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節儉日的介紹,急求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是什麼?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 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
勤儉日里分享「勤儉寶典」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已經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主題!「勤儉」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傳家寶,古籍典章中,民間諺語里,以及歷史名人佳句,不乏對勤儉的精彩論述。現擇「寶典」中之一二,與諸君共勉。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這一明朝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里的名句當永遠鐫刻於每個人的腦際。試想,千秋偉業「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是多少代人的血水汗水甚至生命,數以千億元計的工程造價換取的。而那些我們司空見慣的「長流水」「長明燈」難道不是另一種「犯罪」?我們有何理由聽之任之?
近年來國內礦難頻發,近日媒體報道河南又有多人因此喪生。冬日在集體供暖的屋子裡,您可曾想到不可再生的煤,可曾念起那些與煤長埋地下的同胞?
「歷覽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唐朝婉約派詩人李商隱此詩句並不「婉約」,一言概括了節儉於國於家的重大意義。商紂王肉林酒池,為博寵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絹萬帛,則殷滅;隋煬帝為觀瓊花修大運河到江都,耗盡民力造行宮,惹出36路煙塵72家反王;清西太後一頓飯上千兩銀子,且「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產黨人方誌敏將軍,經手的款項數以百萬計,但他的財產卻只有幾件汗衫和破襪子;驍勇善戰的抗日將軍左權,以一段「將軍補鞋」的故事傳為佳話;向警予也以一個「粗瓷大碗」為後人傳誦。
然而我也不禁想起前不久被曝光的「人民大廈」的15萬元的一飯之資,想起幾十萬元的幾枚月餅,想到索價數十萬元的一個手機號碼,物慾泛起的市場經濟社會里,這難道真的是必然出現的正常現象?
「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
對此理解最深的當屬華人首富李嘉誠,他曾說,「要我馬上拿出一個億,我面不改色。但誰在地上丟一分錢,我會立即撿起來」。但現實生活中我們見到了太多太多與之相反的事例:打腫臉充胖子胡顯富窮擺闊者有之,該花在刀刃上的錢卻吝嗇刻薄者有之。比如在吃喝玩樂嫖賭抽上可以揮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消費,修橋補路、扶貧濟困方面卻縮手縮腳、偷工減料。戴著貧困帽子的萬源進行用巨額公款追星不就是一例嗎?還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層出不窮,不都是勞民傷財,破壞生產嗎?
「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學校,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倡導勤儉節約對於泱泱大國該有多麼重要。
不僅是大國,以下一組數據足以表明中國還是個窮國:目前全國還有近3000萬貧困人口, 1100萬低保對象和上億的流動民工,他們生活狀況之貧苦相信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決定我們要勤儉辦一切事業。
「國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節儉不僅於國於家大有裨益,而且與個人得失也休戚相關。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而王安石對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應該成為多少達官顯貴的座右銘啊。但也有這警世恆言戰勝不了貪欲的時候,王寶森、成克傑、胡長清、李真之流無不是驕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們要是能學學蜀國賢相諸葛孔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何至於落到今天如此下場?與此同理,明史《後妃列傳》說:「驕縱生於奢侈,危之起於細微」,清代徐榮說:「街頭廟腳襤褸身,半是當年奢靡人。」都是從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費的危害以及節儉的重要意義。
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應該被廣泛傳承。大到國家,小到家庭,不分貧富大小,如果勤儉文明之風盛行於世,將是國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⑵ 世界勤儉日的活動內容
在世界范圍內,由於「世界勤儉日」與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11月1日)緊鄰,更與萬聖夜(10月31日夜)碰撞,沉浸於節日狂歡的人們在「娛樂至死」的信條下往往淡忘了「勤儉日」這一節日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瘋狂的節日購物與娛樂。即使在沒有萬聖節這一節日的國家,以中國為例:在「世界勤儉日」這一天,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浪費的現象更是無處不在。以公共場合來說,水龍頭不擰緊,造成水資源流失。辦公室里,電腦不關、空調24小時工作的現象很常見。
在超市裡,限塑令實施以來,依然還是有部分消費者寧願支付塑料袋的費用,也不願隨身帶著環保購物袋,有的市民表示,塑料袋已經使用習慣,短時間內還難以適應。同時,菜籃子在菜市場里也依舊少見。
⑶ 關於勤儉節約班會流程
2020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一. 主題策劃: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讓節約成為一種態度.
二. 活動目的:
1.學習勤儉節約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節約就在自己身邊.
2.講述勤儉節約的名人小故事,使學生領悟勤儉之美德.
3.朗誦勤儉美德名言、警句,使學生樹立勤儉意識並付諸於行動.
