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氣象局宣傳片

氣象局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1-08-01 15:46:00

A. 廣告發布系統 廣告信息發布系統

優達智通廣告發布系統,亦稱數字媒體控制系統(DigiControl),亦稱信息發布系統。它獨有分布式區域管理技術,真正實現了同一系統中不同終端區分受眾的傳播模式。通過該系統,用戶可以輕松地構建一個集中化、網路化、專業化、智能化、分眾化的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該系統提供功能強大的信息編輯、傳輸、發布和管理等專業服務。

優達智通廣告發布系統主要針對客戶的業務需求,以前瞻性、拓展性、先進性、實用性為設計思路,採取集中控制、統一管理的方式將圖片、幻燈片、動畫、音頻、視頻及滾動字幕等各類媒體文件組合成多媒體節目,通過網路傳輸到數字媒體控制器,然後由數字媒體控制器按照控制規則在相應的顯示設備上進行有序的播放和控制,並隨時插播新聞、圖片、緊急通知等各類即時信息,將最新的資訊在第一時間傳遞給受眾。
DigiControl系統採用集中控制管理和自動播出的解決方案,具有分布式結構、開放式介面、人機交互及良好的擴展性;同時,該系統功能強大,操作界面友好,易安裝,易維護。

DigiControl系統基於網路架構,集節目編輯、節目傳輸和發布、業務互動查詢、信息指引、集中控制管理於一身,同時可以與銀行查詢系統、實時匯率牌價系統、自動實時的天氣預報信息、實時股票信息、金融實時數據系統、觸摸查詢系統、排隊叫號系統、OA辦公系統、考勤系統、企業培訓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實時資料庫等完美結合。

DigiControl系統支持的顯示設備有液晶顯示屏、電視機、等離子顯示屏、雙基色LED、全彩LED、背投,以及觸摸屏等。

主要的解決方案如下:

1、政府、企業樓宇廣告發布系統

該系統是政府機關或大型企業通過在辦公樓顯要位置安裝顯示屏和數字媒體控制器來發布企業內部信息和對外宣傳形象等而建立的一套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建立一個文化宣傳的平台,品牌示範的窗口。

2、銀行專網廣告發布系統

該系統是利用銀行內部的專有網路平台,通過在各大營業廳安裝液晶顯示屏和數字媒體控制器來代替以前的LED電子顯示屏而建立的一套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主要的功能如下:金融信息實時發布,如利率、外匯牌價、基金、債券、黃金、財經新聞等。金融知識、電子理財、銀行業務介紹。 員工培訓,可預先將培訓內容下發到各個播放點,可按分行、支行或各營業廳來靈活安排培訓。 銀行內部或外部廣告發布平台,新的增值服務載體。 企業文化宣傳,提升品牌形象。

3、醫療行業廣告發布系統

該系統主要是利用醫院內部的企業網路平台通過在顯要位置安裝大屏幕和數字媒體控制器的形式建立的一套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具體的應用分析如下:疾病知識、保健常識宣傳,在不同的科室進行,比如對糖尿病、心臟病患者日常生活應注意的細節進行描述。 特色門診和科室介紹,提高知名度,方便患者就醫。 權威醫生、專家介紹,方便患者按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診斷,縮短就診時間。 新葯物、療法和新型醫療儀器器械宣傳,方便患者了解醫療動態,方便患者就診,提高醫院經濟效益。 緊急、實時信息或通知插播,掛號和急診信息發布,提高辦事效率。 就醫導航,顯示醫院電子地圖,方便患者咨詢和就診。對醫院職工遠程集中培訓,隨時隨地進行業務或其他方面的學習。形象宣傳片、產品廣告播放,塑造醫院品牌形象。 健康生活理念宣傳,倡導良好的生活習慣,達到公益宣傳的作用。 風光片或其他對患者有益的節目播放,調節患者情緒,營造良好就診氛圍。

4、營業廳廣告發布系統

營業廳通常指規模大、數量多、分布范圍廣的營業網點,如聯通移動等大型運營商分布在全國范圍內的各大營業網點,以客戶服務和繳費為主,營業廳多媒體信息運營系統包括機構內部的信息發布,培訓,促銷服務等形象宣傳和對外的公共廣告運營。

