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單位按部長、處長、科長等劃分職務級別,而有的按司長、廳長等劃分,二者什麼區別全套體系分別是什麼
1、兩者只是稱呼上有所區別,實際上是一致的。中國行政級別採用行政五級劃分為: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縣處級、鄉科級,即平常大家所說的「國、部、司、處、科」五級。
2、職務與級別:
(一)國家主席:一級;
(二)國務院總理:一級;
(三)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四至二級;
(四)部級正職,省級正職:八至四級;
(五)部級副職,省級副職:十至六級;
(六)司級正職,廳級正職,巡視員:十三至八級;
(七)司級副職,廳級副職,助理巡視員:十五至十級;
(八)處級正職,縣級正職,調研員:十八至十二級;
(九)處級副職,縣級副職,助理調研員:二十至十四級;
(十)科級正職,鄉級正職,主任科員:二十二至十六級;
(十一)科級副職,鄉級副職,副主任科員:二十四至十七級;
(十二)科員:二十六至十八級;
(十三)辦事員:二十七至十九級。
(1)齊齊哈爾宣傳部長擴展閱讀: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的行政級別按,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十五號主席令頒布《國家公務員法》 有如下條款:
第十六條 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
2、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⑵ 官場的職位
中國幹部級別劃分
國家級正職:
(包括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國家頭號人物)
國家級副職:
(包括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人大常委等)
省部級正職:
(包括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省委書記、省長、省政協主席、省人大常委會主席等、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直轄市市委書記等。以及國家各部部長等)
國務院各部委正職幹部(如教育部部長、國家發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正職幹部(如江蘇省省長、天津市市長)
部隊正軍職幹部(如江蘇省軍區司令員、12軍軍長)【
省部級副職:
(包括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省委副書記、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行、直轄市市委副書記等。以及國家各部副部長等,還有一些行政級別是正廳但是必須要副布來兼任的,一般認為那個單位是副部單位,如省宣傳部、組織部、紀委等必須由省委常委或者省委副書記兼任。
國務院各部委副職幹部(如公安部副部長、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正職幹部(如國家文物總局局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副職幹部(如安徽省副省長、重慶市副市長)
各副省級市政府正職幹部(如南京市市長)
部隊副軍職幹部(如浙江省警備司令部副司令、31軍副軍長)
廳局級正職:
以前叫地廳級,主要是地級市(各自治州)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主席、市政協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公安廳廳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國務院部委各司正職幹部(如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正職幹部(如河北省交通廳廳長,北京市財政局局長)
各副省級市政府副職幹部(如寧波市副市長)
各地級市政府正職幹部(如無錫市市長)
部隊正師職幹部(如1軍後勤部部長、34師政委)
註:以上為高級幹部
廳局級副職:
地級市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副市長、市人大副主席、市政副協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等,還有一些行政級別是正處但是必須要副廳來兼任的,一般認為那個單位是副廳單位,如市政法委,市宣傳部、組織部、紀委等必須由市委常委或者市委副書記兼任。
國務院部委各司副職幹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動開發司副司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副職幹部(如黑龍江省建設廳副廳長、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正職幹部(如南
部隊副師職幹部(如35師副政委、179旅旅長)
縣處級正職:
包括縣(縣級市、區、旗等)委書記、(區)縣長、(區)縣人大、(區)縣政協主席、市各單位局長,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還有廳級各單位下屬,如省公安廳X處,省委辦公廳主任等
國務院部委各司所屬處室正職幹部(如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經濟作物處處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所屬處室正職幹部(如江蘇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副職幹部(如沈陽市衛生局副局長、浦口區副區長)
地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正職幹部(如揚州市勞動局局長、濱海縣縣長)
部隊正團職幹部(如105團政委
縣處級副職:
包括縣(縣級市、區、旗等)委副書記、縣(區)委常委、(區)副縣長、(區)縣人大、(區)縣政協主席、市各單位局長,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還有廳級各單位下屬,如省公安廳X處,省委辦公廳主任等,
國務院部委各司所屬處室副職幹部(如農業部獸醫局防疫處副處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所屬處室副職幹部(如江蘇省教育廳人事處副處長)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處室及區縣各局正職幹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處處長、玄武區衛生局局長)
地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副職幹部(如鎮江市民政局副局長、張家港市副市長)
部隊副團職幹部(如105團參謀長)
鄉科級正職:
包括各鄉、鎮、辦事處黨委書記、鄉長、鎮長、辦事處主任、以及鎮級人大等,還有處級下屬,如縣公安局長等
鄉科級副職:
包括各鄉、鎮、辦事處黨委副書記、黨委委員、副鄉長、副鎮長、辦事處副主任、以及鎮級人大副主任等,還有處級下屬,如縣公安副局長等
