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摩拜單車試騎欠一元錢不交會有什麼後果啊
摩拜單車如果使用過頭是可以欠費的。但是,如果想要退回押金,就必須先把欠費的金額還上,否則押金退回不了。
Ⅱ 馬雲力捧的芝麻信用為什麼走不出困境
近年來芝麻信用在市場拓展方面非常高調,在場景的拓展上也頗為大膽,尤其是將觸角伸到了備受輿論關注的共享經濟領域,和市面上風投熱捧的共享經濟公司過從甚密。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租衣,什麼地方都能見到芝麻信用的身影。大家各懷目的,各有所圖,高調對外宣傳合作關系,占據了不少的媒體版面。
Ⅲ 共享單車沒落後共享租衣火了嗎
去年,當真格徐小平為衣二三站台時,大家對共享衣櫥還不以為意。直到今年9月,衣二三完成5000萬美元C輪融資,拿到該領域目前獲得的最大單筆融資,阿里巴巴、紅杉、IDG、經緯等列隊之後,大家才開始正視共享衣櫥這個市場。此時,女神派和多啦衣夢正要蠢蠢欲動,卻發現隨著冬天來了,年關將至,整個市場進入了觀望期和靜默期。
共享衣櫥,其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升級換代後的「服飾租賃」。
起初的場景主要是婚禮、派對、攝影等特殊場景,使用頻次相對較低。但事實是,從大家公認的高頻剛需的衣食住行領域來看,服飾租賃這個市場一直是存在的,用戶的需求也是有的,只是需要創業者們想方設法將租賃這個相對低頻的行為高頻化,通過資本運作和市場拓展,來激發用戶,告訴他們,衣服不一定要買,租衣服,租更多心儀的衣服,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爽起來,把「服飾租賃」變成一種「新常態」。
然而,相比女裝市場近8000億的規模,共享衣櫥還在襁褓之中,正在學著摸爬滾打。鯨准通過對行業進行深度分析,試圖探討和找到這些答案:
1、共享衣櫥這個市場想像空間看似很大,但真正能吃下的市場有多少?
2、共享衣櫥這個新行業,有哪些鏈條需要打通?貨源、選品采購、清洗維護、倉儲運輸等核心競爭力如何構建?
3、從買衣服到租衣服,需要打消用戶的哪些顧慮?
4、共享衣櫥的下一輪行業洗牌何時發生?會出現新的行業黑馬嗎?
「共享衣櫥行業宏觀概述:理性很豐滿,現實有點骨感」
市場環境與發展現狀
解決以上問題,共享衣櫥行業前景就明朗了?未必。
作為頭部企業的衣二三,截止2017年Q3,平台注冊用戶數為500萬,這個用戶數量表明,廣大女性用戶的消費慾望還沒被點燃。市場看起來很火,但其實並沒有真正「打起來」。
共享衣櫥的未來:左手抓市場,右手撬動資本。
一方面,拓展服務人群和品類,增加內容分享和豐富SKU,打造用戶交流社區,以提高用戶粘性和活躍度。
後來的玩家,要想佔得一席之地,就需要繞開頭部三家的陣地,切入更細分的群體,提供更場景化的服務,然後滿足他們個性化的需求,比如二次元、男性服裝、孕婦裝,增加潮牌、獨立設計師等小眾品牌。
不管切入哪個細分人群,前提一定要是年輕的用戶,因為只有年輕人才能將「共享」概念放大。
另一方面,融資能力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步點。雖然資本已經進行了一輪的跑馬圈地,但目前只有阿里出手了,騰訊還沒有站隊,除了拉夏貝爾投了多啦衣夢之外,韓都衣舍、茵曼等服裝行業大佬還在等待。
新一輪的行業戰爭早晚會開始,用戶量突破之時,就是打起來的時候。
Ⅳ 2017共享項目死亡名單有哪些
據統計,2016年中國的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接近4萬億元;2017年,共享系宣告進入死亡倒計時。截至目前,共有19家投身共享經濟的企業宣告倒閉或終止服務。
共享單車:創業公司淪為巨頭棋子
長期以來,共享汽車肩負著「改變國民出行方式」的宏偉使命,實際卻因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飽受詬病。友友用車創始人李宇曾對媒體表示:「共享汽車目前難盈利,費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
共享新模式,更多是被詬病
共享籃球、共享健身室、共享雨傘、共享租衣,甚至到後來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共享馬扎、共享充氣娃娃、共享圖書館……到這里,所謂「共享」,已經更多淪為笑話。
Ⅳ 衣服問題不斷,共享衣服有未來嗎
近日,共享衣櫥頭部企業衣二三被爆出「自動扣款」、「貨不對版」等投訴,再次引發大眾對於這一行業的關注。
衣二三在2017年憑借來自阿里巴巴領投的5000萬美元躍升行業獨角獸。如果你不記得這家公司也沒關系,你大概不會忘記兩年前,一部「Vivian Wang的穿衣升職記」的廣告,一周內斬獲6000多萬次播放量,引發刷屏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共享衣櫥賽道的諸多投資方中,頻頻可見阿里巴巴的身影。
早在2016年,阿里就參與了香港服飾租賃平台YEECHOO的天使輪融資,2017年參與衣二三的C輪融資,並在2018年9月持續加碼。而2018年3月,馬雲和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通過藍池資本向美國女裝租賃網站Rent the Runway投資2000萬美元。有投資人告訴燃財經,這或許是阿里出於對新零售的布局考慮。
Ⅵ 怎麼才可以找到倒閉工廠企業的名單呢
可以在工商管理局網站查詢,輸入完整的公司名稱查看,如果倒閉的話,上面會有顯示,有的顯示是沒有做年檢或者沒有審核等等!
