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明星的經紀公司策劃室里,小黑板寫滿了對藝人的定位人設
雖然我沒去過明星的經紀公司,但是我感覺那裡應該是這樣的。其實包裝策劃一個明星就跟公司包裝策劃一個產品是一樣的,必須得給明星找到自己的調性,否則這個明星是很難獲得成功的。本人工作的時候也是參與過產品策劃的,比如在面對一件商品的時候,我們先要對它進行外包裝的設定。這種設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跟同類的產品區別開來,找到屬於自己的差異化的定位。
比如用什麼方式把這件產品推廣出去,是用廣告宣傳的方式還是用一些營銷手段來策劃,這種營銷方法也是根據市場定位來制定的,並不是自己隨便想怎麼策劃就怎麼策劃。
所以我個人覺得對於藝人的包裝跟產品包裝的道理是一樣的。
⑵ 發現有同事偷了我的策劃方案,我應該當眾舉報他嗎
對於工作本身我們應該加以重視,學會保護好我們的工作成果,這里簡單的說下。
PPT成果發送可以轉換成PDF格式,防止被修改。
對於各種軟體建議注冊個人賬號後使用,這樣文件的作者個人信息等會顯示自己的信息,只要文件沒被修改過,個人信息一直存在。這個時候在各種OFFICE文件中設置訪問密碼,或者可以設置成只讀模式。基本上搶奪的幾率很低,畢竟文件個人信息是自己。
個人電腦建議設置密碼,或者對重要文件夾設置密碼。
另外,電腦上是可以查看所有對電腦進行的操作記錄的,緊要時候也是可以查看的。
⑶ 抖音運營策劃方案
WXYZA(奇) (正) (商) (學) <院〉方法多著, 直接搜 兩下
落地運營技術 給你造
試,看啥的?當然免免免費的啦BCDEF
⑷ 大學生創業計劃書人設局檢查不合格有影響嗎
大學生創業計劃書人社局檢查不合格是沒有任何影響的。那個證是沒有用的。
⑸ 動畫製作導演監督人設等等各種稱謂的職責是什麼
監督:等於中國人說的「導演」
腳本:寫劇本的人,也叫故事構成
原作:這個要區別於「腳本」。曰本的TV動畫通常是由漫畫,小說或者游戲……等改編的,漫畫作者和動畫的製作者通常是不同的(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宮崎駿的一些作品,GAINAX也經常是自己的原作自己製作成動畫),因此有「原作」這一詞。它指的就是原漫畫/小說的作者。比如COWBOY BEBOP,原作是「矢立肇」。(關於矢立肇,看過夢總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個典故了,但目前看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曰後我會再作介紹)
CAST:聲優,配音演員
STAFF:參與製作改動畫的全體成員(一般的小蝦小米都會包括進去)
製作:通常是指負責畫該動畫的公司,因為曰本要製作一部動畫通常是要N個部門/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分工明確,有點像流水線操作。這個詞也是需要大家關注的,一部動畫的製作水準往往會受到製作單位的影響。有時甚至看看動畫公司的名字也能知道這部片子值不值得收藏。
人設=人物設定
指對動畫中出現的人物角色的造型、衣裝樣式等進行設計。要求讓後續的作畫者明確角色的身體特徵、面部特徵、眼神,表情等。而且也要設計出由數個不同角度觀看同一位角色的畫面。設計稿除了特別指明以外,一般都是不上陰影的清潔線條稿。(人物設定沒有固定的程式,但都具有共同的要素,就是要說明角色的特徵。)
美術指導
簡單地講就是負責畫面的質量的,包括配色、服裝、化妝等等,就是讓畫面變漂亮,並且想法設法地從視覺上達到導演的創意要求
⑹ 怎麼找到自己的人設
面具戴久了,就揭不下來了。
誰說只有明星才需要人設?
測試自己的性格並且分享出來,是當代人熱衷的一項互聯網心靈按摩。
每一次被刷屏,總有人要第一時間打開鏈接,做完幾道莫名其妙的測試題後,迫不及待地分享出來。就算這一次的測試結果也許和昨天完全相反,他們也能樂此不疲。
也不能怪這么多人真的弄不清自己的性格類型,生活中戴著那麼多面具,時間久了難免分不清哪張是真,哪張是假。人設並不是名人的專屬,每個人都有多個人設,有人運用得好,能在不同場合自由切換,有人人設崩塌,所以才屢屢露怯。
過年過節、考試結婚,我們生活中所進行的一切儀式,都要與人設配合。就像不軌的戀情遲早會被發現一樣,不管是精美的還是糟糕的人設,都有露出馬腳的一刻。也只有在這時,我們才發現彼此的演技都是如此拙劣。
在一個人人都戴面具的場合,沒戴面具或者戴錯面具,就會導致社交事故。
01
假裝從小天賦異稟
有些朋友從小演技就很好,這或許與他們從小接受的特異功能教育有關。除了學習拼音、算數和外語,他們還得在「腦力靈動」中下功夫。什麼額頭吸勺子、蒙眼鼻子認字,只需專注地把自己想像成一塊磁鐵或者開了天眼,通通能實現。
這般勤學苦練既證明了自己骨骼驚奇,又滿足了父母戒不了的中二心。反正大家都看不見眼罩下小朋友們斜視得快要撅過去的眼珠子,這一屋子安納金和盧克天行者的cosplay玩家,可在下課時互道一聲:願原力與你同在。
其樂融融。
花高價給孩子報神童班的家長,到底是真的出於信任,還是想給孩子打造一個人設?
