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需要一片有關化工廠裝置裝催化劑的宣傳文稿,請求幫助,謝謝
我可以幫忙啊,你什麼時候要可以跟我講一下。
② 求一篇贊美化工分析的文章
贊美化工 當氫在電火花的吸引下 與氧灑下晶瑩的淚滴
當鉀投入水的懷抱 化成縷縷淡紫的清煙
當氯化氫拜倒在硝酸銀面前 凝成絲絲乳白的沉澱
甲烷不明白為什麼 在氦、氖、氬、氪、氙中
他偏偏選擇了氖 明知她是惰性氣體
卻仍堅信氫氧那樣的轟轟烈烈 渴望嘌呤嘧啶的從一而終
只因為她不僅溫柔,而且稀有
烷是星球上最早的氣體 氖是世界上最少的氣體
所以烷很早就認識了氖 而氖卻一直不知道烷
烷是有機的焦點 氖是無機的光心
不同的是 焦點可以有兩個 光心卻只有一個
當陽光平行射入透鏡 她選擇了烷
只因為他不但智慧 而且浪漫
甲烷好奇怪 為什麼
當純鐵與濃硝酸熱情相擁
可曾想到當初濃濃的二氧化氮 早已化為絲絲一氧化氮
當硫酸亞鐵靜靜的躺在敞口的瓶中 她也許永遠不知道自己何時變的心
只因抵抗不住那氧氣的誘惑
而那痴痴傻傻獃獃的銅 自以為能與硫酸亞鐵幸福到永遠
不幸的成了時間的第 N 個俘虜 身上留下那道道不愈的傷痕
甲烷不明白 為什麼
當年鑽石般堅固的海誓山盟,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石墨
當氯化氫遇到了鉀鈣鈉鎂鋁,就將銅汞銀鉑金拋到了腦後
甲烷不明白 為什麼
異面的兩條直線不能相交 即便是相交了 也永遠不能重合
為什麼
過去預想的不可能事件 現在卻成了等可能事件 也許將來還會成為必然事件
甲烷好奇怪為什麼
那些電子總在他心裡糾纏 怎麼甩也甩不掉
為什麼滿懷希望的將心存進銀行 取出時又是另一番感受
為什麼當世界經濟全面復甦 他們之間卻出現了裂谷
為什麼連拉登都停止了恐怖襲擊
而那可怕的第三條河流 卻在第四緯度上 鑽營著他的第五產業
憑借自己的第六感 七天就創造了世界 帶著那八大奇跡升入九重天
甲烷不明白 不明白 真的不明白
亞馬遜的雨林為何滋潤不了那撒哈拉的沙漠
墨西哥灣的暖流為何溫暖不了那西伯利亞的寒風
喜馬拉雅再高也滿足不了馬里亞納的要求
而聖保羅的蝴蝶卻能冷卻那曼哈頓的摩天大樓
甲烷好奇怪 好奇怪 真的好奇怪
洶涌的海波上為何要偽飾一層冷漠 狂熱的火山爆發前為何要假裝沉默
當寂寞的射手擊落巨蟹 神秘的天蠍蜇傷摩羯
所有的苦痛都化為沉默 所有的沉默又被傷口吞沒
而後心靈的南極出現了空洞 寂寞的龍卷風橫掃星空
銀色的閃電擊碎了你的美夢 惆悵的陰雲侵佔了你的領空
又是一場新的戰斗…… 現實的殘酷埋葬了久違的幸福
甲烷被氯氣團團圍住 在陽光的刺激下 他感到如此的無助
恍惚間他聽到了遠方氖的呼喚 而這呼喚又變成了聲聲警鍾
甲烷亂了 他感到體內的氫 正被一個個氯所取代
甲烷有些失落 那天氖告訴烷 她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
甲烷臉上剛剛浮起的一絲微笑,定格、凝固、褪色
辛酸與傷感滑向天平的一端 美夢好象那破了洞的氣球
烷什麼也沒說 在一旁悶不作聲 他知道
那裡有比尼斯的藍色海灣還要絢爛的黃金海岸
那裡是稀有氣體的天堂 星球上唯一一塊沒有二氧化碳的地方
氖喜歡自由 也許她這一走 就再也回不來了
烷不反對一方的獨立 但更渴望雙方的默契
烷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他的言語竟如此的蒼白乏力
甲烷的字典里沒有哭 但還是有些忍不住
只默默的、默默的陪伴著氖, 徘徊、飄盪
靜靜的、靜靜的遊走在星球上空 那份憂郁使他過早的飽和
這種感受 不是夢游者的苦 而是清醒者的痛
那天 他們第一次迷了路
