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Bray Wyatt的摔角歷程
Windham Lawrence Rotunda(溫德姆·勞倫斯·羅敦達)是一名美國職業摔角手,現效力於WWE,擂台名為 布雷·懷亞特(Bray Wyatt),是懷亞特家族的首領。傳奇巨星Blackjack Mulligan的重孫,I.R.S. Mike Rotundo的愛子。他早前在WWE的擂台名是 Husky Harris,是NXT第二季選手,Nexus軍團成員。而布 雷的親生弟弟泰勒·羅敦達(Taylor Rotunda),以擂台名博·達拉斯(Bo Dallas)為人們熟知。如今兄弟倆都是WWE炙手可熱的種子選手。布雷懷亞特曾經獲得兩次FCW雙打冠軍。
2009-2010年,溫德姆·勞倫斯·羅敦達以Alex Rotundo擂台名在FCW摔角,後來擂台名又改為 Duke Rotundo。2009年的6月,他和弟弟博·達拉斯組隊,並與同年的7月23日擊敗Dude Busters組合成為FCW雙 打冠軍第一挑戰組合。而同一晚上,他們擊敗了 Justin Angel and Kris Logan組合獲得了FCW雙打冠軍。 後來200911月19日他們又將腰帶輸給了Dude Busters組合。
2010-2011 羅敦達成為NXT第二季的選手,擂台名改為霍斯基·哈里斯(Husky Harris),而科迪·羅茲 則為他的導師。後參加NXT大暴動,Nexus的主要成員之一。2010年的《地獄牢籠大賽》PPV上,哈里斯和Michael McGillicutty(即Curtis Axel)干擾約翰·塞納和韋德·巴雷特的比賽,幫助巴雷特取勝。2011年一月,CM Punk成為新Nexus的首領,哈里斯和 McGillicutty亦成為新Nexus的成員,不過後來哈里斯被蘭迪·奧頓用Punt Kick踢中頭部,哈里斯也與WWE的電視節目暫告一段落了。
2011-2012年,哈里斯回到FCW繼續訓練,期間也獲得了第二次的FCW雙打組合冠軍。2012年的4月,羅敦達的新角色布雷·懷亞特登場,WWE將FCW更名為NXT,懷亞特在第四期新更名的NXT節目中進行首秀。後來布雷懷亞特和盧克·哈勃、埃里克羅溫組成懷亞特家族。在同年的5月27日的RAW,懷亞特家族的宣傳片播出,在7月8日的RAW,懷亞特家族出現並襲擊Kane,接下來懷亞特家族襲擊了R-Truth等一系列的選手。後來WWE更加有意將懷亞特家族和聖盾組合打造成WWE的兩大組合,並安排懷亞特和WWE頭牌巨星約翰·塞納在《摔角狂熱》進行比賽。
號稱「世界的吞噬者」的布雷·懷亞特稱自己擁有千張臉相,萬種聲音。憑借著獨特詭異的角色定位,成功打入WWE一線行列,布雷·懷亞特在擂台的震懾力無疑領導每位選手都為之寒顫。究竟懷亞特還有他的家族的前路如何?只有翱翔的禿鷹知道....
千萬別被Husky Harris看似普通的名字與臃腫的體型所欺騙,實際上這位三代巨星可能是NXT第二季最為敏捷的選手之一。除去家族的顯赫背景,他還是傳奇巨星Blackjack Mulligan的重孫,I.R.S. Mike Rotundo的愛子。
體重300磅,這位NXT第二季新秀明顯在體型上占盡優勢,然而他的體育方面的成就足以令人大吃一驚,所在州前任高中摔角冠軍,全美大學橄欖球明星球員,甚至還在代表著大學足球最高水平的聯賽中登場亮相。
對於實現摔角血統的傳承,他的NXT導師毫不陌生。Dashing Cody Rhodes——Dusty Rhodes之子,已經在WWE當中開拓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對於那些擔負著繼承家族姓氏與榮譽重任的新人,作為遺產軍團曾經的成員之一,Rhodes的所做所為堪稱教科書。
距離NXT第二季結束後數周的地獄鐵籠PPV上,Husky Harris與他的NXT同伴Michael McGillicutty同時現身並幫助Wade Barrett戰勝John Cena。直接導致Cena被迫加入了Nexus。數周後,出於對Barrett領導下Nexus軍團的不懈支援,Harris、McGillicutty與某位多次世界冠軍一同成為了帶上N字袖標的勇士。
帶著體型與能力的完美結合,Harris擂台中央的惡行似乎永遠不會停止。
⑵ 姓羅的名人明星
1,羅志祥
羅志祥(Show Lo),1979年7月30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基隆市,華語流行男歌手、主持人、舞者、演員、「STAGE"老闆 。
⑶ 中國有那幾大神秘古物
十大最神秘的史前古物
這些古物證明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可能存在過另外一個由智能生物統治的世界,他們的文明曾經高度發達卻最終滅絕。
1、南非金屬凹槽球
十幾年前,南非的礦工挖出一些神秘的金屬球。其起源無從得知,這些球直徑大小約為1英吋,其中的一些球的「赤道」附近刻著三條平行凹槽。這種球分為兩種:一種是實心的藍色金屬夾帶白色斑點;另一種是空心的,內部填充柔軟的白色物質。據說這些金屬球是在前寒武層中被發現的,距今已有28億年之久!
