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鵪鶉會不會鳴叫
養殖技術</B>
(一)飼養管理:鵪鶉飼料可分植物性和動物性兩大類。植物性飼料包括:玉米、小麥、碎米、米糠、麥鼓、花生餅、大豆餅清萊等。動物性飼料有魚粉、無機鹽等。
飼料的配合應注意以下幾點:
根據鵪鶉不同的生長期配合飼料。據北京市種鶴場經驗。1~35日齡其飼料配方為:豆餅 25%、魚粉 15%、鼓皮 4. 5%、骨粉l.5%成熟鵪鶉飼料配方為:玉米55.5%、豆餅 22%、魚粉 14%、骨粉2%、槐樹粉6.5%。
飼料多樣性。動物植物飼料適當搭配,要保持飼料的相對穩定,不要變化太大,因鵪鶉對飼料變化敏感性強。自喂養方法應干濕結合,每次配合飼料不能使用過長,以免變質,影響鵪鶉生長發育或中毒死亡。
家庭養鵪鶉或專業養鶉,都要有一定的鵪鶉舍,它的形式和結構各異,既要經濟實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又要符合鵪鶉的生長發育繁殖需要。鶉舍可按飼養量分為小型、中型、大型三種。小型告能養。500--800隻,適於家庭飼養,正面寬3.6米、長1.8米,前面高2.4米、後面高2.1米。舍內隔為大小兩間,大間寬2.7米,長1.8米,作飼養室,剩下小間作存放工具及飼料用。舍頂可用鋅鐵皮。石棉瓦或瓦片蓋成,開有兩個排氣孔,舍四周設有窗戶,可將四個六層飼養籠放入鶉舍內飼養。中型舍可養1,000~3,000隻,適於農村專業戶,正面寬5.4米、長3.6米,用6.6平方米飼料房,13.2平方米作飼養室,室內設有工作室、育肥室、育雛室、種鶉室、孵化室,均有窗戶和排氣孔。大型養鶉場一般飼養5,000隻以上。其結構與中型舍相似,但面積較大。
(二)繁殖。要選擇優質抗病力強的鵪鶉留種,母鵪鶉應挑選腹腔容積大、產蛋力強,公鶉應選體型較大、爪必須完全伸開、有利交配繁殖的留種。雄雌比例應為1:2或3,種蛋應選顏色鮮艷、斑點明顯、大小中等,這樣的蛋孵化率高。家養鵪鶉已失去孵蛋的習性,因此孵化鵪鶉時採取兩種形式。
①自然孵化。利用母雞孵鵪鶉蛋,但每次只能孵7~8個蛋。
②採用母雞孵蛋,要挑選體型適中的母雞,使其孵化20~30個蛋,幼鶉出殼後要立即取走,這樣可連續孵3~4窩。
③人工孵化。種類多,有缸孵法、桶孵法、平箱或立箱孵化法等。桶孵法是將桶四周用紙糊幾層,將炒熱的稻穀裝入麻袋內,作為熱源,紹蛋也用麻袋裝好,一層韻蛋一層稻穀,放入桶內,孵卵管理人員必須嚴格掌握孵化規律,才能獲得高孵化率。平箱孵化法,一般適合中小養鶉場,構造簡單,容易製造和操作,箱高157厘米,長96厘米,寬 80厘米,用 5 X 5厘米木方做四周的支架,四周及門用兩層纖維板,中間夾有玻璃纖維,起保溫作用。平箱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孵蛋室,下層為熱源室,兩層之間用0.3厘米厚鐵板隔開,熱源室留一火門,用木炭、煤油或500W電爐供熱。在孵化室內放有溫度計和放蛋筐及翻蛋架,孵化室應保持 20~24℃,相對溫度 60~65%,以利提高孵化率。孵蛋第三天後,每天翻蛋兩次,每次涼蛋幾分鍾,孵到11天後,進行驗蛋,蛋是紅色或黑色,光線不能透過,則是正常發育蛋。孵到15天後,將蛋放入雛蛋盤,一般經過17天孵化,受精蛋就發育成雛鶉,雛鶉出殼1~2小時絨毛已於,取出放入育雛室飼養。
最近,國內外多採用自製電孵器,其外殼和平箱孵化器,結構進行了改進,熱源採用電源,用電爐絲加熱,用電子繼電器連接電接點溫度計,自動控制溫度,自製電孵器操作方便,效果很好。
疾病防治
鵪鶉生長快,成熟期短,繁殖迅速,飼養鵪鶉比較簡便,是農家致富的好門路。但是,鵪鶉在飼養過程中,容易發生疾病,要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飼養管理,搞好日常的衛生防疫和檢疫工作,提高群體的抗病力,杜絕和減少發病機會。鵪鶉常見的疾病有雛白痢、球蟲病、潰瘍性腸炎、白喉病等。現介紹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雛白痢
