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戈培爾作為二戰德國宣傳部長對德國都有哪些功勞
戈培爾(1897.10~1945.5)
Goebbels,Paul Joseph
納粹德國的宣傳部長,主要戰犯之一。1897年10月29日生於萊茵區。1917年起在波恩大學進修哲學、藝術史和文學,1921年獲海德堡大學博士學位。1924年參迦納粹黨。1926年後投靠A.希特勒,主持柏林黨務。1928年任國會議員。1929年任納粹黨宣傳部長。在1930~1933年的國會選舉中,力促希特勒參加競選,並幫助准備競選演說,在大眾中神化希特勒。希特勒掌權後,戈培爾參與策劃國會縱火案,鎮壓共產黨和進步勢力。1933年3月,任國民教育和宣傳部長,此後12年內操縱德國全部宣傳機器,瘋狂鼓吹戰爭,宣揚種族主義,編造謊言,吹捧希特勒,實行法西斯文化專制主義。
戈培爾是狂熱的反猶排猶主義者,1935年在柏林發動反猶暴行,策劃1938年11月9日「砸玻璃窗之夜」(又稱「水晶之夜」)事件以迫害猶太人。1944年力主實行總體戰,被希特勒任命為總體戰動員委員會主任,有指揮整個戰爭的全權,但局勢已無法挽回。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次日,戈培爾毒死自己的6個孩子,然後與妻子自殺。1977年,《戈培爾日記》在漢堡出版。
————————————————————————————————————————————————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0-1945.5),納粹黨宣傳部部長,納粹德國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
1897年10月29日,出生於德國萊茵地區雷特城。幼時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致使左腿萎縮。1921年4月,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次年加入納粹黨。1926年11月,被任命為納粹黨柏林一勃蘭登堡區黨部書記。1927年,創辦《進攻報》並兼任主編,加強納粹宣傳工作。1929年,被任命為納粹黨宣傳部部長。1933年1月,希特勒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政府總理,奉命組閣。戈培爾陰謀策劃「國會縱火案」,3月,出任納粹德國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控制一切國家宣傳機器,不遺餘力地宣傳納粹內外政策,鼓吹戰爭,推行文化專制主義,宣揚種族主義。1944年6月,出任德國總體戰動員委員會全權總監。7月20日,德國發生謀殺希特勒事件。戈培爾積極組織鎮壓並及時通過廣播電台發布挫敗謀殺的公告,挽救了垂死的納粹政權。1945年1月,出任柏林城防司令,鼓吹焦土政策和毒氣戰,主張固守柏林。4月,戈培爾夫婦遷居總理府地下室。決定自殺的希特勒立下遺囑任命鄧尼茨為總統、戈培爾為總理。戈培爾則寫下《元首政治遺囑的附錄》,聲稱「要在元首身邊結束我的生命」,「在今後的艱苦歲月里,樹立榜樣比活著更為重要」。5月1日,戈培爾夫婦先讓人毒死他們的6個孩子,然後讓黨衛隊員從背後開槍致死。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1897年10月29日,戈培爾出生於德國萊茵地區雷特城的信奉天主教的職員家庭。幼時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致使左腿萎縮,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被拒絕參軍服役,而他在自殺前一年半仍對人說:"別人對我所能施加的最嚴厲的懲罰莫過於檢閱信儀仗隊。而這並不總是可以迴避的。每當在慶典的日程上列入檢閱儀仗隊一項活動時,我就一夜睡不好覺。"從天主教中學畢業時,戈培爾代表全班所作的畢業演講獲得好評。從1917年夏到1921年春,戈培爾主要依靠天主教艾爾伯特·馬格努斯協會的資助,先後在波恩大學、弗萊堡大學、烏茲堡大學、慕尼黑大學和海德堡大學攻讀歷史和文學。1921年4月,戈培爾在海德堡大學猶太文學史家弗里德里希·貢爾夫教授道貌岸然的指導下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戈培爾起先致力於創作小說、劇本和詩歌,著有小說《邁克爾》、劇本《流浪者》和《孤客》,但當時根本沒有出版商願意出版。直到1926年,戈培爾的小說《邁克爾》才得到出版。