甲烷想到了忘卻 試圖分散空間的注意 麻痹時間的神經 來稀釋那份感情
但卻越釋越濃 他想
假如我忘了你 願我的雙手枯萎 不再彈琴
假如我忘了你 願我的舌頭僵硬 不再歌吟
他想起了宙斯與歐羅巴的神話 想起了拿破崙寫給約瑟芬的童話
想起了安東尼與埃及艷後的傳說 想起了大衛夢見拔示芭後的墮落
他想起了聖梵倫泰 想起了拉美西斯和斯芬克斯
於是,他想到了死
他想 他死時的 POSE 一定比上帝還瀟灑 但氖一定會傷心的 所以他又不想了
烷站在歷史與現實的黃金分割點 凝望古希臘的巴特農神殿
俯視著廣漠的帕米爾高原 看萬馬奔騰,與群狼共舞
在這個超現實的時代, 激情與理性為伍,陰謀與智慧共存
戰斗在繼續,必須有一方投降, 但投降的決不會是他
第三宇宙的天狼星在召喚 激憤和恐懼籠罩著甲烷
烷雖不是巍峨的高山 卻有著山崩海嘯的雄奇偉岸
雖不是浩淼的大海 卻有著海納百川的雄渾氣概
雖不是先知拿單 卻有著亞歷山大的英明果斷
他拔出犀利的碳氫四鍵 斬斷玄妙的小亞細亞情結
與此同時,他成功的穿越了生死線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今天鋪墊
當甲烷與多納蒂彗星擦肩而過 心中充滿了敦刻爾克的迷惑
驀地發覺 稍縱即逝的不僅僅是那流星
於是 他乘著墨丘利的翅膀 去找尋那互補的夢
天上的星星象人群一樣擁擠 地上的人們又象星星一樣遙遠
三百六十五天的苦苦尋覓 一千零一夜的的痴痴守望
終於換來了 那四萬光年的溫柔 五千盎司的感動
甲烷哭了 象十八萬年前那第一聲啼哭 但無論多苦 他也要守住
那古老而又年輕的秘密
厄運終究還是降臨了 甲醇迷濛了他的雙眼
酒精麻醉了他的神經 伽馬射線穿透他的心臟
甲烷深深的吸了口氧氣 彷彿生命中第一次呼吸
靈魂焚燒著肉體 與氧氣同歸於盡
整個世界都在哭泣
甲烷累了 撲倒在氖的懷里 氖撫慰著他的靈魂 感受著他的余溫
碎裂的甲烷 最後的意識里 氤氳著一種甜蜜 氖的臉逼近他的碎片
在電光的激發下 渾身散發出陣陣霓虹 紅光引燃空中的鎂帶
發出耀眼的銀光 漸漸的 甲烷有了心跳
這一刻淚水與血水交融、纏繞、凝固
化作淡淡的霧氣,蒸騰、彌漫、擴散
熏落的一葉梧桐,徘徊、飄落、流浪
烷和氖醉了 梧桐載著他們飄向遠方
星光追隨著 穿過克里特 飄越孟菲斯 飛抵西奈
灑在斑駁的所羅門石柱上
這爛漫的星夢奇緣 又將綿延千百萬年
③ 化工廠勵志文章精選
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於忍受中,只有軟骨頭才急躁粗魯,他們因此喪失人的尊嚴。——《卡夫卡口述》
這個接見日就這么自然的來了,似乎很神秘又不露神秘的痕跡。夢里媽媽在責怪我,彷彿在通知我向我道別,我感覺到的戰栗,殘忍和羞辱會讓我服從,對於我的靈魂,更多的是些徒勞的安撫,自慰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一定程度上加深我的不幸。
高中的最後一年,我不知我的命運交由誰主宰,遺憾的是我沒有榮譽交付給你,只是恥辱。彼此不能分享命運的人,為什麼就扭結在一起?年輕的生命,從心裡屈服那些不應該的東西,不時感到心頭沉重,對我造成如此野蠻和瘋狂的懲罰,那些居心叵測者藉助國家法律工具,目地無非是把我的心碎裂。因為我是個不會輕而易舉改弦更張的人,反復碎裂已使我的疼痛至麻木。只是那些邪惡的人和他們齷齪的思想,我們會看到遭到的報應。
仍然把這些可以說是仇怨的東西,這些人看作是便秘的排泄物,只是對伊的思念千百次的感受到難以承載。我想,除非堅強之外,我沒有報答我的親人們丁點東西,所以在此環境中,我的努力是個雙向飛箭,把仇恨將死命射向敵人,把懷柔和關心,愛綁射給我的親人。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心靈的長征,還是在歷史的秦直道,也不是在C的高速路上,是在人為的設置的障礙中跋涉。
