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定安宣傳片

定安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09-24 03:24:47

1. 定安有哪裡好玩的地方

定安旅遊可以概括為「定安八景」,即:①定安古城;②文筆峰;③南麗湖;④久溫塘火山冷泉;⑤海南熱帶飛禽世界及見龍塔;⑥母瑞山革命紀念園;⑦母瑞山革命老區「百里百村」文明生態村;⑧名人故里。

古色古鄉——百里百村

2007年來,定安縣整合涉農資金1億多元,以定城至中瑞60多公里公路為主軸,北起龍門鎮,南至母瑞山革命紀念園,途經龍門鎮、嶺口鎮、翰林鎮、龍河鎮和中瑞農場「四鎮一場」100多個村莊,打造母瑞山革命老區「百里百村」文明生態村連片創建區。

2. 主演叫定安是什麼片名

1995年徐克導演的《斷刀客》中,趙文卓扮演的主人公叫定安。

3. 海南定安有什麼旅遊景點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文筆峰,位於海南省定安縣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筆峰從山腰至山頂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頂常有雲霧繚繞。 文筆峰,又名文豪嶺。「文筆」、「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採的人。古代這里出了不少的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譽為「三朝碩士,一代偉人」的禮部尚書王弘誨就出生在文筆峰腳下雷鳴鎮龍梅村。王弘誨一生著作很多,文學上頗有成就,其中著有《南溟奇句錄》、《尚友堂稿》等,至今,龍梅村還有一座為紀念王弘誨 所建的富有海南建築特色的明代牌坊,建築設計造型古樸雄偉、堅固大方,叫做「太史坊」。 關於文筆峰的由來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位仙人挑著一擔仙土准備送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路過定安的時候,看到這里人傑地靈、美景如畫,便停下來歇歇腳、飲酒賞景,一筐土放在自己的腳下,另一筐土放在舊州,不知不覺仙人就喝醉睡著了,這一睡就睡了很久很久,仙人便化成了仙人石,兩擔土變成了兩座山,定安這座山就是現在的文筆峰。 文筆峰上留下的仙跡有:仙人洞、仙人大腳印、仙人手掌、仙人酒杯、仙人石、娘子房等