金屬凹槽球
金屬球來自南非德蘭士瓦省Ottosdal附近的葉蠟石礦中。它們是天然形成的,共有兩種:埋藏較淺的球暴露在葉蠟石中,是針鐵礦結核;埋藏較深的球沒有碰到葉蠟石,是黃鐵礦結核。地質學家認為葉蠟石的來源是史前沉積的黏土或火山灰,那些沉積物在埋藏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壓力和溫度,慢慢變成了葉蠟石,地質上叫「變質作用」;黃鐵礦結核是黃鐵礦的一種常見的存在形式,也是由變質作用形成的;針鐵礦結核(FeO(OH))則是黃鐵礦結核(FeS2)遇到葉蠟石(Al2Si4O10(OH)2)後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的。在以上這些物質中,只有黏土或火山灰是28億年前的,葉蠟石和黃鐵礦結核的年代都要晚一些,針鐵礦結核比黃鐵礦結核的年代更晚。
金屬凹槽球
據說其中一些金屬球上有環行的凹槽,但天然形成的結核上沒有凹槽,因此有人認為它們代表了一個史前文明。當然我們還可以假設,有人事先在一些鐵結核上凋刻好凹槽再埋入地下,但是經過億萬年的變質作用,那些凹槽都會被抹平。實際上,在強大變質所用下,沒什麽東西能保持原樣。所以當現代的你看到了這些凹槽,便可以說:它們確實是人造的,但時間在鐵結核被挖出來以後。誰,為了什麽,做了這些球,現在還不能得知。
2、中國朱洛巴石盤
1938年,中國考古學家紀蒲泰等人到青海南部的巴顏喀拉山地區考察時,在一個不太顯眼的山洞裡共挖出716塊花崗石圓形體,中間稍四無孔,每塊厚度約2厘米,從中間向四周輻射出許多十分規則的水波紋線條,極似現代的鐳射唱片,上面還刻有許多現代人無法解讀的各種符號。
經過測定,這些石盤大約是1萬多年以前的東西。後來,石盤幾經輾轉到達蘇聯,在莫斯科所作的各項科學分析表明,這些石盤含有大量的鑽金屬和其他金屬元素,而且石盤的振盪頻率特別高,這說明它長期用於高電壓之中,彷佛石盤曾經帶電,或者是某種電路的組成部分。
朱洛巴石盤
1962年,一位中國學者徐鴻儒教授根據當地的古老傳說,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最終破譯了石盤上的表意符號,譯文是:特羅巴人來自雲端,他們乘坐的是古老的飛船,後來飛船在著陸時損壞,這些特羅巴人只好藏身山洞。在巴顏喀拉山地區一直流傳著有關特羅巴人的各種傳說。實際上在西藏地區確實曾經生活過兩個十分特殊的部落,一個叫朱洛巴,一個叫康巴,這兩個部落的人種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人種都不一樣,他們就生活在巴顏喀拉山一帶,平均身高1.2米,瘦小柔弱,骨骼纖細,眼眶奇大,腦顱容量比一般人平均大100毫升,而且血型獨一無二。這兩個部落1935年被首次發現,1950年曾有一支考察隊前往考察,但結果不得而知。有報道說,最近考古學家在這一帶地區曾出上過身材矮小的人種化石,與傳說中的特羅巴人和發現的朱洛巴、康巴人十分相似。這些特羅巴人是地球人嗎?人類在1萬多年以前能造出宇宙飛船嗎?