1922年,戈培爾受到希特勒演講的感染,加入納粹黨,謀求通過政治活動而出人頭地。戈培爾大肆散布關於德意志民族和種族優秀的陳詞濫調,認為同盟國、馬克思主義者和猶太人為了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軍事勝利而欺騙了德國人。1924年6月,戈培爾在日記中表示要"思維簡單一點,愛情高尚一點,期待真誠一點,信念熾熱一點,說話謙虛一點。"同年10月,戈培爾在日記中發誓"我們必須尋找上帝,我們正是為此而活在世上"。1925年,戈培爾出任納粹黨魯爾區黨部書記,成為納粹黨北德派領袖格里戈爾·施特拉塞的主要合作者。戈培爾創辦並編輯《納粹通訊》等屬於施特拉塞兄弟的出版物。為了籠絡人心,戈培爾和施特拉塞兄弟經常發表迎合勞動群眾情緒的言辭,提出納粹黨與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共同開展徵用貴族財產運動,主張將大工業和大庄園收歸國有。因為希特勒對此極度不滿,戈培爾曾經在 1925年11月的納粹黨漢諾威會議上鼓噪"我要求把這個小資產階級分子阿道夫·希特勒開除出納粹黨"。
希特勒與施特拉塞分裂之後,戈培爾被人推薦給希特勒。希特勒欣賞這位擅長宣傳鼓動的演說家,以親筆簽名的《我的奮斗》相贈,邀請戈培爾到慕尼黑發表演說。戈培爾受寵若驚地記載: "我進入大廳,歡聲震耳,......我講了兩個小時,......最後希特勒擁抱了我。"1926年2月,戈培爾在納粹黨班貝格會議上完全倒向希特勒一邊。8月,戈培爾通過《人民觀察家報》發表與施特拉塞決裂的聲明。
1926年11月,戈培爾被任命為納粹黨柏林-勃蘭登堡區黨部書記,負責清黨和機構整編,很快就使該區的納粹黨成為強有力的組織。1927年,戈培爾創辦《進攻報》並兼任主編,加強納粹宣傳工作。戈培爾設計廣告畫,出版宣傳品,組織在遊行,舉行慕尼黑啤酒店暴動紀念集會和柏林體育館大型演講會;製造元首"一貫正確"的神話,把希特勒描繪成"主宰者",誘導人們盲目服從;將被人殺死的沖鋒隊頭目霍斯特·威塞爾生前所作的進行曲《威塞爾倒下了》作為納粹黨歌,鼓吹為納粹事業獻身。1929年,戈培爾被任命為納粹黨宣傳部部長。
戈培爾的工作能力給希特勒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希特勒在1942年回顧起來仍頗有感慨:"戈培爾博士帶有言辭和才智兩件禮物,沒有這些禮物,柏林的局勢就無法控制......對戈培爾博士來說,他以言辭的真實感情贏得了柏林。"
從1928年起成為魏瑪共和國國會議員的戈培爾曾經這樣宣稱:"我們進入國會,以便我們能從其武庫中取出民主武器來武裝自己。我們應該成為國會議員,以便魏瑪觀念形態自己幫助我們摧毀它。"這對納粹黨的奪權策略有著重大的影響。在1930年9月的國會選舉中,納粹黨獲得640萬張選票,得到197年議席,成為僅次於社會民主黨的國會第二大黨。
1931年總統競選活動中,戈培爾力促希特勒參加競選。戈培爾與希特勒周遊全國,頻繁發表競選演說,煽動黨徒的狂熱情緒。戈培爾調集全部人馬,開動宣傳機器,利用募集的經費,發動前所未有的宣傳運動。納粹黨在全國各地張貼100萬張彩色宣傳畫,散發800萬本小冊子和1200萬份黨報特刊,有時一天之內就有3000個動員大會,首次將電影和唱片用於總統競選活動。盡管希特勒經過兩次投票均未能當選,但獲得的選票卻翻了一番。
戈培爾認為,宣傳的唯一目的,就是"征服民眾";"我們的宣傳對象是普通老百姓,故而宣傳的論點須粗獷、清晰和有力;真理是無關緊要的,完全服從於策略的心理";"我們信仰什麼,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只要我們有信仰";"政治不再是可能的藝術,我們相信奇跡,相信不可能和可望而不可即。在我們看來政治正是不可能的奇跡";宣傳的基本原則就是不斷重復有效論點,謊言要一再傳播並裝扮得令人相信。
1935年5月10日的夜晚,擁有博士學位的戈培爾在柏林發起隨後遍及全國的焚書運動,那些被視為"對我們的前途起著破壞作用"的書籍,如馬克思、恩格斯、盧森堡、李卜克內西、梅林、海涅和愛因斯坦等名人的著作,都被付之一炬。戈培爾向參加焚書的學生們說:"德國人民的靈魂可以再度表現出來。這火光不僅結束了舊時代,而且照亮了新時代。"戈培爾因此獲得"焚書者"的萬惡之名。
戈培爾對報刊、廣播和電影以及新聞工作人員實施嚴格控制,旨在消滅任何與納粹黨對立的傳播媒介。《法蘭克福日報》的猶太老闆被趕出報社,頗有影響的《伏斯日報》被勒令停刊,全國報紙由3607種減為2671 年(納粹統治的前4年);戈培爾或其部屬每天就新聞編發問題作出口頭訓令或書面指示。德國廣播公司和電影公司亦成為納粹的馴服的輿論宣傳工具。
