壩建設選擇在河流峽谷處
原因: ① 地處峽谷處,利於築壩;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某地
理由: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和緩建設周期短投資少,施工容易.
⑶ 確定某地為盆地,判斷理由: 河流向中部匯集,表明地勢中間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該地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
⑸ 選擇某地為梯田,理由:該地地勢平緩,坡度較小,在此開墾梯田,既擴大耕地面積,又利於水土保持,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⑹ 登山選擇某線路,原因:該地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

1、等溫線
(1)水平分布規律:①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原因:太陽高度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太陽輻射逐漸遞減
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區遞減(「熱島效應」)
原因:城市由於人口集中,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釋放大量熱量
③我國等溫線:夏季稀—直射北半球,北方晝長,多晴天,南方多陰雨.太陽輻射相差較小.冬季直射南半球,北方晝短,太陽高度小且靠近冬季風的源地,南方受影響較小且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差異較大.
(2)垂直分布規律: ①由山麓到山頂遞減。原因:海拔高度越高,獲取地面的熱量越少; ②在1000M深度以上,水溫隨深度遞減,1000M深度以下,水溫變化不大。
原因:表層海水受太陽輻射的影響明顯,深層海水影響小。
(3)等溫線走向與緯線、海岸方向和地形的關系:
A、若等溫線與緯線平行,東西延伸,這是由於太陽輻射能量因緯度不同,從兩極向高緯遞減的結果。
B、若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因為海洋對氣溫起著調節作用。
C、若等溫線與等高線平行,這是受地形的影響。

2、等溫差線
(1)緯度變化:由低緯度向中、高緯度遞增。
原因是低緯度太陽輻射季節變化小,中緯度變化大;低緯度晝夜長短季節變化小;中、高緯度晝夜長短季節變化大。
(2)經度變化:由沿海向內陸遞增。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3、等降水量線
(1)我國由南向北遞減。原因是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線東西分布)
(2)我國由東向西遞減。原因是離海洋越遠,水汽越難以到達。(等降水量線南北分布)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遞減。原因是城市氣溫高,盛行上升氣流,城市中心區塵埃多,凝結核多,降水多(「雨島效應」)。

4、等鹽度線
影響的因素:①蒸發降水 ②河流 ③洋流 ④結冰
從南北半球副熱帶海區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雙峰圖)原因是副熱帶海區氣溫高,蒸發量大於降水量 ;低緯度和高緯度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北半球60°N地區比南半球60°S地區的鹽度低 原因: 北半球魚和交流注入南半球沒有

5、等地租線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線向四周遞減。 原因是由於地租受通達度和距離市中心距離遠近不同的影響。

6、等壓線
(1)垂直方向等壓線(面)的判讀
①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氣壓值越低。②不論高空或低空,等壓面凸的地方為高壓區,等壓面凹的地方為低壓區。
③近地面的氣壓與高空氣壓高低值相反。
(2)水平方向氣溫越高氣壓越低。(3)風向的判讀:在近地面大氣中,風向是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因此,某點風向的畫法為:首先,過該點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指向低壓;其次,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基礎上,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轉一定的角度,偏轉以後的箭頭方向即為風的方向。

7、等震線:
等震線是烈度相等的線並不是震級相等的線,它的特點在等震線各點的烈度相等,一般離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離震中越遠烈度越小。烈度是地震對地面以及建築物的破壞程度。烈度除了震中距有關還與震級大小,震源深淺,地質構造,地面建築等有關。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8、雪線:雪線高度的緯度分布規律類似海水鹽度分布規律,即由副熱帶地區向兩側高低緯度遞減。
影響雪線分布高度的因素:(1)氣候因素:①雪線的分布高度與氣溫成正相關,向陽坡雪線較高②雪線的分布高度與降水量成負相關 (2)地貌因素:③坡度越陡,雪線越高

⑴ 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溫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 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例1: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例2: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吐魯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例3: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冰川作用
金字塔多年來不斷遭受著破壞,遭破壞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風化與風蝕作用
類比:長城西段多年來不斷遭受著破壞,自然原因主要是:風化與風蝕作用
例4: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落基山: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撞形成
安第斯山: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相撞形成--(易與落基山混淆 )
喜馬拉雅山: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撞形成
例5:地貌倒置的產生:
① 背斜成谷:背斜頂部因受張力,易被侵蝕成谷地。
② 向斜成嶺: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堅實不易被侵蝕,稱為山嶺。
例6:日本(台灣)多火山地震,原因: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火山活動頻繁。
例7:東南亞(馬來西亞)多火山地震,原因:
處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交界處),地殼運動、火山活動頻繁。

