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女兵宣傳畫

女兵宣傳畫

發布時間:2021-09-13 14:36:44

1. 女兵當文藝兵有什麼要求,需要會什麼

1、女生文藝兵報考要求:

(1)符合徵集公民服現役的政治條件;熱愛國防事業,符合聘用崗位的職責要求和相應的資格條件;

(2)女性身高163cm以上。

(3)年齡在16~22歲。未婚;符合公民應征服現役的體格檢查標准,身體健康,無紋身,無口吃,無傳染病及其他不良嗜好,兩眼裸視力4.9以上 ,在不影響履行崗位職責的前提下,視力標准可以適當降低;

(4)高中畢業生、大專、同等以上學歷均可,有一定的表演基礎。

2、女生文藝兵的報考基礎:

(1)必須有一定的藝術特長。

(2)具備一定的表演基礎。

(3)擁有較標準的普通話水平。

(1)女兵宣傳畫擴展閱讀:

軍隊文藝工作,作為軍隊政治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應該說曾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宣傳鼓動作用。從我軍初創到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以至於建國後,都發揮了積極的宣傳鼓動作用。

2、振奮軍威作用。如我軍的解放軍軍樂團,在歷次閱兵中用樂曲展示了我軍的威武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3、活躍部隊文化氛圍。通過軍隊文藝工作,使緊張的軍旅生活有張有弛,文武之道相得益彰。

4、加強與外軍交往。通過軍隊文藝工作者給外軍的演出,展示了我軍的形象,加深了軍隊間的交流與合作。

2. 俄羅斯女兵和中國女兵到底哪個最美

印度軍隊中的女士兵不能進入作戰部隊,而且一旦退役,沒有養老金,在各國女兵中算是比較悲慘的。
如今,隨著戰爭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女兵已成為各國軍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國軍隊中女兵的風采與特點不盡相同,下面讓我們來逐個盤點。

俄羅斯女兵的傳奇風采早已為世人所知。蘇聯解體後,女兵在軍隊中的構成沒有太大變化。目前俄陸軍中有女兵11.5萬至16萬,約占總兵力的10%,其中包括300名高級軍官。
在今日的俄羅斯軍隊中,僅指揮專業就有170種崗位對女兵開放,越來越多的指揮官認為,軍隊中的許多崗位適合女軍人,同樣,越來越多的女軍人幹得還比男軍人好,開始對男軍人提出挑戰。
俄羅斯女軍官百分之百受過高等教育。在女士兵中也有28%的人受過高等教育,而男士兵則只有11%;女士兵畢業於中等技術學校的佔到50%,而男士兵則僅佔20%。在戰略火箭部隊有2萬余名女兵,平均每9名女兵中就有一名畢業於高等院校。
俄羅斯的女兵們還以美麗聞名於世,該國曾多次舉行「軍中皇後」選美比賽。女兵們在男戰友的吉他伴奏下,唱起經過改編的軍營老歌:「因為我們是士兵,自動武器我們最愛,男孩只能排第二……」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女兵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大約140萬現役美軍士兵中,女兵約佔14%。不過,根據美軍1994年開始實施的禁令,直接參與地面作戰任務的職位不得使用女兵,女兵也不得被部署到旅以下編制、以作戰為主要任務的部隊單位。然而在不久的將來,這一狀況將得到徹底改變。
美國國防部1月23日宣布,國防部長帕內塔已經決定撤銷禁止女兵上戰場的禁令,並於近期公布相關細節。這一禁令徹底取消後,陸軍與海軍陸戰隊將有23萬個步兵崗位向女兵開放。
美軍新聞處當天援引國防部高級官員的話說,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登普西向帕內塔提出這一建議,帕內塔已經批准。「在宣布這一決定後,美軍各兵種將開始制定實施計劃,預計將在2016年1月之前完成。一些兵種可能在今年內就向女兵開放,不過包括特種部隊在內的其他兵種則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接收女兵,」這名高級官員說。