3、秘魯伊卡石刻
在秘魯納斯卡平原北部有一座名為伊卡(ICA)的小村莊有一座石頭博物館。館中陳列著一萬多塊刻有圖桉的神秘石頭,上面凋刻著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圖畫,記錄的是一個業已消失的極其先進人類遠古文明,這些石頭畫被稱為ICA石刻。博物館里這批凋刻著圖桉的石頭是在伊卡河決堤時開始大量被人發現。刻石依照圖桉的類別,被劃分為太空星系,遠古動物,史前大陸,遠古大災難等幾類。這種分類與現代科學完全脫節,似乎在談論一個完全嶄新的課題。
伊卡石刻
這些珍藏的石頭根據推測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專家將刻石進行了化驗,結果表明,這些石頭是產於當地河流之中的一種安第斯山石,表面覆有一層氧化物。經德國科學家的鑒定,石頭上的刻痕歷史極為久遠,而發現刻石的山洞附近,遍布著幾百萬年前的生物化石。
伊卡石刻的收藏者
最不可思議的是,那些刻石頭的遠古人類被科學家稱為「格里托里西克人」,從刻石的圖桉上看,他們具有極為先進的文明。刻石上描繪著器官移植手術,輸血,望遠鏡,醫療器械,追逐恐龍的人……
伊卡石刻上凋刻著一個人騎在一頭恐龍(三角龍)背上在這些石頭圖畫里,人們可以清楚看到人與恐龍生活在一起的情況,以圖上的比例來看,所畫的人類與恐龍身材比例並不懸殊,約略是現代人類與家畜的身材比例,恐龍像是一種家畜,或是當時人們馴養的動物,幾乎比較著名的恐龍類型都在這些石頭凋刻里有出現。
4、希臘Antikythera裝置
Antikythera Mechanism是已知最早的包含有復雜的齒輪系統的裝置,它是於1901年在一艘失事的船上被發現的,但直到現在,它的用途也還是個迷。盡管被發現的Antikythera Mechanism已經只剩下了82個黃銅碎片,但來自英國、希臘、美國的科學家利用高清晰的X 線斷層掃瞄技術復制了它的一個模型。他們相信,這個研究將使得人們重新考慮古希臘的科技水平。
Antikythera計算器
卡地夫大學的天體物理學教授愛德蒙茲表示,它可以被稱作是已知的第一台計算器。我們近來的研究使用了非常現代化的技術,我們相信已經揭示了它的真實用途。Antikythera Mechanism能夠進行加、減、乘、除運算,能夠制定日歷,顯示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愛德蒙茲和他的同事發現,Antikythera Mechanism有一個刻度盤,能夠預測何時可能會發生日食或月食。
Antikythera Mechanism還考慮了月亮的橢圓形軌道。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古希臘人已經能夠製造如此精巧的技術裝置,而且是用金屬製造的。模型顯示,Antikythera Mechanism在一個木製容器中安裝有37個齒輪,外部刻有與天體運動相關的文字。德國Ludwig-Maximilians大學的佛朗哥斯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說,這一模型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他表示,新破譯的與天體運動相關的文字似乎表明,Antikythera Mechanism能夠預測行星的運動。愛德蒙茲將Antikythera Mechanism稱作是獨一無二的,在天文學歷史是沒有其它技術可以與它媲美。直到中世紀教堂用的大鍾出現前,我們沒有發現類似的復雜的機械裝置。
5、伊拉克巴格達電池
1936年6月的一天,一群築路工人正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外修築鐵路,忽然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板,上面刻有許多古代波斯文字。工人們感到非常驚奇。他們繼續深挖,結果發現是一個巨大的百板砌成的古代墳墓。古墓驚動了伊位克博物館的考古工作人員。他們立即趕到現場進行發掘。
巴格達電池
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工作,考古學家們找到了許多文物。尤其是打開石棺以後,發現了大量從公元前248年到公元前226年波斯王朝時代的器物。在這些古物中,發現了一些奇特的陶制器皿、銹蝕的銅管和鐵棒。
當時擔任伊拉克博物館館長的德國考古學家威廉·卡維尼格這樣描述:「陶制器皿類似花瓶,高15厘米,白色中夾雜一點澹黃色,邊沿已經破碎。上端為口狀,瓶里裝滿了瀝青。瀝青之中有一個銅管,直徑2.6厘米,高9厘米,銅管頂端有一層瀝青絕緣體。在銅管中又有一層瀝青,並有一根銹跡斑斑的鐵棒。鐵棒高出瀝青絕緣體一厘米,由一層灰色偏黃的物質覆蓋著,看上去好像是一層鉛。鐵庫的下端長出銅管的底座3厘米,使鐵棒與銅管隔開。看上去好像是一組化學儀器。」經過鑒定,卡維尼格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在巴格達出土的陶制器皿,是一個古代化學電池。只要加上酸溶液或礆溶液,就可以發出電來。」
電池工作原理圖
卡維尼洛的論斷震驚了考古學界。如果承認這是一個古代電池,那就意味著,早在公元前3世紀居住在這一地區的波斯人就已經開始使用電池了。這比公元1800年由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伏特發明的第一個電池早了2000多年。於是,許多考古學家紛紛從世界各地趕來,希望對這個古代電地進行仔細研究。但就在這時,卡維尼格和古代電池都不見了。人們四處尋覓,毫無結果。
