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寫養生方案和細節
養生館的成功離不開成功的經營模式,那麼怎麼樣經營才是成功的經營呢一、店面選址:不選貴的,只選對的
當然,除了這一點,在店面選址上,還要利用專業工具,進行綜合分析,也要服從養生館的長期發展戰略。
二、核心技術:差異營銷,爭創第一
養生館不同於日化線,賣得就是技術與美容項目服務。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優秀的產品,就像缺少了前進的雙腿,註定無法遠行。
三、服務:標准作業,用心服務
養生館的成功,靠的就是標准化的作業流程、與時俱進的管理培訓,讓用心服務、規范服務成為全體員工的行為准則,來保證養生館服務的高質量。
四、傳播手段:廣辟渠道,組合制勝
養生館加盟連鎖事業經營多年仍認為口碑傳播仍舊是養生館宣傳的重中之重。要形成口碑傳播,首先要靠品質、靠服務贏得顧客心智。只有顧客滿意了,才會主動向其他人介紹,形成口碑效應。
五、店面管理:大處著眼,細節著手
店面管理無小事,顧客來養生館接受服務,就要給顧客家的溫馨感覺。一個破舊的紙杯、一粒細小的灰塵,都會引起顧客的不快,從而影響顧客最終滿意程度。
六、顧客管理:廣開客源,締造忠誠
養生館認為顧客就是養生館的生命。擁有長期、穩定的顧客群是養生館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養生館,一手要廣開客源,吸引新顧客加入;一手要維系老顧客,締造顧客忠誠。有了越來越多忠誠顧客做支撐,養生館才能不斷發展。
七、促銷活動:實在讓利,維老拓新
在終端,促銷就是最好的廣告。養生館也不例外。但消費者經過多年促銷的洗禮,已經具備了很強的「促銷偵查」能力。因此,促銷務必要實實在在讓利。
Ⅱ 求中醫節策劃書
首屆中醫養生文化節策劃案
一、活動主題:
發揮中醫養生優勢,為打造和諧社會和人民健康服務
二、活動背景:
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主管、中醫葯報社主辦的首屆中醫葯文化節將與2008年11月7日-9日在北京太申祥和山莊隆重舉行。此次以弘揚中醫葯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將集中展示中醫、中葯在百姓生活、人民健康中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加百姓對中醫、中葯的了解;親身感受中醫葯文化、中醫養生、中醫療法、中醫食療等;提高百姓對中醫葯養生的認識,增加中醫保健意識,共享和諧社會成果。
三、出席人員:
出席本次活動的主要領導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衛生部副部長王國強等;中醫葯行業專家及重要嘉賓150人;影視體育明星50人;觀眾15000人;敬老院常住高端人群500人)。
四、活動目的:
健康就是生產力,養生的目的也在於保持身體健康。但內涵比保持身體健康更為豐富。所謂「養生」,實際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人要經過長、壯、老、衰四個階段,在這四個階段中,人人都免不了要生病或遇到其他不測,為使人類都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就須要講究「養生」。養生文化節從生活多個方面,多角度解析現代人養生理念和生活方式。
五、養生文化節活動特色:
(1)中醫養生文化論壇
(2)中醫養生保健體驗
(3)中醫養生文化展示
(4)文化節娛樂活動
六、中醫養生文化節組織策劃
主管單位:國家中醫葯管理局
主辦單位:中國中醫葯報社
協辦單位:濟葫網
支持單位:中華中醫葯學會、中國中葯協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針灸學會、中國民族醫葯學會、世界中醫葯學會聯合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媒體支持:中國中醫葯報、健康報、中國醫葯報、北京電視台
活動時間:2008年11月7日—9日
活動地點:北京太申祥和山莊
七、活動形式
1. 中醫養生文化節開幕式(領導講話)
2. 中醫高端論壇(論壇、中醫之家成立儀式)
3. 中醫體驗(診療、針灸、按摩等)
4. 養生文化節娛樂活動(展示區、娛樂區)
5. 京劇表演
6. 宴會
八、組織與實施
1. 成立活動組委會,明確責任分工;
2. 確定活動方案,明確工作任務;
3. 前期准備,監督工作進度與質量;
4. 活動招商、活動預算;
5. 活動現場執行;
6. 總結與表彰。
九、日程安排
1. 9月16日—9月23日 提交執行方案討論、修改、通過、簽訂合作協議。
2. 9月23日—9月25日 設計初稿、討論、修改、通過。
3. 9月26日 第一次工作會議:成立組委會,明確責任分工。
4. 9月26日—10月3日 相關部門聯絡與協調、活動申報工作。
5. 9月25日—11月6日 招商。
6. 10月 6日 第二次工作會議:通報工作進度,匯總工作情況。
7. 10月7日—10月17日 確認嘉賓名單、嘉賓邀請、送邀請函。
8. 10月13日—10月31日 新聞媒體的傳播、張貼海報及宣傳資料。
9. 10月17日—11月6日 門票發放。
10. 10月17日—10月31日 活動相關物料製作與准備完畢。