敘利亞:新建女兵旅號稱「國防雌獅」
在深陷內亂沖突的敘利亞,政府軍中新近出現一支「國防雌獅」,或將成為政府軍應對反對派武裝的關鍵。而在美國,隨著女兵自身實力的提升,她們要求獲得與男性士兵同等地位的呼聲日益強烈,美國防部日前做出讓步,宣布撤銷不準女兵上戰場的禁令
一段本月初被上傳至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的視頻顯示,大約100名女性在一幅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畫像前整齊列隊行進。英國《獨立報》報道稱:「這讓人想起利比亞前總統卡扎菲的女保鏢。」
報道指出,這些女兵是敘政府最近組建的准軍事組織「敘利亞國防軍」的一部分。這些新招募的「國防雌獅」身著軍裝,攜帶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負責把守檢查站及執行安全任務,以便讓受到圍攻的政府軍士兵騰出手來與叛軍作戰,「她們看起來是敘政府應對叛亂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
據悉,「國防雌獅」已被部署到霍姆斯,在那裡保衛那些大部分居民仍支持政府的地區。
反對派敘利亞革命總委員會發言人阿布·拉米幾天前在一個阿拉維派穆斯林聚居區第一次看到了這些新招募的女兵。「我非常震驚,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我相信這是讓『自由敘利亞軍』被迫殺害女人的手段,然後(政府)以此向全世界進行宣傳。但是,持有武器的任何人都是合法的襲擊目標。」拉米說,還有約500名新招募的女兵在瓦迪-達哈卜地區的一處軍事基地中接受訓練。

印度:女兵退役後無養老金
在印度110萬軍隊只有1000名女軍官。印度政府十幾年前才開始同意徵召女軍官。在那之前,女性只被允許進入部隊醫院。現在每年約有150名女軍官進入印軍,最初定的5年服役期可延長到14年。
在印度,女軍官和男軍官一樣要接受49周的嚴格訓練。她們在身體上、精神上和情緒上也准備得更好,容易接受艱苦軍營生活的挑戰。軍隊中的女士兵可被分配到炮兵、信息、工程和情報等部門,但她們不能進入作戰部隊,而且一旦退役,沒有養老金,在各國女兵中算是比較悲慘的。

世界各國女兵對比:俄羅斯女兵最美 印度女兵最慘
印度女兵
很多印度軍官私下表示,在男性占據統治地位的軍隊招收女軍官和士兵會帶來一些問題,要照顧到她們的一些特殊需要,像提供浴室和住處。

3. 特戰女兵日常

「當你跑著800米,我們跑著8公里;當你在宿舍吃著瓜,我們在訓練場吃著沙;當你在火鍋店吃雞肉,我們在叢林里喝雞血」。這句順口溜生動地說出了特戰女兵與同齡人生活的不同。

如今,她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夢想已經變成現實。經過多次交手,特戰旅的男兵們很少再敢輕視這些殺蛇取膽、生喝雞血的女特戰隊員。再有人拿「女兵」說事,吳昌潔會很淡然地說,我首先是一個兵,其次是一個女兵,最後才是一個女孩子。

4. 幽默短笑話

沒見過 媽媽:「瞧你這手,多臟呀!你什麼時侯看到過我的手像你這樣臟?」 女兒:「沒有,媽媽。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你像我這么大的時侯。」

牛會抽煙嗎 兩個農家的孩子在聊天,一個突然問:「你家的牛會抽煙嗎?」 「你瘋啦?牛怎麼會抽煙?」 「哦,那麼,也許是你家的牛棚著火了。」

做事 母親說:「今天能完成的事,不要留到明天。」 兒子道:「好吧,把剛才的蛋糕給我,我今天都吃光了吧。」

省錢了 「爸爸,你可以省錢了!」 「省什麼錢?孩子。」 「今年你不用再花錢給我買課本了,我已經留級了。」

少一次 父親在游戲廳門前看到兒子,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知道學習,光會打游戲,我十回有九回都在這兒看見你!」 兒子說:「我還比您少一次哪!」

啟示 「媽媽,人真的是由猴子變的嗎?」 「是的。」 「哦,怪不得猴子越來越少了。」

失誤 父親責備兒子:「鄰居張家很不高興,因為你一拳打壞了他兒子的眼睛。你說那是出於意外,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兒子說:「我本來想打中他的鼻子。」

為什麼 孩子:「爸爸,這冒煙的是什麼?」 爸爸:「記住,冒煙是煙囪。」 孩子:「噢,知道啦!那爸爸的鼻子為什麼不叫『煙囪』呢?」

問路 走路人問一個小孩子道:「小弟弟請問你:這兩條路,通什麼地方?」 孩子道:「東邊一條,可以通我的家。西邊的一條,卻不通我的家……

孝子 子:「如果我考全班第一名,你會怎樣?」 父:「那我真要高興死了!」 子:「爸爸,不要擔心,我不會讓你死的!」

坐吃山空 吃飯時,小兒子老是不肯坐下。媽媽奇怪地問;「你今天怎麼啦,幹嘛站著吃飯?」 兒子:「今天上語文課,老師說『坐吃山空……』」

足球熱 父親:「咦,叫你買只熱水袋,怎麼買了只足球?」 兒子:「足球比熱水袋好,省得灌水麻煩。」 父親:「可足球不能取暖。」 兒子:「怎麼不能?你不見報紙上講,今年全世界將出現『足球熱』嗎?」