鄉科級在下,就是所股級,是中國行政當中最小的,一般是鄉里邊財政所、派出所之類的。
註: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等事業單位,其各級幹部參照政府各級幹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級別,不屬於公務員編制
政府各級幹部如為上一級黨委常委,則其行政級別升一級。如張家港市市長為正處級幹部,若為蘇州市市委常委,則為副廳級幹部
按例,高級幹部在60或65歲以後往往調往相應級別的人大、政協擔任領導職務,俗稱「退居二線」
正省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巡撫與布政使,為從二品
副省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按察使,為正三品
正廳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知府,為從四品
副廳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同知,為正五品
正處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知縣,為正七品
副處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縣丞,為正八品
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的行政級別是正省(部)級,故現任兵團司令員華士飛、政委聶衛國的行政級別均為正省(部)級,下屬十四個師的師長、政委的行政級別均為正廳(局)級,下轄的174個農牧團場的團長、政委為正處級。
註:
副省級市有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濟南 青島,南京,杭州,寧波,廈門,廣州,深圳,武漢,成都,西安等共15個。准副省級:包括除上外的所有省會城市和國務院批準的唐山市、大同市、包頭市、鞍山市、撫順市、吉林市、齊齊哈爾市、無錫市、淮南市、洛陽市等十個市為「較大的市」。
重慶市曾經一直是副省級城市,1997年2月成為省級的直轄市。
副省級城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名之一,受省級行政區管轄,副省級市的市長與副省長行政級別相同。最初的十六個副省級城市是根據1994年2月25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發文(中編[1994]1號)經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成為副省級城市的。
副省級城市與地級市或地級行政區一起納入各省的直接管轄之下,沒有被單列。
按照黨和國家現行政策規定,幹部的離休退休年齡為:中央、國家機關部長、副部長,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省政府省長、副省長,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和法院、檢察院主要負責人,正職一般不超過65周歲,副職一般不超過60周歲;擔任廳局長一級的幹部,一般不超過60周歲;其他幹部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身體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的,經批准可提前離休退休。確因工作需要,身體又能堅持正常工作的,經任免機關批准,可適當推遲離休退休。依據法律和有關規定經選舉任職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正副主任、委員,政協正副主席、常委,在任屆末滿時達到離休退休年齡,一般可待任屆期滿後,再按有關規定辦理離休退休手續。
女幹部除執行上述有關規定外,一般應55歲離休退休。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工作的縣(處)級女幹部,凡能堅持正常工作、本人自願的,其離休退休年齡可到60周歲。
⑶ 高虹資料,要詳細
高虹, 女,漢族,1964年11月出生,黑龍江省龍江縣人,1987年7月參
加工作,199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齊齊哈爾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畢業,學士學位,研究員。現任齊齊哈爾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市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
工作簡歷
1983年09月-1987年07月 齊齊哈爾師范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
1987年07月-1988年10月 和平機械廠第二中學、第四中學教師
1988年10月-1989年02月 齊齊哈爾市社會科學院助理編輯
1989年02月-1992年09月 齊齊哈爾市社會科學院實習研究員
1992年09月-1994年04月 齊齊哈爾市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1994年04月-1996年09月 齊齊哈爾市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室主任(1993年01月-1995年12月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部國民經濟管理研究生班學習)
1996年09月-2001年06月 齊齊哈爾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室主任
2001年06月-2002年11月 齊齊哈爾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2001年9月晉研究員)
2002年11月-2003年08月 龍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3年08月-2005年07月 龍江縣副縣長
2005年07月-2006年11月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委副書記
2006年11月-2008年05月 齊齊哈爾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2008年05月-2008年12月 富裕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8年12月-2011年11月 富裕縣委書記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富裕縣委書記,齊齊哈爾市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
2011年12月-2012年01月 齊齊哈爾市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
2012年01月-2012年02月 齊齊哈爾市委常委,市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
2012年02月— 齊齊哈爾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市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