4. 海南省定安縣古代名人的資料

1、王弘誨 【明】王弘誨,字紹傳,號忠銘,廣東定安人,現海南省定安縣雷鳴鎮龍梅村人,生於公元1541年,於公元1617年病逝於定安老家,享年76歲。卒後被朝廷贈太子少保,賜祭葬。王弘誨是明代名臣、教育家。歷任庶吉士、翰林院檢討、編修、會試同考官、國子臨祭酒、南京史部右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在文學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吳越游記》、《天池草》、《來鶴軒集》、《南溟奇甸錄》、《南禮奏牘》、《文字談苑》等名篇。他一生為官賢能清正、同情民眾、關心教育事業,流芳千古。王弘誨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群書,20歲時鄉試中舉人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登進士。 王弘誨中進士不久,恰逢海瑞因上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忤逆了嘉靖皇帝,被捕入獄。王弘誨仰慕海瑞為人,不顧個人安危,冒險前往探望,並為海瑞送物送葯,雖遭獄吏危言威嚇亦不畏避,表明了他堅持正義的高尚品質。王弘誨任會試考官時,精心挑選,秉公取士,為國家選擇了許多有用之才。他在任南京禮部尚書時,看到明朝廷腐敗,他數次不斷上疏勸諫,並寫了類似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章,痛陳朝廷之大病。因屢上疏諍諫不得採用,他數次託病乞休。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58歲的王弘誨獲准辭官,回鄉後在定安縣城創建「尚友書院」,並資助修建澄邁的「天池書院」,文昌的「玉陽書院」等。他還親自到這些書院授課,大力宣揚文教。另外,王弘誨還設置義渡,築橋修路,建塔挖井,為家鄉辦了不少公益事業。 2、張岳崧 【清】張岳崧(1773—1842),字子駿,又字翰山、瀚山,號覺庵,廣東定安人,現海南省定安縣龍湖鎮永豐鄉高林村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上祖籍福建莆田縣,宋嘉定年間遷瓊,其祖為瓊山尹,故落籍瓊山。後遷定安。張岳崧自小聰明好學,十二歲應童子試,十六歲補弟子員,嘉慶辛西年(1801年)優引舉質。嘉慶甲子(1804年)科中廣東省舉人,嘉慶己巳(1809年)恩科進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為海南歷史上唯一的探花郎,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官、會試正考官、文穎館篡修官、武英館篡修、都習庶吉士、四川鄉試正考官、陝甘學政、文淵閣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北布政使、護理巡撫等職。 張岳崧飽才博學,涉獵很廣,業通書畫、法律、經濟、水利、軍事、醫學,一生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詩集》4卷、《運河北行記》1卷、《訓士錄》1卷。現今各大圖書館多有收藏。 張岳崧一生對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張岳崧關心民疾治水防患,他任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時,奉旨治水,他乘小舸,冒風雨,渡揚子江,親自巡察江海,冒險堅持督率官民護堤。張岳崧是當時一個「明鏡高懸」的青天老爺,任大理寺少卿去任的時候,「耆老遮道,焚香路送」。張岳崧為禁煙運動勞苦奔波,與林則徐交誼深厚,同是查禁鴉片的嚴禁派。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南下廣州查禁鴉片,首先搖旗吶喊,撰寫禁煙奏疏與其有關文章。 張岳崧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家鄉病逝。享年70歲,他的棺葬於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毛頭村前。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時期遭受破壞,其石柱、石欄、石牛、石羊、翁仲都盪然無存。在張岳崧前,明清兩代,瓊人登進士第者甚多,但尚未有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者。故當朝清嘉慶皇帝仁宗顒琰,為張岳崧這樣高的名次驕傲地說:「何地無才!」後來在張岳崧直接熏陶下,他的次子張鍾彥中了進士,三子張鍾秀和孫子張熊祥也均中舉人,他和兒子張鍾彥為海南七對「父子進士」之一,三代功名,堪稱海南第一家。 張岳崧是海南歷史上一位難得的人才,他有功於國於民,歷代海南人民都把他同丘浚、海瑞、邢宥、王佐、王弘誨等一起引以為榮。 3、王映斗【清】 王映斗(1797—1878),字運中,號漢橋、瀚嶠。定安縣定城鎮春內村人。官至大理寺卿(二品)。與其次子同朝進士,時人稱之「父子進士」,為宋代至清代海南七對父子進士中的一對。為人誠直正大,為官公正廉明,關心人民疾苦,愛國憂民。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培養出狀元、探花之才。藏有許多書籍作品,但遺世至今卻寥寥無幾。 王映斗,「生而顯異,讀書過目成誦……海外無雙」(《定安縣志》卷上),加上勤奮好學,學業蒸蒸日上。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王映斗考進縣學,成為縣學生員;稍後,再考入府學,成為府學生員。由於他學習成績優異,再由享有伙食補助費的府廩膳生員,進補拔貢,接著參加會朝考名列前茅,獲一等,被安排在戶部江西司當小京官,管理戶口、財賦。但他只當了幾個月的官,就因慈母與世長辭,請假歸里守喪3年。後赴京擢任戶部額外主事,任職6年。 道光十四年(1834年),即他29歲那年,在北京天順府參加省選拔舉行的考試中,中了副榜舉人。過了10年,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京參加殿試,中了二甲第14名進士。 此後,由於他在官府任職多年,工作經驗豐富,表現干練,為人高風亮節,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戶部雲南司主稿轉為陝西司主事。翌年,另任陝西司員外郎(司的副職)。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晉升為司的正職四川司郎中。一直在京戶部任職25個年頭。清文宗奕訁寧 (咸豐帝)即帝位後,對王映斗的才華和為人頗為賞識,特令他隨相國前赴祖國東南沿海省份,在浙江省清理倉庫、校閱營伍,還趁機查檢東南兩河節浮費,裁減冗員。因為他人盡其職,成績卓著,聲名大震,被提升為鴻臚寺少卿,負責禮儀方面的事務。在這期間,嚴父喪亡,回里守喪3年。其間有一年的5月,粵督徐廣籍知曉王映斗學富五車,教學有方,乘他奔喪在家,特聘他出任省城掌管越華書院,時間長達7年之久。在其掌教期間,他發揮自己豐富的學識和教學經驗,運用獨特的教學技巧,諄諄善誘,培養出不少名望很高的社會名流。廣東籍的梁躍權中狀元、李文田中探花,潘衍、潘桐兄弟競官至太史。這些充分體現了王映斗教學的才能和成績卓著,為世人所愛戴。� 迄至咸豐八年(1858年)5月間,王映斗復官京城,經過投遞奏摺請求,蒙皇上的召見,並於同年10月,補原官職鴻臚寺少卿。翌年11月,擢升為給皇上講學的內閣侍讀學士。咸豐十年(1860年)充任恩科會試同考官、皇帝的後勤長官光祿寺卿。一段時間後,先後授太常寺少卿和掌管刑獄、處理重大司法案件的大理寺少卿。清穆宗載淳於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調奉天府丞,提督奉天學政,負責管理教育方面的重任。6年任滿,秋季返回北京復職。然而,奉天(今遼寧省)乃滿洲民族的發祥地,王映斗能獲滿清朝庭的信任,有機會到這些地方去擔任教育工作,實在是一件難得的事情。其間,王映斗大膽對這里的文教所存在的時弊,進行嚴厲的改革,促進其文風的發展,深受社會的贊許。1864—1865年的兩年中,王映斗歷任相當於今天中央政府部級的太僕寺卿、太堂寺卿、大理寺卿。同治九年(1870年)3月,因年老多病,祈歸。途經省城,撫軍李福泰知曉,熱情地把他挽留再次主持越華書院,時年已七旬了。在年邁力衰之時,勉強堅持了兩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堅決要求歸里。王映斗人老志不衰。他為發揮人的價值,在家居4年中,人格高尚,全心全意為人類多作奉獻,在有生之年寫了不少詩文、公牘和家譜,但都沒有編成專集,亦沒有付印,因而盪然無存,僅是由他主持編纂的《定安縣志》傳世。� 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知名度很高的王映斗,在家逝世了,享年八十一歲。他的次子王器成,字公輔,號心農,又號晚愚。光緒六年(1880年)中進士,累官至刑部主事。鄉人為表達對他們父子倆的深情厚意,尊稱他們倆為「父子進士」,為海南七對「父子進士」之一。