豬的兒子 父親:「你這么笨,真是個小豬玀!你知道小豬玀是什麼嗎?」 兒子:「知道,它是豬的兒子。」

再出一道 媽媽:「你算算這道題得數是幾?」 兒子:「5」。媽媽:「真聰明,這么快就算出來了。給你五分錢去買 冰棍。」 兒子:「媽媽,你再出一道得數是100的題吧!」

吃葯 媽媽:「你干嗎一個勁兒翻跟頭?」 兒子:「我剛喝完葯啊。我喝之前忘了把瓶里的葯水搖勻……

修雨靴 一場大雨過後,小靈拖著爸爸的一雙大雨靴玩水。雨靴破了個洞,進水了。 小靈想:這好辦,只要再開個洞,讓水流出去就行了。於是,他用剪 刀在靴底又開了一個洞。可是雨靴里的水越積越多。 小靈嘆氣了:「到底要開幾個洞,水才能出去呢?」

適得其反 這次算術考試得了多少分?」 「三分。」 話音剛落,「啪!啪!啪!」小明的屁股上挨了爸爸的三鞋底子。 「下次再考,得多少分?」 「下次我一分也不要了。」

傘狀蘑菇 兒子:「爸爸,蘑菇是長在潮濕的地方嗎?」 爸爸:「是啊,長在愛下雨的地方。」 兒子:「噢,怪不得蘑菇要長成傘的形狀!」

造句 老師:「請用『凡是……就』造句。」
學生:「凡是不會的問題,老師就不應該提問我」

誠實的孩子 一個來做客的夫人非常奇怪她的小侄子為什麼那麼規矩。
「你真乖。」她說:「你為什麼這么聽話呢?」
小侄子答道:「 因為媽媽答應給我買個玩具熊貓,如果我不嘲笑你那蒜頭鼻子和煽風耳的話。」

5. 美國海軍陸戰隊徵召女兵的宣傳海報上的all women are created equal , then some become marines求翻譯

牆上的話:
All women are created equal. Then some become marines.
所有女人生來平等。然後一些女人就成為海軍陸戰隊員了。

6. 麻辣女兵何時上映

作為今年暑期的重頭戲,《麻辣女兵》由著名導演谷錦雲執導,主打青春旋律,而劇中也將解開女特種兵的神秘面紗,展現現代女兵的真實生活。據悉,該劇預計8月份登陸湖南衛視。

7. 求一張圖片。美國經典的女兵海報畫。

不可能是這張

8. 女兵應征條件

女兵應征條件如下:

1、招收對象: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含高校新生)、普通全日制高校在校生及應屆畢業生。同等條件下,優先徵集高中應屆畢業生、當年度新入高校就讀的學生入伍。普通高等教育五年制大專的應屆畢業生及正在大專階段學習的在校生,符合條件的可以徵集。

2、徵集年齡

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含當年度新入高校就讀的學生)年滿17至19歲,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放寬到22歲、應屆畢業生則放寬至22歲。

3、徵集條件,分為政治條件和體格條件

政治條件,按照公安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2004年10月9日公布的《徵兵政治審查工作規定》和有關規定執行。

體格條件,按照國防部2003年9月1日公布的《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准》和有關規定執行。其中身高應在158厘米以上。體重不超過標准體重的15%,不低於標准體重的15%。視力右眼不得低於4.6,左眼不得低於4.5等。

(8)女兵宣傳畫擴展閱讀:

女兵優先徵集所需的條件及其優先政策

1、女兵優先徵集對象

包括:烈士的子女和同胞姐妹,駐海島、邊境、遠離居民區等條件艱苦地區的部隊和其他部隊(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幹部子女,本人自願應征並符合條件的,優先徵集。

