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納瓦拉宣傳

納瓦拉宣傳

發布時間:2021-09-11 17:04:07

A. 誰知道為什麼英國是女王執政 而不是她老公

女王概況

(一)
不知你是否知道,在今日的歐洲君主制國家的在位國王之中,有三個是女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荷蘭女王貝亞特里克絲、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她們都不是本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王。 在歐洲歷史上,無論是古希臘、古羅馬,還是中世紀的騎士時代,皇帝、國王這些名詞從來都只是男人的專利,只有東羅馬帝國出了幾個影響不大的女皇帝。但從14世紀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國家,一個又一個的女王(皇)斷斷續續地出現了,一直到當代,累計有三十來位。(統計一下,英國6位,俄國4位,荷蘭3位,盧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麥2位,奧地利1位,波蘭1位,匈牙利1位,還有蘇格蘭、納瓦拉、那不勒斯等現在已為人兼並的國家也出過女王,不過有些女帝王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繼承」王位,而只能說是「奪取」王位,如俄國的葉卡捷琳娜等。) 三十來個,在歐洲龐大的帝王群體中只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但她們不但將歐洲歷史譜寫得更加豐富多彩,而且也實實在在在史書上留下了足以流芳後世的業績。總的說來,歐洲女王的表現還算不錯。其中丹麥的瑪格麗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西班牙的伊莎貝爾一世(1474~1504年在位)、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奧地利的瑪麗亞·特蕾西亞(1740~1780在位)分別被本國的史學界認為是本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其他女王基本上處於中上或中下的位置,而甚少有荒淫無道禍國殃民之輩,唯一一個被推翻的女王是西班牙的伊莎貝爾二世(1831~1868年在位),但使國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是她的祖父和父親,她本人要負的責任其實也不多。 她們走上女王寶座的路徑不外乎兩種:從公主到女王和從王後到女王。身為王後,在國王丈夫死後,繼承人尚年幼或沒有合適的繼承人,便自己走上權利舞台的中心,進而即位稱尊的情況,在世界各國歷史上司空見慣,在歐洲則以俄國的兩個葉卡捷琳娜為典型代表。但更加有歐洲特色的是從公主到女王的情況,歐洲歷史上的女王大多屬於這一類。 在即位之後,基本上男性國王能承擔的事務,她們也能承擔,但親自帶兵打仗除外,不過,17世紀之後,國王親自帶兵打仗的情況已越來越少見,因此也不見得是嚴重的問題。女王結婚之後與丈夫之間權力如何分配也是一個問題。有不少女王,結婚後就將主要王權交給丈夫,甚至把王位也讓出,如瑞典女王埃里奧諾拉,也有的女王結婚後能將丈夫和整個江山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如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西亞,更有甚者,有的女王選擇了終身不婚,以保證自己的權力不旁落,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和俄國女皇葉麗薩維塔。

(二)

一個沒有標准答案的問題這首先涉及的問題是,女性對父母的財產和地位的繼承權問題。古代法蘭克蠻族國家的《薩利安法典》曾規定婦女沒有繼承權,但《聖經·民數計》中則說道:「一個人時候應該由女兒繼承。」(意為無子嗣的時候)。歐洲各國歷史上的情況不大相同,但大體上是女性有繼承權,但要排在相應的男性後面(這與亞洲國家女性根本沒有繼承權,一出嫁就完全成了別人的還是不同的)。 歐洲各國情況的不同,表現在歐洲的中心地區和「邊緣地區」的不同。歐洲中心傳統色彩較濃厚的地區,如法國、德國等,女性繼承王位一直是被禁止的,如法國國王腓力五世就曾組織學者會議,搬出《薩利安法典》,確認女性沒有王位繼承權,即使在國王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情況下,王位也只能由國王的其他男性親屬繼承。但在「邊緣地區」,如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女性則在名義上有繼承王位的可能性。在東歐,除了波蘭和匈牙利在14世紀的一例特殊情況,在其他時代,女性都不得繼承王位。而俄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在18世紀這個「女皇世紀」,接連有四個女沙皇產生,但在其他世紀,女性繼承皇位則通常是被禁止的。 但一個女王的出現,總是會帶來一系列復雜和棘手問題,因此即使在那些女性名義上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國家,一個女王的產生仍然會面對種種阻力,這也是歐洲歷史上女王只是很少數的緣故。但當一個國王只有女兒而沒有兒子的情況出現時,他通常又會謀求將王位傳給他的女兒而不是其他男性旁系親屬,這就使女性繼承王位的問題成為一個「模糊問題」,不同的國家、家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打算,而歐洲各國王室之間都有錯綜復雜的婚姻血緣關系,對同一個王位,常常有多個國家的王室成員可以提出自己有繼承權的依據,這就是歐洲歷史上女性繼承王位的問題為何會引起那麼多的紛爭甚至戰爭的原因了。 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無嗣而亡。他的堂兄,瓦盧瓦公爵腓力繼位為王,是為腓力六世。但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認為自己才是法國王位的繼承人,原因是,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也即法國前國王、查理四世之父腓力四世的外孫,而除了他,腓力四世所有的兒孫都已死亡,至於腓力六世,充其量只是腓力四世的旁系後代而已。而腓力六世則認為,按法國的傳統,女性是沒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因此不買這個「腓力四世的外孫」的帳。因此爆發了英法兩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被他們的後代一直延續下去,從1338年一直打到1453年,史稱「英法百年戰爭」,英國國王一度在法國加冕為王,不過最後還是被趕出法國。英法兩國在領土、經濟利益等方面的矛盾,是這場戰爭的真正原因,而英法兩國在女性繼承王位問題上的理解不同,則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線。 171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大公查理六世正在為自己的後嗣問題深深擔憂。他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瑪麗亞·特蕾西亞,他想讓他的女兒即位,不願讓他的皇位落到德意志邦聯其他王公手裡。因此,他頒布了歷史上有名的「國本詔書」,規定若無男嗣,女兒也可即位。這一詔書遭到了德意志邦聯各王公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依據是,神聖羅馬帝國歷史上還沒有過女皇的先例。而瑪麗亞·特蕾西亞的支持者則反駁說,雖然歷史上沒有過女皇,但也沒有規定過女人不得繼承皇位。查理六世將「國本詔書」作為他一切外交政策的核心,為換取國際上對「國本詔書」的支持,他可以在其它方面作出犧牲。1740年,查理六世病逝,瑪麗亞·特蕾西亞順利即位,但與此同時巴伐利亞選侯阿伯特宣稱自己才是帝國皇帝,並夥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及法國軍隊入侵奧地利,這場戰爭歷史上稱為「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1740~1748年)。幸而奧地利取得英國的幫助,最後戰爭打成平手,普魯士承認了瑪麗亞·特蕾西亞的皇位,但從奧地利割走了西里西亞地區。 1833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病死,他只有兩個女兒,遺囑中由他的長女伊莎貝爾繼承王位,是為女王伊莎貝爾二世。但斐迪南七世的弟弟卡洛斯認為女性沒有繼承權,自稱自己才是王位合法的繼承人,集結了一批持異議的政治、宗教派別,發起了「王室正統運動」的戰爭,史稱「卡洛斯戰爭」,失敗後流亡國外,他的後代還一直在謀求西班牙王位,以至於西班牙王族分化成兩個世襲,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類似的,叔叔和侄女爭奪王位的戰爭,還有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和王叔米格爾的戰爭。 以上三個例子,分別是不同國家之間,同一國家內部不同王族世襲之間,以及同一王族內部由於對女性繼承王位的理解不同而引發的戰爭的典型代表。當然,這些戰爭本身還有更深的政治社會背景,女性繼承王位的問題,只是一個導火線。