5. 定安電影院今有啥片

但丁密碼;
驢得水;
機械師2:復活;
湄公河行動;
魔發精靈;
小明和他的小夥伴們;
育嬰師;
驚天破;
俠探傑克:永不回頭;
差不多在這些電影中。

6. 海南定安縣有旅遊景點嗎

文筆峰不錯。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文筆峰,位於海南省定安縣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筆峰從山腰至山頂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頂常有雲霧繚繞。
文筆峰,又名文豪嶺。「文筆」、「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採的人。古代這里出了不少的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譽為「三朝碩士,一代偉人」的禮部尚書王弘誨就出生在文筆峰腳下雷鳴鎮龍梅村。王弘誨一生著作很多,文學上頗有成就,其中著有《南溟奇句錄》、《尚友堂稿》等,至今,龍梅村還有一座為紀念王弘誨 所建的富有海南建築特色的明代牌坊,建築設計造型古樸雄偉、堅固大方,叫做「太史坊」。
關於文筆峰的由來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位仙人挑著一擔仙土准備送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路過定安的時候,看到這里人傑地靈、美景如畫,便停下來歇歇腳、飲酒賞景,一筐土放在自己的腳下,另一筐土放在舊州,不知不覺仙人就喝醉睡著了,這一睡就睡了很久很久,仙人便化成了仙人石,兩擔土變成了兩座山,定安這座山就是現在的文筆峰。
文筆峰上留下的仙跡有:仙人洞、仙人大腳印、仙人手掌、仙人酒杯、仙人石、娘子房等