原來卡維尼治帶著巴格達電池悄悄地返回到了德國。他用帶來的陶制器皿、鐵棒、瀝青絕緣體和銅管組合成了10個電池。幾個月後,卡維尼格在柏林公布了更為驚人的消息。他說:「古代人很可能是把這些電池串聯起來,用以加強電力,製造這種電池的目的在於用電解法給塑像和飾物鍍金。」有人指責卡維尼格是騙子、神經病。考古學界爭論更是激烈。時至今日,此事仍是個懸桉。
6、美國科索人造物品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奧蘭察(Olancha),華萊士·萊恩(Wallace Lane)、邁克·麥克塞爾(Mike Mikesell)和弗吉尼亞·馬克塞(Virginia Maxey)3人共同經營著一家出售紀念品與寶石的商店。
1961年2月13日,3人前往科索(Coso)山採集晶石。晶石是一種球形、中空且有水晶條紋的石頭。在接近科索山頂峰的地方,麥克塞爾第一個發現了一塊極其堅硬的奇特晶石,此處海拔約1300米,高出乾涸的歐文斯(Owens)河床110米。
x光下可以看到其復雜的結構
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幾乎弄斷了一把新的金剛石鋸條後,麥克塞爾並沒有看到大多數晶石都有的特徵,切口處的情形似乎更像是某種機械裝置的殘骸:最外層是黏土、卵石和化石的溷合物,接下來是質地非常接近於被腐蝕的銅的六面體,包著一層類似瓷質的白色物質,最中心部分是一個2毫米的亮銅色磁性金屬軸。這個結構讓人覺得它是一種非常復雜的人造物品,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科索的晶石可以追溯到距今50萬年前。
專家的解釋
現在,石頭中包含的這種神秘物質已經廣為人知:它是一種內燃機上用的老式火花塞。它也被美國人正式定名為「科索的人造物品」(Coso Artifact)。不過仍有許多人認為,科索晶石是一種「歐帕茲」(OOPARTS,Out of Place Artifacts的縮寫),意即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土的加工物。這個詞是美國博物學家伊萬·桑德森(Ivan
Sanderson)創造的,主要針對近些年來從古老地層中掘出的、已如動植物化石般的人造物品。桑德森盲目地認為這些物體非同尋常,並指責科學家們對事實的隱瞞,即地球上生命的出現要遠遠早於人們的想像,更異於書中的描繪。因此,也不排除有外星人的造訪。
這種石頭可謂第一個「正式的」歐帕茲。不過,隨著研究的開展,它的神秘面紗日漸褪色。一位地質學家在分析了它的化石狀外殼之後,斷定它已經有50萬年的歷史。這位科學家的身份始終不為人知,而且他的評論也從未見諸於正式的出版物中。但可以肯定,這塊石頭不是真正的晶石。石頭里另藏兩件堅硬的物品,像是一隻釘子和一個墊圈,這些無疑是比較現代的東西。石頭的發現者們將其送到了專業協會,拍攝了很多照片並作了X光測定。測定的結果證實它的確是機械裝置的一部分,但奇怪的是X光片顯示出中心金屬軸的一端已被腐蝕,另一端卻有類似彈簧或者螺旋紋似的結構。歐帕茲假設的支援者認為它不可能是一個火花塞:因為現代的火花塞根本不會有像彈簧或螺旋終端的結構。
西北太平洋懷疑論派(Pacific Northwest Skeptics)的皮埃爾·斯特龍伯格(Pierre Stromberg)和保羅·海因里希(Paul Heinrich)的努力終於使這件事有了柳暗花明的轉機:他們把這些照片和X光片寄給了美國火花塞收藏者協會(Spark Plug Collectors of America)。
協會的主席查德·溫德姆(Chad Windham)為此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在經過認真的分析和比對之後,於1999年11月得出結論: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火花塞。他還找出了它的模型:1920年的一件樣品。他的解釋同時澄清了類似彈簧或螺旋終端的那一部分的功用:這些螺旋起一種「平衡套」的作用,被用來均衡陶瓷和金屬軸之間的熱膨脹系數之差。
溫德姆的解釋還與另外一個細節相吻合,那就是據檔桉記載,發現神秘晶石的地區在20世紀初是采礦區,可能就是當時使用了配備有老式內燃機的機械,火花塞落入較深的地方,與礦石共同融合而形成了這塊令人費解的石頭。
7、埃及的遠古模型飛機
盡人皆知,直到1903年地球人才製造了第一架飛機。可奇怪的是,考古學家卻發現了4000年前的飛機模型。
1879年,英籍考古學家韋斯在埃及東北部荒蕪沙漠中的Abydos古廟(Abydos temple)遺址內的浮凋壁畫中,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就是看見與現今飛機形狀極之相同的浮凋,以及一系列類似飛行物體。有一圖桉狀似今日直升機,有圖桉狀似潛艇或飛船,甚至還有「UFO」 卻出現於三千年前的古埃及。還有至少三至四個飛行物與今日的飛機形狀極為相同,飛機在十九世紀才開發,但竟然在三千年前的古埃及的壁畫中出現。
壁畫上顯示的古代飛行器
在世界歷史中,不少遠古民族在發展語言和文字之初,均以壁畫記載歷史。出現在廟宇中的浮凋,也應該是古埃及人用以記載某一件事或表達某一種意思,但三千年前的人可以預言到今日的文明產物嗎?在三千年前,即使是外星文明曾經降臨過古埃及,當時的人亦未必有直升機和潛艇這些概念。並且,如果壁畫內的「UFO」是外星人的,又為何要與現代文明的飛機畫於同處?