雛白痢是常見危害大的細菌性傳染病。病鶉精神萎靡。糞便呈白色漿糊狀。在病鶉飼料中添加0.4%磺胺嘧啶或0.1%磺胺喹惡林均有一定效果。籠舍要保持清潔乾燥,溫度穩定,防止過密擁擠。
二、球蟲病
此病為腸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流行性疾病,病鶉羽毛松亂,糞便帶血。可將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的比例拌入飼料或溶於飲水中。連服4~5日即可見效。
三、潰瘍性腸炎
這是家養鵪鶉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能力的疾病。鵪鶉弓背,雙目緊閉,拉稀,雙氫鏈黴素,泰樂菌素均為較好的治療葯物。四環素,呋喃類也有一定療效。
四、白喉病
此病多發生在梅雨季節,病鶉眼腫流淚,食慾不振。可將0.1%的二甲氧基嘧啶鈉粉拌喂或溶水飲用。同時還應把病鶉的頭在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清洗消毒,效果更好。蛋,平均每日產蛋20斤左右,每日850--900枚,每日可獲利25元左右,糞便出售後可支付工人工資,1個人可管理1萬只左右。
❷ 《鵪鶉》八大山人特點
八大山人畫風豪邁沉鬱,筆墨簡朴雄渾,書法線條狂放不羈,恣縱奇古,以其簡約、概括、誇張、變形的水墨大寫意,為中國繪畫藝術進一步向前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既體現了明末清初的時代風貌,又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藝術高度。
❸ 我家裡養的鵪鶉已經產蛋一段時間了。很准時每天都有,可是最近有隻鵪鶉站不起來,走兩步就摔倒趴在地上,
得病了。是新城疫。
症狀:有少數鵪鶉不見任何症狀即突然死亡。繼而,大部分鵪鶉陸續表現出精神沉鬱、羽毛粗亂、翅膀下垂、閉目呆立、,呼吸困難、張口喘息、自口腔有多量黏液流出等症狀。發病鵪鶉食慾減退或廢絕,部分鵪鶉排白色稀便或血便。有的鵪鶉腿麻痹,站立不穩,頭向前伸,經2天~3天死亡。治療:一、對發病鵪鶉肌注新城疫卵黃抗體進行治療,每隻0.5毫升。同時對全群鵪鶉採用Lasota系疫苗滴鼻滴眼進行緊急預防接種。二、用百毒殺對舍內環境、飼槽及用具等進行徹底消毒,同時保持良好的通風和光照。三、為了補充水和電解質,提高鵪鶉的抗病能力,給全群鵪鶉飲用口服補液鹽(ORS)。每200克用10公斤清潔飲水稀釋,並加入10毫升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讓其自由飲用,連飲7天。四、加強飼養管理,飼料中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用量加倍,連用5天。
❹ 養殖鵪鶉,需要辦理野生動物養殖手續嗎
養殖鵪鶉,需要辦理野生動物養殖手續,
(一)申請人需提交的材料
1、申請人的書面申請報告;
2、身份證明材料;
3、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證明材料;
4、經營場所使用證明及必需的設施條件材料;
5、資金信用證明;
6、管理和安全保障的證明文件或材料;
7、證明陸生野生動物合法來源的有效文件和材料;
8、申請表(申請經營數量、種類等);
9、法人代表照片1寸2張,2寸1張;
10、縣級林業局的現場查驗報告;
11、縣級林業局的正式上報文件。
以上材料一式四份。
(二)申辦程序
1、申辦單位或個人須向所在地縣級林業局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需要經營利用的陸生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動物來源、場地、設施及有關技術、資金等書面情況。
