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月4日,鄂州市鄂城區新廟中學內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新廟鎮及周邊鄉鎮的萬余名干群雲集於此,
增強人們的科學意識、科學精神、人才意識、健康意識,培養人們的奉獻精神,增強社會的凝聚力,極大地豐富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進一步鼓舞了人民開創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等。 |
② 鄂州歷史名人
王家璧(1814-1883),字孝風,號連城。道光進士,授兵部主事。曾創設厘局,以應軍需。先後佐理曾國藩、左宗棠營務,曾關中講學。後歷任大理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光祿寺少卿等職。
柯逢時(1845-1912),字懋修,號巽庵,鄂城人。清光緒9年(公元1883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江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廣西巡撫、兵部侍郎、督辦八省膏捐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湖北鐵路協會名譽總理。
黃大華(1855-1910),亦名大受,字伯子,號鞠友,金牛西畈(原屬鄂城)人。早年喪父,賴母培育,成年後教私塾。1888年中舉,次年取進士,分發浙江,歷充浙江4交次鄉試同考官、1次武鄉試受卷官。後歷署該省西安、德清、錢塘、鄞縣、仁和、黃岩、諸暨等縣知縣。期間,曾兼任杭、嚴二州漕運守備,因勤於政事,成績斐然,保升知府,欽加鹽運使銜 。1909年任浙江省咨議局議案審查委員會委員。從政之餘,鑽研經史,潛心著述,所編《東漢皇子王世系表》、《東漢中興功臣侯世系表》、《東漢三公年表》、《三國志三公宰輔年表》、《隋唐之際月表》、《金宰輔年表》、《元分藩諸王室表》、《元西域三藩年表》十餘種史表,被世界書局刊入《二十五史補編》。《漢志郡國沿革考》、《明宰輔考略》、《明七卿考略》、《山脈指掌續》、《四明酬唱集》、《甬上驪唱》、《歷代紀元同異考略》、《夢紅豆村詩集》、《夢紅豆村文集》等書均已梓行,未刊行的尚有《歷代帝王世表》、《唐藩鎮年表》等20餘種。
閔孝荃(1868-1945),字子驤,鄂城城關人。清末秀才,畢業於湖北警察學堂,曾隨伊犁太守王槐僧參贊幕府,辛亥革命後任上海體育專科學校校長,湖北警務處秘書主任。
曹林懋(1873-1932),原名林,號保和,楊葉毛鐮咀人,省立湖北師范學堂畢業,1903年中舉。1904年至1906年籌辦湖北商業中學、商業小學、武漢民立中學、武昌五路高等小學、武昌支郡師范、荊門師范等10餘所學校,期間,被湖北按察使梁鼎芬聘為全省預備中學堂會辦,後遷任廣西省視學,湖北、廣西兩省提學使,18省學務視察專員。民國年間,歷任中華大學教授,實修大學教務長,湖北文史地學社、科學觀摩社社長,國學會副會長。
萬廷獻(1873-1943),字仲篪,葛店人。1896年考入湖北武昌學堂。畢業後,被選送日本官費留。曾參加孫中山的「興中會」,又與留日學生組織「勵志會」。
塗曉墅(1874-1944),名家琛,復號小書,晚號樊湖老人。出身於書香門第,仕宦家庭,世居城關十字西街。
程清泉(1876-1924),名玉堂,澤林鎮大山村人。自幼穎悟異常,遇事尋根究底。讀私塾後即鑽研機械,曾在鐵山礦局見習機器翻砂。期間,大冶工業學堂及黃石機布廠欲聘其為技師,被婉言辭謝。
劉藝舟(1877-1937),亦名必成、木鐸,沼山人。1904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加入同盟會,課余參加「春柳社」話劇團演出。1907年歸國,在東北各地及天津沿海主演《黑奴籲天錄》、《愛之花》等新劇,宣傳愛國思想。
③ 鄂州地震,居民稱像打雷,是否給當地帶來了恐慌
確實給當地帶來了非常大的恐慌,畢竟自然災害永遠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困難,有些時候人力在自然面前實在是太過於渺小。因此這次地震雖然不是特別嚴重,還是給當地居民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壞,讓許多人擔心自己的居住環境。還是希望大家放寬心,好好生活,並沒有發生什麼太嚴重的事情。
自然災害確實非常恐怖,在我們國家的幾次大地震中,國家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失,並且人民死傷慘重,雖然我們國家的救援是非常及時的,災後重建也非常迅速,但是難免給當地的居民留下了一生的重創。許多人都在地震之後不能重新生活,有些人甚至走上了自殺的道路,就是因為太過於悲傷。還是希望每一個人要堅強面對自然災難,那要頑強才能過好自己的一生。
事情的經過是什麼?