過去立起的豐碑,如今如多米諾骨牌一樣漸序倒去,可惡的引誘,一步步把我拖進這陷阱中來,我已滑至無知的,可怕的懸崖,不能由我止步。反思自己,許多偏執的思想,卻沒有絲毫的邪惡的傾向。謙遜和誠實是出國留學網幾十年來堅守和珍重的,在簡朴和勤勞的生活里培養這些美德。然而彷彿是上蒼在排斥著,再多的努力結果都是沒有用。把這些毒化我的毒素從體內徹底清除掉,或著來個乾坤大挪移,把依附在身體上的毒素和水蛟反向給仇恨者。
想起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應該也是如我一樣的記著日誌,那《早上從中午起》的隨筆。應是平凡的記錄,只是成功者和耕耘者的區別而已,能否在這不可多得的歲月中又不虛度光陰,把寒冷的刺激當作鞭策?先這樣的奔跑著,堅持著,信心是自己給的,恆心是要堅持的,這段時間,如今晚,除鼾聲,偶爾的咳嗽聲之外。我用了大概兩個小時的時間,把今天應完成的文字就這么碼放在格子中,雖身心和心裡極度疲倦,但我相信會睡得安穩,有好夢做,給自己說聲珍重。
④ 贊美化工工人辛苦的文章
勞動者贊歌
滿山的桃花、碧綠的田野、金燦的油菜花望不到邊際,農民,您用那粗壯的雙臂換來我們的美食,您用汗水澆灌了我們的身體。
鋼花的四濺、機床的轟鳴、高樓大廈上看不到原始的印記,工人,您用那堅實的臂膀拖起我們的生活。您用那扎實的工作方便了我們的便利
當你坐在小汽車享受個人的流動空間,當你坐在巴士享受公眾的效益,當你坐在遠行的大船享受旅途的瀟灑,當你飛入藍天把世界變小,您可知道勞動的美麗。
當你走進飯店、走進商店、走進繁華的商業區,你可知道服務的辛苦,站了一天的腿還是那樣站立。
當你走進學校,你可看見知識的閃光,你可聽到書與人的交流,你可聞到老師的汗水,知識變的勞動更加的偉大無比。
當你一切容入了社會,周圍的一切都是平凡的勞動所給予。
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人類是如此的進步,一切的一切無不來自於我們的艱苦勞動、平凡的勞動,勞動是那樣的默默無語。
每當清晨上班時,看著這凝聚了建築工人的智慧與汗水的一幢幢高樓時,我的內心不由發出一聲贊嘆。每個城市的角落,似乎都會看一看默默工作在一線的建築工人。
他們衣著普通,朴實厚道。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自祖國各地。闔家團聚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打點著簡單的行李,帶著父母親的囑托、帶著妻兒的期盼,離開了家鄉,來到了建築工地。從此,他們又開始了新的一年緊張繁忙而又辛苦的工作。
偶爾我抬頭仰望,數十米高的腳手架上,他們的身影彷彿在半空中飛舞,只能隱約看到五顏六色的安全帽在躍動。這是他們在辛勤地工作。每一處的施工現場都能看到他們埋頭苦乾的身影,這是他們對工作的盡職,對建築事業的熱愛。
偶爾在公用電話亭里,我看到他們在用很高的聲音親切地呼喊著家人,一句句的問候,是他們對家人的想念,一段段工地生活的愉快述說,是他們希望家人放心,不用過分的擔心他們在外的工作。
偶爾電話這頭只有了他們的應答聲,我想這是他們在細心地傾聽著家人描述家中的生活,我想這也許是家人在告訴他們家中一切都很好,讓他們在外安心的工作。雖然也許是一些簡單的問候,一些簡短的聊天,但能常常打電話回家,聽到家人的聲音是他們最高興的事情了。這可是他們與妻兒之間的兩相牽掛。