5、連鎖機構廣告發布系統

連鎖機構如連鎖超市、葯店、化妝品、房屋中介、餐飲等大型連鎖機構,建立該套系統不僅可以發布廣告,做專業的廣告運營還可以實現內部信息的共享、業務培訓、包括促銷信息發布等市場運營的一個窗口平台。

6、 酒店廣告發布系統

酒店多媒體信息系統包括酒店客房的VOD點播系統和酒店公共區域酒店信息發布查詢系統。如酒店餐飲、娛樂、會議等服務項目的介紹,通過建立信息發布的平台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提示酒店的品牌和形象等。

7、 電梯廣告發布系統

本電梯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是區別於一般的電梯廣告機,該系統是將電梯的上下行的數字信息或語音信息集成到多媒體發布系統,在發布多媒體廣告的同時在顯示終端上顯示電梯上行或下行的。

8、大型展覽中心、比賽場館廣告發布系統

本系統通常是利用大型展覽中心或比賽場館已有的大屏幕或新建屏幕作為多媒體信息顯示的終端,通過本系統可以直播比賽或大型活動的實況或相關實時信息的發布。

9、 社區廣告發布系統

通常指大型的生活、工作或者休閑娛樂的集中區域,如大型購物中心、樓盤生活小區、軟體園、工業園區等,主要是通過該系統來提高物業管理的水平和服務水平、擴大對外信息發布的渠道、提升園區的形象。

10、交通行業廣告發布系統

如飛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公交車、地鐵等關於航班車次信息、乘車導航等業務多媒體信息的發布、運營查詢 。

優達智通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706-6728

B. 請問2015年世界氣象日主題宣傳片出爐了嗎

「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稱「國際氣象日」是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時間在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為了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和《國際氣象組織公約》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設立的。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確定一個主題,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世界氣象日簡介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由世界氣象組織於1960年6月確定。氣象是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冷、熱、干、濕、風、雲、雨、雪等。為了加強國際間的氣象研究與合作,更好地把氣象觀測結果應用於人類的各項實踐活動,1878年國際氣象組織在維也納成立,該組織1947年9月召開氣象局長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公約於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國際氣象組織由此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並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從1961年起將公約生效日,即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以多種方式舉行慶祝活動,宣傳氣象學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作用,並且每年氣象日都選定一個主題,號召各成員國以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活動。主題的選擇基本上圍繞氣象工作的內容、主要科研項目以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開展世界氣象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各國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喚起人們對氣象工作的重視和熱愛,推廣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

世界氣象日起因與發展

為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每年的3月23日被定為「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稱「國際氣象日」。

國際氣象組織原為非官方性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在其各成員國代表簽訂的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組為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為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並與聯合國建立關系。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決定把每年3月23日定為世界性紀念日,要求各成員國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有一個中心活動內容,各成員國在這一天可根據當年的中心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紀念活動,如組織群眾到氣象台站參觀訪問,舉行有政府領導人參加的群眾慶祝儀式,舉辦氣象儀表裝備、照片、圖表和資料的展覽,舉行記者招待會,由報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報道特寫文章和講話,放映氣象科學電影,發行紀念郵票等。

中國是世界氣象組織的創始國之一。

極地地區是全球氣候系統的冷源,對全球的氣候變化至關重要。通過對兩極地區冰蓋上大氣沉積物的詳細觀測,可以了解兩極地區乃至全球的氣候環境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發表的《2006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區氣候持續偏暖,極地冰層正在迅速溶化。2007年2月1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專家預測,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升高1.8至4攝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厘米。

科學界已記錄到了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原正在不斷消失,並發現由於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結冰時間越來越短,過去基本在海冰上度過一生的北極熊開始逐漸向陸地轉移。專家預測,如果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地區冰層消失,那麼全世界的海平面將上升7米,這對於一些國家和地區來說意味著「滅頂之災」。因此,保護極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為提高全球對北極海冰、南極冰蓋變化的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國際社會對極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世界氣象組織確定了2007年氣象日的主題——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旨在探討全球變暖對極地氣象的影響。這一主題的確立還與2007年3月1日啟動的2007-2008年「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活動密切相關。

國際社會對極地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氣象組織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就發起組織了「第一次國際極地年」活動,有12個國家的科學家聯合對南北極進行了考察,標志著極地考察從探險時代進入到科學考察時代,也宣告了極地科學考察國際合作的開始。[2]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

