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愛心公益活動有哪些
公益活動的包括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共福利,幫助他人,社會援助,社會治安,緊急援助,青年服務,慈善等等。例如:
1、體育贊助
贊助體育活動,往往是社會組織公益活動的重要選擇。常見的有贊助某一項體育運動、贊助某一次體育比賽和贊助體育設施的購置等多種方式;
2、文化贊助
組織進行文化生活方面的贊大型文藝公益活動助,不僅可以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豐富公眾的生活內容,而且可以培養與公眾的良好感情,大大提高組織的知名度。這類贊助方式有:
一是對文化活動的贊助,如對大型聯歡晚會、文藝演出、電視節目的製作和電影的拍攝等贊助;
二是對文化事業的贊助,如對科學與藝術研究、圖書的出版和文化藝術團體等贊助。
(1)慈善宣傳報擴展閱讀:
一、公益目的
組織開展公益活動的目的,有兩方面:
1、顯示愛心,為本組織樹立起關心社會公益事業、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形象;
2、一次比商業廣告更具說服力的宣傳機會,有利於提高組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二、公益作用
組織開展公益活動,體現了組織助人為樂的高貴品質和關心公益事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能夠給公眾留下可以信任的美好印象,從而贏得公眾的贊美和良好的聲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益活動
『貳』 慈善小報四個字的宋體怎麼寫
選擇文字(拖黑)—格式—段落—特殊格式—首行縮進—4 字元
『叄』 環球慈善的報刊版面
《環球慈善》五大內容版塊設置
社會版塊:現象——關注全球最新慈善現象
言論版塊:主張——發表獨特鮮明慈善觀點
人物版塊:面孔——宣揚個性鮮明慈善人物
文化版塊:品味——傳播世界多樣慈善文化
服務版塊:服務——提供多方政策服務咨詢
『肆』 慈善名言十字以內用於裝飾小報
1. 一言之善,重於千金。——晉·葛洪
2. 無伐善,無施勞。——孔子《論語·公冶長》
3.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4.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左傳
5. 鋤一惡,長十善。——《宋史。畢士安傳》
6. 善之端而止之也。——王安石《禮樂論》
7.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伍』 公益活動手抄報內容
記一次公益勞動今天,我進行了義務公益勞動,給我們的單元樓道打掃衛生。單元樓道是大家上下樓的公共通道,不免會有一些紙屑、煙頭或灰塵,我覺得有點兒不衛生。等等公益相關內容。
手抄報,是指新聞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以紙為載體、以手抄形式發布新聞信息的報紙,是報紙的原形,又稱手抄新聞。在中國唐代就有各地駐京「邸吏」主持抄發、以地方官吏為主要對象的手抄報,史稱「邸報」。現存於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的敦焯邸報《進奏院狀》,抄發於公元887年,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報紙。
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的黑板報。
『陸』 國家採取哪些措施弘揚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識
慈善文化包涵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形成慈善文化的環境歸根到底有賴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就當前來說,慈善機構必須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將全社會和整個市場環境當作我們的工作平台,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把慈善事業的發展與建設和諧社會密切結合起來,提高全社會的慈善意識,為慈善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1、要積極推進「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設。 要樹立「依法行善」的觀念,積極向政府建議獻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業的法制環境,研究解決捐贈、救助、投資、監督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要統一捐贈優惠政策和解決發展成本。要通過建立法制環境,使慈善事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更趨規范,使「玻璃瓶」事業真正成為大眾的事業,社會的事業。 2、主動與企業建立合作的「夥伴關系」。 要倡導慈善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宣傳慈善意識,提升企業品牌的「公益價值」,在開發企業的市場價值中塑造企業的公益形象,引導和協助企業成為慈善事業的生力軍。