三. 活動形式:講故事、朗誦名言警句、歌曲表演、同學發言等
四. 活動過程:
(一).隊會儀式
(二).活動開始
主持人甲:10月31日,也就是今天,是世界勤儉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的2006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5億.就地球資源消耗來說,人類必須做到勤儉節約.這也是確定每年10月31日為世界勤儉日的深遠意義所在.
主持人乙:勤儉是什麼?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
合: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
a. 「勤儉離我們多遠?」的小調查
主持人甲:同學們,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隨處可見的勤儉節約的現象與行為.請同學們暢所欲言.
學生發言
主持人乙:同學們,原來啊,勤儉離我們是那麼近,隨時隨地可以看見它,勤儉節約,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b. 講述勤儉美德名人小故事
主持人乙:同學們,其實啊,在我們五千年中華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是講述勤儉美德的有趣小故事呢!下面有請___同學上來為我們精彩地講述一個故事.
兩個同學各講述一個故事.
主持人甲:同學們,剛剛我們跟隨兩位同學感受了故事中的勤儉之美德,我感受頗深啊.其實「勤儉」歷來被視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家寶,古籍典章中,民間諺語里,以及歷史名人佳句,有很多對勤儉的精彩論述.請欣賞名言警句朗誦.
c. 朗誦勤儉節約名言、警句.
主持人乙,電腦課件出示名言、警句
(以夥伴好友幾人合作為一組的幾組朗誦欣賞)
①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②「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大意:一粥一飯,應當想到得來是不容易的;一絲一線,應常想到,這些東西生產出來是很艱難的.
③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④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⑤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⑥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⑦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
d. 欣賞《南泥灣》歌曲
主持人乙:感謝剛才幾位同學為我們呈現了精彩地朗誦,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在革命戰斗時期反映廣大勞動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歌曲.
合: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讓節約成為一種態度.
活動結束!
⑷ 世界勤儉日是否每年都有一個主題
不是。
世界勤儉日定於每年的10月31日。最早是在1924年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上由義大利教授Filippo Ravizza提出的,最終於2006年由聯合國確立。該節日意義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世界勤儉日是一個國際節日。世界勤儉日並未官方在每年設立主題。不過每個國家會根據自身發展和倡議來自行組織宣傳活動口號。比如一些社會團體會開展以「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勤儉節約是美德」為教育主題活動,攜手共建節約型社會。
⑸ 世界勤儉日幼兒園大班教案
大班音樂教案《蝴蝶找花》 目標: 1、鼓勵幼兒用自己想像的動作自由的表現蝴蝶與花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2、學習聽辨樂句。 提供:頭飾 磁帶 指導: 1、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叫蝴蝶找花。你們想聽嗎?我們聽聽看有什麼感覺? 邊放錄音教師邊旁白:美麗的春天來了,春風輕輕的吹著,花兒睜開了雙眼,看著這美麗的世界。美麗的蝴蝶從遠處飛來了,在花園里飛舞著,一會兒轉著圈, 一會兒和花兒親吻著。就象一對好朋友在春風中做著美麗的夢。 提問:聽了這首曲子你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音樂聽聽看蝴蝶在什麼時候飛出來了? 3、美麗的蝴蝶看見美麗的花兒會做些什麼?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聽聽蝴蝶在什麼時候會在花上停留? 4、幼兒做花,聽音樂擺造型。 5、幼兒做蝴蝶,聽音樂擺造型。 6、自由選擇角色,學習兩兩合作擺造型。
⑹ 世界勤儉日有關資料 急~~!
世界勤儉日的由來
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是由聯合國確定的。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的2006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5億,並且今年會達到65.6億。僅就地球資源消耗來說,人類也必須做到勤儉節約。這也是確定每年10月31日為世界勤儉日的深遠意義所在。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是什麼?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 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
勤儉的名言佳句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已經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主題!「勤儉」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傳家寶,古籍典章中,民間諺語里,以及歷史名人佳句,不乏對勤儉的精彩論述。現擇「寶典」中之一二,與諸君共勉。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這一明朝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里的名句當永遠鐫刻於每個人的腦際。試想,千秋偉業「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是多少代人的血水汗水甚至生命,數以千億元計的工程造價換取的。而那些我們司空見慣的「長流水」「長明燈」難道不是另一種「犯罪」?我們有何理由聽之任之?
近年來國內礦難頻發,近日媒體報道河南又有多人因此喪生。冬日在集體供暖的屋子裡,您可曾想到不可再生的煤,可曾念起那些與煤長埋地下的同胞?
