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始根親文化節的第五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
2013年8月20日,記者河南省固始縣委宣傳部獲悉,「唐人故里·閩台祖地」第五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已列為國台辦2013年對台交流重點項目,將於9月25日至27日在河南固始舉行。
據悉,本屆文化節將本著「提高規格、控制規模、擴大影響、靈活多樣」辦節辦會原則,與前四屆文化節相比,更加註重節儉、務實,更加註重文化交流、資源開發和經貿合作。根親節為期三天,主要活動有:開幕式暨固始與閩台企業家聯誼大會、第六屆固始與閩台淵源關系研討會、南遷先民祭拜活動、兩岸三地書畫作品展、南遷先民姓氏族譜展、「閩台祖地尋根游」中原(固始)根親旅遊推介暨體驗活動、宗親主題活動、固始「十大」名優小吃評比活動。
固始素有「中原第一僑鄉」之稱,歷史上曾有過多次南遷移民,其中較大規模的移民有四次共計100多姓一萬多人,特別是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建制和唐末王審知兄弟三人統一八閩大地影響最大。文獻記載,台灣地區前100名大姓中,有63個姓族譜上標示祖籍在「光州固始。」南遷的固始移民後裔,漸次播遷至台港澳、「南洋」及歐美各地。改革開放以來,眾多固始籍後裔紛紛回歸故土,尋根謁祖,投資興業,回報祖地,形成了全國特有的根親文化現象,帶出了尋根經濟現象,給固始縣帶來強大的發展動力,據統計,四屆文化節共簽約項目89個,合同金額達114.61億元。
近年來,固始也先後榮獲「全球華人最嚮往的十大根親文化聖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城市」等稱號。今年3月,三集人文歷史紀錄片《閩台祖地》在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人文地理》欄目播出,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再次在社會上颳起了「根親文化」的旋風。
2013年9月26日上午,「唐人故里·閩台祖地」第五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在固始縣委禮堂開幕。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鄧永儉,九屆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河洛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義初,中華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農工黨中央聯絡委主任黃泰康,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喬新江等領導出席開幕式。
來自美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台、港、澳地區以及福建、浙江、北京等10多個省市的政要、學者、宗親代表、商界精英、文化名流、新聞記者等3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開幕式由固始縣人民政府縣長曲尚英主持,信陽市委常委、固始縣委書記焦豫汝致歡迎辭,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喬新江宣布開幕。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鄧永儉作了重要講話。汪毅夫代表全國台聯向固始縣捐贈了《閩台族譜匯刊》。開幕式進行完畢之後,舉行了固始與閩台企業家聯誼大會。會上,台灣企業家代表就回報祖地、投資興業發出倡議,並現場簽約了合作項目12個。不到30分鍾的開幕儀式簡朴而又隆重。
本屆根親節為期三天,主要活動有:開幕式暨固始與閩台企業家聯誼會、第五屆中原(固始)與閩台淵源關系研討會、南遷先民祭拜活動、兩岸三地書畫作品展、南遷先民姓氏族譜展、固始小吃文化周暨固始「十大」名優小吃評比活動、「閩台祖地·老家固始」根親旅遊推介會等經貿活動。
與會領導和學者高度評價固始根親文化節。隨著該文化節的成功舉辦,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僑胞和同胞走進固始,投資固始。在日趨頻繁的交流合作中,兩岸民眾共同守望著這一精神家園,齊心推動兩岸的共同發展。
2. 03767402222是固始縣哪裡的電話
這種後面的固定電話是很難查到歸屬地的更不好,查到哪個單位,因為他們有可能只是有虛擬的基站撥出來的網路電話。
基本都是業務推廣產品宣傳等廣告推銷電話,可以不用搭理。
3. 固始根親文化節開展的目的是什麼