在萬湖會議上,希特勒最後決定在整個西歐開始屠殺猶太人。戈培爾起先似乎想將屠殺行動同鎮壓天主教會一樣推遲到所謂"最後勝利"之日,但既然希特勒決心已定,他也就決心緊跟了。1935年,戈培爾主持德國的反猶太人活動,宣稱"我們再也不想要猶太人了"(6月),將猶太人逐出國防軍和勞役部門;頒布紐倫堡法律(9月),剝奪猶太人的德國公民權,禁止猶太人和雅利安人通婚,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之間的任何交往均屬犯罪行動。戈培爾還氣勢洶洶地揚言:"只有將所有猶太人消滅干凈,才能解決猶太人問題。只要還有一個猶太人活著,這個猶太人就始終會與國家社會主義德國為敵。因此,不能對猶太人講任何寬容和人道。 "1937年5月28日,戈培爾發表演說,猛烈抨擊天主教會神職人員的腐化墮落。1938年,戈培爾再次組織反猶太人運動:情報與安全局局長海德里希奉命逮捕17000名波蘭猶太人,用悶罐車驅逐出境(10月);為紀念啤酒店暴動而製造"水晶之夜"(亦稱"砸玻璃之夜"),將猶太人經常集會的會場、住宅和店鋪的玻璃全部砸碎(價值500萬馬克)而詭稱為德國人民"自發的示威",身穿褐色制服的納粹黨沖鋒隊員還高唱"今天,德國是我們的;明天,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
在納粹德國發動波蘭戰爭之前,戈培爾操縱宣傳機器煽動戰爭狂熱。《柏林日報》先使用大字標題警告"當心波蘭!",後又謊稱"波蘭軍隊推進到德國國境邊緣"。《領袖日報》則動用危言聳聽的標題"華沙揚言將轟炸但澤-極端瘋狂的波蘭人發動令人難以置信的挑釁!"《十二點鍾報》報道波蘭人攻擊3架德國客機。《人民觀察家報》編發特大通欄標題"波蘭全境處於戰爭狂熱中!上西里西亞陷入混亂!"1939年9月1日的早報則競相報道所謂"波蘭志願人員和上西里西亞叛亂分子"襲擊靠近邊界的德國格萊維茨廣播電台的消息,而實際上襲擊行動是納粹黨衛隊保安處的特工人員炮製的。
納粹德國發動侵略戰爭後,最高統帥部在作戰部設有國防軍宣傳處負責軍事新聞檢查和編發國防軍公報。戈培爾在整個戰爭時期都力圖把國防軍宣傳處變為國民教育與宣傳部的職能部門,以便使政治宣傳和軍事宣傳協調起來,但是未能成功。戈培爾與里賓特洛甫爭奪對外宣傳權的斗爭也以妥協告終。盡管如此,戈培爾仍竭力利用手中的宣傳工具,為配合法西斯戰爭而鼓噪吶喊,頗具成效。戈培爾認為廣播是戰爭時期最重要的宣傳工具,演說比寫作更能吸引人心。由"哈哈勛爵"主持的對英廣播節目,在宣傳納粹戰爭政策、影響英國公眾心理方面是相當成功的。盟國提出法西斯必須無條件投降的原則之後,戈培爾乘機鼓吹德國不是勝利就是毀滅,此外別無選擇。1940年6月,在德軍侵蘇戰爭之前,戈培爾試圖讓人們相信3個星期或5個星期之內德軍將入侵英國,告誡人們"不要試圖猜測-你們不會猜著。繼續你們的工作。可以肯定屆時你們將聽到你們必須知道的消息"。
1943年2月2日,德軍在"命運之城"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敗後,戈培爾下令全國娛樂場所關閉3天,在第一天和第三天停止交通1分鍾。同年2月18日,戈培爾在柏林體育館向精選的15000名聽眾發表著名的煽動性演說《論總體戰》。演說歷時2小時15分鍾,據稱是納粹領導人在戰爭時期所作的最長的演說。演說直言不諱地以"經過國家社會主義教育和訓練的德國人民能夠承受全部真相"開頭;第一部分不講德軍的敗績而強調"猶太人--布爾什維克"的危險,指明德國勝利的必然性,旨在告誡德國聽眾和其他歐洲國家的聽眾;第二部分則旨在說服德國公眾相信勝利必須通過總體戰來贏得,共有10個結論性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4個問題"你們想要總體戰嗎?你們想讓戰爭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具總體性和徹底性嗎?";演說最後以西奧多·科納的詩句"國家屹立而風暴消失"作為結尾,獲得雷鳴般的掌聲。演說之後,戈培爾下令關閉柏林的豪華飯店和娛樂場所,裝模作樣地帶頭不用寬敞闊氣的客廳、不上高級茶點,並通過紀錄片大肆宣傳。戈培爾還經常為希特勒朗誦《腓特烈大帝史》,共同期待第三帝國"時來運轉"。
1944年6月,戈培爾出任德國總體戰動員委員會全權總監。7月20日,德國發生謀殺希特勒事件。戈培爾積極組織鎮壓並及時通過廣播電台發布挫敗謀殺的公告,挽救了垂死的納粹政權。8月24日,戈培爾下達總動員令。
1945年1月,戈培爾出任柏林城防司令,鼓吹焦土政策和毒氣戰,下令槍斃被俘盟軍飛行員,主張固守柏林。4月,戈培爾夫婦遷居總理府地下室。決定自殺的希特勒立下遺囑任命鄧尼茨為總統、戈培爾為總理。戈培爾則寫下《元首政治遺囑的附錄》,聲稱"要在元首身邊結束我的生命","在今後的艱苦歲月里,樹立榜樣比活著更為重要"。5月1日,戈培爾夫婦先讓人毒死他們的6個孩子,然後讓黨衛隊員從背後開槍致死。
② 鎮江花山灣二十四軍干休所在什麼路
鎮江花山灣二十四軍干休所在鎮江京口區花山路。
容平超市
地址:花山灣24軍干休所大門口
③ 武警總隊政治部宣傳處中校什麼職位
軍銜與職務沒有必然的聯系。
④ 1964年授予少將軍銜有誰
這一年由大校晉升為少將軍銜的名單 ,共320名:
丁 釗 空降兵第15 軍副軍長
於 俠 海軍潛艇學校校長
於敬山 沈陽軍區陸軍第38軍政委
馬 寧 沈陽軍區空軍第1軍軍長
馬 傑 北京軍區陸軍第24軍政委
馬洪山 南疆軍區第二政委
王 展 南京軍區炮兵政委
王 猛 沈陽軍區陸軍第38軍副政委
王 新 空降兵15軍政委
王 德 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部副部長
