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宣傳報道怎麼寫
內容如下:
新聞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新聞組成: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特點:真實具體、反應迅速、觀點明確、語言簡潔。新聞寫作是新聞事實的文字表達手段,是准確、鮮明、及時地報道新聞的重要環節,是客觀地記述事實、評述實施。
一、勤奮學習,多動筆寫作是寫好新聞宣傳報道稿件的基礎。基層新聞信息來源有限,不勤奮是很難出成績的。學習方式很簡單,一方面利用業余時間多讀書看報,加強相關業務知識的學習和對資料的理解,從中發現新聞點;另一方面經常走出去,深入一線采訪,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聞線索。新聞寫作除了要做到手勤(勤寫)、腿勤(勤深入基層)、嘴勤(勤問)、腦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還要做到認真研究報刊雜志刊登的新聞稿件,做到稿件對號入座。因為報紙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報道重點;每個版面也都有側重,都有自己的固定欄目。因此,要養成天天看報的習慣,在仔細研究各個版面、各個欄目報道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實際,整理素材,選好角度,按報紙的版面、欄目有針對性地精心采寫、對號入座,就能大大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宣傳報道促銷法的內容
企業運用宣傳報道促銷法,內容主要包括:
1、企業發展的各種動態信息。
2、生產經營管理取得的最新成就。
3、產品質量創出的最新水平。
4、科研和技術進步的最新發展。
5、新產品開發的最新動態。
6、企業銷售服務的最佳事跡。
7、企業榮獲各種最新榮譽。
8、知名人士來企業參觀訪問的最新消息。
9、企業其他有關的新聞。
宣傳報道促銷法的原則
企業在通過公共關系進行宣傳報道當中,應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
1、宣傳報道應實事求是,事實准確,不得運用虛假報道愚弄公眾;否則,會直接損害企業的形象。
2、宣傳報道應側重於宣揚企業各項事業的發展及成就,不得搞成商業性質的廣告宣傳和產品促銷,否則,會引起公眾的逆反心理。
3、利用宣傳報道促進產品銷售,應著眼於企業的長遠利益和廣泛的影響效應,不得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否則,會弄巧成拙,達下到公共關系所追求的預期目標。
4、宣傳報道僅僅是公共關系促銷的一種形式,應注重與其他形式和其他促銷策略組合在一起,以便發揮出更大的效能。
❷ 各鄉鎮發放宣傳物品寫個簡報怎麼寫
一是把握方向,發揮好「喉舌」作用。圍繞「三大任務」、「五個黃驊」,結合鄉鎮特點,突出宣傳加快經濟發展的好思路、好舉措、好成效,營造宣傳思想工作大環境、大氛圍,助推經濟大發展、快發展。二是把握主題,發揮好 「鼓勁」作用。常郭鎮宣傳思想工作緊緊圍繞服務好黨和政府全局工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主動出擊,先後策劃報社、電視台來常郭采訪12次,針對我鎮傳統的三車配件行業、設施食用菌、植樹造林等工作進行宣傳,擴大影響。三是把握根本,發揮好「凝聚」作用。這個根本就是解決好群眾的難點熱點問題,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需。常郭鎮結合植樹造林、農村改廁、新農村建設等和農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工作,充分發揮宣傳工作的統一思想、凝心聚力的積極作用,主動出擊,大力宣傳,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
二、創新方法,找准宣傳思想工作的新突破
一是由「虛」變「實」,增強實效性。通過大力宣傳,群眾認識到植樹造林對環境的好處和個人的收益,種植積極性大增,今年常郭鎮植樹造林面積在全市名列前茅;常郭村改廁工作快速推進,得益於宣傳作用的充分發揮,這一做法得到了滄州市及我市領導的一致肯定和認可。宣傳工作虛功實做,才能使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二是由「舊」變「新」,增強時代性。常郭鎮由「傳統宣傳」變為「現代宣傳」,建立《今日常郭》網路平台,打造常郭宣傳的新形象;充分利用電視廣播、黨員遠程教育網路等手段,對群眾進行開放式、多渠道的理論灌輸和思想引導,實現宣傳速度和覆蓋面達到最快和最大,工作總結《鄉鎮宣傳 工作簡報》三是由「等」變「跑」,增強主動性。立足鄉鎮特點,組織人員深入村莊、企業一線,挖掘線索,積極宣傳常郭產業優勢、文明生態村建設、改廁等讓群眾受惠的工作。