3月1日,湖北鄂州。據湖北地震台網測定發生了2.3級地震,因為是在晚上並且正元是5公里,所以說許多人在睡夢中被吵醒。而且近些年國家對於地震的防護措施宣傳還是很多。所以有許多人可能做出了避險的動作。而且通過監控觀看這次地震,好像就像打雷一樣。讓許多居民都非常害怕。給當地帶來了一定的恐慌。
④ 鄂州市喜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鄂州市喜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2014-07-0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鄂州市南浦北路69號1幢1單元2層南戶。
鄂州市喜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7003098881913,企業法人周輝,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鄂州市喜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企業開業、婚慶慶典、傳統文化講座、環境保護宣傳、素食營銷推廣;廣告策劃、製作、發布;非社科類文化藝術策劃、交流服務;展覽展示策劃、市場營銷策劃、賽事活動策劃、公關活動策劃、舞台藝術造型策劃、美術設計製作、市場調研、花卉租擺、攝影服務;其他印刷品印刷;保潔服務、翻譯服務、照片沖印服務;工藝禮品設計;銷售:婚慶用品(不含鞭炮)、化妝品、電子產品、通信器材、網路監控設備、日用百貨、鞋帽服裝;批發、零售:電腦耗材、辦公用品、五金交電、電力電纜;音響租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鄂州市喜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⑤ 湖北省鄂州市有什麼特色
鄂州就像一朵美麗的畫,他的風景優美,地理位置好。。。
就像神仙住的地方一樣。
⑥ 鄂州市景點
鄂州市景點有:
天堂湖
「江浙有蘇杭,湖北有天堂」,凡來過大別山的人誰都不會忘記天堂湖。
天堂湖位於九資河和大地坳之間。這是一個長約10華里,寬約1華里的人工湖。遠遠望去,整座湖就像一塊巨大的長方寶鏡鑲嵌在薄刀鋒、天堂寨、筆架山等諸峰腳下,亦如蜿蜒的銀帶飛舞在群山之中,勾勒出一幅山水掩映、雲霧繚繞、村舍錯落的風景畫。
乘車沿風景區東面的公路,經艾弧坪直下約7公里就可到達天堂湖大壩的所在地大地坳鄉。登上壩堤,最醒目的自然是那微風輕掠、波光粼粼的水面,水面上碧水漣漪、遊船飛渡、畫舫徐行,鳥兒凌撲,水下魚蝦嬉戲,龜鱉漫遊……處處給人一種生意盎然之感。
乘上機動小遊船,放眼湖區周圍景色。東西天堂寨、筆架山拔地而起,蒼茫巍然;西面薄刀鋒,三省堖流雲飛渡;南面雞鳴尖、狗耳尖、沉碧潮湧;北面青苔關、翁門關橫截東西。
湖區附近,有著名的仙人堖和美女峰,把人帶入一個浮想聯翩的夢幻世界。湖水邊數十里地更是山山入畫,景景有情,依山傍水的農家小院,浣紗村姑,讓人感覺走進了山水畫,田園詩。
蓮花山
蓮花山,坐落於鄂州市南郊洋瀾湖畔,蓮花山峰巒疊翠,山清水秀,樓閣嵯峨,萬木蔥籠,已開發成遠近聞名的康福旅遊區,是旅客休養身心,觀光娛樂的喜樂園。
蓮花山鍾靈毓秀,洋瀾湖煙波浩淼。從地形地貌上看,鄂州的版圖如同一片碧綠的荷葉靜靜地飄浮在長江與大湖之間。在億萬年的地殼運動中,以蓮花山為主體的九座山峰拔地而起,相互簇擁,恰似九朵蓮花盛開於脈脈含情的湖波之上。
湖山壯美,地靈人傑。獨特的自然風光,地形地貌吸引歷代文人墨客留連駐足,屈原、陶淵明、黃庭堅、蘇東坡、丁鶴年等在此行吟歌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相傳,吳王孫權曾在此設立觀星台,東吳大都督周瑜曾在這里督練水軍。
蓮花山是湖北省著名的涉外旅遊風景區,共有人文景觀30多處,以江南第一塔—元明塔,天下第一龍—接龍台,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文化碑林———蓮花山碑林而聞名遐邇,成為荊楚大地上的旅遊名勝。
西山風景區
鄂州西山,古稱樊山,因在吳王古都——今鄂州市區之西,故名西山。
西山位於長江中游南岸,距華中大都市武漢 68 公里。北臨長江,與黃州赤壁相望;南瀕洋瀾湖,同萬頃碧波相連;東接繁華的鬧市;西枕玉帶縈回的百里樊川,襟江帶湖,拔地而起。西山一脈九曲,九峰六穀,重巒疊嶂,松柏蔽空。翠壑丹崖,飛瀑漱玉。全山東西長約 1.6 公里,南北寬約 1.2 公里,主峰 170 米,總面積 4000 多畝。山上六條谷澗,串連七泉、三池、一湖和兩道瀑布。西山地下水水質優良,終年不竭。清甜甘美的菩薩泉和酥脆可口的東坡餅享譽九州。