總之一句話:招商引資,弘揚跟親文化,帶動固始經濟發展。。
中共固始縣委、固始縣人民政府關於「讓根親文化揚名固始」工作的實施意見
日期:2008-12-10 15:01:01 來源:固始網 作者:佚名 閱讀:498次
中共信陽市委關於「放大根親文化優勢,增強軟實力」及「讓根親文化揚名固始」的工作要求,找准了固始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在動力,指明了固始今後的發展方向,縣委、縣政府結合實際,特製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讓根親文化揚名固始」為統攬,以打造「中原僑鄉、唐人故里」為工作目標,建立一套符合固始發展需要,高效運行、力量集中的工作機制,樹立根親文化是固始發展軟實力的理念,以增強海內外華人、華僑對固始的向「根」力,提高固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力推動固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為爭取台灣同胞人心,促進和平統一作出積極貢獻。
二、明確目標,聚合根親文化巨大力量
1、注重軟體建設,不斷做出根親文化精品。 縣根親文化研究會要立足真實,加緊根親文化研究,多出成果,早出精品。一方面要圍繞重要課題開展研究,注重做好姓氏、移民、尋根等方面的歷史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組織專家學者,對重大學術問題進行攻關,編撰文字資料及電視專題片等一批有影響的根親文化方面的資料。另一方面圍繞主打品牌進行研究,適時舉辦「尋根文化節」,並做成固始尋根資源開發的主打品牌,形成在海內外有影響的節慶日,廣泛吸引海內外固始移民後裔對祖籍地的注意力。
2、注重硬體建設,著力開發根親景點。 縣根親文化工作指揮部將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堅持打造「中原僑鄉、唐人故里」的目標定位,從「情有所寄,心有所系」願望出發,對全縣的景點、景區進行規劃建設。對現有遺址、遺跡進行保護維修,加大論證開發力度,建設好根親文化基地。重點突出在祖屋、祖墳、祖祠及古跡維修等方面,採取修舊如舊和新建相結合的方式,讓根親文化的痕跡無處不在,透視固始厚重的人文歷史。
3、注重改革創新,不斷豐富根親文化內涵。 全縣上下要以根親文化產業化發展為方向,依託固始豐厚的尋根文化資源,積極引導,大力扶持,鼓勵創新,不斷放大根親文化優勢,發展旅遊、商貿、文化等產業,形成良好的產業鏈,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把「根」烙印在固始大地的一草一木上,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以啟發人們熱愛固始,不由自主認同祖根固始。要在固始與外省、市、縣交界處和城市入口處設立內容統一的標志牌,廣場、賓館、街道進行統一規劃,以根親文化相關內容命名,藉此豐富根親文化內涵。
4、注重對外宣傳,內外結合促進根親文化。縣根親聯誼會要主動積極配合縣委、縣政府加大固始的根親文化對外宣傳力度,切實做好「讓根親文化揚名固始」的對外宣傳推介的文章。一是主動(借台唱戲),全縣領導幹部凡是外出參加活動、展會都要帶著宣傳根親文化的任務,建立根親網站並利用互聯網路優勢,大力宣傳固始,推介固始;二是帶動(補台唱戲),全縣各項中心工作的開展都要盡可能與根親文化工作結合,利用一切機會發展固始根親文化;三是互動(連台唱戲),積極與有影響的和固始相關的節會、紀念活動進行主動對接,巧借東風,助我發展。
三、完善機制,激活根親文化多種元素
1、統一思想,夯實基礎 。通過運用各種宣傳媒體和輿論手段,盡快把全縣上下的思想 統一到王鐵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叫響「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中牽固始根」的尋根口號。進一步增強根親文化就是固始發展的軟實力的理念,進一步提高根親文化能夠為固始社會經濟發展釋放出巨大能量的認識,並把它作為關乎固始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戰略,堅定信心,長期堅持,一抓到底。
2 、明確責任,細化任務 。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後,縣委、縣政府組織力量對全縣根親文化資源進行梳理,列出明細,任務具體到單位、具體到人,制定完成任務時間表,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月通報、季評比和半年總結制度,根據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量化打分和情況通報。全縣根親文化項目建設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分別按部門和鄉鎮的職責進行歸屬,部門職能有要求的以部門為主,鄉鎮有遺址遺跡和歷史文獻記載的由鄉鎮負責,歸屬不清的由指揮部辦公室進行界定後,交責任單位落實。
