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採石茶干廣告語
1、此干甚好,味鮮。(直接借用鄧大人原話)
2、採石茶干,豆品一鮮。
3、味鮮因採石,絕對好茶干
4、採石有風味,茶干為一絕
5、風景看黃山,茶干看採石
6、美味仙傳,採石茶干。
7、珍饈御膳,不如採石茶干
8、採石茶干鮮,傳承兩百年
9、不到採石品,不是正宗鮮,採石茶干
⑵ 我們為什麼要使用四字詞語
弘揚傳統文化、顯擺文采
⑶ 風景對聯及賞析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聽琴。
此聯陳述了春秋時俞伯牙在龜山鼓琴與鍾子期交為知音的故事。上聯寫泊牙鼓琴時,忽而「志在高山」,忽而「志在流水」,意指情趣高雅;下聯則寫對伯牙鼓琴的客觀反映,知音者「聽琴」入迷,不辨者「荷樵」而去。聯語僅十六字,猶如一幅畫卷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可惜聯語有平仄失對之處。
萬樹梅花一潭水;
四時煙雨半山雲。
此聯上聯寫了黑龍潭的梅花和水,點出這個風景區的特殊景物;下聯又抓住黑龍潭的另一種景觀煙雲來呼應,把人們帶進奇妙的神話世界之中
橋下清溪,看你濁時有幾久
亭前大路,勸君邪徑莫須行。
上聯通過「清溪」「濁時」不會長久的規律,給人們揭示了挫折只是暫時的道理;下聯則成了規勸人們循章守法的箴言。
萬紫千紅滿園皆春色;
五風十雨遍地盡朝暉。
月落天光送曙;
冰消地氣回春。
舟排幽岸迎青浪;
橋卧金波起彩虹。
夜半星移驚起一林宿鳥;
春深雷動震醒九淵潛龍。
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
南方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⑷ 李白墓是在當塗青山嗎採石磯有李白的墓嗎李白被葬在哪裡
當然是當塗,那還用問.李白仰慕東晉謝靈運,而現在的大青山是謝的後園(地主階級地就是多嘛!)所以他遺言葬在青山.其他地方一般是李白到過的,他們為了發展旅遊,提高形象,把李白說是葬在他們那兒,反而把當塗這個宣傳不夠的正統給蓋過了.不尊重他的遺言,李白要是知道了,能從下面跳上來.
⑸ 三垟濕地的宣傳語
三垟濕地 三垟濕地位於溫州甌海區梧埏片,其北部主要為城市中心區,東部隔大羅山與甌海永強片相連,西部以南塘大道為界,南部隔高速公路為溫州市高教園區,面積11平方公里。三垟濕地水網密布,縱橫交錯的河道將其分割成大小各異的160 余個島嶼,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56%,東南被茶山環繞,峰巒疊翠,山環水繞,自然風光秀麗,被稱為「浙南威尼斯」。早在在新生代第三紀末期,溫州的地貌輪廓已基本形成,大羅山居於海中,由於湖相沙質、泥質沉積的大量堆積以及河水攜帶泥沙的淤積,經過了一個慢長過程,終於在大羅山西側與吹台山之間形成了一個較淺的大海灣。在海水與江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海灣與外部的海水逐漸分離,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形成瀉湖,但當時的面積要比現在大的多。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贊之曰:「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謝氏《游名山志》說:「帆游山地昔為海,永寧(今溫州)安固(今瑞安)二縣間,東南便是赤石,又枕海。」赤石便是大羅山。三垟一帶由於屬於古海灣的邊緣,水深較淺,灘塗較多,加之山洪的沖刷,泥沙的沉積,使地形溝坎較多、水陸相雜,已經初具現在三垟水網地區的雛形。甌江的搬運與沉積,使帆海的面積逐漸減小,大約在明以前,最終使北帆海消失。在這期間,唐宋時期大量的水利開發,如唐代韋庸修建會昌湖,宋代韓彥直、沈樞疏環城河道,修建溫瑞塘河,挖深填淺,大量泥沙不規則的堆積、填滿,連同原有的溝坎,將帆海原先大片水面分割成破碎的湖群。又經過數百年的桑海桑田,形成了今天的三垟水網地區自然形狀。
⑹ 馬鞍山採石磯有過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時俊 [宋]
南宋將領時俊,參與了擊退金軍的採石磯之戰。虞允文召集的採石守軍不過一萬八千餘人,完顏亮根本沒放在眼裡,親執紅旗,殺過江來,一時間金軍七十餘船駛到南岸,百餘艘船布滿江面,氣勢洶洶。宋軍有些動搖,虞允文急奔入陣,對統制時俊說:「你膽略過人,聲震四方,現在卻站在陣後,不就和小女人一樣嗎?」時俊大吼一聲揮刀沖入敵陣,將士皆殊死戰,金軍的攻勢暫時被擋住,中部水師以海鰍戰船猛撞敵船,並以裝有火葯、硫磺、石灰的......