11. 10月20日 第三次工作會議:檢查工作情況,緊急調整方案。
12. 10月20日—10月30日 現場工作人員培訓。
13. 10月31日 第四次工作會議:動員工作會議。
14. 11月6日 現場布展、現場綵排。
15. 11月7日—11月9日 活動進行中。
16. 11月9日—11月11日 活動結束、撤展。
17. 11月11日 工作總結會議。
Ⅲ 現代人的健康養生活動對於傳統養生文化有怎樣的傳承與發展
易道,《周易》之道。是基於中華幾千年傳承遺留下來「易」文化,以伏羲、老子、孔子思想學說為基礎,融中華「道、儒、釋、武、醫等傳統文化中「易學思想」於一體的易學文化體系,是中華特有的文化遺產。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1·儒家養生思想
儒家學說的奠基人是孔子。孔子不但博學多才,精通六藝,而且也長於養生之道。從《論語·鄉黨》中可以看出,孔子在飲食起居方面的清規戒律很多,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飠壹而飠曷。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除了講究飲食衛生之外,孔子還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因此「知者樂,仁者壽。」(《顏淵》)。《論語·李氏》這就表明孔子已經注意到從少、壯、老三階段不同身心狀況出發,提出相應的養生之道,堪稱開創階段養生理論之先河。
至於被後世儒家稱為「亞聖」的孟子,他在養生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孟子·公孫丑上》說:「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從而頗富創見地提出,一個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養吾浩然之氣」。至於如何才能養「氣」,孟子也提出了兩點帶有鮮明儒家色彩的獨到方法:其一是「配義與道,無是,餒也」,也就是說一切都要從儒家的所謂道義出發,理直氣壯,從而使個體保持一種旺盛的精神狀況;其二是「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意思是說養「氣」必須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心地要光明坦盪,不能邪念存心。總之,孟子的養生思想具有一種強烈的道德色彩,堪稱後世強調通過陶冶道德情操以養生流派的鼻祖
2·道家養生思想
在先秦諸子的學說中,養生思想最豐富深邃,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首推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
老子,姓李,名聃,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個著名的養生理論家和實踐者。《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稱:「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老子之所以能夠活到160餘歲,這首先得力於他本人主觀上十分重視「長生久視之道」,甚至把養生治身置於治國平天下之上。老子一方面是「修道而養壽」的身體力行者,另一方面又在長期的養生實踐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帶有道教色彩的養生理論和養生方法。他所提出的「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老子》十九章)的思想,既反映了道家的處世哲學,也體現了「清靜無為」、「致虛極」、「守靜篤」的養生觀。特別是老子提出的「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老子》十章)更是涉及到了氣功養生的具體方法和具體步驟。老子所倡導的上述鍛煉原則,在先秦以降的兩千多年氣功養生史上,曾經產生過極其重大的影響。
莊子,姓庄名周,戰國中期道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與老子相比,莊子的養生思想和養生方法更為具體、深邃。他不但直接繼承了老子「歸真返樸」、「清靜無為」的養生理論,而且編制了一整套導引、吐納的養生方法。《莊子·刻意》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導)引之土,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這在先秦諸子中堪稱是最早對氣功導引方法的一種具體而形象的描繪。
在莊子開創的諸多養生理論中,最有特色的大概莫過於「心齋」和「坐忘」二法,可以說它們已經涉及到了我國靜功養生學的核心問題。
Ⅳ 現代人的健康養生活動中對於傳統養生文化有怎樣的傳承與發展
現在的《八段錦》、《太極拳》,等養生文化,對身心調節都非常好。特別是都市人的壓力大,可以對身心平衡起到很好作用。
讓世界認識中國,最好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