3、條塊結合,部門聯動。全縣上下要圍繞根親文化,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利用一切有利的時機和條件,做好「結合」的文章。要把業已開展或將要進行的中心工作、業務工作、重點項目作為根親文化發展的有效載體和手段,帶動全縣根親文化發展,以實現硬支出(必須投入)和軟投入(可以借水行舟)有機結合,盡可能地發揮軟投入的功效。同時各單位、各部門要自覺地把根親文化列入各自發展規劃,實行同規劃、同實施、同督查、同驗收、同獎懲。
4、及時督查,獎罰嚴明。 縣委、政府將把「軟實力」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硬
指標」同等看待,同獎同罰。縣根親文化工作指揮部按照要求向各單位、各部門、各鄉鎮制定下達完成根親文化任務的要求和時限。縣委、政府採取綜合督查和專項督查相結合的方式,縣督查局負責總體督查,市政協委員和縣政協常委組成定位到具體項目的督導組,定期不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對完成任務好的設立「固始根親文化建設特別貢獻獎」,有突出表現的可由縣委、縣政府記功表彰,並給予重獎,對後進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處罰。以此促進全縣平衡發展,盡快在全縣形成濃厚的根親文化發展氛圍。
四、建立組織,引領根親文化有序推進
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成立由縣委書記方波任政委,縣長曲尚英任指揮長,其他所有處級領導為副指揮長的「讓根親文化揚名固始」工作指揮部。指揮部下設「一辦兩會」及若干個工作組,具體分工,明確職責。
指揮部確定由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符孔道,縣委常委、副縣長王中夷,縣人大副主任栗傑仁,副縣長李俊傑,縣政協副主席楊愛民等同志任執行副指揮長。符孔道同志兼任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根親文化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全縣根親文化總體工作,規劃制定主題活動方案。根親文化研究會和根親聯誼會(海外聯誼會)兩個組織合署辦公,負責根親文化研究和對外宣傳聯誼工作。
4. 河南省的哪座「人口大縣」被人稱作是「北國江南」
河南自古以來對整個中原地區來說,就十分重要。當然,除了重要之外,這片土地總是給人一種寬廣,無限包容的感覺。在河南有一座人口大縣,人稱北國江南,那麼這座縣城,未來能夠撤縣立市嗎?
來這里遊玩,是一定不會後悔的。河南本身就是一個寶藏地,固始縣算得上是一顆璀璨的珍寶了,旅遊業也是非常發達,近幾年來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相信日後“撤縣立市”指日可待。你認為這座縣城未來有望“撤縣立市”嗎?
5. 固始縣第一中學的一中簡介
固始縣第一中學始建於1912年,位於河南省固始縣,是固始縣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所中學。經過百年的歷程,固始縣第一中學由成立之初的完全初級中學發展成為具有相當大規模和教學實力的高級中學,並於2007年2月被省教育廳評定為河南省示範性高中,成為蓼城大地上僅有的兩所省級示範性高中之一。
學校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校風純朴,教風濃厚,學風濃郁。在近百年的教育實踐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人」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堅持「學會做人方能學會求知」的辦學理念,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為振興固始經濟,繁榮蓼城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工中特級教師6人,中高級教師130人,在職碩士研究生16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省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63人,有40多人在各級學術團體、協會中擔任理事等職。