要貫徹《基金會管理條例》,推動非公募基金的發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長。 3、要運用「營銷文化」推動准市場化籌款。 要推廣服務就要學會「公益營銷」,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公益的有機結合。當然「公益營銷」有別於企業的「產品營銷」,我們銷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機構的服務態度。如果我們的營銷成功了,社會主體接受了我們的理念,慈善機構與企業才能達成一種「默契」和「雙贏」的局面。 4、培育「人脈」構建慈善工作公共關系網。 要積極拓展慈善工作的社會網路,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宣傳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贈人隊伍。要強化慈善事業的社會化觀念,建立廣泛的社會協作關系,充分利用專業化的社會力量和義工隊伍,開發和整合社會資源,不斷拓展慈善機構的社會活動領域,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力。 5、要精心策劃組織慈善文化活動。 做慈善工作,不僅是物質的救濟,更多的是弘揚慈善的觀念,塑造人人樂善好施的社會環境。要通過策劃舉辦義演、義拍、義賣、義診等各種形式的慈善活動,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要通過評選「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舉辦「慈善活動周」、「慈善音樂會」、「慈善書畫展拍」、「慈善一日」徵文,表彰優秀義工、「慈善大使」、「慈善家」等,倡導慈心義舉,營造慈善氛圍,促進道德文明建設。 6、要切實做好慈善事業的宣傳工作。 要與新聞媒體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對慈善事業的宣傳報道,並通過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使慈善宣傳成為媒體的「熱門版塊」和「焦點話題」,形成慈善公益的輿論氛圍。要積極開展慈善事業的理論研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辦好慈善機構的宣傳刊物,組織國內外的考察交流,積極探索我國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規律,把慈善文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柒』 寫一篇關於慈善的800字慈善美文
小時候的我不知道慈善是什麼,只是天真的認為捐錢就是慈善。所以那時的我只要看到什麼地方在募捐,就一定要向爸爸媽媽要錢,用自己的小手鄭重的放進募捐箱里。每當我聽到贊揚的話語時,總會特別的高興和自豪,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回來後總要和大人和小朋友說起,讓他們為我豎起大拇指。
到了上學後,每當我看到路邊的乞討者時,總會覺得他們很可憐,於是就會主動投幾個硬幣。當學校舉行義賣和捐款活動時,我會積極的參加,並且希望捐的錢比同學多,否則就會覺得被同學輕視,顯得沒有愛心。那時的我會用捐錢的數量來衡量慈善,不過我已經不向爸爸媽媽要錢了,而是從壓歲錢里拿出來。
慢慢的我的想法又有了改變。因為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有一個小姑娘,她在一場慈善活動中捐出了儲蓄罐中所有的積蓄——30.25美元,而那一晚比爾·蓋茨捐了600萬美元,巴菲特也捐了300萬美元,可是他們一致認為小姑娘最有愛心 。因為小姑娘說:「慈善不在於錢的多少而在於一顆心。」說的多好啊!是的,我們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再去做我們有能力做的事,不管這善事是大還是小。漸漸的,我彷彿有些明白慈善的真正含義了。
在我的心裡,做善事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所以當我看到媒體報道的那些愛心善舉時,心裡總是充滿敬佩。就像我們特別熟悉的化名「順其自然」的寧波愛心人士,自1999年起向慈善組織捐款,15年不間斷,數額累計已超過1000萬元!「順其自然」每次捐款所寫的地址都是虛構的,目的就是不讓人們找到他(她),更難得的是堅持了15年,而且還在繼續,這是一種多麼高的境界啊!每次我在電視或者報紙上看到有關「順其自然」的報道時,心中總會湧起莫名的激動,迫不及待要告訴身邊的人,「順其自然」又做好事了,真是太了不起了!
還有「造橋女孩」嚴意娜。她志願到甘肅省的一個貧困山區去支教,當她看到學生們上學時要經過峽谷,孩子們要沿著山壁走到谷底,淌過谷底的河流,再從谷底沿著另一邊山壁爬到山上來時,便萌發了幫助當地孩子造座橋的願望。最後,在許許多多寧波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她募集善款117萬余元,造了一座橋,並把它命名為「寧波市民愛心橋」。
現在的我,已經明白了慈善在現實意義中就是用慈悲的心去做善事,而你可以去做的不僅僅是捐錢,也可以是其它方面。在去年「菲特」台風帶來的水災中,寧波地區損失慘重。但是寧波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互助,譜寫了一曲感人的壯歌。畫面中,有的人捐款捐物;有的人去災區做志願者;有的人大力宣傳…我想這才是慈善真正的意義吧。
雖然我現在還只是一名初中生,但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為慈善事業獻出我的一份力!
『捌』 急需有關於李連傑的所有慈善報道!!!!
