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班級准備開展「我愛文學」主題班會,如果你是主持人,請你設計一段150字左右的開場白。
前面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做。盡管我知道,永遠到達不到文學彼岸,但是我仍會永不停息地向前邁進,做一帆小小的航船,漂流在文學的灣港,心中只為了年少的那句誓言--"我愛文學!" 我愛五彩繽紛的生活,那是因為知識為我插上了一對想像的翅膀,文學給我裝上了一雙明...錢財多寡,名利得失。以"淡泊已明志,寧靜以致遠。"吸求一顆純凈光潔的心像皎皎月色朗照漆黑漫長的夜行路。我想,浮生若此,也便是知足常樂了。前面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做。盡管我知道,永遠到達不到文學彼岸,但是我仍會永不停息地向前邁進,做一帆小小的航船,漂...我插上了一對想像的翅膀,文學給我裝上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使我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人生充滿了往。我愛文學,在我眼中,文學是...緊握著文學的手,生活是那樣多彩,生命充滿了力量。我愛文學,她是我生命的動脈,她的美麗給我以無窮的精神享受。如果把文學...以"淡泊已明志,寧靜以致遠。"吸求一顆純凈光潔的心像皎皎月色朗照漆黑漫長的夜行路。我想,浮生若此,也便是知足常樂了。前面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做。盡管我知道,永遠到達不到文學彼岸,但是我仍會永不停息地向前邁進,做一帆小小的航船,漂流在文學的灣港,心...因此,文學在我心目中也是如同走路吃飯一樣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我愛文學――愛其美妙,愛其博奧,愛其與眾不同的魅力! 在我的文章里,有過這樣一段個性宣言:我不是個很好的寫手(記錄者),我只是習慣並享受著,用我的文字,裝點華麗的青春,哪怕只能成為,...「我愛文學」 我求知識苦鑽研,愛將勤奮不夜天。文如營養潤身心,學以致用敢當先! 我愛文學 作者:自殺 我愛文學,文學愛我。文學傳愛,愛宣文學。鍥而不舍,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現在,我也喜愛文學。我要用我的筆,創造祖國更加輝煌的明天。目可以是你對文學的看法,文學是怎樣的?等等,關於文學的都可以寫,例如: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本次的手抄報主題是保護牙齒的內容,標題可自己想,如:護齒手抄報、護齒報、愛牙報等等,把標題寫得大些,佔一邊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版面。2手抄報的裝飾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繪圖等藝術手段,彌補文字的單調,給人以生動形象、優美和諧的美感和啟迪。
B. "我愛文學"主題活動
偷懶的詩神呵,你將怎樣補救
你對那被美渲染的真的怠慢?
真和美都與我的愛相依相守;
你也一樣,要倚靠它才得通顯。
說吧,詩神;你或許會這樣回答:
「真的固定色彩不必用色彩繪;
美也不用翰墨把美的真容畫;
用不著攙雜,完美永遠是完美。」
難道他不需要贊美,你就不作聲?
別替緘默辯護,因為你有力量
使他比鍍金的墳墓更享遐齡,
並在未來的年代永受人贊揚。
當仁不讓吧,詩神,我要教你怎樣
使他今後和現在一樣受景仰。
C. 設計方案,如何使「我愛文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活潑又富有成效
活動過程:
一、活動准備
1、材料准備: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閱覽室,選擇文學書刊,廣泛閱讀,篩選確定具體篇目,或者從過去自己曾經閱讀並喜愛的文學作品中挑選最精彩的一部或一篇。作品確定後,再根據作品和閱讀的感受,寫出發言提綱或比較詳細的講話稿(文章);或將相關課文改編成表演劇本;或搜集與該篇章有關的材料設計成手抄報;或在掌握有關文字、圖片、資料的基礎上出一期黑板報;或利用電腦製作相關的課件。
2、宣傳准備:在校園網發布告示,在學校張貼海報,歡迎其他班級同學前來觀摩;聯系學校廣播站、電視台和當地媒體作好有關報道。
3、設施准備:准備好數碼相機、攝影攝像器材和多媒體。
二、活動步驟
1、制定評價標准
如發言是否切合本次活動主題,內容與原作品是否和諧一致,語言是否通順流暢,表達是否流利清晰,表演是否形象,設計是否合理,欄目是否恰當,版面是否美觀,方式是否科學,等等。
2、小組交流
每人在各自的小組內發言交流,爾後各組推選出2—3名代表到班級交流。要動員全組同學獻智謀策,對發言稿、演出腳本、手抄報、課件進行認真的修改。
3、班級交流
在老師的指導下,成立一個「我愛文學」主題活動小組,安排活動主持人,確定交流、表演、展出、展示的順序,確定活動評委。
(1)導入:
古今中外文學家的文學作品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使我們自由自在地在廣闊的世界裡遨遊,感受到文學具有的巨大魅力。請大家說說自己讀過哪些著名作家的文學著作,有什麼感受?
