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四大美男
中國近代四大美男
一、周恩來(1898年3月5日 ~ 1976年1月8日) 原 籍 浙 江 紹 興, 出 生 於 江 蘇 淮 安。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總理 近代中國第一號大美男首推咱們敬愛的周總理,我想總理的生平就不詳細介紹了。用他自己的一句話,就可以大致概括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 最後配上周恩來和妻子鄧穎超合照
二、汪精衛(1883年12月1日~1944年11月11日) 名兆銘,字季新,號精衛,廣東番禺人。 近代中國第二號美男要數汪精衛。雖然他是個大賣國賊,但當年他是國民黨左派的領袖,還是孫中山的親信。 1903年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費生,次年入東京法政大學學習。1905年7月謁見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8月被推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長。在1924年1月的國民黨一大」上被孫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後出任中央宣傳部長。歷任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等職。1938年12月離開重慶,發表艷電」,公開投日叛國,充當大漢奸。1940年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自任主席。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最後配上汪精衛妻子陳璧君受審判照(她也跟著汪一起賣國了)
三、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 字漢卿,號毅唐,生於遼寧省台安縣桑子林詹家窩鋪。 中國近代第三號美男要數張學良。這位世紀老人剛於2001年去世,享年100歲整。 為張作霖與原配趙夫人的長子。生於一九○一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 ,至今走過一個世紀,為中國現代史上風雲人物。為直系軍閥大頭目張作霖的兒子,更為後來的抗日戰爭做過巨大貢獻。1936年,與共產黨有所接觸,拒絕蔣中正剿匪命令。12月12日挾持蔣中正,史稱西安事變。25日親送蔣回南京。31日,被判處十年徒刑。這就是有名的西安事變」。
四、梅蘭芳( 1894年10月22日~ 1961年8月8日) 京 劇 表 演 藝 術 家。 工 旦。 原 籍 江 蘇 泰 州, 長 期 寓 居 北 京。 中國近代第五號美男要數京劇泰斗梅蘭芳了。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京劇藝術事業,在半個多世紀的舞台實踐中,他將我國戲曲藝術的精華集於一身,創作了眾多優美而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的優秀劇目,發展並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大家風范的表演藝術流派--梅派。在國內外,梅蘭芳先生被譽為偉大的演員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體系之一。 最後配上梅蘭芳和妻子福芝芳及其一家人的合照
② 博士團閉幕儀式企業領導發言稿怎麼寫
各位代表:
由中國屈原學會、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襄樊學院、宜城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XX年宋玉國際學術研討會,經過一天緊張而熱烈的閉門座談,現在馬上就要結束了。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會議主辦單位,對承辦這次學術研討會的襄樊學院宋玉研究所、宜城市宋玉研究會以及為這次會議順利召開付出辛勤勞動的所有朋友表示衷心感謝。特別要感謝以襄樊學院程本興特聘教授為代表的襄樊市的有識之士對宋玉的熱愛,以及對宋玉研究的執著精神。同時,我也要代表會議主辦者對各位與會代表表示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千里萬里、千山萬水,來到了這里,共襄宋玉研究盛業。正因為有各位代表的積極參與,才有這次會議的成功。正因為各位代表不斷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宋玉研究才能像今天這樣豐富多彩、欣欣向榮。
宋玉是楚辭作家,他創作的是《九辨》、《招魂》,開辟了楚辭創作的新境界,使他成為楚辭最重要的兩位詩人之一,而與偉大詩人屈原一同享譽文壇。宋玉更是賦的主要創始人,他與荀子一起,繼承《詩經》諷諫傳統,發凡起例,創為賦體,使賦文學樣式成為一種獨立的、影響深遠的文學新形式。劉勰《文心雕龍R26;論賦》認為,「荀況《禮》、《知》,宋玉《風》、《釣》,爰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又說,「殷人輯頌,楚人理賦,斯並鴻裁之寰域,雅文之樞轄也」。賦是漢以後文人心志和文採的全面展現,所以,自《文選》以後歷來的文集編選者,多以賦為首,足見賦在文人寫作體系中的重要性。
賦又是中國文學體系中一種最獨特的文學樣式,是中國獨有的文學形式。賦文學的存在,充分證明中國文學是對人類文明做出了獨立貢獻的。今天,我們要挖掘和發揚中國文化的意義,就離不開對賦文學的挖掘和繼承。可喜的是,最近一些年,出現了大量的賦作,《光明日報社》等報章雜志也在積極登載「百城賦」、「百校賦」,雖然這些賦多似頌體,背棄了賦本有的風軌勸戒,但也反映了賦體文學強大的生命力。
