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與精神護理的介紹
本書為復旦卓越21世紀中等職業教育護理系列教材。全書共分11章,包括緒論、心理過程、個性、心理衛生與心理發展、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心理評估、臨床各科病人的心理護理、異常精神活動的觀察、常見精神疾病的護理、護患關系和心理溝通、實驗指導與常用量表等內容。
2. 護理工作應該有怎樣的精神
有南丁歌而精神,不怕吃哭,不怕臟,貴在一直這樣,並且不要煩躁。
3. 關於精神護理與健康方面的論文5000字
了解精神障礙病人出院後服葯情況,探討實施健康教育對提高精神障礙病人出院後服葯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對124例精神障礙病人在住院期間進行精神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採用電話回訪出院後服葯情況。結果 首次與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後服葯依從性最低。 結論 加強健康教育對提高精神障礙病人出院後依從性有促進作用,維持治療中應重視家屬的監護作用,以便有利於進行科學的家庭管理,保持維持治療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服葯依從性;電話回訪
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生活節奏加快,人們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與各挑戰,社會心理因素與生活方式相關疾病明顯增,精神疾病已不僅是公共衛生問題,而且也是社會問題。許多精神疾病由於病因未明,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只能依靠長期服葯控制病情。因病程遷延,易復發、致殘率高,病人及家屬往往對治療失去信心,在出院後形成停葯、復發、再治療又停葯的惡性循環,給人、家庭、社會造成了巨的經濟負擔。因而加強健康教育,提高精神障礙病人出院後服葯的依從性,維持治療是預防復發、防止殘疾、促進康復的有效方法。本文對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對上海市金山區精神衛生中心出院病人服葯情況進行電話回訪,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出院的本市戶籍病人124例,男59例,女65例;年齡14~86歲,平均(37.28±14.36)歲。根據CCMD-3診斷標准,精神分裂症89 例,心境障礙9例,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5例,其他精神障礙21 例。經治療後臨床出院治癒18例,顯效59 例,進步41 例,無變化6例。文化程度:大學5 例,高中及大專14例,初中48 例,小學及以下39例,文盲28 例。住院次:首次14例,2次38 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38例。
1.2 方法 在住院期間對病人進行精神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包括抗精神疾病葯物名稱、作用、不良反應及其處理,維持治療的目的、方法等內容,採用口頭宣教、黑板報、健康園地等形式,出院時對家屬進行服葯重要性與必要性強化宣教。在出院後1月末對受試對象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服葯情況。
2 結果
2.1 首次與4次及以上住院病人出院後服葯比例顯著低於2、3次住院病人 見表1。表1 精神障礙病人住院次數與出院後服葯情況
2.2 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對服葯情況無明顯的影響 見表2。表2 文化程度與服葯情況
2.3 相比其他病種,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出院後近個月的停葯比例並不高 見表3。表3 病種與服葯情況
3 討論
