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肥胖症的預防對策有哪些
(1)知識預防:接受健康教育
㈡ 肥胖症原因有哪些
肥胖症是一組常見的代謝症群。當人體進食熱量多於消耗熱量時,多餘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於體內,其量超過正常生理需要量,且達一定值時遂演變為肥胖症。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組織重量占體重的15%~18%,女性佔20%~25%。隨年齡增長,體脂所佔比例相應增加。關於肥胖的評估方法,包括人體測量學、雙能X線吸收法、超聲、CT、紅外線感應法等多種。如無明顯病因者稱單純性肥胖症,有明確病因者稱為繼發性肥胖症。外因以飲食過多而活動過少為主。熱量攝入多於熱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物質基礎。內因為脂肪代謝紊亂而致肥胖。
1.遺傳因素
人類單純性肥胖的發病有一定的遺傳背景。有研究認為,雙親中一方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約為50%;雙親中雙方均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人類肥胖一般認為屬多基因遺傳,遺傳在其發病中起著一個易發的作用。肥胖的形成還與生活行為方式、攝食行為、嗜好、氣候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關。
2.神經精神因素
已知人類和多種動物的下丘腦中存在著兩對與攝食行為有關的神經核。一對為腹對側核,又稱飽中樞;另一對為腹外側核,又稱飢中樞。飽中樞興奮時有飽感而拒食,破壞時則食慾大增;飢中樞興奮時食慾旺盛,破壞時則厭食拒食。二者相互調節,相互制約,在生理條件下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使食慾調節於正常范圍而維持正常體重。當下丘腦發生病變時,不論是炎症的後遺症(如腦膜炎、腦炎後),還是發生創傷、腫瘤及其他病理變化,如果腹內側核破壞,則腹外側核功能相對亢進而貪食無厭,引起肥胖。反之,當腹外側核破壞,則腹內側核功能相對亢進而厭食,引起消瘦。
3.內分泌因素
許多激素如甲狀腺素、胰島素、糖皮質激素等可調節攝食,因此推想這些激素可能參與了單純性肥胖的發病機制。肥胖者對胰島素抵抗而導致高胰島素血症,而高胰島素血症可使胰島素受體降調節而增加胰島素抵抗,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胰島素分泌增多,可刺激攝食增多,同時抑制脂肪分解,因此引起體內脂肪堆積。性激素在單純性肥胖發病機制中可能起作用。
進食過多可通過對小腸的刺激產生過多的腸抑胃肽(GIP),GIP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在垂體功能低下,特別是生長激素減少、促性腺及促甲狀腺激素減少引起的性腺、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況下可發生特殊類型的肥胖症,可能與脂肪動員減少,合成相對增多有關。臨床上肥胖以女性為多,特別是經產婦或經絕期婦女或口服女性避孕葯者易發生,提示雌激素與脂肪合成代謝有關。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皮質醇分泌增多,促進糖原異生,血糖增高,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多,於是脂肪合成增多,而皮質醇促進脂肪分解。
4.棕色脂肪組織異常
棕色脂肪組織是近幾年來才被發現的一種脂肪組織,與主要分布於皮下及內臟周圍的白色脂肪組織相對應。棕色脂肪組織分布范圍有限,僅分布於肩胛間、頸背部、腋窩部、縱隔及腎周圍,其組織外觀呈淺褐色,細胞體積變化相對較小。白色脂肪組織是一種貯能形式,機體將過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貯藏於間,機體需能時,脂肪細胞內中性脂肪水解動用。白色脂肪細胞體積隨釋能和貯能變化較大。棕色脂肪組織在功能上是一種產熱器官,即當機體攝食或受寒冷刺激時,棕色脂肪細胞內脂肪燃燒,從而決定機體的能量代謝水平。以上兩種情況分別稱之為攝食誘導產熱和寒冷誘導產熱。當然,此特殊蛋白質的功能又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由此可見,棕色脂肪組織這一產熱組織直接參與體內熱量的總調節,將體內多餘熱量向體外散發,使機體能量代謝趨於平衡。