(三)

新時代的繼承王位問題 進入20世紀,歐洲君主制遭到了沉重打擊,不再是一個國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20世紀中葉,女性繼承王位問題在歐洲一隅的丹麥,再一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丹麥國王斐特烈九世只有三個女兒,按照丹麥王位傳男不傳女的傳統,他的弟弟克努特親王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但再戰後丹麥女權運動高漲的背景下,很多人為斐特烈九世的長女瑪格麗特不能繼承王位感到憤憤不平。1950年,「丹麥婦女協會」首先挑起爭論,她們利用報紙、電台等媒體進行宣傳,認為應該由瑪格麗特繼承王位。爭論持續了兩年,連篇累牘的社論、專題、特寫、報道不一而足,鬧得沸沸揚揚。最終,此事件被丹麥首相埃里克森利用,他將女性繼承王位問題和他主張的將議會由兩院制改為一院制的問題合在一起進行公民投票表決,以便提高投票率。結果,在1953年的公民投票中,多數人贊成修改王位繼承法,確立女性的王位繼承權,瑪格麗特得以取代她的叔叔克努特親王成為王儲,並於1972年即位至今。有評論認為,此事件實際上反映了當代的歐洲人實際上更喜歡由一位女王來統治(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久前在日本關於能否接受一位女天皇的民意測驗中,90%的人明確表示無法接受)。 時至今日,歐洲君主制國家已經所剩無多,而且都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只是作為民族團結的象徵而存在的「橡皮圖章」,由一個男人還是女人來當國王已不再是那麼重要。加上當代歐洲國家中女議員在國會中佔有20%到30%的席位已不足為奇,甚至有達到40%的(如瑞典),至於女首相、女部長、女黨魁等在歐洲國家中已司空見慣,死抱只有男性才能繼承王位的觀念已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盡管王室的制度總是落後於社會制度的改革。當前,瑞典、挪威已立法規定男女王族成員具有完全同等的繼承王位的權利;在英國、西班牙、丹麥、荷蘭,女性王族成員雖然在王位繼承順序上要排在血緣關系相同的男性王族成員後面(如姐姐要排在弟弟後面),但也已經有無可非議的王位繼承權;例外的是,在比利時和摩納哥,仍然只有男性王族才擁有王位繼承權。

英國女王簡介
1st: 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於是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 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顛倒。
2nd: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 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莉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3nd: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譯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國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與王後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嗣位法」,安妮成為威廉三世的繼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為英國女王。1707年,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合並,實現兩個國家真正的聯合。由於安妮身體虛弱和無後嗣的憂慮,托利黨領袖、國務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與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覬覦者詹姆斯·愛德華聯系,希望他能以放棄天主教信仰來換取王位繼承權,但遭到拒絕。1714年,安妮女王在駕崩前任命施魯斯伯里公爵為政府中至關重要的財政大臣,確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漢諾瓦選帝侯喬治繼承。
4th: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5th: 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 以及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國國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 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伊麗莎白二世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原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在倫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亞歷山大王後,祖母則是瑪麗王後。她的父親約克公爵是喬治五世的第二個兒子,他當時並不是王位的繼承人。

因此伊麗莎白出生時的頭銜是伊麗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親約克公爵夫人的督導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C·H·K·馬丁是伊頓公學校長,除此之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講得很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為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點,她一直是名虔誠的聖公會會員。

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伯愛德華八世退位,她的父親繼位為國王,她也立即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麗莎白13歲,她與她的妹妹瑪格利特公主都到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兩位公主應該到加拿大避難,遭到他們母親的反對:「孩子們不能在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1940年伊麗莎白公主首次發表了廣播,針對的是所有避難中的孩子。

