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桐柏宣傳部

桐柏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1-09-23 07:01:36

Ⅰ 桐柏歷史上都出過哪些名人

儂智高(1025-1055),反宋起義將領,「大南國」皇帝,廣源州(今南寧)人。

瓦氏夫人(1498~1557), 明代抗倭英雄,廣西歸州(今靖西縣)人。

蔣 冕(1462~1532),明朝大學士、內閣首輔,廣西全州人。

石濤(1641~約1718),清初著名畫家,廣西桂林人。

陳宏謀(1696~1771),清朝大學士、理學家,廣西臨桂人。

鄭獻甫(1801-1872),清代著名學者,廣西象州人。

韋昌輝(1823-1856年),太平天國「北王」,廣西桂平縣金田村人。

蕭朝貴(?—1852.9.12),太平天國開國功臣和傑出將領,廣西武宣縣東鄉人。

石達開(1831~1863),太平天國軍事統帥之一,廣西貴縣人。

李秀成(1823-1864),太平天國後期主將,廣西藤縣人。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後期主將,廣西藤縣人。

秦日綱 (約1821—1856),太平天國將領,廣西桂平人。

劉永福(1837-1917),清末黑旗軍首領、抗法抗日名將,廣西上思人。

馮子材(1818.7.29~1903.9.18),清代抗法名將,廣西欽州人。

岑毓英(1829-1889),清代抗法民族英雄,廣西西林人。

唐景崧(1841~1903),清末台灣巡撫、台灣民主國大總統、首創桂劇,字維卿。廣西灌陽人。

況周頤(1859~1926),清季詞人,廣西桂林人。

岑春煊(1861年-1933年),清末民初中國政治家,廣西西林人。

李宗仁(1891.3.13—1969.1.30),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廣西桂林人。

白崇禧(1893.3.18—1966.12.2),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廣西桂林人。

陸榮廷(1859-1938),桂系軍閥,廣西武鳴人。

陳濟棠(1890~1954),國民黨軍隊將領,廣西防城人。

李濟深(1885—1959),黃埔軍校副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廣西蒼梧人。

韋拔群(1894—1932),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領導者,廣西東蘭人。

梁宗岱(1903~1983),中國現代詩人,廣西人(辭海:廣東新會人,誤)。

梁漱溟(1893-1988),國學大師、「中國最後一個大儒」,廣西桂林人。

馬君武(1881-1940),著名教育家,廣西桂林人。

雷沛鴻(1887年-1967),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廣西南寧人。

高致嵩(1899—1937),國民黨將領,廣西岑溪人。

羅爾綱 (1901-1997) ,太平天國歷史學家,廣西貴縣(今貴港市)人。

雷經天(1904—1959),黃埔軍校政治部宣傳科科長、解放軍將領,廣西南寧人。

石覺(1908-1986),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廣西桂林人。

甘乃光(1897—1956),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教官、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副秘書長,廣西岑溪人。

甘麗初(1901—1950),國民黨高級將領,廣西容縣人。

羅奇(1901—1975),國民黨高級將領,廣西容縣人。

黃錦輝(1903—1928),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軍事幹部之一,廣西桂林人。

覃異之(1907— ),民革中央常委,廣西宜山人。

黃紹竑(1895—1966),民革中央常委,廣西容縣人。

李明瑞(1896~1931),百色起義、龍州起義領導者之 一、革命烈士,廣西北流人。

譚壽林(1896~1931) 中國共產黨廣西地方組織早期領導人、革命烈士,廣西貴縣(今貴港)人。

王力(1900~1986),語言學家、教育家,廣西博白人。

程思遠(1908~2005.7.28),著名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廣西賓陽人。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年4月5日出生(證件標明日期為1926年4月5日,誤),「新武俠鼻祖」,廣西蒙山縣人。