學校規章制度健全,先後制定了《固始一中教學管理制度》《固始一中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評方案》《固始一中班級量化考評方案》《固始一中學生管理制度》《學生證管理制度》《固始一中安全管理獎懲制度》等多項科學管理制度,對師生實行「三線一體「式的管理模式,即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一條線,負責做好廣大教師的政治思想工作;校行政——教導處——班主任、科任教師一條線,負責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團委會——學生會——班委會一條線,負責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監督與落實。三線一體,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發揮了良好的總體育人的功能。 學校承傳「嚴謹、勤奮、求實、進取」的辦學精神,依據「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原則,倡導個性化教學,鼓勵課程改革,實踐和諧教育,努力達到教育是解放學生靈魂而不是禁錮學生創造思維的教育境界。學校十分注重勵志教育、心理教育、習慣養成教育,形成了持久而濃郁的學習風氣,保證了全體同學能始終如一地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在學習中陶冶情操和樹立遠大理想,進而在校園中形成了你追我趕、你爭我奪的競爭場面,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素質高、品行好、成績優的社會可用之材,為社會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固始一中,歷經百年的發展,正是在純朴的校風、嚴謹的教風、濃郁的學風的指引下,才不斷地發展、前進。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成績逐年攀升,校黨支部連續多年被縣委授予「先進黨支部」光榮稱號,學校多次被市、縣表彰為「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高中教育質量一等獎」、「高考特等獎」,2003年,學校被信陽市政府授予市「文明單位」。2005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省「文明學校」。2007年,經過省教育廳評估,被評定為河南省「省級示範性高中」。近年來,固始一中高考本科進線人數穩步攀升: 2008年本科初選1286人,本科進線人數首次突破千人大關,超過了信陽市息縣全縣的本科進線人數;文科本科初選651人,位居全市第一。2008年之後,高考本科初選人數始終穩定在1500人左右,文科本科初選人數連續位居全市第一,並且在文理兩大類本科一批的初選和錄取上取得巨大突破,獲得了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目前,學校擁有東西兩個校區,東區校本部位於城區蓼城北路東段,西區分校位於312國道與204省道交匯處,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兩個校區的布局均規范、合理:教學區、運動區、辦公區、生活區有序分明,教室、寢室、閱覽室、實驗室干凈整潔,公共場所清潔衛生,文化長廊、宣傳欄、讀報欄交相映襯,形成了積淀深厚而教研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如今,伴隨著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固始一中人根據國家的需要並結合自身的實際,緊跟時代步伐,深化教學改革,增強創新能力,正以跨越式發展的態勢,向著「高質量、有特色、開放性、現代化」的目標邁進。
6. 河南固始縣現在發展的如何
固始縣前幾年走的是輕工業帶動地方經濟的路子,當時也大力招商引資過現在固始縣成形的工廠大多都是哪時招進來的。後來又全力發展旅遊業,以旅遊業帶動地方經濟增漲。現在固始給我的感覺就是除了地大之外沒有什麼可以利用的資源了。
不是說真的沒有資源可以利用。而是資源前期的浪費太嚴重。城鎮規化並不完整,以點帶面的現象很嚴重。個人認為:固始縣現在要做的就是城鎮規化整合、城區擴建、道路整修、新農村整合(不知道具體政策,但個人感覺紹興的路子不錯)、土地合理規化。
不要急於招商,因為現在固始給人的感覺「檔次」太低了,讓人一看就會想到我這個企業能否在你這邊地上生存下來。說白了固始縣的基礎建設太差,發展基礎建設才是固始現在最主要的任務。
提高全縣人民素質的問題也迫在眉睫了。舉個例子:每年開車回家的人。都會感覺是一種負擔,不是說縣區的路有多不好。而是到哪時間你根本不明白哪裡是路。在你認為不可以行走的地方。別人通行無阻。過年回家就一個字「亂」。
發展是必然的,但是基礎才是最主要的。沒有良好的基礎就不會有長久的發展!
真心祝福我們親愛的固始明天更美好!你的兒女早晚會回到你的懷抱!
