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詢問北京的一種特色小吃,哪有賣
大點的超級市場有買包裝好的
『貳』 劉家灣趕海園的景區概況
劉家灣趕海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日照國際海洋城濤雒鎮東部海濱,旅遊資源豐富,擁有萬畝潮間帶,千畝沿海防護林,距日照市區12公里。由趕海園景區和金沙島海濱浴場、沙灘高爾夫練習場兩大板塊組成,是以趕海拾貝為體驗,集休閑度假、海上遊艇、海水沐浴、沙灘運動、高爾夫練習為一體,具有沿海民俗風情特色的旅遊風景區,被譽為「亞洲最大金沙灘、中國第一趕海園」。 劉家灣趕海園總規劃面積5.15平方公里,擁有5.4公里長的黃金海岸線。落潮時有1.3萬畝潮間帶,灘平沙細,面積廣闊,盛產100餘種貝類和蟹類,主要品種有竹蟶、文蛤、四角蛤、香螺、泥螺、馬蹄蟹和花旦蟹等。園區突出了海洋文化,反映了地方民俗風情,適應了現代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心理追求,是認知大海、感知大海、體驗漁家生活的最佳去處。被譽為「亞洲最大金沙灘、中國第一趕海園」。趕海園萬畝潮間帶一望無際、沙細灘凈,生產文蛤、竹蟶、西施捨等40餘種貝類和馬蹄蟹、花蛋蟹等10多種蟹類。淺水海域生產蝦皮、海蜇等多種海珍品。是遊客感知大海、回歸自然的最佳去處。
園區內1000公頃潮間帶,沙灘面積是江北獨有的,灘平沙細,盛產竹蟶、文蛤、四角蛤、香螺、泥螺、馬蹄蟹、花旦蟹和蜘蛛蟹等40餘種海洋生物,還有蝦皮、雜色蛤、海蟄等多種海珍品。趕海園、金沙島浴場、高爾夫練習場、海洋生物館、漁家民俗館、海神廟、游樂園、鱷魚潭等景點,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反映地方民俗風情。景區以趕海體驗為主,集高爾夫練習、海水沐浴、沙灘運動、遊艇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適應了現代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是認知大海、感知大海、體驗漁家生活,具有沿海民俗風情特色的旅遊勝地。
沙灘沿海有防護林,林中空氣清新,冬暖夏涼。這里突出海洋文化特色,適應現代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生活追求,遊客們在這里遊玩有更多的主動性。
可以在退潮後進行沙灘拾貝、推蝦皮、支迷糊網、挖海蟹、海貝等,並可觀日出、聽濤賞月、觀海潮。正在建設的14萬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廣場,以巨型海螺形象為鋪地勢,中心設媽祖塑像,另有海龜形象的集會活動指揮中心,貝殼形象的貝雕工藝廊和海上純白仙子塑像,還可以買到獨具特色的地方特產「蝦醬、蟹醬」。
2005年,為了充分利用趕海資源,日照市東港區人民政府邀請深圳北林苑景觀規劃設計院對園區進行高起點規劃,增加文化內涵,提升景區檔次。規劃了劉家灣趕海園景區、金沙島國際海濱浴場、金沙島國際沙灘高爾夫球場、劉家灣別墅度假村、橋東頭別墅度假村、碧灜海岸度假村、海濱特色居住區等十個特色功能區。園區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資8000餘萬元。二期工程辦公樓、旅遊綜合服務中心、露天游泳池、延伸到大海的親海棧道等已完成規劃待開工建設,資金投入預計將達1.6億元。劉家灣趕海園於2008年5月1日正式開園迎客。已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門票收入350餘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趕海旅遊」這一別具特色的旅遊項目,已成為國內旅遊業的一大亮點。
劉家灣趕海園管委共有幹部職工60餘人,大專畢業以上學歷人員比例超過80%。
(一)自然資源。有1000公頃潮間帶,灘平沙細,盛產竹蟶、文蛤、四角蛤、雜色蛤、馬蹄蟹、花旦蟹、蝦皮、海蟄等40餘種海珍品。有千畝沿海防護林帶,空氣清新,冬暖夏涼,是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二)劉家灣趕海園人文資源。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博士和國民黨元老丁惟汾的故鄉就坐落在濤雒鎮。沿海漁村民俗風情特色濃郁,習俗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海濱文化特色。(三)劉家灣趕海園景區沿革。劉家灣趕海園於2000年設立,2001年由濤雒鎮開始運作,2002年成立劉家灣趕海園管理處,隸屬濤雒鎮政府。2003年3月劃歸東港區政府管理,為正科級事業單位,更名為劉家灣趕海園管理委員會。2003年9月,劉家灣趕海園由濤雒鎮政府負責開發、建設、經營。2004年11月,劉家灣趕海園歸區政府管理,為正科級事業單位。2011年11月,日照國際海洋城管委會成立,劉家灣趕海園劃歸日照國際海洋城管委會。(四)劉家灣趕海園景區榮譽。自2008年開園以來,景區先後獲得了「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山東十大生態旅遊景區宣傳示範景區」、「山東十大影視拍攝地」、「最受遊客喜愛的魅力景區」等幾十項榮譽稱號,並多次被評為省、市、區旅遊行業先進單位。