2、經當地縣級林業局派員對經營場所和設施等進行實地調查核實,並對調查核實情況寫成書面調查報告;
3、由申辦單位或個人填寫《經營利用許可證申請表》,並經當地縣級林業局審核簽署擬辦意見和蓋章,對符合條件的以正式文件上報我局,經審查合格的,報自治區林業局批准,向申請人作出准予行政許可的決定;審查不合格的,由市林業局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告知復議或者訴訟權利。
(三)完成時限
20日內(不含上報自治區林業局審批時限)。經批准可延長10日。
❺ 鵪鶉養殖技術
投資鵪鶉項目前期准備工作 一、場地的准備:鵪鶉的場舍一般可採用和改造原有民房,最好設頂棚,以水泥地面為好,大型鶉場要設計與論證。
二、設施的准備:養殖鵪鶉主要設備為籠具,目前尚無定型產品,可按照不同生長階段自製籠具:
1、雛鶉籠:主要供0~3周齡的雛鶉使用,籠壁和籠頂可用木板或塑料製作,正面設玻璃小窗,籠底由6毫米×6毫米或10毫米×10毫米金屬編織網製成。熱源可採用白熾燈、電熱絲(300瓦、
串聯、均勻分布)、電熱管(板)。配置專用食槽與水槽。小型育雛籠的規格一般為 100厘米×60厘米 ×30厘米,設2~3個籠門,可疊4~5層,每層下設一承糞板。
2、仔鶉籠:供4~6周齡(種用)仔鶉用(含育肥用),可與雛鶉套用,與成鶉籠結構相同。也可採用雛雞的育雛籠,於籠外架設食槽與水槽。
3、成鶉籠:可分為重疊式、全階梯式、半階梯式和整箱式、拼箱式幾類。重疊式多以雙列、4~5 層配置,
每層長100厘米、寬60厘米、中高24厘米,兩側高28厘米。籠壁棚條間距2.5厘米,底網網眼以20毫米×20毫米或20毫米×15毫米為好。籠前景掛食槽與水槽。頂網用塑料網。每層設4個單元,每單元養種公鶉2隻和母鶉5~6隻,或產蛋鶉10隻。產蛋鶉也可採用6~8層密飼式籠
三、技術的准備:可通過書本報刊雜志進行自學,也可到本網網校電子刊物養鴿技術文薈等欄目學習,不斷提高、豐富飼養養技術。
四、飼料的准備:養殖鵪鶉飼料的原料容易解決,主要是要掌握飼料的配方
五、引種的准備:引種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種貨源,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要到有種苗經營資格單位購買的原則、堅持比質、比價、比服務的原則、堅持就近購買的原則,把好種鴿的質量關、價格關、結構關,
養殖鵪鶉基礎知識 2006-8-18 14:13:00 來源: 網友評論(0) 一、鵪鶉基本習性常識 A、鵪鶉的外形特徵:
鵪鶉體形比小雞相似,體重110-450克,頭小,嘴細小,與小雞相比無冠,無耳葉,無距,尾羽不上翹,尾短於翅長一半。 B、鵪鶉的類型:
鵪鶉可分為蛋用型與肉用型。蛋用型的日本鵪鶉、朝鮮鵪鶉、中國白羽鵪鶉、黃羽鵪鶉;肉用型有法國巨型肉鶉、莎維麥脫肉用鵪鶉。 C、鵪鶉的生理習性;
1、鵪鶉生性怕冷也怕熱,雛期溫度達到35-37度,成期溫度在20-25度。 2、濕度,一般要求鶉舍的相對濕度在50-60%。
3、鵪鶉的光照適合暗淡的光照,使鶉群保持安靜,飼料轉化率高。 D、鵪鶉的飼料: 一般人工養殖鵪鶉的飼料為配合飼料,以玉米、麥皮、豆餅等。
二、投資鵪鶉項目前期准備工作 A、場地的准備: 鵪鶉的場舍一般可採用和改造原有民房,最好設頂棚,以水泥地面為好,大型鶉場要設計與論證。
B、設施的准備: 養殖鵪鶉主要設備為籠具,目前尚無定型產品,可按照不同生長階段自製籠具:
1、雛鶉籠:主要供0~3周齡的雛鶉使用,籠壁和籠頂可用木板或塑料製作,正面設玻璃小窗,籠底由6毫米×6毫米或10毫米×10毫米金屬編織網製成。熱源可採用白熾燈、電熱絲(300瓦、
串聯、均勻分布)、電熱管(板)。配置專用食槽與水槽。小型育雛籠的規格一般為 100厘米×60厘米 ×30厘米,設2~3個籠門,可疊4~5層,每層下設一承糞板。
2、仔鶉籠:供4~6周齡(種用)仔鶉用(含育肥用),可與雛鶉套用,與成鶉籠結構相同。也可採用雛雞的育雛籠,於籠外架設食槽與水槽。
