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鳳慶縣芒朵村有考上南京大學的嗎
鳳慶縣芒朵村,
據說有考上南京大學的。
可詢問鳳慶縣教育局。
以教育局的說法為准。
Ⅱ 江蘇淮安漣水紅窯鎮十支村徐氏來源
聽祖輩說 不知道哪個朝代,江西省景德鎮昌江區新柳村委會七族下徐氏 有搬遷到淮安 具體哪不清楚
Ⅲ 雲南省巧家縣蒙姑想大朵村有什麼發展計劃
看怎麼說,我的個人觀念應該出了養殖和水果沒其它發展。
Ⅳ 雲南省臨蒼市風慶縣大興忙朵村2011年6月8曰高考成績查詢
反正03件大型的1 2011年高考成績現在查詢不了。
Ⅳ 為續家譜,古代時期的澤州府鳳台縣楸樹朵村是現在的什麼地方,求知
鳳台,清代山西澤州府(今晉城)治所,故址位於今晉城市城區與郊區,名稱取當地神話宿鳳高台、有鳳來棲之意,清雍正六年(1728年)設置,1914年廢。具體楸樹朵村的位置查《鳳台縣志》——建置——里社,找到與楸樹朵一個鄉(里)的一組村莊再與現在地名比對,范圍就能確定。
Ⅵ 鄉片朵村南曲活北漂面這些字哪個是獨體字
【鄉】、【片】、【南】、【曲】、【面】不能左右或上下或內外拆分,因此這些都是獨體字。
Ⅶ 鳳慶縣洛黨鎮大興行政村忙朵村2012年有考進南京大學的嗎
鳳慶縣洛黨鎮大興行政村忙朵村,
2012年據說沒有考進南京大學的。
可詢問教育局。
以教育局的說法為准。
Ⅷ 「8·」貴州開陽縣南龍鄉翁朵村魚田組滑坡
1 概況
2013年8月20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貴陽市開陽縣南龍鄉翁朵村魚田組發生2起滑坡災害,造成區域內多處房屋、耕地和道路受損,其中6戶28人的居住房屋不同程度損壞,但未造成人員傷亡。災害點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07°04′49.3″,北緯27°01′15.5″。
2 地質災害特徵
2.1 區域地質環境條件
2.1.1 氣象及水文
災害發生地屬於中亞熱帶濕潤溫和氣候區,氣候溫和適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濕潤多雨。災害性天氣有伏旱、倒春寒、夏旱、暴雨、冰雹、秋雨綿綿、凝凍等。年平均氣溫13.3℃,極端最高氣溫為33.7℃,最低氣溫-7.7℃;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19.4mm。每年5~9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為枯季。這里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發育一條北西走向溪溝,調查時流量約15 L/s。
2.1.2 地形地貌
調查區為侵蝕中中山斜坡溝谷地貌,溝谷沿北西方向延伸,區內地形起伏大,總體地勢兩邊高中間低,海拔780~1016.1m,相對高差236.1m。滑坡地質災害群發育於溪溝左岸斜坡中下部,斜坡自然坡度30°左右,坡面上殘坡積層厚度0~5m,喬木灌木生長茂盛。魚田組居民分散居住於滑坡體上。
2.1.3 地層岩性
區內出露地層由新至老為:
(1)第四系殘坡積層(Qel+dl):岩性為碎石土夾塊石,碎石含量50%以上,碎石岩性主要為泥岩、泥質白雲岩,塊石岩性為灰岩,塊度0.1m×0.1m×0.1m-2.5m×2.5m×2.5m。該層厚度0~5m,分布不連續。
(2)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組
(3)寒武系下統金頂山組
(4)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
2.1.4 水文地質條件
根據區內出露的地層岩性、地下水動力條件及含水介質特徵,調查區地下水類型分為鬆散岩類孔隙水、碳酸鹽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其中鬆散岩類孔隙水賦存於殘坡積層碎石土夾塊石的孔隙之中,富水性弱;岩溶水賦存於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灰岩的溶洞、裂隙中,富水性中等;基岩裂隙水賦存於寒武系下統金頂山組、牛蹄塘組中的風化裂隙中,富水性差。
調查區地下水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源,降水通過裂隙滲入補給地下水,地下水接受補給後,從西向東徑流,以泉的形式排泄於地勢低窪地帶,調查區出露3個下降泉。
2.1.5 地質構造與地震
調查區地質構造復雜,發育兩條性質不明斷層:①走向70°左右,長度約2.5km,影響寬度約300m;②走向35°左右,長度約1.5km,影響寬度約100m;兩條斷層相交於溪溝左岸斜坡中下部。受斷層影響,節理裂隙極為發育,兩組主控裂隙產狀為250°∠75°及70°∠60°,裂隙寬1~5cm,裂隙間距0.1~0.5m,局部切穿岩體,岩體完整性差。
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的《中國地震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工作區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地殼穩定性良好。