『叄』 我國北方的10大「另類小吃」是什麼
我國北方的10大“另類小吃”是北京豆汁,北京芥末墩,北京王致和臭豆腐,東北血腸,河北羊雜湯,山東德州羊腸湯,河南洛陽漿面條,河南信陽觀廟鋪臭豆腐卷,河南開封羊雙腸湯,山東烏魚蛋湯。
『肆』 崇文門中學好么(要實話)拜託各位大神
這個誰都說不準的。我覺得是下降了點吧。比如民國的時候單車好象也不是什麼稀罕物,解放後就不得了了,還有解放前也不用什麼都憑票供應。(解放前好歹有美國支援,解放後中國基本都被外國封鎖了)。不過我看資料說新中國後糧食產量提高很快。這也是我個人看法,僅供交流。 以下是轉自網路貼吧的一段話: 在印象中,民國時期就是一直是餓殍遍野的時候,但有時候看到一些東西,似乎和我心中的民國又有差別。 讀三毛的《紫衣》,裡面有一段話: 「姐姐告訴我,母親的同學嫁的都是有錢人,那天去開同學會,我們小孩子會有冰淇淋吃。在那以前,吃過冰棒、仙草冰、愛玉冰,可是沒有吃過真的冰淇淋。姐姐說,在大陸我們家每年夏日都吃那東西的。我總不能有記憶。」 可見,三毛的父母都不是有錢人,但他們的孩子在民國的大陸,還有冰淇淋可吃,到了台灣,反倒沒有了。 還有一個1948年到台灣的女作家羅蘭,是天津人,她的父親當時是天津一個鹽業公司的職員,家裡至少有7個孩子,負擔很重。但從羅蘭的回憶文章來看,她們的生活絕非我們想像得那麼艱難,反倒很不錯。那時她暑假和弟妹們還常去打網球——現在在中國城市裡依然是貴族運動。 羅蘭還寫到她的鄉下老家,因為破落了,她的大伯一家省吃儉用想把祖產贖回來,一家人吃得很簡單,「那菜多半是咸魚、蝦醬,小干魚炒白菜、蝦醬燉豆腐,鹹菜拌豆腐……」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才煮一大堆圓溜溜的雞蛋。 當時我的一個同學讀到這里,說:「解放前能吃到這些,應該不錯了吧?」他對民國的印象也是很不堪的。 值得一提的是,羅蘭後來去了台北,但從她的文章中看得出來,她印象中的天津一直比台北好。最悲哀的是,她的大伯最後終於把祖產贖回來,卻被後來的邊亂席捲了! 還有很多作品可以看看,如張恨水的小說可以反映一些實際,不僅寫了豪門大家,也寫過當時很多的窮人,似乎那些窮人也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錢鍾書的《圍城》,不僅寫了上海,也寫了湖南等地的生活,似乎也絕非我們想像的糟糕? 而且聽人說,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授,可以很輕松地在北京買一座四合院。 或許,有人會說,他們是城裡人,農村可能很苦。但,當時對人們的遷徙移居是放任的,似乎也沒有出大規模的農民到城市裡求生的事情? 因為對經濟沒有什麼研究,僅從一些作家的文章而引發的一些想法。請高手給予指正。 [一篇回復] 我們家在廣西,當時的廣西也沒開化多少,雖說是模範省.但40年出生的爸爸說,當時家裡每到圩日總會有豆腐和河魚之類.姑姑每到圩日就回娘家,從爺爺床下摸出幾個銅錢去買零嘴.但當紅軍到後,連零嘴也沒有了.越來越窮越來越苦. 另外,在內戰末期,為了使伯伯們免兵役,爺爺賣了很多地,土改時我們家已經被劃為中農了.可桂系統治時期,我們雖有很多地,還雇了長工,但爺爺奶奶仍要親自下地幹活.家裡的30多頭牛,更是給人家養,生了小犢子就歸養家.長工和東家關系也不壞,他們都是東家包食宿的,和爺爺家一起共餐.絕對沒有宣傳中的仇恨.因為如果東家太刻薄,根本沒有願意給他做事. 有個長工是孤兒,從小就來我家做事,因為和爺爺同齡,太祖母是寡婦就很可憐他,他一直和爺爺以兄弟相稱,和爺爺一起進私塾讀書,親得如同一家.解放後,他被送回了自己的家裡,再也沒機會回來.79年,我爺爺死後沒到一個月,有個老人徑直到我家問我爺爺的情況.當時堂哥們都很吃驚甚至很害怕,因為那個人和我爺爺長得很象,還以為是爺爺再生.後來才知道,這個人就是那個長工.他聽我爺爺去世後,哭了,說都怪他那麼久都沒來看他.在我家呆了兩三天後,他回去了.再以沒有消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兵茺馬亂的民國時期,我爺爺也養活了八個孩子.除了後面的兩個姑姑出生晚,因為內戰和家庭成分不好,經濟困難沒書讀外,其他都認得字,不論男孩女孩.其中一個大姑是當地有名的才女,因為看不上爺爺給他訂的娃娃親,他退了婚,因此轟動一時.後來他嫁給了大伯父師范學校的同學.別以為能讀得起書的一定家裡都富有.當時讀書根本不要錢,只要你有時間就可以去讀.當然,有的孩子因為要幫家裡做事,把讀書給耽誤了,這也是事實.但大多貧富差距並不大.有的父母不開化,不讓孩子去上學的,那也有. 對於那段歷史,從我父親的嘴裡,我感受到的是他對當時的流戀. 說實話,我寧願相
希望採納
『伍』 韓國分幾個城市
國土:
大韓民國位於亞洲東北部,是與大陸連接的由北向南伸展的半島國家。半島南北長約1,000公里,東西最短距離為216公里,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半島的西北部與中國東北部接壤。
韓國的標准時間比世界標准時間快9個小時,比中國快1小時。
語言:
韓語與土耳其語、蒙古語、匈牙利語等同屬烏拉阿爾泰語系。韓國文字(1443年創制)是頗具特色的表音文字。韓文共有十個母音,十四個子音。結構組合科學且簡單易學,是有利於印刷、出版業發展的最科學的文字之一。
國旗:
韓國的國旗名為「太極旗」,中央以易學中象徵「宇宙與真理」的「太極」為圓;紅與藍象徵著陰陽;水、火;男、女:靜、動等的融合與諧調。四角的爻卦則分別象徵著天、地、日、月;顯示出對稱與均衡。
國花:
韓國的國花是無窮花,學名為木槿。生命力強的無窮花,象徵著大韓民國歷盡磨難而矢志彌堅的民族性格。七月至十月是無窮花綻芳吐芯的季節。
氣候:
韓國屬溫帶氣候,可以觀賞到四季美景,為旅遊倍添樂趣。韓國北部深受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寒暑溫差較大,愈往南愈呈現出溫和的海洋性氣候的特徵。
飲食:
韓國是由北向南延伸的半島國家,四季分明,因此各地出產的農產品種類非常豐富。自三國時代後期開始,韓國飲食形成了以米飯為主食,小菜為副食的結構。
韓國因三面臨海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擁有豐富的海產品外,紫菜、海苔等海草植物也種類繁多。另外,原來自山上自生自長的各種野菜成功移植到菜地里,是蔬菜種類也豐富多彩。此外,黃醬、醬油、辣椒醬、魚貝醬類等發酵食品的發展,使主料和副料互相搭配,再加入辣椒、大蒜、生薑、香油等調味品,更使韓國風味進一步完善。
韓國料理分類為湯類、火鍋類、燉和燜、煎和烤、素菜、魚蝦醬等。
韓國泡菜是韓國代表性的傳統料理之一,也是典型的發酵食品。在韓國人的餐桌里每頓都離不開各類泡菜。除了白菜之外,各種帶葉青菜、蘿卜、韭菜、香蔥、黃瓜等都可以作為泡菜的主原料。已有研究顯示,韓國泡菜對減肥、清腸、預防成人病有特效。
首都:
韓國的首都是首爾,約有1000萬人口(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1/4左右)。是傳統與現代和諧融為一體的國際化大都市。
緩緩流過漢城市中心的漢江是哺育民族的乳汁、是韓國經濟發展的象徵和動力,也是漢城市民的最愛。如今,沿著風光秀麗的漢江兩岸,建有多處市民公園,設有各種娛樂健身設施。在柔和的江風吹拂下,或乘游覽船觀賞兩岸風景,或盡興利用各種設施體驗充滿生機的漢城生活,無疑都是不錯的選擇。
IT產業:
為了適應21世紀知識信息化社會,韓國政府集中扶持資訊基礎設施和資訊產業。結果,韓國即成為資訊產業的強國,受到國外媒體的高度評價,被稱為「尖端數碼技術的試驗場」。以2003年上半年為准,韓國超高速寬頻網用戶在全國1430萬戶中超過118萬人,普及率高達70%,為世界最高。寬頻網的普及,除了給網上購物、各種證明文件的申請和發送、聽取外國名校講座等一般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之外,還推動了行動電話和網上游戲等產業也隨之高速發展。在三星數碼冒險世界、LG夢想網、SK Telecom宣傳館等可以了解韓國尖端IT產業。
『陸』 侗族的資料
侗族
Do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侗族人口約為二百九十萬人。
民族概況
我國的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天柱、錦屏、三穗、鎮遠、劍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縣、通道,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龍勝、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豐等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侗族人口數為2960293。使用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分南、北部兩個方言。原無文字,沿用漢文,1958年設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
秦、漢時期,在今廣東、廣西一帶聚居著許多部落,統稱之為「駱越」(「百越」的一支)。魏晉以後,這些部落又被泛稱為「僚」。明代鄺露所著的《赤雅》中說,侗族也是屬於「僚」的一部分。現在侗族的分布和屬於「百越」系統的壯、水、毛南等民族的住地相鄰,語言同屬壯侗語族,風俗習慣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侗族可能是由「駱越」的一支發展而成。侗族經過原始社會發展階段,於唐代由原始社會直接向封建社會過渡;有的人認為經過奴隸社會發展階段。從唐至清,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區建立羈縻州、土司制度,社會處在早期封建社會。清初實施「改土歸流」,清朝對侗族人民進行直接統治,土地日益集中,進入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但是,侗族社會內部某些氏族組織殘余,例如以地域為紐帶具有部落聯盟性質的「合款」,仍普遍存在。每個氏族或村寨,皆由「長老」或「鄉老」主持事務,用習慣法維護社會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鄰村寨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聯合。「小款首」由寨內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共同議定的「款約」必須遵守,款民大會是最高權力組織,凡成年男子均須參加,共議款內事宜。這種組織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華民國初期。