白先勇,1937年生,當代著名作家,廣西桂林人。

梁凱遠,1941年10月生,高級農藝師,廣西桂平人。

盧嘉祥,1946年生,同聲翻譯奇人,廣西平南縣人。

郁鈞劍,1956年生,著名歌唱家,廣西桂林人。

凡一平,本名樊一平,男,1964年7月生,現為廣西民族大學駐校作家,自治區政協委員,二級作家,廣西都安縣人。

李寧,1963-9-8,體操王子、「本世紀最佳運動員」之一,廣西柳州人。

周蜜,1979.2.18,著名羽毛球運動員,廣西南寧人。

莫慧蘭,1980年7月11日出生,著名體操運動員、創造「莫式空翻」,廣西桂林人。

朱芳雨,1983.01.05,籃球運動員,廣西柳州市。

不太光彩的有成克傑,李乘龍,馬加爵~~~~~~~哈哈

Ⅱ 桐柏縣招商局怎麼樣

簡介:主要職責 1、負責全縣對外招商的統籌協調,制訂總體規劃和年度目標,並組織實施; 2、參與制訂全縣招商引資的有關政策; 3、負責全縣的對外招商宣傳和信息發布; 4、負責各地招商動態和市場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傳遞; 5、負責全縣招商項目的收集、論證、編制和推介; 6、組織和指導全縣對外招商活動; 7、為外來企業做好政策服務和協調工作; 8、負責建立招商引資網路,對駐外招商機構進行管理和指導。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Ⅲ 劉志堅的大事年表

劉志堅,1912年1月出生在湖南省平江縣一個貧農家庭。小學畢業後放牛、當長工。
1928年參加平江農民撲城起義。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三軍團政治部宣傳隊宣傳員。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1年9月任紅三軍團政治部秘書處秘書、文書科科長。12月任紅三軍團政治部秘書處處長。
1932年1月任紅三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
1933年任紅三軍團直屬隊黨總支書記。
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參加湘江、土城、婁山關、遵義、四渡赤水等戰役戰斗。
1935年8月至10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宣傳部副部長。
1936年春任中共甘孜工委書記。後奉命到紅四方面軍做宣傳北上抗日工作,同月至8月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三過雪山草地。同年9月至1937年8月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
抗日戰爭期間,1937年8月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38年春任一二九師政治部副主任。5月和副師長徐向前率兩個團抵達南宮,穩定了冀南抗日局面,並成立冀南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冀南區軍政工作。
同年至1939年6月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治部教育部部長。
1939年6月至1940年5月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東進縱隊政治委員。
1940年6月至1944年5月任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
1942年4月至1943年9月任冀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12月至1944年5月任中共冀南區委委員、敵工委員會書記。
1943年9月赴延安參加七大。11月到延安,進中共中央黨校一部學習。
1944年7月至1945年10月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第一局副局長兼軍事報導處處長。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晉冀魯豫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同年8月至1947年下半年任中共冀南區委副書記。
1945年8月至9月任冀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46年秋至1947年6月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副政治委員。
1947年9月至12月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縱隊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1947年12月至1948年12月任中共桐柏區黨委書記。1948年5月至1949年2月任桐柏軍區政治委員、第十縱隊政治委員,支援淮海作戰。
1949年2月至9月任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兵團黨委副書記。1949年9月任中共中央華南局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起,先後任中央軍委情報部副部長、部長。
1950年2月至1951年4月任中央軍委直屬機關臨時黨委書記,1951年4月至1952年4月任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
1951年12月至1954年任中央軍委直屬隊總黨委委員。
1952年9月至1957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61年2月至1964年8月任總政治部宣傳部黨委書記。
1957年10月至1966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兼宣傳部部長,1960年6月至1965年4月兼軍事藝術學院院長。
1960年10月至1966年5月任總政治部黨委委員。
1965年12月至1966年5月任總政治部黨委副書記。
1966年5月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副組長、全軍文革小組組長。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7年1月遭到江青一夥的誣陷批判,被錯誤關押、批鬥、審查近八年。1974年9月29日在毛澤東、周恩來的關懷下,被解除關押審查。
1975年3月至8月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
同年5月至1979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政治委員,1976年10月至1979年1月任昆明軍區黨委書記。1978年7月至1982年10月任昆明軍區黨委常委。
1979年1月至1982年10月任昆明軍區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二書記。1979年春,他參與指揮了昆明戰區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及戰後的優撫、表彰、總結工作。
1980年4月至1982年10月任昆明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1983年6月至1985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於2006年3月11日19時50分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