7. 固始縣宣傳部部長是誰
彭爌,男,1978年12月出生,1994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商城縣人,博士研究生學歷,曾任市旅遊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現供職於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正處級)。
8. 固始的烈士有哪些
固始黑湖烈士陵園:安葬烈士基本信息
01號:薛清海、河北阜平縣人,1921年出生,1947年2月參軍、1949年2月19日在胡族區北廟集與土匪激戰後犧牲、歷任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班長、排長和胡族區副區長。
02號:張福春、河北阜平縣人,1919年出生,1947年2月參軍、1949年2月19日在胡族區北廟集與土匪激戰後犧牲、歷任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班長、排長。
03號:孔明生、河北阜平縣人,1922年出生,1947年2月參軍、1949年2月19日在胡族區北廟集與土匪激戰後犧牲、歷任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副班長、班長、副排長。
04號:劉世強、山東沂蒙縣人,1927年出生,1947年3月參軍、1949年2月19日在胡族區北廟集與土匪激戰後犧牲、歷任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副班長、班長
05號:譚明生、固始縣楊集鄉人,1930年出生,1948年12月參軍、1949年2月19日在胡族區北廟集與土匪激戰後犧牲、在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任戰士。
06號:李德友、固始縣楊集鄉人,1931年出生,1948年12月參軍、1949年2月19日在胡族區北廟集與土匪激戰後犧牲、在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任戰士
07號:吳昌友、固始縣武廟鄉人,1929年出生,1948年12月參軍、1949年2月19日在胡族區北廟集與土匪激戰後犧牲、在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任戰士
08號:劉坤田、固始縣胡族鎮人,1929年出生,1949年1月參軍、1949年2月19日在胡族區北廟集與土匪激戰後犧牲、在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任戰士
09號:盛尖明、固始縣胡族鎮人,1930年出生,1949年1月參軍、1949年2月19日在胡族區北廟集與土匪激戰後犧牲、在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任戰士
10號:王友發、山東沂蒙縣人,1920年出生,1947年3月參軍、1949年2月19日在胡族區北廟集與土匪激戰後犧牲、歷任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副班長、班長
簡要事跡:1948年11月,胡族鋪解放並建立了胡族區政府。當時胡族區副區長薛清海於1949年3月率領胡族區區大隊第二排11人往北廟集做剿匪反霸和支前工作,3月6日接上級通知,架設白露河橋保證南下大軍順利渡過白露河,不料被土匪團長張路得知,派土匪大隊長陳俊生勾結北廟集土匪400餘人,於3月8日趁北廟逢集時化妝成趕集的農民偷襲正在執勤的區大隊,上午10點左右闖至集上,包圍了薛區長的住所,四周土匪聽到槍聲後一齊沖殺上來,薛清海帶領第五班戰士向外突圍,沖至十字街口,終因力量懸殊太大,薛清海中彈倒地,時年28歲。這場戰斗工犧牲十一人(十一人中單士俊被土匪打死後拋到白露河去里了)。
烈士管鑫
2003年3月31日,固始縣公安局110直屬大隊四中隊隊長管鑫與戰友一起在暴雨中救出11名落水群眾,他自己卻壯烈犧牲,年僅22歲。公安部追授管鑫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稱號,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並授予「人民好衛士」榮譽稱號。
固始北部的一面旗幟--張金鰲烈士傳略
