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國志·徐宣傳 譯文
裴注三國志原文翻譯
徐宣
徐宣字寶堅,廣陵海西人。避難到江東,又辭去孫策的任命,返回本郡。和陳矯一道任郡裏的綱紀,他們兩人名聲相當而個人喜好不同,但是都受到太守陳登器重,和陳登齊心效命於太祖。海西、淮浦二縣的百姓作亂,都尉衛彌、縣令梁習夜間逃到徐宣家,徐宣秘密把他們送走,使他們免遭禍難。太祖派遣督軍扈質前來討伐賊人,扈質因兵少沒有出動。徐宣暗地裏去見扈質並責備他,給他講清當時的形勢,扈質於是進兵打敗了賊人。太祖徵召徐宣任司空掾屬,又授任東緡、發干令,升任齊郡太守,接著進京任門下督,跟隨太祖到壽春。恰逢馬超作亂,大軍向西征討,太祖召見官屬說:「現在就要遠征,可是這個地方還沒有安定,成為我們的後顧之憂,應該由一個清廉公正、具有大德的人來鎮守這裏。」於是任命徐宣為左護軍,留下來統領各軍。太祖返回後,徐宣任丞相東曹掾,又出任魏郡太守。太祖在洛陽去世,大臣們進入殿中表示哀悼。有人說應該更換各城的守將,改用譙、沛人。徐宣高聲說:「現在天下統一,人人懷著報效國家的忠心,為什麽一定要用譙、沛人,而讓各城的守將感到寒心。」文帝聽到後說:「這就是所謂能擔負國家重任的臣子。」文帝登皇帝位後,徐宣任御史中丞,被賜給關內侯的爵位,轉任城門校尉,一個月後升任司隸校尉,又轉任散騎常侍。跟隨文帝到廣陵,六軍都乘上船,風浪突然掀起,文帝乘的船被風浪掀得掉轉船頭,徐宣擔心自己的船落在後面,頂風破浪前進,大臣們沒有誰比他先趕到。文帝贊賞他的勇敢,升任他為尚書。
明帝繼位後,封徐宣為津陽亭侯,食邑二百戶。中領軍桓范推薦徐宣說:「臣聽說帝王用人,要估量形勢任用人才,在爭奪天下時,要把有計謀的人放在前列,在天下平定後,要把有忠心的人放在首位。所以晉文公採用舅犯的計策卻獎賞雍季所提出的見解,[呂氏春秋曰:從前晉文公要跟楚國人在城濮作戰,召來咎犯問他說:「楚國兵多,我國兵少,怎樣做才可以取勝?」咎犯回答說。 「我聽說禮儀繁雜的君主,對於禮儀的盛大從不感到滿足,作戰頻繁的君主,對於詭詐之術從不感到滿足。您只對楚國實行詐術就行了。」文公把咎犯的話告訴了雍 季,雍季說:「把池塘弄幹了來捕魚,怎能不獲得魚?可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把沼澤地燒光了來打獵,怎能不獲得野獸?可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詐騙的方法, 雖說現在可以苟且得利,以後就不能再得利了,達不是長久之計。」文公採納了咎犯的意見,因而在城濮打敗了楚國人。回國以後行賞,雍季居首位。文公身邊的入 勸諫說:「城濮之戰的勝利,是由於採用了咎犯的謀略。您採納了他的意見,可是行賞卻把他放在後邊,這或許不可以吧!」文公說:「雍季的話,對百世有利,咎 犯的話,只是顧及一時。哪有把只顧及一時的敵人對百世有利的前面的道理呢?」]漢高祖利用陳平的智慧卻把後事託付給周勃。臣私下看到尚書徐宣,具有忠厚的品行,保持正直的性格;清正高雅,超群出眾,不受世俗的拘束;立志堅定難以動搖,有忠於國家的氣節;歷任州郡長官,在任職的地方都很稱職。現在僕射的官職空缺,徐宣可以代理掌管僕射的事務;僕射位處要害,責任重大,沒有比徐宣更合適的了。」明帝於是任命徐宣為左僕射,後又加授侍中光祿大夫。明帝車駕到許昌,徐宣留下來統管朝政。明帝返回後,尚書台主事的官員呈送文書。明帝下詔說:「我審閱和僕射審閱有什麽兩樣?」終究沒有看這些文書。尚方令因濫造器物受到嚴刑拷打,死在獄中,徐宣上疏提出刑罰過重,又進諫說興建宮殿耗盡了民力,明帝都親手寫下詔書,贊揚他並採納他的意見。徐宣說:「古代有七十歲辭宮歸居的禮制,我現在已六十八歲,可以去職了。」於是堅決託病要求退位,明帝始終不允許。青龍四年徐宣去世,遺囑用粗布的衣服頭巾,用當時通行的服飾入殮。明帝下詔說:「徐宣處事非常誠實,內心正直,舉止端方,歷位三朝,公正嚴肅,有著可以託付遺孤、寄予國家命運的節操,可以說是國家柱石般的大臣。我常想讓他擔任丞相的職務,還沒來得及任命他,可惜他壽命不長!追贈他為車騎將軍,葬禮依照公爵的禮儀。」謐號稱貞侯。兒子徐欽繼承爵位。
B. 三國英雄宣傳片創意求助
建議還是以劉關張為主角做宣傳。
武漢在三國時期叫江夏,劉備在投奔劉表期間曾兵敗江夏。
可以以這個為主題。
公元208年,江夏。
劉備在軍帳里走來走去寢食不安,「唉,曹操大軍將至,我區區萬人怎能抵擋曹操的百萬雄兵啊。」