Ⅶ 2017創業倒閉的公司最全名單有哪些
2017年,在創業圈最火的詞應該就是「共享經濟」。
據品途商業評論統計,2016年中國的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接近4萬億元,項目從單車、充電寶、手機,到睡眠艙、汽車、雨傘、服裝、馬扎等,可謂五花八門、層出不窮。
在歷經一年多爆發式增長後,「共享們」今年猛然剎車,淪為死亡重災區。截至目前,共有19家投身共享經濟的企業宣告倒閉或終止服務。其中包括7家共享單車企業、2家共享汽車企業、7家共享充電寶企業、1家共享租衣企業、1家共享雨傘企業和1家共享睡眠倉企業。
近日,廈門暫扣的共享單車堆成「小山」。拉車師傅說:每天要處理1000多輛,光這里就堆了近10萬輛。
再看看媒體的報道:
當然,「共享」並非唯一的悲劇主角。
移動直播去年百花齊放,今年儼然已是一片殘敗景象。曾估值5億的光圈直播因融資不利在今年2月17日倒閉;夜魅社區直播因為涉黃被北京政府責令關停。
在教育領域,昔日的明星項目——鋼琴培訓機構「星空琴行」,在燒完四輪融資後,一夜關閉了全國近60家營業門店。曾月入1.4億的留學品牌「小馬過河」,最終落得變賣資產、破產清算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巨頭養的「兒子」也難活。如出生於1999年、堅持了18年的搜狐社區,今年4月20日正式關停。網易一元奪寶項目因模式爭議,於今年315前夕夭折。
不得不說,很多年輕的創業者太浮躁,還有不少人想白手起家、空手套狼,在今天的商業社會里這是非常不現實的一件事情。為什麼不能好好積累能力和資源後再創業?
2017年即將結束,上面「創業死亡榜」中,項目的創始人,在啟動之時大多飽含熱忱,死亡來臨前一刻也曾奮力爭取生機。
但很遺憾,深刻的教訓,是他們留下的唯一財富。
「共享單車」是中國的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創新發明。
「共享經濟」成為了資本追逐的「風口」,追逐「風口」也是很多創業者的慣用商業思維。然而盲目跟風,一不小心就可能面臨失敗,導致「一窩蜂」的哄亂局面。熱鬧過後,留下一片狼藉。
那麼,在這個時代,創新、創業者又應該如何做呢?
創業,最重要的是什麼?
在當前,企業最重要的任務不是發現市場和機會,而是必須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水木然認為,對於未來的企業來說,必須要圍繞核心競爭力來構建商業模式,在市場上取得獨特地位!
或許沒有「風口」可搶,這個時候大家不妨沉澱下來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我適合做什麼?我的長處是什麼?我有理想嗎?我可以為這個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對於今後的企業的戰略來說,目標不是做到多大多大,而是做精。以前的企業是越做越寬,今後企業一定是越做越深,要做就把一個行業做徹底、做極致、做到具備不可替代性,此時不僅牢牢抓住消費者和客戶,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定價能力。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成功的秘訣,也沒有必勝的法則。貓有貓道,狗有狗道,你踏踏實實的走自己的道路,不要左顧右盼,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
走別人的道路,讓別人無路可走。自己迷茫,別人痛苦,何苦呢?
所以要清醒的認識自我,知道自己優勢和劣勢,知己知彼。然後再給自己合適的定位,使自己揚長避短。將精力和目標聚焦在自己適合的領域,發揮自己所長,讓自己強大起來!
另外,從動力方面來講,名利只是才華的副產品。創業不等於出人頭地、富裕顯赫,創業是為了戰勝自己,因為它可以超越內心的虛妄。
永遠不要忽略你內心的追求,只有這種正能量的「追求」才能支撐起獨立進行思考的能力,才能支持我們進行創新!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依然堅信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有夢想是好的。
Ⅷ 央行怒懟芝麻信用背後的問題是什麼
央行稱徵信機構不應將個人信息濫用於共享單車風控。
在端午節前,一貫愛開炮的馬雲又耐不住性子了,在貴陽數博會上發出了一些言論。「中國很多金融體系機構跟一兩百年前的當鋪沒有什麼差異的。只是把名字改為銀行或者規模做得大一點而已。」馬雲說。
依靠阿里這個閉環生態體系內,各種互聯網場景下的大數據採集分析而成的芝麻信用,能否在非互聯網場景下有效應用尚未得到驗證。而一旦用戶的數據在線下泄露,造成的後果可能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