社會經濟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侗族地區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在帝國主義、清朝官吏、封建地主以及高利貸者的殘酷剝削下,侗族人民的生活極端貧困。一直到解放前的侗族地區,封建地主經濟仍佔主要地位。有的地方地主每人平均佔有土地為貧下中農的20倍以上,地主階級通過地租向農民進行剝削。商業資本與高利貸資本對農民的剝削也極其嚴重。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國民黨反動政府在侗族地區實行了反動的保甲制度,利用一些封建上層人物充當偽鄉、保長,為虎作倀,並以「連保連坐」的方式對勞動人民進行法西斯統治,使侗族人民陷於無限痛苦的深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8月19日,廣西龍勝縣侗族人民和壯、瑤、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龍勝各族自治縣。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1956年7日23日建立了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1984年11月7日建立了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貫徹和實施,實現了侗族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這些自治地方先後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完成了民主改革。1954年,三江侗族自治縣採用民主協商改革的方式,進行了土地改革。接著,這些自治地方又分別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使侗族地區發生了變化。這些地方紛紛採用新的農業生產技術,糧食產量逐年增長。農、林、牧、副、漁也得到了全面發展。地方工業有了很大發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已建立機械、化肥、水泥、造紙等中小型地方工業。三江侗族自治縣大部分村寨用上了電。水電事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前,黔東南僅有不到500公里的公路;現在,湘黔鐵路橫貫黔東南,並且縣縣有了公路,鄉鄉通了汽車。解放前,每縣僅有中學l所,小學最多不過3所;現在,中學已普及到區,小學已普及到在隊,已有大批青年進入中等學校以至大學深造。各級各類學校已培養造就出大批侗族出身的國家幹部、教員、技術員、工程師,專家和學者。有的侗寨,還自己動手,辦起了業余夜中學。過去,侗族人民生病求巫信鬼,而今已延醫治療。天花、瘧疾、霍亂、痢疾等惡性傳染病已基本消失,有效地保證了人民的健康,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不少人家有了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電視機。
文化藝術
侗族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有「詩的家鄉,歌的海洋」之美譽。侗族詩歌的韻律嚴謹,題材廣泛,情調健康明朗,比喻生動活潑。其中抒情詩歌優美細膩,真摯熱情。;敘事詩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長,是侗族民間文學的一項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詩歌歌詞多以人類起源、民族遷徙和習慣法為題材,具有史料價值。以《珠郎娘嫫》、《莽歲》、《三郎五妹》等流傳最廣。音樂曲調既多又美。一領眾和、多聲合唱的「大歌」聲音宏亮,氣勢磅礴,節奏自由。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語稱ki212,俗稱牛罷腿)伴奏而得名,曲調歡快流暢,為侗族所特有。民間的故事傳說,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情節曲折,引人入勝,表現手法富於浪漫性,體現了侗族人民豐富的想像力和追求光明、戰勝邪惡的善良願望。侗戲是由原有的敘事說唱發展起來的,始於19世紀初,相傳是黎平侗族吳文彩(約1798~1845)所創。台步簡單,動作純朴,曲調唱腔多樣。