張飛過來了「大哥,您看光為戰事操勞了,你不吃飯怎麼能行呢,這樣下去你的身體不就完了么?」
可劉備就是吃不下,過了幾天就病倒了,醫生來了也治不好,眼看危在旦夕了。關羽也直犯愁,於是出去到城裡走走,心想「人是鐵飯是鋼,怎麼能不吃飯呢?這樣下去大哥可如何是好啊?」想著想著眼淚下來了,走到一個飯館門前,停住了腳步,還是吃點飯吧。
「伙計,來壺酒,再來個四菜一湯。」心想我得多吃點,要是曹操來了,還得打仗呢,沒力氣怎麼行。
伙計端著四菜一湯正要過來,突然腳下一滑,一下子倒了,四個菜全掉這一碗湯里了。
關羽正要發作,突然聞到香味了,一看,是湯碗里得大雜燴,於是就拿起筷子嘗了一下,突然臉變了顏色。
「好!好菜!好味道!」,於是托起下巴想要是把肉和青菜都放在水裡煮,那該多好,再配點調料,蘸著吃。
於是馬上回府,命後廚馬上按自己得想法做,最後做出來了,拿到床前給劉備吃,劉備一聞香味馬上做起來了,端上來之後馬上拿起筷子吃了個干凈。病情馬上好了,劉備問關羽這個菜叫什麼,關羽也撓頭了,因為是他自己想出來得。於是想,菜都放在鍋里,一起用溫火煮,不如叫火鍋菜吧,簡稱火鍋。
於是說「叫火鍋」
「好!」劉備樂了,從此以後劉備每次吃飯都要有火鍋,最後終於病好了,這個時候傳令官說「東吳同意和我們抗曹了」,劉備大喜,「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於是率領軍民投奔東吳,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勝利之後劉備感慨得說「是火鍋救了我的命,是火鍋讓我在陣前大顯神威,江夏的火鍋,就是一個字『棒』!」
江夏火鍋在江夏流傳了一千多年,今天的「武漢三國火鍋城」就是當年關羽發明火鍋菜的地方,這里傳承了多年的歷史,迎合大眾口味,是老百姓信得過的最佳飲食場所,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就餐.......(以後就是你門店裡的事了)
閑著沒什麼事,隨便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樓主可以根據我說的再考慮考慮,好的就留下,不好的就刪了,希望你們火鍋城生意能好。
C. 宣傳三國演義的手抄報資料!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D. 三國時期都宣傳自己是正統,誰得到人們的認可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很精彩的一個時期,群雄逐鹿,各路風流人物縱橫捭闔。那魏蜀吳三國誰是正統呢?很多人可能還不確定,首先東吳自然排除,關鍵是蜀漢和曹魏誰是正統,其實在古代這並不是一個問題,小時候學歷史被歷史朝代歌的時候說得很清楚:魏晉南北朝,魏國是當之無愧的正統才是。
由於長期受到北方異族侵略還丟了半壁河山,帶有強烈的民族文化意識的知識分子開始把「正統」盯上了蜀漢,於是朱熹等人大肆鼓吹「蜀漢正統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對於市井小民來講,他們本就對蜀漢政權有好感,此時又對北方政權帶有強烈的抵制心理,到了元明清時期,市井文化興起,評書,小說,演義等屬於市民階級的文化藝術為了迎合大眾情緒,也爭相開始「尊劉貶曹」
E. 三國演義的廣告詞
劉備控蘿莉,曹操上人妻,東吳愛搞基!
F. 如何宣傳三國文化
三國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文化之一 並不是要宣傳 而是要發揚光大 世代傳承 就像孔家文化 唐代文化一樣 需要華夏民族時刻銘記自己的秉性並流放後世
94版的《三國演義》是體會三國文化最好的方法之一
相反《新三國》對於三國文化的傳承毫無意義
這只是我個人的見解 我是超喜歡三國的一個人
G.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宣傳劉備那個垃圾
因為羅貫中所處的政治環境需要一批像劉備,和他手下這樣忠誠忠厚的人來維護國家的利益。所以在小說中塑造了義薄雲天的關羽,豪氣干雲的張飛,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還有忠厚近偽的劉備。以及與之對立的奸雄曹操等。來宣傳自己的政治理想。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