王 璞 廣州軍區空軍第7軍軍長
王萬金 沈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王子修 軍事學院院務部部長
王文英 青海省軍區副政委
王世仁 江蘇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王扶之 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
王希克 總後勤部軍需部部長
王良恩 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王茂全 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
王香雄 空軍第9軍軍長
王振東 成都軍區陸軍第54軍副軍長兼參謀長
王海廷 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
王海清 空軍軍事科研部政委
王銀山 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王淮湘 沈陽軍區陸軍第16軍政委
王道全 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
王毓淮 沈陽軍區空軍參謀長
王靜敏 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韋統泰 成都軍區陸軍第54軍副軍長
毛少先 南疆軍區副司令員
毛會義 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
毛和發 海南軍區副司令員
牛化東 寧夏軍區副司令員
牛明智 裝甲兵工程學院政委
文 擊 濟南軍區炮兵司令員
方 銘 空降兵第15軍軍長
方 震 總後勤部華東物資供應局政委
方明勝 浙江省軍區副參謀長
方毅華 廣州軍區後勤部政委
鄧經緯 北京軍區炮兵副政委
孔瑞雲 濟南軍區陸軍第67軍副軍長
石 瑛 沈陽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石一宸 福州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
石敬平 總參謀部3部9局局長
葉松盛 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盧燕秋 武漢軍區後勤部參謀長
田維新 沈陽軍區陸軍第16軍副政委
申 涵 武漢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冉 澤 廣州軍區陸軍第41軍副軍長
叢蓉滋 炮兵技術學院副院長
白 雲 空軍學院教育長
白辛夫 總後勤部西安辦事處主任
白崇友 解放軍總醫院政委
司中峰 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邢榮傑 重慶步兵學校校長
畢慶堂 防化學兵部副主任
呂 展 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總隊長
呂義山 西藏軍區政治部主任
呂士英 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部副部長
呂作松 海軍學院院務部部長
曲競濟 沈陽軍區陸軍第50軍政委
朱玉學 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朱玉庭 成都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
朱兆林 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
朱啟祥 南京軍區陸軍第60軍政委
朱直光 福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朱家壁 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朱致平 武漢軍區陸軍第1軍副政委
朱鶴雲 南京軍區裝甲兵司令員
伍生榮 蘭州軍區後勤部政委
伍國仲 雲南省軍區思矛軍分區司令員
任茂如 內長山要塞區政委
伊 文 總後勤部營房部部長
華 楠 總政治部副秘書長
劉 漢 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
劉 蘇 國防部第6研究院2分院院長
劉 忍 空軍後勤部副部長
劉友光 炮兵學院副政委
劉世昌 廣州軍區空軍第7軍政委
劉世洪 山西省軍區副政委
劉世湘 海軍榆林基地副司令員
劉光濤 沈陽軍區陸軍第23軍政委
劉光裕 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劉華春 總後勤部重慶辦事處副主任