1945年伊麗莎白公主說服了她的父親,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打贏這場戰爭。她參與了一個支援戰爭的婦女團體,在那裡她的編號是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第二中尉。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驗,使她之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學習。

1947年伊麗莎白首次外訪,她與她的父母親到了南非。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對英聯邦和帝國做了廣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

1947年12月20日伊麗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結婚。菲利浦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第三個表哥,他們的曾曾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前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在愛丁堡公爵這個頭銜之前他沒有頭銜,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頓中尉)。這樁婚事非常適合一位即將繼承王位的女性,因為她的夫君接受過王室訓練,卻又不會繼任另一國的王位。但是這樁婚姻卻不是刻意安排的,兩人的關系經歷了許多考驗,包括有關菲利浦不忠的流言。

婚後夫婦兩人居住在倫敦的克萊倫斯宮(Clarence Palace)。他們育有四個孩子(見下)。雖然英國的王朝被稱為溫莎王朝,夫婦兩人同意他們的孩子應該使用蒙巴頓-溫莎(Mountbatten-Windsor)作為他們的姓氏。

從1951年起喬治國王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伊麗莎白開始代替父親出席在公開場合中。那一年她訪問了希臘、義大利和馬爾他(當時菲利浦隨軍駐扎在此)。10月她又訪問了加拿大和華盛頓。1952年1月伊麗莎白和菲利浦又訪問了澳大利亞與紐西蘭。2月6日他們在訪問肯亞時得知伊麗莎白的父親已經去世。在她繼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個樹上旅館中。她的加冕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舉行。

頭戴王冠、手持權杖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加冕之後伊麗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麗莎白並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於倫敦西部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當一段時間是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城堡度過的。

伊麗莎白女王是歷史上外訪最多的國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浦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對美國做了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訪問國大多數歐洲國家和許多歐洲以外的地區,並經常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

伊麗莎白在宗教、道德標准和家庭事務上非常保守。她對待宗教責任十分嚴肅,並將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這是為什麼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親一樣,伊麗莎白女王從來沒有原諒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因為在她看來他拋棄了自己的職責,並迫使自己的父親負擔其這個責任,而這一責任又被視為是縮短其父親壽命的罪魁禍首。

B. 皮卡汽車的排行榜是怎樣的

1、長城汽車GreatWall皮卡。國內極具規模的SUV及皮卡領導品牌,上市公司,擁有長城轎車/哈弗SUV/風駿皮卡等自主汽車品牌,中國汽車工業銷售領先企業。長城汽車擁有先進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團隊,創建了獨具特色的經營和管理模式,經營質量在國內汽車行業首屈一指。

除了製造汽車,公司還設有金融服務部門,主要經營購車金融、車輛租賃和汽車保險方面的業務。江鈴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國率先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製造輕型卡車,成為中國主要的輕型卡車製造商。

1993年11月,公司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A股,成為江西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並於1995年在中國第一個以ADRs發行B股方式引入外資戰略合作夥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福特」)現持有公司32%股份。

C. 波吉亞家族是黑道家族,為何卻象徵著中世紀宗教王朝的崛起

如果要評選文藝復興時代最負盛名的幾個“義大利家族”,波吉亞家族(義大利文:Casa de Borgia,西班牙文:casa de borja)恐怕會當仁不讓。這個來自阿拉貢王國的外來戶跟隨宗主來到那不勒斯,出人意料在15世紀末平步青雲,成為半島冒險家在亞平寧發家的成功代表。在一手推動文藝復興的輝煌燦爛,見證了義大利戰爭的爾虞我詐。他們的雕塑被鑿刻米開朗琪羅制鑿刻在富麗堂皇的陵墓上,他們的野心被銘記在馬基雅維利的字句中。

雖然波吉亞家族的名聲總是和羅馬、米蘭、烏爾比諾、費拉拉等義大利城市聯系在一起,但他們的最初的發跡卻和伊比利亞光復運動及阿拉貢王國的崛起息息相關。一般認為,波吉亞家族發源自阿拉貢王國和納瓦拉邊境的要塞城鎮borja(這也是他們得名的來源),在後來發跡之後,家族成員更屢屢聲稱自己的祖先具有阿拉貢王室血統。雖然這一宣稱沒有可靠證據,但卻得到了阿拉貢王室的默認。

D. 10月09日歷史上的這一天都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1.1902年10月28日
馬克思第一次被介紹給國人
第一次把馬克思介紹給國人的人是梁啟超。10月28日,《新民叢報》第18號發表了梁啟超的《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文中提到馬克思說:「麥喀士(馬克思),日爾曼人,社會主義之泰斗也。」又說:「今之德國,有最占勢力之二大思想,一曰麥喀士之社會主義,二曰尼志埃(尼采)之個人主義。麥喀士謂:今日社會之弊,在多數之弱者為少數之強者所壓伏。」

2.1940年10月28日
意軍開始入侵希臘
1940年10月28日。義大利軍隊突然向希臘發動全面進攻。在義大利提交給希臘的最後通牒中,意方揚言,清晨時為最後期限,該通牒要求希臘放棄部分領土或屈服於意軍的入侵。希臘首相邁塔克薩斯說,他認為這個通牒是義大利對希臘的宣戰書,他進而號召希臘人民「為祖國,為妻兒,為神聖的傳統而戰」。
意方又聲稱,希臘士兵襲擊了希臘-阿爾巴尼亞邊境上的法西斯軍事哨所,希臘對此加以否認。他們說襲擊哨乓可能是阿爾巴尼亞暴亂分子所為。
意軍調動了至少10個師約20萬軍隊,經阿爾巴尼亞海、陸、空三路攻入希臘。希臘一小股部隊急匆匆撲向意軍來路,未能阻住意軍。與此同時,英國軍艦正趕來援助希臘。

