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內容簡單
1、 豐衣足食,人民幸福快樂;缺衣少食,百姓苦不堪言;五穀豐登,社會繁榮穩定;糧食減產,國家動盪不安。世界糧食日,糧食是人民的生命,糧食是國家的支柱,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2、 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愛惜生命中的每一滴墨綠汁液;愛惜生活里的第一縷金色陽光。養成健康、節儉的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
3、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愛惜糧食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大家不應該浪費糧食: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杜絕浪費,低碳從我做起!
4、 辛勤勞作四季,就盼望豐收時,忽有暴雨降臨,帶來蟲災無數,又有台風來襲,莊稼倒伏成片,眼見莊稼要成,關鍵時刻災來,世界糧食日,生活在溫飽時代也要為飢餓之時做准備,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5、 一滴珠,摔成八瓣,才能收獲一株小麥,一次耕作,需耗時數月,方可收獲一片玉米,一個農民,勞動一生,才能存下幾噸糧食,世界糧食日,請珍惜每一粒糧,珍愛他人的勞動成果!
6、 農民辛勤地耕耘;甘霖及時地澆灌;陽光無私地照耀;還有大地地哺育;培育出了金燦燦的稻穀。黃牛辛勤地犁地;晨露入微地滋潤;暖風和煦地安撫;還有沃土的呵護;早就出了綠油油的蔬菜。世界糧食日,愛惜糧食,節約糧食,這是世界的美德。
7、 珍惜粒粒糧食,少流顆顆汗水,少流滴滴眼淚,多份微微一笑,幸福你我傳遞。世界糧食日,珍惜糧食,幸福你我。
8、 有人錦衣玉食,有人三餐不繼。溫飽之餘是寒飢,勤儉之外是奢靡。滿漢全席只是蜻蜓點水,粗茶淡飯還有人以命相換。珍惜一粒米,救助半條命。發發感慨只是點綴,愛惜糧食才是王道。世界糧食日,讓我們立即行動!
9、 綠油油的莊稼,爽朗朗的笑聲,沉甸甸的收成,汗涔涔的臉龐,這是養育我的家鄉,這是哺育我的爹娘,這是我靈魂的脈絡,這是我不變的信仰。糧食把生命滋養,更幫我實現夢想。世界糧食日,全民都來珍惜糧食,都來感謝鄉親。
10、 溫飽不能忘記飢寒的痛苦、豐收豈能成為浪費的理由。粒粒糧食當思來之不易,一粥一飯應該倍加珍惜。世界糧食日,愛護糧食,就是愛護我們生命的根本。
B. 我們倡議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應該怎麼做
其實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呢,浪費糧食的問題也是在我們的身邊層出不窮,這很多人礙於面子呢,在職場上面應酬都是難免少不了的,而在此呢,也就出現了一系列的攀比消費現象,很多的人們對於點菜呢都是一味的盲目去點點點,不管付款價格有多貴,自己是否能吃完,反正對於別人來說,自己的面子是得有掛的住的。其實對於這樣的行為呢,也是不值得我們所去提倡的,畢竟對於這樣的事情呢 也是一個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了 我們大家都聽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吧,我們所吃的每一粒米都是他們用汗水所澆灌的,真正的這樣的做了呢,其實也是對他們極其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了。
C.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需要我們一起做到哪6點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需要我們一起做到以下六點:
1、理想消費,摒棄「愛面子、講排場」的陋習;
2、加入光碟行動,適量取食,不隨便剩飯;
3、不偏食,不挑食,養成健康合理的就餐方式;
4、餐館就餐時點餐要適量,剩餘打包帶回家;
5、推行分餐制,控制用餐量;
6、積極監督身邊親朋,及時制止浪費現象。
(3)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宣傳圖擴展閱讀:
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
這種「舌尖上的浪費」引起人們的關注。「舌尖上的浪費」有民間的,更有官場的。人們去餐館吃飯,點完的飯菜吃不完就直接廢棄在飯店;同時,公款吃喝之風盛行,大行其道。
2020年8月11日,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D. 請你寫一條"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的宣傳標語