「歷覽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唐朝婉約派詩人李商隱此詩句並不「婉約」,一言概括了節儉於國於家的重大意義。商紂王肉林酒池,為博寵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絹萬帛,則殷滅;隋煬帝為觀瓊花修大運河到江都,耗盡民力造行宮,惹出36路煙塵72家反王;清西太後一頓飯上千兩銀子,且「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產黨人方誌敏將軍,經手的款項數以百萬計,但他的財產卻只有幾件汗衫和破襪子;驍勇善戰的抗日將軍左權,以一段「將軍補鞋」的故事傳為佳話;向警予也以一個「粗瓷大碗」為後人傳誦。
然而我也不禁想起前不久被曝光的「人民大廈」的15萬元的一飯之資,想起幾十萬元的幾枚月餅,想到索價數十萬元的一個手機號碼,物慾泛起的市場經濟社會里,這難道真的是必然出現的正常現象?
「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
對此理解最深的當屬華人首富李嘉誠,他曾說,「要我馬上拿出一個億,我面不改色。但誰在地上丟一分錢,我會立即撿起來」。但現實生活中我們見到了太多太多與之相反的事例:打腫臉充胖子胡顯富窮擺闊者有之,該花在刀刃上的錢卻吝嗇刻薄者有之。比如在吃喝玩樂嫖賭抽上可以揮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消費,修橋補路、扶貧濟困方面卻縮手縮腳、偷工減料。戴著貧困帽子的萬源進行用巨額公款追星不就是一例嗎?還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層出不窮,不都是勞民傷財,破壞生產嗎?
「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學校,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倡導勤儉節約對於泱泱大國該有多麼重要。
不僅是大國,以下一組數據足以表明中國還是個窮國:目前全國還有近3000萬貧困人口, 1100萬低保對象和上億的流動民工,他們生活狀況之貧苦相信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決定我們要勤儉辦一切事業。
「國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節儉不僅於國於家大有裨益,而且與個人得失也休戚相關。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而王安石對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應該成為多少達官顯貴的座右銘啊。但也有這警世恆言戰勝不了貪欲的時候,王寶森、成克傑、胡長清、李真之流無不是驕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們要是能學學蜀國賢相諸葛孔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何至於落到今天如此下場?與此同理,明史《後妃列傳》說:「驕縱生於奢侈,危之起於細微」,清代徐榮說:「街頭廟腳襤褸身,半是當年奢靡人。」都是從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費的危害以及節儉的重要意義。
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應該被廣泛傳承。大到國家,小到家庭,不分貧富大小,如果勤儉文明之風盛行於世,將是國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⑺ 關於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主題班會的視頻有木有啊或者幫幫忙弄個活動策劃方案
由雷鋒勤儉節約的精神,認為
著名的雷鋒說:「在工作中,線的積極性最高的同志們在生活中,同志線來的最低水平。」這是雷鋒的座右銘,雷鋒說,也這樣做黨和人民的事業,他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不怕吃苦,嚴格要求自己,並設置在短暫的生命一個光輝的榜樣,對我們來說,這種節儉精神影響了幾代人。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做法節儉雷鋒精神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意識正逐漸褪色的生命對抗,出手闊綽,不珍惜環境,資源浪費和不良行為的情況並不少見。 22是「世界水日」,在這一刻,我們認為雷鋒勤儉節約的精神,以最常見的水資源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珍惜和揮霍,但學生們不知道國家的水的資源,每人均消費量豐富,只有2300立方米,約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均消費,為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水差距的不斷增長,中國的農業國家每天缺水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億立方米,全國農村飲水困難3000餘人,在全國各地的缺水,缺水城市400多個城市?全國110多個城市16000000立方米每年因缺水影響的城市工業產出價值超過200億元,影響的市區人口約40萬人,造成一個重要的原因,中國的水短缺是人類的浪費和揮霍無度,沒有合理利用,以及水污染等問題,更是一個水資源缺乏。
我們談論的是學習,說理想,但如果有一天,我們連最起碼的水資源被浪費掉我們所有的住了!不提學習和理想,不要讓最後一滴水在世界上是我們人類的眼淚,從節約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雷鋒精神,擴展,勤儉節約的雷鋒精神是普遍的真理。
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雷鋒精神,新世紀的雷鋒精神,雷鋒精神的要求,讓我們思考長期的學習雷鋒,強有力的措施,採取各種有效形式,經常不懈的雷鋒精神,在各方面繼續蓬勃發展,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在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雷鋒精神滲透
為了節省電力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電源。有了電,我們的言語和行為,伴隨著我們的一生。機可旋轉,,可織灌溉;有了電,燈將被點亮,收音機會響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的圖像,有了電,你可以通過電話,電報電的用處這么大,你知道是怎麼回事是嗎?