2、享有優先徵集政策的女青年,參加統一組織的報名、初審、初檢和體格檢查,全部合格者可以不參加面試考查、綜合評定打分,直接參加政治審查,政審合格者批准入伍。

9. 二戰期間,為什麼蘇聯女兵穿著裙子都要上陣殺敵

自從德軍入侵蘇聯開始蘇聯也被迫捲入二戰,開始了歷時四年多的衛國戰爭,蘇聯方面也是遭遇了沉重的災難,很多蘇聯女性也不得已走上戰場,整個蘇聯軍民一心,都在為保衛國家而貢獻。德國曾經對蘇聯不宣而戰,在這種狀況下蘇聯方面長期處於不利的局勢,蘇聯軍隊受到很大程度的損失,兵員陣亡不計其數,為此,蘇聯女性不得不應征從軍,很多女兵走上了戰爭一線,開啟了上陣殺敵的使命。

二戰期間的蘇聯女兵寧可穿著裙子也要上戰場,這無不是在宣揚著蘇聯方面戰勝的信心,這也為世人展現了一幅保家衛國的宏偉畫卷。

10. 1955年授銜中尉女兵名單

資料介紹,1955年授銜時全軍女軍人僅有近一萬人,而被授予軍銜的女軍人則不足五千人,其中授予少將、大校、上校各一名,校官總數只有四十多人。
少將(1人):
李 貞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
李貞(1907——1990)湖南省瀏陽縣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瀏東游擊隊士兵委員會委員長,中共平江、吉安縣委軍事部部長,紅六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八路軍一二0師教導團組織科科長,師直屬政治處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秘書長,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直屬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政治部秘書長,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防空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0年3月11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共和國第一位女將軍李貞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大校
肖月華(1913—1983)廣東大埔人。1924年在海豐由彭湃夫人介紹入團,後回鄉參加革命,1927年轉黨。1931年被閩西肅反委員會誣為「社會民主黨」,處決前被人搶救帶走,年底平反,恢復團籍。1933年與李德結婚,後參加長征。1935年12月恢復黨籍。1936年參加東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1938年與李德離婚,同年任陝甘寧地委婦女部長。1943年底進**學習。1945年在承德市任區委書記。1946年任察哈爾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1949年任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勞動調動科科長,後任湖南省公路局秘書科長、養路處副處長、省交通廳辦公室主任。1960年調回部隊,任湖南省軍區軍法處處長,授大校軍銜。1976年任省政協委員,不久離職休養。1982年由正師級調為副軍級。1983年11月3日在廣州市病逝。
林月琴——羅榮桓元帥的夫人1914年1月18日生於河南省商城縣丁家埠區南溪鄉(現屬金寨縣)。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總部婦女工兵營營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二至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六路圍攻」和紅四方面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機要處黨支部書記,晉西南黨員訓練班主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司令部直屬隊分總支書記、第一一五師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山東軍區司令部機要科政治協理員。解放戰爭時期,任第四野戰軍子弟學校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十•一」學校校長,軍委總政治部主任辦公室副主任兼羅榮桓元帥辦公室主任。1955年9月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61年8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第二、第三屆全國婦聯執行委員,總政治部幹部部原顧問(按原副兵團職待遇)。1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3年11月22日在北京逝世。
上 校
葉群——林彪元帥夫人1919年9月15日生於福州,是福建省閩侯縣瀘嶼鄉葉厝村人。1935年末入團,1936年夏入天津師范學院高中學習,同年轉黨。1938年到延安,曾任中國女子大學組教科科長。1941年7月1日結婚。曾在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第四野戰軍司令部作參謀、秘書、翻譯工作。建國後,任教育部普教司副司長,上海、廣州教育局副局長。1959年後任林彪辦公室主任。中共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辦公組成員。1971年9月13日乘機外逃,途中機毀身亡。1973年8月被開除黨籍。