3.1 把服葯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作提高依從性健康宣教的主要內容 由於對精神疾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本調查顯示首次住院病人出院後停服葯物比例較高。首發病人一般年紀較輕、病程較短、社會功能缺陷程度相對較輕,維持治療對病人的預後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住院期間重點將抗精神疾病葯物作用、不良反應及其處理,維持治療的目的、方法對病人及家屬進行講解,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與必要性,堅持維持治療。在電話回訪時耐心解答病人與家屬的提問,提供心理支持。葯物治療依從性在精神疾病治療中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隨著住院次數的增加,患病時間的延長,許多病人及家屬逐漸失去信心,本調查顯示,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後近一個月停葯比例較高。與張數深在2005年的調查一致[1]。目病人出院後大多以家庭管理為主,家庭監護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病人依從性是否有效。除了呼籲社會多關注這些弱勢群體外,在住院期間向病人及家屬定期講授精神衛生知識,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患者康復創造適宜的環境,幫助家庭成員面對現實,端正對疾病的態度,消除影響康復的不良因素,增加患者、家屬、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改善家庭關系與醫患關系,促進患者家庭功能與社會功能的恢復與重建。
3.2 健康宣教對剛出院後依從性有促進作用,但需加強出院後的繼續健康宣教 剛出院的病人服葯的依從性是15.32%,明顯高於2005年6月上海市閔行區在冊精神病人調查未維持治療率43.85%[2]。表明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能使病人與家屬認識到出院期間服葯的重要性。但隨著病人出院時間的延長,病人對抗精神病葯物治療的依從性逐漸降低。同時病人的就醫條件、監護人狀況等都可能影響葯物依從性,從而導致出院期間依從性不良。據統計,有82%的病人在5年內復發,而堅持治療的病人復發率僅16%[3]。因此,積極開展各種出院後的繼續治療健康宣教,促進病人維持治療,降低復發率有一定作用。
通過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屬在得到科學指導的同時也得到人性化的理解、關懷與尊重,尤其對病人家屬,減少病恥感,增加防病治病知識,提高病人在出院期間維持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4. 形容護士精神風貌的詞語有哪些
1、白衣天使 [ bái yī tiān shǐ ] :白衣天使,即是穿白大褂的護士。意思是說:她們純潔、善良、富有愛心;她們救死扶傷,童叟無欺。她們被比喻為是奉上帝的差遣到人間來治病救人的天使。
人們都喜歡把護士比喻白衣天使。
2、任勞任怨 [ rèn láo rèn yuàn ] :任:擔當,經受。 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3、恪盡職守 [ kè jìn zhí shǒu ] :解釋為恪:謹慎,恭敬。盡:完善。盡自己的努力,嚴守自己的職業或崗位。全詞解釋:負責做好本職工作,指謹慎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細心、耐心地守住職位或崗位。
4、無微不至 [ wú wēi bù zhì ] :微:微細;至:到。沒有一處細微的地方不照顧到。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
5、兢兢業業
[ jīng jīng yè yè ]:兢兢:形容小心謹慎;業業:畏懼的樣子。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5. 誰能幫我寫一個精神科入院宣教,用葯宣教和出院宣教的情景劇劇本感激不盡!!護士節用,謝謝大家啦!!!
這類型劇本很難有人會幫你寫。
能在知道里幫你寫的一定不是編劇。
6. 怎麼寫護理的職業精神主題班會
遵守Nightingale誓言 秉著救死扶傷的國際職業精神!
誓言內容:
余謹以至誠,
於上帝及會眾面前宣誓:
終身純潔, 忠貞職守,
盡力提高護理之標准;
勿為有損之事,
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葯;
慎守病人家務及秘密,
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
務謀病者之福利。
謹誓!
7. 護士的職業精神如何體現
作為護士首先就得溫柔,對病人就要面帶微笑,不過也要分一些人,如果是農民不要看不起人家,如果是有錢有勢的人,也不要害怕他,我們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我雖然不是一名護士但是我干過護士的一些工作,我是一名醫生,相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人民服務,才是我們站住腳的唯一前程。希望對你有幫助。
8. 急尋:以5.12護士節,弘揚國際護理先驅南丁格爾救死扶傷精神,激發護理人員工作熱情以「微笑服務」為主題
以具體工作的科室為目標,以微笑為主題!展開演說!
9. 護理方面的宣傳 普外科 急需!!!!!!