南宗的道脈淵源
南宗興起於兩宋時期,是以內丹修煉為主,以雷法行持為輔的道教宗派。放在宏觀道教史的角度來看,南宗以義理精深、修持真實的內丹學,充實、改造南方以符籙為主要形式的傳統道教,體現出宋以後道教發展的主流方向,所以在文化上具有強健的生命力。
道教以神仙信仰為核心,神仙不僅是信仰的對象,同時也是修行的目標,是通過修行所能夠達到的超凡入聖的境界。由凡人修煉成神仙,必須有一整套方式方法。在道教史上,這套方式方法有些是各個時代都通行的,如積功累德、信仰三寶等,也有些具體的修煉技術,是帶有時代特點的,如秦漢時流行祭祀求仙,魏晉時盛傳外丹、服氣等方術,自唐宋以後,則以內丹修煉為主流。盛唐至五代時,內丹修煉方法不僅受到各派道士的日益重視,而且也受到教外養生家的重視,創作出許多探討內丹修煉方法的詩詞、歌訣。而內丹學發展的一個公認的劃時代標志,是南宗初祖張伯端所撰寫的《悟真篇》。這部由系列詩片語成的內丹經典,既排解了內丹學與各種修煉雜術的糾纏,使內丹學從不勝枚舉的方術中凸現出來,也從理論上使內丹修煉升華為性命之學,即關於身心健康的體系化學說。
張伯端的《悟真篇》丹法,經四傳而至白玉蟾,不僅其性命之學得到繼承和發展,而且與當時南方流傳甚盛的雷法結合起來,通過組織教區教團予以推廣,使內丹學的發展依託於更規范的宗教組織、傳度形式,從而創建作為一個道教宗派的南宗。元明時期,南宗主要是作為一個丹道文化體系在教內外流傳的,雖然南宗的傳衍不及北宗全真派隆盛,但由於南宗丹道文化的影響廣泛而且深遠,所以自宋末元初以降,教外學者如虞集等人,就以南宗與北宗全真教派對稱,以同出鍾呂而宗分南北,彰顯南宗丹道文化的影響。
南宗與北宗一樣,都出於神仙鍾離權、呂洞賓以及劉海蟾的傳授。最早提出南宗傳承譜系的人,就是其實際創立者白玉蟾,可見於其所作《謝張紫陽書》。綜合相關資料,將南宗傳承譜系列為下表:

彭耜字紫光,號鶴林,著有《道德真經集注》18卷、《道德真經集注釋文》1卷、《道德真經集注雜說》2卷;留元長字紫元;詹繼瑞號紫芝子;陳守默號刀圭子;葉古熙號煙壺子;洪知常、陳知白,廬山太平興國宮道士;王景玄字啟道,號金蟾;方碧虛著有《碧虛子親傳直指》1卷;林自然著有《長生指要篇》;王慶升著有《爰清子至命篇》、《三極至命詮諦》;李道純著有《道德會元》2卷、《中和集》6卷等。