Ⅳ 賀亦然是誰

賀亦然,直隸(今河北)滿城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到延安,先後入陝北公學、抗大學習。曾任冀南軍區分區政治部主任、中共桐柏二地委書記、解放軍師政委。建國後,歷任中共宜山、玉林、柳州地委第一書記,廣西省委常委、農村工作部部長,廣西省文教委員會主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是中共八大代表。

Ⅳ 李實的生平

(1903.8.9-1983.1.5)王明在東北的骨幹,前九任滿洲省委書記唯一善終者。湖北襄陽東津灣楊庄人。原名抱一,又名棟勛。1925年李實在武昌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由中共武昌地委派回襄陽傳達地委指示。1926年5月,接任中共襄陽黨團特支書記,組建共青團襄陽地委和國民黨襄陽縣黨部,並兼任團地委書記和縣黨部常委。7月,調到武漢地委工作。1926年底,任中共黃石港地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兼農委書記。1927年1月,兼大冶區委書記。並開辦樂群書店,發行《武漢評論》、《向導》、《中國青年》等。後到葉挺第十一軍,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1月,任隨縣縣委書記兼組織部長,工農革命軍紅九軍鄂北總隊政治部主任,鄂北臨時特委代理書記,6月,任谷城縣委書記,後任均、光、谷三縣聯席會主席,1929年8月,到中央宣傳部出版發行局工作,1931年4月,任中央組織部巡視員,巡視河南、河北、山東、滿洲四省。李實的巡視報告,受到臨時中央政治局的贊賞。
1931年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被撤走,華崗赴任途中被捕,1932年7月李實任滿洲省委組織部長並代理省委書記,李實到達滿洲的任務是貫徹執行北方會議精神,改組滿洲省委,奉天的情況已經如此危急,他居然還指示奉天特委發展罷工運動,搞飛行集會、散發傳單,大肆活動。曾起草《滿洲省委接受一·二六指示信決議》、《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宣言》等一系列左的宣言,導致東北黨組織的大暴露和大破壞,他還主持開除了趙尚志、張甲洲等的黨籍,他也不想想張甲洲的黨組織關系在北平,開除趙尚志的黨籍他倒是有權力。他開除趙尚志的黨籍並沒有走正常的組織程序和備案,僅憑開會時一句話就把他們的黨籍給開除了,要不是被開除黨籍都是神經堅強的牛人,還真不知道後來東北的事情怎麼發展。因為沒有相應的檔案, 李實後來還企圖狡辯自己沒有開除趙尚志的黨籍,無奈人還沒死絕呢!
隨後被調往江蘇,在1933年11月任江蘇省委組織部長。1934年在上海被捕。共產黨費了不少力氣把他救出來,出來第一件事就是聲明脫黨。1935年在武昌藝專任教。抗日戰爭後在武昌創辦揚子江出版社,翻印發行《解放》周刊,以李實筆名出版《宣傳。組織。武裝》一書,開設新知書店襄陽分店等。1937年3月,再次被捕。抗日戰爭開始後,經董必武營救出獄。
1938年2月,隨左覺農(夏忠武)回襄陽,開展黨的活動和抗日宣傳活動。1941年11月,被鄂豫邊區黨委派交通接入邊區任邊區人民代表大會秘書長,1942年3月任邊區行政公署教育處長,後兼任鄂東專員、黃安縣縣長、鄂北專署副專員。1946年到上海籌備中國解放區救濟總會上海辦事處。後重新入黨。曾任中原解放區救濟總會秘書長,桐柏行署副主任。1948年隨軍南下,參加襄樊戰役。
1949年2月,任任中原人民政府民政部長,後任湖北省民政廳長,文教廳黨組書記、廳長,創辦湖北教育學院並兼任院長。1952年調任中央教育部高師司副司長、司長。1959年,在審干中被康生清查,做為動搖分子和王明在東北執行左傾的骨幹分子被開除黨籍、撤銷行政職務,由行政9級降為15,調任湖北文史館副館長。1979年中央教育部予以徹底平反,恢復黨籍,恢復司局級待遇。平反比趙尚志還早三年。1980年當選湖北省政協常委。1983年1月5日病逝於武昌,早年著有《俄國革命運動全史》等。