西山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萬木蔥蘢、百花爭艷。西(山)雷(山)二峰如劍挺峙,峻嶺峭壁似龍盤桓,山巒飛動,幽谷飄雲。山中溪澗泉池鑲嵌於丹岩翠谷,亭台寺閣點綴於樹杪花叢,曲橋水榭倒映於清溪碧流,青塔紅樓隱現於七彩浮雲。漫山草木青翠,鳥語花香,清風爽潤,是人們娛悅身心的旅遊、度假勝地。
西山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以吳王故都為特色歷史文化景觀,以孫權、蘇軾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古靈泉寺為標志的佛教文化景觀和以西山園林為主體的自然景觀在這里巧妙融和,交相輝映。西山留下了三國吳王孫權治國,晉代高僧慧遠參禪以及抗金名將岳飛和歷代名士陶侃、庾亮、李白、蘇軾、歐陽修、王安石、陸游、彭玉麟、張之洞等人在這里講經佈道、習武修文、游獵宴飲、避暑隱居的諸多蹤跡。有的成為千古勝跡,令人景仰。他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和傳世墨寶,為中華文學藝術寶庫增添異彩。清末書法大師張裕釗、辛亥首義烈士彭楚藩也有遺跡在此。大革命時期,賀龍將軍曾率部在西山設防。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王任重等同志曾多次來西山視察, 1965 年秋,陳毅元帥登上西山絕頂,感慨萬千:「西山不亞於廬山呀!」
西山名勝古跡主要有:吳王避暑宮、武昌樓、古靈泉寺等二十餘處。
吳王避暑宮 是吳王孫權在西山避暑讀書的行宮,始建於公元 221 年—— 229 年之間,這里松蔭鋪地,山泉潺潺,氣溫比城區要低 2 —— 3 ℃以度,歷來被稱為武昌城中的「清涼福地」。東晉太元年間(公元 376 年—— 396 年),高僧慧遠看中這塊風水寶地,將避暑宮故基辟為西山寺。 20 世紀 90 年代只保留避暑宮一間側殿,人稱避暑殿。
1999 年吳王避暑宮遷址椅子山頂重建,成為西山又一個新風景區,有避暑宮、讀書堂、議政殿、武昌樓等漢代風格的仿古建築群,總佔地面積 80 余畝。
武昌樓
矗立於椅子山頂,摩雲映日,巍峨秀挺,登樓遠眺,鄂州黃州景觀盡收眼底。萬里長江,煙波浩淼,百舸爭流,汽笛響過,山鳴谷應,給人一種天寬地闊、氣勢磅礴之感。樓門橫額上的飄逸遒勁「武昌樓」三個大字,是中國當代文化大家郭沫若的手跡。
古靈泉寺
又名「西山寺」,是東晉太元年間高僧慧遠所建,是中國佛教「凈土宗」的發祥地。寺中有一堂(文殊師利堂)、三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六殿(天王殿、拜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武聖殿、念佛殿)。殿堂為磚木結構,蓮花斗拱,飛檐射脊,紅椽彩廳,金碧輝煌。大雄寶殿內,數十尊羅漢菩薩或坐或卧、或動或靜,造形精巧,維妙維肖。
九曲亭
在西山南麓的九曲嶺上,取「羊腸九曲」之義,命名「九曲亭」。九曲亭始建於三國時期,後來荒廢。宋人蘇軾謫居黃州,過江興攀西山,覓得故址,擴地重修。九曲亭內黃屏紅柱,屏壁正反兩面,分別書有蘇軾的《武昌西山》詩和蘇轍的《武昌九曲亭記》。此外,西山庵、松風閣、翠景園、秀園、試劍石、即位壇、退谷、石門開、龐統讀書處等景觀,也一定會給遊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記憶。
鄂州市博物館
是政府設立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既承擔著配合市內建設工程開展文物調查勘探、考古發掘的重要任務,又肩負著文物徵集保管、陳列宣傳、科學研究和開發利用以及對全市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管理等歷史使命。
全館已擁有土地23.69畝,已設置辦公室、保衛科、文物考古隊、地上文物保護部、陳列保管部、經營部、旅遊部和文物復原復制研究所等科室部所。
通過廣大文博工作者的努力,已先後在市內發現古文化遺址54處,古建築8處,石刻6處,革命遺址7處,近現代紀念建築5處,古墓葬、古墓區多處。其中被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08處,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7處。
較有影響的文物保護單位有:怡亭銘摩崖石刻、彭楚藩烈士墓、吳王城遺址、觀音閣、賀龍軍部舊址、庾亮樓、文星塔、城隍廟等。共發掘古墓1000餘座。館藏文物超過2萬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6件(套)、二級文物277件(套)、三級文物2331件(套)。館藏文物以古銅鏡和六朝青瓷器為特色。數量、等級居各市州前列的館藏文物,使鄂州享有全省「文物大市」的盛譽,聞名於海內外的500多面古銅鏡的出土,使鄂州獲得「銅鏡之鄉」的美稱。
鄂州