張金鰲同志是我黨早期的優秀黨員之一,是一位為共產主義理想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驅者,是組織廣大農民開展武裝斗爭的卓越戰士。他對固始北部紅色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領導的代店起義,是黨在固始北部進行武裝斗爭的典範。張金鰲同志的功勛,將永注史冊。
張金鰲,一九0五年(光緒三十一年),出身在河南省固始縣東北三十八里處,何圩村一個農民家裡。張金鰲家幾輩種自家的三石二斗清沙灣地,生活比較富裕。張金鰲,七歲時便在家裡從塾師讀儒學經書。他天資聰穎。又肯用功,因此四書五經之類都能記誦。張金鰲漸大成人後,在農村經常接觸農商百匠,並經常拿食物周濟窮人。父親張丙昆,號柳村,終身務農,雖然滿意兒子的聰明伶俐,但對他常和一些人反對為富不仁的鄉紳富豪,好多管閑事,愛打抱不平,十分不滿,罵他是「張飛」。
一九二二年張金鰲因不屈從父親的嚴厲管教,憤而離家出走,去潢川讀書。
一九二五年,他回鄉加入了關帝廟(屬洪埠鄉何圩村)紅槍會。參與反對匪霸周文濤霸佔關帝廟稞的斗爭。父親怕他招是非,不準他出家門一步。他堅定的說:「挖眼是個瞎,砍頭是個疤,我就是要在外邊闖一闖,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
一九二七年十月,固始縣委派共產黨員饒西仁、張樹金兩同志到固始北部開展革命活動,在洪埠、代店一帶宣傳革命思想。他們向張金鰲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講固始北部革命的有利條件,鼓勵他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按照饒西仁、張樹金的要求,他走親、串鄰、訪友、四處串連,宣傳革命道理,擴大革命影響。
一九二八年農歷四月初,張金鰲經張樹金、饒西仁的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四月初六,中共固始縣委陳初陽等同志來到代店,四月初八利用農歷毛覺寺廟會之機,幫助成立農民群眾組織「斗香會」。之後,召開入黨宣誓大會。同時,吸收一批黨員,建立中共代店黨支部,書記饒西仁,副書記張樹金,張金鰲、李繼康、王子介三人為委員。根據黨支部分工,張金鰲在代店周圍的關帝廟、何塘廟、毛覺寺、馬埠、下坡塘、柴港、劉大廟、火龍崗等村莊,奔走聯系,聚眾宣傳,擴大「斗香會」的影響,宣傳鼓動窮苦的農友起來參加革命。
一九二九年夏,上級黨組織指示以「斗香會」為基礎,建立農民赤衛隊。大店黨支部經過分析研究,決定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夜晚,利用當地傳統「摸秋」習俗,趁民團不備,在孤庄獨戶的倪家崗(今洪埠鄉倪崗村)農民朱保全宅上,召開赤衛隊成立大會。會上,張金鰲當選為赤衛隊長。這支四十多人的赤衛隊,在張金鰲的帶領下,巧妙地襲擊了詹西爵民團,有力地打擊了北部民團、土匪的囂張氣焰,對代店鄉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與鞏固,順利地進行土地革命,保衛農民的勝利果實,起了巨大作用。
一九二九年臘月,張金鰲利用蔡仲美領導「扁擔會」來代店的機會,乘勢以赤衛隊員為骨幹帶領著「斗香會」會員,一舉破壞了匪霸周文濤的圩子。不僅把財產、糧食分給了群眾,而且還把匪霸周文濤從代店、谷圩趕到陳集以東,使周匪三年時間不敢回代店一帶橫行霸道。
一九三0年秋的一天,固始縣委派在代店一帶從事地下活動的張雨仁和聯絡員張世經兩同志回縣開會,路過洪埠河南時,被敵四十五師抓住解往固始。張金鰲得知消息後,立即帶領十餘名赤衛隊員,一直追到固始北小店,救下張雨仁同志,還繳獲了十二個偽兵的槍支。
一九三0年,國民黨對南部山區紅軍實行經濟封鎖,張金鰲根據黨組織指示,派遣赤衛隊第二中隊長陳德錄,帶領十餘名赤衛隊員,利用偽五區派民夫給四十五師送糧機會,通過白區層層封鎖,把一部分糧食送給了紅軍。
一九三一年二月,張金鰲按照黨組織「掃清土地革命的障礙」的指示,帶領赤衛隊,配合農會,一舉攻進大地主、大惡霸周文濤的圩子,強令周文濤交出多年霸佔的關帝廟公田的糧款賬目,以及多年攤派農民的槍款。周賴債潛逃,農協會沒收了周家財產、糧食,焚燒了其田產契約,揭開了北部革命斗爭的序幕,之後又攻打了趙圩、黃寨、竹圩、林圩、沈圩、李圩、左圩、梁圩八家大地主的圍寨,均糧、濟貧,支援紅軍。
一九三二年農歷正月十七日,張金鰲按照黨支部部署,帶領赤衛隊和農會五百餘人,配合紅軍作戰,取得了著名的三河尖奪鹽戰斗的勝利,痛擊了匪首周文濤企圖攔截紅軍鹽挑的陰謀,並沒收了匪首周文濤在蔣集開設的布百雜貨商店的全部貨物。同時還鎮壓了作惡多端的李文藻、左子鉞、朱五、梁中彩、王大、伍二等六名地霸匪首。