演唱時,用胡琴、「格以琴」伴奏,擊鑼鈸鼓鬧場,著侗裝,不畫臉譜,富有濃厚的民族色彩。侗族民間舞蹈,有「哆耶」、蘆笙舞和舞龍、舞獅等。「哆耶」是群眾性的集體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牽手搭肩,圍成圓圈,邊走邊唱。蘆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蘆笙邊吹邊舞的集體舞蹈。樂器除上述者外,還有侗笛、嗩吶等。手工藝品有挑花、刺綉、彩繪、雕刻、剪紙、刻紙、藤編、竹編。刺綉是侗族婦女擅長的工藝,她們有服飾上刺綉各種圖案花紋、人物、禽獸、花卉、草蟲,形象生動,色彩絢麗而調和。銀飾有頸圈、項鏈、手鐲、耳環、戒指、銀簪、銀花。紡織品有侗錦、侗帕、侗布。先用靛染,後塗蛋白的「蛋布」,顏色鮮亮,為侗族固有衣料。
侗族擅長石木建築,鼓樓、橋梁是其建築藝術的結晶。鼓樓為木質結構,以榫頭穿合,不用鐵釘。有三、五層以至十五層,呈4面或6面8面倒水,高4~5丈,飛閣重檐,形如寶塔,巍峨壯觀,是族姓或村寨標志,也是公眾集會的議事場所。風雨橋是石墩木橋,長廊橋道,橋亭重瓴聯閣,雄偉壯麗,以三江縣的程陽橋最負盛名,已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
風俗習慣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男子裝束,近城鎮者與漢族無異,唯邊遠山區略有差別,穿右衽無領短衣,著管褲,圍大頭帕。有的頭留頂發。婦女裝束各地互有差別,有著管褲、衣鑲托肩、釘銀珠大扣、結辮盤頭者;有衣長齊膝、襟邊袖口褲腳有滾邊或花邊、挽盤發者;有著大襟衣、大褲管、柬腰帶、包頭帕、挽頭髻者;有著對襟衣、襯胸布、圍褶裙、系圍腰、著腳套或裹綁腿、髻插銀椎者;有寬袖大襟、衣滾綉有龍鳳花卉、長裙過膝,梳盤發者;也有著漢裝者。一般都喜歡戴銀飾。
侗族人民的飲食以大米為主要食物,平壩地區以粳米為主,山區則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魚」、「醅肉」,貯藏十數年不壞。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種好客習慣。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區最富有特色。村頭寨尾多蓄有古樹,溪流上橫跨「風雨橋」,寨中魚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樓聳立其間。住「干欄」房,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和堆置雜物。
「月也」,是這一村群眾到另一村作客,並以吹蘆笙或唱歌、唱戲為樂的社交活動。農閑鬥牛,是集體娛樂之一。屆時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歡聲四起,鑼鼓喧天,鐵炮震動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經本寨,則阻之於寨邊,以歌對答,謂之「塞寨門」。「行歌坐月」又稱「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通稱。北部侗族地區稱為「玩山」,青年男女在勞動之餘,三五成群,相約在山坡上對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區稱「走寨」,或稱「走姑娘」,晚上姑娘們結伴在屋裡作針線活,客寨男青年攜帶樂器前來伴奏對唱,互相傾訴愛情,深情時男女互相「換記」(送禮物)定情,約為夫妻。三江縣富祿等地侗族群眾常於夏歷3月3日或2月2日匯集於廣坪上,用一特製火包沖一鐵環騰空而起,降落時,讓大家搶奪,獲得者受重獎,叫做「搶花炮」。
侗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較為流行,姨表兄妹和輩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後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習俗。解放前,侗族的社會基本單位是封建家長制的父系小家庭。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子,婦女禁觸銅鼓;男人或長輩在樓下,不準上樓。侗族姑娘在婚後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積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繼承家業,無繼承人的可招贅養子。
喪葬一般同漢族,行土葬。個別地區還有停葬習俗,人死入殯後將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與死者同年同輩的都死亡以後,才一同擇日安葬。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樹、巨石、水井、橋梁均屬崇拜對象。以女姓神「薩歲」(意為創立村寨的始祖母)為至高無上之神,每個村寨都建立「薩歲廟」。以雞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測定吉凶。