宋玉是有才氣的詩人,是賦家,同時也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有政治見解、充滿了悲憫情懷、對人生和社會有透徹感悟的哲人。我們應立足於特定的時代氛圍,來理解宋玉、學習宋玉、研究宋玉。
這次會議雖然短暫,但是,是時隔近二十年召開的一次宋玉專題學術討論會,同時,也許是第一屆宋玉國際學術討論會,與會代表有非洲的學者,有韓國的學者,更多則是中國兩岸三地的學者。有些學者因各種原因,未能蒞會,但提交了重要的學術論文。這次會議的論文,在會前已由學苑出版社出版,襄樊學院院長親自作序,程本興、高志明、秦軍榮主編,作者集中了國內外最主要的有關宋玉的研究學者,比如李學勤、譚家健、高秋風、稻畑耕一郎等。內容涉及到宋玉的生年與思想、宋玉作品、宋玉的文學成就和地位、宋玉辭賦與地域文化研究、宋玉研究史等方面,范圍廣泛,研究深入。特別是一些學者著眼於宋玉其人及其作品的接受傳播問題,對我們正確認識宋玉的歷史影響有重要意義。這次會議的召開,以及大會論文集《宋玉及其辭賦研究》的出版,必將把宋玉研究推向一個新階段。
宋玉是襄樊市的先鄉賢,大概也可以認為是襄樊市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名人。近代以來,宋玉的賦作著權被學術界否定,對宋玉的研究是重要的損失,但以疑古思維否定宋玉作品的著作權的觀點的被否定過程,也是中國現代學術走向成熟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宋玉的賦作著作權的被否定,再到被肯定的反覆過程,給我們以後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學術史範本。
最後,讓我們再次感謝會議承辦者,感謝各位代表,感謝承辦者單位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以及各位同學。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重聚一堂,再次研究宋玉、學習宋玉。
謝謝。
③ 誰知道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男有哪個那麼多
中國歷史上十大美男:潘安 衛玠 蘭陵王 子都 嵇康 呂布 韓子高 宋文公 宋玉 鄒忌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晉時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輕時,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他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水果來投擲他,每每滿載而歸,於是民間就有了「擲果盈車」之說。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有個叫張孟陽的相貌奇醜,也學著潘岳的樣子去郊遊,但每次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吐唾沫,扔石頭,石頭倒也滿載而歸。典型的男性版東施效顰!
潘岳不僅長了張錦綉皮囊還寫得一手錦綉文章,很小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來了興趣,下鄉耕田作秀,大夥紛紛寫馬屁文章。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大臣們一看,這小白臉,算什麼東西,馬屁膽敢拍得比我們好!嫉妒得要死,立馬趕他出朝廷。賦閑十年後,潘岳終於被重新錄用。先後當了河陽還令的縣太爺,頗有政績。風雅縣令在河陽縣種遍桃樹,時人號稱「一縣花」。此後在政壇屢升屢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後,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發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
二,衛玠
衛玠是歷史上唯一因為太帥了而被人「看」死的美男子
記得三國中殺掉鄧艾父子的衛瓘嗎?衛玠就是他的孫子,表字叔寶。關於衛玠的美,《晉書》里用詞有「明珠」,「玉潤」等等,他為人喜怒不表於形,總之是個面無表情的玉人。這孩子自幼風神秀異,坐著羊車行在洛陽街上,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可這玉人特愛開口。當時風氣最盛行清談:手裡拿個麈尾模樣悠雅地侃侃而談。剛開始時,「清談」主要談老莊之道,還有點哲學氛圍,後來變成了天南海北亂侃,比如談論人家的長相和行為(兩晉美男子多出名,也有這方面原因)。爹媽怕衛玠磨牙磨得太累影響身體健康,而且政治問題太敏感,最好避開,就限制他說話,真叫人吃不消。(我們有時候對著進不去的BBS也時不時會唉聲嘆氣一翻)。
三, 蘭陵王
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高歡長子高澄在父親死後當上東魏第二任權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強干,卻於29歲死在奴隸手裡,丟下六個嗷嗷待乳的兒子,老四就是成為千古傳說的蘭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實記錄了另外五兄弟的母親出處,就長恭例外:「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書史的遺漏,還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隱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繼任,乾脆一腳踢走皇帝,自己稱帝,北齊建立。高長恭當時還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一個。美男子的眼光真是高,連皇帝介紹的小姐19個在他眼中都成了恐龍,就一個勉強算美眉。