⑷ 齊齊哈爾醫學院宣傳部部長是誰
齊齊哈爾醫學院黨委宣傳統戰部部長:王彬,副研究員。
http://xuanchuan.qqhrmc.net.cn/
⑸ 郭曉峰在齊齊哈爾紀委任什麼職務
郭氏來源有五:
郭氏始祖
一、「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此郭氏之始。"這么說來,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
二、出自姜姓。 以居處為氏。拒《風俗通義》上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齊國公族有東郭氏,西郭氏,南郭氏,郭氏等。現在郭氏的大宗都是這一支。
三、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後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於西虢,虢仲(一說虢叔)於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攻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並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動對周的戰爭,兼並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於陽曲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後,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後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後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後代,均以郭為姓。在虢國故地今三門峽市區,有一自然村名叫「郭氏源頭村」,據《陝縣志》記載郭氏源頭村是郭姓的發源地。
四、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後梁有成納,後冒姓郭氏;後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後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
五、出自古郭國。
郭氏名人有
郭隗:戰國時代燕國大臣,為燕昭王招賢納士出計獻策,為燕國的興起作出了貢獻。
郭伋:東漢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初為漁陽都尉,王莽時,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郭象:河南洛陽人,西晉時的玄學名士。
郭璞: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人,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博學多才。代表作為《遊仙詩》,著有《江賦》等著作。並注釋《爾雅》、《穆天子傳》、《山海經》、《楚辭》等典籍,為後世註疏家所推重。
郭威: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隆堯)人,五代時期後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時的一系列改革為趙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礎。革除舊習的周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郭威,生於公元904年,公元951年稱帝,至954年病逝,在位四年,年號:廣順、顯德。太祖,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其父郭簡曾任刺史,在戰亂中被殺,不久,母親也相繼去世。郭威從小依靠姨母韓氏提攜撫育。18歲時,應募做軍卒,仗著一身勇力,加上學了一些兵法,一步一步爬了上去。郭威即位稱帝時,年近五十歲,三十年的軍旅生活,給他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常以前代的興衰作為治理國家的借鑒。
郭威針對前朝弊政,進行了一些改革,刑罰有所輕減,某些苛稅被廢止,部分官田散給佃戶,停止州府南郊進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人民的壓迫剝削。郭威在五代確是一位較好的皇帝。他死於954年,時年51歲。
郭象:西晉學者、玄學大師,所撰《莊子注》對後世影響很大。
郭嘉:三國時魏曹操謀士。多謀善戰,屢建謀功,尤以官渡之戰顯名。
郭沔:今浙江省溫州人,南宋時音樂家、琴家、浙派創始者。作《瀟湘水雲》、《泛滄浪》、《飛鳴吟》等曲。
郭標:廣東省中山人,近現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亞華僑領袖。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省華縣)人,唐代軍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亂,維護國家統一中功績卓著。
郭忠恕: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宋著名畫家、文字學家。著有《佩 》三卷、《汗簡》等。
郭若虛:宋代太原(今屬山西省)人,著名書畫評論家,所著《圖畫見聞志》集中體現了他在繪畫上的主張及見解。
郭守敬:順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學家、水利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主持編制了《授時歷》,施行達360年,為我國歷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
郭子興:元代定遠(今屬安徽省)人,為元末起義軍中江淮地區首領,後被朱元璋追封為滁陽王。
郭亮生:清代常寧(今屬湖南省)人。自幼研習岐黃醫術,醫術精湛,著有《豆麻心經》一書。
郭嵩燾:清代湖南湘陰人,為中國第一位駐英大使,曾任廣東巡撫、兵部侍郎等職。
郭永懷:山東省榮城人,著名的空氣力學家,我國導彈、核武器的奠基人。
郭小川:河北省豐寧人,現代詩人。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秘書長、《人民日報》特約記者。
郭鶴年:祖籍福建省福州,生於柔佛邦新山市,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有「亞洲糖王」之稱。曾被推選為亞洲十大富豪之一。