(2)各小組代表交流讀書感受。(優秀講稿可匯編)
(3)展出各小組創辦的文學手抄報。
(4)展示自己製作的課件。(可能的話)
(5)表演課本劇。(可能的話)
4、小結:
主持人根據評委意見宣布評選結果。
語文老師對本次活動作出小結。
三、活動成果 (可按以下形式展示)
1、以「我愛文學」為主題,出一期牆報(報紙類);
2、匯編《 校 班 「我愛文學」主題活動交流文集》(書刊類);
3、匯集課件資料,刻錄《 校 班「我愛文學」主題活動課件成果》光碟(課件類);
4、出「 校 班『我愛文學』主題活動花絮」專欄(攝影類)。
D. 如果讓你組織一個「我愛文學」綜合實踐活動,你准備怎樣使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又富有成效
活動過程: 一、活動准備 1、材料准備: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閱覽室,選擇文學書刊,廣泛閱讀,篩選確定具體篇目,或者從過去自己曾經閱讀並喜愛的文學作品中挑選最精彩的一部或一篇。作品確定後,再根據作品和閱讀的感受,寫出發言提綱或比較詳細的講話稿(文章);或將相關課文改編成表演劇本;或搜集與該篇章有關的材料設計成手抄報;或在掌握有關文字、圖片、資料的基礎上出一期黑板報;或利用電腦製作相關的課件。 2、宣傳准備:在校園網發布告示,在學校張貼海報,歡迎其他班級同學前來觀摩;聯系學校廣播站、電視台和當地媒體作好有關報道。 3、設施准備:准備好數碼相機、攝影攝像器材和多媒體。 二、活動步驟 1、制定評價標准 如發言是否切合本次活動主題,內容與原作品是否和諧一致,語言是否通順流暢,表達是否流利清晰,表演是否形象,設計是否合理,欄目是否恰當,版面是否美觀,方式是否科學,等等。 2、小組交流 每人在各自的小組內發言交流,爾後各組推選出2—3名代表到班級交流。要動員全組同學獻智謀策,對發言稿、演出腳本、手抄報、課件進行認真的修改。 3、班級交流 在老師的指導下,成立一個「我愛文學」主題活動小組,安排活動主持人,確定交流、表演、展出、展示的順序,確定活動評委。 (1)導入: 古今中外文學家的文學作品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使我們自由自在地在廣闊的世界裡遨遊,感受到文學具有的巨大魅力。請大家說說自己讀過哪些著名作家的文學著作,有什麼感受? (2)各小組代表交流讀書感受。(優秀講稿可匯編) (3)展出各小組創辦的文學手抄報。 (4)展示自己製作的課件。(可能的話) (5)表演課本劇。(可能的話) 4、小結: 主持人根據評委意見宣布評選結果。 語文老師對本次活動作出小結。 三、活動成果 (可按以下形式展示) 1、以「我愛文學」為主題,出一期牆報(報紙類); 2、匯編《 校 班 「我愛文學」主題活動交流文集》(書刊類); 3、匯集課件資料,刻錄《 校 班「我愛文學」主題活動課件成果》光碟(課件類); 4、出「 校 班『我愛文學』主題活動花絮」專欄(攝影類)。
E. 「我愛文學」的活動主題
活動方案
一、主題:我愛文學
二、話題:1.向你介紹我最喜愛的文學作品
2.《ˍˍˍˍ
》給我帶來了
ˍˍˍ
三、活動形式:小組、班級交流、評價
四,活動過程:1.材料准備
2.小組交流、評價
3.班級交流、評價
4.出一期以「我愛文學」為主題的手抄報
F. 寫一篇「我愛文學」的作文
我愛五彩繽紛的生活,那是因為知識為我插上了一對想像的翅膀,文學給我裝上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使我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人生充滿了往。我愛文學,在我眼中,文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事物。它像一首小詩,清新、雋永;又像一股清泉,流淌著純真和甜美。剛懂事時,就開始愛上了文學,直到現在,還痴迷著它。曾有多少次,我駕著想像的小舟盪漾在文學的海洋里!文學帶我走過了白雪飄飄的北國,領略了花江柳綠的南疆。文學讓我領悟到做人就應該誠實而高尚。緊握著文學的手,生活是那樣多彩,生命充滿了力量。我愛文學,她是我生命的動脈,她的美麗給我以無窮的精神享受。如果把文學比作海,那我就是她懷抱中的一滴小水滴,是大海給了我生命;如果把文學比作一列火車,那我就是其中的一小節車廂,是火車頭給了我正確的前進方向;如果把文學比作陽光,那我就是一棵沐浴著陽光,茁壯成長的小苗,滿載希望,生機勃勃……文學是我的一對翅膀,我飛起來,翱翔在藍天上,縱游世界的美好山河;文學是我的一雙眼睛,我要帶著它博覽世界之神奇。我愛文學,愛它那神奇的力量,愛他那雋永的容貌,更愛它與眾不同的魅力!