丁志輝(1918—1980)江蘇無錫人。1939年參加新四軍,在醫務處學習。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旅、軍的休養所所長。參加過黃橋戰斗的戰場救護工作,並在頻繁的反「掃盪」中,與醫務人員一起勝利完成帶領傷病員邊轉移、邊治療任務。先後被評為模範幹部和模範黨員。曾任師衛生部後方醫院院長。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部隊到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二縱隊五師醫務主任兼後方醫院院長、軍衛生部醫務主任。曾入中國醫科大學學習。1948年被評為軍的模範幹部。建國後,在廣州任陸軍醫院醫務主任。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醫療手術隊隊長,在第五次戰役中,帶領手術隊搶救了2900餘名傷病員。翌年赴蘇聯學習,回國後,先後任中國協和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等職。曾被選為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王新蘭——肖華上將的夫人。王新蘭,原名王心蘭。著名革命家王維舟的侄女。1924年6月26日出生於四川省宣漢縣王家壩「雙朝門」,從小受到革命熏陶,6歲就開始送情報,9歲便參加紅軍,分配在紅四方面軍宣傳委員會,11歲時隨紅四方面軍長征。在長征路上,是當時最小的女紅軍戰士。193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組織上送她去延安紅軍大學學習,在陝西三原的雲陽鎮八路軍總部,與115師政治部副主任肖華相識。「抗大」畢業後,被安排進軍委通訊學校學習。1939年從通訊學校結業後,分配到延安紅色中華社(新華社前身)新聞台當報務員。年底,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到達115師師部,接著由羅榮桓親自安排送往肖華的挺進縱隊。同年11月21日在冀魯邊戰地與「娃娃司令」肖華成婚,1940年起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新聞台報務主任,此後一直從事通訊機要工作。建國後,歷任總政治部主任辦公室副主任、軍委副秘書長辦公室副主任、蘭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顧問。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85年12月離休(正軍職)。
何銳——袁克服少將夫人陝西省寧強縣人,1917年生。13歲作童養媳,1935年正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婦女班長、工作隊副隊長、排長,1939年與袁克服結婚,後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3年任中央衛生部門診部商店主任,後任冀南軍分區司令部四科副科長,1947年任吉東軍分區管理股副股長,1949年任湖北野戰醫院副院長。建國後,任中央軍委直屬療養院副院長。1972年在西安病逝。
陳真仁——傅連暲中將夫人陳真仁原名陳錦雲。副軍職離休幹部。1919年8月出生於陝西省寧強縣大安鎮金牛驛村。1934年她隨父親和哥哥一起參加了紅軍,父兄都在長征路上不幸犧牲。1935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10月在寧夏同心城與著名的紅軍醫生傅連璋結婚。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教員、秘書、科長,軍委總衛生部葯材處副處長,總後衛生部葯材局采購處處長、葯材處副處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原顧問等職。因病於2006年3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陳斐然——傅秋濤上將夫人 總參辦公廳離休幹部。湖南省平江縣人。1934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副排長、副指導員、協理員、副科長、幼兒園主任和總參辦公廳辦公室秘書等職。因病於1989年10月1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2歲。
吳朝祥(1918— )原籍湖北麻城,出生於四川通江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長征中任婦女獨立團營長。到陝北後,曾任青年訓練班政治協理員。1938年到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後任中國女子大學校務處副處長。在解放戰爭中,先後任遼東軍區第二野戰醫院政治委員、軍區衛生部政治處主任。建國後,任中南軍區後勤部直屬供給處和軍工醫院政治委員、武漢軍區總醫院和湖北省軍區後勤部的政治委員。1979年任湖北省軍區顧問。為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81年離職休息。
李瑞麟(1901—1988)又名李瑞林。河南項城人。1929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47年從美國回國,在上海同德醫學院任教授兼南洋醫院主任醫師。上海解放後,李瑞麟1953年在上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婦產科教研室主任兼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1961年12月被批准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並被授予上校軍銜。為一級教授。
周東屏——徐海東大將夫人原名周少蘭。安徽裕安(六安)人。1917年生於貧苦家庭,1931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加入紅二十五軍,在軍部醫院任護士。1935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反圍剿斗爭和紅25軍長征。1935年10月,在陝北永坪鎮嫁給了她精心護理多日的徐海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八路軍、新四軍醫院、皖東和東北解放區機關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總參謀部管理局顧問。1957年6月被授予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60年8月被授予上校軍銜。1978年2月被選為全國第五屆政協委員。1988年榮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7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
胡朋——(1960年晉升大校)山東萊陽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戲劇隊、演員訓練隊副隊長。建國後,任東北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中國劇協第二至四屆理事。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在《白毛女》、《槐樹庄》等影片和《母親》、《子弟兵和老百姓》等話劇中飾演角色。參與創作的話劇劇本《平津作戰》獲1981年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和1983年第一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