Ⅵ 桐柏風俗(民俗)有哪些

桐柏淮河之源,看淮源民風民俗一個地區的民風民俗,是居住該地區的人群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社會風氣和生活習慣。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地區人們的意識形態和思想觀念,有很強的區域性、民族性、連續性,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民風民俗是區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區域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
我縣地處桐柏山腹地、千里淮河的源頭,又位於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營造了獨具特色的淮源民風民俗,而它又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淮源文化的兩重性,——大山一樣的厚重和大山一樣的封閉。
淮源的民風民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1、熱情好客,民風淳樸
早在乾隆三十四年編纂的《桐柏縣志》上,就記載有這樣一句話:「民風淳樸,有古君子之風」。
民風淳樸反映在哪些方面呢?這一點從集市貿易上表現最突出。在筆者記憶中,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農村的集市貿易還是隨行就市,買魚論條,買雞論只,買柴論挑。賣方叫個價,買方還個價,三言兩語,買賣即成,很少有爭執的,更沒有魚肚子里注水,雞肚子里填沙之類的損事。一些賣豬肉的「刀把兒」,罷集後如沒賣完,便掂著肉徑直到朋友、熟人家,往門上一掛便走。主人回家後心知肚明,第二天自覺把肉錢送去,頗有《鏡花緣》中君子國之風。那時候還沒有「發廊」一說,當地的理發匠一人包幾個自然村,平時擔著剃頭挑子到各村轉悠,剃了頭也不付錢,到當年農歷九月九,各家都合計好自己該出的剃頭錢,或拿錢,或背糧,送到理發匠家,中午主人准備幾樣菜,簡單地招待一頓,便頭、錢兩清了。極少有人不去交錢的。如有個別人賴帳,會被村鄰所不齒,罵之為「混頭」。農村還有種叫「搭帳」的貿易方式,賣鴨崽的人挑著鴨崽到各村轉,如有買主,也不付錢,待到秋後鴨崽長大後再來收款,且是只收母鴨錢,公鴨和沒有養活的鴨崽都不要錢,全是一筆良心帳,但很少有扯皮的。
桐柏人熱情好客是出了名的。農戶們平時總是保存一些腌臘肉、干魚片、咸鴨蛋之類的土特產,自己捨不得吃,留著待客用。在一些山區,即使素不相識的人,路過農戶家,如趕上飯時,也會熱情地為你炒三四個菜,倒一壺酒。記得筆者年輕時陪南陽地委宣傳部一位幹事到固縣鎮吳庄村搞調研,中午主人准備了四個「炮樓」(火鍋)、四個大碗、八個盤子,擺了滿滿一大桌,還連連抱歉說「沒菜,沒菜」。其盛情程度令南陽的客人大惑不解。回龍鄉一位農戶解放後曾被錯劃「叛徒」,平反後管一次下鄉幹部的飯,忙上忙下准備了半天,飯後還痛哭一場,感嘆自己二十多年沒客人進門了。桐柏人之好客,可見一斑。
有首桐柏山歌:「小小鯉魚紅口腮,上江游到下江來,上江吃的是靈芝草,下江吃的是苦青苔,不為仁兄我不來。」頗能反映淳樸忠厚,講情義,重然諾的淮源民風,也反映了淮源人民善良美好的心靈。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熱情好客如果失之分寸,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那就是一種忠厚有餘,精細不足的表現。至於說「君子國」式的集市貿易,雖令人贊美,但只能是小農經濟社會的特定產物,有悖於商品經濟的價值規律,最終還要被現代商品經濟取代。
2、重吃喝,輕發展
桐柏人平時較重視吃喝,對改善居住條件和生產條件倒相對不那麼重視。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桐柏農村,特別是東部地區,絕大多數農戶還都是居住用茅草蓋的土坯房,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十分簡陋,但逢年過節,在大吃大喝上卻捨得花錢。農村有種叫「喝豬血湯」的習俗。一到臘月,各家各戶都忙著殺年豬。如那一家沒有殺豬,會被認為很寒酸,沒本事,這在平原地區是很少見的。殺豬後把親朋好友請來,大吃大喝一頓。對親戚自己還要每家送三五斤肉去。當然,別人殺豬後也會禮尚往來的。一些養魚人,把魚打撈起來後,也會如此效法,喝魚頭湯,再給親戚自己家送三兩條魚去。到了大年初一,一大早便開始拜年,主人一定要盛情留下客人,吃喝到十來點鍾,中午的客人又到齊了,一天三喝,一直到正月二十以後才結束,主婦勞累不堪,但還比著以誰家的客多為榮。這種陋習現已改了不少,但余風猶存。其它一些大型宴會也不少,如紅、白喜事,添人進口、修房蓋屋、恭賀喬遷等等,少則十桌八桌,多則數十桌。特別是農村娶媳婦,關系密切者,舉家出動,一連吃喝兩三天,有些喜事還要請台皮影戲,慶賀一番。一些農戶一年辛辛苦苦養兩頭豬,僅夠用於人情禮往,殊令人痛惜。農忙季節,還有吃「門板席」的習俗,割麥栽秧時,人手忙不過來,親朋好友實行互助合作,忙了一天,晚上便用兩張門板一擺,端上幾盆魚、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醉方休,十分豪氣,很能反映桐柏山人的粗獷豪放性格。桐柏人比較重吃喝,從客觀上講,山區勞動量大,平時親朋好友很少有機會在一起歡聚,逢年過節或遇婚表嫁娶大事,便相聚一堂,大吃大喝一場,痛快淋漓。但另一方面,也有個思想觀念問題,今日有酒今日醉,得過且過,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費,筆者年輕時見過一幅春聯:「一二三四五壺酒,六七八九十斤肉」,便是這種心態的生動反映。