雖然有些人出於種種原因看不起他們,如果沒有他們一年到頭風雨無阻的辛勤工作,哪來今天漂亮、壯觀的高樓大廈,他們不應遭到鄙視,他們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是我們建築工地上最可愛的人。
雖然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沒有高等的文化學歷,但他們同樣有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今天,我也衷心祝願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我不知以怎樣的言詞去描寫、贊美他們,只知道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就沒我們舒適安逸的生活。
夏季炎熱,熱的讓人出汗、讓人煩躁,這就是夏季的特點。要是一直低溫陰雨的話那又顯得有些反常。但是當我們所工作、生活的這座城市溫度突破四十度高溫的情況下、當我們坐在空調間里喝著純凈水或飲料也有出汗感覺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想一想那些依然堅持在高空中作業的建築工人們是怎樣工作著的!他們工作的地方沒有空調和風扇,只有那火一樣的炙熱陽光無情地舔舐著他們那黝黑的皮膚和偶爾吹來的自然風帶給他們絲絲涼意;他們沒有純凈水,只有隨時都有可能被太陽蒸發掉的白開水來補充體內水分的缺失;他們工作的地方沒有舒適的桌椅,只有鋼筋、磚塊和混凝土;他們住的地方不是窩棚,就是剛剛建成的框架大廈;……可是,當我們真正去接近那些建築工人的生活的時候,就會驚奇地發現他們在如此炎熱的工作環境下表現出來的卻不是浮躁不安,而是豁達樂觀!
⑤ 歌頌贊美化工廠的文章
年底工廠徵集文章,描述贊美的,我們長生產化工產品,叫龍新化工有限公司,題材不限,詩歌散文什麼都行
⑥ 關於青春化工夢的文章
春風送暖,綠柳扶蘇,為提高同學們戶外活動的積極性。4月25日晚,由校社聯主辦、化學工程學院先鋒社承辦的第五屆「化工杯」風箏大賽交流培訓會在4號教學樓304召開,各參賽選手及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此次培訓會。
此次交流培訓會特邀淄博市風箏協會主任耿炳華對同學們進行培訓。耿炳華首先對風箏的種類,怎樣做出好的風箏做出了詳細的說明,隨後他對放風箏時如何讓風箏「飛得高,飛得遠」等注意事項進行了具體的講述。培訓會上,耿炳華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自己製作的風箏,並對風箏的結構進行了簡要的講述。他提到,風箏的種類很多,不僅扎制的構架不一,其圖畫也各種各樣。要做出好的風箏,選材很重要,在扎制過程中要耐心仔細,不能急於求成。他一邊給大家講解一邊拿起身邊的風箏指給大家看。在給同學們講完風箏的基本知識後,同學們對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了疑問,耿炳華耐心的為同學們解答,贏得同學們陣陣掌聲。同時,耿炳華表示,如果大家感興趣或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和他聯系。他會盡快給大家解答疑惑。據悉,風箏大賽將於5月4日舉辦。
⑦ 幫我寫關於化工的文章
化工范圍很廣:
化工工藝設計,
化工自動控制,
化工儀表,
化工電氣維護,
化工化學組分與其反應,
化工高分子研究,
化工新技術應用,
化工行業安全維護,
化工管理制度方案或者新制度實施
化工銷售市場分析,
化工污染分析,
化工節能分析,
........