劉自雙 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劉國輔 裝甲兵第2坦克學校政委
劉佩榮 國防部5院政治部主任
劉春山 福州軍區陸軍第31軍軍長
劉振華 沈陽軍區陸軍第40軍政委
劉善本 空軍學院副教育長
劉瑞方 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劉德才 沈陽軍區陸軍第64軍軍長
江 潮 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
江民風 廣州軍區陸軍第41軍政委
江含章 武漢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
江學彬 海軍政治部副主任
許 誠 濟南軍區陸軍第67軍副軍長
許志奮 昆明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陽自碧 國防科委51研究所所長
孫俊人 國防部第10研究院副院長
紀亭榭 海軍航空兵部參謀長
杜 彪 海軍上海基地司令員
杜海林 沈陽軍區陸軍第16軍副軍長
巫金峰 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
扶廷修 西藏軍區副參謀長
蘇克之 廣州軍區炮兵政委
蘇宏道 後勤學院副教育長
蘇錦章 北京軍區陸軍第65軍副軍長
李 元 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李 偉 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
李 改 政治學院副教育長
李 明 雲南省軍區副政委
李 健 北京軍區炮兵司令員
李大同 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
李大清 廣州軍區工程兵副政委
李大磊 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部古代兵法研究室主任
李元明 炮兵副參謀長
李孔亮 總後勤部白城辦事處政委
李丕功 上海警備區參謀長
李東野 海軍學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李光軍 沈陽軍區陸軍第38軍軍長
李仲麟 炮兵工程學院院長
李克忠 北京軍區炮兵政委
李忠信 沈陽軍區陸軍第38軍副軍長
李樹榮 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副司令員
李宏茂 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李鐵砧 炮兵政治部副主任
李雪炎 空軍學院院務部部長
李道之 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
李福堯 廣州軍區炮兵政委 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李鏡如 海軍北海艦隊政治部主任
楊 棄 旅大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
楊 恬 總後勤部司令部副參謀長兼後勤技術裝備研究院院長
楊 森 北京軍區陸軍第65軍軍長
楊廣立 南京軍區陸軍第27軍政委
楊以山 西藏軍區後勤部部長
楊有山 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
楊介人 濟南軍區工程兵主任
楊克武 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
楊虎臣 總後勤部企業部副部長
楊明山 河北省軍區副政委
楊家保 安徽省軍區副政委
楊斯德 總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
肖友明 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肖志賢 總後勤部重慶辦事處副主任
肖選進 北京軍區陸軍第66軍副軍長
肖劍飛 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
別祖後 鐵道兵後勤部部長
吳 肅 空軍學院副院長
吳 愷 空軍高炮指揮部副司令員
吳 彪 總參謀部2部副部長
吳仕宏 南京軍區陸軍第60軍軍長
吳永光 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吳效閔 昆明軍區陸軍第13軍軍長
何雲峰 昆明軍區陸軍第13軍副政委
何友發 沈陽軍區陸軍第64軍副軍長
邱 崗 解放軍報社副總編輯
余致泉 西藏軍區副司令員
余嗣貴 武漢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辛國治 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