3、魚米之鄉與自我封閉意識
「走遍天邊,不如太白頂圓圈,吃的是細米白面,燒的是松枝槲葉兒」。這是多少年來桐柏人引以自豪的一句口頭語。一方面反映了桐柏山淮河源自然條件優越、人們衣食無憂的現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地人們不思進取、滿足現狀的封閉意識。桐柏山土質肥沃,雨量充沛,麥稻兩收,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同一些貧瘠山區比,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優裕的多。但正因為這種自供自足、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加上大山的封閉,人們缺乏與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養成了小富即安、因循守舊、缺乏商品意識等自我封閉心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長期來,人們長於苦幹,拙於巧幹,滿足於「日出而作,日沒而息」、「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的生活模式,缺乏發展意識、競爭意識和開拓精神。因因相襲,世代相傳。就連農夫到集市賣一挑柴,首先想到的是到商店干摳二兩老白乾,然後再買塊大肉,樂滋滋地回家大吃一頓。由於思想觀念的封閉,導致了生產力的停滯不前。桐柏山是宜茶山區,條件與山水相連的信陽差不多,但信陽很早就成為全國出名的產茶區,而桐柏縣至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全縣僅有二百多畝茶園,且是零星種植。桐柏山有中草葯千餘種,但一直未形成規模生產,因為人們一直認為采葯賣葯是副業。與同是山區的南召相比,後者的自然條件要差得多,但窮則思變,南召人因地制宜,養蠶餵羊,編筐織簍,多種經營十分活躍。桐柏山有幾十種可采礦藏,但過去卻千年沉睡,而地處平原的鎮平縣,只有一種玉石,就富了千家萬戶,連十幾歲的孩子都會做玉器生意。意識的封閉,經濟的滯後,同時也導致了文化教育事業的滯後。解放前,我縣的文肓率是相當高的。一些山區因找不來識字人當會計,政府動用行政手段從南陽縣等平原地區組織一些知識青年來支援山區建設。歷史上,我縣本土產生的知名文人學士、巨商大賈、能工巧匠、政要名宦史所未載。老百姓似乎也認識到這一點,所以自潮是「鯽魚片兒,跑不遠」。
以上是我縣民風民俗的淺議。這里再強調一點,一個區域乃至一個民族的民風民俗都有很強的時代性,它既與人們的思想觀念有關,又與生產力水平、生活條件有關。它既有因承相襲的連續性,同時,又是隨時代發展變化而革故立新,不斷變化的。筆者以上所談,基本上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事情。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政府十分重視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工作,多次組織解放思想大討論,批判「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等舊觀念,傳統的美德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過了時的舊觀念受到徹底批判。思想觀念的轉變,帶來了山門大開。招商引資、科教興縣、調整農業結構,為桐柏經濟的騰飛插上金翅膀。桐柏人民的生活條件、生活水平也遠非昔比。在這種情況下,淮源這一風水寶地的風俗民情,也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結奮進,敢爭第一」已成為新時代的桐柏精神。一代新風正蔚然興起,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吧!
桐柏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富有特色的淮源民俗文化,而桐柏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對淮源民俗文化發掘、保護,促進了淮源民俗文化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挖掘、搶救和保護淮河源文化是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桐柏建設中國淮河源民俗博物館是十分必要的。針對中國淮河源民俗博物館的建設,專家指出:要立足「淮河之源」這個中心,充分挖掘淮源民俗文化亮點,加強活態民俗展示,不斷增強民俗文化知名度,吸引遊客前來參觀,感受淮源民俗文化。
據了解,目前我縣已經被准予掛「中國淮河源民俗博物館」的牌子,成為全國第十八家冠「中國」二字民俗博物館。