郭松齡(1883~1925):遼寧省沈陽人,奉軍著名將領,張學良的良師益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又名郭鼎堂,號尚武,化名吳誠、丁汝常等。四川省樂山縣觀峨鄉沙灣鎮人。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還是國家領導人和社會活動家。出生在一個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1914年留學日本長達10年,先學醫,後從文。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五·四」運動時期,發表新詩《女神》等,並創立了 「五·四」新文學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文學社團之一——創造社,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1927年9月參加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6年任廣東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北伐戰爭爆發後,毅然投筆從戎,同年7月隨國民革命軍北伐,任北伐軍政治部秘書長,軍銜為少將。攻下武昌後,升為政治部副主任,軍銜晉升為中將。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隨起義部隊南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2月因受蔣介石通緝,避難旅居日本又近10年,一直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研究》等。1937年7月27日,結束在日本的流亡生活回國。
抗日戰爭時期,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組織和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籌辦《救亡日報》。出任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廳長(被國民政府授予中將軍銜)、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負責有關抗戰文化宣傳工作。1941年皖南事變後,寫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南冠草》、《孔雀膽》等歷史劇和戰斗詩篇《戰聲集》等,以古喻今,深刻揭露了國民黨發動派的賣國投降政策,激勵了革命人民的鬥志。1944年,寫了《甲申三百年祭》,總結了李自成農民起義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同時繼續進行歷史研究,寫出了研究古代思想的《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兩部著作。
解放戰爭時期,仍用手中之筆堅守宣傳陣地,與我黨里應外合,又寫出了《歷史人物》等論著,來作為對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的武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過許許多多的行政職務,但一直沒有變動過的一個職務是——中國科學院院長。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949年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長達29年,直至逝世)、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中國文化藝術界聯合會主席(第二、三屆)、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委員、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等職。從事著繁重的國務活動、文化科學活動、文化的組織領導工作和國際和平活動、對外友好與交流事業。同時還寫下了大量的詩詞、歷史劇和歷史、考古著作。
1978年6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所著《甲骨文字研究》、《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金文叢考》、《卜辭通纂》等,曾在學術界引起震動。郭沫若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周總理曾給予極高的評價:「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導師,郭沫若便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如果是將沒有路的路開辟出來的先鋒,郭沫若便是帶著大家一道前進的向導。」著述收入《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郭伯雄(1942.7-——),陝西省禮泉縣人。1958年8月參加工作,1961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8月至1961年,陝西興平縣408軍工廠工人。入伍後,1961年9月至1964年陸軍第19軍55師164團8連戰士、副班長、班長。1964年至1965年陸軍第19軍55師164團8連排長。1965年至1966年陸軍第19軍55師164團政治處宣傳股幹事。1966年至1970年陸軍第19軍55師164團司令部作訓股參謀。1970年至1971年陸軍第19軍55師164團司令部作訓股股長。1971年至1981年陸軍第19軍司令部作訓處參謀、副處長、處長。1981年至1982年陸軍第19軍55師參謀長。1982年至1983年蘭州軍區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其中: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1983年至1985年陸軍第19軍參謀長。1985年至1990年蘭州軍區副參謀長。1990年至1993年陸軍第47集團軍軍長。1993年至1997年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97年至1999年蘭州軍區司令員。1999年至2002年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常務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部黨委副書記。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2003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五屆四中全會增補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5年晉升中將軍銜,1999年晉升上將軍銜。
郭濤(1927-——),河北省魏縣人。1939年參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魏縣青年救國會兒童部部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六分校學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連政治指導員,中原野戰軍營副政治教導員,第二野戰軍營政治教導員、師炮兵室主任。參加了進軍大別山、襄樊、淮海、渡江、西南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志願軍師炮兵指揮部參謀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團長,軍炮兵參謀長,副師長,南京軍區司令部作戰部部長、解放軍某軍區副參謀長,上海警備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是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