郝治平——羅瑞卿大將夫人河北臨漳人,1934年在開封大河中學讀書。1937年就讀於省立第一女子高等師范學校。1938年2月達到延安,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任抗大二大隊政治處技術書記。1941年起,在八路軍野戰軍政治部任秘書、政治指導員、中共總分支書記。1945年在張家口外語學校學習英語,後在19兵團子弟小學任教導主任、副校長。1949年起,歷任公安部辦公廳秘書,政治部組織教育科科長、黨委辦公室主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羅總長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廳黨委委員。1978年任總參謀部政治部顧問,1986年離休。是全國婦聯執委、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華老人促進會會長。
彭素(1916—1987)河南省商城縣丁家埠區南溪鄉(今安徽金寨)人,原姓廖,8歲當童養媳。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意青年團。1929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任紅10師醫院葯局主任,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四方面軍總醫院葯局主任、護士連連長。長征中,曾任紅四方面軍衛生部主治醫師。1938年起,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衛生部葯局主任、分院葯局主任。1940年入中國女子大學學習。在參加延安大生產運動中,被評為勞動模範。1943年在中共中央黨校二部衛生處任葯局主任。1945年作為「赴前線幹部大隊」的成員,轉戰張家口、承德,後任華北解放區煙草公司衛生所所長。參加石家莊戰役後,調華北被服局醫務所任所長兼主治醫生。1950年任北京協和醫院女賓部中共支部書記兼政治協理員。1953年入第一軍醫大學學習。1956年起,任中共中央軍委直屬醫院、人民解放軍302醫院副院長。1957年授予上校軍銜。1983年離職休息。享受副軍職待遇。
中 校
馮 蘇(1921-- )四川省萬源縣人,1933年參加紅軍,1934年入黨,歷任戰士、班長、隊長、婦女營連長、抗大總校供給部經理處協理員、47軍東北軍工部經理處人事科科長、湖南軍區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等職。1960年授少校軍銜,1963年晉升中校軍銜。1957年授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授二級紅星勛章。
馮明英——王宏坤上將夫人四川巴中人,1916年生。1933年參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1936年調入紅四軍政治部任民運幹事,翌年春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冀南軍區政治部、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任保衛幹事。建國後,在海軍政治部保衛部任幹事。1957年任北京量具刃具廠保衛科科長。1960年任海軍直屬政治部群眾工作處副處長。1963年起因病休養,1978年離職休息。
阮若珊(1921— )1938年參軍,1939年10月入黨,解放後任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團長。1955年授中校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58年轉業,曾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1958年11月離職休息。
何曼秋——張汝光少將夫人四川江油人,1919年12月22日生。1935年4月參加紅軍,1937年2月由團轉黨。曾任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婦幼衛生保健處處長。1955年授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授予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楊 炬——王樹聲大將夫人1921年11月30日出生在湖北襄陽南漳縣一個教書先生家。1938年8月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9月到延安中央門診部,中央醫院任醫生。1944年,中秋節和王樹聲結婚。1949年,楊矩在湖北省軍區衛生科擔任醫生、副科長。1958年在北京海淀區衛生局任防疫科科長。1961年,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任門診部主任。1964年,調任二炮後勤部衛生部防疫科長。1966年,調任解放軍三0四醫院任副院長、副政委、顧問。1983年,離休。
李藍丁——苑化冰大校夫人,原名李一冰,浙江海寧人,1924年生。1941年於上海佔德高級助產學校畢業。同年參加新四軍,翌年轉黨,歷任葯劑室主任、野戰軍衛生部前方醫院醫療隊隊長。出席第二屆世界婦女代表大會,參加抗美援朝。1956年起,任二醫大附屬醫院醫務部主任,住院總醫師。解放軍總醫院臨床二部、醫務部副主任等職。她先後立大功二次,小功三次,六次嘉獎,獲獨立自由獎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榮獲獨立功勛榮譽章。被譽稱為「我們的南丁格爾」。2007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
趙 政——萬海峰大校夫人江蘇崑山人。1922年生。1941年從上海到蘇北參加新四軍,被分配到第一師第一旅工作。1942年入黨。建國後在南京軍事學院門診部當軍醫。1955年授予少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中校軍銜。同時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
黃海雲——賴春風少將夫人,四川省梓潼縣人。1919年出生。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
少 校