3、成鶉籠:可分為重疊式、全階梯式、半階梯式和整箱式、拼箱式幾類。重疊式多以雙列、4~5 層配置, 每層長100厘米、寬60厘米、中高
24厘米,兩側高28厘米。籠壁棚條間距2.5厘米,底網網眼以20毫米×20毫米或20毫米×15毫米為好。籠前景掛食槽與水槽。頂網用塑料網。每層設
4個單元,每單元養種公鶉2隻和母鶉5~6隻,或產蛋鶉10隻。產蛋鶉也可採用6~8層密飼式籠 C、技術的准備:
可通過書本報刊雜志進行自學,也可到本網網校電子刊物"養鴿技術文薈"等欄目學習,不斷提高、豐富飼養養技術。 D、飼料的准備:
養殖鵪鶉飼料的原料容易解決,主要是要掌握飼料的配方 E、引種的准備:
引種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種貨源,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要到有種苗經營資格單位購買的原則、堅持比質、比價、比服務的原則、堅持就近購買的原則,把好種鴿的質量關、價格關、結構關,
三、飼養管理鵪鶉基本知識 A、飼養管理育雛期鵪鶉 1)開水與開食:出殼雛鶉應在24小時內吃到溫水,補充體內所耗水分。
遠距離引種是,應在飲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飲水中加 0.01
%的高錳酸鉀。飲水後即可開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黴素粉,以防白痢發生。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採食,不得無故斷水與斷料。每日每隻平均採食量:3日齡3~4克,5日齡5~7克,7日齡9~11克,11日齡13~15克,15日齡16~18克。
2)日常管理:①0~4日齡常表現出逃竄的野性,加料、喂水要當心。
②飼料與飲水保證供應。防止飼料被扒食濺失,防止飲水沾濕絨毛。③勤於檢查與調整室內溫度、濕度、通風、光照。④勤於觀察雛鶉的動態和排糞情況,檢查並調整好密度,防止啄癖發生。⑤做好防鼠害、獸害和防煤氣中毒工作。⑥定期稱測體重與檢查羽毛生長情況。⑦做好各項記錄和統計報
B、飼養管理育成期鵪鶉
指15~35日齡(蛋用鶉)或40日齡(肉用鶉)仔鶉的飼養管理。種用仔鶉均實行限制飼喂。肉用仔鶉(含淘汰的種用仔鶉)至育成期結果(有時經育肥)時上市。公鶉性成熟早於母鶉10~14天,但體重低於母鶉,至40日齡左右便
有求偶與交配行為,其標志還表現在泄殖腔腺已發達並分泌泡沫狀物。種用仔鶉多在5~6周齡進行選種,編號登記後轉入種鶉舍。
肉用鶉基本上採用蛋用鶉的管理原則,只是其飼養標准較高,有些單位採用雛火雞的飼糧,效果尚可。歐美國家採用「平-籠」結合方法,即前期平養,20日齡後籠育,也有的於25日齡後再轉入育肥籠育肥。其籠高12厘米,80隻/米2,暗光照,籠頂採用紗布或塑料網。飼糧中可適當摻加能量與油脂飼料。
在管理上應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靜,嚴防各種應激而致驚群,公母鶉應分籠飼養。定期飼喂,喂後遮暗,為此可採用間歇光照制,即1小時照明、3小時黑暗,可獲得較高活重、成活率,降低料肉比。
適時上市可獲較低的料肉比。同時應選擇高產良種,完善飼糧配方與管理,提高成活率,增加活重,降低料耗,方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C、飼養管理產蛋期鵪鶉
種鶉及商品產蛋鶉的飼養管理原則基本相似。而蛋用型與肉用型種鶉的飼養管理則有各有特點。
1)轉群:育成母鶉至35~40日齡,約有2%左右已開產時應予轉群,以熟悉新環境。最好在夜間進行轉群,及時供應飲水和種鶉飼料,保持安靜。在轉群的同時,按種鶉要求再進行一次嚴格選擇。
2)產蛋規律與利用年限:產蛋鶉每天產蛋的時間主要集中於午後至晚上8點前,而以下午3點、4點為最多。
在籠養情況下,種母鶉利用年限為1~2年,但一般多採取「年年清」,育種場可利用2~3年,但實踐中采種時間僅利用8~10個月,以確保種蛋質量。