汪 洋 沈陽軍區陸軍第16軍軍長
汪運祖 江蘇省軍區第三政委
沙 風 裝甲兵工程學院副院長
沈鴻林 鐵道兵第4師師長
宋治民 浙江省軍區政治部主任
張 午 沈陽軍區陸軍第23軍政委
張 英 炮兵學院政委
張 政 福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張 峰 沈陽軍區陸軍第39軍軍長
張 翼 蘭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張子珍 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張天恕 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
張少虹 空軍政治學校校
張中如 總參謀部2部副部長
張水發 高等軍事學院戰略教研室副主任
張玉華 沈陽軍區炮兵政委
張加洛 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張西鼎 山西省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張行忠 四川省軍區茂縣軍分區政委
張向善 南京軍區陸軍第60軍副政委
張志勇 國防科委訓練基地工程部部長
張志毅 濟南軍區炮兵副司令員
張伯祥 總政治部幹部部副部長
張英明 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
張賢良 蘭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張宜步 海軍舟山基地副司令員
張實傑 廣州軍區空軍參謀長
張榮森 廣州軍區陸軍第127師師長
張柱國 武裝警察部隊黑龍江省總隊政委
張曉冰 海軍工程學院副院長
張清化 總參謀部測繪局局長兼測繪學院院長
張強生 南京軍區空軍第4軍副軍長
張獻奎 軍事學院訓練研究部部長
張雷平 國防科委訓練基地政治部副主任
張德貴 內蒙古軍區呼盟軍分區政委
張耀祠 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副局長兼中央警衛團團長
陳雲中 國防部7院1所所長
陳興疇 福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
陳克功 蘭州軍區後勤部政委
陳青山 海南軍區副政委
陳炎清 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陳紹昆 沈陽軍區陸軍第39軍政委
陳福章 海軍威海基地司令員
林 毅 北京軍區空軍參謀長
林乃清 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
林勝國 炮兵工程學院副政委
范朝福 海軍威海基地政委
范普權 北京衛戍區副政委
范富山 北京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郁 文 國防部5院3分院政委
羅 文 總後勤部車管部副部長
羅 平 空軍學院政治部主任
羅 傑 濟南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
羅元忻 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
羅文華 海軍南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
國林之 通信兵政治部主任
金振鍾 高等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
周九銀 總後勤部軍需部政委
周吉一 國防部5院1分院副院長
周慶嗚 廣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周志飛 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
周時源 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
周建平 南京軍區空軍第4軍軍長
周浣白 通信兵部政治部副主任
鄭 國 福州軍區陸軍第28軍政委
鄭本炎 廣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宗鳳洲 上海警備區參謀長
官俊亭 南京軍區陸軍第 20軍副軍長
胡立信 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
胡賢才 濟南軍區陸軍第68軍副軍長
胡尚禮 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副軍長
郝盛旺 廣州軍區炮兵司令員
南 萍 南京軍區陸軍第20軍政委
茹夫一 成都軍區參謀長
趙 峰 濟南軍區陸軍第26軍軍長
趙北源 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