7. 定安的歷史人物

王官
【元】王官,元代南雷峒人,海南省定安縣嶺口鎮九錫山村人,系南雷峒主。至治元年(1321年),元文宗圖帖睦爾因宮廷內爭,被元英宗放逐來瓊州,居瓊時圖帖睦爾曾到南雷峒,王官待他很好,並處300金買回圖帖睦爾所愛戀之瓊州元帥府侍婢青梅,圖帖睦爾非常感激王官的好處。三年後,宮廷政變變化,圖帖睦爾被召歸,於天歷元年(1328年)登帝位,稱為文宗,元文宗為報答王官禮遇之恩,將定安縣升為南建州,封王官為世襲知州,任職十多年。王官辭世後葬在今嶺口鎮下山村東南,墓尚在。
胡濂
【明】胡濂(1463—1542),字宗周,號一齋,廣東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中街人,幼而好學,10歲能文,明朝成化丙午(1488年)科考中舉人,弘治癸丑(1493年)科考中進士。系著名理學家王陽明的門生,初任戶部廣西司主事。任滿升山東司員外,轉調雲南司郎中。正德辛未(1511年)年,流賊劉六做亂,胡濂在平亂中督運糧餉有功,朝廷賜金牌文幣,並加四品官銜,提升貴州參政。任上革除政弊,嚴厲法紀,並平息了當地苗、彝少數民族的一次叛亂,因此升任江西右布政使。正德已卯年(1519年)春,兌運糧餉於吳城返歸時,恰逢宸濠宮廷政變,胡濂受累被捕入獄。政變平息後,當時任都御使的王守仁(王陽明)、陳琳,保奏胡濂無罪,不曾參與政變,始獲釋放。歸家後以泉石自娛,杜門教訓子孫,卒年80歲。
王弘誨
【明】王弘誨,(1541—1617),字紹傳,號忠銘,廣東定安人,現海南省定安縣雷鳴鎮龍梅村人,卒後被朝廷贈太子少保,賜祭葬。王弘誨是明代名臣、教育家。歷任庶吉士、翰林院檢討、編修、會試同考官、國子臨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他一生為官賢能清正、同情民眾、關心教育、奏考回瓊、流芳千古。王弘誨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群書,20歲時鄉試中舉人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登進士。
王弘誨中進士不久,恰逢海瑞因上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忤逆了嘉靖皇帝,被捕入獄。王弘誨仰慕海瑞為人,不顧個人安危,冒險前往探望,並為海瑞送物送葯,雖遭獄吏危言威嚇亦不畏避,表明了他堅持正義的高尚品質。王弘誨任會試考官時,精心挑選,秉公取士,為國家選擇了許多有用之才。他在任南京禮部尚書時,看到明朝廷腐敗,他數次不斷上疏勸諫,並寫了類似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章,痛陳朝廷之大病。因屢上疏諍諫不得採用,他數次託病乞休。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58歲的王弘誨獲准辭官,回鄉後在定安縣城創建「尚友書院」,並資助修建澄邁的「天池書院」,文昌的「玉陽書院」等。他還親自到這些書院授課,大力宣揚文教。另外,王弘誨還設置義渡,築橋修路,建塔挖井,為家鄉辦了不少公益事業。
莫魁文
【清】莫魁文,字起梧,號印山,廣東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排坡村人。少孤貧而勤學,清康熙丁酉(1717年)科考中舉人。辛丑(1721年)科考中進士,是清代瓊崖考中進士的第一人,最初在吏部觀政(見習)三年,後改授直隸慶和知縣。任上非常關心民間疾苦,疏浚該縣頰河以消除水患,創建月陽橋,使當地百姓來往便利。因監督治理黃河工程勞碌過度而染病,因而告病歸家,歸時清風兩袖。巡按御史王之畸對他很看重,賦詩為其送行。《慶雲縣志》也記載他的清廉事跡。歸家後從未入公門,唯讀書吟詩而自娛。
梁漢鼎
【清】梁漢鼎,定安縣人,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陳德華榜進士,曾任山西沁原知縣。
莫陶
【清】莫陶,字柳眉,號綠岩,廣東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排坡村人。少年時就喜歡讀書,精於小楷書法。年輕時就考中了雍正癸卯(1723)年科舉人,丁未(1727年)科考中進士。授任四川銅梁知縣,任上頗有政績,為上司所贊賞,但僅數年便因病告休在家,歸家後專以養病訓子為事,不久華年早逝,時人哀之。今定安縣博物館收藏有他的字畫真跡等文物。
莫紹德