三、練好內功,力促宣傳
❸ 急求一篇縣委辦「法律六進」活動的工作簡報,一篇縣委辦專項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簡報,一篇12月4日法制宣傳日
本網訊 近日,鶴崗市依法治市辦協調鶴崗電視台、鶴崗日報社等新聞媒體對回全市"法律六進"活動中涌現出的先答進典型進行宣傳報道,用典型推動"法律六進"工作。目前,鶴崗電視台法制部組織專人對南山煤礦、二十一中學、鶴崗市煙草專賣局三家單位進行集中采訪,製作了法制專題節目,已在鶴崗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播出,周三7:50分播出,次日6:50分重播,每片播出15分鍾,連續播放兩周。依法治市辦刻錄了三個專題節目光碟,免費發放各機關、企業、學校,要求組織觀看。鶴崗日報社派出記者隨同采訪,在報上登出2篇先進事跡。通過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收到了履蓋面廣、針對性、時效性強的效果,受到社會普遍歡迎。下一步,還要錄製法律進鄉村、進社區、進單位先進典型專題節目,大力宣傳"法律六進"活動先進典型經驗,不斷地探索法制宣傳教育新形式、新方法,使法制教育更加貼近基層、貼近群眾,不斷總結經驗,使"五五"普法工作向縱深發展。
❹ 報道還是報導
報道和報導意思近似,但不盡相同,前者是如實反映事件,後者是反映事件且帶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從上表可知,「報道」和「報導」均有兩個義項;並且每個義項的全部信息都相同。因此,為了編排和查閱的簡便,在同一部辭書里它們往往互釋。
2、可替換性,即在任何具體的語句中都可以替換使用,這是等義詞的一個顯著的形式特徵。它的基礎就是等義詞意義的全部重合。例如:
(7)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新總理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26日在加沙發表聲明,否認美國媒體關於哈馬斯有條件承認以色列的報道。(《哈尼亞否認有條件承認以色列》,(京華時報》2006.02. 28)
(8)即將在30日前往中國3個地區訪問的國內事務部長阿茲米卡立說,大馬政府有必要向中國解釋,因為從當地各組織反應及媒體的報導來看,好像的確顯示大馬對中國人民有偏見。((大馬總理下令徹查「受辱事件」「 解釋」變「道歉」》,《江南時報》2005.11.27)
其中「報道」和「報導」可以任意替換,並且意義毫無改變。它們之間的等義關系十分明顯。
3、共時性,等義詞不是一個歷史范疇,它只在語言發展的某一橫斷面上出現。不同的歷史橫斷面上會出現不同的等義聚合。在當今社會,無論是在媒體上還是人們口頭上,「報道」和「報導」的互換使用具有鮮明的共時特徵。當。然,隨著「報道」勢力的不斷擴大,使用頻率的逐漸增高「報導」慢慢地會在現實語言中消失,兩詞將不具有共時性,從而不再是等義詞。
4、不穩定性。語言既然是個系統,就要求它內部的各單位之間必須有所區別,這是它們得以並存的社會價值之所在。而等義詞的存在恰恰忽略了這種區別所以從理論上說它沒有長久存在的價值。在語言實踐中,人們一直在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著存優汰劣的選擇,大量舊的等義詞或淘汰。或分化,新的等義詞又不斷在產生。經過幾十年的考驗仍然留存下來的等義詞往往有其自身的特殊條件。總之,在語義系統中,等義案合是成員最不穩定的類聚體。
由於不同的人選用不同的同義語素,造出的詞「報道」和「報導」意義相向,又都能為大家接受。但出於種種原因,尤其是受國內主流媒體長期的宜傳導向作用的影響,人們自然地選擇了其中的「報道」,而「報導」由於不常使用終將慢慢被淘汰。當今一些非主流報紙頻繁地使用「報導」,可能受港台文化的影響,也可能只是純粹的隨意混用,總之,是我們需要做出進-一步規范的。當然,這種規范和取捨只指書面語言,即在國家正式出版物上加以引導。至於人們口頭,仍有自由選擇使用的權利。
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等義詞的出現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是語言推陳出新、進行自我完善的一種手段;有些則是不合理的,對語言的純潔完善只有害而無益。通過對「報道」和「報導」二詞的用法比較,我們認為:「報道」和「報導」作為等義詞而出現,不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我們需要通過傳媒的有力引導和詞典的及時修訂等工作進行進一步的篩選,以最終符合漢語發展和語言文字規范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