馬憶湘——晏福生中將的夫人 原廣州軍區司令部管理局副政委。土家族。湖南永順人。1923年出生,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歷任護士、宣傳員、幹事、指導員、關中地委抗習主任、主任科員、廠長、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兒童福利會理事、廣東作協理事、部隊團副政委、師副政委等職。1983年離休。曾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各一枚,獲延安勞動模範、勞動英雄稱號,並受獎章。1949年隨軍南下,曾在軍中和地方任職。1958年在湖南軍區從事文藝創作工作。1958年完成回憶錄《在長征的道路上》。1959——1961年完成長篇小說《朝陽花》,被廣州軍區政治部頒發優秀作品獎。1961年調廣州軍區司令部第一通訊總站任副政委。曾發表《我跟紅軍過草地》。1978年調廣州軍區司令部管理局任副政委。1987年編寫了《難忘的青少年時代》。
王 蘋(1916—1990)江蘇南京人。回族。1934年參加南京磨風劇社,主演話劇《娜拉》。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總政治部文化部電影處副科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副廠長、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二屆理事和第三、四屆常務理事、書記處書記。是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導演的影片有《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電波》、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等。《槐樹庄》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1986年獲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公寅華(1930-- )河北省樂亭縣人,1946年入伍,1947年入黨,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戰斗中負傷,評為三等甲級殘廢,榮立大功一次,甲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1964年晉升少校軍銜(366醫院主治軍醫)。1988年授勝利功勛榮譽章。
田 華(1928— )河北唐縣人,1962年晉中校。1940年12歲時參加了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抗敵劇社,這是她從事文藝工作的起點。從抗日戰爭直至解放戰爭期間,在華北前線做宣傳工作。參加過秧歌劇《兄妹開荒》、《大慶功》,河北梆子《王老栓報仇》、《血淚仇》,話劇《戰鬥力成長》,歌劇《不要殺他》等劇目的演出。1950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決定將著名歌劇《白毛女》改變成故事片時,被選中扮演喜兒,一舉成名。1957年,文化部授予《白毛女》優秀影片一等獎,田華獲得一枚金質獎章。1959年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委員,全國文聯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表演學會副會長。
史群英(1922— )四川旺蒼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長征中,在紅四方面軍總後方醫院任護士,曾一人護理一百餘名傷員。1937年初轉入中國共產黨。後在陝甘寧邊區醫院任護士。從延安醫科大學畢業後,在中央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晉綏軍區第六和平醫院、華北軍區門診部任醫生。1949年起,歷任華北軍區防空軍司令部衛生所所長,海軍保育院院長,南京海軍醫院副院長,海軍直屬政治部幹部處處長、海軍司令部政治部秘書處處長。1978年離職休息。
權衛華——李基少將夫人原名權智英,1919年生,四川閬中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曾任紅四方面軍野戰醫院傷病員連連長。參加長徵到陝北後,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中國女子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和魯迅師范學校學習。湖南軍區後勤部幹部科副科長、政委兼科長,工程兵西安工程學院幹部部部長,工程兵直屬政治處副主任、管理處代處長。
劉 堅——楊梅生中將夫人原名蕭成英。四川通江人。1919年生。7歲被拐賣當童養媳。1932年冬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轉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陝北後,入中共中央黨校、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抗大區隊長兼軍事教員、通訊學校指導員、新四軍支隊教導大隊女生隊隊長、中共獨立團總支書記。解放戰爭時期,在熱河軍區任中共總支書記、東北軍區三局被服廠監委。建國後,任軍直工部組織科科長,湖南軍區幹部部福利科科長、省軍區幹部子弟學校校長、省軍區後勤部副政委,廣州軍區直屬政治部副主任。1973年離休。2005年8月31日在廣州病逝。
朱應明(1913-- )四川省登蒼縣人,1933年參加紅軍,1936年入黨,歷任班長、排長、幹事、指導員、縣婦女部長、軍械處支部書記、管理科副科長等職。1962年授少校軍銜。1988年授二級紅星勛章。
李光明——譚冠三中將的夫人。 1921年3月26日出生在四川省通江縣華家坪一個極貧寒的農民家庭,自幼喪失父母,4、5歲時,被送人當童養媳。1933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12月入團,1937年3月入黨。後與譚冠三將軍結婚。歷任縫紉工人、劇社社員、戰士、衛生員、宣傳員;報務員、中隊長;組織幹事、中共西藏工委婦委組織部副部長、拉薩婦聯副主任、西藏軍區司令部辦公室機要秘書、成都軍區司令部辦公室秘書等職。1988年離職休養。1988年榮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楊國群——羅友林大校夫人,陝西延川人,1921年12月生。1933年1月參加紅軍,1934年1月加入共青團,1935年5月轉黨。1955年根據《國防部關於處理和留用婦女工作人員的決定》文件,沒有給她授軍銜。但因其丈夫在紅軍反剿匪和長征時擔任林彪等首長的保衛工作,因而她通過林彪、葉群,終於在1960年被授予少校軍銜,當時福建和江西只有她一個授銜的女軍官。