1947年9月—10月,國際氣象組織(IMO)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45國氣象局長會議,決定成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並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公約規定,當第30份批准書提交後的第30天,即為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之日。

1950年2月21日,伊拉克政府提交了第30份批准書,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標志著世界氣象組織正式誕生。為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執委會第20屆會議決定,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並從1961年開始,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國的氣象工作者都要圍繞一個由WMO選定的主題進行紀念和慶祝。

開展「世界氣象日」活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各國廣大群眾更好地了解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情況以及氣象部門在經濟和國防建設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推動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

世界氣象組織是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開展氣象業務和氣象科學合作活動的國際機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世界氣象組織擁有成員151個,中國是世界氣象組織最早的創始國和簽字國之一。世界氣象組織的主要任務包括:促進世界范圍氣象觀測網的建立和推行氣象觀測業務標准化。促進國際間的氣象資料交換和提出觀測、統計資料的統一規格;促進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資源、農業以及其它方面的應用;促進水文業務的開展和加強氣象部門與水文部門間的合作;鼓勵氣象學及有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員培訓。

本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氣象組織主要活動集中在以下幾項國際合作計劃;世界天氣監視網計劃;全球大氣研究計劃;人類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計劃;技術合作計劃;教育和訓練計劃以及世界氣候計劃等。

1971年10月,第2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此後,中國陸續加入了聯合國所屬的一些專門機構,其中最早批准加入的專門機構就是世界氣象組織。

全球氣候變暖使世界各地極端天氣引發的自然災害明顯增多,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通過全球綜合觀測,人類可獲得有關天氣、氣候和水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掌握這些信息雖然無法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但可以做到對災害進行早期預警,提前防範,以及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所造成的影響。

世界氣象日歷年主題

1961年氣象

1962年 氣象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貢獻

1963年交通和氣象(特別是氣象應用於航空)

1964年氣象—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

1965年國際氣象合作

1966年世界天氣監測網

1967年天氣和水

1968年氣象與農業

1969年氣象服務的經濟效益

1970年氣象教育和訓練

1971年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2年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3年 國際氣象合作100年

1974年氣象與旅遊

1975年氣象與電訊

1976年 天氣與糧食

1977年 天氣與水

1978年未來氣象與研究

1979年氣象與能源

1980年人與氣候變遷

1981年世界天氣監測網

1982年空間氣象觀測

1983年氣象觀測員

1984年氣象增加糧食生產

1985年氣象與公眾安全

1986年氣候變遷,乾旱和沙漠化

1987年氣象與國際合作的典範

1988年氣象與宣傳媒介

1989年氣象為航空服務

1990年氣象和水文部門為減少自然災害服務

1991年地球大氣

1992年天氣和氣候為穩定發展服務

1993年氣象與技術轉讓

1994年觀測天氣與氣候

1995年公眾與天氣服務

1996年氣象與體育服務

1997年天氣與城市水問題

1998年天氣、海洋與人類活動

1999年天氣、氣候與健康

2000年氣象服務五十年

2001年天氣、氣候和水的志願者

2002年降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關注我們未來的氣候

2004年 信息時代的天氣、氣候和水

2005年 天氣、氣候、水和可持續發展

2006年 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

2007年 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

2008年 觀測我們的星球,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OBSERVING OUR PLANET FOR A

2009年 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Weather,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

2010年世界氣象組織——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 人與氣候

2011年 人與氣候

2012年 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

2013年 監視天氣,保護生命和財產

2014年 天氣和氣候:青年人的參與

2015年 氣候知識支持氣候行動

C. 我想拓展影視製作業務

看這意思是想做影視後期吧?
哪有上面說的那麼繁瑣啊..

我之前在同方(去年剛辭了) 企業宣傳片啥的都是自己做的
攝像+非編 四個人就出片了...