一九三二年二月,敵四十五師配合固始北五區民團,乘我紅軍主力勝利返回南部山區之際,採取南北夾擊戰術,對代店黨組織,代店鄉蘇維埃政權和赤衛隊,實行反革命「清剿」。張金鰲為了掩護戰友撤退,身先士卒帶領三十八名骨幹,擔任阻擊。因敵我兵力懸殊,全部被俘。張金鰲被捕後,被關押在周家圍子。周文濤喜出望外,認為抓住了共產黨要人,可以邀功請賞了。為了誘降張金鰲,周文濤擺出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說:「我們是鄉鄰,你一時誤入岐途,我當區長的也有責任,只要你交出共產黨的組織機構和負責人,我要保你安然無事。」張金鰲堅定地回答:「我是共產黨員,我信仰共產主義,想讓我說出我黨的機密,永遠辦不到。」敵人兇相畢露,把他打的遍體鱗傷。敵人對他無可奈何,將他殺害。張金鰲烈士犧牲時年二十八歲。同時被害的有雷蔚然、張文均、李繼康、梅新喬、陳德錄、許占鰲、王明海、張志榮、向華軒、王丙江等。
張金鰲的一生雖然是短暫的,但卻閃爍著戰斗的火花,他用一腔熱血譜寫了為人類解放事業而奮斗的壯麗篇章。他的英雄事跡,在固始北方傳頌,他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活在千百萬人民的心中。
烈士:易干福(又名:易干夫)
1933年4月14日,赤城第八赤衛團團長易干福被殺害在固始城關,革命烈士頭顱懸掛固始縣城東門三天!
9. 固始一個小縣城,該如何脫貧致富呢
固始縣這座小縣城,坐落於美麗的信陽,而信陽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自古就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譽。同時信陽也有著全國聞名的茶葉產業。因此依託於信陽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信陽自己本身的農業文化,固始縣在發展這一方面可以選擇兩條出路。第一條就是發展旅遊業,第二條就是發展特色農業。
10. 固始縣技術監督局一名小隊長,長期打著志願者的身份,騙了幾位志願者里的女子去談戀愛,承諾離婚娶別人。
首先,我不是社會學家,關於家庭、社會與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我說不出更多的道理,我只想以一個普通的人的眼界,談談個人一點淺顯看法。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三重身份,除了是一個個人外,還是一個家庭成員,同時也是一個社會人。因此,我們每個人的行為舉止,不僅僅要對自己負責,也會對家庭和社會產生影響。盡管每個人於社會很渺小,就象投入大海的一滴水,雖然她幾乎不能改變水的質量,但誰也不能說她的影響是不存在的,特別是身處她附近的,可以清楚的感覺她的溫度、她的色彩、她的內涵。
因此,人活著不能只為自己,也要為社會盡自己的一點力量。並非一定要成就偉人或什麼大事業才可以對社會做貢獻,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我們為社會盡職盡責的地方。
記得那是96年,我被一位安利小姐騙去聽傳銷演講。我是到了會場後才知道是傳銷的,可既來之則安之,加上是朋友約我來的,我只好坐下了。幾位很有感染力的演講後,大家進行了分組討論,幾位早加入的人都激情無限,新來的幾位有的鬥志昂揚,有的還猶豫不決。
輪到我發言時我對大家說:「我絲毫也不懷疑,經過我們的努力,這一切都會實現。但我希望,我們在為自己而奮斗的同時,也為社會做一點貢獻。並不是只有做大事,才是為社會做貢獻。比如,男士不隨地丟煙頭,女士不隨地丟紙屑,都是為社會做貢獻。如果我們自己做到了,還能影響別人,那貢獻就更大了。
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有很多,我只是舉了其中的一個例子。這些看似很小的事,不僅僅表現出自己的文明程度,也表示了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同時也為環境保護盡了責。」
當時,我的講話贏得了異常熱烈的掌聲。我想如果當時10個人中有3個人可以從此改變自己,並去影響下30個人,並如此延續下去,那我們對社會的影響將是不可忽視的。當然,這在十四億人中,這影響依然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但這滴水是純凈的,是富含對任何人都有益成分的一滴水。雖然它算不上珍貴,但至少它是美麗的。當眾多的一滴水凝聚在一起時,誰還能忽視它的美麗呢。
多年來,我一直堅持這個習慣,盡可能去影響周圍的人。可能有些人不明白,我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是過去的一段生活所給我的啟示。