商品蛋鶉僅利用10~12個月。生產中應主要考慮產蛋量、種蛋合格率、受精率及其經濟效益和育種價值。
3)強制換羽:如利用第2個產蛋周期,需實行人工強制換羽。一般自然換羽時間長,換羽慢,產蛋少且不集中。實施方法:停料4~7天、黑暗,迫使產蛋鶉迅速停產,接著脫落羽毛,然後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復產蛋。從停飼到恢復開產僅需20天。飲水不可中斷。必須淘汰病、弱個體。
4)日常管理要點:①要保持飼料與飲水的正常供應,並據產蛋率、 氣溫調整飼糧。②防止子宮外翻,注意控制體重與膘度。③在夜間與早晨各集蛋1 次,
應採用蛋托分裝,防止堆壓破損。④防止各種應激,嚴防獸害。⑤做好日常記錄和統計報表工作。 鵪鶉養殖簡介 2006-8-18 14:13:00 來源:
網友評論(0)
鵪鶉是目前家禽生產中最小的禽類。由於佔地少、投資少、生產周期短、繁殖快、生長迅速、收益高等原因,家鶉飼養在各地都有較大發展。我市飼養鵪鶉已有十多年的歷史,經過養鶉業的發展,對農業增產、農村增效、農民增收起著積極的作用。2002年,鵪鶉生產被市政府列入十大農業基地建設項目之一。由於鶉蛋與鶉肉營養、口味特佳,為國際公認的保健珍品,養鶉業的發展,將豐富目前市場優質禽肉、禽蛋的品種,為家家戶戶的菜籃子錦上添花。鵪鶉養殖技術要點
鵪鶉為茶褐色,是一種小型野生候鳥。野生鵪鶉一年產蛋7-12枚。鵪鶉孵化期為16-17天。鵪鶉性喜溫暖,飼養室內溫度宜在200C左右,設備簡單,管理容易。飼養40-50天開始產蛋。
一、幼鵪鶉的培育:
40日齡前為幼鶉。小鵪鶉出殼雛毛干後,就可放入小型木製育雛箱內飼養,一個60厘米×80厘米木箱可容納10-20隻小鵪鶉。育雛工作注意保溫工作,保溫熱源可用電燈、煤油爐、木炭火盆或峰窩煤灶等。用電燈從育雛器的上方給溫,同時在下方或旁邊用煤油爐、木炭或蜂窩煤供溫,則效果更好。大規模育雛可用保溫傘,每傘可育雛鵪鶉200-300隻。
鵪鶉育雛溫度初期可用350-370C,以後每天可降1-20C
,溫度逐漸降到240-260C左右。保溫20天可脫溫。育雛鵪鶉3-4天齡可用24小時光照,使小鵪鶉熟悉生活環境,充分採食,吃飽睡暖,以後可逐漸改為自然光照和早晚補充光照。
二、小鵪鶉飼養:
出殼後5-6小時的鵪鶉就會跑,開食宜早不宜遲。開食可用玉米、碎米、麥粉等混合料,能加拌熟蛋黃更好。二、三天後逐漸轉喂全價混合飼料。幼鵪鶉配料可用玉米52%,豆餅27%,魚粉10%,麩皮5%,草粉5%,骨粉1%,粗蛋白含量為24-25%;鈣磷比為2:1。另外可加15%打漿青料,或每100斤飼料加喂10克多種維生素和適量微量元素。飼料內加喂少量抗菌素則效果更好,既可防止疾病,又能促進生長。喂小鵪鶉可在育雛箱內用小食槽,加少量水調成糊狀飼料。鵪鶉喜吃,但飼料容易污染,夏季易變質。喂干飼料,需用加飲水器供水,水宜終日不斷供應。開始時終日給料,二周後日喂六餐,四周後改為日喂四餐。育成一隻小鵪鶉,約需精料0.5公斤。
三、母鵪鶉飼養:
40日齡後母鵪鶉即轉為產蛋期。母鵪鶉從喉至胸有斑點,公鵪鶉胸部毛色深無斑點。母鵪鶉可用4-6層籠養。鵪鶉籠可用木製,高160-180厘米,長90-100厘米,深40厘米,每層籠高15厘米,承糞板空間10厘米,每層可養鵪鶉60-80隻。中間可隔成2-4個小籠,籠底用粗鐵線,間距0.5厘米,以便漏糞。籠底後高前低,向前稍有傾斜,產蛋後可自動流出到前面檔板,以便飼養員在籠外撿蛋。籠子四周用細鐵線制,間距2.2-2.4厘米,外掛料槽和飲水槽,便於鵪鶉頭頸伸出吃料飲水。
母鵪鶉全價混合飲料配料百分比:玉米42、豆餅33、魚粉10、麩皮3、草粉5、貝殼粉6、骨粉1,粗蛋白為27-28%,鈣磷比4:1,再加適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日喂乾料3-4次。每隻母鵪鶉喂粗料20多克,蛋料比約1:2,產蛋鵪鶉亦喜吃半干濕糊狀飼料,喂濕料比乾料的產蛋率高,但喂濕料費工麻煩,夏季飼料易變質,因此喂乾料另給飲水,比較方便。