希望你能採納。

Ⅶ 淮濱縣國土資源局

淮濱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邊陲,淮河中上游。因地處淮河之濱而得名,屬於信陽市。地理坐標為北緯32°26′~32°30′、東經115°21′~115°26′。土地總面積1207.2338平方公里,轄7個鎮、10個鄉,人口約70萬人。淮濱縣四面環河,西以閭河與息縣為界,東、北兩面隔洪河,與駐馬店市的新蔡縣、安徽省的阜南縣、臨泉縣相望;南有白露河與固始、潢川為鄰。淮河幹流由西向東橫貫中部。

姚志堅 黨總支書記、局長

丁超黨 總支副書記、副局長

任緒良 黨總支委員、副局長

周洪澤 黨總支委員、副局長

陳玉春 黨總支委員、工會主席

任方明 黨總支委員、紀檢組長

張希元 副主任科員

姜煥森 副主任科員

李紅莉 副主任科員

李濤 辦公室主任

姚志堅簡介:河南省息縣人,1967年6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黨員,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88年7月~2000年11月,在淮濱縣台頭人民政府工作,歷任組織委員、副書記;2000年11月~2005年3月,在淮濱縣城關鎮工作,歷任鎮長、黨委書記;2005年3月至今,在淮濱縣國土資源局工作,任淮濱縣國土資源局黨總支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內設辦公室、地籍股、用地股、規劃與耕保股、人事股、測繪股、國資與礦管股、監察股等8個職能股室。下設土地開發公司、儲備中心、整理中心、城監隊、農監隊、礦監隊、交易所、評估所、信訪室、監察室、測繪隊等11個二級機構及17個國土資源所,全局共有幹部職工282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95人,專科以上學歷146人,中級職稱以上6人,中共黨員130人。

【土地資源】淮濱縣行政區總面積120723.36公頃,截至2010年變更調查統一時點,其中耕地79092.30公頃,園地30.36公頃,林地2071.33公頃,草地144.17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0055.57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475.36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5567.05公頃,其他土地287.22公頃。

【規劃修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根據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規劃,為「富民工程」華英、息淮固高速公路建設、「公鐵水」一體化建設及全縣畜牧養殖,調整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及時向市局、省廳進行報備。目前《淮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17個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成果順利通過省、市、縣政府批准。