3.1945年10月28日
趙樹理發表《小二黑結婚》
1945年10月28日,《新文化》創刊號發表了趙樹理的小說《小二黑結婚》。
小說描寫一青年農民二黑和同村的女青年小芹自由戀愛,遭雙方家長反對。二黑爹二諸葛信迷信,說他們是「火克金 」、命相不對不能成親,並收了七八歲的逃難女孩給兒子做童養媳。小芹娘三仙姑貪圖錢財,要把女兒嫁給一個死了老婆的反動退職軍官,一天晚上,小芹、二黑在一孔窯洞里商量第二天去區上登記,混進政權機構的惡霸金旺兄弟突然沖進來「捉姦」 。他們將小芹、二黑捆綁起來後,扭送到區公所,對事情早有了解的區長把金旺兄弟押了起來,並為小芹、二黑辦了結婚手續,同時也對他們的家長進行了批評教育。小說語言質朴、平易,人物形象逼真傳神,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4.1955年10月28日
比爾-蓋茨出生
1955年10月28日,比爾-蓋茨出生
微軟公司(MICROSOFT) 的創始人、現任總裁比爾-蓋茨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資產逾千億,被美國人譽為「坐在世界巔峰的人」。比爾-蓋茨70年代曾經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但是兩年以後,他沒有完成學業就離開了這座著名的校園,其中原因有二:一是厭學,二是他敏銳地洞察到個人電腦在未來所擁有的廣闊前景。於是,在1975 年,他與中學的校友保羅-艾倫以區區1000美元共同創辦了微軟公司。那一年比爾-蓋茨只有20歲。
1981年,比爾-蓋茨與保羅-阿倫共同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設計百批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磁碟軟體獲得成功,這就是人們常常談起的DOS命令。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微軟公司迅速地發展起來。到1996年公司員工已經從最初的40多名發展到1.6萬名,資產近200億美元,其營業額可同擁有30萬職工的IBM公司相媲美。在個人電腦的6 種主要軟體中,微軟公司在其中的4種中獨領風騷;在6種專業軟體中,微軟公司也顯示出咄咄逼人的實力。同樣到1996 年,微軟公司控制了84%的操作系統軟體市場,它開發的MS-DOS磁碟作為軟體安裝在1.2億台電腦上,它開發的WINDOWS(窗口操作系統)可用於25種語言,用戶超過6000萬。
比爾-蓋茨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他的夢想是讓所有的人都能從他的成功中受益。當標志著第二次信息革命開始的微軟網路出現時,她立即站在了這股新浪潮的最前端。微軟公司投資4000萬美元同移動電訊技術公司合資建立了世界無線通訊聯網系統,以龐大的信息傳遞網路服務於世界。1995年3月,比爾-蓋茨與另一位億萬富翁、美國最大的行動電話公司創始人克雷格-麥考宣布了新的合作項目:在全球建立移動通訊網。這一項目的總投資達90億美元。比爾-蓋茨說,他要用電腦和信息高速公路解放世界。
比爾-蓋茨有著極強的競爭意識,在巨大的成績面前,他沒有考慮如何享受人生,他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居功自傲,要勇於奮進,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處於領先地位。他熱愛自己的職業,並且刻苦工作。他要求下屬更多地了解對手,以面對新的挑戰。他認為,永遠革新才是成功的關鍵。比爾-蓋茨發表了《未來之路》一書,他在書中說:「事情才剛剛開始。」
比爾-蓋茨1994年結婚,妻子梅林達-佛倫奇是微軟公司的一名高級管理人員。他們目前有一個女兒,住在美國西雅圖市華盛頓湖畔的一套總造價達5000萬美元的別墅里,整個別墅全部實行電腦化管理,室內設施和裝修十分現代化。
作為一名百億富翁,比爾-蓋茨認為,富有到一定程度,金錢就沒有太大意義了。他表示,他將把自己財富的95% 捐獻給慈善事業,讓別人都能從中受益。這位電腦超人兌現了自己的一部分諾言,出資200多億美元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金會。

5.1962年10月28日
日本歹徒砍傷我訪日女乒乓選手
1962年10月28日,應邀到日本訪問的中國乒乓球隊女選手韓玉珍,在她所住的東京赤坂王子飯店的房間里,遭到侵入屋內的一個日本歹徒襲擊,「被砍傷了左手」,「傷口約三厘米」。
共同社說,日本警視廳已經開始偵查。報道承認,最近日本敵視中日友好的反動勢力和美蔣特務「正積極進行活動,企圖破壞由於松村、高崎訪華等情況而產生的日中友好氣氛」。報道說,因此,日本警視廳「正在慎重地進行偵查」。

6.1964年10月28日
珍貴寶石印度之星被竊
1964年10月28日,珍貴寶石印度之星被竊。
舉世無雙、價值連城的寶石,其中有最著名的印度之星重563.35克拉,直徑為6.35厘米,從美國自然博物館4樓被盜走。這真是賊膽包天。過去的報警系統和在寶石廳內徹底有人看守都因節約已於幾年前廢棄,同時由於保險費高昂,這些寶石也沒有保險。