電發機發出的以火電,煤炭的煤礦工人的火車\船舶運至電廠,電廠工人從地下開采出來,煤炭磨成的煤粉,然後發送的高煤粉鍋爐,鍋爐燃燒中的水蒸汽,蒸汽動力的蒸汽渦輪機,汽輪機帶動發電機,以發出一個強烈的電,你看,每千瓦冷凝的辛勤工作,多少工人叔叔啊!
你知道千瓦千瓦的需求不斷增長。雖然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可觀的增長,或者沒有必要急於然後這個地方是如何解決呢?一方面,電業工程人員日歷白天和夜間作戰,多代多電源,另一方面大力節約電力。
隨手關燈,養成良好的習慣,無論是在學校或同學們如何節約用電?首先,家,燈光,不,我們應該很容易關閉。在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要注意用電安全:不要搖晃的電線桿和電線,不要放風箏旁邊的高壓線,不要扔東西向線;不要拿起的電線下降;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否則,可能會造成嚴重事故,浪費了大量的電力,就會有生命危險。
要節約用水,保護水
水,天空,地面,海里的河流和湖泊。學生總是感到自卑節,所以重要的是要保存的東西了。有些學生水龍頭,腳,洗臉刷牙,同學們喝的水,,但喝上了自來水,面臨的水龍頭嘩嘩的流水口的聲音是不心疼。
水行,你真的值得嗎?水資源保護是非常重要的,不是90%的世界上的水是鹹水,不喝酒,佔7%的淡水,並多喝水只有零%8。世界各地的五十億人靠喝這個賬戶的淡水只有0.8%,眼看著水和更多的寶貴的你!
每人每日3公升的水能夠維持生活,但事實上,城鎮居民每人每天做飯,??洗衣服,洗菜......一切都不能分開水,耗水量高達幾百升。除了農業和工業生產不能從水中分離出來。如:煉鋼,軋鋼只需要水冷卻,紡紗織布車間需要水的調節,以保持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建設不能從水中分離出來,造紙,發電......基本生活必需品,可以離得開水嗎?
人幾天可以生存幾天沒有水,但不要吃。遠離人類要生存不起水,節約用水可以看到它是多麼的重要。
每一天,我們的自來水是怎麼辦?水廠廠的工人叔叔,引入江河水或地下水水沉澱池,加入葯物消毒殺菌,除掉有害的極端和雜質,如一輪又一輪的檢查,埋在地下的管,這些管子是一根根結起來,許多叔叔水的工人辛勞白天和黑夜的勞動成果。當我們擰開水龍頭流出的水,其中包含了多少工人叔叔啊!
學生,你知道水的重要性的辛勤工作時,你應該想到的保護一筆賬:一噸的水約煉鋼150公斤,每小時發電一千度,生產化肥500公斤,織布廠34袋麵粉,220米。滴水成河「水」每個人節約用水? ,積累,你可以有更多的用處啊!
學生,我們的國家,少爺,一直想開發一個好主意,節約用水,良好的生活習慣,無論在學校或外學校教育應注意節約用水。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做一個節約用水的好孩子。
☆☆國家分享這些關切的同學照顧食品,當我們唱的雄偉的國家的國歌時,我們看到的明亮的星紅旗升起,我們的心中充滿的自豪和幸福。我們感到驕傲,他是的偉大公民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歌唱幸福生活的今天。??但在同一時間,你不感到痛心我們的祖國是嗎?
中國的大人口。平均??每5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是一個中國人。根據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國人口已達到1.2億。中國的耕地面積是它嗎?領域唯一的嗎??7%的世界耕地的土地,但養活佔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佔世界人口。因此,許多人的糧食問題成為??一個大問題。您的最大問題對中國的關切呢?好
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已經解決了舊中國幾千年的人解決不了的吃飯問題,我們應該感到自豪!但是,通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負擔,不僅使晚餐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也影響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這樣一組數據。糧食,棉花,肉類產量在1998年在世界第一,但人均,人均糧食只362千克,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更令人沮喪的是,新中國今天不差已有一千多年以前,在唐,宋時期不知道多少次,你呢?但是,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低於我們有唐,宋時期的人均佔有糧食200公斤以上。
有人打出了這樣的一個例子,口中的人口為1.2億美元,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 - 天安門廣場。這的確是一個大嘴巴!的每年增加15萬人,我們應該吃50億公斤糧食!因此,糧食產量,糧食保護,特別是對我國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都知道,聯合國每年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的一周世界糧食日為姐倆周。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畫「,他喜歡的食物」!今天,我們知道,國家的條件下,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每個學生必須從現在開始採取具體行動,為黨和國家分享這方面的關注,保健食品,食品節約活動,朴實的方式要追求的。
⑻ 世界勤儉日的勤儉故事
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