【「三項」整治】2005年,根據調查摸底情況,制定了《淮濱縣「三項整治」規劃》,2010年,積極籌措資金開展「空心村」、工礦廢棄地、廢棄磚瓦窯「三項整治」,規模1039.56公頃。

【土地整理】2007年,經過積極爭取,獲批國家投資土地整理項目一個,即馬集等三鄉鎮土地整理項目,項目規模1717.86公頃,概算投資2677萬元,2009年3月,該項目在省國土資源廳進行招投標,2009年5月開始動工,2010年5月竣工,7月市國土局進行了初驗。新增耕地56.54公頃,新增耕地率3.29%。

【掛鉤規劃】2010年,掛鉤規劃項目5個批次,共入省廳庫382.7888公頃,已經省廳審核批准68.5778公頃。

【建設用地報批】2010年,共上報兩個批次城市建設用地,面積98.0756公頃,一個批次鄉鎮建設用地,面積9.1217公頃。

【土地供應】2010年,全縣出讓國有經營性土地使用權18宗,面積40.4222公頃,收取土地出讓金2.3億元。收購儲備國有土地13宗,面積642.69公頃。

【土地徵收徵用】全年共完成征地2684.797畝。其中,建材大世界項目73.09畝;平安大道道路76.01畝;欄桿餅干廠調整土地徵用20.17畝;淮河大道以南儲備用地124.187畝;縣醫院遷建二期30畝;康倍德制葯403.73畝;昊天集團713.3畝;酒廠擴建604.12畝;綜合大市場39.62畝;文化西路道路214.97畝;王家崗鄉立城安置點30.06畝;桂花安置點355畝。

【盤活存量土地】強化閑置及低效利用土地管理,盤活低效利用土地,2010年完成了酒廠擴建、文化路西段、建材大世界、工業園區的拆遷工作。

【第二次土地調查】第二次土地調查城市外業調查部分已通過省級驗收,農村外業調查部分已向省廳申請驗收,城市規劃區資料庫建設已接近尾聲,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建設開始啟動。

【地籍管理】建立完善土地登記發證制度,2010年,日常登記發證中共頒發土地證書397本,其中農宅發證72宗,轉讓登記81宗,出讓登記230宗,劃撥登記14宗。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發證是保護農村集體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措施,是加強農村集體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時是第二次土寺調查工作的重要環節。截至目前,289個行政村的集體土地所有權證已頒發完畢,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發證13400本,已發證9100本,發證率68%。

【測繪管理】根據數字鄉鎮建設要求,選擇三空橋、蘆集兩個鄉鎮為數字鄉鎮試點,與省測繪工程院簽訂合作協議,項目已啟動。D級GPS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的野外布點工作已完成。本縣35個控制點的選點、標石製作、埋設工作已全部結束。

【集體土地流轉】成立農村集體土地流轉交易所,負責全縣集體土地流轉工作。2010年,獲河南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土地流轉二等獎,全縣共流轉農村土地71.1萬畝(其中流轉耕地54.493萬畝,流轉林地7.7122萬畝,水面6.453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60%。龍頭企業和大戶流轉面積達到28.96萬畝,占總流轉面積的40%。流轉千畝以上的26戶,面積5.9萬畝。在欄桿、台頭、王崗、馬集、鄧灣、蘆集、新里、張庄、張里、固城、三空橋等鄉鎮打造1000畝以上土地流轉精品種植基地16個,其中萬畝精品種植基地2個。精品種植基地辦公條件完備,各項工作制度健全、宣傳得力,嚴格規范流轉程序,簽訂合同條款完整,流轉地塊面積、四至、違約賠償等填寫清楚、准確,農村土地承包土地經營權證件發放基本到位。種植基地內水、電、路、渠、埂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流轉模式異彩紛呈:一是「公司+基地+工廠」模式,即「農業工廠」模式。這種流轉模式以資本為基礎,以農業科技為支撐,把土地變成工廠、把農民變成工人,在實現資本、信息、理念和技術下鄉的同時,實現農業生產的工廠化和標准化。二是「訂單農業」模式。這種流轉模式在該縣出現的最早也最為成熟,同時這是一種能最大限度降低流轉主體生產風險的模式。三是「專業合作」模式。這是一種以專業合作社為基礎和支撐建立起的土地流轉模式,全縣現成立有各種專業合作組織280個,極大地促進了全縣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四是「大戶聯合」模式。這是一種轉包轉租的土地流轉模式,既解決了土地流轉中融資的問題,又降低了風險。