1898年,有人在埃及一座4千多年前的古墓里發現了一個與現代飛機極為相似的模型。這個模型是用當時古埃及盛產的小無花果樹木製成的,有31.5克重。因當時人們還沒有飛機這個概念,便把它念為"木鳥模型"。這個模型現在放在開羅古物博物館,編號為"物種登記"第6347號,放在第22室。 直到1969年,考古學家卡里爾·米沙博士獲得特許進入這個博物館的古代遺物倉庫,發現了許多飛鳥一樣的模型。這些飛鳥模型有個共同特點,即都有鳥足,形狀半人半鳥的,而這個模型除了頭有些像
鳥外,其他部分都跟現在的單翼飛機差不多;有一對平展展的翅膀,一個平卧的機體,尾部還有垂直的尾翼,下面還有脫落的水平尾翼的痕跡。
為了弄清這架飛機模型的本來面目,米沙博士便建議埃及文化部組成特別委員會進行專門調查研究。1971年12月,由考古學家、航空史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和飛行員組成的委員會開始了對這架飛機模型的確認研究。經鑒定,許多專家認為,它具有現代飛機的基本特點和性能:機身長5.6英吋,兩翼是直的,跨度7.2英吋,嘴尖長1.3英吋,機尾像魚翅一樣垂直,尾翼上有像現代飛機尾部平衡器的裝置。尾翼除外形符合空氣動力要求外,還有反上反角的特點,使機身有巨大的上升力。機內各部件
的比例也很精確。只要稍加推動,還能飛行相當一段距離。所以,一些專家們斷定,這絕不是古埃及工匠給國王製造的玩具,而是經過反覆計算和實驗的最後成品。後來在埃及其他一些地方,又陸續找到了14架這類飛機模型。
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也發現了一些與古埃及飛機模型極為相似的飛機模型。在南美的一個國家的地下約780英尺深的地方,挖出了一個用黃金鑄造的古代飛機模型,跟現代的B52型轟炸機十分相像。據科學家們分析,這架飛機的模型不但設計精巧,而且具有飛行性能。美國紐約研究所的專家們在為這架古代飛機模型作過風洞試驗後,繪制了一張技術圖紙,這些圖紙把古代飛機模型的概貌描繪了出來。
1954年,哥倫比亞共和國在美國的博物館展出過古代金質飛機的模型。
後來在南美其他國家也陸續發現過這類飛機模型。埃及與南美之間的飛機模型之間有什麽內在聯系嗎?是埃及人架機曾經飛到過南美洲嗎?既然4千年前的人已經發明了飛機,可為什麽直到1903年才有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叱?古代人是憑借什麽手段製造了飛機的呢?如果這些謎都解不開,人們就只好把這件事歸結為外星人了。西方有些人就認為:幾千年前的人根本不可能製造出飛機,這些飛機模型,都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製品。
8、哥斯大黎加巨型石球
中美洲南部的哥斯大黎加,在古代,曾有3萬多名印第安人生活在這里。
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人喬治·奇坦在該國人跡罕至的三角洲熱帶叢林以及山谷和山坡上,發現了約200個好似人工凋飾的石球。這些石球大小不等,大的直徑有幾十米,最小的直徑也在兩米以上,製作技藝精湛,堪稱一絕。加拉卡有一處石球群多達45枚,另兩處分別有15枚和17枚,有的排列成直線,有的略成弧線,無一定規則。據怪異現象專家米切爾·舒馬克研究,有些石球顯然是從山上滾落下來,碰巧排成直線的。
這些石球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科學家對它們進行了認真的測量,發現這些石球表面各點的曲率幾乎完全一樣,簡直是一些非常理想的圓球。這些石球
哥斯大黎加巨型石球
對大石球做過周密調查的考古學家們都確認,這些石球的直徑誤差小於1/100,准確度接近於球體的真圓度。從大石球精確的曲率可以知道,製作這些石球的人員必須具備相當豐富的幾何學知識和高超的凋鑿加工技術,還要有堅硬無比的加工工具及精密的測量裝置。否則,便無法想像他們能夠完成這些傑作。誠然,遠古時期,生活在這里的印第安人不乏凋鑿石頭的能工巧匠。然而,打磨如此碩大的石球必須付出艱巨的勞動,從採石、切割到打磨,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不斷地轉動石塊,要知道這些石球重達幾十噸,這無論如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僅憑一些簡陋的原始工具能完成嗎?
據考查,這些謎一樣的石球,差不多都是用堅固美觀的花崗岩製成。令科學家和考古工作者迷惑不解的是,這些石球所在地的附近並沒有花崗岩石料,在其他地方也找不到任何原始製作者留下的痕跡。面對這樣奇特的現象,人們提出了一連串問題:是什麽人製作了這些了不起的巨大石球?所必需的巨大石料如何運到這里?究竟用什麽工具加以製作?
有人根據當地印第安人中流傳的傳說:宇宙人曾經乘坐球形太空船降臨這里,認為這些大石球是宇宙人製作的,並按照一定的位置和距離進行了排列,布置成模擬某種空間天象的「星球模型」。但是,今天有誰能理解這個「星球模型」的真正涵義呢?又有誰能知曉在這些大石球中,哪一個代表這些天外來客生活的故鄉呢?