加強光照管理,可提高產蛋率。通常每20-25平方米面積,在2米高處懸掛一隻60瓦的電燈,或在每層籠內吊電燈,每晝夜要求保持16小時光照,其餘時間可改為弱光燈泡,以防黑暗驚擾鵪鶉,影響產蛋。母鵪鶉產蛋一年為宜,如年產蛋率在75%左右,即可作肉鵪鶉淘汰上市。
附: 鵪鶉養殖技術基礎 鵪鶉的養殖要點 各個階段鵪鶉的飼養管理 出殼鵪鶉
育雛室必須經過嚴格消毒,進前2--3天觀察雛室溫度是否正常,溫度控制(1-5天)39--40度(5-10天)36--37度,10天以後溫度33--35度在適宜條件下,經1-2小時後,用高錳酸鉀飲水(淡黃色為宜),同時開始添加飼料,15天以後上籠飼養,以防上鵪鶉過大過小,造成不良現象,可參考以下幾種葯,阿莫西林、環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諾少星等任選限可(特注狗、貓、鼠等襲擊)。
青年鵪鶉
鵪鶉上籠後室溫控制在27度左右為宜,可清理母鶉數量,便於耗料多少及望後產蛋狀況,注意溫度、通風、光照、濕度是否正常,可防止疾病發生,有利於產蛋率的提高應做到室內定期消毒,搞好室內清潔衛生,保持槽內有水有料,控制好飼養密度。
產蛋鵪鶉
鵪鶉40日左右即可開產,不得隨便更換飼料,室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為宜,溫度不能忽冷忽熱便於鵪產蛋率穩狀態,定期清理糞便,注意糞便顏色、形狀、氣味,以及保暖和通風、光照是否正常,觀察鶉群對產蛋減少及病死鶉應加強檢查,如有問題及時投葯治療,保持槽內水料不能中斷(物別是貓、鼠、狗襲擊)
飼養管理:鵪鶉飼料可分植物性和動物性兩大類。植物性飼料包括:玉米、小麥、碎米、米糠、麥鼓、花生餅、大豆餅清萊等。動物性飼料有魚粉、無機鹽等。 附:
鵪鶉養殖技術基礎 鵪鶉的養殖要點 【鵪鶉養殖】產蛋鵪鶉對溫度濕度和光照等的要求
鵪鶉喜溫暖,怕寒冷。舍內的適宜溫度為20℃~22℃。冬季,籠架下層比上層溫度低5℃左右,可通過增加下層的密度來調節。短時間高溫(35℃~36℃)對鵪鶉產蛋影響不大,但如持續時間長,產蛋率也會明顯下降。因而,夏季應注意降溫,有條件的可在室內安裝排氣扇。
二、濕度 室內的相對濕度以50%~55%為宜。如果濕度過大,可進行人工通風。如濕度過小,可
在地上灑些水。冬季北方氣候乾燥,室內用煤爐加溫,可在煤爐上放水壺增濕。 三、通風
產蛋鵪鶉的新陳代謝旺盛,加之又是密集式多籠飼養,常產生大量的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因而在室內的上、下方都應設通風排氣孔,夏天的通風量應為每小時3~4立方米,冬天為每小時1立方米,層疊式籠架比階梯式籠架通風量還應多些。
四、光照
合理的光照可使母鵪鶉早開產,並能提高其產蛋率。籠養鵪鶉一天需光照14小時,產蛋高峰時,每天光照應達到16小時。據測試,用紅光和紫外線進行光照最好。在紅光下飼養,不論光線強度高低,鵪鶉都能提早性成熟,比藍光、綠光和日光燈下早10~14天開產,並能保持較高的產蛋率。如果用紫外線燈光照,每天光照10分鍾左右,就可以提高產蛋率10%左右。
五、密度 飼養產蛋鵪鶉的密度不能過大,在籠養條件下,每1平方米的面積可養產蛋鵪鶉20~30隻。
【中國有機農業網 整理】
❻ 鵪鶉的養殖方法
鵪鶉的養殖方法非常有科學性,跟養雞的方法不一樣,必須按照養殖學的方法去養殖鵪鶉
❼ 朱耷鵪鶉圖作品賞析
朱耷(1626—1705),字雪個,又字個山、道朗、個山驢、朗月、 庵、傳綮、破雲樵者、人屋、驢屋和因是僧、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寧獻王朱權的後裔。他的晚年書畫均署八大山人四字。這名號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嘗持八大人覺經,因號八大」;另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者也」。據《個山小像》八大的自署,少為世襲貴族。天性聰穎,八歲能詩。明亡時為諸生(秀才)。他二十歲時「遭變,棄家後避賢山中」。二十三歲「剃發為僧」,釋名傳綮,號刃庵。三十一歲時「豎拂稱宗師,從學者常百餘人」。康熙十七年(1678)夏秋之交,病癲。至康熙十九年(1680)還俗。此後住江西南昌,以詩文書畫為事,直至去世。八大經歷明清之際天翻地覆的變化,自皇室貴胃淪為草野逸民,為避害而出家。但其詩文書畫極其出色,頗引人注目,清統治者又千方百計地籠絡他,「遂發狂疾」。他裝啞未狂,均因家國之恨使然。其內心之悲愴由此可見。對山人的種種奇行,當時人們都認為「其癲如此」。