【礦產資源】淮河河沙由桐柏山與大別山礦石,經過多年風化和流水洗刷而形成,全縣的河沙粒均質純,強度高,是優質的建築材料,沙灘綿延50公里,沙層厚,容易開采,貯量約為4153萬立方米,年開采量約為500萬立方米,且每年洪水到來可進行補充,有再生性特點。

【衛片執法檢查】認真地開展了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首次覆蓋該縣,此次衛片執法檢查涉及監測圖斑35個,監測面積1176.5畝,監測圖斑中合法用地圖斑數22個,佔地面積973.1畝,其中佔用耕地面積907.9畝;違法用地圖斑數4個,佔地面積26.95畝,其中,耕地22.25畝(其中新農村建設違法用地2宗,佔用耕地面積18畝);軍事用地圖斑1個,佔地面積34.5畝;實地偽變化圖斑8個,佔地面積141.95畝。違法用地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的比例為2.39%。從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監測的35個圖斑來看,涉及土地39宗。合法用地宗數23宗,違法用地5宗,軍事用地1宗,實地偽變化圖斑10宗。對5宗違法用地現全部查處整改到位。

【執法監察】認真執行,逐步完善《國土資源動態巡查責任制》、《國土資源錯案追究責任制》、《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管理規定》、《土地違法案件查處程序》、《國土資源聽證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用制度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實行監察人員分區域包片負責制,建立網格化管理制度。在縣城規劃區、鄉(鎮)規劃區及縣、鄉公路兩側進行不定期檢查,並要求各責任單位每月至少開展四次以上巡查,共計56次,建立巡查台賬,對每次巡查情況都有詳細記錄,發現違法行為及時制止。針對實際情況不定期對重點鄉(鎮)和特定區域進行專項檢查,全年共專項檢查16次,發現土地違法行為62起,制止違法行為56起,立案查處6起,結案6起。建立了由政府辦牽頭的聯席會議制度,加強了與公安、法院、建設局等的工作聯系,共同做好違法行為的制止。2010年,共移送4件,拆除5起。

【信訪工作】共受理信訪件35起,接待群眾來訪78批,158人次。其中,辦理赴京赴省訪2件,市國土局交辦10件,縣委政府交辦7件,縣群工部交辦15件,局直收1件。信訪件均按期進行了辦理。

【獲獎情況】2010年,縣國土資源局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全省國土資源系統信訪穩定工作先進單位,被省級宣傳部授予省先進基層黨校,被省住建廳授予省級園林單位,被市國土局評為責任目標管理先進單位、測繪業績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優質服務單位、政風行風評議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人民武裝工作先進單位、平安建設先進單位、政務督查工作先進單位、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單位、責任目標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呂帆)

閱讀全文

與桐柏宣傳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園教師三八婦女節策劃方案 瀏覽:908
2016電子商務題庫 瀏覽:198
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介紹 瀏覽:472
2019年安全生產培訓方案 瀏覽:94
房產啤酒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79
寧波匯銀捷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63
空心磚上市推廣方案 瀏覽:224
電子商務協調性是指 瀏覽:111
商場diy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06
高端相親會策劃方案 瀏覽:746
監督管理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266
有關美食的線上策劃方案 瀏覽:955
策劃方案文檔 瀏覽:898
小學骨幹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211
冬季洗化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724
銀行廳堂營銷詳細活動方案 瀏覽:721
做電子商務的計劃 瀏覽:111
酒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458
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期末考試題 瀏覽:554
教師培訓國學經典活動方案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