7.1970年10月28日
義大利恐怖組織「紅色旅」成立
1970年10月28日,義大利恐怖組織「紅色旅」成立。
戰後,義大利的經濟恢復和發展速度很快,但也遇到不少困難,失業人數較多。不少人受到來自經濟上的威脅和打擊,這些人感到被這個社會拋棄了。那些對現實社會不滿的人成立「左派」組織,走上搞恐怖活動的道路,「紅色旅」就是一個典型。而義大利的黑手黨早就存在,它搞的恐怖活動使一些人受到影響。
1968年,義大利的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相繼出現高潮。
當時,義大利政府採取大學開放政策。各類學校廣收學生。但是對學生畢業後的去向和安排則無人過問。義大利的失業率本來就很高,面對潮水般的學生湧入社會,就更難以應付。於是,畢業就成了失業的同義語。這種情況逐漸促使學生的示威運動達到高潮。
1969年秋天,義大利的工人為了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工作條件,掀起了「秋熱」工潮。
在這種情況下,「紅色旅」開始醞釀成立。它的創建人和最早的成員有的是米蘭工業城市中西門子工廠中的工人,有的是都靈市特倫多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創建人之一雷納托-庫喬就是特倫多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這些人在不斷參加當時的群眾遊行示威活動的同時,逐漸產生了組織城市游擊隊的想法。他們從當時頗有影響力的南美洲的格瓦拉城市游擊隊的模式中獲得啟發和鼓舞,從傳統的義大利共產黨的革命思想中取得經驗。到了1969年底,「紅色旅」成立了。它的徽號是一枚環繞著圓圈的五角星。它的刨建人除了庫喬,還有阿爾貝托-弗朗切斯基尼。
如果說,庫喬為「紅色旅」奠定思想基礎的話,那麼,社會學家喬治-寨梅里亞則為它制定了組織原則。紅色旅的組織極為嚴密,它的最基層單位是小組,成員人數不超過5個,其中只有一個人同上級聯系。每6個小組組成一個「核心」,在各大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再由各地的「核心」組成旅部。從而形成像金字塔一樣的組織系統。平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一個小組的成員落網,絕不會牽連到其它小組。一位義大利的官員形容說,紅色旅的組織機構活像一條被切成數段的蚯蚓,每一段都能蠕動。
從1969年底成立到70年代初是「紅色旅」的初創時期。那時,它主要是以米蘭市為中心,組織、訓練所謂「歷史性的核心」。「紅色旅」中的學生們在工廠策動罷工,並向工人宣傳「馬列主義革命」的思想,力圖促使義大利發生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革命。
與此同時,「紅色旅」進行了最初的「戰斗」,這就是名為「使權力機構殘廢」的活動。
在羅馬的國會大廈前,一個高級官員剛從汽車里出來,突然從斜刺里沖過來一個青年,舉起手槍對准他的膝蓋連發數槍,然後逃走。
在威尼斯機場,外交部一位官員上廁所時,被埋伏在廁所里的一夥青年抓住,捆在抽水馬桶上。兩支無聲手槍對准了他,朝他的膝蓋打了幾槍。
在那不勒斯、佛羅倫薩等城市相繼發生射擊官員膝蓋的事件。
「紅色旅」認為,政府官員是為權力機構效勞的,官員的殘廢象徵著政權的癱瘓。
除此之外,「紅色旅」還縱火燒毀或炸掉一些私人企業,襲擊保守派政治家和右翼活動分子。
在「紅色旅」活動的初期,行動經常得手,成員不斷增多。這個組織似乎有理論,有綱領,鼓吹走暴力奪取政權的道路,並標榜為「真正的馬列主義」組織。這一切強烈地吸引著社會各階層中對現實不滿的人,特別是青年學生和青年工人。「 紅色旅」在這一時期很快發展到400多人。
1974年9月,「紅色旅」的兩個「歷史性領袖」--雷納托-庫喬和阿爾貝托-弗朗切斯基尼被捕了,同時被捕的還有一批骨幹成員。這標志著它初期階段的結束。而它的所謂「第二代」活動分子則在殺人的標記下開始了新階段的恐怖活動。此後,義大利不斷受到「紅色旅」的恐怖活動的沖擊。
「紅色旅」一直擅長於搞綁架活動。1973年12月,它由於綁架了都靈的菲亞特公司的人事部長埃托雷-阿梅里奧而大出風頭。1974年4月,它又綁架了熱那亞的檢察官馬里奧-索西。
1975年2月,庫喬的妻子瑪格麗塔-卡戈爾組織了劫獄,把庫喬從監獄里「解放」出來。她自己則在行動中被警方擊斃。同年夏天,庫喬再度被捕。然而,對庫喬的審判卻遲遲進行不下去。庫喬在法庭上不斷對審判者發出威脅;「紅色旅 」分子在外面極力阻撓審判,並揚言再次劫獄。
柯羅希是都靈市一位有聲望的律師,政府指定他給庫喬擔任辯護律師。庫喬對此不屑一顧。柯羅希並不因為他的拒絕和威脅而放棄為他辯護,仍然收集資料,做出庭的准備。沒過多久,柯羅希在距離他自己的寓所只有咫尺的地方被人槍殺了。他手中還拿著裝有為庫爾齊奧辯護的材料的文件包。「紅色旅」稱此事是它所為。
審判拖了很久才重新開始。當時法院的大法官好不容易才組織了一個陪審團,並定於1978年3月17日進行新的審判。可是,就在審判的前一天,3月16日,發生了「紅色旅」綁架義大利當時的總理、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副主席阿爾多 -莫羅的事件。這次綁架震驚了義大利,也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
「紅色旅」在綁架了莫羅之後,不斷地發出公告,要求同政府對話,要求用莫羅交換庫喬。「紅色旅」還發表了莫羅本人的多達八十封的親筆信。莫羅的信呼籲政府答應「紅色旅」的要求。這一切都受到政府的拒絕。政府持不同恐怖分子對話的強硬立場。失望的「紅色旅」感到莫羅失去了要挾政府的作用,就在扣押他56天之後,將他槍殺。以此給政府以沉重的打擊。
「紅色旅」殺害莫羅的行徑受到義大利公眾普遍的指責。人們開始疏遠「紅色旅」,一些過去同情、支持它的人也紛紛改變了立場。它在義大利人民中間的形象變得異常丑惡。可以說,綁架並殺害莫羅是「紅色旅」達到極盛時期的標志,也是它開始走向衰落的起點。
「紅色旅」內部也出現了混亂。從那時起,「紅色旅」分裂成兩派:一派叫「軍事派」,主張用恐怖手段殺害一切「 敵人」;另一派叫「運動派」,主張從事推翻國家機器的活動,但也不過是空談「革命」。
1978年以後,「紅色旅」在新的領導人馬里奧-穆雷蒂--一個34歲的米蘭西門子工廠的電工--周圍重新整頓組織起來。穆雷蒂1975年以來專門負責與國內外其它組織的聯系。
義大利警方在對付「紅色旅」方面曾一度無能為力。但是,到了70年代後期,警方獲得一些重大突破,破獲了「紅色旅」幾個武器庫,逮捕了「紅色旅」的許多活動分子,其中包括它的最高層領導人。於是,警方認為,「紅色旅」這個最危險的恐怖組織已經被摧毀了。但是,警方做了錯誤的估計。「紅色旅」的活動到了80年代仍然沒有停止,只不過是它的活動能量不如從前了。
1980年1月,「紅色旅」分子暗殺了義大利西西里區區議會的議長馬塔雷拉。