八大山人書法成就頗高,但被畫名所掩,注目者不多。黃賓虹嘗稱「書一畫二」,確為至言。 八大的書體,以篆書的圓潤等線體施於行草,自然起截,了無藏頭護尾之態,以一種高超的手法把書法的落、起、走、住、疊、圍、回,藏蘊其中而不著痕跡。藏巧於拙,筆澀生朴,此中真義必臨習日久才能有所悟。簡而言之,是用篆書的筆法去寫行草書,與《天發神恰似□碑》以隸筆寫篆書一樣異曲同工。
八大山人在中年時各體書風全貌的,莫過於《個山小像》中八大的自題了。他以篆、隸、章草、行、真等六體書之,其功力之深,罕與倫比,可謂集山人書法之大成。 八大去世前夕,書法藝術水平達到頂峰,草書不再怪偉。如八十歲寫的《行書四箴》、《般若波羅蜜心經》、《仕宦而至帖》(即《晝錦堂 記》帖),平淡天成,絲毫不加修飾,靜穆而單純,不著一絲人間煙塵氣。高僧書法大致如是。近人得其精髓者只弘一法師一人。
八大亦善篆刻,山人的印文往往別出心裁,變化有奇。八大也很注重印章的藝術本體,如:兩方「驢屋人驢」印,前一方白文方印把「人」放大,儼然一個鐵帳罩在屋上,造成的縱向線條與右側的橫向線條形成對比,右部又多圓形轉角,整個印面不 板不滯,巧妙自然。後一方設計尤為巧妙,只用驢、屋、人三字,通過上下左右排列,表達出完整的含意。。
號八大山人、雪個等。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這樣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態的寫照。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於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可見朱耷寄情於畫,以書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朱耷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朴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明宗室後裔,明亡後出家,一生字、號、別號極多,主要有:法名傳棨,號雪個、個山、屋驢、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為知名。據載,他還曾棄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書畫上亦有許多畫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園」等,含義較深。另外他署款時常將「八大山人」連綴寫成「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憤懣。作為明宗室後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泄其悲憤抑鬱之情。一生清苦,命運多舛,這形成了天才藝術家必須的人生苦難,更造就了他的藝術價值。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其畫筆墨簡朴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朴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❽ 求《鵪鶉》by它似蜜TXT百度雲,謝謝!!!!