至於電視台嘛~ 面子上走個流程 走私單沒什麼問題 只要認識的是核心管事兒 而且你能開具正規發票就成
我一姐們氣象局的 還老攛噔我開個廣告公司呢 因為她負責影視包裝 那意思就准備自己把活攬了= =畢竟自己能賺的錢 誰想讓別人賺啊 哈哈

LZ站短我個QQ號
我就不在這上面留了..曾經有過陰暗的記憶 簡直就是後患無窮= =|||

D. 極端天氣什麼娜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一定地區在一定時間內出現的歷史上罕見的氣象事件, 其發生概率通常小於5%或10%。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極端降水等幾類, 一般特點是發生概率小、社會影響大。

氣象原因
從氣象學原理上來說,全球變暖使得地表氣溫升高,較高的溫度引起水面蒸發加大、水循環速率加快,這將使風暴的能量更強,更多降水將在更短時間內完成,這可能增加大暴雨和極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澇出現的頻率;個別地區龍卷風、強雷暴以及狂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也會增多;另外,由於從植物、土壤、湖泊和水庫的蒸發加快,水分耗損增加,再加上氣溫升高,一些地區將遭受更頻繁、更持久或更嚴重的乾旱;大氣水分的增多,也可能使一些較寒冷地區暴風雪的強度和頻率增加。

預防措施
能不能有效地做好預防災害發生的有這么三個關鍵點:我們要對氣象災害作出准確的預報,這是一個前提;第二個是如何把這些信息有效地發布到人群的手裡;第三點是如何讓這些人提高防範水平。這些年我們在災害預測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預報能力有所提高。這些年來氣象部門都在想方設法把氣象災害的情況預報給老百姓,我們有通過實時的字幕插播,有電視台的天氣預報;還可以通過廣播、互聯網、電話,我們也和很多地方部門做了互動的工作,就是如何把災害信息第一時間發送給老百姓。這次「韋帕」台風來了以後,我們整個在東南沿海地區一共發布了8000多萬條手機簡訊預警信息。這對老百姓實時地了解「韋帕」超強台風的動向、發展、影響起到關鍵的作用。還有一點就是老百姓得到這些信息以後怎麼知道預防,採取一些防災的措施,採取一些自救、互救的辦法。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加強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印製的宣傳手冊,宣傳片等廣泛地宣傳防災減災知識,讓防災減災的基本常識到農村、到學校、到社區、到企業,使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如果這三個方面能夠做得完整的話,那我們氣象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損失將大大減低,這就是准確的預報;及時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發布;老百姓具備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

E.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的標志性事件

1979年,中央氣象台副台長王世平隨團到日本訪問。日本當地一家氣象台熱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極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後廚的過道上,放了一台電視機,屏幕里正在播日語新聞。
突然,屏幕上走出個小夥子,指著背後的一幅日本地圖認真講解,屋裡的日本人一下全不說話了,眼睛齊刷刷地盯著屏幕,幾分鍾後講解結束,大家才繼續喝酒聊天。這景象讓王世平吃驚不已,日方代表說,這就是日本的電視天氣預報,這些氣象信息由國家提供,由公司加工製作成電視節目,再通過電視向公眾發布。
這讓中國氣象人第一次見識到以電視傳播氣象信息的巨大效應。在回國的路上,代表團就開始討論,中國的天氣預報也應該有電視版。
1979年開始,中央氣象台和中央電視台開始協商合辦天氣預報電視欄目,前後長達一年半的時間。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式不沉悶,這一全新的節目形式,雙方都沒有經驗,最後大家決定,先效仿國外。
當時,西方的氣象節目大部分由氣象專家來主持。央視本身主持人不多,對氣象知識也不了解,就決定由氣象台派人擔任主持。很快,中央氣象台內部開始「海選」主持人,最後篩出一男一女兩個人選。34歲的韓建鋼當時已經是氣象台的預報員,專業知識扎實,人長得精神,雖然說話帶點鄉音,但很清楚,不妨礙觀眾理解,他成為最後選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則定為氣象台職工李援。
1980年7月7日,《天氣預報》節目在央視一套亮相,「跟新聞一樣是直播,在國內新聞和國際新聞之間播出,時間也只有兩分鍾。」最初的一個半月,每天下午5點中央氣象台數據一出來,韓建鋼和李援就把專業術語改為通俗易懂的電視語言,半個小時後拿著墨水還沒乾的稿子,出發去中央電視台播音。韓建鋼說,那時「直播室里沒有現在的冷光燈,幾盞大燈一開,足有40多度,但是為了直播錄音,不能開電扇,常常是汗流浹背。」因為技術水平落後,開播初期的節目影像甚至沒有留存檔案。
當時的天氣預報主持人,就是單純念稿子。一個多月後,節目就改由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播報了,大家熟悉的《新聞聯播》主持人邢質斌和羅京都曾經播報過。當時中央氣象台通過專用電話把稿子傳給中央電視台,再把製作好的天氣形勢圖由專人送過去,那時候沒有光纜,也沒有專車,氣象台的曲聲浦每天下午騎個自行車到電視台送帶子,風雨無阻。
最初,氣象主持人背後是事先印好的中國地圖,上面的圖標都是手繪上去的。1983年3月,曲聲浦製作的城市燈光顯示圖板,被安裝在新聞聯播演播室,主持人念到哪個城市,哪個城市就會亮起燈,由工作人員在幕後操作。這樣觀眾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正在播報的城市。
《天氣預報》播出初期,也有觀眾寫信說,本來半小時的新聞時間已經很緊張,再插上一條天氣信息,新聞就播得更少了。為此,央視和國家氣象局還聯合搞了一個為期兩個月的民意調查,最後《天氣預報》以80%的支持率得以倖存。