那是我在日本學習的時候。
所有初到日本的人,可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城市的干凈整潔。而且,仔細觀察發現,那裡白天幾乎看不到清潔工人。那麼,是什麼維持著公眾場合的環境呢,大多數人會說,這是日本人的素質高。答案是沒有問題的,但這當中有著更深層的含義,是我以後才發現的。
那時我在一家餃子店打工,老闆是一個40歲的男人——野坂君,他是從鄉下來到東京的,只讀過初中,字也寫的歪歪扭扭的。還有一個是20歲的小夥子——田部君,因父母離婚,他沒有能讀大學,高中畢業後就工作了。
我注意到那個老闆每天都把剩下的油炸和沉油倒在一個盒子里,盒子里有一個塑料袋,袋子里有一些碎海綿和紙屑,另外還有兩條封口膠帶和一塊擦拭用的紙巾。把油倒進塑料袋後,用膠帶封好,連同擦過油的紙巾一起放在盒子里,與可燃垃圾放在一起丟掉。我當時不理解他為什麼不倒在下水道里,這樣做既麻煩又浪費錢,因為那種棄油盒是要花錢買的。他說,這種油對水質污染很大,在水處理過程中也很難過濾干凈。而且,這些油會附在下水道上,會繁衍大量的寄生蟲,會造成疾病和細菌的傳播。
其實,這個道理只要一說大家都會懂,可是我想,按照我們中國人通常的做法,大部分人就是懂得這個道理,只要沒有人看到,沒有人監督,是不會認真執行的,更何況還要花自己的錢。可是,一個從鄉下來的、幾乎不會寫字的日本人,他就可以這樣做。而且,不是有人告訴他應該這樣,是他認為本來就應該如此。我還聽說,很多日本人在家裡也是這樣處理廢油的。
有一次午休的時候,我同田部君閑聊時對他說:日本的紙很便宜,所以我上廁所時也用那種盒裝的面巾紙,因為取著方便。他聽後對我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面巾紙不容易溶解於水中,應該用那種專用的衛生紙。這件令我很感慨,既感慨日本人把用紙都分得這樣細,同時感慨他們的環保意思是如此的根深蒂固。
這兩件事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好環保不僅僅靠口號和宣傳就可以解決問題的,還要有相應的措施和產品。而這些都離不開這些普通人的行為准則,他們把自己的行為與社會責任緊緊的聯系在一起。當然,社會的文明程度更是同國家的繁榮和人們的富足狀況分不開的。六年前我舉那樣的例子會讓人們覺得有新意,而現在的廣州,比起六年前已經干凈了很多,當時覺得很文明的舉止,今天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的習慣了。社會進步了,而今天我們就應有更高的目標。
我很欣賞象[wave_light]那樣的一群人,他們除了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生活的更好以外,他們還關心著其他人,比如有關農村和農民的話題。雖然他們的論點或許還很稚嫩,或許他們所關心的人根本就不曾知道還有人在這里關心著他們。而且,這種關心可能不會對他們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幫助。但我認為,他們依然是高尚的,他們懂得關心他人,也關注社會。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象他們那樣,去關心身邊的人,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溫馨、更加美好的。
我們可以很平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做一個高尚的人。盡你的力量影響別人,為社會做貢獻一些美好,是你的義務。有時我們只需付出屬於自己很少的一點點,但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也許有人會覺得我很虛偽,我只能說我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希望所有的人都幸福快樂,我也願為此而努力。而且我還信奉一句話:虛偽一生是虔誠.如果每個人都虛偽的做一些好事,這種虛偽有什麼不好呢。
而且,我覺得關心別人的人,內心是寬廣的、安寧的,這也是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因此,我覺得關心他人的同時,也就是關愛自己。或許,我沒有很好的修煉自己的文字和邏輯,不能對一個觀點做更完整、更系統的表述,我只就一個普通人的平常看法,向善良的人們說一句:去關心他人、關心我們的社會吧,這是一個高尚的人所必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