⑶ 七大洲地形地勢特點:
亞洲: ① 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
② 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 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 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
③ 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洲:① 歐洲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
② 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廣布
北美洲: ①地勢東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美洲: ①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
②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 ①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
②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大陸冰川廣布,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⑷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山區面積廣大,岩石破碎,風化嚴重;
②干濕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 。
人為原因:④對植被的破壞
治理措施:恢復植被

⑸ 開鑿隧道問題:開鑿隧道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滲漏問題;二是塌方問題。
因此,開鑿隧道要選擇在背斜處,因為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並且,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⑹ 地質構造應用:
①背斜:a.儲油、氣構造(因天然氣最輕,分布於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間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
b. 隧道一般選擇在背斜核心部位; c. 採石場則選擇背斜頂部。
② 向斜:a. 利於儲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b. 水庫壩址選擇點。
③ 有色金屬:內生礦床(岩漿岩)

⑺ 板塊邊界:① 生長邊界(海嶺、斷層)――板塊張裂
――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海洋(如紅海、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嶺(即大洋中脊,多隱沒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海底山脈,冰島位於大西洋海嶺之上)。
② 消亡邊界(海溝、造山帶)――板塊擠壓―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
海溝(如馬里亞納海溝)、島弧鏈((如西太平洋島弧鏈)、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
巨大褶皺山系(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注意】全球消亡邊界主要為兩條: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全球高大山脈基本上位於此地,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兩大火山、地震帶。
例:根據板塊理論分析,紅海的面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其原因是:位於生長邊界,板塊張裂。

⑻ 喀斯特地貌(雲貴高原)成因:
① 地質條件:石灰岩分布廣泛、厚度大、岩性純,空隙、裂隙發育廣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② 氣候條件:位於亞熱帶濕潤區,氣候溫暖,全年降水豐沛;
③ 生物條件: 濕熱的氣候條件利於生物的生長,導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機酸含量較高,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高中地理簡答題規范系列(三):能源專題
⑴ 我國能源利用主要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方向:
A. 存在的問題
① 能源地區分布不均,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地區不匹配,
② 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量利用率低,單位產值能耗大,
③ 能源消費構成不盡合理,
④ 廣大農村仍大量用木材和秸桿等作為燃料。
B. 我國能源利用的發展方向:
以煤炭為主,利用石油、天然氣,積極發展水電,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能、海洋能等。

1、我國能源利用的現狀:①以煤炭為主,利用石油、天然氣,積極發展水電,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能、海洋能等。②能源利用存在問題:煤炭過多、水電少
⑵ 我國能源消費利用變化特點: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比例上升。
例1: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產生的環境問題是什麼?
① 排出SO2等有害氣體,形成酸雨、酸霧;
② 排放大量CO2氣體,使溫室效加強,全球變暖;
③ 產生廢渣,污染環境;④ 廢棄物污染水源。

例2:以薪柴(秸稈)為主的能源構成引發的環境問題:
① 破壞植被(砍伐森林),(破壞生態結構)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② 秸桿不能還田,減少耕地有機肥的供應,導致土壤肥力的下降
③ 使畜飼料減少,不利於農業生態良性循環.
改變這種狀況的途徑:
① 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多種類型的能源; ② 大力建設薪炭林;
③ 提高能源利用率。

⑶ 我國主要的核電站:廣東-大亞灣、嶺澳;浙江-秦山;江蘇-田灣等。
建設原因:① 常規能源分布少; ② 人口集中,工農業發達,能源需求大; ④核電站運輸量小,地區適應性強。

⑷ 目前能源利用緊張原因:
①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 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
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④ 能源勘探、開采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
⑤ 國際石油價格上漲; ⑥ 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⑸ 調整措施:
① 採取多元化戰略,進口石油; ② 建立石油儲備體系;
③ 加大能源勘探、採取,增加能源產量;
④ 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 ⑤ 穩妥發展核電;
⑥ 因地制宜地發展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海洋能等;
⑦ 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 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節約能源的意識;
⑨ 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⑩ 利用乙醇汽油。

⑹ 中哈輸油管道的建設是兩國雙贏的結果原因:
① 哈薩克可以將石油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哈薩克沿線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② 中國可以減少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增加石油進口的多元化;中國將獲得一個長期穩定的陸路石油來源;管道處於亞洲內陸,輸油線路安全;就近可以節省運輸費用。