【清】莫紹德,字衣堂,號雲庵,廣東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縣定城鎮南山村人。清乾隆己酉(1789年)科舉人,嘉慶丙辰(1796年)科進士,辛酉(1801年)殿試後,考選授任內閣中書,派充實錄館校對官。任滿議敘候選員外郎,因奔喪守制而不赴任。三年後,出遊名山,結交眾名流,擅於書法,尤精金石,其小楷名噪一時。曾在瓊台書院任教。晚年致仕歸家,修族譜,創建蓮井寺。著有《石經堂集》,定安縣博物館收藏有他手書《波羅密多心經》經幢碑拓片一張,海口市府城的瓊台師范學校也有出土他手書之碑石一塊。
張岳崧
【清】張岳崧(1773—1842),字子駿,又字翰山、瀚山,號覺庵,廣東定安人,現海南省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上祖籍福建莆田縣,宋嘉定年間遷瓊,其祖為瓊山尹,故落籍瓊山。後遷定安。張岳崧自小聰明好學,十二歲應童子試,十六歲補弟子員,嘉慶辛西年(1801年)優引舉質。嘉慶甲子(1804年)科中廣東省舉人,嘉慶己巳(1809年)恩科進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為海南歷史上唯一的探花郎,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官、會試正考官、文穎館篡修官、武英館篡修、都習庶吉士、四川鄉試正考官、陝甘學政、文淵閣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北布政使、護理巡撫等職。
張岳崧飽才博學,涉獵很廣,業通書畫、法律、經濟、水利、軍事、醫學,一生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詩集》4卷、《運河北行記》1卷、《訓士錄》1卷。現今各大圖書館多有收藏。 張岳崧一生對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張岳崧關心民疾治水防患,他任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時,奉旨治水,他乘小舸,冒風雨,渡揚子江,親自巡察江海,冒險堅持督率官民護堤。張岳崧是當時一個「明鏡高懸」的青天老爺,任大理寺少卿去任的時候,「耆老遮道,焚香路送」。張岳崧為禁煙運動勞苦奔波,與林則徐交誼深厚,同是查禁鴉片的嚴禁派。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南下廣州查禁鴉片,首先搖旗吶喊,撰寫禁煙奏疏與其有關文章。張岳崧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家鄉病逝。享年70歲,他的棺葬於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毛頭村前。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時期遭受破壞,其石柱、石欄、石牛、石羊、翁仲都盪然無存。在張岳崧前,明清兩代,瓊人登進士第者甚多,但尚未有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者。故當朝清嘉慶皇帝仁宗顒琰,為張岳崧這樣高的名次驕傲地說:「何地無才!」後來在張岳崧直接熏陶下,他的次子張鍾彥中了進士,三子張鍾秀和孫子張熊祥也均中舉人,他和兒子張鍾彥為海南七對「父子進士」之一,三代功名,堪稱海南第一家。張岳崧是海南歷史上一位難得的人才,他有功於國於民,歷代海南人民都把他同丘浚、海瑞、邢宥、王佐、王弘誨等一起引以為榮。
張鍾彥
【清】張鍾彥,張岳崧次子,張鍾秀胞兄,字仲升,廣東定安人,今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人。其妻符素文乃文昌縣符其珍(曾任知縣)之女,負才名,張鍾彥受其誨教頗多。鍾彥曾在林則徐門下讀書,得其教誨栽培,由監生考中道光己亥(1839年)科舉人,繼而父喪歸家守孝三年,道光乙巳年(1845年)應禮部會試,考中進士,簽分河南即用知縣。由於他性好詩賦,授例改任吏部文選司郎中,兼稽勛司郎中,後調任戶部江南司郎中。後擢升浙江道兼監察御史,未幾奉特旨補任直隸知府,次年調任補任宣化知府。總督譚廷襄深重其才德,以品學兼優,才能幹達,奏請調河南任職,但不成功,總督便因事調任他處。張鍾彥於任上索與所轄鹽司意見不合,被調任山西,忿郁得病,死於河北唐縣,時年54歲。縣博物館收藏有他的手跡遺物,與其父張岳崧是海南七對「父子進士」之一。
王映斗