甘卓 [晉] (?~322)
甘卓(?-322年),字季思,丹楊(今安徽當塗)人。東晉初期將領,秦國丞相甘茂之後,東吳大將甘寧曾孫。官至鎮南大將軍,王敦之亂時一度起兵討伐王敦,但因為人遲豫不決而延誤時機,最終在王敦擊敗朝廷軍隊並執掌朝政後選擇退回駐地襄陽。不久即被王敦秘密命人殺害。平定州亂東吳滅亡後,甘卓一度退居自守。後來先後任丹楊郡主簿和功曹,後獲察孝廉,舉秀才,擔任吳王司馬晏的常侍。太安二年(303年)十二月,因張昌部將石.....
杭法基
杭法基(1946、12——)安徽當塗人。擅長抽象水墨、國畫、拼貼等。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馬鞍山畫院榮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論文有《後現代主義與中國繪畫》、《當代繪畫的平庸與尷尬》、《進入當代——水墨畫發展一個無法迴避的思考與選擇》等。曾在國內外舉辦過-個人畫展,多次參加全國性美展及聯展。出版有《清晨——杭法基拼貼畫冊》、《杭法基抽象水墨畫集》等。......
潘克黃煒 (1916~1941)
潘克(1916~1941),安徽當塗人。烈士。民國27年(1938年),參加新四軍。民國29年冬,隨新四軍東進來鹽阜抗日根據地。次年2月,任鹽城縣六區-隊隊長。5月,任中共鹽城縣一區區委書記。鹽城縣一區包括城區及近郊,社會情況復雜,特別是日軍佔領鹽城後,多次企圖偽化一區。潘克不畏艱險,同區長崔濟民等率領區隊,向敵偽展開反偽化斗爭。民國30年9月23日下午,駐龍岡偽軍徐紹南部70多人,由漢奸帶路竄至.....]
陶夔 [晉] (335~420)
陶夔,丹陽(今安徽當塗)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東晉咸康至元熙年間(335~420年),是三國吳交州刺史陶璜後代。東晉太元十九年(394年),陶夔任晉安郡太守(治所在今福州)。任內勤政愛民,尤其重視文章典籍。因見閩地日見開發,卻久無圖志,於是廣徵文獻,博採舊聞,撰成《閩中記》。該書記述晉安郡所轄8縣,即原豐(閩縣)、新羅(長汀)、宛平(福清)、同安、候官、羅江(羅源)、晉安(南安)、溫麻(連江)的......
濮本林
濮本林 (1950~)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大專畢業。1966年在海軍4310廠參加工作,歷任安徽省文聯委員,馬鞍山市作協副主席,馬鋼文聯副主席,《馬鋼日報》總。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回眸無語》、《暮雲朝雨》,報告文學集《鋼鐵之旅》等。微型小說集《那團雲霧》獲全國小小說優秀作品獎,歌曲《中國突破億噸鋼》、《太陽還會升起來》獲冶金部首屆藝術節金獎,小說《拜年》......
郭翠華
郭翠華 (1954~)筆名華子。女。安徽馬鞍山人。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1972年起為中學教師,1982年後歷任馬鋼職大、電大教師,馬鋼《江南文學》、副主編,研究員。馬鞍山市作協主席,省作協理事,市政協委員。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紫色的夜》、《指間流水》、《我們這代人》。《紫色的夜》1998年獲省政府文學獎、散文三等獎。......
郭啟林
郭啟林 (1953~)安徽馬鞍山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1974年下放淮北農村。1976年到馬鋼初軋廠工作,歷任宣傳幹事,馬鋼黨委辦公室副主任,馬鋼旅遊公司黨委書記,《馬鋼日報》總,馬鋼新聞中心主任,中國冶金報馬鋼記者站站長。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短篇小說集《今夜無電話》,散文集《父親》,中短篇小說集《蕭瑟秋風》。小說《藤椅》獲1991年馬鞍山市首屆太白文學提.....
方全林
方全林 (1948~)安徽含山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60年由解放軍藝術學院招考入伍。歷任學員、文工團員、副指導員,南京軍區文化部文藝處處長、文化部部長,江蘇省文聯第四屆副主席,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國作協上海創作中心主任。現任上海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中國革命軍事文學史略》,評論集《星輝集.....