G. 關於「我愛文學」的文字資料
海風吹拂海面。吹拂著無千年的滄桑。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積淀下,讓文學在前人未有的探索中發出驚異的光芒。文壇上,似曾徘徊過無數出色的文人墨客。
其實文人的體內會奔騰著一匹野馬。桀驁鬢毛流淌風華。他們願在荒蕪的闊野上,以淚漸灑。達達的馬蹄要踩出文學之花。
長亭內,醉酒當歌,嘆人生幾何,豪邁地吟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李白,閱人無數的時光引無數後輩由衷啟迪。「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含情脈脈,雙眉緊鎖著淡淡憂愁的古代才女--李清照,又在細雨霏霏的夜晚,創作著那一首首屬於自己的詩篇……豪放與婉約兩大流派,如一對霸氣的龍鳳,在歷史的長空,騰飛自今。
回眸過去的里程,讓我們自豪敬佩。展望未來的旅途,又讓我們信心百倍。
東西方文學的交融,出現了更多流派。以英國的斯特恩開始的感傷主義,以但丁為首出現的文藝復興,以寫照生活為主的自然主義等等。
又過了若干年。出現了歐洲神話文學巧匠安徒生,唯美詩歌主義的泰戈爾等等。在神聖的東方領域上,跋涉出了胡適,魯迅等才人,他們在文壇上力挽狂瀾……
時間翻閱,跨越新世紀的門檻。80年後又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少年作家。另類的韓寒,小才女的蔣方舟,花語新秀的葉迷,滕萍等等。
高爾基曾經說過「文學既人學。」的確,文學是人學。可是當文學涉及到人學時候,在旅途中的文學者會感到很孤獨,很痛苦。可正如此,才出現了文人們所說的--孤獨是詩人的情人。
立足當今世態,真正愛文學的人越來越少了。特別是當文學巨匠巴金去世後,不少人已覺察到文壇開始走向沒落。這個話題,在文學圈裡,已是共同矚目的問題。余傑也說:「當代文學正是缺乏古希臘復興時那股悲憤偉大的歷來能夠。」如此,作為後輩的我們,更應該於此升華,復興文壇昔日的輝煌。
文學。
僅僅幾筆的兩個字,卻是一個多麼沉重的字眼。當代著名作家趙麗宏曾比喻,文學是求知閱世的過程里,一項重要的大門。她曾說過一段話,多年後,仍讓我記憶猶新--
「文學是人類感情的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是人類歷史的最形象的詮釋。一個民族的文學,是這個民族的歷史。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是這個時代的新生,是這個時代生活百態的社會風俗畫和人文風景線,是這個時代精神和情感的結晶。」
曾經我也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我愛文學》。那時的我,對文學這扇大門充滿了好奇。而今天,我寫的這篇文章仍叫《我愛文學》,這時的我,內心充滿著對未來的的希翼與憧憬。我相信,只要愛文學,就離文學不遠。文學其實就在我身邊。當一切成為過去時,翻開昔日的驛路隨筆,甜蜜依在。因為文學能經受得起時空地域的輾轉流離。
古人曾對文學作品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出清風,如霞,如煙,如幽林曲間,如淪,如漾,如珠寶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
的確,文學作品正是反應一個人內心的真實寫照。文學者了解對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觀看對方的文學作品,從而下於評估。在文學的領域上,總有一種摸索不清的依賴。這點至今一直都讓我很困惑。例如一個文學者跟另一個文學者的態度,與一個文學者與非文學者相處的態度決然不同。陌生的文學者偶遇,總會有一總莫名的相信與依賴。我想,這或許是文學給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身邊總會有不少人感覺學文學的人很神經質。這正是導致學多文學者自殺身亡的致命原因。往往看事物越透,想得越多,大腦總會承受不住太大的壓力而爆發。正如哲人周國平所說的:「看世超過了一定的距離,就難以成為躊躇滿志的風雲人物。」所以,我們看世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文學正是消耗一定的時間去閱讀一定的文學作品。」不久,又出現了這個說法。而現在,真正的「煮字療疾不舍晝夜」的文人很多不顧及生命長短,錢財多寡,名利得失。以「淡泊已明志,寧靜以致遠。」吸求一顆純凈光潔的心像皎皎月色朗照漆黑漫長的夜行路。我想,浮生若此,也便是知足常樂了。