5.其他
如環境因素等。
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
單純性肥胖可見於任何年齡,約1/2成年肥胖者有幼年肥胖史,一般呈體重緩慢增加(女性分娩後除外)。短時間內體重迅速地增加,應考慮繼發性肥胖。男性脂肪分布以頸項部、軀幹部和頭部為主,而女性則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為主。
肥胖者的特徵是身材外型顯得矮胖、渾圓,臉部上窄下寬,雙下頦,頸粗短,向後仰頭枕部皮褶明顯增厚。胸圓,肋間隙不顯,雙乳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站立時腹部向前凸出而高於胸部平面,臍孔深凹。短時間明顯肥胖者在下腹部兩側、雙大腿和上臂內側上部和臀部外側可見細碎紫紋或白紋。兒童肥胖者外生殖器埋於會陰皮下脂肪中而使陰莖顯得細小而短。手指、足趾粗短,手背因脂肪增厚而使掌指關節突出處皮膚凹陷,骨突不明顯。
輕至中度原發性肥胖可無任何自覺症狀,重度肥胖者則多有怕熱,活動能力降低,甚至活動時有輕度氣促,睡眠時打鼾。可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痛風等臨床表現。
2.其他表現
(1)肥胖症與心血管系統肥胖症患者並發冠心病、高血壓的幾率明顯高於非肥胖者,其發生率一般5~10倍於非肥胖者,尤其腰圍粗(男性>90cm,女性>85cm)的中心型肥胖患者。肥胖可致心臟肥大,後壁和室間隔增厚,心臟肥厚同時伴血容量、細胞內和細胞間液增加,心室舒張末壓、肺動脈壓和肺毛細血管楔壓均增高,部分肥胖者存在左室功能受損和肥胖性心肌病變。肥胖患者猝死發生率明顯升高,可能與心肌的肥厚、心臟傳導系統的脂肪浸潤造成的心律失常及心臟缺血有關。高血壓在肥胖患者中非常常見,也是加重心、腎病變的主要危險因素,體重減輕後血壓會有所恢復。
(2)肥胖症的呼吸功能改變肥胖患者肺活量降低且肺的順應性下降,可導致多種肺功能異常,如肥胖性低通氣綜合征,臨床以嗜睡、肥胖、肺泡性低通氣為特徵,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致肺心綜合征,由於腹腔和胸壁脂肪組織堆積增厚,膈肌升高而降低肺活量,肺通氣不良,引起活動後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導致低氧、發紺、高碳酸血症,甚至出現肺動脈高壓導致心力衰竭,此種心衰往往對強心劑、利尿劑反應差。此外,重度肥胖者尚可引起睡眠窒息,偶見猝死。
(3)肥胖症的糖、脂代謝進食過多的熱量促進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解代謝,肥胖症的脂代謝表現得更加活躍,相對糖代謝受到抑制,這種代謝改變參與胰島素抵抗的形成。肥胖症脂代謝活躍的同時多伴有代謝的紊亂,會出現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膽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症等。糖代謝紊亂表現為糖耐量的異常和糖尿病,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體重超過正常范圍20%者,糖尿病的發生率增加1倍以上。當BMI>35kg/m時,死亡率約為正常體重的8倍。
(4)肥胖與肌肉骨骼病變①關節炎: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由於長期負重造成,使關節軟骨面結構發生改變,膝關節的病變最多見。②痛風:肥胖患者中大約有10%合並有高尿酸血症,容易發生痛風。③骨質疏鬆:以往的觀點認為肥胖者骨質疏鬆並不多見,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肥胖者脂肪細胞分泌多種脂肪因子和炎性因子,可能會加重肥胖者骨質疏鬆和骨折的發生。