普外科護理創新新模式 語言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廣泛運用的交際工具,它好像一面鏡子,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情操、道德、文化、修養等狀況;在醫院,也反映了一個科室、一個團隊的精神風貌與道德水準。我院普外科護理小組,在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特別注意語言學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將其作為護士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經我科全體護士常時間的摸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普外科特點的語言護理技巧。
在與患者溝通方面護士如果能根據所處的情景採用多種適當的溝通交流方式,那麼她與服務對象溝通的有效性將明顯增加,也就是說在溝通時要區別溝通的對象,注意溝通的場合、時間,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注意講話的語氣和感情,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患者。溝通可採用語言性溝通和非語言性溝通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與患者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從而利於患者的診治及康復。
有了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人際關系,我們就為自己開展護理工作贏得了第一步,通過與患者的交談,很多引起他們疾病的心理問題、社會問題都會一一顯露出來,我們便可針對這些問題加以恰當的心理護理,使他們心理平和、安祥,暫時忘卻家庭、社會、經濟帶來的煩惱和壓力,使患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康復過程中。
如一位老人因自理能力缺陷,不能自已吃飯,護士應幫助他進食。一個小孩因不能走動而不能看到窗外的景物,護士應設法幫助他以實現他的願望,一位女性患者對生活失去信心,覺得自己不能為人所愛,又得不到親友的關心,護士此時應角色多樣化,既是她的治療護理者,又要成為她的親人和朋友主動親近、談心,並予以適當照顧,提高她的自信心。在對患者做心理護理的同時還要告誡家屬、子女、親友予以配合、支持,不要給患者過多的剌激,使他們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實踐證明,語言是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的重要手段,在對患者護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護士應學會把自己所學的各類知識與治療疾病融匯貫通,並且把它們一點一滴地灌輸給患者,最終實現患者的早日康復。 普外科護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體會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整體護理實踐中最成功的環節之一[1],起到了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從觀念轉變到工作模式轉變的作用,體現了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病人,有利於醫院的發展,有利於護理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
1 健康教育的目的
普外科護理實行人性化服務,推行「五星」服務。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醫療糾紛中60%以上是醫患溝通不良導致[2]。我院普外科大力推廣「一個中心、三個服務、五個一、三個心」的人性化服務。一個中心,即一切以病人健康的為中心,三個服務即微笑服務,問題服務,迎送服務,五個一即一聲問候,一個溫馨的微笑,一張整潔的床鋪,一段禮貌簡潔的入院介紹,一杯清潔的開水,三個心即對病人的治療和護理充滿責任心,對待病人如朋友般真心,做各種解釋工作耐心,使護理人員逐步轉變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創造一種和諧主動合作型的護患關系,病人滿意度達99.5%以上。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念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取有利於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過程[3]。
2.2 保持醫護健康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導致醫療護理糾紛。醫院健康教育義務由醫生和護士共同承擔,在開展健康教育過程中,有許多知識內容涉及疾病的病理生理變化及轉歸、自我護理方法等,如果護士專科知識缺乏,又與醫生之間溝通交流不夠,有可能出現護士解釋不到位甚至錯誤解釋,或與主管醫生不一致甚至前後矛盾的解釋的現象,這樣不僅病人對護士的信任度降低,而且可能導致醫療護理糾紛。如一患兒肌內注射後出現肌內血腫,護士囑家屬立即熱敷,醫生囑家屬立即冷敷,後患兒家屬遵護囑熱敷後血腫擴大,遂引起患兒家屬不滿並狀告護士。因此,護士必須加強專科護理知識學習,定期跟隨醫生查房,加強與醫生之間的溝通,提高開展健康教育的能力,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2.3健康教育中醫護分工協作問題。隨著醫療糾紛的增加,醫療護理工作的責任及風險也在不斷增加。每個護理人員應准確地了解其職責的法律范圍,明確哪些工作自己可以獨立執行,哪些必須有醫囑及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防產生法律糾紛。護理健康教育與醫生的告知制度在內容上有重疊,但也有各自的范圍和側重點。如醫生主要告知病人病情、轉歸、治療方案,而護士則根據醫生診斷及治療方案側重在對病人的飲食、睡眠、排泄、服葯、活動及鍛煉,環境及規章制度等方面進行講解,配合醫生完成治療計劃,促進病人康復。因此,健康教育中醫護應加強分工合作,根據各醫院各科室特點作出符合本科實際的規定,以利於護士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職責范圍,在職責范圍內履行健康教育義務。假如超出了職責范圍且給病人帶來損害,護士將負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