郭輔周(1931-1995),河北省任丘市人,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六縱隊連部文書、營部書記。參加了清風店、保北、桃園、石家莊、元氏、盂西、平津、太原等戰役戰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某師部作戰參謀,參加了金城阻擊戰和隱山防禦戰。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團副參謀長兼作訓股股長,軍司令部作戰訓練處處長,軍區作戰部部長,某軍參謀長、副軍長,濟南軍區參謀長等職。全身心投入到保衛國家安全和加強部隊建設上,為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貢獻。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堅持原則,顧全大局,作風正派,廉潔奉公,生活樸素,密切聯系群眾,學習刻苦,工作勤奮,始終保持了一個老黨員、老戰士的本色。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95年1月12日因病在濟南逝世,終年64歲。
郭慶富(1930-2002.11.10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1947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班長、參謀、助理員、教員、副團長、處長,解放軍第二炮兵後勤部司令部參謀長,解放軍第二炮兵後勤部副部長、部長等職。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2002年11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2歲。
郭鐵男(1952.12-——),黑龍江省富錦縣人。武警少將警銜。
歷任黑龍江省公安廳副廳長兼武警黑龍江消防總隊副總隊長、總隊長,武警學院副院長、政治委員,公安部消防局局長等職。
郭新樓
解放軍通信指揮學院院長,少將軍銜。1937年生,河南內鄉縣人。195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鐵道兵部隊任戰士、班長、統計員、鐵道兵預備學校學員。1959年入重慶通信兵技術學校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1970年調總參第二通信總站工作,曾任教導員,1978年調總參通信訓練局先後任參謀、副局長、局長。1991年調總參通信指揮學院,歷任訓練部長、副院長、院長等職。
郭蘭英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1982年告別舞台,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86年在廣東創辦郭蘭英藝術學校,任校長。1989年榮獲首屆金唱片獎。她演唱的代表性曲目有《婦女自由歌》、《王大媽要和平》、《翻身道情》、《南泥灣》、《綉金匾》以及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歌劇《劉胡蘭》中的《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等。
郭金龍
1947年7月生,江蘇南京人。1969年9月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197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北京市市長。是中共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
郭聲琨
男,漢族,1954年10月生,江西興國人,197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8月參加工作,北京科技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7年11月- 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是中共十六、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郭庚茂
男,漢族,1950年12月生,河北冀州人,1972年3月入黨,1975年11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部政治經濟學專業在職研究生班畢業,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2008.04- 中共河南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河南省副省長、代省長。中共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七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郭永祥
男,漢族,1949年2月生,山東臨邑人,197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1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高級政工師。2007.5.17-2008.01.26 四川省政府副省長。 2008.01.27 四川省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8.02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⑹ 齊齊哈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內設機構
1、辦公室協助局領導處理局機關日常政務、事務;負責重要會議的組織和會議決定事項的督辦;負責公文管理、重要文件的起草審核以及政務公開、政務信息、新聞宣傳、機要、保衛、保密、檔案、文印、信訪等工作。2、人事科負責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統機構編制、人事管理、勞動工資和科級幹部管理工作。3、財務審計科負責機關財務、資產管理及直屬單位的財務核算和審計監督;編報系統年度收支預算;負責經費請撥、下達;負責管理系統裝備和固定資產;組織實施系統財務審計;組織系統財會人員專業培訓。4、法制科 負責對地方人大和政府轉來的與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相關的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徵求意見的征詢、修改和回復工作;組織開展全市工商行政執法監督和聽證工作,承擔或參與有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和賠償工作;負責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5、公平交易處組織查處市場交易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依法規范直銷企業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傳銷違法行為,承擔相關方面開展打擊傳銷聯合行動工作;嚴厲打擊制假違法行為售假違法行為;嚴厲打擊走私販私違法行為;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掃黃打非」工作;監督、協調和指導全市公平交易執法工作;辦理上級交辦和有關部門移送以及需要市局直接查處的重大經濟違法違章案件以及新領域案件。