朱恩彬
朱恩彬 (1934~)安徽和縣人。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於安徽蕪湖師范,1957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1963年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研究生班。歷任山東師范大學文學理論教師、中文系主任,教授。教育部赴朝鮮工作組組長,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理事,山東美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文學理論基礎知識》(合作)、《中國歷代詩學論著選》(合作),主......
徐名濤 (1964~2013)
徐名濤 (1964~2013.12.14)安徽和縣人。1996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歷任報紙主編、央視節目製片人、公司經理。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北京往事》、《重復一千遍的謊言》、《越陷越深》,中短篇小說集《開頭》,詩歌、散文集《王蒙山》等。......]
查謙 (1896~1975)
1896年,出生於安徽省當塗縣小丹陽鎮。1919年,南京金陵大學畢業,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助教。1920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留學。1923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回國任國立東南大學物理系教授。1927年,任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教務長。1932年,任國立武漢大學教授。1933年,兼任國立武漢大學理學院院長,創辦物理系。1949年,任武漢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3年,創辦華中工學院。1955至1......
吳泰昌
吳泰昌 (1938~)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1955—1964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研究生畢業。先後在《文藝報》、《河北文藝》、《人民文學》供職,1984—1998年任《文藝報》副總,編審。現為文藝報社顧問,兼任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兒童文學》編委,《小說月報》顧問等。中國作協第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
魏家國
魏家國 (1933~)筆名晚楓。安徽和縣人。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同年任中山大學助教。1970年後任廣州外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西語系副主任,中國德語研究會理事,廣東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多次應邀赴漢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研究德國文學,應邀赴東京、溫哥華進行學術交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唱晚集》、《晚楓散文集》、《一個金......
胡業桃 (1949~1970)
胡業桃,1949年出生於安徽省和縣石楊鎮中士李村。解放前,胡業桃家祖祖輩輩給人當長工,全家在死亡線上掙扎。爺爺累死在雪地里,3歲的姐姐餓死在討飯途中。1949年全國解放後,一家人才脫離了苦海,胡業桃也擁有了一個幸福的童年。1961年,解放軍駐進胡業桃的家鄉開展宣傳學習運動。胡業桃的家裡也住進了4名戰士。12歲的胡業桃整天和他們在一起學唱歌、干農活、進行軍事訓練。部隊的思想和作風,使胡業桃這棵幼苗沐
魯歌 (1913~1988)
魯歌 (1913~1988)原名張肇科,筆名魯戈。安徽當塗人。中共黨員。193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1940年後曾任湖南衡陽《開明日報》,廣西、湖南等地中學教師,南開大學中文系教師,華北大學歷史研究室研究員,北平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秘書、秘書科長,1949年後歷任教育部、高教部秘書處處長、研究室主任,《高教通訊》室主任,《人民教育》,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教研室主任,教授,郭沫若著作出版委員會。20..
丁力
丁力 (1958~)安徽馬鞍山人。1980年畢業於長沙冶金專科學校重冶專業。1984年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化學系。1975年赴建設兵團。1991年從冶金部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院下海。1992—2002年在深圳、海南、武漢經商。2001年開始發表小說。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二級。著有長篇小說《高位出局》、《職業經理人手記》、《透資》、《傾斜的天平》、《為女老闆打工》、《從坡坡屋出來的女人》.
曹發明
曹發明 (1963~)筆名發明。安徽馬鞍山人。2001年在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進修。1981年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玻璃廠當工人,1984年任玻璃廠共青團書記,1992年調馬鞍山市金屬製品總廠工作,2004年任《國際經貿導報》主任記者至今。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報告文學集《上海商人》、《令人敬佩的水上檢查站站長》、《叢德難盡長霞情》、《踏過這片土地的人》、
白艾
白艾 (1926~)原名蔣志俠。安徽和縣人。中-員。1955年畢業於中央文學研究所。1939年參加抗日隊伍。歷任救亡工作團團員,新四軍譯電員、宣傳員及拂曉劇團團員,《建軍報》記者,前線分社記者,華東野戰軍《拂曉報》記者,新華分社記者,新華總分社記者,志願軍某團政治處主任,總政文化部創作員,《解放軍報》記者,師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專業作家,正師級。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
焦俊艷 北京電影學院
焦俊艷,1987年5月6日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中國內地女演員,北京拾捌文化經紀有限公司簽約藝人。2009年出演電影處女作《肩上蝶》受到關注 ,2011年在愛情電影《失戀33天》 中飾演馮佳期 。2012年接拍電視劇《新部故事》[3-4] ,《杜拉拉之似水年華》被觀眾所熟知[5-6] 。2013年主演熱門小說改編劇《遇見王瀝川》贏得書迷一致好評 ,
⑺ 對聯的種類
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