2.4 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讓病人及家屬參與到診治和護理過程中。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健康行為的獲得,而行為的改變是以知識為基礎,信念為動力。即常說的知信行。健康教育是一個心理雙向互動的過程,只有努力營造一種布滿人性的人情味的氛圍,以病人的利益和需要為中心的健康教育的人為環境,以平等的身份,協助病人滿足其合理需要,這樣才能幫到點子上。護士作為協調者應指導、計劃和組織好不同的健康專業人員和非專業人員為病人服務。病人出院並不是健康教育的結束,而是健康教育活動的繼續。因此病人出院後康復期,要協調好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繼續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服務。
3 健康教育的方式
3.1 集體教育採取集中講授的方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普外科疾病特點及康復護理方法。護士與患者一起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示範操作,如:翻身、拍背、功能鍛煉等,使患者獲得感性認識。
3.2 書面教育在醫院走廊的牆壁上製作宣傳欄,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醫院自編的宣傳材料等,宣傳普外科疾病的防治要點,介紹普外科疾病的康復知識,將比較重要或難懂的內容製成圖文並配以通俗易懂的宣傳卡片或手冊,供患者及家屬閱讀。
3.3 個體教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因病而異」進行個體化教育。對個別不識字、無法接受文字教育的患者,護士將教育內容講解給患者及家屬。
3.4示範教育通過為病人演示一些手術體位的訓練方法,針對功能訓練的重點進行教育。如甲狀腺手術的頸部過伸練習,護士要講解這種手術體位訓練的重要性,並演示正確的姿勢,要求病人每日訓練2~3次,並學會訓練過程中出現不適感的處理與預防。
4 護理體會
4.1 普外科護士樹立健康教育觀念。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說明護理工作在疾病的治療與康復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又由於在醫院與患者接觸最早、最多的是護士,護士則成了健康教育的先鋒,所以護士應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加強健康教育理論的學習,加強自我修養,充分利用護士與患者之間的密切關系,積極進行健康宣教。
4.2 製作健康教育的內容。護士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健康教育的質量,所以對健康教育內容有必要規范化,在充分地了解患者對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礎上,通過查閱資料和專科醫生指導,共同學習並制定普外科健康教育內容:(1)普外科患者的飲食要求,從開始禁食時間到停止禁食的時間,進入流質、半流質、全流質過度到普通飲食(2)普外科各類手術患者術後的體位由去枕平卧位到墊枕頭到半卧位直到下床活動(3)普外科患者用葯指導(4)普外科患者術後各種管道的護理,如何保持胃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管道的護理,並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5)預防並發症的護理。
4.3 預防並發症的健康教育。普外科患者術後大多卧床,所以針對老年患者,應積極進行預防並發症的健康教育,告知預防並發症的重要性,指導預防並發症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從而降低並發症的發生。此外,普外科患者的飲食調養、葯物指導等在整個康復過程中也起著關鍵的作用。
4.4 健康教育應注意的問題。因時而異,做好健康教育,它不同於衛生宣教,它始終貫穿於護理工作之中,因此要選擇適當的時機,採取適宜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因人而異,應根據患者及照顧者的知識水平制定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計劃,檢查反饋,及時糾正。工作做得好與不好,只有患者有資格評定。因此及時聽取患者的意見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改善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反饋意見,及時調整策略,使普外科科健康教育日臻完善。
5 健康教育效果
通過我院普外科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使病人對自己的病情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提高了病人、家屬對治療護理的配合積極性,提高了病人的自護能力。普外科患者對術後疼痛能夠耐受,不適感減輕,情緒穩定,進食合理,睡眠質量提高,傷口癒合良好,康復快。同時亦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知識傳播的技能,提高了護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增強了護士的服務理念。本科對出院病人跟蹤調查表顯示,病人對我科護士的滿意度明顯上升,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參 考 文 獻
[1]左月燃.對護理專業開展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思考.中華護理雜志. 2000.35(6):325.
[2] 趙柄華.現代護理管理[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1995:35.
[3] 呂姿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1999:8. 這兩篇您看能用嗎?不行來這里找找看http://wenku..com/search?word=%C6%D5%CD%E2%BF%C6+%BB%A4%C0%ED&lm=0&od=0 希望能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