6、個體私營經濟監督管理處 調查研究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與管理情況;擬訂監督管理的具體措施、辦法;指導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登記注冊與監督管理工作;組織指導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管理工作;組織查處取締無照經營;指導個體、私營企業協會的工作。7、企業登記管理處 負責管理企業注冊,核准登記注冊企業名稱,審查、核准、頒發管轄范圍內的企業和其他經營單位的證照,對其注冊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指導本系統的企業注冊及監督檢查;指導全市企業年檢工作。8、市場監督管理處 組織監督管理各類市場,規范市場的交易行為和經營秩序,查處各類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組織並指導對全市各類市場進行專項治理;負責各類商品交易會、展銷會的備案登記;檢查指導全市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組織開展星級文明誠信市場創建活動。9、廣告監督管理科 研究擬定全市廣告業務監督管理規章制度及具體措施辦法;組織實施對廣告發布及其他各類廣告活動的監督管理;組織並指導實施全市廣告行業發展規劃;組織、指導、實施管轄范圍內廣告經營單位、廣告經營活動的行政許可;依法查處各類違法廣告。10、商標監督管理科 宣傳、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商標管理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引導、培育商標注冊;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及商標其它違法案件;組織推薦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工作及認定知名商標工作;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11、食品流通監督管理科擬訂本系統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和措施;組織實施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檢查、質量檢測及相關市場准入制度;承擔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案件和其它違法行為的查處工作;指導本系統開展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12、消費者權益保護科監督檢查市場主體的交易行為,組織查處市場交易中的壟斷、不正當競爭、流通領域走私、販私及經濟違法違章案件;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查處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案件;負責查處市場管理中發現的經銷摻假及假冒產品行為。13、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管理科負責全市外商投資企業注冊及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外商投資企業、外國地區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核定外商投資企業注冊單位名稱;組織實施對外商投資企業監督管理;組織轄區內外商投資企業年度檢驗工作;組織查處違反外商投資企業注冊管理法律法規的違法違章行為。14、合同監督管理科擬訂規范市場秩序的具體措施、辦法;承擔規范維護各類市場經營秩序工作;承擔監督管理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工作;組織實施合同行政監督管理,查處合同欺詐等違法行為;承擔管理經紀人、拍賣行為工作;組織指導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管理工作;組織指導市場專項治理工作。15、基層教育科 負責全系統幹部隊伍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先進表彰和典型宣傳工作;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工商所(隊)建設工作;工商所(隊)機構、編制等管理工作。16、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指導系統黨群工作。17、紀檢監察室負責局機關、派出分局及直屬事業單位的紀檢監察工作,指導縣(市、區)局紀檢監察工作。18、老幹部科 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管理工作,指導系統離退休幹部工作。19、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受理通過12315特服專線、簡訊、網路、來函等形式進行的咨詢建議、申(投)訴、舉報;受理消費者為生活消費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與經營者發生消費糾紛及農業生產資料方面的申(投)訴、舉報;受理全市范圍內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的舉報;受理全市工商系統內部工作人員違規違紀行為的申(投)訴、舉報;對不屬於工商部門職能范圍的申(投)訴、舉報,及時移送相關職能部門處理;指揮協調縣(市、區)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案件的受理、登記、分流、督辦、反饋;指導、協調縣(市、區)分局和社會網路單位開展消費維權工作;承轉上級交辦的消費者申(投)訴、舉報案件;負責上報、指揮、協調、分流社會影響大,群眾反應強烈,重大、緊急、突發及群體性申(投)訴、舉報;承辦其他部門承轉的屬於工商職能范圍的來訪登記件、傳真、信函、批轉件的申(投)訴、舉報;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指揮、調度全市12315申訴舉報網路的規范運行。負責全市范圍內消費者咨詢建議、申(投)訴、舉報工作的登記、受理、分流、督辦和案件歸檔;宣傳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向消費者提供咨詢服務。提供企業、個體工商戶經營發展有關政策及工商機關服務措施等方面的咨詢服務;採集、匯總、統計、分析、整理消費者申(投)訴、舉報的數據資料,披露和公布有關消費者申(投)訴、舉報信息,發布市場預警、消費維權提示等有關信息;指導消費者科學、合理消費。
⑺ 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好嗎