9、不可能的足跡化石
1817年,考古學家HenryR.Schoolcraft和ThomasH.Benton在美國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塊石灰岩石板上,發現了兩個人類的腳印,長約10.5英吋,腳趾較分散,腳掌平展,與長期習慣於不穿鞋走路的腳印相近。腳步強健有力,腳印自然,各種跡象均表明:其壓痕是在岩石很軟時踩上去的。據鑒定,這塊石灰岩石板有2億7000萬年的歷史。
1938年美國肯塔基州柏里學院地質系主任柏洛茲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紀砂岩中發現10個與人類完全相同的腳印。顯微照片和紅外線照片證明,這些腳印是人足壓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凋刻。據估計,有人足痕跡的這些岩石約有二點五億年歷史。更早一些時候,有人在美國聖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塊岩石上,曾發現過一對人類腳印。據地質學家判斷,這塊岩石約有二點七億年歷史。三葉蟲是5.4至2.5億年前的生物,早已絕跡。最為奇特的是業餘化石愛好者麥斯特(William J.Meister,)於1968年6月在猶他州羚羊泉(AntelopeSprings)的寒武紀沉積岩中發現了幾塊三葉蟲化石。
就在一隻三葉蟲的化石上面竟然發現一隻成人的穿著便鞋踩上去的的腳印和一個小孩的腳印,長約10.25英吋,寬約0.5英吋,嵌在岩層中。經猶他(Utah)大學著名的化學家MelvinA.Cook鑒定這的確是人的腳印。
他敘述說,「當我用地質錘輕輕敲開一塊石片時,石片「像書本一樣打開,我吃驚地發現,一片上面有一個人的腳印,中央處踩著三葉蟲,另一片上也顯出幾乎完整無缺的腳印形狀。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幾個人穿著便鞋!」之後,1968年7月,地質學名家伯狄克博士親往羚羊泉考察,又發現了一個小孩的腳印。1968年8月,鹽湖城公立學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華特,又在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同一塊岩石中發現了兩個穿鞋子的人類足跡。所有這些發現,經有關學者鑒定,均認為令人無法懷疑,是對傳統地質學的嚴重挑戰。
猶他州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館長馬迪生,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那時候「地球上沒有人類,也沒有可以造成近似人類腳印的猴子、熊或大懶獸,那麽,在連嵴椎動物也未演化出來之前,有什麽似人的動物會在這個星球上行走呢?」三葉蟲是細小的海洋無嵴椎動物,與蝦蟹同類。在地球上存在時間從6億年前開始,至2.8億年前滅絕。而人類出現的歷史與之相比,很短,至於穿上像樣的鞋子不過三千多年。這一切,又該作何解釋?
10、不可能出現的金屬製品
1885年,有人在法國一個擁有6500萬年歷史的白堊紀地層挖出了一個半卵形的金屬管,它顯然是「手工製造」的。1912年,一家電廠雇員砸碎了一大塊煤時,竟然在裡面發現了一隻鐵罐。在蘇格蘭京古迪採石場的石塊中,礦工們發現了一枚鐵釘。據鑒定,這些岩石形成的年代比人類誕生的年代還久遠得多。究竟是誰製造了這些金屬製品。
⑷ 說VR(虛擬現實)發展前景好,大家覺得怎麼樣
VR市場消費支出大幅增長 「VR+旅遊」多環節試水
「VR+旅遊」三種應用模式
VR技術發展至今已有60餘年的歷史。2014年,Facebook收購Oculus促使VR技術在消費領域爆發。旅遊行業是VR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之一,在旅遊內容展示、營銷以及觀光和主題樂園項目細分領域具有優勢。
VR在旅遊場景的應用可分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是用於酒店、景區的品牌推廣;第二種用於旅行社和OTA的線下銷售賣團;第三種,是在酒店中推廣旅遊景點項目,例如進入文旅小鎮。
今年8月初,攜程宣布全面推出「VR+旅遊」服務,在全國攜程旅遊門店提供全景VR沉浸式旅遊體驗,並且為遊客免費開放。攜程將此次大規模落地虛擬場景與人的服務深度結合的「VR+旅遊」項目為行業首例。在此之前,雖然部分VR廠商以及旅行社小有嘗試,但尚未取得明顯的效果。在推進過程中,也存在內容單一、吸引力有限等問題。
VR消費者支出大幅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虛擬現實(VR)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VR消費者支出大幅增長,預計2018年全年支出將達2.99億美元,涵蓋的四大類LBVR(基於位置的VR)分別為:商場、多玩家體驗、VR電影院和VR主題公園。在這四個類別中,VRCades的門店數量最多,全球大約有4000家,其中中國占絕大多數,為75%-80%。同時,VRcades的增長速度最快。2017年,這一類消費者支出估計為7900萬美元,占所有LBVR收入的40%。