1980年4月,「紅色旅」米蘭縱隊襲擊義大利天民黨的米蘭地區辦事處,造成4人腿部受傷。當人們聞訊趕來時,只見前眾議院議員納迪爾-泰德索比和埃羅斯-羅比安以及另外兩個受害者躺在血泊中。
1980年12月,「紅色旅」綁架了那不勒斯市負責監獄事務的官員喬瓦尼-杜爾索,要求關閉建立在撒丁附近一個島上的中世紀地牢式的監獄。這一次它達到了目的。
1981年4月,「紅色旅」綁架了那不勒斯市的政治活動家、天民黨中央負責住宅事務的部長齊羅-齊里羅。「紅色旅」扣押了齊里羅,還使用錄像,顯示出他的形象,並威脅說要殺死他。「紅色旅」分子提出的要求是:關閉市內公園,把空閑的私人住宅分給在1980年地震中失去住處的人。當它的這些要求得到滿足時,它宣布「齊里羅妥協」已經達成。「紅色旅」分子勒索了天民黨和齊里羅家庭的100萬以上的贖金之後,就釋放了齊羅-齊里羅。
1981年上半年,「紅色旅」扣押著3名被綁架的人質。一個是某化學公司的經理,後來由於這個經理拒絕同「紅色旅」分子合作而遭殺害。另一個是阿爾法汽車製造廠的經理倫佐-桑德魯奇,釋放他的條件是:要這個工廠放棄一個解僱工人的計劃;同時,在1980年9月被解僱的500個工人要重新被錄用。當這些要求得到滿足時,「紅色旅」米蘭縱隊聲明,「無產者法庭已經決定釋放倫佐-桑德魯奇」。第三個人質是一個前「紅色旅」成員的兄弟,那個「紅色旅」分子在被捕後向法庭自首坦白了,於是它就扣押了他的兄弟做為報復。
到了1981年底,「紅色旅」又進行了一次轟動世界的綁架活動。這次綁架的對象是「北約」組織在南歐地面部隊的指揮官、美國陸軍准將詹姆斯-多齊爾。這是「紅色旅」第一次綁架一個外國人。
後來,據綁架多齊爾的「紅色旅」頭目安東尼奧-薩瓦斯塔交待,他們打算綁架一個「北約」的美國將領,以擴大影響,贏得更多的支持。但是,他們不知道應該綁架誰。在維羅納,他們買了一本關於美軍官兵的小冊子,從書上得知多齊爾是在維羅納的「北約」基地任職的唯一美國將領。於是,他們就把他當成目標。
12月17日,「紅色旅」在義大利北部城市維羅納的一所公寓里綁架了多齊爾,並把他扣押在維羅納附近的帕多瓦的賓得蒙大街二號公寓的一個房間里。他們就在這個「人民監獄」對「北約組織的劊子手」進行「人民的審判」。
綁架多齊爾並不是偶然的行動。1981年下半年,「紅色旅」就曾宣稱,要從秘密活動組織走向高度集中的政黨,進行全面的階階斗爭。其首要目標是美帝的多國中心。還宣布要建立「恐怖國際」,以「紅色旅」和聯邦德國的「赤軍派」為中心,並聯合西班牙的恐怖組織「埃塔」和英國的「愛爾蘭共和軍」。「多齊爾事件」就是紅色旅的一次政治示威行動。
然而,「紅色旅」這次行動徹底失敗了。
多齊爾被綁架之後,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配合下,義大利保安機關調動空前規模的力量,進行了大搜捕。警方還以「 多齊爾之友」組織的名義懸賞170萬美元,徵求有關多齊爾下落的重要情報。同時,警方還採取有重點地襲擊「紅色旅」據點的辦法,逮捕了一些恐怖分子,繳獲了大量的重要材料。
被稱為「紅色旅」的「理論家」的吉奧萬尼-申柴尼是這個組織的重要領導成員。他原是大學教授,一年前轉入地下,警方一直在追捕他。1984年1月9日,警察終於在羅馬郊外的一間學生宿舍里把他逮捕了。這就是根據頭一天被捕的兩名恐怖分子提供線索找到的。
據統計,義大利警察當局在營救多齊爾和搜捕「紅色旅」的活動中,逮捕了130多名「紅色旅」分子和嫌疑分子,其中包括一些「紅色旅」的重要頭頭。破獲了35個「紅色旅」的據點,繳獲了大量機密文件和武器彈葯。
1982年1月28日,警察沖進了賓得蒙大街二號的「人民監獄」,成功地救出了多齊爾,並且當場逮捕了5名「 紅色旅」分子,其中兩名是警方早已迫捕一年多的「紅色旅」的重要成員。這兩個人是「紅色旅」羅馬支隊的頭目安東尼奧- 薩瓦斯塔和他的女友愛米利姬-利貝拉。他們都曾拒捕逃脫,並被缺席判處有期徒刑30年。這次警方終於抓住了他們。
「紅色旅」這個義大利社會和歐洲「革命」思想的混合畸形產物,1982年又一次受到致命的打擊。過去曾經表現得頑固不化的「紅色旅」分子中的許多人都承認自己失敗了。
皮斯是前「紅色旅」的骨幹分子。他在1980年2月被捕後向法庭供認,他曾經在「紅色旅」的一個基層組織中參加了16次恐怖襲擊活動。他說,「我在紅色旅呆了6年,現在認識到我們的斗爭已經失敗。這就是我同當局合作的原因。」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982年6月9日的一篇題為《悔過的『紅色旅』分子》的文章介紹,有不少「紅色旅」分子由於綁架前總理阿爾多-莫羅的案件被關在羅馬的監獄里。這些人中一部分是「悔過者」,他們轉變了立場,並向法官供出他們所知道的一切;另一部分人則拒絕回答任何問題,繼續採取敵對態度。這兩部分人互相仇恨。但是,他們都承認,「紅色旅」的強大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綁架多齊爾的頭子安東尼奧-薩瓦斯塔和他的女友愛米利姬-利貝拉也悔過了。隨之還有一些人轉變了立場。他們承認,「紅色旅」的目的沒有達到,他們的斗爭失敗了。
1983年1月27日,法新社羅馬分社的消息說,囚禁在帕爾米高級治安監獄里的前「紅色旅」領導人公開發表聲明,宣布他們決定放棄「武裝斗爭」。這件聲明由《共和國報辦公開發表,文件的署名是「帕爾米集體領導」,主要領導人1 974年被判為終身監禁、後來曾逃跑,又被重新審判的義大利「紅色旅」創建人之一雷納托-庫喬。
盡管「紅色旅」受到嚴重挫折,它並沒有就此從義大利的政治舞台上消失。1983年5月,「紅色旅」新的領導機構又出現了。它發表了一份長達28頁的文件,聲稱「為了制定新的斗爭綱領和路線,並創立戰斗的共產黨,我們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實行了戰略退卻」。
到了1984年,新的恐怖活動又出現了。2月15日的傍晚,在羅馬的繁華市區,一輛高級轎車停在一座二層樓房的前面。突然,有3個人從街對面停著的一輛藍色卡車上跳下來,向那輛轎車猛烈掃射。開轎車的司機高喊著讓車里的人卧倒。汽車的厚鋼板和三層防彈玻璃擋住了子彈的襲擊。這時,一個恐怖分子掃射小汽車後窗的邊緣。一顆子彈穿過了後窗邊緣的橡膠圈,擊中了一個美國人的頭部,他當場死亡。他就是駐西奈的多國維持和平部隊的負責人、住在羅馬的56歲的美國外交官利蒙-亨特。事情發生後半小時,米蘭廣播電台接到了一個匿名電話,自稱他們是「戰斗的共產黨」,說襲擊事件是他們乾的。義大利當局確信這個組織是「紅色旅」的又一個極端分子的派別,這次事件表明,經歷了兩年的失敗之後,「紅色旅」又再次興起,開始活動了。
尤其讓義大利當局擔憂的是,「紅色旅」的逃亡國外的恐怖分子可能已經和中東一些激進的伊斯蘭國家的恐怖分子合流了。被殺的美國人亨特並不是高級官員。他遭暗殺顯然是與中東的局勢有關。是他擔任的職務使他成為襲擊的目標。
義大利當局認為,亨特暗殺案是自1981年綁架多齊爾的事件以來最嚴重的恐怖事件。
看來,「紅色旅」還頑強地存在著!