范圍很廣 你從事什麼工作?專業方向?
總不能人選其一去寫吧?
⑧ 化工安全文章
首先說明不是我寫的
車間安全生產的文章
創造相信,大家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小心,注意安全!」。雖然只有短短的6個字,然而這句話的背後包藏了太多太多的含義:它既有關愛,也有警告,更有一種對生命的敬仰。所謂關愛是因為家人希望看到一個健康,笑容綻放的你,所謂警告是要你認真做好這項危險性高、難度大的工作,不要麻痹大意,暫且不說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會有多深,但防患於未燃的周全是每一個人必須想到,並且必須做到的。
所以安全生產,從我做起,有我護航!
身為xx股份的一名員工,我們必須充分了解自身崗位的專業知識,認真學習安全制度。每一條安全制度和操作規程,都是在一起起血的經驗教訓中積累而來,它不是束縛我們的枷鎖,而是指引我們正確前行的航標,只要我們認真的學習,嚴格的執行,「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在進行每一項工作時,首先要問問自己,「這樣做違章嗎,安全嗎?」。目的就是要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植入我們的大腦,培養正確的安全行為觀,每一項工作都有其特殊性,我們不能以經驗辦事,才能杜絕一切習慣性違章,有些人明知道一些行為是違章的,就是嫌麻煩不願改,認為一直都是這樣乾的,不會那麼巧就出事的。這樣的心理其實就是安全意識麻痹的表現。要知道,任何的違章行為都可能將自己推向危險的邊緣,是要受懲罰的。上學時,老師說要愛祖國,愛人民,工作了,領導說要愛企業,愛工作,結婚了,愛人說要愛家庭,愛生活。在安全面前我說:我們首先要愛自己。這樣的人才能做一個有愛心,懂感恩的人,沒有安全,所有的愛都無法付出。當我們過著豐衣足食愜意的生活,那是辛勤工作加安全的果實,工作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手段,然而是企業給了我們工作的機會,讓我們的生活有了保障,而我們就應當感恩於社會,感恩於企業,感恩於所有愛自己的人們。該如何去做呢,那就是安全乾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不僅僅是感恩,更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安—全,在唇齒的開合之間,是一個很輕易就說出來的詞彙,可是它很沉重。這個詞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耳邊不知重復了幾千幾萬遍,它蘊含在母親虔誠的祈禱里,父親期許的盼望中,朋友同事的笑臉上。「寶貝,繞過前面的石堆。」這是母親的指點;「孩子,遠離你身邊的小河。」這是父親的叮嚀;「同學,請認真學習。」這是老師育人的教誨;「同志,請戴好安全帽。」這是企業對員工的要求。
一聲聲的提醒與忠告,常常避免了悲劇的發生。作為從事原料生產的企業,我們更是將安全工作放在了重要日程,年年講、月月談、天天抓、時時緊。從點滴做起,嚴格要求,一絲不苟,為築起安全大堤而努力著。然而,就是有個別人視忠言為耳邊風,於是一時的疏忽,一次小小失誤給個人帶來痛苦,給家庭蒙上陰影,給企業帶來負擔和損失。生命是珍貴的,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那一個個血淋淋的事故,再看一看那不再完整的家的時候,酸澀在眼,悲痛在心,是什麼讓悲劇重演,安全的特殊性體現在哪裡?各種用鮮血和生命換取的安全規程似乎在向人們詮釋一個道理:你,藐視它的存在,它,就藐視你的生命。一切事故的根源出現在我們的思想上,安全意識不足、現場管理不嚴,工作掉以輕心等等方面。想一想,還有什麼比「三違」更可怕,還有什麼比安全更重要,更有什麼比人的生命更可貴呢?安全為天,是我們的安全理念,在這個「天」下,讓我們把安全生產比喻成一台正常運轉的機器,那麼,我們每位職工就是一顆顆螺母,這就需要我們時常擰一擰設備的螺母,聽一聽電機里的聲音,看一看儀表上的變化。用「三心二意」即工作上的「專心、細心、耐心」,思想上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時刻綳緊安全之弦。從「要我安全」轉向「我要安全」、「我應安全」、「我能安全」及「我懂安全」上,使安全意識有質的飛躍,哪怕這種飛躍通過反復的、經常的安全再教育也在所不惜。
同事們,為了企業的發展,為了個人的安全,為了家庭的幸福,請拿「安全」當回事,因為只有安全在心,生命才能在手,安全生產,應該有你,有我,有大家護航!