前面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做。盡管我知道,永遠到達不到文學彼岸,但是我仍會永不停息地向前邁進,做一帆小小的航船,漂流在文學的灣港,心中只為了年少的那句誓言--「我愛文學!」
H. 請以"我愛文學"為主題辦一份手抄報,設計出主要欄目(3-5個)
欄目可以是你對文學的看法,文學是怎樣的?等等,關於文學的都可以寫,例如: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和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由於出版和教育的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已經失去其壟斷地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支。產生了所謂的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之分。
內容可以是文學之類的意思:1933年 7月 1日在上海創刊,由文學社創辦,上海生活書店出版。第 1卷編輯者署文學社,第2卷至第9卷先後由傅東華、鄭振鐸、王統照主編。黃源參加了第1卷至第5卷的編輯工作。鄭振鐸、茅盾是《文學》的主要發起人。編輯委員會成員為郁達夫、茅盾、胡愈之、洪深、陳望道、徐調孚、傅東華、葉紹鈞、鄭振鐸。創刊之初魯迅曾是編輯委員會成員之一。辦刊的宗旨「在於集中全國作家的力量,期以內容充實而代表最新傾向的讀物,供給一般文學讀者的需求。」刊物內容豐富、欄目眾多,且時有變動,較為固定的大致有小說、散文隨筆、詩歌、劇作、文學論壇、書評、作家論、文學畫報、翻譯、世界文壇展望等。其中以刊登名家的文學創作、文學理論、作家作品研究為主,對新進作家的作品也經常予以發表和評介。特約撰稿員有魯迅巴金老舍丁玲冰心朱自清許地山王魯彥郭紹虞耿濟之田漢鄭伯奇戴望舒張天翼黎烈文等48人,還有許多著名作家如郭沫若、阿英、周揚、胡風、蹇先艾、林語堂、沈從文、沙汀、艾蕪、蕭軍、蕭紅、臧克家、吳組緗等也經常為之寫稿,撰稿作家上百人。在創作方面發表過許多有影響的作品。小說如茅盾的《殘冬》、《多角關系》、《大鼻子的故事》,葉聖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一個練習生》,王統照的《山雨》、《秋實》,許地山的《春桃》、《女兒心》,王魯彥的《屋頂下》、《鄉下》,鄭振鐸的《桂公塘》、《取火者的逮捕》,郁達夫的《遲暮》、《出奔》,巴金的《沉落》、《神》、《鬼》,老舍的《上任》、《微神》、《我這一輩子》,張天翼的《包氏父子》、《清明時節》,沈從文的《八駿圖》,沙汀的《苦難》,艾蕪的《咆哮的許家屯》,蹇先艾的《鄉間的悲劇》,吳組緗的《天下太平》,端木蕻良的《鷺湖的憂郁》,蔡希陶的《蒲公英》,舒群的《沒有祖國的孩子》;散文隨筆如魯迅的《我的種痘》、《憶韋素園君》、《病後雜談》、《病後雜談之餘》,朱自清的《哀互生》、《你我》,豐子愷的《緣緣堂隨筆》、《勞者自歌》,巴金的《旅途隨筆》,王魯彥的《父親的玳瑁》,沈從文的《湘西散記》;詩歌如王統照的《她的一生》、《吊今戰場》,臧克家的《罪惡的黑手》、《中原的胳膀》,朱湘的《莊周之一晚》;戲劇如洪深的《劫後桃花》(影劇),陳白塵的《金田村》、《蘆溝橋之戰》,夏衍的《賽金花》,李健吾的《梁允達》、《老王和他的同志們》等。這些不同體裁的作品,大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對當時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斗爭和其他種種社會沖突,做了現實主義的真實描繪,成為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著作。
《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作家作品的研究比較重視,在現代文藝報刊中,它是發表作家專論最多的刊物,先後刊載過茅盾的《冰心論》、《廬隱論》、《落花生論》,胡風的《林語堂論》,穆木天的《徐志摩論》、《郭沫若的詩歌》,許傑的《周作人論》,蘇雪林的《沈從文論》等較為重要的論文,在作家研究方面具有開創作用。對丁玲的《母親》、王統照的《山雨》、艾蕪的《南國之夜》、吳組緗的《西柳集》、夏徵農的《禾場上》、彭家煌的《喜訊》、周文的《雪地》、萬迪鶴的《達生篇》、蔡希陶的《蒲公英》、曹禺的《日出》、臧克家的《烙印》、艾青的《大堰河》等都作了比較中肯、及時的評介。《文學》對新文學運動和創作實踐方面的問題,發表過魯迅的《又論「第三種人」》、《論諷刺》、《「文人相輕」》(一至七論全文)、《「題未定」草》(一至三),周揚的《現實主義試論》、《典型與個性》,胡風的《現實主義底一「修正」》等文,著重從作家對現實的態度、創作與現實的關繫上作了理論剖析。