8.1979年10月28日
日本御岳山火山突然爆發
1979年10月28日,兩、三萬年以來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的御岳山火山突然爆發。
御岳山位於日本本州島中部長野縣和歧阜縣交界地區,海拔3063米。
28日清晨,御岳山山頂突然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隨即噴出濃煙和飛石。濃煙沖至2000米的高空,飛石直徑達1 米。山頂形成了10餘個火山口,主火山口直徑約30米。火山灰落遍長野縣全境(13000多平方公里)。每隔數分鍾火山噴發一次。
這次火山爆發之前就有先兆。從27日晚十時起,當地氣象觀測站記錄到了輕微地震。1978年夏天以來,火山附近溫泉地區的亞硫酸氣的噴發量有所增加。
日本有關部門正在密切注意這次火山爆發會不會誘發地震和大噴火。

9.1979年10月28日
薩爾瓦多內戰
1979年10月28日,薩爾瓦多內戰爆發。
被稱為「火山之國」的薩爾瓦多位於中美洲,面積2萬多平方公里。這個面積最小、人口最密的貧窮國家,由於長期戰亂不已,成為世界上引人注目的「熱點」之一。
近50年來,薩爾瓦多一直由親美軍人實行獨裁統治,國家的政治權力和經濟命脈一直掌握在本國的「14個家族」 和以美國為主的外國壟斷資本家手中。近10多年來,這「14個家族」變成了「90個家族」,他們占人口不到5%,卻佔有全國90%的土地和國家的大部分財富,廣大人民則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極端的經濟不平等孕育著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動亂,軍政府的獨裁統治也引起人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抗。1977年,前國防部長卡-溫-羅梅羅通過舞弊選舉上台後,僅之年多的時間就有7000人被殺。1979年10月,在尼加拉瓜革命勝利的影響下,薩爾瓦多人民武裝斗爭進一步高漲,矛頭直指羅梅羅軍事獨裁政府。美國被迫換馬,支持憲法派軍人發動軍事政變,建立溫和政府一「執政委員會」,進行一些社會改良,企圖緩和國內矛盾,穩定政局。但執政委員會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國內經濟日趨惡化,更引起人民的失望和極度不滿,反政府武裝的規模擴大,活動加強。