春種秋收時間許久,滴滴汗水粒粒精糧,取食有度才會有度,取食無度如同下毒。
E.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的句子
「觸目驚心、令人痛心!」面對餐飲浪費現象,人民領袖近日作出的重要指示,強調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引發全社會「糧」心回歸。
「民以食為天」「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對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懂。在人類漫長歷史上,與飢饉的斗爭從來就沒有間斷過,「餓殍遍野」「易子而食」「人煙斷絕」等悲慘活劇可謂屢屢上演。遠的不講,就說我老家的一個鄰村吧,名為「康營」,實則一戶康姓人家都沒有。聽老人們講,村裡人本來都姓康,很多年前鬧災荒,村民們有的餓死,有的逃荒未歸,結果淪為「空村」,後來遷來的人家並沒有姓康的,但村名保留了下來。再說每一個家庭,差不多都有一本「飢餓史」,經過上世紀60年代的那場自然災害、目睹過餓死人場景的人,至今還心有餘悸。我祖母、母親在世時,地上每掉一粒米都會撿起來食用,因為飢餓對於她們來說簡直刻骨銘心。
再說現如今,雖然我們的家底厚實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且即將迎來「全面小康」,但千萬不要忘了「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如果不加珍惜、隨著揮霍浪費,那好日子也就快過到頭了。放眼全球,糧食問題從未根本解決,飢餓人口將近7億,今年更因疫情、蝗災、洪澇、颶風等因素呈日漸加重之勢,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而我們告別飢餓不過才數十年時間,且很多糧食需要進口。據央視報道,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其中,僅城市餐飲業浪費的食物量,就夠3000萬至5000萬人食用了,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很多不確定性、糧食安全面臨多重壓力的情況下,我們尤其需要綳緊節約糧食這根弦,堅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其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都懂,但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往往只有「心動」,缺少行動。君不見,在一些飯館餐廳,當客人離開時,桌上豐盛的菜餚吃了不到一半,有的甚至沒動筷子,就「秒變」餐廚垃圾。在一些單位食堂,員工們自助餐盤中的食物堆成小山,可是沒有那麼大的胃口,最終多半飯菜被「喂」進了垃圾桶。在一些大學食堂,學生們倒掉的剩飯剩菜約為購買飯菜總量的三分之一,相當於買100萬個饅頭,就有30多萬個直接進了垃圾桶。在一些家庭,有人把做飯當成一種消遣,做完飯菜忙拍照,發了朋友圈基本上就算完事,吃多吃少無所謂,剩下的被隨手扔掉;還有不少人大量點外賣,超出實際需要量,稍不合口味就往外扔。至於一些玩「吃播秀」的「大胃王」,為了增加視覺沖擊力,或「邊吃邊吐」地暴殄天物,或超出胃的承受極限導致命歸西天,鑒於其荒唐行為已遭到央視等媒體痛批,多家平台已開始整治,這里姑且就不多說什麼了。
制止餐飲浪費須從「觸目驚心」到「煞費苦心」「處心積慮」。最近看了一些報道,很多地方、很多行業都在倡導文明餐桌行動,多措並舉避免餐飲浪費。如,北京的全聚德、眉州東坡、海底撈等眾多餐館,通過推出小份菜、贈送「光碟」消費券、免費打包等方式,提醒人們適量點餐、將吃剩的食物打包帶走,並高效利用食材,避免產生浪費。文化和旅遊部將反對食品浪費的內容列入行業管理標准,加強對旅行社經營管理者和服務人員的教育培訓,要求導游加強對遊客的引導和提醒,督促遊客在旅遊過程中做到節約飲食、綠色消費。湖南長沙市直機關食堂設克秤,用過餐的人須將餐盤放入回收處稱重,剩餘食物超過125克者,則被罰款一元,以此提醒大家「文明用餐,杜絕浪費」。
居安思危,惜食有食。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事在全民,人人有責。我們必須從點滴做起,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油、一棵菜做起,不管在哪兒吃飯都不要鋪張浪費、糟蹋食物。要在全社會大興勤儉節約之風,讓「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價值理念外化於「舌尖」、內化於「心間
F. 1.「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宣傳海報要些什麼素材
一定要有一些關於食物浪費的影響。食物浪費的危害,海報一定要醒目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