2017年中國虛擬現實市場規模將達到52.8億元,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逐漸成熟,資本逐漸進入,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預計2018年中國虛擬現實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大關。
多環節試水
攜程此次的「VR+旅遊」服務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植入線下與門店服務結合。VR作為輔助工具,可以幫助客人全方位了解景點,改善行前選擇、行中服務和行後反饋。這不僅改善了遊客的體驗,也能改變門店傳統的口頭講解模式。
據介紹,攜程門店與虛擬旅遊體驗服務運營商「全景客」合作,目前第一批20多個省市、300多家攜程旅遊門店已配備VR設備,免費提供給市民體驗。未來,還准備為攜程、旅遊百事通和去哪兒三個品牌的門店都配備VR設備。
這是攜程利用VR提升營銷端效率的一次嘗試,攜程方面人士8月30日回復記者稱,VR技術的優勢在於可以讓遊客近距離地感受,不再局限於想像,尤其是針對中老年人群,能有效促進門店的成單率。但目前第一批VR眼鏡放進門店的時間並不長,相關數據也不是很全面,無法准確提供。
但從市場反應來看,『VR+旅遊』作為一種前沿技術此前已經有遊客嘗鮮,反饋的情況也不錯,比較明顯地促進了門店的交易,目前我們也在計劃籌備第二批第三批VR落地門店的工作。相信隨著VR技術的提升,未來全行業普及,也不是太久遠的事情。
VR旅遊營銷方興未艾
2017年2月,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任我游、HTC
Vive發布「中國VR旅遊雲數據服務平台」。該平台以VR及互聯網+為技術基礎,集合即時通信、信息分享、在線娛樂、大數據分析等功能於一體。
VR旅遊營銷方興未艾,但對於遊客來說,最直觀的「VR+旅遊」體驗來自各類景區景點中的VR項目。項目方開始設計、采購VR游樂項目,打造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旅遊體驗和穿越時空的歷史再現和極限體驗。
尚未大規模爆發
總結起來,VR在旅遊場景的應用可分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是用於酒店、景區的品牌推廣,例如柏悅酒店、萬豪集團,還有四川等省份的旅遊局都拍過VR宣傳片;第二種用於旅行社和OTA的線下銷售賣團;第三種,是在酒店中推廣旅遊景點項目,例如溫德姆酒店和洲際旗下的indigo酒店都有在房間內放VR設備;另外還有作為具體的景點項目,例如進入文旅小鎮。
目前門店暫時沒有考慮使用VR設備,他指出,雖然科技效應在旅遊行業有所顯現,但對於體量不大的地域性旅行社,獲客最主要在於當地的地推和宣傳,因為門店數量有限,VR展示效果可能不如多做活動。
的確,雖然VR旅遊營銷在B端有一些落地,不過體量相對來說不夠大。特別是傳統的廣告代理商,除了拍傳統影片外,現在附加VR內容,可以推銷給客戶。未來或許可以嘗試貝殼找房的模式,做成旅遊資訊平台。
VR在景區景點落地存在成本阻礙,內容待創新
因為商場中的VR體驗設備安裝成本相對較低是其優勢所在,雖然為客戶提供的體驗比較有限。而電影院和主題公園可以實現更大場景,更豐富的體驗,但一次性投資大,所以,本身的數量不多,也造成消費金額佔比不大或無法統計。
另一方面,VR需要戴VR頭盔或VR眼鏡這一點使項目並不適合長時間體驗。華特迪士尼公司現任首席執行官Bob
Iger曾表示,VR頭顯會阻擋觀眾視野,讓觀眾在電子世界中錯過其他場景,所以迪士尼公園對它不感興趣。
與許多科技旅遊類項目類似,VR+旅遊也存在內容問題。現在門店的VR眼鏡都是合作方免費提供,內容也是由攜程定期根據當下熱點,聯系合作方進行更換,或者維護,內容管理相對簡單。比如目前是暑期,熱門目的地是泰國、新加坡等地,我們會聯絡合作方,增加這些地方的內容,以便於對應產品的銷售工作。
實景內容製作相對簡單,只需要利用全景相機進行拍攝。但這樣的展示模式缺乏創新,而且在一些旅遊項目中,需要更多的交互元素。
近年來,VR硬體快速發展,引發了市場對內容短缺的重視。在景點項目中,VR主要以賣項目的方式進入,這背後的產品和內容多為一次性提供,即硬體+軟體的銷售方式。例如HTC是直接和政府合作,會去集成和采購,VR硬體和內容一起賣。也因此,在內容方面,短缺情況不如2C嚴重。
可見,硬體層面的逐步升級已經開始倒推VR內容與平台的發展。在內容資源方面,游戲IP在運營到主題樂園等項目中有先天優勢,除了能夠充分發揮VR的交互效果外,也為游樂項目帶來了粉絲。
⑸ 辦公室主任2015工作計劃及未來三年工作規劃
集團辦公室2015年工作計劃
集團辦公室在董事長、總經理以及吳總的正確領導下,根據集團總體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公司的重點中心工作和集團對集團辦公室的要求制定集團辦公室2015年度工作目標計劃。
一、工作指導思想