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是一所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學校創建於1946年,1958--1961年曾升格為齊齊哈爾鐵道學院,是全國鐵路系統暨黑龍江省創辦最早、規模最大、專業門類最為齊全的普通中等專業學校之一,現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鐵道部工程類重點中專學校,經過多年的發展學校已經形成融普通中專、高中、聯辦高職、普通專科、成人本、專科教育及短期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多層次、多元化綜合性學校。辦學情況由於國務院提出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2004年9月份學校由哈爾濱鐵路局移交到黑龍江省教育廳直接管理,學校成為省教育廳直屬學校,學校現設有交通工程、建築工程、裝潢藝術、機電工程、信息工程、商貿管理等四個系部八大類30個專業。學校以培養應用型初、中級技術與管理人才為目標,現有來自全國21個省區的在校生3500多名,學校還設有成教部、各種層次的函授生及成人中專生1000多名。學校歷史 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的前身是 1946 年 3 月成立於鄭家屯的西滿鐵路管理局職工學校。同年 4 月 24 日,齊齊哈爾解放,學校由鄭家屯遷到齊齊哈爾,1947 年 1 月改名為齊齊哈爾鐵路管理局職工學校 (校址在今齊鐵六中處〉。建國後,1950 年 3 月,改名為齊齊哈爾鐵路管理局技術學校這次更名標志著學校由短期政治培訓向短期技術培訓的轉變。 1952年10月,齊齊哈爾鐵路管理局技術學校分為兩校 : 一部分教工和在 職入學學員留在原校,並更名為齊齊哈爾鐵路管理局職工學校 : 另一部分教 工和非在職學生遷入新校舍 (即現在的齊齊哈爾鐵鋒區工校街 15 號校址),校名仍為齊齊哈爾鐵路管理局技術學校。這次一校分為兩校,標志著齊齊哈爾鐵路管理局技術學校由原先的短期培訓向全日制正規中等專業學校的過渡。直到1953年3月,鐵道部對全路各中等專業學校進行科組調整後,確定這所學校為培養鐵道工程中級技術人才的學校,明確了專業和學制,並按照 省、部指示定名為齊齊哈爾鐵路學校。1955年1月,按鐵道部指示,學校改 名為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其隸屬關系為部、局雙層領導 (1983 年 10 月以 前為齊局,以後為哈局〉。從 1958 年秋開始到 1960 年,在全國教育革命高潮中,兩度辦鐵道學院,皆不足一年就下馬。1958 年勤工儉學,師生到生產一線參加房屋、線路的勘 測設計或施工,既鍛煉了師生,又為國家創造了財富 ; 既理論聯系實際,提 高了學生實干能力,又為學校取得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還舉辦師資班,為 鐵路中小學校培養了一批教師。1958 年至 1960 年,學校教學人員編制呈現熱 脹冷縮局面。 1960 年開始,連續三年處於特殊困難時期。由於校黨委和行政領導一手 抓思想政治工作,一手抓生活 : 盡管當時師生員工人人處於飢饉狀態,浮腫者眾多,但職工無人缺勤,教師無人缺課,學生無人退學。師生員工人人精 神振奮,團結向上,共渡難關,保證了學校在曲折的道路上向前發展,使 1958 年增設的橋隧專業和幹部班以及 1960 年為鐵道兵部隊代培學員的教學任務順 利完成,並為 1964 年增設養路機械專業奠定了基礎。在十年浩劫時期,學校是文化大革命的前沿。從 1966 年 6 月紅衛兵造反 開始,學校機構癱瘓,被迫停課。校領導和教工中有 63 人先後被關進 牛棚。他們隨時被揪斗。1967 年 4 月軍宣隊進駐學校,1968 年 9 月撤出。是年同月工 宣隊進駐學校,1977 年 12 月撤出。1968 年至 1971 年,學校一度由齊鐵基建工 程處接管。1971 年 5 月,學校改名為齊齊哈爾鐵路專業學校,黨組織隸屬齊 局直屬機關黨委領導。1974 年 5 月,恢復原校名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至今。 學生在校參加 " 文革 "4個年頭,到 1969 年 12 月最後一批一年級 6 個班全 部畢業終止。此後,教工則接受 " 再教育 ",參加各種體力勞動。1971 年 4 月,學校首批在省內招收下鄉知識青年 (即工農兵學員〉辦師范班,設中文、 英語、數、理、化等學科,為鐵路普通中學培養師資。1972 年又設置工程、 機輛、養機、運電、師范醫務等 5 個專業科,開設了線路、房建、橋隧、養 機、蒸汽、內燃、車輛、運輸、通信、信號、中文、英語、理化、醫士等班,在校生 600 餘人。工農兵學員實行上、管、改。學制長短不一。教材現編現 選或到外校求援。教學管理不規范。盡管如此,在當時的情況下,把學校辦 成這樣一個規模,也是很不容易的。1976 年 10 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了 " 四人幫",結束了十年浩劫。學校經 過揭批 " 四人幫 " 的罪行,落實政策,平反冤假錯案,1977 年恢復統考招生,1978 年初,發動廣大教師深入現場調查研究,探索教改途徑。通過上述工作,教學工作、教學秩序逐步恢復正常,為爾後的工作重點轉移打下了基礎。 八十年代中期,部、局開始投入專項資金興建教學用房。進入九十年代,在兩輪評估的推動下,部、局投資力度加大,加上自籌資金,先後建成辦公 樓、實驗館樓、計算機中心樓、實習工廠樓、圖書館樓、第三、第四學生宿 舍樓、教學樓接層和學生第一、第二宿舍樓接層,擴建學生食堂、新建浴池、 演練中心樓等,加上種花植樹,硬化地面,鋪草坪,建景點,學校高樓崛起,景象壯觀。2000 年 1月成立計算機中心,並接通國際互聯網。新圖書館樓於 1992 年建成後,購書 經費逐年遞增,庫藏量 1984 年統計為 59423 冊,到 2000 年為 13 萬冊,是 1984年的 219 倍。1992 年通過評估,學校進入省級重點校 :2000 年再度評估,評 為國家級重點校。2004年11月,由於鐵路企業實行主輔分離體制改革,學校由鐵道部管理移交到省教育廳直屬管理,此次移交翻開了學校辦學歷史上新的篇章,作為一個標志性的里程碑載入學校發展的史冊!師資力量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水平較高,在鐵路系統及東北地區享有較高聲譽。學校現有教職工259人,其中專任教師118名,高級講師、高級工程師等高級職稱的有58人,講師、工程師等中級技術職稱的有63人,擁有多位鐵路系統內知名專家和省級學科帶頭人,在教學、科研和科技服務領域均有一定建樹。近年來,廣大教師共編寫出版通用教材及專、譯著52部,發表論文272篇,獲省、部級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獎61項。此外,還完成了北黑鐵路的部分勘測設計和80餘項近10萬平方米的商場、學校、鐵路站舍及民用住宅的設計任務。黨群領導黨委書記王興東,男,漢族,生於1949年8月。現任齊鐵工程學校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大學學歷,共產黨員。主管學校黨群全面工作。分管部門:組織部、老幹部部、各黨支部。1991年10月畢業於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函授本科,1998年評聘為高級工程師。歷任伊圖里河工程會戰指揮部線路工,加格達奇工程段幹事,加格達奇分局工會宣傳指導員,加格達奇分局政治部宣傳部幹事、副部長,加格達奇分局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分局長助理、副分局長,後任齊齊哈爾鐵路分局副分局長。2000年11月5日調任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黨委書記。曾主編《加格達奇鐵路分局志》(1958年--1994年),1995年12月由中國鐵路出版社出版。論文《人是鐵路運輸安全決定因素》由國務院《管理世界》發表並收錄。