高長恭驍勇善戰,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懷疑「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後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高長恭後來不知為何染了個大毛病:貪財。門口常有行賄的進進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說三道四。屬下尉相願問他:「王既然俸祿那麼高,何必如此貪?」長恭答不上來。相願說:「您是不是因為怕功勞高,被主上忌諱,故意給自己抹點污垢?」長恭這才開口說:「是的。」相願說:「朝廷如果猜忌王,這正好給他留了一條辮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禍。」長恭淚下,跪膝,請他給個安身的法子。相願說:「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病,別干預政事了。」 長恭聽了勸告,便偶而裝裝病。但完全隱退,又不甘心。正處盛年的男子,誰願意退休?何況高長恭不是當隱士的個性。
北齊末代皇帝高緯一天聽了《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但失利,追悔莫及。」 長恭無心快語:「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高緯一聽「家事」這兩個字,心生警覺。叫人給他送去毒葯一杯。皇帝殺人,連理由都沒扯。高長恭死時的年齡沒有記載,估計才三十齣頭。留下個悲痛欲絕的遺孀鄭妃,守著佛門孤燈,度此殘生。四年後,失去了支柱的北齊就為宇文氏所滅,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四,子都
《詩經》有雲:「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意思是說,一個女孩子本來跟某帥哥有個約會,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帥哥哥沒有見到,卻見到了一個愚駑蠢笨的傻佬。在這首詩里,「子都」被用作了帥哥的代名詞,或者也可以說,子都乃是眾多鄭國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夢中的白馬王子和假想的約會對象,少女們都以能見到那位帥名滿全國的子都為榮,為了能見他一眼,甚至不惜獃獃的苦等上好幾個小時,由此也便可以想像出,當子都未見而見到蠢夫的時候,少女會有多麼的悲傷,哀怨和惆悵了。
《孟子》又曰:「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哎呀,連滿嘴仁義的亞聖孟夫子都說「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長眼睛的人,可見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確確是個大帥哥了。那麼,這個帥名動天下的子都老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怎麼會有如此的魅力能讓天下的女人們瘋狂?且聽我慢慢道來……
子都,春秋時期鄭國人,大名叫做公孫閼,子都乃是其字。子都這個人,不僅相貌生的美,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鄭庄公的大夫。然而,子都其人雖美,卻是個小心眼。《左傳·隱公十一年》里便記載了他因爭車未遂而在陣前射殺己方大將潁考叔的光榮事跡,由這一點看,子都老兄多少還是缺了些大丈夫應有的寬廣心胸和英雄氣概,只能將其歸入偶象派一類了。
雖然還存在著這樣的不足,大帥哥子都畢竟是帥名遠播的美男子,其容顏之美不僅震動了以庄公為代表的統治階層,而且也得到了以鄭國女子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和以孟夫子為代表的子孫後代的認同,僅憑這一點,子都之入選美男榜,便實在是實至名歸的了。
五,嵇康
嵇康,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後娶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
嵇康是中國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同時英俊瀟灑,別人形容他是「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史稱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最有說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裡采葯,竟被樵夫誤以為仙人下凡,其風姿可窺一斑。
嵇康喜愛音樂,他在《琴賦》序中說:「余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他對傳統及當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這一點在他的《琴賦》中可見。
據劉籍《琴議》記載:嵇康是從杜夔的兒子杜猛那裡學得《廣陵散》的。嵇康非常喜愛此曲,經常彈奏它,以致招來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司馬氏掌權後,不苟合於其統治,與阮藉,向秀,山濤,劉伶,阮咸,王戎號稱「竹林七賢」,與司馬氏相對抗,後被司馬氏殺害,死時方四十歲。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許。死前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如今絕矣」。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模製嵇康畫像磚,描繪了嵇康席坐撫琴,氣宇昂軒的形象。