趙華青 昆明軍區副參謀長
趙復興 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趙鶴亭 沈陽軍區陸軍第50軍副軍長
鍾 池 成都軍區陸軍第54軍副政委
鍾賢文 南京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段士楷 空軍後勤部副部長兼修建部部長
段志清 海南軍區副司令員
姜林東 北京軍區陸軍第 21軍政委
賀 明 北京軍區陸軍第65軍政委
秦光遠 武漢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桂生芳 總參謀部防化學兵部政治部主任
耿道明 南京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
袁意奮 海軍榆林基地司令員兼政委
莫春和 總參謀部機要局副局長
聶濟峰 空降兵15軍副政委
栗彬成 炮兵學院副教育長
賈乾瑞 國防科委訓練基地司令員
顧 鴻 工程兵學校校長
夏伯勛 福州軍區空軍第8軍軍長
柴書林 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
柴啟琨 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政委
錢春華 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鐵 瑛 南京軍區舟嵊要塞區第2政委
徐 信 北京軍區陸軍第 63軍副軍長兼參謀長
徐文禮 武漢軍區陸軍第1軍軍長兼政委
徐立行 國防部第6研究院副院長
徐明德 海軍通信兵部主任
殷承禎 總後勤部財務物資部部長
郭 強 錦州步兵學校政委
郭玉峰 沈陽軍區陸軍第64軍政委
高 林 高等軍事學院院務部部長
高文智 軍事科學院院務部副部長
高占傑 福州軍區陸軍第31軍副政委
高先貴 廣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塗學忠 南京軍區陸軍第27軍副軍長
塗通今 第4軍醫大學校長
黃 峰 福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
黃 萍 通信兵學院院長
曹 誠 總參謀部軍訓部副部長
曹宇光 總參謀部動員部副部長
曹孟朴 工程兵工程學院政治部主任
襲興業 新疆軍區東疆軍區司令員
襲興貴 錦州炮兵學校政委
戚先初 沈陽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
常 勇 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副政委
常仲連 沈陽軍區空軍高炮指揮部司令員
常樹人 海軍後勤部副部長
康烈功 海軍福建基地司令員
麻志皓 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
梁天喜 昆明軍區後勤部政委
梁中玉 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軍長
彭 飛 福州軍區陸軍第31軍副軍長
董家龍 成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蔣潤觀 高等軍事學院戰略教研室主任
程坤源 軍事醫學科學院政委
智生元 山西省軍區副政委
焦玉山 廣州軍區陸軍第47軍副軍長
曾傳芳 上海警備區政治部主任
曾昭墟 南京軍區陸軍第20軍副軍長兼參謀長
曾鑒修 總政治部群眾工作部副部長
謝國儀 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
靳來川 解放軍總醫院院長
藍文兆 防化學兵部參謀長
路 暇 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
解長林 空軍雷達兵部主任
慕 湘 北京軍區裝甲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裴宗澄 總參謀部防化學兵部副主任
廖 明 新疆軍區伊犁軍區司令員
廖步雲 西藏軍區昌都軍分區
廖昌金 江蘇省軍區副參謀長
譚天哲 海軍福建基地政委
翟毅東 長山要塞區司令員
熊夢飛 通信兵副參謀長
黎 原 廣州軍區陸軍第47軍軍長
黎新民 廣州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顏文斌 沈陽軍區陸軍第39軍副軍長
顏吉連 通信兵後勤部部長
顏青雲 總參謀部軍械部部長
戴克林 安徽省軍區參謀長
戴克明 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
戴金川 後勤學院院長
魏佑鑄 海南軍區第2政委
瞿道文 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第2主任
⑤ 部隊軍區的宣傳處幹事是什麼軍階的