10.1986年10月28日
心肺同時移植首次在西班牙完成
1986年10月28日,西班牙潘普洛納市納瓦拉大學醫院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心臟和肺臟同時移植手術。這一手術在西班牙是第一次。
接受心肺植入手術的是十三歲的女孩阿爾穆德納-加爾韋斯,她因雙肺纖維性病變,呼吸十分困難。這家醫院心血管外科專家二十七日午夜開始對女孩施行移植手術,手術復雜艱難,持續到二十八日凌晨四點。據手術醫生說,手術後女孩感覺良好。
植入女孩的心臟和肺臟取自一位十一歲的男孩,他是不幸因腦顱創傷死亡的。
據報道,截止一九八五年,全世界共作過一百零八例心肺同時移植手術,其中絕大部分是在美國和英國進行的。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心肺同時移植手術獲得成功的國家。

11.1988年10月28日
法國發射第一顆電視直播衛星
1988年10月28日巴黎時間凌晨3點17分,法國的第一顆電視直播衛星在法屬蓋亞那的庫魯空間中心用阿麗亞娜II型火箭送上天空。根據發射計劃,這顆衛星將在24天後進入地球西經19度的赤道上空36000公里處「定點」 。法國科技界人士認為,這顆衛星發射成功將標志著「歐洲電視已進入一個新世紀」。
這顆電視直播衛星的研製計劃是法國政府在1977年制訂的,共投資20多億法郎。這顆重達2噸多的衛星高6. 2米,兩側的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後寬達19.3米,其工作壽命為8-9年。它具有5條電視頻道,傳輸功率為230瓦,大大超過目前正在運行的通迅衛星(其功率為20-50瓦)。當它開始工作後,傳送電視節目的覆蓋面可從歐洲西部的葡萄牙一直到東部的蘇聯烏克蘭,從北非馬格裡布國家到英倫三島。在這廣大地區的電視接收機,只要配備一個直徑約50厘米的天線,就可收到衛星轉播的伴有立體聲的、清晰度很高的圖像。
目前,衛星上的5條電視頻道將出租給法國電視一台、電視四台、電視七台、法國廣播電台和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以及一家西德電視台使用。到那時,約4億的歐洲電視觀眾可以收看和收聽豐富多彩的兒童節目、音樂和體育節目等。原定每條頻道的年租金為1.2億-1.3億法郎。

12.1992年10月28日
葉利欽解散俄民族救國陣線組委會
1992年10月28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命令,解散俄羅斯民族救國陣線組織委員會。
據總統新聞秘書宣布,這項命令規定立即停止這一「反憲法組織」的活動,不允許該組織及其類似的「激進組織」以任何形式在俄境內恢復活動。
命令責成俄檢察機關、司法部、內務部和安全部採取最嚴厲措施取締其它企圖「擾亂社會、製造混亂的激進組織」。
民族救國陣線是在10月24日成立的。它宣布要「在現行法律范圍內進行斗爭」,迫使總統葉利欽和現政府辭職。

13.1992年10月28日
埃及賽德港因油輪被撞進入緊急狀態
1992年10月28日,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今天宣布,由於一艘挪威貨輪與一艘埃及油輪相撞而造成石油泄漏,賽德港已進入緊急狀態。
據埃及中東通迅社報道,挪威貨輪與一艘埃及油輪27日在運河北部出口相撞後,有350噸原油泄漏到賽德港附近水域。
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負責人說,已組織人力清除水面的油污,這項工作預計將需要48小時。有關當局正對這起事件進行調查。

14.1993年10月28日
「馬家軍」破世界紀錄被全部批准
1993年10月28日下午,中國田協收到國際田聯的來函,「馬家軍」所破世界紀錄全部被批准。
國際田聯技術主任邁克-吉10月28日簽字寄發的信全文如下:
中國田協秘書長先生:很高興地通知你下列成績已被批准為世界紀錄:世界青年紀錄:3000米,8分36秒45 馬寧寧 濟南 1993年6月6日;世界紀錄;1500米,3分50秒46 曲雲霞 北京 1993年9月11日;3 000米,8分22秒06 張林麗北京 1993年9月12日;3000米,8分12秒19 王軍霞 北京 199 3年9月12日;3000米,8分06秒11 王軍霞

閱讀全文

與納瓦拉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全培訓方案範文3篇 瀏覽:271
保險公司培訓方案海報手繪 瀏覽:80
幕牆陶板營銷方案 瀏覽:93
文化旅遊項目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811
外出培訓交流組織方案 瀏覽:218
服裝開業慶典策劃方案 瀏覽:295
2015小學德育培訓方案 瀏覽:522
2升3年級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7
生日蛋糕營銷方案 瀏覽:354
深圳市金蝶友商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528
最全線上線下活動策劃詳細方案 瀏覽:993
黑龍江電子商務交易額 瀏覽:200
銀行年末活動營銷方案 瀏覽:3
每天惠電子商務是什麼 瀏覽:336
電子商務的模式都有哪些 瀏覽:321
美食嘉年華策劃方案 瀏覽:764
培訓項目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44
營銷方案考核 瀏覽:358
年貨展銷會策劃方案ppt 瀏覽:82
統計局放管服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