嵇康人緣極好,王戎說與他交往二十年,未見其有不好的臉色。因此留下「意趣疏遠,心性放達」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的一面,他的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及對《廣陵散》的喜愛便是他憤世嫉俗,桀傲不馴的性格的表現,而蔑視司馬昭,進而遭致殺身之禍更是這種剛正不阿的顯例。
六,呂布
呂布字奉先,三國五原郡九原人,官至溫侯,身材高大(估計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藝高強。呂布不但衣著華麗,而且喜歡耍酷,他一出場就是「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簡直是酷斃了。他經常手持一口方天畫戟,腳跨赤兔寶馬,到處泡妞,當時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美女多半自戀,美男也不例外。呂布在丁原手下,雖說也是「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有模有樣。新歸董卓後更是盲目追求「名牌」,「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整個一個天皇巨星的打扮!我敢打賭,麥克·傑克遜出場也沒他這么排場。連國內四大美女之一的貂禪也對他一見傾心。
呂布不但善用畫戟,就連射箭也有超乎尋常的本領,神乎其技的「轅門射戟」,就是他生平的得意之作,其武藝之高超,就算關羽,張飛,劉備三人聯手,也才勉強贏他。就個人武藝而言,呂布在三國時代可謂無敵於天下。
但其為人反復,無仁義,叛伏無常。他原為丁原的義子,那個被他「怒目而視」的董卓用了一匹赤兔馬和金珠玉帶就令他謀殺親「夫」(丁原)投奔新「夫」(董卓)。這也難怪小呂,他出身貧寒,除了一身天下無敵的武功外一無所有。就象平民出身的絕代佳人,面對用法拉利(赤兔馬)和鑽石黃金追求她的世界首富(董卓),又有多少人會不拋棄「舊愛」(丁原)呢?呂布成為董卓部下後,又因與其小蜜(貂禪)私通,因恐東窗事發而與司徒王允合謀殺了董卓。曹操征討徐州時,呂布趁機偷襲其根據地,後與曹操反復征戰,因被水攻,以及部下候成叛變而投降。
在白門樓,呂布被擒。劉備對曹操說,「君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其實他知道自己妒忌丁建陽,董卓,因為他自己也想得到呂布。呂布實在太完美了,完美得讓人溺愛,而愛總是讓人盲目的。他明白任何人得到呂布都會溺愛,英雄如曹操也不例外(想一想後來他怎麼對待關羽就可見一斑)。如果這樣,曹操或許會步丁建陽,董卓後塵,這樣自己就少了逐鹿中原最大的競爭對手,在這一點上他不希望呂布死。然而他不能忍受曹操得到呂布這個事實。他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這就是劉備的邏輯,所以他更希望呂布死。曹操雖然很想得到呂布,但他也不想成為丁建陽和董卓,只好把呂布給殺了。「紅顏薄命」原也適用於三國第一美男。
七,韓子高
韓子高,梁朝會稽山陰人,身世微賤,以做鞋為生。據說他「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韓子高他貌美,美過中國少年瑰寶周小史(晉代有名的孌童),處於亂軍之中,敵人揮舞長槍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沒有一個人捨得傷害他的一根毛發,史說:「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可見此君貌美到了什麼程度?他絕非僅有漂亮的臉蛋,他的兩臂修長,善於騎射,形體俊美,肌膚誘人,實在是英武異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純情少女,包括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但韓子高卻甘願委身於南朝陳文帝陳茜(是個Gay佬),他們同食共寢,日夜不離。更因為子高的一段緋聞,而導致陳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滅了王司馬一族,最終造成了梁朝的滅亡和陳朝的建立。這種因為同性戀而導致王朝顛覆的史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韓子高,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提出了男皇後的概念,雖然最終誓言未能兌現,但是韓子高貌美傾國的事實是不容辯駁的。陳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葯,片刻不離,給彌留之際的陳茜以極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宮,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門外,只有陳茜子高兩人病榻廝守,度過了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陳茜死後,子高被冤獄賜死,年僅三十歲。
八,宋文公
宋文公沒有做國君的時候,是宋國的公子,被喚做公子鮑。
各位看官或許會感到奇怪,要問我為什麼在開篇第一句便說出一句廢話來。沒做國君之前,當然是公子了,難道是乞丐不成,這一句話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是有那麼一點,然而盡管如此,我卻還是要說,因為我要強調的是,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發展的話,本來是輪不到他做國君的,能一輩子安安穩穩的做個公子,已經足夠他禱誦好幾遍阿彌陀佛的了。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得歷史照著非正常的狀況發展了下去而讓原先的公子鮑坐上了宋國國君的寶座的呢?原因就是因為他長的實在太帥了!