有的 txt已上傳網路雲
❾ 韓君擇鶉 道理
楚多鶉,善格:格鬥,如膠,弗之解。大夫黎嗜之,偶使韓,遂挾以行。左右言於韓君,君說之說:同『悅』,令國中羅鶉與格羅:搜羅,皆不勝。君以韓無鶉,饋之。
無鉤大夫曰鉤:鉤:「夫鶉,海內所有也,而韓獨無乎?然而能格與否,在所擇焉爾。今衣褐斑文,鶉也。翁鱗而尾隹翁:鳥頸上的毛。隹:讀音zhuī,短尾鳥,鶉也。刀啄而劍距,鶉也。鶉則鶉矣,求能格者幾何?雖然,此不足道也。國中圓冠方屨:讀音jù,泛指鞋,堯行舜趨者皆士也,能與君排難解紛者復幾何?能否在君,不在物也。」君
悅,擇善鶉與黎格,卒大勝。韓因此而得擇士之法。君子曰:「古語有雲:『羊質而虎皮,見草悅,見豺戰。』士鮮不類之,然豈無真虎哉?亦患人君不能用爾。」
翻譯:楚國多產鵪鶉,它善於格鬥,纏斗時糾纏在一起如同被膠粘住一樣,無法分解開。黎大夫嗜好鬥鵪鶉,偶爾出使韓國,就帶著出行。手下的人把這事說給韓國的國王聽了,國王對此很感興趣,命令其國家搜羅鵪鶉來和黎大夫的鵪鶉格鬥,都不能取勝。國君以韓國沒有善斗的鵪鶉,要求將鵪鶉贈送給韓國。
韓國的無鉤大夫說:「鵪鶉,大陸上都有的,難道咱們韓國就沒有嗎?但是是否能格鬥,在於選拔啊。凡是身上羽毛褐色花紋斑駁的,是鵪鶉。頸毛像魚鱗尾巴短的,是鵪鶉。刀一樣的嘴劍一樣的爪,是鵪鶉。鵪鶉都是鵪鶉,找出能格鬥的有幾只呢?誠然,這鵪鶉沒什麼值得說道的。國家之中戴圓帽穿方鞋的,行動舉止像堯舜的都是儒士,能夠為君王排憂解難的人又有幾個呢?是否能夠有這樣的人才在於君王,不在於臣子啊。」君王很高興,挑選善於格鬥的鵪鶉和黎大夫的鵪鶉格鬥,最後大勝。韓國因此而獲得選拔治理國家的人士的方法。
君子說:「古語有說:『羊的本質而老虎的外表,見到草就開心,見到豺狼就顫抖。』儒士很少不是類似這樣的,然而難道沒有真老虎嗎?也是就怕君王不能任用能人啊。」
感:現在的觀念不在於君王、民眾(民主選舉時)了,而在於能者是否懂得推銷自己。當今策劃、推銷、作秀已經走得太快太遠,對於用能人者的考驗更加艱巨啊!特別是民主選舉時,普羅大眾能夠不被作秀者愚弄,簡直就是奢望!看看這次的台灣大選,實在是民主的典型反面教材。人們必須深思如何讓普通百姓不被作秀高手所愚弄!否則,民主也將走進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