侗族的節日以春節、祭牛神(農歷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節(農歷七月間)較為普遍。有些地區還有在十月或十一月過侗年。由於民族之間的交往,侗族還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
『柒』 加拿大禮儀小知識
社交點滴
約會
加拿大人認為守時是人基本的素養。約會一定要准時。如果你不得已而遲到,最好先打電話通知對方,並告訴你將會到達的時間,對方會欣賞你的做法。
加拿大人習慣擁有較大的個人空間。例如在使用銀行自動提款機的人,在他後面的人應保持幾尺的距離。推推碰碰別人是極不禮貌的舉動。
排隊
一般人都習慣於在購物付款、銀行存款和等車時排隊。即使沒有一條正式的人龍,也要遵守先到先得的規則,因此輪候服務時一定要有耐心。加拿大人最不喜歡別人插隊。拉開門,讓你後面的人(特別是婦女和兒童)通過,會受人贊賞。你也許會覺得加拿大的生活節奏更為緩慢。但加拿大人認為最好的服務是友善而非快捷,辦事多花點時間又有何妨。
用餐
除禁止在餐館吸煙的城市外,多數加拿大餐館分吸煙區及非吸煙區。餐館收7%的貨品及服務稅。帳單不加服務費,若服務好,通常給15%的服務費。如果幾個人一同外出吃飯,通常是各自支付自己那一份。如果你不敢肯定,可以在結帳之後問一聲。如果想去極隆重或極受歡迎的餐廳用膳,最好事前致電訂位。除非在高級餐廳,一般人都會叫服務生將剩餘的食物放在盒子里帶回。
加拿大人在食俗上與英美人相似。由於氣候寒冷的緣故,他們養成了愛吃烤制食品的習慣,這是他們的獨特之處。
加拿大人用刀叉進食,極愛食用烤牛排,尤其是八成熟的嫩牛排,習慣在用餐後喝咖啡和吃水果。加拿大人在飲食上講究菜餚的營養質量,偏愛甜味,以麵食、大米為主食,副食喜吃牛肉、雞肉、雞蛋、沙丁魚以及西紅柿、洋蔥、土豆、黃瓜等。調料愛用番茄醬、黃油等。他們有喝白蘭地、香檳酒的嗜好。加拿大人忌食蝦醬、魚露、腐乳以及怪味、腥味的食物和動物內臟。
在加拿大,赴宴時最好到花店買一束鮮花送給主人,以表達自己的謝意。在餐桌上,男女主賓一般分別坐在男女主人的右手邊。飯前先用餐巾印一印嘴唇,以保持杯口乾凈。進餐時,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刀用完後,放在盤子邊上。吃東西時不要發出聲音,不宜說話,不要當眾用牙簽剔牙,切忌把自己的餐具擺到他人的位置上。加拿大人認為正確、優雅的吃相是紳士風度的體現
社區服務
將你的時間和技能用於社區志願服務,可以協助你認識更多的朋友和建立廣闊交際網,並爭取別人的尊重。慈善機構 、醫院、藝術中心、學校、社區服務組織和體育機構等,都歡迎義務工。捐錢亦同樣受歡迎。上門募捐、電話助捐或向辦公人勸捐是常見的事。此外,還有政黨要求支持,學生兜售朱古力糖和投資券,還有慈善機構籌募善款等。如果你不想捐, 應有禮貌地婉拒,馬上關上門是十分無禮的舉動。
出席晚宴
如果有人邀請你晚上到他家裡作客或吃晚飯,一般做法是帶一件不太昂貴的禮物,例如鮮花、巧克力或一瓶餐酒。問清楚男主人或女主人應什麼時間到達,並問明穿著要求是正式還是隨意。若是聚餐,可問明應不應帶點自製的食品。女主人照例帶頭開始用餐。先讓客人取用主菜,然後自己才用。多數加拿大人都率直,如果不喜歡吃某樣東西,只需說"不,謝謝你"。如果你喜歡吃傳給你的東西,就接下來,說"謝謝"即可。臨近終結時,主人或女主人如有疲倦的跡象,則意味著該是告辭的時候了。宴會之後數天,打一個電話或寄一張簡短的致謝函,會令主人感到欣慰。禮尚往來,如果禮儀周到,應該在幾個星期之後回請一次。
日間托兒所
大多數加拿大家庭的子女都少於兩個,而且有不少是單親家庭。加拿大人共同生活而不結婚的情形相當普遍。大多數加拿大夫婦請不起保姆,因此需要托兒所替他們照顧子女。日間托兒所為出生6-13歲的兒童提供全日或鍾點監護服務。法律規定12歲以下兒童不能獨留家中,必須有成年人陪同。家裡小孩需要照顧,可在電話薄黃頁上查找托兒中心找到托兒服務。
寵物
加拿大的寵物(尤其是狗)必須登記或配帶識別標記,想知道你所居住城市有關寵物的法例,可致電兩個組織: ANIMAL SHELTER或POUND,在城市電話薄黃頁可以找到。獸醫電話也可在電話薄上查尋。
購物
多數加拿大人認為,食物、交通和居住是日常生活三項最大的支出。他們每星期去一次超級市場采購食物和其他家庭用品。許多商店在本地報紙插頁或送上門的宣傳品中,介紹它們每周的特價貨品。由於各個店鋪的價格不同,比較以後可以節省開支。
節省每周食品支出的方法:
購買店內的特價品;購買以量計的散裝食品(許多雜貨店都設有將食品按重量出售的部門);購買合時令的水果和蔬菜;利用優惠券(通常可在報紙和雜志里找到)等。多種華人食品與調味品,如豆腐和醬油等可在一般雜貨店及貨埠店鋪購得。
公共衛生
吐痰:加拿大人認為吐痰是極為失禮的行為。如果你想清一清喉嚨,該去廁所或使用紙巾。
洗手間:未滿6歲的兒童應由家長陪同上洗手間,即使是嬰兒和兒童,在公共場所小便都是違法的。
(大概就是這些)
『捌』 求文檔: 李大釗萬安公墓的圖片
網路首頁 | 網路知道 | 登錄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文庫
幫助 設置
網路知道 > 煩惱 相關內容 分享到i貼吧 添加到搜藏已解決
我想知道李星華的妹妹叫什麼?幫幫忙好嗎?