2.2 災害特徵及影響范圍
2.2.1 災害特徵
2起滑坡災害中1號滑坡位於溪溝上游左岸,2號滑坡位於溪溝下游左岸(圖1)。
1號滑坡災害特徵:1號滑坡為一殘坡積層推移式滑坡,所在位置原始斜坡坡向為45°,坡度30°左右。滑坡剪出口標高776m,後緣標高885m。滑坡平面形態呈舌形,縱長約300m,橫寬約200m,滑體平均厚度5m,總體積約30萬m3。滑坡主滑方向為45°,控滑結構面為岩土接觸面,滑體物質主要成分為黏土夾碎石,碎石含量約50%,結構鬆散。
該滑坡目前特徵較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拉張裂縫
滑坡後緣發育一條拉張裂縫,裂縫呈弧狀,長度約60m,裂縫寬度10cm左右,碎石土充填。據當地村民介紹,該裂縫初現於2010年6月,有逐年變寬趨勢。
圖3 2 號滑坡災害特徵
2.2.3 災害發生的原因
1號滑坡、2號滑坡所處位置均為平直陡斜坡,區域上屬於「上硬下軟」地層組合類型,殘坡積層較厚,結構鬆散,透水性飽水性強。下雨時,雨水滲入殘坡積層,造成滑帶土飽和軟化,天晴時,水位驟降,被水浸泡的後緣土體在內部孔隙水壓力和地下水動力以及土體自重的共同作用下,產生向溝谷臨空面方向的變形滑移,並對下部坡體產生推移作用。
3 地質災害巡查監測
南龍鄉翁朵村滑坡之前為一地質災害隱患點,由於開陽縣國土資源局雙流鎮國土所對其進行長期監測,平時每周巡查一次,下雨時則加強巡查密度,並作好監測記錄,對地質災害的變形情況作詳細的記錄。
險情發生後,及時啟動預案,實施應急避讓。開陽縣國土資源局會同南龍鄉人民政府當即決定啟動預案,組織相關人員趕赴現象,設立警戒線和警示標示標牌,劃出危險區域,組織群眾撤出到安全地帶。
4 經驗與啟示
(1)巡排查要到位,反應要迅速。重點對各地質災害隱患點、學校、城鎮、村寨等群眾密集區域詳細排查,確保無遺漏、不留盲區、不留死角,這是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對於滑坡、崩塌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尤其重要。此次崩塌點由於地處村寨背山,山勢險峻、樹木叢生,很難對危岩體裂縫進行詳細監測和發現,如果巡排查不到位,政府部門反應不迅速,就有可能貽誤最佳撤人、救援時機。
(2)建立健全完善的應急管理系統確保防患於未然。建立了完善的群測群防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和地質災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復查制度和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工作制度,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災險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此次險情當發現有崩塌發展加劇跡象時,縣國土資源局和鄉政府在第一時間上報縣委、縣政府,為人員安全撤離贏得了時間,並及時成立應急避讓工作領導小組應對應急處置情況,縣、鄉、村黨員幹部嚴陣以待,並於當日晚全部投入救援救助工作,為及時撤離危險區群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應急調查,科學防災。為切實了解崩塌危險隱患的危害程度和發展趨勢,及時邀請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開展專業性勘察,建立了縣級地質災害防治專業技術支撐新模式,較好地推進了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並將專家有關監測防範措施反饋縣、鄉(鎮)人民政府,提高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加強了地質災害防治專業化與科學化管理水平。
(4)抓好地質災害宣傳培訓是成功避險的前提。開展經常性的地質災害宣傳培訓工作,能夠增強群眾的主動防災意識,提升群測群防自救互救能力。近年來,縣國土資源局每年汛期前組織鄉鎮分管領導、村組幹部、監測員等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將地質災害簡易監測、臨災處置、應急避險等基本常識傳授給基層幹部和群眾,增強了受威脅全體群眾的防災意識。在此次應急避險過程中,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受威脅群眾撤出危險區,為成功避險贏得了寶貴時間,得力於防災知識普及的成效,得力於群眾的相互協助與配合,得力於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責任感。
Ⅸ 亞朵和亞朵村有什麼關系
有很大的關系。亞朵品牌就是亞朵創始人邂逅亞朵村而來的。他們的官網是這樣解釋,希望對你有用。亞朵是雲南怒江邊中緬邊境的一個小村莊。 亞朵的創業者在一次旅行中, 意外走進了亞朵村, 為當地的自然、 清新、淳樸所觸動, 那裡雖不富足,但人與人之間誠實、信任, 心存善意,常懷幸福。 故以此為名創立了「亞朵」。