鄂州市位於湖北省的東部,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東經114°32′-115°05′,北緯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漢,東連「礦冶之城」黃石,北與黃岡地區隔江相望,南同咸寧地區瀕湖毗鄰。這里曾為三國吳王故都,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總面積1504平方公里,整個版圖輪廓呈「三葉型」。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間低平;最高點「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點梁子湖的「梁子湖」,海拔11.7米。境內擁有大小湖泊133個,水域面積65萬畝,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魚米之鄉」。其中,全國十大名湖之一的梁子湖方圓3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島,島中有湖。
【旅遊】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城市。東漢以前為鄂邑、鄂郡、鄂縣。三國時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稱武昌。此後,鄂州或為郡治,或為州府,始終是長江中游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
鄂州是一座風光秀麗的城市,是長江之濱的旅遊城市,山、水、城渾然一體,以西山、梁子湖、洋瀾湖為主體的山水自然景觀,以「怡亭銘」摩崖、吳王城、觀音閣為重點的古跡景觀,以孫權、元結、蘇軾等歷史名人的遺跡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及以佛教「凈土宗」發祥地古靈泉寺為標志的佛教景觀,是國內有名的「古銅鏡之鄉」的發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為「三國旅遊線」和「長江旅遊帶」上的重要城市,成為湖北楚文化旅遊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⑦ 獨生子女補帖領取在鄂州市真難,證明一大堆,跟當初的計劃生育宣傳完全是二碼事。單親家庭子女界定問題。
任何事都是有條件規定的,並不是只有享受獨生子女補貼有條件規定,如果沒有條件規定不亂了。跟當處的計劃生育宣傳不是二碼事。當處和現在都是必須符合獨生子女條件規定才可以享受獨生子女補貼。所以不存在二碼事。具體獨生子女界定問題你去當地社區居委會或計生部門咨詢一下讓工作人員告訴你就清楚了,因為工作人員了解具體政策規定,所以你去當地社區居委會或計生辦咨詢一下讓工作人員告訴你就清楚了。
⑧ 《湖北浴火重生》宣傳片,這次哪些事件讓我們感覺非常的深刻
湖北“浴火重生,再創輝煌”的推薦活動在外交部藍廳進行舉行,總共出席了將近500人,這是外交部在我國疫情防控重大戰略後舉行的首場省市級全球推薦,也是第二次為湖北舉辦的推介活動。在會場入口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的圖片和展示的版畫,其中這些也是全景再現了當時湖北和武漢抗疫成就,集齊疫情之後重建重振的新面貌,吸引了不少來展會參觀的代表們進行駐足觀看。這其中還包括一些援鄂醫療隊的隊旗,請戰書,簽名防護服,志願者家書等等一些關於在建設當中的物品,例如還有醫院建設工人的安全帽,工作馬甲等等的一些生活物品。
⑨ 湖北省鄂州市的五四湖由來和五四運動有關聯嗎
湖北省鄂州市的五四湖名字是因武四湖諧音而來。五四湖與五四運動沒有關系。
史料記載,武四湖原名南湖,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五師開辟江南抗日根據地,組建的第一支游擊隊,就以該湖命名,叫南湖支隊。因湖中野鴨多,上世紀50年代改名為鴨兒湖,並根據湖區情況分為上、下鴨兒湖。圍湖造田時,於上、下鴨兒湖的分界點附近修築大堤,切斷了上、下鴨兒湖聯系,上鴨兒湖由此改名為武四湖,下鴨兒湖改名為四海湖。「湖名不統一,的確給湖泊管理和對外宣傳帶來一些麻煩!」鄂州市湖泊局的負責人說,「就把五四湖當作學名吧」。
水務部門2009年的地圖上標注為五四湖;同樣,被公布為湖北省第一批湖泊保護名錄的也稱「五四湖」,但當地民政部門則答復水務部門應為「武四湖」,而環保部門在人大議案辦理的答復中也稱其為「武四湖」。網路傳播的信息里,五四湖的信息遠沒有武四湖多。當地居民也認為,「武四湖」更為准確,這里有武四湖漁場。
⑩ 愛湖北愛家鄉演講稿(鄂州的)
對鄂州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