1985年,觀眾看到了由衛星拍攝的台風動畫雲圖。之後還增加了中國責任海區天氣預報,為海上航運、捕撈、勘探進行氣象服務(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間新聞(1995年4月3日改名為《新聞30分》)結束後播出;現已改在CCTV-13《新聞直播間》13點檔結束後播出);另外在夏天還增加了台風預報圖。以那個年代的技術水平,天氣預報畫面還是非常具有視覺震撼力的。
伴隨著新一代廣播級電視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的建成,1993年電視天氣預報迎來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圖而言,形式上出現了三維立體天氣符號;內容上全國天氣趨勢時效由24小時延長到48小時。
跨入21世紀,新的背景畫面還在繼續增加或者更新。2003年3月3日預報時效再次拉長到72小時。另外根據觀眾對氣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節、天氣氣候和配合重大活動等熱點,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小欄目:如24節氣、春播天氣、麥收天氣、各種災害性天氣成因以及防災減災、一周天氣回顧、天氣氣候評述、節日天氣、香港和澳門天氣氣候、長江三峽天氣氣候以及天氣知識和術語等科普小欄目等等,畫面想不豐富都不行了。
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氣溫預報,針對重大影響天氣的5天天氣預報;
2005年1月18日首次發布了「空間天氣預警」,利用FY-2C星的監測資料向社會公眾發布……
總之,既有傳統意義上的短期預報預警、中期預報和展望,也有區域性的監測預警、典型城市或區域的個例分析,在針對當前熱點事件進行天氣解說等等。所有這些,科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此也連帶印證著氣預報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天氣預報的依據更多、准確性更高了。 1984年底,按照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同志「電視天氣預報需要改革」的指示,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開始籌建我國第一代電視天氣預報節目製作系統,具體的名稱叫做「微機圖形動態顯示系統」(在電腦中輸入代碼,生成預報圖)和「數字/模擬信號轉換編碼器」(供切換台播放)。這個系統雖然在21世紀看起來非常簡陋,但卻是那個年代信息顯示方式上的一次飛躍,當屬「科技進步」。
1985年夏天,人工手繪的預報圖退出了大家的視線。而採用攝像機翻拍的方式,黑白的台風動畫雲圖開始出現在節目中,多少給大家帶來一些新鮮的視覺沖擊,老百姓也能看到地球上空的模樣了(衛星雲圖至今依然是最直觀通俗的專業圖形)。再後來,城市預報的畫面還配上了拉洋片式的風景照片,背景音樂《漁舟唱晚》也開始家喻戶曉。
1986年,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由氣象部門獨立製作天氣預報節目的國家。
按照部門分工:《天氣預報》節目由國家氣象中心製作,中央電視台負責播出並進行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 從1986年10月1日開始,《天氣預報》成為中國電視界最早實現「制播分離」的日播節目。 節目開播最初,正值是天氣最為復雜多變的夏天,那時候中央台是派氣象台的專家來播講;後來的7年時間轉為幕後配音,直到1993年3月1日,這一歷史性的時刻讓觀眾眼前一亮。因為就在這一天,氣象主持人從幕後走到了台前,第一個亮相的是宋英傑。
因為《天氣預報》主持人走到台前根本沒有做過任何宣傳,以至於後來的報道標題竟是《屏幕上「跳」出一個氣象先生》。記者之所以稱之為「跳」,是因為所有觀眾都非常意外,保密工作堪稱完美。
更有意思的是,在主持人出鏡後的半年左右的時間里,畫面里是沒有主持人姓名的。後來應廣大觀眾的強烈要求,節目中才出現了一行通欄字幕:主持人 中央氣象台 XXX。由此開始,人們一改「聽」天氣預報的習慣,更願意仔細看了,收視率節節攀升,觀眾紛紛說「節目好看了,有人情味了」。
《天氣預報》節目最早使用的地圖顏色是黃色調的,看起來就是一個從 頭到腳都金燦燦的節目。或許是因為這種黃色調讓人總聯想到「沙塵暴」, 2000年之後節目進行改版,製作人員大刀闊斧地把地圖顏色改成了清新淡雅 的綠色,一來讓節目顯得更加環境友好,二來也給觀眾一種生態環境保護的 心理提示。
2012年9月11日,央視在新聞聯播後首次播出釣魚島天氣預報。
依據9月10日中國政府宣布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自9月11日起,中央氣象台把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納入到國內城市預報中。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附近海域也是中國的傳統海疆,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氣象局承擔著管理全國陸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氣象情報預報警報等責任,氣象部門開展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氣象服務在歷史上由來已久。提供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是中國氣象局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世界氣象組織賦予作為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之一的國家氣象中心的一項重要責任。 2014年6月28日,中國氣象頻道在重播天氣預報節目時改為無廣告模式,開頭和結尾的廣告全是以公益廣告為主,每個城市的圖片也從原先的各種推銷廣告改為該城市的風景圖片。
這種情況下在CCTV1香港版本也會出現(先前因植入廣告等香港相關法規而未播出天氣預報節目,改播大量公益廣告和節目宣傳片)。不過中國氣象頻道只會偶爾出現,大部分時段該頻道仍與CCTV1內地版本、CCTV13版本一樣,推銷廣告的情況仍然出現並一直持續至今。 2015年1月19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旗下數字電視環球購物頻道聯合華風集團開播全新欄目《天氣預報》,開啟2015年全面關注民生新起點。該檔欄目分早中晚三檔播出,分別為早間版、午間版和晚間版,播出時間依次為上午10:39、中午12:00以及晚上21:00。其中,早間版為8:55檔即《朝聞天下》結束後,中午播《養生看今天》有關健康養生方面天氣節目,晚間版為《新聞聯播》後天氣預報。
與CCTV1播出版本不同的是,CCTV1標清版本為切邊播出,高清版本亦為左右黑色信箱模式。而環球購物頻道為16:9播出形式,其播出的節目亦為純16:9版本且無廣告更改版。實際上華風氣象一直以16:9製作。