郁達夫、金兆梓、適夷、胡秋原、杜衡、沈起予等筆談《五四文學運動之歷史的意義》,阿英的《中國新文學的起來和它的時代背景》,茅盾的《新文學前途有危機么?》、《論初期白話詩》、《敘事詩的前途》,朱自清的《新詩雜話》、《新詩歌旬刊》,屈軼的《新詩的蹤跡與其出路》,陳雨門的《中國新詩的前途》,張庚的《中國舞台劇的現階段》,洪深的《一九三三年的中國電影》等文,就中國新文學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這些文章對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發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文學》還於1934年 7月出了「文學一周年紀念特輯」——《我與文學》。有茅盾、巴金、鄭伯奇、胡風、葉紫、艾蕪、沈從文、卞之琳等59人撰稿,寫下了他們各自同文學的關系和「親切體驗」,「成為文學史的珍貴資料」(《我與文學‧引言》)。1935年 7月又出了「文學二周年紀念特輯」——《文學百題》,有蔡元培、魯迅、茅盾、葉紹鈞、朱自清、郁達夫、洪深、阿英、胡風、豐子愷等60人撰稿,從多種角度簡要介紹了有關文學特性、古今中外的各種文學體裁、文學流派、創作方法等文學知識(上海書店於1981年復印了上述兩個特輯)。1936年11月、12月曾編刊「魯迅先生紀念特輯」(一)、(二),茅盾、鄭振鐸、王統照、傅東華、郁達夫、鄭伯奇、夏丏尊、歐陽凡海、力群等撰文作畫,悼念這位新文學奠基人的逝世,開展學習和研究魯迅的活動。
《文學》也注意到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刊載過郭沫若的《屈原時代》,鄭振鐸的《談金瓶梅詞話》、《〈西遊記〉的演化》,顧頡剛的《明俗曲琵琶詞》,陳子展的《兩宋詞人與詩人與道學家》等,1934年6月還出了一期「中國文學研究專號」,收有郭紹虞的《中國詩歌中之雙聲疊韻》,朱自清的《論「逼真」與「如畫」》,吳晗的《歷史中的小說》等論著。
《文學》對外國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的翻譯介紹也較重視,譯載過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高爾基、安徒生、海涅、席勒、濟慈、雨果、羅曼‧羅蘭、惠特曼、馬克‧吐溫等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理論著作以及評介他們的文章,還出過「翻譯專號」,「弱小民族文學專號」、「一九三五年世界文人生卒紀念特輯」、「屠格涅夫逝世五十周年紀念特輯」、「高爾基紀念特輯」等。這些譯著和資料記載了中國現代文學同外國文學的密切關系。
《文學》是在30年代初期,《小說月報》停刊,「左聯」機關刊物屢遭查禁的情況下創辦的,成為左翼作家、進步作家發表創作的陣地。它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導傾向是貫徹始終的。1937年8月1日9卷2號出版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文學》減縮篇幅,於同年11月10日出至9卷4號停刊。《文學》每6號合為1卷,共出9卷52號,是30年代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文學期刊。
I. 老師布置了一個關於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作業,要求以"我愛文學"為主題。
中華民族的文學, 是以漢民族文學為主幹部分的各民族文學的共同體。中國文學有數千年悠久歷史,以特殊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構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審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傳統和理論批判體系。它以優秀的歷史、多樣的形式、眾多的作家、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瑰寶。同學們讓我一起暢游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之中吧,去感受它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