懸賞分:5 - 提問時間2006-12-19 13:42
上課需要的,謝謝~~
提問者: ly532915427 - 一級其他回答 共 1 條
李大釗兒女小記
李權興兄和我商定,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早期領袖李大釗,匯編一本大釗兒女們回憶父親的集子。經過努力,1999年12月29日大釗誕辰110周年前夕,樂亭縣文史資料第八集《回憶父親李大釗》如願出版。
有幸編讀大釗兒女們的回憶文字,使我更加深了對他們的認識:熱愛父親、崇敬父親、追隨父親。該書搜集的大釗子女李葆華、李星華、李光華和李欣華的回憶文章共約140000字,真實生動地講述和反映了李大釗堅強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崇高的道德風范。字里行間,表達了對大釗的真摯感情,對大釗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崇高事業的堅定信念。先驅者的後代,不愧為革命兒女。
40多年前,我在南方家鄉讀小學的時候,就被李大釗和他的兒女所感動。語文課有一篇文章,是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寫大釗被捕和犧牲情景的。那時我從革命先烈李大釗身上懂得什麼叫「英勇犧牲」,從李星華的身上懂得了什麼叫「勇敢」。李大釗的女兒「星兒」,從小那麼懂事,那麼機靈,對敵人那麼仇恨,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這次匯編李大釗兒女們回憶父親的文章,了解了李星華的情況,才對她有更多的認識。李星華,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女子,意志堅強。1911年11月,星華出生於樂亭縣大黑坨村,與母親趙紉蘭生活在一起。1918年夏,跟母親到北京,從此在父親身邊,一邊幫助母親料理家務,一邊上學。1927年4月,與父母一起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抓捕,在獄中關押20多天。出獄第二天,竟是父親壯烈犧牲之日。自此輟學照顧母親和弟妹。1931年復學。1933年4月,為父親公葬奔走。5月,母親病故後,在艱難中挑起生活重擔。1937年在中法大學畢業。1940年與弟妹一起赴延安。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從事教學和民間文學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郁憤成疾,雙目失明,1979年病故,終年68歲。
我每次來到李大釗故居,走近後院的李星華骨灰墓,彷彿看見這位外表文弱、意志卻十分堅強的女共產黨員。
我有機會認識李葆華、李光華、李欣華,是由於來到大釗的故鄉,多年在中共樂亭縣委、樂亭縣政協工作,常接待他們。八十年代以來,每逢縣里有紀念李大釗的重要活動,都請葆華、光華兄弟回來參加。欣華在世,有時也回來。葆華幾乎年年暑期到北戴河療養,常回家鄉看看。
李葆華是大釗的長子。1909年生於大黑坨,1918年離開家到北京上學。1926年初開始在中共北方區委為李大釗收轉信件,傳遞消息,參加革命活動。大釗犧牲後,去日本留學。1931年回國,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40年赴延安。中共七大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當時用名趙震生)。1949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書記。1958年任水利部黨組書記、副部長。1961年後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後任中共貴州省委第二書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組書記等職。他是中共八大、十一大中央委員,十二大中顧委委員。
1985年初我見到他時,他已經70多歲。高高的個子,戴一副眼鏡,象位老知識分子。他頭腦清晰,說話慢聲細語,條理十分清楚。八十年代,他回來時,常做些社會調查,每次座談會聽他插話、講話,話語不多,卻親切朴實,明確簡煉。
葆華有濃濃的家鄉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實行大包干責任制,糧棉豐收,家家戶戶秸桿成垛,連村街道都堆滿了,鄉村幹部為解決妨礙交通、影響村容村貌問題發愁。葆華進大黑坨村,看到滿街柴禾,一臉歡喜,他說農業又豐收了,鄉親們的日子好過了。他每次到故居前,看見台階上坐著的老人們,就靠近他們嘮喀,叫他們的小名,笑眯了眼,充滿童趣、鄉情。他最關心家鄉的教育,多次仔細了解樂亭縣中小學教育情況。當他知道多年來家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都高,教學質量居唐山市前列時,顯出欣慰的表情。