⑺ (某年)我國西南部能源輸出省卻出現能源緊張原因:
① 降水減少,河流徑流量變小,水力發電受到限制;
② 經濟發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⑻ 重要的能源工程:
三峽工程
⒈ 意義:①防洪( 提高荊江河段防洪標准; 緩解洪水對武漢市的威脅;減輕洞庭湖淤積;大幅度減少分蓄洪造成的損失)
②發電(緩解華中、華東地區能源緊張狀況;變輸煤為輸電,減輕鐵路運輸的壓力;水電代替火電,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④ 航運; 水和灌溉南水北調、水產養殖、旅遊。
對長江三角洲影響:
不利影響:①長江三角洲長速減慢;②長江口海岸侵蝕,海水倒灌;③長江河口生態環境改變,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④影響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
有利影響:①河口淤泥減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②有利於改善長江水情(泥沙減少,枯水期)
⒉ 生態效益:有利主要表現在中下游不利主要表現在庫區。
有利方面:①有效減輕洪水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區人民的生存環境;
②有利於中下游地區血吸蟲病的防治;
③減輕洞庭湖的萎縮和泥沙淤積;
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質;⑤減輕環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
不利方面:
① 水庫蓄水淹沒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跡;
② 移民、城市遷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
③ 水庫蓄水可能誘發地震,使庫區滑坡的可能性增強;
④ 庫區、庫尾泥沙淤積加重;
⑤ 三峽地區的自然景觀受到一定的影響;
⑥ 對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種的生存環境產生一定影響;
⑦ 水庫蓄水可能加劇蚊蟲孽生,影響人群健康
⒊社會經濟效益:
①有利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有利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
③有利於擴大就業; ④有利於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⑤有利於提高長江上游的通航能力;
⑥有利於該地區脫貧致富,促進經濟發展;
⑦有利於西部大開發的實施。

南水北調工程:
原則:「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南水北調過程中注意防止水體污染節約用水,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調水的原因:一方面:南方降水豐富,水資源充足;另一方面,北方缺水
調水路線 東線 中線 西線
可調水量: 大 較大 較小
源地水質:較差 較好 最好
東線: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為輸水主幹線和分干線逐級提水北進,通過隧道穿過黃河後可以自流到華北。
中線:近期規劃從長江中游丹江口(漢江)水庫引水,沿豫西山地和太行山東麓到達華北,以解決北京、天津、石家莊等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問題,並兼顧沿線生態環境和農業用水。
西線:從長江上游大渡河、雅礱江、通天河上築壩建水庫,提高水位,採用隧道穿過巴顏喀拉山,向黃河上游補水。
調水路線 東線 中線 西線
可調水量 大 較大 較小
源地水質 較差 較好 最好
地形、地勢對
調水線路的影
響 (揚州江都)
黃河以南需要
提水,過黃河
順流而下 地形較復雜,
但水基本自流
到華北(三峽、
鄭州、石家莊、
北京等) 地形復雜,工
程艱巨(過巴
顏喀拉山、從
通天河、雅礱
江、大渡河到
西北)
現有可利用的配套設施 京杭運河及其
沿線湖泊(跨
長江、淮河、
黃河、海河) 三峽、丹江口
水庫 差

西電東送
南線:將貴州烏江、雲南瀾滄江和廣西、雲南、貴州三省交界處
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的水電資源及雲南貴州的火電開發調往
廣東。 中線:將三峽、金沙江幹流水電送往華北地區和東部沿海工業發達地區。 北線:黃河上游水電和山西、內蒙坑口火電送往京津唐和華北地區。
「西氣東輸」管道建設的區位因素分析
(1)建設「西氣東輸」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線地區的天然氣輸送到能源緊缺的東部沿海地區,最終到達上海市。 (2)沿線選點的主要區位因素:沿線油、氣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沿線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黃河並穿越多條河流。
A.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對東、西部地區影響:
a. 對西部的意義:
①可以將西部地區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
②推動西部電力工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③優化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有利於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
④增加就業機會;有利於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⑤改變西部的能源消費結構,促進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
b. 對東部地區:
① 改善東部地區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比例,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② 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的壓力;
③ 促進能源生產、輕重工業的結構調整;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環境 ④ 推動東部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環境,促進經濟穩步發展。
問題及其影響:管道途徑地區地貌類型復雜、植被稀少、生態脆弱;工程建設可能會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或荒漠化,工程難度大,要注意環境保護。
B. 「晉煤外運」工程:
① 大力修建運煤鐵路線(大秦線、焦作-兗州-日照線、神驊線等),增加煤炭的外運量;
② 因地制宜在煤礦附近建坑口電站,將煤炭轉化為電能輸出。