F. 氣象雷達對人體有傷害嗎(需要科學詳細的解答)

雷達在照射區域會發射很高功率的電磁波,如果你家正巧在雷達的朝向方向,會受到一些電磁輻射。

一般來講,氣象雷達的指向是天空方向,電磁波的泄漏不會太多,問題不太大。不過我估計你家應該不在這個方向吧,若雷達的輻射范圍有建築物會影響其工作性能的。

G. 求2016都市氣象站宣傳片bgm

Flight Of Dreams

閱讀全文

與氣象局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京農紛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8
簡述電子商務安全需求 瀏覽:908
2017年app推廣計劃方案 瀏覽:125
消防施工質量策劃方案 瀏覽:933
幼兒園全園國慶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46
易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39
潤滑油促銷活動廣告詞 瀏覽:250
五一童裝促銷活動廣告錄音 瀏覽:46
呼吸內科進修生培訓方案 瀏覽:890
貧困對象農技培訓方案 瀏覽:598
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商務部 瀏覽:536
籃球新生杯贊助策劃方案 瀏覽:566
公司處理公關事件的策劃方案 瀏覽:878
互聯網企業新員工培訓方案ppt模板 瀏覽:862
松山湖景區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808
白酒品牌策劃方案 瀏覽:413
自然教育基地規劃設計方案策劃 瀏覽:715
怎樣學好電子商務 瀏覽:213
教工培訓方案 瀏覽:691
上海宜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