就因為他帥,公子鮑變成了宋文公?這未免也太過荒唐了吧?可是事實確實如此,雖然其過程並沒有說起來這般容易。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荒誕的故事呢?因為一個女人愛上了他。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祖母(當然不是親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公子鮑是一個「美而艷」的大帥哥,於是乎中年守寡,獨居深宮而難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鮑不願意啊,怎麼辦呢?王姬便千方百計的想盡辦法拍公子鮑的馬屁。你公子鮑不是喜歡布施恩惠於國人嗎?(由此可見公子鮑恐怕亦心存奪國的野心)好,老娘我幫你布施;還不願意嗎?還不願意,老娘我乾脆把宋國的江山也獻給你做交換吧。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獵,這正是上天賜予王姬的良機啊,於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幹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當了國君。一段因帥得國的千古神話終於成為現實。(據《左傳》,昭公田獵,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將殺己,然也無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斃,可見昭公實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獻國於公子鮑,實是易如反掌)。
那麼這位帥的biangbiang聲,帥得令祖母傾心而折節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帥之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應該說還不錯,起碼要比他的哥哥,有「無道」之稱的昭公好了許多。《左傳》里說他「禮於國人」,《史記》中說他「賢而下士」,當然,這些都是在他做公子鮑需要收買人心的時候,至於他做了國君以後的表現,我卻只能遺憾的說聲「不可考」了。然而不管怎樣,即便是因帥得國,也還是要付出代價的,至於代價是什麼,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夠猜到。
九,宋玉
宋玉是中國歷史上與潘安齊名的最著名的兩大帥哥之一,但是這位先生的帥名卻又多少來得有些蹊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從來就沒有哪部正經的史書甚至野史筆記里說過他是如何如何的帥,唯一的佐證便只有他寫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賦》了。在那篇賦里,寫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說宋玉「為人體貌嫻麗玉,口多微辭,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釋說有曾經有一位絕色美貌的東家之女登牆偷窺自己三年,但他都對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說自己好色,接著他就描述登徒子如何喜愛醜陋的妻子,與她生了五個孩子,從而把「性好色」的罪名加到登徒子的身上。畢竟大家都比較相信帥哥,於是就聽信了宋玉的話,而「登徒子」卻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詞。除了這篇賦之外,就再也尋不到一分一毫關於宋玉之美的蛛絲馬跡了。
據說,宋玉是屈原弟子,他並沒有因為其美貌而青雲直上,其在官場上混得還是比較差的,一生都沒有做過什麼大官,雖然靠寫得一手好文章和精通音律,也曾接近過楚王,但也沒有撈到什麼好處,連提點建議都沒被採納。但他並沒有從此自棄,而是投入到創作中去,也寫出了不少好文章。他在屈原騷體的基礎上變化出一種新體裁----賦,雖不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算是不辱沒師門了。其作品文字華麗,對事物刻畫入微,像他那篇名作《登徒子好色賦》所塑造的「登徒子」形象就非常成功。
這篇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賦》據說是一篇贗文,很多人都說它並不是宋玉的作品。如果真是這樣,對我們考證宋GG是一位帥哥倒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假若真是別人寫的,那宋玉之美大抵該是得到時人或晚近之人公認的了,否則的話,宋GG在自己的寓言之作中誇言己之美貌,那倒要很讓人懷疑其真實性的。無論事實如何,宋玉終歸是頂著了一頂帥哥的高帽了,他的帥名也早已流傳千古,雖然多少還「猶抱琵琶半遮面」些,但考慮到他才子詞賦家的身份,入選這份美男榜還是不遑多讓的。
十,鄒忌
戰國時,鄒忌是齊國有名的帥哥。身型修長(身高八尺有餘),而且形態「昳麗」。他的帥不僅是外在的帥,同時他又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太有內涵了,通常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人痛苦都比常人多些。比起外表,鄒忌更願意別人注意他內在的東西,比如說他更希望人們贊美他的詩歌,他的文章,他的口才等等。
那時鄒忌的夢想,就是有一個比他更漂亮的人來代替他的苦惱。每天清晨,這位齊國美男子起床後都會站在一面銅鏡前憂郁地低語: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齊國最美的男人(有點象白雪公主的後母)?而魔鏡總會歉疚地告訴他:很遺憾,我的主人,迄今為止您依然是齊國最美的男人。每當魔鏡說完,它總會看到對面的鄒忌憂傷地哭泣,像三月的細雨,淅淅瀝瀝。直到有一天,魔鏡突然對鄒忌這樣說:我的主人,您終於不再是齊國最美的男人了,城北來了一個叫徐公的男人,他現在才是這里最美的男人。
④ 中國四大美男是誰
古代:
潘安:
晉代人。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潘安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蘋果來投擲他。於是,民間就有「果擲潘安」的傳說。
曹植:
三國時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氣宇軒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後世廣為傳誦,堪稱才貌雙絕。
沈約:
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後主、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後來,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之詩句,這個細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約。
衛玠:
西晉人。生得「花一般嬌,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車上在洛陽的街上遊玩。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一年他到下都城遊玩,不料被無數艷麗女子爭相圍觀,使他一連幾天都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世說新語》中有「看殺衛玠」的故事,記載的便是這個傳說。
近代:
1 中國近代四大美男:
一、周恩來(1898年3月5日 ~ 1976年1月8日) 原 籍 浙 江 紹 興, 出 生 於 江 蘇 淮 安。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總理 近代中國第一號大美男首推咱們敬愛的周總理,我想總理的生平就不詳細介紹了。用他自己的一句話,就可以大致概括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 最後配上周恩來和妻子鄧穎超合照 二、汪精衛(1883年12月1日~1944年11月11日) 名兆銘,字季新,號精衛,廣東番禺人。 近代中國第二號美男要數汪精衛。雖然他是個大賣國賊,但當年他是國民黨左派的領袖,還是孫中山的親信。 1903年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費生,次年入東京法政大學學習。1905年7月謁見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8月被推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長。在1924年1月的國民黨「一大」上被孫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後出任中央宣傳部長。歷任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等職。1938年12月離開重慶,發表「艷電」,公開投日叛國,充當大漢奸。1940年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自任主席。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最後配上汪精衛妻子陳璧君受審判照(她也跟著汪一起賣國了) 三、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 字漢卿,號毅唐,生於遼寧省台安縣桑子林詹家窩鋪。 中國近代第三號美男要數張學良。這位世紀老人剛於2001年去世,享年100歲整。 為張作霖與原配趙夫人的長子。生於一九○一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 ,至今走過一個世紀,為中國現代史上風雲人物。為直系軍閥大頭目張作霖的兒子,更為後來的抗日戰爭做過巨大貢獻。1936年,與共產黨有所接觸,拒絕蔣中正剿匪命令。12月12日挾持蔣中正,史稱西安事變。25日親送蔣回南京。31日,被判處十年徒刑。這就是有名的「西安事變」。 四、梅蘭芳( 1894年10月22日~ 1961年8月8日) 京 劇 表 演 藝 術 家。 工 旦。 原 籍 江 蘇 泰 州, 長 期 寓 居 北 京。 中國近代第五號美男要數京劇泰斗梅蘭芳了。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京劇藝術事業,在半個多世紀的舞台實踐中,他將我國戲曲藝術的精華集於一身,創作了眾多優美而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的優秀劇目,發展並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大家風范的表演藝術流派--梅派。在國內外,梅蘭芳先生被譽為偉大的演員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體系之一。
⑤ 沁園春長沙意思
寫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於1925年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感慨萬千,寫下的一首詞,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是用馬列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
《沁園春·長沙》這首詞作於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遊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寫《沁園春·長沙》時的毛澤東時年32歲。當年,革命形勢高漲,群眾運動風起雲涌。一月黨的「四大」在上海召開,九月毛澤東在廣州參與國民黨「二大」的籌備工作,十月被推選為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毛澤東意氣風發,心情是舒暢的.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一號。
詩詞原文
沁園春 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字詞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後來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得名。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海洋山,向東北流貫湖南省東部,經過長沙,北入洞庭湖。 橘子洲:風景名勝,又名水陸洲,在長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個狹長的小島,靠近著名的風景區嶽麓山。 層林盡染:山上一層層的樹林經霜打變紅,像染過一樣。 漫江:滿江。漫:滿,遍。 舸(gě):大船。這里泛指船隻。 擊:搏擊,這里形容飛得矯健有力。 翔:本指鳥盤旋飛翔,這里形容魚在清澈的水中輕快地游動。 萬類霜天競自由:萬物在秋日裡競相呈現自由的生命狀態。 萬類: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悵寥廓:面對廣闊的宇宙惆悵感慨。 悵:原意是失意,這里用來表達由深思而引發激昂慷慨的心緒。 寥廓:廣遠空闊。這里用來描寫宇宙之廣闊。 蒼茫:曠遠迷茫。 誰主沉浮:主:主宰。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沒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長,這里指興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魚,仰看飛鷹,納悶地尋思(「悵」)究竟是誰主宰著世間萬物的升沉起伏。這句問話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在這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到底應該由誰來主宰國家興衰和人民禍福的命運呢? 百侶:很多的伴侶。侶,這里指戰友。 崢嶸歲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崢嶸:不平凡,不尋常。稠:多。 恰:恰逢,正趕上。 同學少年:毛澤東於1913年至1918年就讀於湖南第一師范學校。1918年毛澤東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風華正茂:風采才華正盛。 書生:讀書人,這里指青年學生。 意氣:意志和氣概。 揮斥方遒(qiú):揮斥,奔放。《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郭象註:「揮斥,猶縱放也。」遒,強勁。方:正。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指點,評論。江山,指國家。激揚,激濁揚清,抨擊惡濁的,褒揚清明的。 糞土當年萬戶侯:把當時的軍閥官僚看得同糞土一樣。糞土,作動詞用,視……如糞土。萬戶侯,漢代設置的最高一級侯爵。借指大軍閥,大官僚。萬戶,指侯爵封地內的戶口,要向受封者繳納租稅,服勞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擊水:作者自註:「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里引用祖逖的「中流擊楫」典故。(祖逖因為國家政權傾覆,時刻懷著振興光復的心志。……(勸說晉元帝後)元帝就讓他擔任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供給他一千人的軍糧,三千匹布,但不給戰衣和兵器,讓他自行招募士眾。祖逖仍就率領隨自己流亡的部屬一百多家,渡過長江,到江心時他扣擊船槳發誓說:「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並再次渡江回來的話,就像長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辭激昂神色悲壯,眾人都為他的 沁園春·長沙
誓言感慨贊嘆。)這里指(用槳)敲擊水面。 遏(è):阻止。
沁園春·長沙押OU(IU)韻。韻腳為: 秋、頭、透、流、由、游、稠、遒、侯、否、舟。
白話譯文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座山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滿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裡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呢? 回到過去,我和我的朋友,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達官貴人,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可曾記得,當年我們在江水激流中游泳,用力拍起的浪花阻擋住了飛奔而來的船舟?