強化樞紐作用,前移服務陣地,超前發揮承上啟下、綜合協調、參謀助手、督促檢查和服務保障作用,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式,加大服務力度,提高服務質量,為整體工作的順利推進,發揮積極的職能作用。
2015年度要梳理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人文關懷完善並明確能使員工接受的具體內容。
二、年度的總目標
1、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做好企業形象宣傳,完成企業網站升級、企業宣傳片製作、企業宣傳製作。
2、加強日常事務管理,做好標准化的服務工作,服務滿意度80%。 3、搭建公司內部間合理的溝通平台。
4、加強集團辦內部管理,合理控制行政成本,在上年度的基礎上降低行政成本10%。
三、企業文化建設
工作計劃
2 1、以做好企業宣傳冊、宣傳片為節點,重點鋪開公司以服務社會的理念,全面宣傳開業後的溫德姆酒店;
2、開辦企業內部宣傳報,以公司報為宣傳陣地,圍繞公司管理核心,經營理念等積極報道公司建設成果,努力挖掘基層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傳遞公司企業精神;
3、明確先進人物、先進事務的報道次數,突出表彰階段,(五一、十一或節假日公司聚餐時);
4、開辟領導專欄,宣傳各部門、各子公司、各項目部的工作規劃或發展方向;
5、完善網站建設,做好網站升級工作,及時發布公司新聞。 6、積極聯系相關媒體單位、報刊、網路重點推薦集團品牌下邵陽溫德姆酒店、各地物流園區和各市政工程。
四、員工質量提升
1、首先要營造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圍、維持健康的員工關系; 2、其次要保持員工與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渠道暢通; 3、通過定期舉行一些中小型活動提高員工凝聚力; 4、積極協調人力資源部辦理員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作; 企業人心渙散,其發展必不長久。結合公司實際,除了從收入、工作滿意度等方面外也應該考慮舉辦一些中小型文體活動來提高員工凝聚力。具體團隊建設項目擬有:
(1)、開展訓練,組織集團總部員工參加拓展訓練,一至二次; (2)、建議重要節日安排活動及福利發放,端午、中秋、春節等;
(3)、年度優秀員工評選及組織員工向優秀員工學習活動; (4)、優秀員工表彰,年會聚餐及節日聯歡活動。
工作計劃
3 (5)、實行行政5S管理:每月組織一次對集團總部各辦公室進行「5S」檢查,對做得好的給予表揚,5S檢查不達標的給予通報批評。
(6)、不定期的聽取員工意見,讓員工共同參與公司管理,給公司在管理上獻計獻策,進一步接納員工的合理建議,建議建立員工意見薄、投訴箱等輔助管理。
(7)、建立企業工會組織,加強和促進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人文互動,提高員工對公司的感情,並化其為工作動力,協調勞資關系。
五、日常事務管理 1、接待工作:
接待服務是人對人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講,人員素質對辦公室接待服務的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公司現狀,針對性的對員工進行培訓,強化員工遵制度、愛衛生、講禮貌的意識。
2、檔案管理:
嚴格規范和執行公司《檔案管理制度》,進行資料分類存檔,文件資料收發登記率做到100%,堅決落實執行2014年度下發的《檔案管理制度》。
3、辦公用品采購和使用:
完善辦公用品管理制度,以先預算,後審核,再購買、本人領用這一依據,嚴格按照固定資產分配到人保管,耐用品以舊換新、消耗品本人領用的制度執行。
4、車輛管理:
合理規范公司的車輛的使用,保證車輛的有效運行,堅決落實執行《車輛管理制度》。
工作計劃
4 六、內部關系協調
1、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發揮辦公室的協調能力,換位思考、消除隔閡、團結協作。
2、積極做好各子公司各項目部相關工作的溝通協調,做好上傳下達工作。
七、對外關系處理
1、積極完成董事長、總經理日常交辦接待任務及集團辦公室日常對外接待工作。
2、構建與政府相關業務部門和諧的工作關系和友誼。日常多溝通多交流,並採取靈活多樣的公關形式,培育暢通的工作渠道。為集團業務多元化發展打下基礎。
3、外聯工作延伸,協調協助其他部門提升集團知名度,拓展公司業務。
4、保持與友和航空的協調與溝通,保證公司領導出差方便。 5、做好與協議酒店、餐廳的有效溝通,為公司後勤保障工作做好服務工作。
6、處理好與物業之間的關系和業務,確保公司辦公環境優美和車輛出入方便。
八、部門成本控制
集團辦率先垂範樹立節約意識,做好日常行政事務成本控制。 1、按照集團車輛管理制度和規定,切實做好車輛使用管理,做好集團車輛管理。提高各部門工作效率,進一步降低用車費用支出。進一步完善車輛管理辦法。將車管工作做實做細。切實履行自己的監督管理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