(5)肥胖的內分泌系統改變①生長激素:肥胖者生長激素釋放是降低的,特別是對刺激生長激素釋放因子不敏感。②垂體-腎上腺軸:肥胖者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是增加的,分泌節律正常,但峰值增高,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濃度也有輕微的增加。③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肥胖者多伴有性腺功能減退,垂體促性腺激素減少,睾酮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降低。男性肥胖者,其血總睾酮(T)水平降低,但輕中度肥胖者,游離睾酮(FT)尚正常,可能是由於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HBG)減少所致。而重度肥胖者FT也可下降。另外,脂肪組織可以促進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轉化,所以肥胖男性部分會出現乳腺發育,肥胖女孩,月經初潮提前。成年女性肥胖者常有月經紊亂,無排卵性月經,甚至閉經,多囊卵巢綜合征發生率高。④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肥胖者甲狀腺對促甲狀腺激素(TSH)的反應性降低,垂體對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TRH)的反應性也降低。
治療
治療的兩個主要環節是減少熱量攝取及增加熱量消耗。強調以行為、飲食、運動為主的綜合治療,必要時輔以葯物或手術治療。繼發性肥胖症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各種並發症及伴隨病應給予相應的處理。
1.行為治療
通過宣傳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對肥胖症及其危害性有正確的認識,從而配合治療、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飲食和運動習慣。自覺地長期堅持是肥胖症治療首位及最重要的措施。
2.控制飲食及增加體力活動
輕度肥胖者,控制進食總量,採用低熱卡、低脂肪飲食,避免攝入高糖高脂類食物,使每日總熱量低於消耗量。多作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如能使體重每月減輕500~1000g而漸漸達到正常標准體重,則不必用葯物治療。
中度以上肥胖更須嚴格控制總熱量,女性患者要求限制進食量在5~6.3MJ(1200~1500kcal)/d,如超過6.3MJ/d者,則無效。男性應控制在6.3~7.6MJ(1500~1800kcal)/d,以此標准每周可望減重1~2磅。食物中宜保證含適量必需氨基酸的動物性蛋白(占總蛋白量的三分之一較為合適),蛋白質攝入量每日每公斤體重不少於1g。脂肪攝入量應嚴格限制,同時應限制鈉的攝入,以免體重減輕時發生水鈉瀦留,並對降低血壓及減少食慾也有好處。此外限制甜食、啤酒等。如經以上飲食控制數周體重仍不能降低者,可將每日總熱量減至3.4~5MJ(800~1200kcal)/d,但熱量過少,患者易感疲乏軟弱、畏寒乏力、精神萎頓等,必須嚴密觀察。據研究,飲食治療早期蛋白質消耗較多,以致體重下降較快而呈負氮平衡,當持續低熱卡飲食時,發生保護性氮質貯留反應,逐漸重建氮平衡,於是脂肪消耗漸增多。但脂肪產熱量約10倍於蛋白質,故脂肪組織消失量明顯少於蛋白質組織量,而蛋白質相反合成較多時,反可使體重回升,這是人體對限制熱卡後的調節過程。因此飲食治療往往效果不顯著,在此情況下,宜鼓勵運動療法以增加熱量消耗。
關於活動量或運動量的制定應該因人而異,原則上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3.葯物治療
對嚴重肥胖患者可應用葯物減輕體重,然後繼續維持。但臨床上如何更好地應用這類葯物仍有待探討。用葯可能產生葯物副作用及耐葯性,因而選擇葯物治療的適應證必須十分慎重,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衡量可能得到的益處和潛在的危險作出決定。
4.外科治療
空回腸短路手術、膽管胰腺短路手術、胃短路手術、胃成形術、迷走神經切斷術及胃氣囊術等,可供選擇。手術有效(指體重降低>20%)率可達95%,死亡率<1%。不少患者可獲得長期療效,術前並發症可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或治癒。但手術可能並發吸收不良、貧血、管道狹窄等,有一定的危險性,僅用於重度肥胖、減肥失敗又有嚴重並發症,而這些並發症有可能通過體重減輕而改善者。術前要對患者的全身情況作出充分估計,特別是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肺功能等,給予相應的監測和處理。
㈢ 征廣告創意.主題:防止兒童肥胖症,目標:5-11歲兒童
一口不能吃個胖子,但胖子卻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
㈣ 健康教育宣傳欄的內容社區的,謝謝了
健康教育 內容還是比較多 看你需要做哪方面的?