在加格達奇工作時,曾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1987年在撲滅大興安嶺森林火災中記一等功。同年由國務院大興安嶺災區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指揮部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在大興安嶺水害防汛中評為先進個人。黨委副書記王光,男,生於1954年9月。現任齊鐵工程學校黨委副書記、高級政工師,大學學歷,共產黨員。主管宣傳部、團委、各支部工作。分管部門:宣傳部、團委、各支部。1987年8月畢業於中國社會學函授大學,1990年畢業於黑龍江省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1970年畢業分配到齊齊哈爾鐵路印刷廠任工人、團委書記;1975年調任齊齊哈爾鐵路局團委任組織部幹部、辦公室秘書、副主任、學校部長、宣傳部長等;1983年齊齊哈爾鐵路局與哈爾濱鐵路局合並調任齊齊哈爾鐵路司機學校任辦公室主任、學生科長、工會主席等職。2002年9月調任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任工會主席。2009年3月任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黨委副書記。王光同志從事黨群工作30多年,具有較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曾多次在國家級和省部級刊物發表論文,三次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多次評為學校、地區、市、省、部級先進個人。[1]、硬體配置學校佔地1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擁有教學大樓、實驗館、體育館、計算機中心、電教中心、語音實驗室、實習工廠、球類和田徑運動場等完備的教學基礎設施和公寓化宿舍、食堂、浴池、超市等齊全的生活服務設施,可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要。教學樓內各班均設有閉路電視和電化教學設備;圖書館藏書13萬冊和藏書5萬冊電子光碟。設有可供300餘人同時使用的閱覽室及綜合電教廳;實驗館內設有物理、化學、電工、電子、建材、土工、水工、熱工、力學、金相、測繪、電氣智能等實驗室,可完成專業教學大綱規定的全部實驗項目;全面開通的網際網路、校園管理信息網和電子閱覽室,使學校實現了網上辦公、閱讀、查閱資料等現代化管理;計算機中心裝備有8個網路化多媒體計算機教室、計算機輔助設計的CAD教室和3個計算機房,擁有各型微機800多台;學校還設有實習工廠和建築設計所,並在省內外建有各學科實習演練基地22處。建校以來,學校已為鐵路和地方輸送了近2萬名畢業生,其中絕大多數已成為各單位的領導和業務骨幹。學校環境學校位於齊齊哈爾火車站西北400米處,與市內主要商業鄰近,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校園內林木茂密,花壇、雕塑等景點星羅棋布、清雅宜人,學校連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哈爾濱鐵路局和齊齊哈爾市環境衛生先進單位、文明單位標兵和花園式學校。校園文化嚴謹 求實 勤奮 文明1990年3月,學校制定「嚴謹、求實、勤奮、文明」八字校風,在全校教工、學生中宣傳倡導。11月,原鐵道部部長呂正操為八字校風題詞。
⑻ 齊齊哈爾市市長簡介
嘉賓簡介:劉剛,中共齊齊哈爾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副書記,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男,回族,1957年4月生,籍貫吉林省東豐縣,出生於遼寧省本溪市,198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3月參加工作,專業技術職務為講師,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中文專業畢業,文學學士學位。
1976.03—1978.04任遼寧省本溪市少年宮輔導員,本溪市團市委機關團支部宣傳委員。
1978.04—1982.01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學生,校團委常委、文化部長。
1982.01—1987.07任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助教、講師。
1987.07—1988.06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司計劃處主任科員。
1988.06—1990.06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辦公室正科級秘書。
1990.06—1993.06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辦公室副處級秘書。
1993.06—1993.12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辦公室正處級秘書。
1993.12—1998.06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綜合研究局正處級調研員。
1998.06—2000.07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綜合研究局副局長。
2000.07—2001.10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研究局副局長。
2001.10—2004.03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研究局副局長兼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秘書。
2004.03—2004.04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研究局正局級幹部。
2004.04—2005.08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四編研部主任兼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秘書。
2005.08—2007.06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四編研部主任,掛任中共黑龍江省委副秘書長,黑龍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黑龍江省縣域經濟領導小組副組長。
2007.06—2008.01任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副書記、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2008.01起任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⑼ 關。滿族~
你家是【瓜爾佳 氏】,祖籍在長白山納殷江(今吉林省撫松縣)所以也稱:納殷瓜爾佳氏。 後金初年歸附努爾哈赤被編入 正黃 鑲黃 兩旗,康熙年間調到伊通邊門駐防。
你家的主支家譜如今就保存在伊通縣滿族博物館。
你家本家族名人有:前中國最高檢查院檢查長關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