⑼ 簡述區域(武夷山)發展小水電建設的有利條件及環境效益。
有利條件: ① 位於濕潤地區,降水豐富,河流流量大;
② 低山丘陵地形,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③ 工農業生產發達,能源需求量大。
環境效益: ① 水電為清潔能源,發展水電可以減少大氣污染;
② 解決農村能源不足,減少對植被的破壞,有利保持水土;
③ 有利於防止或減輕洪澇災害。

⑽ 簡要分析珠江流域水能開發的有利條件,以及水能開發對流域內經濟發展的影響。
有利條件:① 流量大,落差大,峽谷多,水能資源豐富。
② 離經濟發達的廣東省距離較近。
影響:珠江流域的水能主要分布在西江中上游,水能的開發:
① 能有效緩解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緊張的狀況,促進經濟的發
展。② 可以將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③ 水能開發的大量投資,將推動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並拉動相關產業
④ 能有效地改善大氣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❿ 關於西南乾旱的演講稿~~~~~~急啊!!!

自去年7月以來,雲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乾旱,給雲南工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截至目前,乾旱已經導致雲南597萬人35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330多萬人因旱造成生活困難需政府救助。秋冬播種農作物受災面積達85%以上,小春糧食(夏糧)將因災減產50%以上,林地受災面積達4300多萬畝。乾旱造成全省農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2月24日,雲南省召開抗旱救災動員大會,省委、省政府發出號令:要把抗旱救災保民生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動員一切力量和資源,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實的作風,打一場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的攻堅戰。
面對如此嚴重的旱災,我們應作何感想?筆者2月25日參加了宣威市文興鄉的抗旱救災工作,走訪了文興鄉的白葯、半山、慶底、咪科4個旱災嚴重的行政村,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關於抗旱救災的思考。
一、要認識自然、順應自然,不斷增強改造自然的能力。
1、旱災是自然規律運行的結果。雲南地處祖國的西南, 是一個高原山區省份,屬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在冬春季,雲南大部受到來自印度洋濕潤西南季風的影響,本應濕潤多雨才是,但當印度洋的濕潤之風爬到2000米的雲南高原時,風中的水汽早已被重重山脈層層「盤剝」,空氣中含水量已極低,成了「焚風」,無雨可下,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冬春季風性旱災。冬天曖和,但很多時候無雪無雨。春季是最要命的乾旱季節,「焚風」橫行,溫度升高,土地焦黃,塵土飛揚,草樹乾枯,如同煉獄。如果冬季印度洋季風弱一些,大西北利亞的寒流會在雲南高原上留下它的足跡,下上幾場厚厚的瑞雪,第二年春天(在清明之前)也就會下上幾場雪或受季風影響變成幾場小雨,那旱情就會小一些,所以有「瑞雪兆豐年」的說法。
因此,雲南的旱災是自然規律所致,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年年冬春季節都有,只是乾旱的程度有大小而已。今年冬季無雪,春季估計無雨,乾旱也就十分嚴重。
2、旱災是大自然對人類違規行為的懲罰。雖說雲南的乾旱根源是地勢及印度洋的季風所為,但也有人為因素。比如宣威市文興鄉的白葯、半山、慶底、咪科乾旱的成因就有人為因素。由於歷史原因,樹林被大量砍伐,河兩邊的高山上幾乎是光禿禿的,沒有樹木。也由於人口密集,從山腳到山頂,60~70度角的山坡都被開發出來做耕地。遠遠看去,層層耕地井然有序,也反映了當地人民勤勞勇敢,生活艱辛。但為了生存,在砍伐樹林、開墾耕地的同時也就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破壞了植被生態,使山上的樹林荊棘無法生存,水土也就無法保住。在白葯、半山還有煤礦,煤礦把山上原有的水也撤走了。按照生態原則,森林是天然的水庫。只要山上有樹林植被,就能保住水。冬春乾旱來臨,人畜飲水應該沒有問題。但由於生態植被的嚴重破壞,就加重了冬春季節乾旱的程度。這是在自然乾旱的基礎上加上人為因素的乾旱,使諸如此類地方的乾旱更加嚴重。自然乾旱是大自然運行的結果,而人為因素的乾旱卻是人類違背大自然規律所應受到的懲罰。
生存與生態本應該和諧相處,但在此地卻成了一對尖銳的矛盾。在雲南、在我國,這種矛盾還普遍存在,這就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人為因素的乾旱還很多,但願人們在生存了同時,也要學會認識自然,順應自然,學會植樹造林,保護生態,少做自搬石頭自砸腳的蠢事。