02
假裝做題做到地老天荒
有些朋友到了要上晚自習的年紀,能夠一臉從容地把手機夾在練習冊中看劇,隨著劇情進展,不時眉頭緊鎖,不時無聲大笑,就彷彿找到了一道數學題的突破點,豁然開朗。或許是因為日日不忘修煉演技,他們根本無懼於班主任和家長的巡查。
手機一切換界面,就假裝在網上搜集課外輔導資料的好奇寶寶;不然就拿起習題冊主動出擊,以提問的方式解決難題。總之那張在窗邊出現的畢志飛一樣的臉,絕不會成為他們逐夢演藝圈路上的阻攔。
學霸人設,不管梵高說沒說過,裝也要裝下去。
03
假裝學無止境
上學期間過於沉迷演戲,這些朋友在工作後又後悔自己當初怎麼沒好好念書呢。
於是他們在每個有在線課程的app上都給自己報了班,工作前聽,加班後還堅持學習,上午是金融投資,下午就是成功學雞湯。昏昏沉沉地在郊區和CBD間堅持完一個來回,他們學小漢尼拔感慨:像通勤這樣壓根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越來越強大。
04
假裝幹活專業
辦公室的幾十平米空間中,塞滿了演技。
有些朋友平日里安靜,可以坐在小電腦前敲敲打打一整天,不加入任何聊八卦、點奶茶和偷偷吃雞的小分隊。但在任何領導可能會出現的場合,他們就能突變為活躍分子,職場塑料五件套手到擒來,是每一條老段子和壞包袱的忠實觀眾。
演技再精湛一點的朋友,他們可堪比捧哏。「對!「「就是呀~」「 可不是嘛,哎……「「」xxx這像話嗎?」他們不斷添油加醋,火上澆油,公司的生意也似乎越來越旺。
甚至在開會的時候,朋友也細心地注意到自己不能顯得比領導更有主意,也不能抹殺了年輕員工的創新積極性,同時還要讓自己保持一直有在積極參與會議的狀態。這個平衡點,不是老油條,根本找不到。
一個格子一出戲。
05
假裝是全公司最忙的人
會議結束的時候,他們更要抓緊最後機會體現自己的專業性。哎呀,看大家進行不下去了,我來總結一下客戶是想要策劃系列ATL來露出自己的brand image,而你們之前提出的幾個idea都不太match。這樣吧,時間也不早了,大家先吃飯,晚上在家多看幾個case再想想。
甚至在非工作期間,他們仍拋不下自己專業的形象。忙著朋友圈裡給客戶點贊跟評,不求走心,只希望不放過任何商業互吹的機會。
真正的工作狂,可以忙碌一天,什麼都沒做。
06
假裝啥都比你懂得多
「人生導師類」的朋友,要保持自己社交賬號的頻繁更新,遇上什麼節日突發事件的更要大智大慧,看破眾生的大道理。他們私下也無法停止加班加點地為自己加油,畢竟自己的素材庫供應不足,信徒精神食糧的需求量又太大了。
07
假裝怎麼吃都不胖的腰精
腰精們要一放假就去網紅店吃甜品,深夜點份烤豬蹄,還不能忘記拍照發朋友圈,「嗝,我今天吃了5頓飯」。對於他們來說,東西再好吃,拍完照後也需適當停下進食,要不為了保持明天人設一致,還得多跑五圈步。
在健身房,有人練的是人設。
這個人設榜單還可以一直排列下去:森系朋友多種花,多接近飽和度低的黃綠色系物體;佛系朋友要常備牛黃解毒丸,把一切苦難當作磨礪,忍字為上,切忌上火;鹽系朋友則要注意保持自己清清淡淡的飲食、言語、待人處事風格,決不能與油膩沾半點關系……
《小王子》里的狐狸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松浦彌太郎也認為「要每天用心地過,你必須製造一個契機,讓你能夠回想起那一天有多重要」,呼籲大家往生活中投入新元素。
這些朋友是真心想讓生活中的儀式感給大家帶來幸福,但奈何被另一些演戲的朋友加以利用,儀式感成了形式主義,只剩了表皮;儀式成了公式,最終亦將自己困於其中。這年頭,就連看到摳腳大漢,也得反應幾秒這是不是裝出來的人設。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言行情緒,大多數時候都是不自由的。
人設是用來給別人看的東西,本也無可厚非,但有的人面具戴久了,就長在了臉上,揭也揭不下來。如果在面對自己內心時,都努力維持著一副人設,那實在是一種悲哀。
任何並非真正發自內心的人設,年深日久遲早都要崩潰。就算那些聚光燈下的名人,也很難讓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外殼保持太久。保持人設是人生的常態,惟願在一些獨處的片刻,我們能面對更本真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