⑨ 關於化工方面的勵志文章
范特霍夫:堅持,成功就在不遠處
今天我所要說的,是一個和我絲毫不搭嘎的故事。正如朋友們都知道,我是一個科學的盲人。對於科學除了心理學,哲學,社會學以外,我是一竅不通的。然而這些全是屬於社會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這兩者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由於我對這位科學家的敬佩和尊敬,我還是想講講他的故事。要將他的故事一定要先從牛奶開始。為什麼呢?那麼您就聽我慢慢道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的一大清早,德國柏林郊區的斯提立茲大街上,一輛馬車急駛而過。已是深冬時節,寒風陣陣吹來,刺得面頰生痛,好似小刀子割肉一般;拉車的馬喘著粗氣,團團白霧從馬鼻子里噴出。
趕馬車的人五十來歲,多少年來他一直為這一帶的居民送鮮牛奶,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刮風下雪,都准時不誤。
人們早已熟悉了這位送奶人,他是再也平凡不過了。和其他牧場經營者一樣,他養了許多牛,把牛奶送給居民喝。但是在這條大街上居住的德國著名女畫家芙麗莎·班諾卻知道這位送奶人有點不一般的來歷。好幾個早晨,她都等在客廳里,只要聽見送奶馬車的聲音,就急忙打開房門,請送奶人進家裡坐一小會兒,但是送奶人總是以不能耽誤送奶而加以拒絕。
又是一天清晨,班諾一聽見馬蹄聲便沖了出去,上前一把拉住送奶人的衣袖,她要為送奶人畫一張素描像。送奶人仍然婉言謝絕,說道:很多人都在等著吃早餐,牛奶要按時送到,等送完奶,一定滿足你的要求。
女畫家心裡明白,這只不過是送奶人的脫身之計。她再也不想「上當」了。她拉住送奶人的衣袖不鬆手,說:您不要再『騙』我了,我知道您是個實驗迷,一送完奶就一頭鑽進化學實驗室,誰也甭想把您拉出來。這次您一定得讓我畫一張像。親愛的教授,請把您寶貴的時間分給我幾分鍾吧。
送奶人?對,他還是位教授。這一會兒只好停止送奶工作,讓女畫家畫了一張人物素描像。
第二天一清早,當人們打開報紙的時候,一行引人注目的標題映入眼簾:「范特霍夫榮獲首屆諾貝爾化學獎」,並以整個版面刊登了女畫家的素描像。人們吃驚地看著這幅肖像畫,原來那個每天早上駕車為大家送奶的人竟是著名的化學家,而且還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獎!大家繼而興奮起來,相互轉告,最終,送鮮奶的范特霍夫和化學家范特霍夫被人們合並傳成了「牧場化學家」。
偷偷跳進化學實驗室做實驗的范特霍夫,險些被開除;從此喜歡上了化學,成為知名的化學家。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1852年8月30日誕生於荷蘭的鹿特丹市,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醫生。范特霍夫是在家裡,七個孩子中排行老三。
當他上中學的時候,他看到在實驗室中做的各種變幻無窮的化學實驗非常有趣,因此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看別人做,太不過癮了,能自己動手那該多好呀。
有一天,范特霍夫從化學實驗室外的窗子前走過,他忍不住往裡面看了一眼,那整整齊齊排列的實驗器皿、一瓶瓶化學試劑多麼誘人。他的雙腳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心裡想著:要能進去做個實驗多好啊?