詩詞講解
全詞上片即目寫景,下片回憶往事。發端「獨立寒秋」三句,點明時地,時在深秋,地在湘江之中的橘子洲。起筆平平,語氣舒緩,實為下文蓄勢。以「看」字領起的幾句,是一組完整的領字長句,一氣呵成,文勢陡急,吐露出作者對眼前江山美景的極度傾倒。眾多的排比句和對偶句使景物描寫富有層次感:山是紅的,水是碧的,色彩對比;山上的樹,如朝霞一般的絢爛,江中的船,又如群馬賓士喧鬧,動靜互襯;仰觀鷹飛,俯看魚游,視角轉換,呈現出一幅色彩繽紛、生機勃發的活動著的楚天秋江圖。於是作者不禁發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由衷贊嘆。一切有生命和無生命的物類,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中,自由自在,生存發展,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情景!從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九辯》)開始,悲秋成了我國古代詩人墨客筆下的恆久主題;雖也有個別頌秋贊秋之作,如劉禹錫《始聞秋風》「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指秋風)扶病上高台」,感謝秋風使自己克服疾病,振作精神,在古代詩歌中已屬鳳毛麟角,但其境界和氣魄,自然不能也無須與這里的「萬類霜天競自由」來比較。作者後來的詠秋詞「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採桑子·重陽》),都反映出作者對壯闊寥遠、自由矯健、勁拔爽朗的自然美的推重和愛好。這句對秋景的禮贊,已使詞情趨於高昂。然而,百尺竿頭再翻進一層,突發一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全詞遂達於高潮。 "誰主沉浮?」這個囊括悠悠時空、茫茫大地,涵蓋人類歷史、現實斗爭的大問題,正體現了本篇的中心思想。作者不是以游賞者的閑適心境陶醉於自然山水之中,而是帶著為民族爭自由、為人民求解放的強烈使命感,才不期然而然地尋找到與大自然的契合之點。「獨立寒秋」的「獨」,「悵寥廓」的「悵」,都在此詞樂觀、熱烈、絢麗的基調之上,不免抹上一筆獨立絕行棖觸無端的迷茫冷雋之色,並非單一的感情更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深沉感受。特別是「誰主沉浮」一問,不啻抓住了當時革命斗爭全局中的根本問題:中國的命運究竟由誰來主宰?本篇似有問無答,實際上是有答案的。日後作者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用文學語言作出的回答,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則是理論的答案了。其實,此詞的下片也是一種回答。 下片是寫年輕「百侶」的群體活動;但又專寫其在長沙的行跡,以貼切本地風光,使全詞的取材即繪景和敘事兩者又復統一,緊緊集中在詞題「長沙」上。 對長沙,對橘子洲,毛澤東有著太多的追憶。他曾在省立第一師范求學和進行革命活動長達5年之久,以後又多次居留長沙。在嶽麓山下,他發起成立新民學會,與蔡和森、何叔衡、陳昌、張昆弟、羅學瓚等「同學少年」或「書生」一起,立誓為國家民族服務。他在長沙主編過《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組織平民夜校和文化書社,「指點江山」,評論時政,寫下了篇篇激昂慷慨的宏文華章。袁世凱准備稱帝,他所任命的湘督湯薌銘積極擁戴,毛澤東四處印發小冊子,加以揭露抨擊;張敬堯督湘,他又領導「驅張運動」,把這些反動軍閥看得如同糞土一般。詞中「恰」字以下的又一組領字長句,就是對這些活動的真實而形象的寫照! 作者最後又以如椽大筆,突出描寫了當年游泳的生活細節。人們都知道作者喜愛游泳,尤擅在大江大河中劈波斬浪。他的《水調歌頭·游泳》有句雲:「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游泳在作者作品中已成為具有某種象徵意義的意象。正如他多次闡發的那樣:「革命者不可能在溫室中成長,要在大風大浪里鍛煉自己」,「人類社會就是從大風大浪中發展起來的」。因而,結尾三句不僅表現了作者和「百侶」那種一往無前奮勇搏擊的豪情壯志,而且也昭示人們:「主沉浮」的偉大革命理想的實現,必定需要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上闋:「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下闋:「昔日之游」作者同一個激進的群體發生的關系。
⑥ 新媒體劇的現狀
新媒體劇現在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還沒有完整的產業鏈供其發展,也沒有良性循環的體系:
I 從資本投入來說——新媒體劇的投資遠遠少於傳統的電影和電視劇的投資,那麼對於一個一分錢一分貨的影視作品來說,她從一出生起就有先天的營養不良的諸多症狀,這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新媒體劇的發展。
II 從主創團隊來說來說——由資本投入的相對匱乏,優秀的編劇、導演和演員參與新媒體劇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即便是參與了,還有被圈內人瞧不起的可能性。當然這種情緒,很早就有,比如做電影的人就瞧不起做電視劇的。
III 從傳播渠道來說——新媒體的影響力和覆蓋面遠遠不如電影和電視,一部作品如果不能為更多的人看到,那他的商業價值就很難體現出來,這也是導致新媒體劇為什麼不能吸引大量的資金的原因。