騰訊獨家專訪李連傑:電影是夢,可以推廣慈善
創辦了壹基金,捐款100萬的合作夥伴四家,義工囊括明星、大學生、手機簡訊人次超11萬……你以為這些是誰做的?從連續五年的全國武術比賽冠軍,到拍攝數十部電影作品成功走進好萊塢的世界巨星,你以為是誰?而年過40之後,越發的思考人活一世真正的意義,又感悟到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說,沒有電影就沒有自己;他還說,電影其是實個夢工廠,他還說了很多……
的確,沒有電影就沒有現在的他。因為,電影是夢,也可以推廣慈善,幫助需要的人。接受采訪的他,很普通,很朴實親切;忽然覺得他不是國際巨星,只是一個有著愛心的普通人,他是——李連傑。
今日(21日)下午,做為「壹基金」合作夥伴的騰訊網,獨家對李連傑進午了專訪。對於即將開拍的電影《禁忌王國》,李連傑隻字未提,「我們現在只說慈善」。而談及做慈善事業的感觸及意義,李連傑用「大、小我」的方式形容自己。「40歲前,小我,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大我,別人要做什麼我做什麼。」
「36歲的時候,人生到了轉折點,在思考人活一生真正的意義……」
對於慈善,李連傑其實很早就有了想法,思考什麼是真正快樂。「97年,我36歲的時候,人生到了一個轉折點,在思考人活一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李連傑感悟到,「那個時候,不同的朋友,包括窮人、有錢人都會有痛苦,因為我們七情六慾還是存在的。從小覺得自己太苦,以為有錢就能解決問題,後來發現有錢只能帶來相對的快樂……」
直到2003年經歷了海嘯,面對死亡,李連傑終於把那些物質、金錢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出了一個決定。「那時候開始去探討生命的意義,在2003年那個事件(海嘯)之後,我有了感悟,就決定了40歲後的人生要做慈善,幫助他人減少痛苦。」
「周星馳()早就捐款了,昨天晚上還在和周潤發大哥聊壹基金……」
對於壹基金的啟動及准備,李連傑足足用了2年時間,自己更感嘆走過的這兩年比20年拍戲還辛苦。「整個計劃做了很多調查工作,了解了發達國家的慈善事業是怎麼做,而我們國家的慈善事業又是在發展中,所以要了解法律等等,創造一個良好的平台」,李連傑表示,「壹基金主要是針對人類心靈的問題和災害的緊急援助。」
目前,已經有捐款100萬的合作夥伴四家,眾多明星、大學生義工,手機簡訊人次也已經達到11萬次。「很感謝那些朋友們對壹基金的幫助,劉德華還抽出寶貴時間為我們演唱了主題曲。包括昨天(20日)晚上和周潤發大哥再聊,怎麼支持壹基金。」(周星馳也已經捐款了?)「周星馳捐款了,早就捐了」。
「電影是我的工作,沒有電影就沒有我,就沒有這么大的平台來推廣慈善。」
談及早年在電影方面的提名及獎項,李連傑表示自己從不理會。「不記得了,早就不記得了,個人的獎我都不理。我很感激獎項對我演藝事業的鼓勵,但是我連獎在哪都不知道,因為我滿腦子都是慈善事業。」談及李連傑剛剛拍完的電影《投名狀》,李連傑更是用「夢」來形容。「《投名狀》就像一個夢,我不記得了,我已經忘了,等到有一天《投名狀》上映需要宣傳時,我會再回憶起夢是什麼,但今天講來,那個就是過去式。」
談及電影與慈善的關系,李連傑的回答十分誠懇。「電影是我的工作,沒有電影就沒有我,就沒有這么大的平台來推廣這個慈善事業。除非這個平台成熟到大家不需要任何的娛樂宣傳,來支撐它在這個社會架構里可以獨立運作。」
「40歲前,小我,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大我,別人要做什麼我做什麼。」
李連傑把人生分為兩個階段,40歲為劃分點。之前是小我,而之後就是大我。「40歲前,我有一個清晰目標,是以自己為出發點。我要賺錢,要證明自己才華、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任何一個行為都是以我做出發點的」,李連傑說,「40歲以後是倒過來的,我們這個社會需要什麼?在高速物質發展的情況下,人們壓力太大、節奏太快,沒有自己舒緩的空間,但有些情緒上的東西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所以才會引起這么多憂郁、自殺呀,所以我才心甘情願去做這個大我,去做慈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總結出一句話就是:「40歲前,小我,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大我,別人要做什麼我做什麼。」
「電影的變化大家看得越來越清楚,不到開機那一天,誰也不清楚最後怎麼樣。」
「我整天就說,電影的變化大家看得越來越清楚,不到開機那一天,誰也不清楚最後怎麼樣」,對於有消息稱將接拍袁和平導演的《長城》,李連傑如此解釋。「可能我後面還有20部電影籌備著,想讓我拍的,可能我自己都不知道的。電影就是創造夢的一個工廠,是夢,就肯定有變化,就可以夢不見了。所以我說,不到跟觀眾見面,一切都不是真實的事情」。
而談及將要籌拍的電影《武僧》,李連傑則表示,是佛教電影,是討論有關於人類的幸福、得到、付出的。而問及將要於5月2日開拍的電影《禁忌王國》,李連傑則避口不談。