突然,他發現一扇窗子開著,大概是做實驗時為了通風開的吧。小范特霍夫猶豫的片刻,便縱身跳上了窗檯,鑽到實驗室里去了。他支起鐵架台,把玻璃器皿架在上面,便開始尋找試劑。他全神貫注地看著那些葯品所引起的反應,一切都在順利地進行著。發自內心的喜悅使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默默地說:我成功了,成功了!
送奶人?對,他還是教授。這一會兒只好停止送奶工作,讓女畫家為他畫了一幅人物素描像。
第二天一大早,當人們打開報紙的時候,一行引人注目的標題映入眼簾:「范特霍夫榮獲首屆諾貝爾化學獎」,並以整個版面刊登了女畫家的素描像。人們吃驚地看著這幅肖像畫,原來那個每天早上駕車為大家送奶的人竟是著名的化學家,而且還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獎!大家繼而興奮起來,相互轉告,最終,送鮮奶的范特霍夫和化學家范特霍夫被人們合並傳成了「牧場化學家」。
他偷偷跳進化學實驗室做實驗,險些被開除;從此喜歡上了化學,成為知名的化學家。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1852年8月30日誕生於荷蘭的鹿特丹市,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醫生。范特霍夫的家裡7個孩子中排行老三。
實驗室內的響動,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誰在實驗室里呢?老師從窗口望去,好傢伙,范特霍夫正在那兒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呢。這太危險了!要知道這是校規所不允許的。老師沒有驚動范特霍夫,怕他在驚慌中出危險,便繞到門口,把門打開。聽到開門聲,范特霍夫才從「化學實驗夢」中驚醒,他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裡。
老師再也不能忍耐了,這是重要的事件。就很急地說:快把實驗停下來!誰叫你來做實驗的?快,趕快把一切用品都放到原來的地方。
老師一邊命令范特霍夫,一邊自己也動起手來。
等到一切收拾停當,老師把范特霍夫叫到面前,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今天犯了什麼錯誤嗎?這件事是要報告校長的,那是要受處分的。再說出了危險,你的父母也要責備學校的。趕快回家,把你的父親找來,我要對他說這件事。
范特霍夫的父親對兒子的行為很不贊成,雖然出發點是為了求得知識,但是效果卻是很壞,違反了學校的規定是不能容忍的。
幸好,這位老師考慮到,范特霍夫平時是一個勤奮好學又尊重老師的學生,也就沒有向校長去報告。
范特霍夫的父親從這件事中得知兒子很喜歡化學,就從家裡讓出一間房子作為工作室,專門供兒子做化學實驗。
從此,范特霍夫就開始「經營」自己的小實驗室。他把父母給的零用錢和從其他親友那裡得到的「贊助」積累起來購買了各種實驗器具和葯品,課余時間從事自己的化學實驗。
190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第一道靈光降臨在荷蘭化學家范特霍夫身上。這位一生痴迷實驗的化學巨匠,不僅在化學反應速度、化學平衡和滲透壓方面取得了驕人的研究成果,而且開創了以有機化合物為研究對象的立體化學。
成功的范特霍夫身上,自然有許多成功的啟示。讓我們走進這位大師的世界,聆聽他生命的節律,或許會有不小的收獲。
堅持是范特霍夫的成功之道。
范特霍夫是一個有著堅韌不拔之志,能沿著自己選定的道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的人。
1869年,范特霍夫從鹿特丹五年制中學畢業了。擺在他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選擇什麼樣的職業。范特霍夫深愛著化學,很想把化學研究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可父親是為了讓他多增加一些知識,才支持他做化學實驗的,如果要把化學研究作為一種職業,父親就難以接受了。因為當時選擇化學研究作為職業是要冒風險的,從事化學研究的人,還要兼做其他工作才能夠維持生活。畢竟,活下去在哪個時代都是一條鐵的定律啊!圍繞這個問題,父子倆爭辯了多次,但都沒有結果。
在教授的指導下,堅持學習化學,一點也沒有放鬆。由於范特霍夫的努力,他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學完了一般人三年才能學完的課程。最後一次,父親心平氣和地問范特霍夫:中學畢業了,你打算上哪個學校?
很明顯,選擇學校也就是選擇職業。他對父親說出了自己的的心裡話:學習化學對我比較合適,爸爸,您說對嗎?