【清】王映斗(1797—1878),字運中,號漢橋、瀚嶠。定安縣定城鎮春內村人。官至大理寺卿(二品),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藏有許多書籍作品,但遺世至今卻寥寥無幾。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王映斗考進縣學,成為縣學生員;稍後,再考入府學,成為府學生員。由於他學習成績優異,由府廩膳生員,進補拔貢,接著參加會朝考名列前茅,獲一等,被安排在戶部江西司當小京官,管理戶口、財賦。但幾個月後因慈母與世長辭請假歸里守喪3年。後赴京擢任戶部額外主事,任職6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二甲第14名進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戶部雲南司主稿轉為陝西司主事。翌年,另任陝西司員外郎(司的副職)。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晉升為司的正職四川司郎中。一直在京戶部任職25個年頭。清文宗奕詝(咸豐帝)即帝位後,對王映斗的才華和為人頗為賞識,特令他隨相國前赴祖國東南沿海省份,在浙江省清理倉庫、校閱營伍,還趁機查檢東南兩河節浮費,裁減冗員。因為他人盡其職,成績卓著,聲名大震,被提升為鴻臚寺少卿,負責禮儀方面的事務。在這期間,嚴父喪亡,回里守喪3年。其間有一年的5月,粵督徐廣籍知曉王映斗學富五車,教學有方,乘他奔喪在家,特聘他出任省城掌管越華書院,時間長達7年之久。在其掌教期間,他發揮自己豐富的學識和教學經驗,運用獨特的教學技巧,諄諄善誘,培養出不少名望很高的社會名流。廣東籍的梁耀樞中狀元、李文田中探花,潘衍、潘桐兄弟競官至太史。這些充分體現了王映斗教學的才能和成績卓著,為世人所愛戴。
迄至咸豐八年(1858年)5月間,王映斗復官京城,經過投遞奏摺請求,蒙皇上的召見,並於同年10月,補原官職鴻臚寺少卿。翌年11月,擢升為給皇上講學的內閣侍讀學士。咸豐十年(1860年)充任恩科會試同考官、皇帝的後勤長官光祿寺卿。一段時間後,先後授太常寺少卿和掌管刑獄、處理重大司法案件的大理寺少卿。清穆宗載淳於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調奉天府丞,提督奉天學政,負責管理教育方面的重任。6年任滿,秋季返回北京復職。然而,奉天(今遼寧省)乃滿洲民族的發祥地,王映斗能獲滿清朝庭的信任,有機會到這些地方去擔任教育工作,實在是一件難得的事情。其間,王映斗大膽對這里的文教所存在的時弊,進行嚴厲的改革,促進其文風的發展,深受社會的贊許。1864—1865年的兩年中,王映斗歷任太僕寺卿、太堂寺卿、大理寺卿。同治九年(1870年)3月,因年老多病,祈歸。途經省城,撫軍李福泰知曉,熱情地把他挽留再次主持越華書院,時年已七旬了。在年邁力衰之時,勉強堅持了兩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堅決要求歸里。王映斗人老志不衰。他為發揮人的價值,在家居4年中,人格高尚,全心全意為人類多作奉獻,在有生之年寫了不少詩文、公牘和家譜,但都沒有編成專集,亦沒有付印,因而盪然無存,僅是由他主持編纂的《定安縣志》傳世。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王映斗在家逝世,享年81歲。他的次子王器成在光緒六年(1880年)中進士,鄉人為表達對他們父子倆的深情厚意,尊稱他們倆為「父子進士」,為海南七對「父子進士」之一。
王器成
【清】王器成,道光十八年(1838年)生,王映斗次子,字公輔,號晚愚,定安縣定城鎮春內村人。少年隨父在北平(北京)生活,聰明好學,穎慧卓然,寫詩作文,落筆成章。清咸豐壬子(1852年)舉優貢。戊午年(1858年)中舉人,當時就職刑部福建司主事。光緒六年庚辰(1880年)科進士。年近古稀卒於北平。與其父王映斗是為海南七對「父子進士」之一。今定安縣博物館有他的墨跡。
孫衍吾
孫衍吾,男,中共黨員,定安縣定城鎮多校村人。自1980年創辦「知海書屋」以來,孫衍吾30多年如一日,堅持做好事,助人為樂,被當地群眾譽為新時代的活雷鋒。上世紀80年代,農民對文化科學的需求十分強烈。為了讓廣大農民群眾及青少年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利用圖書報刊傳播科學文化知識,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孫衍吾節衣縮食,於1980年自費創辦「知海書屋」。30多年累計投入資金30多萬元,購書訂報及添置閱覽設備。目前,「知海書屋」藏書7.2萬多冊,報刊380多種,接待讀者1000多萬人次,已經成為廣大鄉親求知、求富、求樂的場所,傳播先進文化的窗口和鄉親們文化活動的中心。孫衍吾2003年被評為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個人;2006年被中央宣傳部、國家司法部授予2001年—2005年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稱號。