身為高級幹部,葆華總是那麼樸素,那麼平易近人。我數次到北京三里河他家。他住的是「文化大革命」後,落實政策給他分配的一套房。和他穿著不講究一樣,屋裡沒有象樣的傢具,一對沙發都坐塌了也不換一換。他很體諒地方同志,每次回樂亭,徵求他對縣里工作的意見,他總是說你們在地方工作不容易,多是表揚和鼓勵。對李大釗故居的保護和李大釗紀念館的建設,他說,他尊重地方黨委的意見,他們會做好的。
葆華對父親李大釗懷著強烈的愛。1997年,我參加籌建李大釗紀念館。當我們去徵求他關於展出敵人殺害李大釗的絞刑架的意見時,他說,那是敵人殺害我們革命者的凶器,說不一定展出。我深深地感覺到葆華憎愛分明的態度,他多麼仇恨敵人,熱愛父親啊。後來,李運昌出面說,這是為了揭露反革命,教育人們,教育後代。葆華就同意了。
李光華是李大釗的次子。他們家的人都說他長得像父親。1990年,清華大學教授、雕塑家宋泊就是參照光華的頭型,為大釗塑像。我請攝影家裴憲中從光華頭部的各個側面拍了多幅照片做素材,供宋教授參考創作了真實傳神的先驅形象。宋教授80歲高齡創作的這尊半身銅像,如今安放在李大釗故居院內,供人們瞻仰。
1922年,李光華在北京出生。父親犧牲時剛滿4歲。1933年母親病故時,也只有10歲。他在黨組織和親友的關懷撫育下成長。1940年赴延安。參加革命工作後,曾任中共樂亭縣委宣傳部長、唐山華新紡織廠黨委書記等職務。1956年調任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黨委書記。
李光華身材魁梧,總是一身工農幹部打扮。他朴實寡言,說話時常微笑。只見他在場面上講過一次話,即1989年10月紀念李大釗誕辰100周年,在大釗故居舉行紀念郵票發行儀式,光華慢聲慢語做了一個簡短講話。
李欣華是李大釗的小兒子。他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第一個回家鄉的大釗兒女。1979年10月,他和葆華夫人田映萱代表全家回樂亭,參加樂亭縣紀念李大釗誕辰90周年活動。1986年暑期,他還回來過一次。在縣工會球場看藍球比賽時見他。他個頭不高,居他們兄弟之下,一身樸素穿著,少言笑。
欣華1927年在大黑坨出生,未能與父親見過面。1933年母親病故時他只有5歲。後在黨組織和友人的幫助下,接到北京讀書。1940年跟隨哥哥姐姐到延安。從學校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市大峪中學校長,門頭溝師范學校黨委書記兼教師進修學校校長。1989年病逝於北京。
李大釗還有次女李炎華,1919年生。大釗犧牲時她8歲。從小學習刻苦。在大黑坨小學工作多年。全國解放前夕到冀東建國學院工作,後調北京。家鄉人對她後來了解少。1966年因病逝世。我們都沒有見到過她。
回答者: 良臣天下 - 六級 2006-12-20 15:55
相關內容
• 各位姐姐妹妹們,請幫幫忙.我想知道調整型內衣有哪些比較好的牌子啊? 1 2007-2-27
• 我想知道允浩的妹妹叫什麼名字,謝謝! 2 2007-1-14
• 我想知道這個網路唱歌紅人妹妹叫什麼 3 2010-2-15
• 我想知道,我的好朋友恁天突然讓我叫他一聲哥哥,叫我做他妹妹,這是為什麽呢? 5 2009-7-21
• 我想知道丹鳳縣樓字村的李宏現在那裡是個女的她姐姐叫李雪萍妹妹叫李環蓉有知道的可以告訴我嗎 2009-5-11
更多關於李星華的妹妹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李星華
等待您來回答
希望英語風采大賽復賽山東濰坊初中組比賽時間
把一句話翻譯成英語
求文檔: 李大釗萬安公墓的圖片
蝦醬如何存放
老舍如何在作品中延續並發展了魯迅所開創的國民劣根性批判這一主題的?
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報名截止日期
我是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後想進外企,請問可以從事什麼方面的工作,除了英語,現在需要做什麼准備?謝謝啊
誰有關於 站在李大釗塑像前的 作文啊!!!!!
&;2010 Bai
『玖』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
緬甸人的風俗習慣
緬甸人的房屋有竹質結構、木質結構的和水泥結構的。一般城市裡常見的是水泥結構和木質結構的,農村則常見竹質結構的。緬甸人習慣每天吃兩頓飯,上午十點吃一頓,下午五點吃一頓,早起洗澡後,只喝杯茶,吃些點心或炒米飯、煮豆等充飢。緬甸人的主食是米飯、面條。副食有雞、魚、蝦、雞蛋、豬肉以及洋蔥、空心菜等。緬甸人不吃牛肉,不買活雞、活魚吃。吃魚只喜歡吃淡水魚,如她魚、黑魚、鯨魚等。緬甸人每餐必吃的一個菜是炸蝦醬,他們說;「沒有魚蝦醬,就不吃飯。」緬甸的飲食有六大特點:辣味濃、油膩大、炸食多、拌菜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多。
緬甸人一般不在星期二出門辦事,認為在這一天出門辦事,一次不能成功,至少辦兩次才行。如在星期二有急事要辦,出門前,邁出幾步之後,必須再退回屋內,然後才上路,以示反復兩次。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星期二把事情一次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