可是父親最終還是沒有讓范特霍夫選擇化學,而是讓他進入了荷蘭的台夫特工業專科學校學習。這個學校雖然是專門學習工藝技術的,但講授化學課的奧德曼卻是一位很有水平的教授。他推理清晰,論述有序,很能激發起學生們對化學的興趣。范特霍夫在奧德曼教後的1871年,范特霍夫畢業了,由於具備了謀生的必備本領,到了這個時候,他才說服了父母,開始全力進行化學研究。
對於半路出家的范特霍夫來說,要打好基礎,找准研究方向,就必須找到好的老師,拜師學藝。於是,他懷揣著自己的夢想,離開家鄉,隻身來到德國的波恩,拜當時世界著名的有機化學家佛萊德·凱庫勒為師。佛萊德·凱庫勒是個傳奇的化學家,他夢見蛇狂舞,首尾相接,靈感涌來,於是,根據夢境解決了苯環的結構問題。范特霍夫跟隨著佛萊德·凱庫勒,在有機化學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訓練,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隨後,他又前往法國巴黎向醫學化學家武茲請教,在武茲的指導下,范特霍夫與好友勒·貝爾一起學習,互相探討。後來,他們都成為新的立體化學學科的創立者。
范特霍夫把化學當成自己理想的棲居地,他的雙腳永遠為著自己的理想而奔走,有時雖有背離,但最終會回到這條道路上。正是因為范特霍夫的不懈追求,諾貝爾獎最終才會青睞於他。
堅持著,才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尊重事實是第一規則
科學研究的鐵律就是尊重事實,但並不是所有的科學研究者都能恪守這一規則。范特霍夫卻能將尊重事實融化在自己的實驗生命里,事實是他心中的神,只有這尊神才能解開一切謎團。他能成功,是因為他尊重事實!
過去的有機結構理論認為有機分子中的原子都處在同一個平面內。這一理論與很多現象是矛盾的,使很多現象都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范特霍夫通過多次精心的實驗,首先提出了碳的四面體結構學說,與舊的有機結構理論相抗衡。
以後的事實證明,范特霍夫的理論是正確的,他的分子立體結構理論糾正了過去的錯誤,使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向前跨了一大步。
但是,這一新的理論遭到了當時一些權威人士的反對,德國的有機化學家哈曼·柯爾比就是其中的一個。這位老科學家有點倚老賣老,對新的理論很排斥。他根本沒有認真研究范特霍夫的四面體理論,就毫無根據地撰文把范特霍夫斥責了一頓。不僅如此,他還不遠千里,從德國來到荷蘭,要和范特霍夫一見高下。
當柯爾比氣勢洶洶地沖進范特霍夫的辦公室時,范特霍夫已經恭恭敬敬地在等候他了,范特霍夫相信自己有足夠的事實證據使這位老先生信服他的理論。待柯爾比的火氣稍稍減退之後,范特霍夫平心靜氣地向他陳述了自己的觀點,條理清楚,論證有力。范特霍夫講完以後,非常誠懇地請柯爾比用事實來批評自己的理論。
這位老牌權威專家暗暗吃了一驚,眼前這個年輕人不可小看,講述觀點時,有條有理,提供論證時,周密嚴謹,大家風范也就是如此啊!至此,柯爾比完全被折服了,剛來時的火氣完全消失了,他還力邀范特霍夫去普魯士科學院工作。
范特霍夫就是憑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讓人們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理論。他永遠都注視著事實,他的視野里只有這一樣東西。
1911年3月1日,但是誰能料到,年僅59歲的范特霍夫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不幸逝世。一顆科學巨星隕落了,化學界為之震驚。為了永遠紀念他,范特霍夫的遺體火化後,人們將他的骨灰安放在柏林達萊姆公墓,供後人瞻仰。
如此優秀的一位科學家,就這樣隕落了。真是太可惜了。作為一個科學盲人的我,從中得到最大的啟示,就是兩個字:堅持,只要堅持著,成功必定就在不遠處。這是我信奉的真理,也是我永不變化的個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