比如一般常識性的:
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調查問卷
一、健康知識題:(可多選)
1、創衛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簡稱,哪項說法是正確的?( AB )
A、創衛能加強城市管理,加快城市環衛基礎設施建設。
B、能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居民衛生文明素質。
2、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要求市民做到的衛生行為有?( ABCD )
A、不亂倒垃圾,不亂排污水。
B、 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不在公共場所吸煙。
C、不亂拉亂掛,不亂畫亂貼,不亂堆亂放、不佔道經營。
D、做好「門前屋後三包」工作。
3、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有?(ABC )
A、吸煙;酗酒,不安全性行為。
B、高血壓;高膽固醇及肥胖。
C、不潔飲水,缺少公共衛生條件。
4、有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ABD )
A、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
B、經常鍛煉,勞逸適度,生活規律。
C、經常通宵打麻將和娛樂。
D、拒絕毒品和性亂。
5、保持居室衛生正確的做法有哪些?( ABC )
A、經常打開門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潔凈、新鮮。
B、廚房要使用排油煙機、廁所要安裝排風扇。
C、不要在室內吸煙,尤其不要卧室吸煙。
6、文明病就是「五病綜合征」,指的是?(AB )
A、肥胖、糖尿病。
B、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病。
7、預防高血壓的主要措施有?( ABC )
A、生活有規律,堅持適度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
B、不吸煙、不飲酒或少飲酒,控制飲食,防止肥胖。
C、飲食宜低鹽、低脂、清淡、多吃新鮮蔬菜瓜果。
8、怎樣預防糖尿病?( ABC )
A、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
B、肥胖和有明顯糖尿病家族史的成年人要定期檢查血糖。
C、肥胖者要節制飲食,減肥、控制體重,多吃新鮮蔬菜。
9、吸煙或被動吸煙會導致哪些健康損害?( ABC )
A、會引起肺部、心血管、腸胃道的疾病和多種腫瘤。
B、會加重糖尿病。
C、容易引起老年性痴獃等常見症。
10、下列哪個不是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 C )
A、輸血、性接觸。
B、哺乳、靜脈吸毒。
C、蚊蟲叮咬、握手、擁抱、同吃、同飲等日常生活接觸。
11、預防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AC )
A、少去公共場所,鍛煉身體,提高抵抗力。
B、外出戴好口罩,在家時關好門窗。
C、注意個人衛生,增強體質。
12、犬傷後預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是?( ABC )
A、用肥皂水或清水徹底沖洗傷口至少15分鍾。
B、徹底沖洗後用2-3%碘酒或75%酒精塗擦傷口。
C、立即處理傷口並接種狂犬病疫苗。
13、怎樣預防腸道傳染病:(A )
A、喝開水、吃熟食、冼凈手
B、勤鍛煉、多營養、休息好
C、營養、保暖、通風
14、蒼蠅容易傳播哪些疾病?( B )
A、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膜炎。
B、細菌性痢疾、傷寒。
C、流感。
15、蚊子容易傳播疾病?(ABC )
A、乙腦 B、瘧疾 C、絲蟲病
16、老鼠能傳播哪些疾病?(ABC )
A、鼠疫 B、鉤端螺旋體病 C、流行性出血熱
17、蟑螂能傳播哪些疾病?(ABC )
A、痢疾 B、傷寒 C、蛔蟲病
18、關於冰箱長期保存食品的說法,哪項是錯誤的?( C )
A、低溫下細菌仍可緩慢繁殖而引起食品腐敗變質。
B、油脂等食品在低溫下仍能發生化學反應而變質。
C、低溫下可以保持無菌狀態,食品不會變質。
19、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主要是為了預防?( A )
A、腸道傳播病。 B、呼吸道傳播病。 C、血源性疾病。
20、餐具消毒有五種:蒸汽消毒、煮沸消毒、紅外線消毒、葯物消毒、電熱消毒。用煮沸消毒法消毒餐具應該幾分鍾?( B )
A、3-5分鍾。 B、10-15分鍾。 C、半小時。
二、請選擇您和你的家庭能做到的健康行為
(做到打「√」、做不到打「×」)
1、學習衛生保健知識、有保健書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2、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吸煙、不酗酒;
3、有病及早就醫,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4、飯前便後洗手,防止「病從口入」;
5、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6、勤洗澡、勤理發、勤剪指甲、勤換衣服、勤曬被褥,保持服裝整潔;
7、每天進行一次身體鍛煉;
8、尊重科學,遵守市民道德公約。
9、積極參與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娛體育活動;
10、遵守交通規則,避免意外事故。
11、注意營養搭配,生熟食品分開,至少有兩個菜板、兩把菜刀;
12、家庭備有常用消毒劑,餐具定期消毒;
13、經常通過廣播、電視、衛生科普報刊等學習衛生知識,不斷增強自我保健能力;
14、居室整潔,無蜘蛛網、灰塵、油污、窗明幾凈,用品擺放整齊;
15、室內空氣新鮮,無異味,無蚊、蠅、老鼠、蟑螂等;
16、廚房有良好的排煙、排氣和通風設施;
17、廚房內灶具、碗筷干凈,物品存放整齊,地面保護清潔,冰箱生熟食品分開;
18、廁所無臭、無蠅、便池無尿垢,地面、門窗、牆壁、燈具、洗手盆池整潔;
19、根據計劃免疫要求,按時讓孩子接受預防接種。
20、陽台整潔,封閉規范,不亂堆雜物
宣傳欄嘛,列一個標題,內容圍繞標題就行!