3、旱災是人類抗旱救災能力不足的體現。人與自然本身就是一對矛盾,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沒有停止過對自然的斗爭。但人對自然的認識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有一個從無到有、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人類對自然災害的認識中也是如此。自從盤古開天地,人們就開始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一直到今天,人們對自然的認識雖有了極大的進步,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仍有許多自然之謎無法解開。
雲南的乾旱十分嚴重,這主要是自然規律使然,但也有我們人類自己的功勞。在抗拒旱災時我們的能力還明顯不足,還有待提高。從大的方面來說,我們無法使印度洋的季風改變方向或減小,或使雲南的地勢降低。從小的方面來說,我們沒有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有乾旱的地方都修建好水庫、塘壩來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抗旱救災。
二、要解放抗旱思想,轉變抗旱方式,科學抗旱救災。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則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我國解決發展問題的一個法寶,當然也是我們抗旱救災的根本方法。在抗旱工作中我們也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用統籌兼顧的方法做好抗旱救災工作。
在嚴重的旱災面前,我們既要堅持傳統的抗災方法,同時也要應用科學發展觀原理來創新抗旱救災的方法。站在全國、全省的角度,把抗旱救災工作與自然、民生、統籌聯系起來,這樣就會從根本上解決旱災,使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1、堅持搬遷抗旱救災。搬遷抗旱救災就是站在全國、全省的大局觀念上,按照氣候、地勢、雨水等自然條件重新安排布局農民的居所,或者說把現在正在發生旱災,年年抗旱,但無論花費多少人力財力物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旱災,把這些地方的農民想法搬遷到其他自然條件更好更能發展致富,不會發生旱災的地方去,從宏觀布局上合理避開旱災的發生。這是從宏觀角度解決旱災最理想最有效的辦法。比如宣威市文興鄉的白葯、半山村,那裡人口眾多,山高坡陡,人均耕地面積少,只適合人們在那裡艱難地生存,不適合發展致富。這樣的地方宣威還有阿都鄉、普立鄉、雙河鄉、楊柳鄉等,在全國范圍內,這樣的地方也一定還很多。
這些地方的自然條件就決定了連最起碼的生存問題都必須發揚愚公愚山精神才能解決,又怎樣去發展致富呢?每年春天旱災來臨,人畜飲水,春耕生產要花費不少的物力財力來抗旱救災。夏季來臨,大雨傾盒,山洪暴發,地基開裂,房屋倒蹋,山體滑坡,又要花費更多的物力財力去防洪。年年抗旱年年旱,歲歲防洪歲歲洪。這些地方生存尚且艱難,又如何去發展致富呢?
愚公精神雖可取,但我認為從發展致富的角度看,搬山就不如搬家。在全國、全省還有許多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人煙稀少的地方還沒有開發,就應該站在全國、全省角度,全國一盤棋或者全省一盤棋,宏觀規劃,統籌安排,利用異地扶貧搬遷的辦法將這些地方的人民搬到能發展致富的地方去。
這樣就規避了這些地方的自然災害,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將每年無窮無盡的抗旱救災款項用來搬遷,又將這些村民搬走後的地方按照其氣候、地勢、土壤等自然條件,退耕還林,適合栽種什麼就栽種什麼,或果樹或林木,因地制宜,因氣制宜,各得其所,豈不美哉!
2、堅持源頭抗旱救災。在不適用搬遷抗旱救災的地方,就要堅持源頭抗旱救災。源頭就是事物的根本,針對抗旱而言就是在順應自然條件的前提下,從根本上尋找水源,保持水源。
順應自然,修建水庫塘壩。從全國的降水來看,是從東部向西部、從南部向北部逐漸減少。雨就是水的來源,就是我們抗旱的根本。有雨就無旱,有水就無旱。從這點上說,我國的東部、南部地區,還有河流的下游可以說是無旱災可言。但我國的東部、南部地區及黑龍江、淮河、黃河、長江、珠江下游等地也常有旱災發生,這就是我們還沒有從源頭上治理好旱災,還沒有在適合修築水庫塘壩的地方修建好水庫塘壩,才讓旱災頻繁發生。
退耕還林,種草種樹保水源。在我國的北部、西部降水稀少,還有許多地方由於歷史原因,過度砍伐樹木,或由於過度放牧,導致植被破壞,土地沙化、鹽鹼化,需要抗旱救災。這些地方由於降水少,抗旱的根本方法就是退耕還林還草或採用輪流放牧制度,退牧養草,種草種樹保水源。在黃河流域一帶,國家已經採取南水北調的方法,把長江多餘的水引入黃河水中,緩解北方水資源緊缺的問題,當然也是最好的抗旱救災方法。在我國的西南部如雲南,由於地勢高,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冬春乾旱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這些地方山高谷深,不是缺水少雨,而是保不住雨水,就應該更多地修建水庫塘壩,退耕還林,種樹種草,保住水源。