李連傑觀戰中國賽 接受NBA官網采訪大談慈善
http://www.jet-li.cn/Jetli/article_show.asp?id=1457
李連傑:武者止於悟者 推廣壹基金是想快樂活著
http://www.jet-li.cn/Jetli/article_show.asp?id=1122
《東方企業家》李連傑專訪:基金會運作的中國式方法
http://www.jet-li.cn/Jetli/article_show.asp?id=2194
李連傑:將來要是我死了希望有人把一基金繼續下去
http://www.jet-li.cn/Jetli/article_show.asp?id=1596
南方人物周刊》李連傑專訪:做慈善,我要上半場,更要下半場
http://www.jet-li.cn/Jetli/article_show.asp?id=2134
更多以前的 請見http://www.jet-li.cn/Jetli/article2.asp
傑的慈善專訪很多,其他采訪裡面他說的最多的也可能就是慈善,都可以看看
『玖』 慈善文化的推進慈善
慈善文化包涵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形成慈善文化的環境歸根到底有賴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就當前來說,慈善機構必須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將全社會和整個市場環境當作我們的工作平台,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把慈善事業的發展與建設和諧社會密切結合起來,提高全社會的慈善意識,為慈善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要積極推進「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設。
要樹立「依法行善」的觀念,積極向政府建議獻策,配合政府完善公益事業的法制環境,研究解決捐贈、救助、投資、監督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要統一捐贈優惠政策和解決發展成本。要通過建立法制環境,使慈善事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更趨規范,使「玻璃瓶」事業真正成為大眾的事業,社會的事業。
主動與企業建立合作的「夥伴關系」。
要倡導慈善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宣傳慈善意識,提升企業品牌的「公益價值」,在開發企業的市場價值中塑造企業的公益形象,引導和協助企業成為慈善事業的生力軍。要貫徹《基金會管理條例》,推動非公募基金的發展,互助合作,共同成長。
要運用「營銷文化」推動准市場化籌款。
要推廣服務就要學會「公益營銷」,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公益的有機結合。當然「公益營銷」有別於企業的「產品營銷」,我們銷售的是自己,是慈善的「品牌」,是慈善機構的服務態度。如果我們的營銷成功了,社會主體接受了我們的理念,慈善機構與企業才能達成一種「默契」和「雙贏」的局面。
培育「人脈」構建慈善工作公共關系網。
要積極拓展慈善工作的社會網路,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宣傳自身的理念,培育捐贈人隊伍。要強化慈善事業的社會化觀念,建立廣泛的社會協作關系,充分利用專業化的社會力量和義工隊伍,開發和整合社會資源,不斷拓展慈善機構的社會活動領域,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力。
要精心策劃組織慈善文化活動。
做慈善工作,不僅是物質的救濟,更多的是弘揚慈善的觀念,塑造人人樂善好施的社會環境。要通過策劃舉辦義演、義拍、義賣、義診等各種形式的慈善活動,擴大慈善事業的社會影響。要通過評選「慈善之星」、「慈善人物」、「慈善大使」,舉辦「慈善活動周」、「慈善音樂會」、「慈善書畫展拍」、「慈善一日」徵文,表彰優秀義工、「慈善大使」、「慈善家」等,倡導慈心義舉,營造慈善氛圍,促進道德文明建設。
要切實做好慈善事業的宣傳工作。
要與新聞媒體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對慈善事業的宣傳報道,並通過合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使慈善宣傳成為媒體的「熱門版塊」和「焦點話題」,形成慈善公益的輿論氛圍。要積極開展慈善事業的理論研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辦好慈善機構的宣傳刊物,組織國內外的考察交流,積極探索我國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規律,把慈善文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