㈤ 肥胖的主題沙龍有哪些名稱
關愛兒童健康,西南兒童醫院疾病在線問診
肥胖是人體內脂肪積聚過多所致的現象,並不是人們視為的「健康」標志。肥胖不僅影響形體美,而且給生活帶來不便,更重要是容易引起多種並發症,加速衰老和死亡。難怪有人說肥胖是疾病的先兆、衰老的信號。
一、是健康長壽之大敵
據統計肥胖者並發腦栓塞與心衰的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比正常體重者多二倍,高血壓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多二~六倍,合並糖尿病者較正常人約增高4倍,合並膽石症者較正常人高四~六倍,更為嚴重的是肥胖者的壽命將明顯縮短。據報導超重10%的45歲男性,其壽命比正常體重者要縮短4年,具日本統計資料表明標准死亡率為百分100%,肥胖者死亡率為127.9%。
二、影響勞動力,易遭受外傷
身體肥胖的人往往怕熱、多汗、易疲勞、下肢浮腫、靜脈曲張、皮膚皺折處患皮炎等,嚴重肥胖的人,行動遲緩,行走活動都有困難,稍微活動就心慌氣短,以致影響正常生活,嚴重的甚至導致勞動力喪失。由於肥胖者行動反應遲緩,也易遭受各種外傷、車禍、骨折及扭傷等。
三、易發冠心病及高血壓
肥胖者脂肪組織增多,耗氧量加大,心臟做功量大,使心肌肥厚,尤其左心室負擔加重,久之易誘發高血壓。脂質沉積在動脈壁內,致使管腔狹窄,硬化,易發生冠心病、心絞痛、中風和猝死。
四、易患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
伴隨肥胖所致的代謝、內分泌異常,常可引起多種疾病。糖代謝異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謝異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謝異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肥胖女性因卵巢機能障礙可引起月經不調。
五、對肺功能有不良影響
肺功能的作用是向全身供應氧及排出二氧化碳。肥胖者因體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但肺不能隨之而增加功能,同時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積又限制了肺的呼吸運動,故可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難,最後導致心肺功能衰竭。
六、易引起肝膽病變
由於肥胖者的高胰島素血症使其內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進,就會造成在肝臟中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積從而形成脂肪肝。肥胖者與正常人相比,膽汁酸中的膽固醇含量增多,超過了膽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並發高比例的膽固醇結石,有報道患膽石症的女性50~80%是肥胖者。在外科手術時,約由30%左右的高度肥胖者合並有膽結石。膽石症在以下情況下發病的較多:肥胖婦女,40歲以上,肥胖症者與正常體重的婦女相比其膽結石的發病率約高六倍。
七、會增加手術難度、術後易感染
肥胖者會增加麻醉時的危險,手術後傷口易裂開,感染墜積性肺炎等並發症的機會均較不胖者為多。
八、可引起關節病變
體重的增加能使許多關節(如脊椎、肩、肘、髖、足關節)磨損或撕裂而致疼痛。
九、並發疝氣
肥胖者可並發許多疝,其中以胃上部易位至胸腔中的食道裂孔疝最為常見
㈥ 健康教育宣傳欄
專業宣傳欄生產廠家,可來圖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