你確定是軍區而不是一半部隊嗎?軍區好象叫宣傳部,宣傳處好象是軍區以下級別的。回
軍區宣答傳幹事可歷害啦,
軍銜從少尉到上校不等,主要從事部隊的宣傳和教育,比如部隊上的先進事跡,演出,寫材料等很多與宣傳有關的事情。
⑥ 關於紅軍革命的故事
革命教育的小故事:
1.「牛司令」
毛澤東少年時代和同伴放牛時,經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來往往就誤了放牛,要麼是到了時間牛還沒有吃飽,要麼是牛跑到人家的田裡去啃莊稼。怎樣才能既保證放好牛,又讓大家玩得痛快?毛澤東和大家商量了一個辦法。他把同伴們組織起來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讓它們吃了莊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輪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後天去采野果子。這樣,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時候,大家都回到了原來聚會的地方。看牛的孩子們,讓牛吃得滾圓滾圓的;割草的孩子們,都裝滿了一大簍子;采野果子的孩子們,從山裡帶回來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這時候,毛澤東就把草和果子拿來,合理地分給每個人。有時不夠分了,他就少分一點。而有剩餘的草,他就用繩拴起吊在樹枝上,誰能跳起來抓著就歸誰。和毛澤東一起,不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夥伴都樂意同毛澤東一起放牛,稱他為「牛司令」。
2.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3.兒童團團長海娃
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准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4.楊靖宇的故事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有一件事情讓老師記憶猶新:有一天,楊靖宇在學校學習(學習情況已無從考證),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大叫,原來是老張被幾個兵痞打。於是他們就出來圍觀。忽然,有一個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聲:「你們太欺負人了!」於是,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嚷道。一個兵痞聖氣凌凌地說:「怎麼拉?他得罪我們了,就該挨!」於是,那個高個子男孩一揮手,說:「上。」幾十個學生就連打帶趕地把他們趕出了學校,救了老張一命。那個高個子男孩就是楊靖宇。 那幾個兵痞不甘心,覺得太丟臉。於是第二天,他們又叫來更多的兵痞,氣勢洶洶地來到學校。一進學校,就嚷著要找昨天那個高個子男孩。校長急了,就一個勁地道歉。兵痞不聽。
在這時,楊靖宇爬到房子上,拿著火柴,對兵痞說:「知道這是什麼么?是洋火!你們不走,我就把房子燒了。」校長也趕忙說:「誒,我們也管不住他。你們還是走吧,這孩子,你們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會燒。房子燒了,你們頭也不會饒你們。快走吧。」於是,兵痞們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⑦ 二戰中,戈培爾把國防軍宣傳處變為國民教育與宣傳部職能部門的原因是什麼
納粹德國發動侵略戰爭後,最高統帥部在作戰部設有國防軍宣傳處,負責軍事新聞檢查和編發國防軍公報。在整個戰爭時期,戈培爾都力圖把國防軍宣傳處變為國民教育與宣傳部的職能部門,以便使政治宣傳和軍事宣傳協調起來,但是未能成功。戈培爾與里賓特洛甫爭奪對外宣傳權的斗爭也以妥協告終。盡管如此,戈培爾仍竭力利用手中的宣傳工具,為配合法西斯戰爭而鼓噪吶喊,頗具成效。
⑧ 二十四軍七0師有哪幾個團都在什麼地方
1966年6月15日,70師改編為北京衛戍區警衛第3師,24軍北移至承德。1969年12月全軍重排番號,第74師改稱第70師
2003年24集團軍被撤銷,第70師縮編為旅
70旅在承德
⑨ 政治處,宣傳部,組織部都應該是政工職稱嗎,
不是
中共中央和地方以及較大的基層委員會設置宣傳部和組織部,屬於黨委的直屬辦事機構。
政治處屬於軍隊和公安系統內負責政治工作的部門。
⑩ 我怎樣找回承德部隊當兵時住院的病例,部隊24軍已被裁撤,我當時在74師醫院
72師醫院在唐山路南區255醫院,醫院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