IV 從受眾來說——能接受到新媒體的人不少,但相對全國近20億人,相對於各大院線和各大電視台來說,這點受眾,真是螞蟻和大象了。當然數量比不了,質量還是有得說的,接受新媒體的人往往是大都市中的年青人,一些願意並敢於而且能夠很容易接受到新媒體的人,小城鎮里的所有人,大城市裡的中老年人看到新媒體劇的可能性會很低。
V 從媒體關注度來說——各大主流媒體還沒有習慣與新媒體劇打交道,還不知道如何報道和宣傳這種新生事物,這不同程度也影響了新媒體的發展,當然,新媒體劇最終也不會,也不可能得到傳統影視劇的待遇。
GTV游戲競技頻道 製片人 宋玉
⑦ 上虞區的著名人物
1、王充
王充,字仲任,東漢思想家,會稽上虞(今浙江紹興上虞)人。
年少時就失去了父親,鄉里人都稱贊他對母親很孝順。後來到京城,進太學學習,拜班彪為師。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范疇。以「氣」為核心范疇,由元氣、精氣、和氣等自然氣化構成了龐大的宇宙生成模式,與天人感應論形成對立之勢。其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學等方面彰顯了道家的特質。他以事實驗證言論,彌補了道家空說無著的缺陷。是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
2、曹娥
曹娥,會稽上虞(浙江紹興市上虞區)人。東漢時期著名孝女。
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動中溺於舜江(今曹娥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後曹娥的屍體抱父屍浮出水面。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3、竺可楨
竺可楨,字藕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
1949年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同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以後,竺可楨被任命為副院長、生物學地學部主任;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兼任生物學地學部主任;1956年「綜合考察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竺可楨擔任委員會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4、謝安
謝安,字安石。東晉政治家、名士。少以清談知名,屢辭辟命,隱居於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他才東山再起,歷任征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簡文帝逝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桓溫死後,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
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數十年的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年六十六。獲贈太傅、廬陵郡公,謚號「文靖」。
5、何振梁
何振梁,1929年12月出生於江蘇無錫,祖籍浙江上虞。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起從事體育工作,在國家體委搞國際聯絡工作。曾任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奧委會文化和奧林匹克教育委員會主席,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顧問、執委。
2015年1月4日15:50分,何振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5歲。同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要求國際奧委會旗幟為其降半旗3天,以此紀念其對體育事業的卓越貢獻。
⑧ 《沁園春長沙》的意思
《沁園春·長沙》是近代詩人毛澤東所寫的一首詞。
全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表現了詞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文學賞析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詞人火熱的革命情懷。
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詞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
詞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託了氣氛。「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這一問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