8. 定安的冷泉是不是歷史遺跡

久溫塘火山冷泉位於定安縣龍門鎮久溫塘村,該冷泉是中國繼台灣島蘇澳冷泉、黑龍江五大連池冷泉之後的第三大冷泉,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大的熱帶富硒冷泉。日自涌量達4萬立方米,無色、無味、清澈透明,常年水溫23℃~25℃,夏涼冬暖,清甘可口,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最佳標准。它含硒和鍺等多種抗腫瘤防癌元素,既可提高免疫力、治療心血管疾病,又可以飲用、泡浴,可促進血液循環,使人心曠神怡,延長壽命。冷泉地帶植被保護得非常好,滿目青蔥,古榕連片,怪石嶙峋,卵石遍野。近百股清泉源頭,從石縫里汩汩流淌,泉水叮咚,匯集成塘,流歸萬泉河,四季陌上花開,小魚如織,彩蝶圍繞泉邊翩翩飛舞,人如在畫中,是清暑納爽、休閑養生的好去處。火山冷泉附近近期發現一個萬年火山口———元寶山,形成於數十萬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元寶山由三個山峰組成,遠眺宛若一綻大元寶。周邊民居均以火山爆發後遺落的火山石壘砌,村道皆以此石鋪修。元寶山現尚存有明朝王弘誨建造的和尚廟、和尚井、石碗石筷石盤等遺址。元寶山現尚未開發,上山的路被灌木叢所掩蓋,整座山峰保留原生態的狀態,野趣盎然,吸引了不少地質專家和旅遊愛好者前來觀光探奇。到萬年火山口登峰探險,再到火山冷泉泡上一浴,樂不思歸。

9. 求片名哦

斷刀

以煉刀為生的「煉鋒號」掌門人黎不悔,為鏟除江湖惡勢力慘遭殺害,留下斷刀一把。黎不悔的師弟且正接管了「煉鋒號」,他帶著黎不悔之子定安及義子鐵頭等徒弟東藏西躲,過著隱居生活。

定安和鐵頭都喜歡且正的女兒,但且正宣布要讓定安作繼承人,並把女兒嫁給他,這引起眾人的議論。議論中定安方知自己的身世,親生父親原是被一紋身飛人所殺,於是取走生父的斷刀離開了刀鋪。由於功夫不夠,第一次報仇丟了一條胳膊,幸好被乞兒黑頭救起,才免一死。後他偶然在乞兒家發現一本刀譜,從此他苦練單手刀功,終使功法出神入化,最後替父親報了仇。

閱讀全文

與定安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期末考試題 瀏覽:554
教師培訓國學經典活動方案 瀏覽:162
2018演出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727
電子商務公司如何認定 瀏覽:520
廣東省電子商務條例 瀏覽:403
兒童影樓促銷方案 瀏覽:680
老人愛心捐款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4
葯店促銷活動方案文檔 瀏覽:4
315房地產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51
酒店客房促銷活動廣告語 瀏覽:27
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網路化運營模式 瀏覽:683
西安啟鑫電子商務 瀏覽:151
畢業典禮新穎策劃方案創意 瀏覽:577
聯通王卡人員促銷活動圖片 瀏覽:656
工作經驗培訓會議方案 瀏覽:424
減價的諧音促銷活動 瀏覽:14
生鮮電商平台推廣方案 瀏覽:792
長沙海翼電子商務 瀏覽:420
加強扶貧業務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943
財經講座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