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紹家鄉特產清明果
清明果外皮綠色,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較軟,久置後變硬。餡分咸甜等種類,形狀有類「元寶形」和圓形之分。
㈡ 清明果的來歷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節起源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節日,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風俗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都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更多:http://zhuanti.folkw.com/templets/zhuanti/qingming/jizu/b_fatie.asp?bankuai=12
㈢ 清明果的含義
平安、健康。
中國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包括上巳節、清明節等,由於農業社會物質匱乏的特性,傳統節日強調「吃」的文化,清明果之於清明(後逐漸覆蓋了上巳、寒食兩個節日),具有飲食豐富性、禮儀儀式性、家庭參與性。
閩台民俗是中華文化一體,例如在閩台將清明節祭祀祖先、吃清明果等民俗作為主要活動,亦很盛行於古代中原清明踏青之俗。
清明果外皮綠色,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較軟,久置後變硬。餡分咸甜等種類,形狀有類「元寶形」和圓形之分。
(3)清明果宣傳擴展閱讀:
起源發展
清明果作為清明節的重要食俗與節日本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清明果最初是寒食節的食俗,後因清明節與寒食節的發展,被賦予了清明節。從文獻資料記載來看,最初的寒食節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麥粥,後來才慢慢多樣化,青團的歷史記載僅以現有材料來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
清明果以鼠麴草和米粉作為原料的清明果,目的是「以壓時氣」,解決歷史上東晉後由北方遷徙而來至今江浙滬閩一帶沿海氣候濕熱地區移民們水土不服和痢疾的問題。
㈣ 介紹家鄉特產清明果日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在這傳統佳節——清明節,我們家鄉有祭祀先祖,吃清明果等習俗。可你們了解清明果的做法嗎?今天就跟我來做個清明果DIY吧!
外婆告訴我,清明果的外皮是由清明草和一些米粉攪拌放在石臼里錘打而成的。前個星期天,我就跟著外婆到附近田野採摘了一籃清明草,洗干凈搗碎預備著,就等著我清明節放假回家繼續做了。
我們先將米粉蒸熟,然後跟打成泥的清明草一起放在石臼里錘打,直到清明草與米粉完全融入到一起,果胚已經變成淡綠色了。
㈤ 老師說送清明果,怎麼發朋友圈秀一下
拍一張照片,然後發到朋友圈,附帶文字。
㈥ 清明果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
清明粿作為清明節的重要食俗與節日本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清明粿最初是寒食節的食俗,後因清明節與寒食節的發展,被賦予了清明節。
從文獻資料記載來看,最初的寒食節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麥粥,後來才慢慢多樣化,青團的歷史記載僅以現有材料來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
清明粿到了明清開始流行於江蘇、浙江、上海,也是福建、廣東、江西、安徽及其他南方部分地區的傳統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後製作食用。
製作方法:
清明粿依餡料不同分為甜、咸兩種。
用清明草和適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點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餡,壓成圓模蒸熟則為甜清明粿;包入臘肉丁、冬筍丁、紅椒丁、豆腐乾、腌菜、豆芽餡等,做成餃子形的為咸清明粿。
清明粿流行於江浙滬一帶,福建省和廣東省小部分地區,江西、安徽、四川部分地區均有製作食用清明粿的習俗。
㈦ 如何推廣清明果
推廣分為線下推廣和線上推廣,線下推廣屬於傳統的傳單立牌等物理紙質化以及電梯廣告等方式,線上推廣則包含搜索引擎競價、網站SEO、信息流、新媒體等平台的廣告投放推廣。如今的推廣方式還包括各種短視頻、微博朋友圈等方式。
㈧ 關於清明果的詩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鍾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清明後登城眺望-【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日曲江懷友-【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於交分亦綢繆。
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寒食-【唐】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
清明日憶諸弟-【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長安清明-【唐】韋庄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三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四
清明-【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㈨ 清明果是什麼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後是採摘清明草的好季節。綿軟的淡粉團在手裡捏揉,隱隱有股子清香氣。那氣味是春天的甜腥氣。清明草其學名為鼠鞠草,也有叫鼠麴草、鼠麴草的,音都相同,只是「鞠」字寫法各異。鼠鞠草,俗稱清明草,又名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 綿菜、米菜、薺菜、地菜、香芹娘。全株有白色綿毛,葉如菊葉而小,開絮狀小黃花,一年生草木,清明時節,萌生綿綿白毛細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壓、去風功效。《本草綱目》中有段記載的文字:「麴,言其花黃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葉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該草遍布我國各地,先人歷來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米粉做糕團的記錄。 在三明,人們把清明果又叫成青青果,選取的野草主要也是鼠鞠草和艾草兩種。用鼠鞠草做的為淡綠色,隱隱有股子清香氣,用艾草做的清明果為深綠色,有股濃郁的艾香味。艾草同樣是我國廣泛用於製作清明果的原料。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為多年生草本,葉互生,羽狀深裂,表面是綠色,葉背則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辨認艾草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艾草葉子的兩面顏色明顯不同,還有就是它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台灣正流行的「葯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清明果做法分甜、咸兩種。用清明草和適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點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餡,壓成圓模蒸熟則為甜清明果;包入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豆腐乾、腌菜、豆芽餡等,做成餃子形的為咸清明果。 三明人做清明果,是用清明草、大米、糯米磨成粉後做成皮子,白色的米粉加上清明草的綠色汁液立刻就變成了碧綠色,然後包入豆沙餡,這時候還需要一個有圓形刻花的木質模子,將包好的清明果壓入模子中,再拿出來時就會有一面印上了漂亮的花紋。一般一塊木板上會有三個不同花紋的模子,做好的清明果也會各有特色。上鍋蒸好後的清明果是碧綠的像餡餅一樣的東西,沒有印花的那一面會墊著一張圓形的竹葉,小小的點心透著股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裡更是清香滑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