3、堅持統籌抗旱救災。環境污染嚴重,氣候變暖,也是旱災嚴重的原因之一。因此,抗旱救災不只是旱災地區的事情,也是黨和國家的事情,甚至是整個世界的事情。旱災只是各種自然災害中的一種,抗旱應該同抗擊其他自然聯系起來。抗旱目的是保民生、維穩定、建和諧,讓廣大人民群眾過幸福安康的生活。為此,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好抗旱與民生、抗旱與防洪、抗旱與城鄉發展的關系,使抗旱工作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建設工作的一部分,與黨和國家的其他各項工作協調發展,和諧共進。
統籌好抗旱與民生工作。當旱災發生時,黨和政府是領導人民群眾抗旱救災的領導者和執行者,在抗旱工作中必須廣泛聯系人民群眾可能產生的其他需要,就必須聯繫到抗旱工作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保證人畜飲水的基礎上,還要考慮春耕備耕、果樹成活、防火等多項工作。如宣威市委及政府在抗旱過程中就提出了「三個確保」(即確保無一人因缺水而死亡,確保無一生畜因缺水而死亡,確保無一起因缺水而引發的糾紛)的號召,把抗旱與保民生很好地聯系起來,發出倡議書,倡議全市廣大幹部職工及其他無旱災地區的人民群眾捐款抗旱;組成工作組到旱情嚴重的地方調查了解情況,尋找水源,幫助缺水的災民運水(車拉、馬馱、人背);從多個方面解決人民群眾缺水的問題及防火、春耕備耕等其他各項工作。
統籌好抗旱與防洪工作。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高海拔地勢決定了這里獨特的氣候特徵,就是冬春旱災、夏秋澇災。當然全國的很多地方特別東部、南部及江河下游地區都會形成一年中旱澇兩災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我們在抗旱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防洪,把抗旱與防洪很好地統籌起來,在抗旱的同時要考慮到防洪,在防洪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抗旱。甚至還要反季節思考,反季節行動,樹立夏秋抗旱、冬春防洪的思想。就是在夏秋季雨水多時利用水庫塘壩把水蓄好,以備冬春乾旱時人畜飲水及春耕備耕;冬春無雨水時是最好修築水庫塘壩的時候,當地黨委、政府要積極籌劃,組織領導好人民群眾利用冬春時節修築好水庫塘壩,做好夏秋季防洪的准備工作。
統籌好抗旱與城鄉發展工作。今年,黨的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指出全黨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並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把水利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進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搞好蓄滯洪區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水利基礎設施工作就是抗旱防洪工作,在抗旱工作中結合城鄉發展的原則,發動城市對口抗旱,城市中的單位、幹部、職工及居民都應該動員起來,積極為災區捐款捐物,搞好災區的水庫塘壩修建工作。統籌城鄉發展,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城鄉雙贏,就是要利用城市的發展優勢幫助農村抗旱救災,帶動農村也逐漸走上富裕的道路。

閱讀全文

與焚風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勞務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29
教師隊伍梯次發展培訓方案 瀏覽:768
公司隨手拍攝影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926
公司開年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02
有趣的動手策劃方案 瀏覽:886
設備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13
夏季健身促銷活動 瀏覽:959
北京好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1
2018紀檢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96
2018年餐飲促銷活動案例 瀏覽:549
培訓項目開展實施方案 瀏覽:578
電子商務專業的特色 瀏覽:236
幼師專業發展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12
委員提案培訓方案 瀏覽:534
b2c電子商務平台的功能架構研究 瀏覽:491
徒步活動策劃方案流程表 瀏覽:386
居委會隊伍培訓方案 瀏覽:858
貴州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 瀏覽:902
電子商務會計影響 瀏覽:898
杭州心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