汪榮華——劉伯承元帥夫人。1917年2月4日出生於安徽省六安縣郝家集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1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四方面軍十二師政治部宣傳員,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調入英山縣委負責青年婦女工作;;1932年11月任紅四方面軍十二師衛生部醫務員,12月調到十一師33團醫務所工作;1933年調到四川省委從事青年婦女工作;1934年4月任四川省委婦女部巡視員。1935年3月任四川省蘇維埃政府郵政局副局長。隨紅四方面軍主力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兩次翻越雪山,三次穿過草地,1936年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後,她與劉伯承結為伉儷,並在戰斗中同時負傷;1936年12月,在延安軍委四局工作期間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937年1月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初畢業後,分配到中央保衛部工作;1938年7月奔赴抗戰前線,先後任一二九師隨營學校教員、供給部政治處指導員、直屬政治處組織幹事、司令部供給處黨支部書記、機要科譯電員等職;1944年11月入延安中央黨校參加整風學習;1945年12月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軍政處幹部科參謀;1950年1月任西南局幹部子弟學校教員;1951年1月入軍事學院俄語訓練班學習;1957 年7月任高等軍事學院秘書。1960年12月,任劉伯承同志處秘書,她協助劉伯承同志處理、,同時又精心照料劉伯承同志的日常生活;1978年5月任軍委辦公廳顧問。1985年12月離休,享受正軍職待遇;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8年5月27日17時20分,汪榮華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吳繼春(1915— )原名吳克斌,又名吳素芳。河南新縣人。1930年參加革命,在光山縣地方蘇維埃政府工作。1932年起,任縣指揮部醫院代醫務主任、獨立團醫務所醫務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在紅四方面軍支隊醫院任司葯,後到支隊後方留守處婦女隊工作。解放戰爭期間,入華東野戰軍婦女幹部學校學習,並曾任軍供應站營業股股長。建國初期,在軍隊學校學習。後曾任總參謀部第三招待所副所長、西藏軍區直工部幹部科科長、福州軍區執政機關工作科科長。1981年離休。
林 江——張廣才少將夫人原名向光蓮,四川閬中人。1919年生,7歲當童養媳,9歲被賣,逃出流浪,1932年秋於通江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婦女連當戰士,為前方兵站運送供應物資和轉送傷員。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長征,曾在隴東地區戰斗中負傷,193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並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38年起在中央新聞電台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隨軍轉戰於沈陽、吉林、長春、哈爾濱、延吉等地。建國後,先後在武漢軍區、湖北省軍區工作,曾任湖北省軍區幹部科副科長。
林 影(1925— )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抗經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時任十五軍留守處政治協理員),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授二級獨立功勛榮譽章一枚。
段桂卿(1924~1990)山東省威海乳山午極鎮小寨村人。出身貧苦農民家庭,1940年2月在原籍從事婦女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1月參加八路軍。先後於膠東五支隊分所任護理員,五支隊三所任護士、護士班長、手術室室長等職。1947年2月任膠東軍區第五師野戰手術室室長,是年9月調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任軍醫、手術室室長兼政治幹事、醫訓隊隊長、第四醫療隊隊長等職。建國後被授予少校軍銜,並獲獨立自由獎章和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中........................................http://..com/link?url=igcQQtUGvBor5__MaKx9vZjOnJLkK0Q9w2O5X_

閱讀全文

與女兵宣傳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網站設計風格 瀏覽:588
娃哈哈酸奶類飲品策劃方案 瀏覽:440
義烏青岩劉電子商務產業園 瀏覽:596
化妝品推廣方案詢問全網天下 瀏覽:197
幼兒園暑期師德培訓方案 瀏覽:315
電子商務項目策劃書封皮 瀏覽:368
運營推廣方案模板 瀏覽:477
食品的促銷活動策劃 瀏覽:212
會議策劃方案英文 瀏覽:858
開學季促銷活動海報 瀏覽:948
工作技能培訓方案 瀏覽:546
策劃一個家鄉活動方案 瀏覽:578
杭州尊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519
超市春節促銷活動 瀏覽:348
校園咖啡屋策劃方案 瀏覽:717
隨手拍策劃方案 瀏覽:510
幼兒徒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43
試述電子商務如何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 瀏覽:155
銀行廳堂客戶營銷方案 瀏覽:828
電影院觀影策劃方案 瀏覽: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